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8900000006

第6章 站在中西文化交汇点上(2)

一到晚上,兄弟姐妹就围坐在油灯前听父亲讲《圣经》中的故事,识字的孩子还得轮流朗读《圣经》。耳濡目染,他们常用《圣经》中的语言、故事、意义表达自己的感情,并作为评价事物的标准。生活在这样一种家庭环境里,林语堂自然小时就受了洗礼入了教会。于是,他不仅看大人们祷告做礼拜,饭前睡前,自己也要不住地祷告。每次祷告,他都很虔诚,且有几分惶恐的意味,因为他相信祷告时,主必定在天上注视着他并认真倾听。

然而,林语堂从小就有自己的头脑与想法。比如饭前祷告时必说“感谢上帝的赐予”,可是,林语堂身在农村,明明知道手上捧着的一碗米饭不是上帝给的,而是农夫们勤扒苦做劳动得来,这让和乐困惑不解。再比如,父亲布道时总说上帝无处不在,只要善良虔诚,祈求就会灵验。于是,囊中羞涩的语堂就非常虔诚地祈求上帝赐给他一个银角子,好买一个芝麻饼,或是几粒糖果满足口腹之欲。而每次祷告祈求的结果,自然是让他失望不已。正是这种独立思索,使得他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远离了基督教。

在自给自足的传统农耕社会,一处闭塞乡村,简直就是一个独立遗存的世界。从坂仔到厦门,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乘坐客车只需三个小时,而在当时坐船,得整整三天。因此,尽管西方文明开始渗入中国,坂仔离通商口岸厦门并不太远,可林语堂当时所置身的社会,与外界基本没有什么交流。他们一家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主要得益于一张小报。这是一份上海基督教会主编的《教会消息》,油墨印刷,每周一期,每期一张,订费一年一元。正是从这份报纸中,林语堂从小开始了解西方,并且学到了许多有关西方的文化科学知识。

纸上得来毕竟肤浅隔膜,犹如观看刺绣背面。一次难得的机会,让儿时的林语堂亲眼见识了西方的科技文明,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

坂仔礼拜堂建筑不知怎么出现了倾斜,远在西溪教区主事的英国传教士范文礼博士前来视察,决定从美国购买钢筋加固。施工时,林语堂挤在人群中好奇地观看。他看见范文礼带着他的太太亲自坐阵指挥,命人将运来的钢筋用一只螺旋钉固定在中间,并把它们连接在支持屋顶的木条上。随着螺旋钉的慢慢扭紧,钢筋开始一点一点地将木条牵拉在一块,不知不觉间,大家清楚地看见教堂的屋顶给提高了几英寸。用钢筋将屋顶拔高,将礼拜堂扶正,不仅是和乐,就是当地的群众,也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此外,范礼文博士和他太太在林语堂家住宿后留下的一枚纽扣,几个盛牛油的罐头,都让他感到新奇与惊喜。

终其一生,林语堂都保持着这种难得的新奇与惊喜,这也是他人生的丰盈之源与创作的经验之谈:“真正之文学不外是一种对宇宙及人生之惊奇感觉。”

范文礼博士带来的西方书籍,基督教,还有常读常新的《教会消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个山地孩子而言,能接触到这么多西方宗教、哲学、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与学问,简直就是一种奢侈。正是这样的环境,才使得林语堂对西方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亲和,并乐此不疲地浸淫其中。

与此同时,父亲林至诚也没有忽略孩子们的国学修养。每逢寒暑假期间,早晨八时,父亲必摇铃召集孩子们上课,教他们学习《诗经》、《论语》等古典诗文,一边哦哦吟诵,一边娓娓释义。最有趣的还是父亲那不知是“突发奇想”,还是“蓄意谋划”的行止,他将朱熹的一幅对联挂在坂仔教堂的墙壁上。朱熹曾在漳州任过知府,留下了不少墨宝,林至诚好不容易弄到一幅,不禁如获至宝。这在教规森严的基督教会看来,当属“违禁违规”之举。幸而坂仔僻远,这种“中西合璧”才不至于受到申饬整肃。

十岁那年,父亲决意送林语堂离开坂仔,到厦门鼓浪屿去念书。这些年,他已充分感受到自己这第五个儿子与生俱来的聪颖与天赋,深深厚爱并对他寄予殷切希望。他认为坂仔的学校不够好,他希望和乐将来到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去读书。而在当时,即使厦门,也没有几人听说过这么一所学校。

到厦门念书,自然也是免费的教会学校。林至诚的牧师“薪水”,顶多只够补贴家用,至于额外的费用与开销,就让他有点勉为其难了。

临行前,父亲深情地望着儿子说:“和乐,你要读书成名。”年仅十岁的和乐没有父亲那么多的沉重与复杂,他点了点头,一副十分轻松的样子。过了一会,父亲又说:“世界上最好的学校是德国柏林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语堂又点了点头,说:“我记住了。”

父亲当时最大的愿望,恐怕就是让儿子进柏林大学与牛津大学念书。读书第一,至于成什么才,出什么名,成多大的才,出多大的名,脑里肯定只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父亲没有想到的是,儿子和乐,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林语堂,后来远远超出了他的期望,成为红遍中西的文化巨子。

2004年9月12日早晨,我乘着一辆摩托车,来到了林语堂生命的最初起点——坂仔。

我在闽西永定县看过土楼,从龙岩市搭车,又偶尔转乘一辆小型货车,于前一天晚上八点多抵达平和县城。小货车车主乃平和县摄影家协会主席,他热心地告诉我,林语堂故居位于坂仔镇中心小学。在县城住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我便租了一辆摩托。摩托手知道坂仔路线,听说过林语堂,但不知其故居的具体地点。那就先到坂仔,然后去找吧。

从县城到坂仔镇约15公里,骑摩托不过半小时。一路行来,满眼都是绿色的香蕉林。漳州历来盛产香蕉,个大味好,儿时的和乐,体内肯定储存过许多这种水果的丰厚滋养。一片又一片的香蕉林尽头,极目望去,是一座座高耸的青山。

来到坂仔中心小学,正值星期天,校园空荡,只有两个小孩在玩耍。犹疑着上前询问,他们伸出小手,肯定地往旁边一指。出校门,进入一道园门,便是一块硕大的空地,几棵高大的南洋杉将空地遮成一片充满温馨的绿荫。一位老者正在左旁的菜地上侍弄,望着走过来的我,还有摩托车主,打量了几眼,仿佛早已知道来意,指着右边一栋房子说:“那就是。”我还是问了一声道:“那儿是林语堂故居吗?”他点点头,就忙自己的去了。是的,一位外地人专程来此,只有一个目的与可能,那就是与右边那栋房子,与房中曾经居住过的一位小主人有关。

这是一个自成院落的房舍,三间紫瓦房,两横一竖,竖着的与两间平行的呈90度直线相交。其中一栋的山墙上,开有一扇暗红色木门,木门紧闭,门上的白墙上,写着“林语堂先生诞生室”,字迹较暗,若非走近,实难认出。

听到说话声,一位姓林的老师从另一间近邻的平房中走出,主动向我介绍有关情况。那幢平房也显得十分破旧,问林老师,才知是中心小学教师宿舍。刚才进入校园,新修的坂仔中心小学校舍相当不错,没想到老师的住宿条件如此之差。

林老师告诉我,如今的坂仔镇中心小学,便是铭新小学前身;当年那座礼拜堂早已不存,但在不远处,又修了一座新的;林语堂居室,曾开放过一段时间,但游客少,经费紧张,只得关门落锁。

这种境遇我能理解,一般读者,翻翻语堂先生的著作即可,若非格外崇拜痴迷,谁会跑来坂仔参观他的故居呢?我曾多次问过厦门、龙岩、漳州等地的作家、文学青年,并无一人前来坂仔参观过林语堂故居。就连坂仔附近的文学圈内也是如此,何况路途遥迢的圈外之人?即令我,若非为了写写有关语堂先生的文章,也不会专程“到此一游”。

没有观众便没有门票收入,没有门票收入就无法运转难以为继。其实,即使观众如云,像文化名人这样的景点,门票也只是象征性的。文化名人是无法名码标价的,他们的价值是潜在的,其影响也是无形的。作为当地政府部门,应该具有一定的气度与远见,拨出一定的经费用于类似的文化景点。

无人管理,门上落锁,无法进入房内。那么,就像当年的林语堂给关在门外,扔石子替他进去一样,姑且让目光从窗棂射入,带我观赏观赏里面的情景吧。

好在院落中的那口水井仍在,无法锁入房内。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饮水思源,林语堂先生故居饮水井,坂仔镇政府立,1994年10月”等字样。担心小孩或异物掉落其中,井口盖了一块护板。揭开护板露出井口,我倾身下望,井底有水,井壁密密麻麻地砌着一块块卵石。这口水井,是林语堂儿时生活的确凿见证,在健身劳作的同时,给他带来过无限的乐趣。我掏出相机,对准井口,给了它一个“特写镜头”。

谢过林老师,便去看新修的礼拜堂。当年的礼拜堂,是林语堂了解、认识西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个难得的切入点,他那好奇的目光,常常透过教堂后的一个小窗朝里面张望。

新修的礼拜堂与镇卫生院毗邻,显得十分高大,三楼的顶层采用典型的西方哥特式建筑形式,尖顶立一个粉红色的十字架。礼拜堂铁门紧闭,也落了一把大大的铁锁。正遗憾着又不能进入其中,住在一旁的坂仔堂会主任庄文水、长老苏和平得知我的来意后,不禁热情相邀。庄文水先生带我进入礼拜堂参观,并介绍有关情况。坂仔礼拜堂由海外华人苏子卿、苏协民等人捐资兴建,于1994年落成。楼下设有吟诗班、幼儿班、纪念室及孤子房,二楼为居室,上到三楼,眼前不觉一亮,坂仔四围的自然风景,无遮无拦地映入眼帘。越过田畴,便是高山。那环绕坂仔的一座座绵绵不绝的青青高山,曾激发过儿时林语堂多少激情与梦想,对他的个人性情、艺术观念及人生发展,又起过多么举足轻重的作用呵!

林语堂曾从不同角度观赏过故乡的山岭。

站在盆地看山的情景,他在《八十自叙》中写道:

坂仔地之南,极目遥望,但见远山绵亘,无论晴雨,皆掩映于云雾之间。北望,嘉溪山矗立如锯齿状,危崖高悬,塞天蔽日。冬日,风自极狭窄的狗牙谷呼哨而过,置身此地,人几乎可与天帝相接。

面对高山,除了产生梦想与幻想,便是油然而生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与对上帝的敬畏。

他也曾站在山顶眺望乡村。幼小的他,不知与谁,抑或独自一人,也不知是怎样爬到那高耸的峰巅的,总之是站在山顶往下一望,心底就有了一种无可言喻的震憾,那曾在他眼中显得高大的农人与庞大的耕牛,还有仿佛无边无际的村庄,全都变得十分渺小:人像蚂蚁,田园像棋盘,房屋像棋子……

有了站在山顶俯视的经验,“于是,你当然觉得摩天大楼都可笑,都细小得微不足道。”同时,也不会在那些看似高高在上的权势与主宰一切的金钱面前诚惶诚恐、俯首贴耳:“财富、政治、名利,都可笑之至。我是农家儿子,以此自诩。在山里长大,使我心思和偏好都简朴,令我建树一种立身处世的超然观念,而不流为政治的、文艺的、学院的和其他种种式式的骗子……”

仰视高山,它“逼得你谦逊恭敬”;而俯视中又能打破一切人间神话,保持独立自主、自由尊严的人生。正是这不同的视角,使得林语堂在面对中西两种不同的文明时,不会产生偏执一端的局限,不会去钻什么牛角尖。

关于大山的深刻影响,林语堂在《四十自叙》中曾以一种感恩的心情笔走龙蛇:

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观念和简朴的思想,那完全是得之于闽南坂仔秀美山陵,因为我相信我仍然是一个简朴的农家子弟的眼睛来观看人生……如果我会爱真、爱美,那就是因为我爱那些青山的缘故了。如果我能够向着社会上一般士绅阶级之孤立无助、依赖成性、和不诚不实而微笑,也是因为那些青山。如果我能够窃笑踞居高位之愚妄和学院讨论之笨拙,都是因为那些青山。如果我自觉我自己能与我的祖先同信农村生活之美满和简朴,又如果我读中国诗歌而得有本能的感应,又如果我憎恶各种形式的骗子,而相信简朴的生活与高尚的思想,总是因为那些青山的缘故……

站在楼顶眺望空溕青翠的远山,我沉浸于林语堂的“青山观”中,感染与认同油然而生。

让庄文水先生为我以青山为背景拍了几张照片,正要下楼,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似地说道:“唉,差点忘了,还一样东西没让你看呢。”

原来是钟,一口不远万里从英国运来的铜钟。凝望中,我觉得这口钟是一根无形的纽带,将新旧两座礼拜堂紧密地连在一起。有了这口钟,我仿佛看见了语堂先生的成长,是的,他就是在这清脆的钟声中诞生、成长的。四围的高山围住坂仔,形成了一个天然巨大的“音箱”,钟声经过“音箱”的过滤与共鸣,在盆地上空萦绕回荡。无论语堂先生走出多远,哪怕异国他乡,这钟声也会在他心中缠绵盘旋,不绝如缕……

我极想拉动铃绳,听听铜钟发出的清脆之声,可我不便向庄先生开口。因为今天是礼拜天,下午三点教徒们就会在钟声中礼拜祷告,我不想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给好客的主人“添乱”。

辞行前,庄先生又找出一些教会资料,让随行的摩托车主拿到街上为我复印。其中有一份林语堂父亲林至诚撰写的《平和教会史略》,显得尤其珍贵。

在坂仔的最后一项内容,便是看河,那条将林语堂带向外面广阔世界的小溪。

这是一条发源于西北青山间的小河,名曰花山溪,后汇入西溪(九龙江),流经漳州,流向大海。

小溪流经坂仔时拐了一个大弯。不知这道河湾是专为坂仔而设,还是居民选中了这处风水宝地。实际情况当属后者,但我心中更希望是前一种情形。

林语堂当年前往厦门念书,先在屋后乘小舟上船,进入西溪后再换五篷船,然后顺流驶向厦门鼓浪屿。呆在船上的三天三夜,于林语堂来说,又是一番新的感受,并且是一扇认识社会的小小窗口。对此,他以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调写道:

两岸看不绝山景、禾田,与乎村落农家。我们的船是泊在岸边竹林之下,船逼近竹树,竹叶飘飘打在船篷上。我躺在船上,盖着一条毯子,竹叶摇曳,只离我头上五六尺。那船家经过一天的劳苦,在那凉夜之中坐在船尾放心休息,口衔烟管,吞吐自如。其时沉沉夜色,远景晦冥,隐若可辨,宛是一幅绝美绝妙的图画。对岸船上高悬纸灯,水上灯光,掩映可见,而喧闹人声亦一一可闻。时则有人吹起箫来,箫声随水上的微波乘风送至,如怨如诉,悲凉欲绝,但奇怪得很,却令人神宁意恬。我的船家,正津津有味地讲慈禧太后幼年的故事,此情此景,乐何如之,美何如之!

除了大山,水流对林语堂生命的影响,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同类推荐
  • 爱那么短,遗忘却那么长:玄机诗评

    爱那么短,遗忘却那么长:玄机诗评

    这是一本唐朝才女鱼玄机的词传。本书通过梳理鱼玄机的诗词,讲述她坎坷而又曲折的一生,旨在解析诗词之美的同时表达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她是十二三岁就写出“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的天才诗童,因真心错付,从此纵身情海,成为美艳风流的女道士。同样面对负心郎,她没有薛涛的豁达,也没有李季兰的逍遥和洒脱。她本该戴冠披帔,身份庄重,却是一副眼波流连,春情荡漾的姿态。因为,爱那么短,遗忘却那么长。要面对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一向任性的她无所适从,终究还是走向了毁灭。
  • 生活的比喻

    生活的比喻

    生活不在别处,就在我们的内心。畅销书作家、翻译家、摄影师陶立夏2018全新情感随笔集。生活里,都是隐喻。陶立夏用静谧的心,抒写隐喻背后的真实。这本书写给所有我在你生命里缺席的时刻。人生里总有想要放弃的时候,告别般挥手切断所有关联,不管它们是束缚也好,牵绊也好,温柔关怀也好。全部切断。于生活的细微处,留下独特的思考。神灵在微物之中,当我们能够潜心去观察,便能在这些小物或是泛着纸香的书中,找寻到自我。那些我们看过的书,遇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就像吃过的食物,给我们酸甜苦辣的滋味,最终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人生的答案,投射在生活的琐碎之处,又映照回我们的内心。
  • 有一种风雅趁年华

    有一种风雅趁年华

    古典名物,本安于红尘,无意聚散,但却于偶然之间惊动了过客的心弦,于是便生出了这段缠绕心间的云烟雅事。千古繁华,不过是历史长廊转角处的一道薄风,而作者白落梅却在水墨里,为读者寻到了一段唐诗宋词般的典雅生活,带领读者烹茶煮茗,淡看岁月荣枯,品味浮世清欢,静度风雅年华。
  • 闯关东纪事

    闯关东纪事

    人的苦难有多种由头,社会财富的分配失当是其一;社会财富的分配失当有多种表现,人的苦难是最直接最迅捷的后果。在以土地为主要财富来源的年代,土地的所有状态就是衡量社会财富是否分配失当的重要标尺,倘若这标尺严重失衡,人的苦难就避不可免,症状是饥饿、动荡与流浪。基于求生本能,受难的人会自发以迁徙来适应客观情境,试图找到一个生活的出口,无论这样的目的能否达成,移动也由此成了大众的生存状态,哪怕只是一度。
  •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为了让广大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我们遴选出近200篇为广大读者所熟知的中外 散文名篇。本书选文作者多为名家。中国作家中有蜚声中外的现代散文家鲁迅、朱自清、周作人、梁实秋 、丰子恺等,当代散文家季羡林、刘白羽、秦牧、贾平凹等;外国作家中既有享誉世界的大文豪。如萧伯 纳、纪伯伦、雨果等,又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如聂鲁达、川端康成等。《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将 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兼收并蓄,力求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阅读需求。
热门推荐
  • 邪魔狂尊

    邪魔狂尊

    一个农村小子,因为前世姻缘竟然同时拥有灵根和魔根,不幸少年时父母却忽然去世,未知原因,为此,农村小子踏上求仙求魔的征途。
  • 南本大般涅槃经

    南本大般涅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心理学的陷阱

    心理学的陷阱

    生活中的人们常常习惯于用自己的行为模式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后果,却忽视了行为模式背后的动因才是让他们走入陷阱中的主要驱动力。为了避免读者陷入抽象的理论思维束缚中,笔者通过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故事,以及历史上经典的人物、故事剧情等生动地对每一种心理效应进行了通俗易懂的阐述。由故事引出效应,分析效应的背后动因和深陷效应中的人们的行为,并提出借鉴与规避的策略,这是本书的主旨所在。
  • 先跟对人,再做对事

    先跟对人,再做对事

    做事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是成就梦想的阶梯。掌握了做对事的技巧,能使你在老板的支持下一展所长,犹如游鱼人海、飞鸟入林,可以实实在在地大展身手。《先跟对人,再做对事》阐述了跟对人、做对事的奥秘,旨在为读者的事业成功打造一个绝佳的平台。跟人是一门高超的技术,是基于美好愿景而采取的积极主动的人生选择。跟对人,你的人生很可能就此改变,你会少走很多弯路,甚至绕开致命的失败。
  • 落水为妃

    落水为妃

    新婚典礼,心爱的男子用冰冷的子弹射穿她的胸膛,临死之际,她笑着说:你信他,信自己,却独独不信我。再世为人,她不再轻信任何人,却偏偏遇见他,他为她扰乱天下,只为求她一世安宁。他说:“即便你把天捅个窟窿本王也可帮你补,本王只要你安全。”他还说:“你们若敢伤她一分,本王定要你还有你的天下陪葬。”……韶华易逝,真心难寻,这一世她再也不想错过。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奥林匹克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奥林匹克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共12册,是专为中国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知识图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科技、军事、文化等不同领域知识精华。本丛书旨在启发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积极引领中国青少年朋友走向未来,使青少年朋友们能够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是广大青少年学习新知识的理想读物。而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更是系统全面讲解影视知识,使青少年轻松学会。
  • 征战乐园

    征战乐园

    【新书已发,四号玩家】【兄弟们走起!】欢迎来到征战乐园。在这个强者的游乐场,王维阵斩强敌,马踏六合,横扫八荒!这是一个军团流大佬,靠着军队碾压各个轮回空间的故事。半数据化无限流,感谢各位无限流先驱带来的灵感。
  • 青门十四侠

    青门十四侠

    本书是还珠楼主的代表作,与《蜀山剑侠传》齐名。着力记叙清初青城派剑仙的众弟子罗鹭、裘元、虞南绮、狄胜男、狄勿暴、纪异、吕灵姑、杨永、杨映雪以及纪登、陶钧、杨翊、陈太真、呼延显、尤璜、方环、司明、涂雷、颜虎等十九人修仙炼剑、行道诛邪、开创青城派的武侠故事。
  • 我在异界有手机

    我在异界有手机

    每立方米空气中,用木属性魔力散布9.7g木屑,一颗火星就能教你做人;30000米高空,土属性魔力凝聚5吨钨棒,风属性魔力控制降落方向,哪怕头再铁,照样一发入魂。智能家居app自动施法,导航app追踪猎物,美颜app改变容貌,健身app学习武技。掌握魔力就掌握了一切的世界。管你滔天财富,名声,势力。拥有新姿势和手机的我,无所畏惧! (ps.这里有各种动漫游戏里的技能,想看哪个请留言。)
  • 他们说我是害虫

    他们说我是害虫

    重生成虫,机缘巧合之下走上化龙路,却被当成人人喊打的害虫。今日为虫隐伏草叶间,他朝化龙舞动风云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