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9000000020

第20章 文本的表演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作品具有表演性,这不需要读她太多作品,只需把她名噪一时的代表作《情人》认真地读上两遍,便体会得尤为真切了。

这种表演性的内因,武断地说,系缘于她爱情经历的苍白与乖蹇。其实她未必真的经历过爱情,因为爱情是一种像死亡一般的大痛与大美,微妙的个中滋味除了自己体味之外,是根本说不出的。正如做爱的感受,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当能说出口的时候,已经是烟消云散了。杜拉斯能喋喋不休地叙述爱情正反证出她爱情的无有或爱情资源的匮乏,只有靠表演爱情来遮掩与修饰了。也可以用生活的俗例来实证:常常吃肉的人,并不把油星挂在嘴上,邪满唇漾着油光的人,却正是吃不上肉的人——门后挂着一张黑腻的肉皮,临出门时,狠劲地往嘴上攘了两下而已。

人是虚荣的货色!

善意地说,杜拉斯是个自尊心过强的人,她希望自己活得体面。能够证明女人体面的东西有两个:一个是美貌,一个是爱情。美貌不可强求,爱情却不能不求;生为女人而没人要,是女人的致命伤。所以,在女人那里,爱情比美貌更重要。作为一个自视甚高的女作家,怎么能没有爱情?没有爱情的女作家,写那么一大堆文字又有什么意义呢?杜拉斯深知这一点,所以,她要表演爱情。

表演的手段便是把《情人》写成自传体小说。

自传体小说是一种含混而可疑的文体,作者的“我”与书中的“我”两相混同,在“我”的生活故事与“我”写出的故事之间作者可以毫无顾忌地左右摇摆,作者处于绝对主宰的地位。人物得到赞美时,它是自传;情感悖逆而受到怀疑时,它又是小说。同时,自传的“隐私”性,诱人阅读;小说的虚构性,又可以美化自己的缺憾——作者是最大的受益者。

因此,这是一种不公平的文体。其不公平性还在于,在作品面前,读者成了作者那只隐形的手所牵动的木偶——作者与人物的同一,误导读者接受并融于叙事整体,即接受文本与文本之外的、写出的与生活过的、情感再现的与情感表现的混合交融而成的幻像。这种幻像使读者失去了正常判断,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阅读心理,使读者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在不知不觉中对作品建立了一种信任——它推动读者与小说人物同化,相信与人物生活在同一种不可抗拒的激情中,使作者、叙事者、人物与读者不分彼此一致地相处在作品产生的幻像的一切环节中;这样,虚构的作品与现实的存在也就相互交混而不可分辨了——虚构即真实。

读者的这种信任,增强了此类小说的可读性,因为可读性是个相对的概念,任何可读性从接受美学上说都是以不读为代价的。既然读者读了,那么,自传体小说的文本叙述就合理了,便有地位了,有意义了。这一切,来得是那么容易,比严肃的纪实与庄严的小说要幸福百倍。所以,文学即社会,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是绝对的。

我曾怀疑自己对《情人》的感觉是否准确,便多读了她几篇小说,包括《太平洋大堤》、《印度之歌》、《副领事》和《乌发碧眼》等。发现她的表演性是一以贯之的,并且比《情人》更彰显无疑。其重要标志,是叙事方式的“演剧化”——客观描写一节一节地兀立着,像电影的分镜头脚本;主观抒情则生硬而迫切地直白而出,一如舞台上的台词——少有供人回旋与品味的空间;除了感到她像小女人一样絮叨无聊外,并不曾有大家闺秀的那种内蕴与持重。再读米歇尔·芒索和杨·安德烈有关她的传记,更感到她是一个歇斯底里的人,她不曾拥有过健全而正常的爱情,有的却是畸恋与病爱。她与可以做她儿子的杨·安德烈的无爱而性、无性而爱和既弃又依、既依又弃的情感关系,毫无美感可言,让人不寒而栗。这是她的内闱风情,春光是万不能流泄到市井上去的。于是,作为公众人物或自以为公众人物的杜拉斯,就必须在文字中表演她的爱情。这即是无奈,又是宿命。

既为表演,必有破绽。她在《情人》的一段叙述中,到底是自己露出了尾巴——

写作对他们来说,仍然是属于道德范围的事。现在,写作(时我来说)似乎已成为无所谓的事了……有的时候,我也知道,不该把各种事物混为一谈,但不去满足虚荣心,不去随风倒,写作就什么也不是了。

因此,杜拉斯的写作是典型的“灾难性写作”,最终必然导致文本的混乱和固有意义的消失。对此,罗兰·巴特在《恋人絮语》中有过本质性的论述:“写作的欲求,即爱欲,就是邪直接面对语言的混乱:即语言言之过甚又言之过少的那种癫狂的境界。”便对杜拉斯怀有一丝同情:她毕竟也是个女人,有强烈的爱的欲求;现实不曾给予和满足,便只有诉诸于语言,在“言之过甚又言之过少”中“意淫”一把。

然而,她给二十世纪末的中国文坛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她成了写作“私人叙事”和“另类小说”的女作家的文本师从。并且,一路托钵走来,比她表演得更“精彩”她尚且“含混”与遮掩,她们却已“赤裸”而纵情了。不能不说的是,杜拉斯尚止于文本的表演,而我们的女作家们却已不满足于纸上的功夫,把表演演化到现实生活中去了;“做秀”已成为一种现实的行为品格,正常的爱情关系已被她们颠倒了——真爱假爱真假爱,“爱情”之花开不败。换言之,爱情是重要的,没有爱情也是无关紧要的,有个好性器却是十分必要的。

杜拉斯与中国女作家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她的表演,是为了现实的“弥补”;而她们却已不属于“弥补”了,表演本身即目的。

同类推荐
  • 那些年,他们在五七干校

    那些年,他们在五七干校

    五七干校是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从1968年开始,包括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在内的106个部委下放五七干校,各院校、学术、文艺机构各省级、地方级干校相继建立,一大批专家学者、领导干部下放干校,五七干校存在的历史共计11年。本书解读了李讷、张志新、范长江、钱钟书等20余位重要的干校人,解读了中央办公厅、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九所有代表性的重要干校,并且从流放、离别、与“反右”对比等角度解析了干校现象。
  • 大家小书:诗词格律概要

    大家小书:诗词格律概要

    本书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为方便读者进行古典诗词鉴赏和诗词创作而写就的学术普及经典,讲述古典诗词格律最基本的知识,既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又有推陈出新的创见,严肃性与科学性并举,是王力先生在其对诗词格律研究基础上提炼而成的精品。
  • 同时:随笔与演说(2018年版)

    同时:随笔与演说(2018年版)

    《同时》是桑坦格的“最后一部”随笔集,她的“最后一本书”。书名取自苏珊·桑坦最后一次演说的标题。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夹叙夹论的方式详细介绍现代欧洲文学种几部被忽略的杰作。第二部分是时事评论。第三部分是演说稿,这些讲稿是桑塔格一生写作与行动的融通。可以说,她的一生在理论上赞扬的、在实践中都做到了。
  • 自得其乐

    自得其乐

    精心收录33篇美誉最多、极具代表性的散文,如人间草木、葡萄月令、自得其乐、北京的秋花等经典篇目。“自得其乐”为汪老的散文名篇,代表其对生活的态度。汪老写草花鱼鸟、生活琐事,总能从朴素生活中找到凡世之乐。正如汪老所言,“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嘛呢!”
  • 我是你的眼

    我是你的眼

    这本《我是你的眼》一书,近15万字,像是作为老师,苦口婆心为你指点迷津;像是作为医生,向您道出为病人解除痛苦所付出的智慧和爱心;又像是作为一个智者,向你道出人生的真谛和价值所在;也像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在向你描绘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总之,作者用一生的努力、拼搏、责任和智慧为你呈现出别样的人生,给你讲述一个个正能量故事,希望它能启迪你的人生,升华你的思想境界,助你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是一位医生的感悟与自白,不仅仅讲述他在行医过程中的感悟,也讲述了他对于生命的体会,对身体与疾病的关系的理解。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八零攻略

    重生之八零攻略

    给新书《在八十年代又野又飒》求个支持~~重生后,褚西有了个不着家的工程师父亲,还意外遇见前世那个如兄如父的男人……人生岔路口,如何选是个问题?
  • 一不小心出了名

    一不小心出了名

    班上转来了一个贫困地区小姑娘二丫,与她成为朋友后,牛皮皮他们逐渐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无忧无虑,贫困山区的同龄伙伴随时面临失学的危险,快乐小子这下有点快乐不起来了。不过,牛皮皮的“鬼主意”总是一个接一个,他们成立了“一分钱小队”帮助小伙伴,还一不小心成了名人,出门都有人找他签名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 坐花志果

    坐花志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地下

    地下

    1995年3月20日,日本发生震惊世界的地铁沙林事件,事件发生后,村上春树亲自花了一年时间,面见亲历事件人士,进行录音采访,加以必要的文字加工,集结整理成这部《地下》。这是村上春树追踪地铁沙林事件的纪实文学作品,描写逼真,也是村上春树首部非虚构类作品,意义重大。《地下》是村上春树转型之作,第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是对日本这一“责任回避型封闭性社会”的深刻反思。《1Q84》是《地下》的遗址。始自《地下》并不断发展的物语理念在《1Q84》中努力付诸实践,但并未充分实现。也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地下》比《1Q84》更成功。
  • 巫宝奇缘

    巫宝奇缘

    古言有道:天下百业皆源自巫,此言极是,在矇昧时代,宗教领袖是巫师,治病救人的是巫医,指挥部落的是巫官,操持杂务的是巫工,搭缘牵线的是巫媒,主持葬礼的是巫仪,凡百事皆不离于巫,其起源大概是原始人一落地,就对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感到压迫,不知道远方的尽头是什么,自己生命的尽头是什么,所谓“四面八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对时空的威胁采取匍匐膜拜的方式,其实源自敬畏,之所以崇拜,是因为畏惧——对时空的畏惧,而要减轻畏惧,就要问鬼神,通天地,“巫”字上下两横代表天和地,中间两个人加一竖,就是问天喻地的意思,巫当然也就代表着对时空的探索,其实也就是对自然界的探索,尽管它的初始是乱力怪神的,但它的确就是现代科技的源头,近代许多科学家做研究的初衷其实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却阴差阳错地发现了现代科学,实际上就是巫演化成了宗教,对巫的研究演化成了现代科学……那么作为科技的始祖,巫是否也曾经有现代科技一样的神奇,甚至其夺目的光彩盖过了现代科技?科技的意义实质上是满足理想,顺风耳,千里眼,预测天气,预报地震,上天潜水,这些都是巫时代的理想,现在它们都因科技而成为现实,那么巫时代真的仅仅只有理想?恐怕远远不是
  • 无限穿梭在异界

    无限穿梭在异界

    看点1:异界穿越者入侵地球VS地球穿越者入侵异界看点2:随身带着老爷爷VS随身带着系统看点3:异界霸道女总裁VS地球二货宅男看点4:建设狂魔VS升级达人
  • 浮云半书.3

    浮云半书.3

    安史之乱爆发,为寻找象征天下太平的凤凰遗落的羽毛,也为寻回遗失的大唐盛世,裴将军和叶校尉再次踏上危险而有趣的旅途。华清宫、白帝城、雁门关、雎阳道……他们走过一座座城池,见证了波澜诡谲的命运、危机四伏的乱世,也见证了温暖纯粹的人性、男儿热血与忠魂。然而,旅途的尽头,他们却迎来一段令人意想不到命运往事,以及,一场他们之间的生死之战。
  • 热河惊变:大清王朝的历史拐点

    热河惊变:大清王朝的历史拐点

    三百年前的一个夏日,在蛮荒四散荒草疯长的燕山丛地,康熙大帝御鞭指处,一座神奇的皇家山水宫苑傲然出世。本书自避署山庄营建前的大背景起笔,踏寻康熙大帝当年的心路历程,粗心勾勒出大清帝国一幅幅尘封百年的历史画面……
  • 木头猛男追新娘

    木头猛男追新娘

    偷窥狂?他才不承认自己是变态。这要怪可得怪她自己懒惰加迟钝,将她的私生活大剌剌的摊开在他面前。原本他没有进一步认识她的打算,直到一场小车祸让他们从此有了交集。唉,就知道不该一时心软出手帮她,给了这女人一个登堂入室的机会。天知道他生平最最讨厌与人接触,老天爷却塞了个爱到处乱跑的女人给他,病才好就迫不及待的跑到蛮荒地区拍照,他只好不嫌累的千里迢迢去追新娘……
  • 大唐最强路人甲

    大唐最强路人甲

    别人穿越变太子,我却穿越变乞丐,这到底是现实的唐朝还是虚构的武侠世界?好像,穿越过来的不是我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