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8900000021

第21章 走进四堡(2)

然而,今日的四堡却多多少少地让我失望。

雕版印书固然不存,而祖先的血脉还在后人身上流淌,那种开拓精神、进取之风当永存不灭。我所说的标记,也是对四堡的一种期望。四堡,应该在雕版以后的时光中出现另一种创新与事业,田园里将长出某种与时俱进的新型产业。可是没有,似乎半点也没有。雕版印刷衰亡后,四堡又退回到地地道道的传统农耕社会。

今日四堡,真的与中国大地上其他普普通通的乡村没有多大区别。雕版印书不过是一场没有留下多少痕迹的风暴,一番席卷过后,一切的一切,也就归于平静,回到了男耕女织那怪圈般的传统轨道。

古街依旧,赶圩依旧,当然,还有那些曾经红火过的刻坊建筑,也依旧高高耸立。

四堡坊刻,曾遭受过三次大的冲击。

以横扫儒教、推翻满清为使命的太平天国,曾将战火烧到了闭塞的四堡。而四堡印制的书籍,又多为儒学典籍。于是,四堡也就在劫难逃了,毁于兵燹的书籍、版刻不计其数。然而,四堡利用旧有技术,很快就恢复了元气。

清咸丰、同治年间,上海出现了石印,印刷快捷,装帧美丽,与雕版印刷相比,占据明显优势,对四堡书业构成潜在而有力的威胁。尽管如此,四堡并未感到多大危机,印书业仍在过去的轨道上照常运转。

清朝末年,致命的竞争与打击出现了,国外铅印新工艺传入中国,很快垄断市场,四堡无法抗衡,遂一落千丈,一蹶不振。书坊大多停业倒闭,只有残存的几家苦苦支撑,惨淡经营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终于落下了最后的帷幕。

雕版印刷的衰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稍加反省,四堡的衰落,又与自身有关。

当四堡的印书业如日中天之时,外地书商往来云集,江西浒湾的书商在雾阁买了一块地皮,搭房盖屋,坐地采购转运,大发书财。这本是一桩进一步促进四堡印书业更加繁荣的好事,可四堡人却眼红了,寻找各种借口刁难排挤。浒湾书商一气之下购走四堡刻版,回到故乡经营自己的印书坊去了。如果没有四堡的刺激与嫉妒,明清时期的中国雕版印刷基地中,很可能只有三地,不会出现浒湾之地这一强大的竞争对手。

有着如此心态,四堡在石印、铅印的侵袭下没有转型获得新生而直趋衰亡,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以为新的转型不外两个方面,其一,利用旧有的生产供销一体化资源,像先人那样,引进、采用新的印刷技术;其二,科举废除后,印书内容应有所扬弃,从大量应试需用的儒学经典,转到时尚课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读物。然而,四堡人没有这样做,也许连想也没有这样想过,只是一味地躺在祖宗留下的遗产上固步自封。

不惟四堡,即使整个民族,在新技术面前也表现出相当的守旧与顽固。早在900多年前的北宋庆历年间,毕升就发明了效率大为提高的活字印刷术,可这一被国人自豪地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先进技术却长期没有得到推广。直到鸦片战争前夕,活字印刷不仅没有取代雕版印刷,就连相应的发展也微乎其微。对此,有人做过专门统计,清末版本目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共著录历代书籍7748种,不同版本计20000部,其中活字印本只有220部,仅占总数的1%强。

寿终正寝后的四堡,到处都是积压的书籍,长霉的雕版,废弃不用的房舍,以及各种杂物。即使风光不再,利用这些旧物还原、再现当年的辉煌与风采,也不过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情。可是,虫蛀、霉变、朽烂,特别是人为的毁弃,对四堡的雕版遗存构成种种破坏与威胁。尤其是文革时期的文化虚无主义,更是给四堡带来了一场极大的灾难,不少古籍、雕版在“破四旧”的熊熊大火中顷刻化为灰烬。

文革结束,中华民族终于变得理性起来,逐渐认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然而,面对一片废墟,保护该从何入手?一切只有从零做起。

同行的马卡丹曾任连城县文化局局长,20世纪90年代初,他利用当时下拨的500元人民币作为启动经费,一元一块,向当地居民征集私藏的残存雕版。一元钱,即使在那个年代,又能够做些什么呢?费用只是一种象征,主要还是捐献。四堡,是卡丹的祖居之地,也是他的第二故乡,从15岁到19岁,他在四堡度过了将近五年的青春岁月,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倾注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情谊。在他的感召下,500元经费,竟征得了500块雕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然,这也充分体现了当地民众的责任与情怀。

有了良好的开端,那些劫后余生的残存遗物在众多有识之士的努力下,开始一点一点地汇集到文化工作者及当地政府手中。

2001年7月,四堡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国庆期间,“中国四堡古雕版印刷基地展览馆”终于诞生了。

展览馆建于雾阁邹氏祖祠——定敷公祠内,除必要的图片文字说明外,陈列有印书、裁纸、装订的各种生产工具,还有一块块古牌匾额,自然少不了那些珍贵的木刻雕板与线装古书。展出的物品虽然不是特别丰富,但足以勾勒出整个雕版印刷的流程与原貌。

观看中,我对当年的印书品种之多及已然萌生的版权意识尤感兴趣。

四堡刻书种类可分为启蒙读物、经史子典籍、课艺应试用书、医药书、日常实用读本、堪舆占卜星算、小说故事戏剧、诗词及个人文集等八大类,有确切记载及留存实物的达900多种。什么书畅销就刻印什么,读者熟悉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四书》、《药性赋》、《神农本草》、《康熙字典》、《奇门遁甲》、《唐诗三百首》、《荡寇志》、《牡丹亭》、《西厢记》、《桃花扇》、《拍案惊奇》及四大古典名著等,这里都有印刷。被列为淫书、禁书的《金瓶梅》,在专制统治者的严密监控下,北京、汉口、杭州等通都大邑难以出版,而天高皇帝远的四堡,却“明目张胆”地大量刊印。此外,他们还根据市场需求自编书籍,最著名的要数邹圣脉增补的《幼学故事琼林》。此书刚一问世,便风行天下,历经数百年不衰,成为一本家喻户晓的蒙学读物。

遗憾的是,搜集陈列的书版中,大多残缺不全,只有一部完整的书版。

为避免恶性竞争,四堡的马氏与邹氏宗族内部,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族人利益的措施。每年春节,马、邹二族各书坊都要张贴公布一年来新刻书籍的封面,表示“版板所有”,其他书坊不得擅行刻印同类书板。如现存《四书典要辨讹》雕版封面,便赫然印有“本斋藏板,翻刻必究”字样。其他书坊实在要印,也只能租借书板,所印之书,也须沿袭原书坊的堂号、封面、颜色及装订式样。

版权意识,是出版业走向规范有序的必由之路。可惜的是,由这一意识所引发的相关活动与秩序并未在四堡出现。

讲解员解说一番,拿过一块雕板,涂上黑墨,为我们每人在备好的宣纸上印制了一幅别致的古画,并盖上刻有“中国四堡古雕版印刷基地”字样的大印。我接过一瞧,但见两位身着古装的男女相对而立,仿佛在深情地诉说着什么,画面上部的文字说明则写着“梁山伯祝英台全本”。由此可以推测,我们手中拿着的是曾经风靡一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封面,至于“全本”内容,可能是小说、故事,也有可能是戏曲。

同行的吴世灯先生兴致更浓,他拿过雕板,在解说员的指导下,又亲手涂墨,亲手印制了一张《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本》封面。吴世灯心中,有着一股浓浓的“四堡情结”。1992年,为挽救、挖掘、整理、研究四堡雕版印刷遗产,作为省新闻出版行业的研究人员,他曾三进四堡,白天与当地百姓交谈,挨家挨户寻找雕版、旧书、契约文书、族谱等相关资料,晚上则翻阅材料,摘录记载,认真研究。在驻扎四堡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积累、掌握了大量珍贵的一手材料,写下了《清代四堡刻书业调查报告》等颇有份量的论文,发表在《出版史研究》等国家级刊物。作为四堡的有功之臣,他的大名被写入展览馆前言。

挖掘、宣传四堡的有功之臣中,还有一位不得不提及的外国友人——美国俄勒岗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包筠雅女士。1993年8月,她曾不远万里来到四堡“安营扎寨”,刻苦研究,在四堡雕版文化与海外世界之间,架设了一道传播的金色桥梁。

也许是对四堡有着过高期望的缘故,因此,我产生了对其现状不甚满意的心态。其实,只要稍稍冷静一些,客观一些,就会觉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乡村,在统治当局没有任何扶植与奖励,还曾不断抽厘加税榨取的情况下,将雕版印刷进行得如火如荼、轰轰烈烈,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四堡先民,可以说曾将生命的活力与生活的激情发挥到了一种少有的极致。

书坊是文化发展的晴雨表,欲紧跟时代步伐,超越雕版印刷,采用西方先进的铅印技术,必须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转型之上。而中国近代前行的蹒跚步伐,足以说明历史的包袱之重、积淀之沉与转型之艰。

四堡,仅凭一个小小的乡村之力,是怎么也不可能完成这种转型与超越的。

明乎于此,打量四堡的目光中,也就多了几分欣赏与赞美。

出了展览馆,又去马屋古书坊。

马屋距展览馆约一公里路行程,一座座耸立的房舍显得十分宏大。建房之初,房主要考虑到两方面的功用与实效——既作印刷场所,又是生活民居,这便决定了每座房舍的格局与规模:作为数十乃至上百雕印工人、部分书商的工作之地及家庭所有成员的生活所在,建筑面积少则上千平方米,多达上万;而业主的财大气粗、印书的特殊氛围又决定了它的富贵与高雅,门楼泥塑石雕,屋脊飞檐彩陶,梁檩木刻雕花,窗屏彩绘漆画……建筑工艺与室内布置颇为讲究,精美雕刻与书画文墨比比皆是。

每走进一座古旧的书坊,虽是大同小异的厅堂、天井、回廊、上房、横屋,但其搭配、格局、朝向又各各有别。大多房间现已弃之未用,满地都是堆置的杂品旧物,木制构件在蛀蚀、朽坏,许多院墙在倾斜坍塌,不时有浓浓的霉味扑入鼻端。穿行在这些老迈而破败的廊坊间,心中不禁发问道,那个石盆,该是当年贮墨用过的吧?那间宽敞的厢房,是否当年的雕印场所?那座横屋,恐怕是一间藏板房吧?还有那成排低矮的房舍,是否当年堆放古书的仓库?推测与揣想中,四堡昔日那热火朝天的一幕幕场景,也就穿越时光的隧道,一一复活,历历在目了。

陪同的四堡前文化站长老包及新站长小邹告诉我们,当地政府准备投资开发,将马屋保存较为完好的林兰堂辟为四堡雕版印刷流程馆。届时,游客不必推测想象,即可实实在在地观赏到古代雕版印刷从刻版、上墨,到印刷、装订、裁切的整个操作过程与生产程序了。我说,还可印刷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籍如《论语》、《三字经》、《百家姓》等古籍向游客出售,这不仅复活了雕版印刷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走出林兰堂院落,门前的空地上,铺晒着一摊摊地瓜粉条。太阳当空高悬,四周静静的,空气中似有咝咝微响,一种淡淡的馨香在隐约浮动。当年这里排列的,则是一些刚刚用过的雕版或散发着油墨味道的线装古书。

马屋村的每座书坊,都别有洞天,自成一体。而当它们错落有致地排在一起时,又构成了一处鳞次栉比的建筑群落与引人注目的独特景观。最让我感到惊叹的是建筑者当年所具有的防火意识,书坊与书坊的外墙间,都砌有防火砖。是遭过火灾后的补救,还是建房之初就具有了这样的防御意识?不论何种情况,我以为都是一种少有的忧患与创举。

一条名为花溪的小河沿马屋书坊,缓缓流向远方。河道狭窄而水量丰富,虽不能行船航运,却是马屋的生命之源,印刷及生活用水,无疑要依赖这条浅浅的溪流。

马屋村头,横卧着一座进入四堡的古廊桥——玉砂桥。玉砂桥以石为墩,上架枕木,顶张伞篷,桥面铺设鹅卵石,两旁以栏杆为栅。作为四堡辉煌历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玉砂桥虽经300多年风雨侵蚀,仍显得精巧美观,楚楚动人。

四堡印书业主要由马氏与邹氏支撑,因此,除马屋外,邹姓雾阁村也留下了相对完好的古书坊群落,那里的敬业堂、文海楼、素位山房皆颇负盛名。因行程匆忙,下午还要赶往连城著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冠豸山,与雾阁古书坊,此次也就只好失之交臂了。

四堡,在明清时期曾以一己以力,独自支撑起中国南方印书业的广袤天空。多重合力的作用,使得一个偏远闭塞的乡村,爆发出一股威力巨大的核能,在中国印刷史乃至中国文明史上,都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惊叹之余,我更加看重的,是她今天拥有的地位。当一处处印刷古迹在岁月的流逝中化为青烟与云雾一道飘散,变成灰烬与历史一同尘封之时,四堡,却挣脱了云烟与灰烬的吞噬,卓然独立,遗存于世。雕版印刷,曾是中国古代印刷业的主宰,而四堡又是硕果仅存的雕版印刷古遗存,由此可见,四堡在中国印刷史、考古史、传播史、文明发展史中,占据着怎样重要的位置。我不知道国外是否还有如此规模庞大的雕版印刷文化遗迹,即使有,四堡也称得上世界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是四堡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她的今天。偏远闭塞于文明而言,有着一种天然的排拒与阻隔;然而,当文明的春风一旦吹入,闭塞的环境又会成为保护文明绿地的有力屏障。文化大革命的破坏,虽然严重地惊扰了四堡的雕版文化之梦,但时间短暂,未能构成毁灭性灾难。民间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的木刻雕版与线装古书,便是一个有力的明证。

历经兵燹战乱、新型技术、文化革命等多次冲击,坚强的四堡,每一次侵袭之后,总要舔舐伤口,开始一种发自生命本能的自我修复。或恢复如初,或尽可能地留住往昔的荣光,或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慨叹中挣扎……今日四堡留存下来的,是一种没有装饰的原生态雕版印刷文化,虽有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不是那么完善美好,然而,正是这样一种状态,给曾经拥有一百多幢高堂书坊、二十座古祠、六家书院、两道跨街碑坊及一条三里古街的四堡,留下了发挥与改造的空间。空间过大显得散漫无章,过于狭小则无回旋余地,四堡的地盘正适宜于保护、开发与利用。适宜的空间与原生态现状,加上现代文物保护观念的指导,可以预见的是,一条具有古朴意蕴、原汤原味的中国雕版印刷文化长廊,将重现于四堡那狭长的谷地,让游客充分领略、感受、浸润中华传统文明之风。

四堡,庚续过雕版印刷技术,传承过中华文明薪火,却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凋敝衰落;她是辉煌的见证,是转型的祭奠,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一块纪念碑。因此,我眼中的四堡,不仅仅是一处有待开发完善的中国雕版文化之乡,更是一段历史,一个符号,一种象征。四堡的底里,承载着许许多多超越雕版印刷并能促人思考、警醒与启迪的深厚内涵。

同类推荐
  • 2016中国散文年选

    2016中国散文年选

    “花城年选”中的一种,由小说家,两届短篇小说奖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世旭选编。所选名家作品居多,更注重文章的美文色彩,可读性及历史厚重感。如:李国文的《李国文谈古论今》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洞察世事的睿智,于混沌的时世激浊扬清;叶兆言的《诚知此情人人有》是对掌故旧闻的娓娓解读;毕淑敏的《一念3000里》诠释着对生活的识见和温情;刘小川的《庄子的逍遥游》以活泼的叙述而使故纸堆中呆板的亡灵有了趣味;鲍尔吉·原野的《大地诗》其文字幽默而不失朴实,豪放而不失细腻。
  • 我与父辈

    我与父辈

    《我与父辈》是一部长篇散文作品,是阎连科对父辈的一次写作祭奠,是一个儿子跪在祖坟前的默念、回想和懊忆。“我不断地回家、回家、再回家,把写作《我与父辈》当成一种赎罪和忏悔,直到觉得自己又是那块土地的儿子了,才可以重新上路远行。”
  • 河南文学史·当代卷

    河南文学史·当代卷

    本书共分为19章,主要内容包括:河南当代文学概述、“十七年”的河南小说、李凖的前期创作、“十七年”的河南诗歌、“十七年”的河南戏剧文学、“十七年”的河南散文与报告文学等。
  • 李叔同精选集

    李叔同精选集

    本书精心整理收录李叔同的自述性散文、佛学经典演讲录、中西文艺简谈、新旧体诗词,涉猎全面、层次分明,以李叔同最经典、最平易的文字,带领大众读者走进李叔同的世界,感受他在红尘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致在空门的清心苦修、慈悲为怀。
  • 诗词丛谈(马乃骝诗文集)

    诗词丛谈(马乃骝诗文集)

    卷一、诗词是非谈:凡所见谈古诗之曲解者,即予以辨析,如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有辱贫农之作,说《绝句》“两个黄鹂”是“断缯裂帛,互不联属”,说《江南逢李龟年》诗是伪作,皆一一考证,予以正误。
热门推荐
  • 恶魔校草心头好:青梅,很难缠

    恶魔校草心头好:青梅,很难缠

    (甜宠,小小虐)“周同学,我喜欢你。”“萧同学,我不喜欢你。”“周以宸,你为什么还不喜欢我。”“萧潇,你为什么还喜欢我。”“什么时候能喜欢我呀?我心好累,你知不知道?”某丫头醉酒开始抱怨驾驶座的某男。时光荏苒,尽管错过那个时候的你,却更想守护现在的你。
  • 你被写在歌声里

    你被写在歌声里

    林西薇以为经历不辞而别、父辈恩怨、误会错过种种之后,她的爱情已然面目全非,但跨越时光的荒野,程一柏还在原地等着她;章晓菲以为十年黄粱一梦,待经历人生重创后,才发现把她伤害得支离破碎的友情依旧是治愈她的心药;兜兜转转、彼此伤痕累累的十数年,贺祎最终在罗马街头的暮色里,对宋思涵说出沉重的“我爱你”。
  • 神算皇妃

    神算皇妃

    “你算卦可准?”洞房中,暧昧纠缠,那高高在上的帝王低眉冷问。“好的不准坏的必准。”女子扬眉,笑容张扬。“…那算算,朕会怎么死?”“精尽人亡。”她是二十一世纪冷血杀手,深爱鲜血收割人命。但是却因自己这双罪恶的可以看到别人死亡时间的眼,被关入实验室,致死不休。一朝穿越,她成了天野王朝丞相四女,庶出身份又不是男子,爱女心切的娘编了个谎话——神仙托梦,她可看破天机。却不想最终却因为这个谎话,让长大后的女儿受尽嘲笑。因为这具身体的主人,她说的话没有一句准的!当两者身份重合,云桥狂妄笑天。片段一初穿越,街头混混指着她刚刚撞柱而亡的身体,嘲讽猛踹:“真是个不要脸的女人,是我天野王朝的耻辱,还会算卦?我呸,老子算的都比你准!看我不踹死你!”脚未落下,女子大力的抓住了他不敬的脚,站起身,猛然用力,将他扔在了人群堆中:“我算你三秒钟后,被戳眼挖心而亡。”话落,女子脚下生风,窜到了还来不及起身的人面前,右手穿过他的心脏,左手,正戳他双眼,笑容邪肆“你看,准了吧?”片段二“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丞相家四女贤良淑德,特赐婚与三王爷,共结良缘。”圣旨下达,女子不跪不拜,坐在丞相家的主位上,嚣张的翘着二郎腿,手中红丝飞出,将圣旨勾到自己手中。在那传旨太监惊讶的表情下,拿出火折子,将圣旨烧了精光,沉声道:“王爷?我不嫁。”她是天之骄女,生来天赋异禀却将自己藏于这蠢材之名下。人前,她是曾经的第一骗子,现是京城第一蛇蝎女。人后,她是京城中掌管整个商界的第一人,垄断经济富可敌国。云桥语录:要么不做,要做我便要第一,只有第一,方才可挣脱牢笼不被利用…三观?那是什么,可以吃吗?别要我算卦,因为你会死。卷土重来,强势女主,打造最完美深情的男主,以及…最没心没肺的女主~
  • 年轻人要懂的心理学

    年轻人要懂的心理学

    本书用轻松明快的语言来讲解心理学各种定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读者开辟了一个新的观察生活的视角,并通过这个全新的视角让读者更加明白我们所处的现实环境,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心理对策。本书涵盖了日常心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既包括对自身的认识和反省,也包括对工作态度的心理策略,同时还讲解了在生活中关于人际交往及恋爱等方面的心理技巧。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全方面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同时可以更好地处理生活、工作以及交往中的各种突发情况,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心理指导用书。
  • 紫眸神帝

    紫眸神帝

    血紫作为魔族四王子,拥有一双独一无二的紫色眼眸的他从小就被兄长们排挤。因为一些原因离开魔族之后的血紫开始了他真正的一生。他的未来担负了许多的责任,面对着许多的分分合合,朋友的背叛亲人的死亡。总之,他的未来不是随便可以猜测揣摩的,结局总是出人意料……
  • 医神萌妻有些拽

    医神萌妻有些拽

    他是京都人尽皆知的狠辣洛少。 她是京都出了名的从死神手里抢人的医神仙,谁敢得罪,手术刀伺候。一场谋划中,她成了他的妻,此后,洛景城每日的行程变成了,谢嘉音,谢嘉音!!“洛少,没有预约,谢医生是不见的。”洛景城沉着一张脸,“我见自己老婆还需要预约?”话音刚落,远处清灵的声音传来,语气傲娇却又坚定的纠正,“不是老婆,是小姨子!”男人嘴角微勾,“乖,有胆子到我面前来再说一遍……”男女主双强双洁,爽死不偿命,甜的掉牙,虐的心肝疼,超暖治愈系爆笑宠文,欢迎小可爱们入坑围观
  • 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才有未来

    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才有未来

    让孩子学会感恩、培养责任心的最佳成长读本。在感恩的情怀中体悟责任的真谛,在责任的担当中成就辉煌的未来。
  • 福尔马林汤

    福尔马林汤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快穿系统:宿主,男主又来了

    快穿系统:宿主,男主又来了

    暂时没想好,等想好了再说吧。本文1v1男主都是同一个人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