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0900000022

第22章 报告文学的历史痕迹和现实景观(3)

在“报告文学”这个名词出现之前,确实出现过不少非常近似于后来的报告文学的作品。对于像有不少人看重的波兰作家亨利克·显克微支的《旅美书简》、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密西西比河上》、俄国作家安·契夫的《萨哈林旅行记》、英国作家狄更斯的《美国札记》、德国作家盖奥尔格·福尔斯特尔的《环游世界的旅行记》、法国作家爱米尔·左拉的《我控诉》、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深渊中的人们》、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一月九日》、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的《屠场》、利沙加勒的《一八七一年公社史》等作家作品,都是不能轻易忽视的。这以后,又陆续出现的伊里亚·格·爱伦堡的《战争》、瓦伦丁·奥维奇金的《区里的日常生活》、约翰·里德的《震撼世界的十天》、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约翰·赫西的《广岛浩劫》、尤利乌斯·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等等作品,也是人们较为熟悉的。

但是,我们要特别说明的是,基希的报告文学。报告文学这种新的文学体裁,是在很长的时间内由许多作家作品的酝酿和准备之后才慢慢成熟起来的。可是,唯有基希的贡献最自觉,最明显和最突出。基希是报告文学的奠基者之一,是人们公认的世界报告文学大师。埃贡·埃尔温·基希于1885年4月29日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1948年3月31日病逝于解放了的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他出生在一个布商的家庭,十七岁中学毕业后便入工科大学学习采矿。他在服了一年兵役后,从1905年起就从事新闻工作。他先后在《布拉格日报》、《波希米亚》报和《柏林日报》等新闻单位工作。作为新闻记者,基希一生曾经旅行过世界的许多国家。正是这种新闻记者的身份和到处旅行的经历,为他的报告文学创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使他在报告文学创作上有丰硕的成果。早在1908年,他就发表了报告文学《布拉格街头拾零》,1919年又出版了《布拉格冒险》一书。在这些报告文学作品中,基希大胆的揭露了布拉格社会生活的黑暗状态,真实的描述了贫困、犯罪、卖淫等现象。并且适当的指出了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参加了革命工人运动之后,基希的思想、眼光和作品的锋芒就更加犀利了。

他在1920年的《布拉格军团里的士兵》、1924年的《怒吼的新闻记者》、1926年的《沙皇·东正教教士·布尔什维克》、1927年的《世界冒险》、1928年的《时间匆匆》、1929年的《天堂美国》、1932年的《亚洲剧变》、1933年的《秘密的中国》、1934年的《禁止入内》、1935年的《五洲探险》、1937年的《在澳大利亚登陆》、1942年的《广场奇闻》、1945年的《墨西哥漫游》等大量报告文学,就是他对于报告文学的实际贡献。基希的这些作品,真实具体,观点鲜明,激情饱满,有很强的战斗性。在对报告文学的理论认识和研究上,基希的《报告文学——一种危险的文学样式》,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所以,有人说:“是他创造了报告文学这个新时代的文学体裁”。孙坤荣、赵登荣:《基希——报告文学的大师》,《基希报告文学选》序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1版。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的报告文学创作一直是十分活跃的。有一些作品也被陆续介绍到我国。例如:英国作家科·瑞安的《最长的一天》就被李文俊、陶洁和申慧辉合译成中文发表在《世界文学》1992年的2、3期上。《最长的一天》,报告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作品。这部作品曾由美国的福克电影公司改编拍摄成同名电影,由不少的着名导演和着名影星出演。影片在世界各地上映后,获得很大的成功。作品描写了诺曼底登陆那天的战斗及事前准备与事后余波。事情头绪繁多,人物众多,但作者写来有条不紊。作者笔端多带感情,读来扣人心弦,有身临其境之感。1985年《译林》第3期,刊载了英国作家福莱特的《万里救人质》。作品报告的是美国和伊朗在外交上发生了人质事件,美国某公司的两名工作人员被伊朗王国扣押,美国派出营救组前往伊朗解救。经过一番紧张复杂的活动之后,两名美国人质终于脱险。作品以报告文学的形式介绍了事件的起因和中间的冲突及最后的结果。情景复杂,紧张激烈,十分的引人。

此书在1984年,曾经长时间居美国“非虚构小说”类畅销书之首。前苏联作家阿·阿达莫维奇和达·拉格尼合作的,报告1941年***侵略者包围列宁格勒前后情景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围困纪事》、格里高利·麦德维杰夫作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总工程师所写的报告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重大核泄漏事故的《切尔诺贝利真相》、美国作家斯·特克尔根据一百三十五个曾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的口述整理的报告文学作品《好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口述历史》、德国作家特·瓦尔拉夫报告外籍劳工在德国工作时所遭受的歧视和各种不公平待遇的《在底层》、拉·施勒德尔夫与沃·尼曼恩合作,报告了德国的突击队经过长途奔袭,成功的在索马里粉碎了恐怖分子劫持民用航空飞机行为的《摩加迪沙行动》、日本作家反映战争期间妓女生活惨状的《山达根八号妓院》(改成电影后,中文题名《望乡》)、美国作家斯塔兹·特克尔表现许多人在美国不同生活追求和经历的《失去与得到的美国梦》等等作品,可以说都是报告文学的新的发展与收获。当然,肯定还有大量的作家作品因为各种原因还未能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还不能具体的描述它。但就我们见到的这些作品,也足以看到国外报告文学的发展态势了。

中国报告文学的历史成果

中国的报告文学,起步较晚。据杨如鹏先生考证认为,到了“五四运动前后才有了萌芽”,“直到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报告文学’这个名称才介绍到我国。”杨如鹏:《论报告文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见《时代的报告》,1981年第4期。我是接近这个观点的。我不大同意有的人把中国报告文学的起始时间与中国的近代史等同起来的看法。在“报告文学”这个名词进入中国之前,一些作家也在无明确文体意识的状态下创作了不少作品。这些作品非常的接近于后来的报告文学,后来人们也就把它当成报告文学看待了。像瞿秋白在1920-1924年间,记述自己在前苏联的生活见闻和心理感受的长篇写实文字《俄乡纪程》、《赤都心史》就是一个例证。另外,还有茅盾、叶圣陶等人描写1925年上海五卅运动的《五月三十日的下午》和《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朱自清描写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执政府凶残屠杀学生的“三·一八”惨案的《执政府大屠杀记》等等作品,也是这样的情形。1930年8月,左联执委会的决议《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新情势及我们的任务》和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的决议《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中,最早提到报告文学和大力倡导作家去写这样的文学作品。有人考证,在1932年淞沪抗战中,有不少作家、记者创作了许多反映抗战事件和人物的作品,南强编辑部的阿英,及时的将其中的一部分作品编辑成书,题名为《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出版发行。阿英在书前写了《从上海事变说到报告文学》的文章。这是我国的第一本报告文学的结集。

报告文学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应当说是在夏衍1936年发表了他的《包身工》和宋之的发表了他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之后。这两篇作品,以它的实际表现告诉人们,报告文学是个什么样子,具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等。这一年,萧乾发表的反映苏北、鲁西一带大水中难民生活的《流民图》,也引起人们的注意。范长江报告我国西北地区风俗民情的《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也是这个时期内报告文学的重大收获。它的出现,使报告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大变化。等到了1937年时,周扬就说:报告文学“成为非常流行的运动”。这之后,报告文学就十分活跃的运动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有着不凡表现。例如,出现了舒群的《西线随征记》,丘东平的《第七连》,刘白羽的《逃出北平》、《游击中间》,黄钢的《开麦拉之前的汪精卫》,周立波的《战地日记》,丁玲的《彭德怀速写》,何其芳的《日本人的悲剧》、《环行东北》,穆青的《雁翎队》,周而复的《白求恩大夫》,黄钢的《我们看见了八路军》,曾克的《挺进大别山》,华山的《我们还要回来的》、《总崩溃》、《英雄的十月》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报告文学的创作也是有发展有曲折的。在当代文学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像魏巍、巴金、刘白羽、杨朔等人报告朝鲜战争生活的报告文学,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等作品。出现了揭露和批判社会生活中丑陋的人和行为的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出现了报告社会主义建设生活的柳青的《王家斌》、《一九五五年在皇甫村》,沙丁的《卢家秀》,孙谦的《大寨英雄谱》,刘白羽的《从富拉尔基到齐齐哈尔》,华山的《神河断流》,李若冰的《柴达木手记》,黄宗英的《小丫扛大旗》、《特别的姑娘》;反映和表现先进模范人物和重大事件的王石、房树民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魏钢焰的《红桃是怎么开的?》,徐迟的《祁连山下》,穆青、冯健和周原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甄为民等人的《毛主席的好战士——**》等。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报告文学创作也像其他文学体裁一样,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这期间,出现了一些有一定影响的作品,例如:报告河南省干部杨水才事迹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战士》、报告北京大兴县干部王国福事迹的《拉革命车不松套,一直拉到共产主义》等,这些作品,都是严重的受到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局限和影响的。好一点的有《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忆铁人》等,也是少不了有那个时代的痕迹的。还有的标着报告文学的东西,其实是一些服务于“四人帮”政治阴谋的玩意儿,与文学无关。

四、新时期以来中国报告文学的收获与发展

新时期的报告文学创作,是伴随着新时期我国社会生活的发展脚步崛起和发展成熟起来的。没有政治生活的巨大改变,没有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没有改革开放的现实环境,报告文学的发展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在认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重大收获的时候,必须要了解这个社会环境。否则,就无法准确全面的认识和把握报告文学发展的内在原因。新时期报告文学的重大收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和对知识、知识分子的推崇与报告

同类推荐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本书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妙历程。本书是梭罗在瓦尔登湖林中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生活和思想记录。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它向世人揭示了作者在回归自然的生活实验中所发现的人生真谛——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淡定地享受人生。
  • 阿里 阿里

    阿里 阿里

    八年间,我先后五次进藏,三次抵达阿里,记录下阿里人独特的生存全景,他们的生死、命运、爱情、信仰、暗伤、悔恨与灾难。所以更理解藏族人为什么重生轻死。许多人把生命永远地留在了那里,要知道,这些孩子有的还不到二十岁……那位叫王惠生的老西藏,为了改良阿里羊的品种,用什么办法把五只活蹦乱跳的鲁西南小尾寒羊,从北京运到万里之外的狮泉河镇的?那封在邮路上走了1年零7天的书信,是否跟人一样,翻过雪山,爬过冰达坂?拥有满满一柜子裙装,在阿里的八年时间里,一次都没有穿过裙子的女兵,是否又在镜前试穿那条紫色连衣裙?十九岁的那位战士复员了吗?他曾对我说,感谢你阿姨,你是我半年来见到的第二个陌生人,是我当兵两年来见到的第一个女人。
  •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之旅中最为显目的景观,历史小说的创作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作成就,凸显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历史小说创作的鼎盛时代的到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成为当代作家创作的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书写资源。历史小说作家在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巨大的艺术审美的创造力,以及历史文本的接受效应和后遗效应等等,都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可多种选择的话语批评空间,和进行多向度审美研究的可能性
  • 慢读秋雨

    慢读秋雨

    这是一本散文集,以慢生活为主题从作者旧文中遴选出二十余篇文章,共约13万字,分成四组,依次为“慢走华夏”,“慢观世界”,“慢享至美”,“慢品浮生”。“慢走华夏”,是余秋雨亲身考察中华文化关键性遗址的文化散文;“慢观世界”,是余秋雨探寻罗马、埃及、伊拉克等所存世界古文明遗址的旅行散文;“慢享至美”,是余秋雨对中国举世独有的三项极品文化昆曲、书法和普洱茶的品鉴美文。
  • 王寿强的散文

    王寿强的散文

    接到女儿的电话,我立即背起行囊,登上开往南京的快速列车。因为使命在身,来不得半点的迟疑和延缓,正如归心似箭一样,我是心飞如箭,牵挂的心早已飞到远在南京的女儿那里!列车仿佛洞悉我的心思,快速奔驰在广袤的华东大平原上。原野上的风景一幅幅飞快地呈现在你的眼前,又迅速的离你而去,犹如反复放映一部精彩纷呈的平原风光纪实片。凭窗远眺,车窗外迷人的景致让我一度紧张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时值夏末秋初交替时期,田野里绿色仍然是主色调,升腾着勃勃向上的气势和生命的无限张力。
热门推荐
  • 古剑奇谭(杨幂、郑爽主演)

    古剑奇谭(杨幂、郑爽主演)

    杨幂主演同名电视剧原著小说。一段时光中生死相随的爱情传说。剑胆琴心,侠骨柔情;少年英雄,美女红颜,共同演绎江湖组曲。还原你心中最完美的仙侠浪漫经典!一段来自远古的约定与羁绊,一个于时光中生死相随的不朽传说!听说在遥远的极北之地,隐约有关于亡者重生的传说,我即将起程去那里。无论如何,在这一世走到尽头之前,我都会继续寻找下去,一直、一直……总有一天,我会和你回到桃花谷,到那时,我们,再也不分开……
  • 独树一帜梨园大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

    独树一帜梨园大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

    《中华魂》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七十余年间的96位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很好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本色做人,变通做事

    本色做人,变通做事

    内外兼修,做人还原本色,刚柔并济,做事讲求变通。人生难,难于上青天。形形色色的人在你的周围,有人颠倒黑白,混淆事非;有人阳奉阴违,两面三刀;有人阴险狡诈,诡计多端。本书巧妙融合“本色”“变通”两大理念,教你如何本色做人,变通做事,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精湛的技巧有效地解决人生难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之过去那些年

    重生之过去那些年

    卢慧君穿越到了平行时空,并身负系统。利用系统打怪升级,走上人生巅峰。系统:“叮!宿主踩死一条蚯蚓,激发了系统任务!只要宿主能在一个小时内踩死二十条蚯蚓,就能获得一个积分和一个系统币哦!”卢慧君:……
  • 星至

    星至

    一群美丽少女长伴身边,温柔善良情有独钟的女友,不屈的性格,诡异的对手,妖异的力量,演绎精彩的寻求之旅。
  • 玉真公主山居

    玉真公主山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吴中故语

    吴中故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品质的修养(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

    品质的修养(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

    阿克罗斯国王想让苏格拉底放弃在肮脏的雅典街头布道的生活与他回到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去住,但是苏格拉底却对国王说:“陛下,在雅典,半个便士就可以吃一顿饭,而水却一分钱也不用花!”在与一位富有的罗马人谈论有关财富的问题时,爱比克泰德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你的那些东西我根本不稀罕,而且,在你的周围有许多比我更穷的人。你有银制的器皿、豪华的别墅、华丽的衣着、精美的佩饰,但是你的理性、道义和愿望都是陶土制成的。我的大脑里装着丰富的思想,不像你那样整日无所事事,空有一个华丽的躯壳。你总认为你拥有的很少,而我拥有的对我来说却十分富足。你的欲望总是达不到,而我对一切事物的态度却十分乐观。”
  • 关于我父母的一切

    关于我父母的一切

    这是一代人隔着数十年历史,对另一代人的怀念和回想,这是作者对“家族”一词的重新感知,更是对当下生活的深切理解。这是一个儿子对于父母的思念以及想象:回忆,叹息,感慨,愧疚,迷惑和内心的疼痛。载着超重的记忆,这一本书如同一叶扁舟,飘流江湖。该作首次出版后获得广泛赞誉,并获得华语传媒文学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