登陆注册
1560900000035

第35章 报告文学的理论演化和我的探讨(4)

现实性应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

在我看来,提倡报告文学作家及时地参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重大矛盾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机械片面地理解这个看法,认为报告文学作家只有参与一切现实生活,才是不脱离现实;只有表现新发生的事件才是参与了现实生活,那就是一种误解了。报告文学的现实性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一切有助于人们认识解决现实矛盾,有利于人们的观念更新,走向文明进步的报告,都可能具备现实性。

一个题材是否具有现实性,是否有意义,并不完全在于它是否刚刚发生的事实,而在于它是否包容着和现实社会生活有关的内容。美国作家约翰·里德的《震撼世界的十天》,是一本描述苏联1917年十月革命最初几天自己在当地见闻的长篇报告文学。可是,直到1920年时,列宁才看到这本书。尽管作品所报告的事件内容已经是多年前发生的事情了,但列宁仍然认为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并为该书写了序言。列宁写道:“我衷心地把它推荐给全世界的工人们。我希望这本书能被印成千百万册,被译为各种文字,因为它给那些对于理解什么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作了正确而异常生动的描写。”列宁:《震撼世界的十天·美国版序言》,见杨如鹏《试论报告文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时代的报告》,1981年第4期。

列宁之所以在事件过后几年还对约翰·里德的书以高度评价,就是从当时的苏联现实和世界政治生活环境考虑的。认为它对于苏联的革命虽然已经成为历史,可是,在世界范围内,它仍然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不能把报告文学的现实性作狭隘的理解,认为只有对新近发生的事件人物的报告才具有现实性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对于这样的看法若是不加分析的接受,报告文学创作就会失去自我的独立性,流于简单地、粗糙地追踪各类新发生的事件的状况中去。报告文学和新闻的区别和分工,就在于,一个必须紧密地追踪生活的脚步,一个可以和生活的事件人物有一定的间隔。在报告文学创作中,是不乏新闻已经作了报道之后,报告文学作家才寻踪而去,然后创作出了优秀报告文学作品的事例的。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是这样,刘宾雁的《人妖之间》,李延国的《在这片国土上》等等一些作品也是这样。报告文学不可能像新闻那样地表现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它的行动比新闻滞后一点并不会影响它的现实性。倒是那些一味地追时间,赶时效,而不对报告对象作深入分析研究的现时报告,倒真是失缺了现实的作用和价值。有大量报告文学作品的题材对象是作家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开始,它并没有在社会上有大的影响。可是,在作家对其进行了真实生动的报告之后,它立即就成了社会的热点,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例如,黄宗英的《小木屋》,涵逸的《中国的“小皇帝”》,苏晓康、张敏的《神圣忧思录》等等作品,就是如此。如果用表现刚刚发生的标准来要求,那么,这些作品不就是过时了吗?

报告文学的现实性既存在于大量的现实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身上,也存在于那些和现实生活沟通着的历史生活当中。例如,麦天枢、王先明的《昨天——中国鸦片战争纪实》,报告的是一百多年前的历史生活。但是,因为作者除过在历史政治的角度认识历史的矛盾和斗争之外,还着重从文化的角度对历史的事件人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这就在认识英人以强欺弱,毒害我国人的野蛮行为的同时,看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看到了清王朝政府从上到下的封闭无知、盲目自大等对于那场战争所发生的作用。作品揭示了那场战争发生的复杂性,在揭露了英国政府和他们的官员们冷酷无礼的侵略性的过程中,也对历史进行了真实认真的分析和反省。这里报告的是历史的事实,可是,它对于人们更加准确深入地了解把握历史,对于人们认识和掌握今天改革开放的现实,也是很有明显的启发和益处的。历史的生活因为作者的现实眼光而明显的有了现实性。同样的现象,还表现在钱钢的《海葬》、张建伟的《大清王朝的最后变革》、《温故戊戌年》等不少作品中。现实性,就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现实的努力和行为,就是人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走近现实,认识和把握现实,促进和改变现实的活动。所以现实性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报告文学作家,在这个广大的空间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现实性的关键是要有现代意识

报告文学的现实性是和现代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简单地真实地报告现实,不一定就有现实性。报告文学应当是站在社会生活前沿,站在时代前沿的文学。作家并不是为了现实而现实的。他的目的,是要用一种先进的,文明的,现代的思维、观念和标准来认识和影响现实。是为了现实更加合乎人们的共同愿望和理想而走向现实。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不光及时地表现了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矛盾和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更加重要的是从现实的矛盾和现实的事件人物上面发现了现代的社会人生内容。发现了一种现代精神和现代的观念。例如,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里所描写和表现的人物及精神,就是一种反对侵略的行为同无私抗争的精神。这种行为和精神,就是现代文明的表现的一部分。像表现**、焦裕禄事迹的报告文学作品《毛主席的好战士——**》、《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它所倡导和表彰的无疑也是一种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纯洁高尚的新时代的精神。在近些年间,出现了许多表现人们在改革的大潮中不避矛盾,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的报告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的人物,所表现的许多行为和精神,也是弥漫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未来精神的。例如柯岩的《船长》中的贝汉廷、理由《希望在人间》里的黄宗汉、袁厚春《省委第一书记》里的高扬、杨守松《昆山之路》里的吴克铨等等。现实生活中不少事件和人物上面,并不都能体现现代精神的。

因为历史的,传统的,个人的种种复杂原因,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仍然存留着许多与现代精神不一致、相矛盾的东西。究竟谁在哪些地方表现了现代的行为和精神,就要看作家的观察和发现了。如果作家对现实生活中的事实不作分析,只是因为生活中存在,就去报告它,这难免就会把某些仍然带有浓厚封建主义色彩的行为简单地,不加批判地报告给读者,这样的报告就很难说具备现实性了。我们的书摊上出现的不少报告清宫逸闻艳事,山野奇闻传说的书,就是标着报告文学的名义招揽生意的。这样的文字,既不能和现实生活发生联系,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现实性可言了。报告文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中那些腐朽的死亡和新生的成长。好的报告文学,不光要为读者提供生活中的重要事实和人物,还要为读者提供新的认识和精神。它不但要满足读者期望了解生活的欲望,还要尽可能地影响和改变读者对生活的感觉和理解。强调报告文学的现实性,既是要求报告文学充分地关注现实生活的变化,对生活中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件人物及时地作出报告,还要求报告文学要用分明的现代意识去关照现实生活,给现实生活以有力的影响。近十多年来,我们的报告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一批关照生态环境状况的作品。像沙青的《北京失去平衡》描述了北京的水危机状态;岳非丘的《只有一条长江》报告了长江沿岸许多只管自己致富,不管对长江的水质和沿岸风景的破坏如何的恶劣行径;徐刚的《伐木者,醒来!》报告不少地方滥砍滥伐林木,造成生态失衡,给人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许多新的艰难的情形等,就是用一种新的现代的观念关照现实的很好例证。至于在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等领域中以现代的观念认识和判断事物的情况就更多了。例如,马役军的《黄土地、黑土地》,就是在历述了我国的许多人缺乏对土地的认识,无计划、无报酬地使用土地所造成的混乱局面之后,把一种土地既是国家的宝贵资源,也是商品,同样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易的观念带进了土地管理的领域。使多年来形成的土地管理模式和行为有了变化。现代意识和现代观念,是报告文学能不能从生活的现实走到生活的前沿,走到时代的最新高度的基石。因此,我们的作家,不仅要有面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积极性,还应该有用以认识和判断社会生活的现代意识及现代观念。

三、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完成于文学。所以,报告文学必须具有文学性就是一个不争的问题。基希说报告文学必须是“艺术文告”。这实际就是强调了报告文学的文学艺术性特征。冯牧批评了把报告文学的文学性简单化的看法,他说:“报告文学应当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创作。它不应当是报告加文学。有把一般的通讯特写就像加上味精似的加上一些华丽的词藻,以为这就是报告文学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冯牧:《报告文学应当有广阔的道路》,见《时代的报告》,1983年第2期。

但是,就是在这个看似不争的问题上,我们仍然发现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分歧意见。何其芳曾经这样认识报告文学,他说:“报告文学者,记叙当前发生的事情之纪事文也”。何其芳:《报告文学纵横谈》,见《关于现实主义》,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4月版。这是他给报告文学下的定义。在这个定义中,他显然是对报告文学的文学性给予了忽略的。对于报告文学文学性的忽略,莫过于谢泳的意见了。谢泳说:“我把报告文学理解为知识分子对社会生活所给予的一种主动的参与方式。报告文学既是知识分子情感的宣泄(无论是激愤还是冷静),更是对社会文化价值的独特阐释。报告文学作家并不是为了文学才选择报告文学这一形式的。如果说他们一再宣称自己的报告文学作品是文学的话,那对于这种文学作品我们也必须从社会、政治、文化等角度来进行分析。我从来不愿意分析报告文学创作中的艺术规律,而且在我所接触到的报告文学中,我也实在看不出它们在叙事方式或结构方式上有多么巧妙的地方,如果说报告文学也的确存在一些艺术问题的话,那也只是一些最简单的创作技法问题。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看到的报告文学作家所使用的语言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使有差别,那也不会很大。无论是集合式报告文学,还是卡片式报告文学,或者像祖慰那样在形式上故弄玄虚的变化,都是写作方式的细微差别,如果这就是所谓报告文学的艺术规律的话,那么这种艺术规律是非常容易掌握的。”

谢泳:《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张扬》,见《文学评论》,1988年第5期。谢泳的这些话中包涵着两层意思:一是,报告文学不一定是一种文学形式,因为“报告文学作家并不是为了文学才选择报告文学这一形式的”;二是,即使报告文学看成一种文学形式,那它“也只是一些最简单的创作技法问题”。而这些“所谓的报告文学艺术的规律”,又“是非常容易掌握的”。不能说他的这些看法中没有一些合理的见解,但是,从整体上分析,这些看法是有很大的片面性的。它本身也存在着矛盾。说报告文学是“知识分子对社会生活所给予的一种主动的参与方式”,那么,这方式是一种什么方式?既然不是文学的方式,那它应当定为什么方式呢?其实,在后面,他又认为报告文学是一种文学样式,只是这种文学样式的“艺术规律”只是一些“简单的技法”就是了。报告文学是不是一种文学样式的问题,就不必细说了,已经有许多的人的观点存在着,它足以驳倒谢泳的观点了。关于报告文学的“艺术规律”的问题,确实是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的问题。是不是就像谢泳说得那么简单,我至少是不这样认为的。

报告文学是一种不同于新闻和其他文学形式的文学样式。所以,它在接触表现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时就必须有自己的规律和方式特点。多年来大量的报告文学作品的实际表明,报告文学在其选材、构思、表现的过程中,都是有许多讲究的。要创作出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并不像谢泳说的那么容易。我以为,要认识报告文学的文学艺术性,首先要承认,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和人们一般所说的文学性是有区别的。一般情况下所说的文学艺术性,是指在自由创造基础上的文学艺术性。而报告文学的文学艺术性必须在事实真实的基础上建立和展开。可以虚构和必须真实的严格区别,也就把报告文学的文学艺术性作了个性化的限制与界定。不考虑真实性对报告文学的限制,简单地用看待小说等文学体裁的文学艺术性来要求报告文学,又不去发现报告文学自身的文学艺术性特点,自然是会有不满足的。在认识报告文学的文学艺术性时,人们需要一种新的眼光和开阔的胸襟,应当提醒自己不固守在传统的观念上。报告文学的文学艺术性,我认为至少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

真实性的感染与诱惑力量

多年来,人们都在谈论和研究文学的艺术性。可是,人们更多注意和研究的是文学表现技巧手法的问题。表现技巧和手法,自然是很重要的,是文学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的必备因素。但是,对于真实性,人们却总是把它放置到内容的范围之内。其实,对于文学创作来说,真实性也许是更加重要的东西。没有了真实性,所有的技巧和手法都变得玄虚无力。对于报告文学来说,真实就是事实的真实,是它生命的根基所在,其作用和价值就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可以把它视为内容的部分,但它实在也是文学艺术性的一部分。

报告文学的真实是新闻的真实,但报告文学表现真实的方式和新闻有不少的区别。新闻一般只是对于事实作客观地传播扩散,而报告文学却是作家对事实进行了主观的浸润之后的一种描写表现。所以,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这其中是有着作家的认识和倾向的。而什么样的真实能够对读者产生感染和诱惑的力量,这里面又是大有文章的。在纷纭的社会生活中,在每天都在发生着千千万万件事实的时候,人们不可能也无法对每一件事实都关心,都产生兴趣。因此,对于事实的选择本身就包涵着一种文学式的内容。

同类推荐
  • 进藏英雄先遣连

    进藏英雄先遣连

    岁月会流逝,记忆却不曾遗忘八十年的风雨历程。南昌起义的枪声,震碎了漆黑的夜幕;二万五千里长征,播撒了希望的种子:陕北洛川扛起的抗日救国的猎猎红旗,让倭寇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魂飞破胆:“钟山风云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黑暗的时代推向了尽头,当家作主的人民喜笑颜开。人民解放军从弱小到发展壮大,从小米加步枪到海陆空一体化,人民解放军始终坚持着“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建设要求。和平年代,戍边报国,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人民解放军的身影。八十年铸造了铮铮的铁骨,塑造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精魂。
  • 留学时代

    留学时代

    晚清“西学东渐”之风甫开,20世纪的中国恐怕就进入到了“西风烈”(冯友兰语)的时代。且不论留学东洋与留学西洋者的差异、隔阂,甚至门户之见,单就从容闳将第一批留美幼童送到大洋彼岸开始,百年来跨洋过海的一代代学人,都在我们的文明史上先后留下过自己求学求知的足迹。从大陆到海洋,中国人在“留学时代”中,形成了新的思想变锋,如巾西之辨、传统与现代、“冲击—回应”与“内在理路”等话题,都在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这里面有无数的故事,有欣喜,有悲伤,有些被记录下来,而更多者恐怕已经永远被埋入历史的尘土。
  • 霜叶集

    霜叶集

    今年春节后回内江,登门拜访老师。闲谈中,他说将把早年发表的散文诗结集出版,嘱我为之作序。序者,在我的概念中非学生可以为——“拐棍杵倒了哈!”我再三婉拒,老师则再三坚持。老师睿智深刻,透彻世事,超然物外,往往不太循规蹈矩。
  • 情人的礼物:泰戈尔抒情诗选(译文经典)

    情人的礼物:泰戈尔抒情诗选(译文经典)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本书收入他的著名诗作《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采果集》、《情人的礼物》等。这些最脍炙人口的篇目,堪称泰戈尔抒情诗的集萃。本书译者吴岩先生,我国著名翻译家,散文家。他翻译的泰戈尔作品,以对原著内容的深刻理解,堪与原著媲美的文字,深得广大读者喜爱,正所谓“名著名译,相得益彰”。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2)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异世界的东方帝国

    异世界的东方帝国

    东方文化与异世界的碰撞,世界观之间的交汇,不一样的战斗,不一样交流,不一样经历。华夏武将与二次元武士的战斗!华夏儿郎宁有种乎!?(随缘更新,QWQ)
  • 我超有钱

    我超有钱

    你有什么超能力?有钱。有钱了不起啊!抱歉,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超级富二代重生穷屌丝,带着超能力:我怼人从不看钱,反正没我有钱!
  • 衡天道

    衡天道

    道是维持天地运行的基本规则,是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与天地同在,故称之为天道。可如今天道运行受阻,三界混乱,六道崩坏,天地仿佛走到了尽头,有谁可以拨乱反正,还天地一个清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绿野仙踪

    绿野仙踪

    《绿野仙踪》是鲍姆的代表作,本书主要讲述的是生活在堪萨斯州的小女孩多萝茜被一阵旋风带到了神奇的魔法世界,并与小伙伴没有头脑的稻草人、没有心脏的铁皮人、胆小的狮子一起历险并实现愿望的故事。一路上,他们路过了温基国,陶瓷国,桂特林国,还有发着绿光的翡翠城。遇到了神奇的捉人树,凶猛的射头人,还有友好又顽皮的飞猴。童话的内容突出了善与恶的明显立场,两个恶女巫都被多萝茜杀死了,小女孩还解放了被她们奴役的善良百姓。而善良的多萝茜和她的小伙伴们都完成了心愿,并快乐地生活。书中奇幻的场景,扣人心弦的情节,无穷无尽的想象力,都使得《绿野仙踪》成为当之无愧的童话经典。
  • 蜜糖娇妻:厌食总裁撩过来

    蜜糖娇妻:厌食总裁撩过来

    离婚后重生,她却再也记不起他。被抓到庄园,他霸道狂妄:“我们的第一个孩子没了,那就再生第二个……她逃避无门……她爱上他,却忆起前世,原来不过是一场虚情假意……他厌食难搞,她做的菜却成了他活命的药引……一场利益,一场厌食总裁的霸道虐爱……
  • 岁月难抵我爱你

    岁月难抵我爱你

    一次有预谋的重逢,他将我按在墙上,强压着恨意,对我低吼,“顾情笙,你怎么不换个名字,换个身份,连同这张脸也一起给换了?”我活得苟延残喘,他便为了我丢掉一切原则和底线。当我以为可以敞开心扉的时候,现实却再次给了残忍一刀。再后来的一个雨雪天里,他摔了伞,浑身湿透,指着我的后脑勺,“你知道我有多恨你么?”而我冷冷的告诉他:那年,我绝望的将和他相关的全部记忆,随着那场婚礼开始,牢固的尘封起来。从那之后,我再未奢望和他相遇。再后来,我恨他入骨,期望生生世世都不要再遇见他。
  • 净土决

    净土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千年:凤鬟雾鬓

    穿越千年:凤鬟雾鬓

    她出生在碧桃花开之际,夕阳如血,映耀在滴血般娇红的花海中,碧桃花语:红颜命薄!注定了她一生坎坷,一世纠缠。当她换回女装,披上一身艳红之时,红颜命薄的诅咒也已降临。当红颜啼血,白发毕现之时,是谁拥她在怀?是谁令她肝肠寸断?一个白衣翩翩的浊世佳公子、一个黑衣绰然的绝世英雄,一个冷酷绝情的乱世枭雄,一个柔情似水的痴情剑客,究竟谁才是她最后的归属?
  • 华夏之芯

    华夏之芯

    “他是一个技术大神,无所不通,水平高到能吊打全球所有工程师。”——研发部员工吕婷。“他是一个营销大师,能把自己包装得连亲妈都认不出来。”——销售部主任唐友。“他就是个骗子,发起狠来连自己都骗的那种。”——副总经理刘怡达。“其实,我只是个穿越者。”——主角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