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0900000030

第30章 报告文学前进的脚步(1)

近来,关于报告文学有一些说法,有人说报告文学已经到了需要“拯救”的时候;有人说报告文学衰落的局面不可避免,也有人说报告文学开始堕落了等。怎样认识看待报告文学和报告文学的现实,这是个需要应对的话题。刚刚结束的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是对包括报告文学创作在内的现实文学的一次很好的检阅,在这次检阅中,报告文学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甚至使一些长期研究小说的专家也感到喜悦和震撼,产生“兴味昂然”的阅读感受。怎么活生生的报告文学创作现实表现,到了有些人的感觉中竟然成了接近消亡衰落的表现呢?

日前,还有人在报刊上公开撰文表示,随着高新科技时代的到来,纸质的文学即将死亡,代之而来的将是影视图像及网络文学。不能说这样的看法完全没有根据和一定的道理。但是,在目前阶段基本是一种危言耸听,人们对于纸质传递的文学也不要因此而过分的悲观。在我看来,这样的看法对于作为文学主体一部分的报告文学来说,就是很不对路的。即使在报告文学不断受到影视图像新闻纪实作品挤压的时候,情况也是这样。

和诗歌、小说、戏剧文学这样的更加注重个人社会生活感受和依仗虚构的故事人物表现社会生活的文体不同,报告文学是立足于社会生活事实真实基础上的文学,是一种作家通过真实事实的选择、描绘、理解和文学表达。所以,在社会生活中某些真实的生活里存在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因素已经超出了作家自己的社会体验与虚构能力的时候,诗歌、小说和戏剧文学这样的文体就会遭遇严峻的挑战。而社会生活的这种复杂性和戏剧性成分的增强,恰好是报告文学可以发挥和驰骋的田野。这样的现象,也许可以说明,在大家都感到文学在衰退,在被社会生活边缘化的时候,为什么像在西方被称之为新新闻主义、非虚构文学,中国大陆和台湾分别称为报告文学、报道文学,东南亚各国称之为报纸文学的纪实性文学却大行其道,在各地引起人们充分的关注,造成许多繁荣轰动的新局面的原因。报告文学是一种伴随着时代发展和积极主动地适应着时代需要的文学,是在一种新的科学技术背景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新文学。正是因为这样的生成个性存在,报告文学正在以一种强势的文学活跃行走在现实的中国,在世界各地受到关注,时时产生影响和增加着文学的活力。

文学从来就不是一种玩耍,它是人们社会感受和交流的产物。因此,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的表现形式可以不断改变,但文学与社会人生的联系永远不会中断。报告文学就是适应社会生活变得复杂和人们迫切渴望了解真实的背景下伴随着新闻发展的进程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这种文体自产生至今,还不到百年的历史。但是,因为报告文学在与现实社会矛盾和斗争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所给予人们信息、思想和情感精神的多方帮助而引发人们的厚爱。在世界的范围内,在诗歌、小说愈来愈看重技巧和形式,在影视作品愈来愈借重技术特技的情况下,报告文学是人们真实、及时、充分和理性接触感受社会生活的重要渠道。如今,人们虽然已经将报告文学归类到文学的范围,可是,在接受和期待报告文学的时候,人们其实是存在一种很现实的社会要求的,这就是渴望作家作品尽可能真实、独特、理性和文学地对现实社会的热点话题,焦点矛盾,重大事件人物的表现做出反应。希望报告文学这样的写实文体,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真实的存在事实在还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和其他人为因素影响而变质、变味的时候给以客观理性的记述。这样的要求是同对于诗歌、小说的要求有所区别的。虽然诗歌、小说也离不开对社会人生的表现,但传统上人们还更多的认为这是一种作家文学艺术的创造,是一种虚构世界的表现。尽管同样是文学大家族中的成员,但就因为这种个性和表达要求的不同而使它们有了不少的区别。

报告文学是作家借助社会生活中真实的事实的文学表达,所以,报告文学的社会性就来得比诗歌、小说等文学形式更加直接和充分。正是在这样的视点上,我强调,报告文学是一种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的新形式。现实社会性是报告文学沟通和社会读者联系的基本渠道,是报告文学力量的体现。所以,对报告文学的社会性我们就要给予积极的尊重,并自觉地发挥这样的优势。我们在对待报告文学的时候,时常要呼唤作家文学艺术的表达,但也不要在强调文学性的时候轻易地排斥社会性。社会生活的广泛多样和丰富性,为报告文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报告文学作家不会只在一块土地上耕耘。要适应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读者的多方要求,报告文学就必然在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行走观察和表达。所以,丰富的社会真实信息和文化内容,使报告文学经常在政治、文化、经济、历史、军事、外交等许多领域的深入中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同时也具有了这些社会领域的某些特点。所以,单是从文学艺术性一个方面看待和要求报告文学,既不能够充分感受它的个性魅力,还容易使人在未走近它的时候就产生了遗憾的疏离行为。人生最惋惜的事情,就是对于有价值的对象的错过。认识接受报告文学的价值,需要人们有新的认识理解和宽大的胸怀。

但是,对报告文学这样的文体,也有人时有预言,说是迟早要衰落的。持有这种看法的人认为,报告文学是在新闻传媒还不很发达或受到某些人为限制的时候,真实借助文学的一种表达。在今天这个新闻传媒空前发达的时候,新闻时时处处都已经存在的情况下,报告文学还会有多少生存空间?其实,这样的看法是存在主观和盲区的。新闻对于社会生活的表现,是比报告文学来得更加直接和快捷,但是,新闻永远又因为这种直接和快捷而存在着自己顾不及或无力抵达的社会生活领地。而这些地方恰好是报告文学施展身手的好地方,好机会。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两岸隔绝五十六年之后,首次率团访问大陆。这是一次即将影响中国的现实和必将写入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两岸和世界各国的很多新闻单位,对这次访问给予非常充分的报道。但是,在始终参与了采访报道工作的新华社摄影记者刘卫兵后来所写的报告文学《随访连战的日子》里,我们还是看到了许多新闻报道没有涉及到的重要内容。报告文学虽然不会像新闻那样及时和全面跟踪某个对象,但是它会在表现某个重要对象时,在匆忙的新闻来不及驻足思考的地方发挥和展示自己的身手。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矛盾对象,某些事件人物等,报告文学就可以在更加从容、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更加生动形象的方面进行独立个性的描写。正是在这些地方,二者是不可能相互替代的。所以,以为新闻会去取代报告文学的看法,并不符合新闻和报告文学的实际。即使在更长远的未来,也会是这样的。

可是,在现实的报告文学创作中,我们对于报告文学的表现却是亦喜亦忧,存在着十分复杂的感受和认识。报告文学虽然不断地有优秀的作品出现,有的还令人感到震撼,甚至造成社会轰动,在中国报告文学的历史上带有里程碑的价值。像人们已经熟知的赵瑜的《马家军调查》、《革命百里洲》,杨黎光的《没有家园的灵魂》、《瘟疫,人类的影子》,一合的《黑脸》,金辉的《恸问苍冥》,陈桂棣的《淮河的警告》、《中国农民调查》,李鸣生的《走出地球村》、《中国863》,王家达的《敦煌之恋》,胡平的《战争状态》、《美丽与悲怆》、《禅机:1957》,徐剑的《大国长剑》、《东方哈达》,何建明的《落泪是金》、《根本利益》、《为了弱者的尊严》,王树增的《远东朝鲜战争》、《长征》,邢军纪的《第一种危险》,黄传会的《中国“希望工程”纪实》、《我们的课桌在哪里?》,徐刚的《黄河万里独行客》、《国难》,梅洁的《西部的倾诉》、《大江北去》,李春雷的《宝山》,邓贤的《黄河殇》,曲兰的《老年悲歌》,张雅文的《四万:四百万的牵挂》、《生命的呐喊》,徐风的《花非花》,吴东峰的《开国将军轶事》,丰收的《镇边将军张仲瀚》,蒋巍、徐华的《丛飞震撼》,李新烽的《非洲踏寻郑和路》,康纲联的《百战奇路》,李林樱的《生存与毁灭》、《啊,黄河》以及像最近在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评选中获奖的朱晓军的《天使在作战》、党益民的《用胸膛行走西藏》、王宏甲的《中国新教育风暴》等作品,就是在对现实社会生活矛盾和生动人物的守望过程中的优秀作品。在对近些年报告文学进行这样一个粗略的罗列以后,我们就会感到,这些作品所包含的厚重社会内容和它已经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多么的明显。像赵瑜的有关中国体育运动现实的系列报告文学,至今读来,依然使人感受颇多,得到启发。邓贤的作品总在逼近真实的对象中给你新的发现。胡平的作品所包含的独到思考时常使人思虑颇多。类似的作品还可以列出许多。报告文学在突出的现实书写中也同时成就着自己的史性品质。史志性书写,是中国知识分子书写的优秀传统,而这些优秀传统在许多报告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已经出现的像钱钢的《海葬》、《中国留学生之父》、张建伟的《大清王朝的最后变革》、程童一等人的《开埠》等不少作品,就很明显地显示出了其历史和现实的作用。对于这些既影响了现实有些还将会被历史所记忆的作品,错过就是遗憾,否定更是个错误。

对于这些作品,那些对报告文学持有贬低和否定意见的人们是否接触和阅读过?没有经过这样的阅读,仅仅凭有限的直接感觉就下结论的做法是危险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偏见比无知还要可怕。而不少对报告文学的现实创作给予否定的人正是自己已经写不出像样的作品而又不断地经手刊发获利“报告”的人。这种一边借助报告文学获利又一边貌似公正地否定报告文学的人,其动机令人怀疑!但是,我们在基本接受报告文学创作现实的收获的时候,也不否认,从整体的报告文学创作情况来看,这种单位高产收获的情景,未能改变全面减收的遗憾。报告文学在更加广泛的创作空间里的表现使人感到很大的不足。报告文学真正参与社会矛盾,积极影响社会文明发展进步品格的作品还少,而平面的对某个行业,某个地方单位的纪实、廉价的赞美、功利的索取和猎奇的追逐式的作品太多。而这正是我们为报告文学感到不幸和忧虑的地方。可是,不满足的情绪和盲目的全盘否定是有根本不同的。

同类推荐
  •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等待香港”撷取了林奕华近二十年来在香港、伦敦以及其他各地写下的关于香港的长短文字,书名取材自贝克特的经典荒诞剧《等待戈多》,仿佛心中有个等的对象,而我们可以做的就只是被动地等待。香港是个同样荒谬的地方,香港以什么方式存在?还可以什么方式存在? 无线的昨天与今天,各时代领军人物,从周梁淑怡到今日之陈志云;无线四十年剧集盘点;隐藏各处的轶事,等读者挖掘。
  • 田庄台事情:辽河水道文明纪实

    田庄台事情:辽河水道文明纪实

    《田庄台事情》一书通过对古镇田庄台数世纪际遇浮沉的人文追述,再现了辽河水道文明的形成及其变迁,以及这种变迁给沿河城镇带来的历史性恩宠与冷落;折射了水道文明向铁路文明的过渡,给那些特定历史时空中的人,所带来的冲击和运际改变。这些改变发生在业已流逝的时光中,却仍于今时今日的古镇街巷及其民风里,有着鲜明的呈现。
  • 机智老爸机灵儿

    机智老爸机灵儿

    爸爸课实用读本《机智老爸机灵儿》主要呈现的是一个作家父亲的生活体验和教育体验。在表现形式上,刻意选用较自由的手记体,似小说,似散文,似随笔。初看似乎杂乱,但在这似那似中,充分展示出其独具的文学才华以及极富参考价值的教育思考。幽默机智当然是《机智老爸机灵儿》的最大特点之一。不管从何页开始,读者获得的最鲜明印象都是:这家伙,挺机智,很幽默。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情况,这位老爸总可以“机智”起来或“幽默”一嘴,使事情具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和作用,从而使老爸嘴里的“少爷”也“机灵”起来,长此以往,“少爷”想不是“机灵儿”都不成了。
  • 民风野趣幽然醉

    民风野趣幽然醉

    世间奥秘无穷,大到时空宇宙,小到跳蚤萤火虫,无不向人们展示着它们的种种奇妙。当这些对普通人来说深奥难懂的事物通过平易轻松的文字被描述出来,其妙处也是不言而喻的。本书汇集散见于数十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物刊载的文人原创作品,作品涉及自然韵语、万物生灵、奇妙世界、民间采风等多个方面。这些文学大师和学人以自己独到、深入的观察,细腻、精确的笔触,朴实、简炼的语言,勾勒出瑰丽多彩、千姿百态的世界。
  • 这就是我的黄金时代

    这就是我的黄金时代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30年代文学洛神”,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然红颜薄命。“萧军”与“萧红”相配,合起来是“小小红军”的意思。萧军和萧红都出生于民国时期,青年时期结识后曾同居过一段时间。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萧红的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他二人曾1933年合著发表过《跋涉》,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萧军去了延安,萧红随后东渡日本求学,两人就此分开。在日本期间,萧红与萧军进行了长期的通信,本书辑录两人这期间的往来信件内容。萧红在信中曾说:“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此刻。”的确,这也是萧红一生中最安稳幸福的一段生活。
热门推荐
  • 给你30000天,你怎样活

    给你30000天,你怎样活

    《给你30000天,你该怎么活?》讲述的是你可能想过“人究竟是为什么活着”这个宽泛而无解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一下划过你的脑子,宛如一道暴风雨中的闪电,或是风吹杨柳时那飘在你脸上的枯叶,或是电影中不经意地所拍蜻蜓掠水的镜头一样,让你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放弃对于它的思考。人的生命不过30000天,在30000天里,我们睁眼、咿呀学语、蹒跚学步,长牙齿,上学,恋爱,工作,寻找爱人,养育子女,然后冲淡父母的角色养育儿女,看着儿女睁眼、咿呀学语、蹒跚学步,长牙齿,上学,恋爱,工作,寻找爱人,养育子女,最后年老离去。
  • 无敌妖孽神尊

    无敌妖孽神尊

    一代无敌帝尊,刺客之祖,偶得仙家功法《九转轮回天经》,轮回九世。第一世,他是刺客之祖,天杀帝尊。第二世,他是绝世剑帝,逍遥剑帝。第三世,他是灵武传奇,灵武帝师。……九世尚未成仙,第十世,他必将登临那无上仙人之境,做神话之尊!“平生多愁绪,不语诉谁人?奈何愁思苦,何处定心神?看风中落叶飘散,品清水淡茶两盏,感长路漫漫,且叹,且算,难掩肝肠断。”
  • 网游之魔神领主

    网游之魔神领主

    生死轮回,唯有情在。临死方知生,患难才温情。一个身患绝症的人的最后挣扎!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仵作小医妃

    仵作小医妃

    她是卑微庶女,却深藏一手剖尸验骨之术。协恨重生,她只为杀人偿命报仇雪恨。活死人,生白骨。她步步为营,将当年害她负她之人踩在脚下。可偏偏救了个无耻之人,借着报恩缠着她,烦着她,欺负她……世人皆传越王悦怿若九春,罄折似秋霜,小小庶女之恩也记在心上。听闻荣嬉爱美,越王望着镜中如明珠似美玉的脸,左思右想,实在找不出比自己还要美的事物。只好宽衣解带,强行报了救命之恩。
  • 曼谷天师

    曼谷天师

    与鬼斗,与人斗,与天斗,其乐无穷!鬼的恐怖,蛊术的诡秘,僵尸的凶厉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
  • 公主的相公

    公主的相公

    因为从小父母离异所以就养成了外冷内热的性格(其实也不算是冷啦,只是不知道怎么跟人沟通,我们的女主即文静有温柔还善解人意,只是有点路痴,其实只能算是左右不分),一朝穿越到不知名朝代的一个婴儿的身上,从此从四个月大的婴儿开始从头活起。
  • 家有青春期女孩:母女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家有青春期女孩:母女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本书从青春期的女孩的生理变化、情感需要、逆反心理、母女间的沟通、富养、批评教育以及引导其自立自强七个方面入手,围绕母女关系这一核心,阐述了青春期教育的关键要领,翔实地讲解了构建和谐母女关系的方式方法。母女共战青春期,女儿的青春才会多姿多彩,母亲也会青春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寻找陆子婴

    寻找陆子婴

    陆子婴是谁?三千年前仙魔大战后唯一的飞升者——人称昆仑剑主。苏怡是谁?数万年前仙人遗迹走出的懵懂女娃。穿越者,重生者,转世者,气运之子——这是天才者的时代,这里主角云集,且看小小女娃怀揣着活命的心,走上强者的路——并没有。本书又名《总是和主角作对》,《总有人逼我成仙》,讲的是九州修仙界,走出大山的野孩子与人斗,与人斗和与人斗的“传奇”故事。
  • 仙情决

    仙情决

    上一世她反抗天庭,死于他手。这一生她为罪仙,落于他网。失去记忆的她,只记得他曾将她覆于地上,抵死缠绵!“我恨你,恨到天柱坍塌,仙海结冰!”他笑答:“好,不如我让你更恨我一点!”她对他恨之入骨,惧之入髓,却不曾想到……上一世杀她的手,这一世为她簪钗描眉。上一世他布下的网,这一世化为情网,网住了一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