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3700000005

第5章 西部的车舆(2)

我曾经许多次坐过这种雪爬犁。我不晕车,但是晕爬犁子。坐在上面,离地面太近了,像传说中的那种缩地法一样,雪地倒退着往后走,一会你就头晕目眩就会呕吐起来。在哈萨克古老的民间传说中,就有一个关于雪爬犁的故事。一个哈萨克牧人乘着爬犁子,从陡峭的阿尔泰山往家里拉木头。雪爬犁在雪道上行驶得飞快,简直不是马拉,而是爬犁子推着马在走了。突然,马失前蹄,牧人从马头上栽了下来。这里要说明一句,哈萨克人在驾驭爬犁子时,是骑在马上的。驾驭旱爬犁也是这样地骑在牛背上的。甚至驾驭马车时,驭手最初也是骑在稍马上的,只是后来才站在了车上。这样,马失前蹄时,这个雪爬犁的驾驭者便顺理成章地从马头上栽了下来。眼看着整整一爬犁子沉重的树木将要从这牧人的身上辗过。就在这时,马努力地站起来,然后,就在爬犁子就要压上主人的那一刻,它伸出嘴,将主人的一只胳膊呵住。爬犁子一直滑到了谷底,才停下来。爬犁子翻了,牧人的一只胳膊断了,而那匹忠诚而勇敢的马,它全身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喷血,最后倒毙在路旁,累死了。哈萨克牧人在阿尔泰山脚下,为这匹忠诚而高贵的马,建立了一座坟墓。记得我在中篇小说《伊犁马》里,曾经夸张地写过这个故事。说哈萨克人不用车,那是老话,现在在哈萨克牧区,你可以经常碰到一种马车了。去年我去喀纳斯湖的途中,在阿尔泰山高高的山顶,就见过一位哈萨克人赶着马车。马车是胶皮轱辘的,较内地的马车要小一号,一匹辕马拉着。车厢只是平铺的一块大板。车厢的前头,交叉着竖两根木棍,驭手就是这样的站在车上,手拄木棍,驾驭车辆的。那一次,我来了兴致,跳上这辆哈萨克人的马车,驾驭了一阵子。在果戈里的《死魂灵》中,曾经写过一个叫乞乞科夫的外省地主驾着俄罗斯式的三驾马车,在广袤的原野上奔驰的情景。果戈里那天才的句子这样说:“哪一个俄国人不喜欢疾走呢?他的灵魂,无时无地不神往于懵懂和颠倒,而且时常要高喊出管他妈的来。“我的三驾马车,是谁发明的呢?真地,你不是用铁攀来钩连起来地,乖巧地弄成的车子。却是迅速地、随随便便地,单单用了斧凿,一个敏捷的耶罗斯拉夫的农人做成的。马就像旋风一样飞跑。车轴闪成一枚圆圆的平板。道路隆隆鸣动。

行路人吓得发喊。车子飞过去了,飞过去了呀!只看见远地里好像一阵浓密的烟云,后面旋转着空气。“你不是也在飞跑,俄国呵,好像大胆的,总是追不着的三驾马车吗?地面在你底下扬尘,桥在发吼。一切都留在你后面了,远远地留在你后面。被上帝的奇迹所震惊似的,吃惊的旁观者站了下来。这是出自云间的闪电吗?这令人恐怖的动作,是什么意义呢?而且在这世所未见的马里,是蓄着怎样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呢?唉唉,你们马呵!你们神奇的马呵!有旋风住在你们的鬃毛上面吗?在每条血管里,都抖动着一只留神的耳朵吗?哦,俄国呵!你奔到那里去,给一个回答吧!”我所以不厌其烦地抄上上面这些句子,是因为实在不能割爱。果戈里从口中吐出的那些魔咒般的语言,当初在我第一次阅读时就曾经令年轻的我热血沸腾。经历了大半生的人生历炼以后,我以为我已经平静得像一段槁木了,然而此刻,在一边回忆,一边吟诵一边把这些句子落实到纸上时,我感到自己的血又像年轻时那样在沸腾。我所以抄下这些句子,还因为我本人就曾经驾着这种俄式的三驾马车在冰河里,在戈壁滩在涌涌不退的沙丘上,在开满鲜花的草原上,狂奔不已过。那时候我多么的年轻啊!边防站就有一辆这样的马车。我们用它来拉牧草。秋天的时候,花儿都变成了果实,草肥了,于是我们适时地用大刈镰将牧草割倒。

割倒以后,在阳光下暴晒上几个小时,草有些蔫了,然后全堆、装车,运往边防站,燥成干草垛,冬天时给马吃。承担这运输任务的就是这马车。马车拉着山一样的一车干草,颤悠悠地从草原上驶过,驭手爬在草垛的顶端,一只手拽着曳绳,一只手挥舞着长鞭。草堆真大,一直装到车辕的顶端那辕马,身子全在草垛里,只露出个头来。另一项工作是冬天拉木材,额尔齐斯河两岸有着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砍柴的用途是为了边防站冬天的烤火取暖。冻得僵硬了的树木,很好砍。树木砍倒以后,截成几节,就用这马车往回拉。三驾马车呼啸着,顺额尔齐斯河的冰面上踏踏而过,河谷掀起一股风暴。这些都是世俗的用途。更世俗的用途则是到距边防站百余公里的一个叫萨尔布拉克的哈萨克人集镇去买鸡,或者边防站菜地里的大白菜成熟了,需要冬贮了,用这马车去拉。等等。驭手则通常是不固定的。每一茬新兵中都会涌现出一两个上等的驭手来。我刚到边防站那阵,驭手是一个小个子的河南灵宝人,他在家当过铁匠,到部队后便自告奋勇给马钉马掌,钉完马掌又当马倌,当马倌时又兼做驭手。这位河南老兵复员后,驭手换成一个哈萨克新兵了。他站在车上,一手拄着前面那个X形的扶手,一手摇动着马鞭,我们的三驾马车在草原上狂奔。不过驾马车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草原上到处都是道路,因此,我们人人几乎都做过驭手,只是在我的记忆中,他们两个做得多一点罢了。那匹驾辕的辕马十分的壮硕,平展展的脊梁像一座山脉,浑圆的屁股像两只鼓起来的气球,四条腿像四根柱子。总之,它的形象活像一头大象。它是边防站资格最老的一匹马,由于腰身发硬,背上已经不适宜骑人了,于是被塞进辕里拉车。而拉车生涯又使它的腰身越发坚硬,因此就只有永远拉车的份了。不过偶然的时候,人们会骑骑它。比如我,就骑过它几次。骑它是配不上鞍子了,只能骑光背马。骑在它背上,它似乎一点感觉也没有,该走该停,该低头吃草,都是由着它,你只是骑着它而已。辕马很善良,但是那匹拉稍者之一的老白马,却是一个又狡猾又凶恶的家伙。人老了会成精的,马老了也是一样,这是我的一个经验之谈。另一个经验之谈则是,马和人一样,也有聪明和笨拙之分,智商高与智商低之分,恶马与善马之分。这老白马,当你要用车,去草原上去寻找马时,会很快找到它,因为它总是在离马号不远的地方吃草。

但是你要走近它和驱赶它,却是一件危险的事。它明明看见你来了,却佯装不知,继续低头吃它的草。你以为它没有发现你,其实,它早就发觉了。虽然它的整个身子还保持着原来的姿势,一动不动但是,它的两个耳朵像风讯标一样在三百六十度旋转。你到跟前,还没来得及驱赶,它忽然向你调过屁股来,然后屁股一扬两只带着铁掌的蹄子会结结实实地落在你的身上。我就遭过老白马两次这样的暗算,好在当老白马扬起蹄子的那一刻,我迅速地把前腿收了回来,因此老白弓的蹄子只踢到我的座骑上。立即,我的马的前颊上血迹斑斑,如果我躲得慢一点的话,我的腿非断了不可。但是当将这些性格各异的马塞进辕里,拴进套里之后,一踏上道路,激情出现了,它们便成为大家眼中看到的那三驾马车整体,奔跑令它们全都变得高尚起来,成为最优秀的马。这篇文字谈的是西部的车舆,在经过上面那一番流连之后,我们的目光还得转向新疆南疆,因为那是一块如此辽阔的地域,且又生活着好些个西域民族。但是我承认这是我的一个空白点。南疆地面我去过几次,唯一给我留下浅浅印象的,是道路两旁的白杨树,和从道路中间轧轧轧轧驶过的驴车。驴车风一样地过去了,眼前只留下维吾尔族妇女的花头巾在摆动,并且伴随着一阵阵有些放肆的笑声。我没有到过那些古城遗址,比如说且末古城,龟兹古城,以及帕米尔高原深处的柯尔克孜人居住地,等等。根据一位画家为我提供的照片来参考,那里道路上奔跑的,仍然是这种轻快、平庸的驴车。我们无法走入那些古城居民昨日的历史,不知道在那漫长的岁月中,他们的车舆会是什么样的。我们只看到延续到今天的这种驴车。这里是西域文化中的农耕文化部分。匍匐在土地上的生活是平实的,平凡的和平庸的,因此这注定了他们的运载工具,较之青海高车,较之蒙古人的勒勒车,较之俄式的三驾马车,少了张扬,而多了实用的因素。

末了,我想说说我的家乡的车舆。我的家在西安远郊农村的渭河边上,从理论上讲它亦属于西部的范畴,因此我的叙述不算跑题。且那里是汉农耕文化因此也许对于我们研究这一地域的车舆,具有认知的价值。一个自然村通常有一辆到三辆大车。村子里几乎所有的远程运载,通常靠这种车辆完成,例如往地里运肥和从地里拉回庄稼例如交公粮,有时候它还会成为接新娘的彩车。那时乡间的道路,通常是以两辆车能够错开为宽度。蝉在鸣着,一辆牛车缓缓地行进在乡间土路上,车辙碾出两行塘土。在我的记忆中,行进中的牛车永远是在“咯哇咯哇”地叫着。尽管车夫给辕上挂了一个油葫芦,不时地跳下来给车轴上膏油,但是那车的叫声永远没有停止过。打造一辆牛车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大事。这事和盖新房,打庄基,做一口棺材,婚嫁一次儿女几乎一样重要。先得有一棵槐树,待到这槐树长到三十年,长得三把粗的时候,把它伐倒,用来做辕杆。将树从中间一解为二,两根辕杆都有了。树弯曲不怕,有弯弯木头就有弯弯匠人3辕杆有时候恰好弯曲些好。那车厢,那车轮,也都是清一色的槐木3因为槐木是平原上最坚硬的木头。不过,还有比槐木更坚硬的,那就是枣木。车轴通常用的是枣木。铁匠在打造一辆牛车时起着和木匠同等的作用。木匠做木活,铁匠则升起炉火打铁。牛车上布满了铆钉。那车轮的一圈圆周上,铆钉几乎一个挨一个地布满。因此这牛车自身就极为沉重,那锋利的车轮压在地上,会将路面压出一道深深的车辙。而这车轮压到人的肚子上的时候,大约会像铡刃一样的将身子一分为二。我突然有这个想法,是因为我曾经看过这样的牛车压死人。那时候我大约三岁,和邻家的小男孩在门口的官道上玩塘土。这时一辆牛车下各哇略哇地从渭河老崖上过来了。我们贪玩,没有听到车的叫唤声。直到牛的蹄子踩到那邻家男孩,他才“哇”地一声哭起来。赶车的是一介生手,十六岁的农村少年从辈份上讲是我的堂爷。他听到小孩哭了,吓坏了,将牛绳使劲地往怀里一揽,这样,牛车原地转了个弯子。如果这牛车是笔直地走的,那压到的会是我,现在它兜了个弯子,我没有被压着,但是在路中间玩塘土的邻家男孩被压着了。锋利的车轮从男孩的肚子上横切过去。那一幕真可怕。这样的牛车现在在平原上已经绝迹了。偶尔,在那些老户人家的院子里,你还能看到一根车辕、一扇单个的车轮这样的物什。它已经退出了使役,成为平原历史的一部分。末了,我还想罗嗉两句,谈谈独轮车。独轮车是一个轮子。那轮子在车的最前面。轮子上面罩一个四方木架,像羊的羝角,后边是车身。两个把手。把手上通常会有一根绳,这样,人在提起把手向前推车的时候,绳子便会担在肩上,分担双手的重量。那车身靠近把手的部分,还有两根莞子腿一样的木柱,这样当人放下车子时,用做支撑。这种独轮车,我们那里的人叫它“推推车儿”。我家当年就有一辆这样的车子。推它上路,车轮吱吱呀呀地叫着,只要会推,很是轻巧。我们家早年随黄泛区的河南人逃荒到陕北的黄龙山,后来家乡解放,爷爷便是推着这样的小车回到家乡的。据我母亲说,爷爷将家里的所有积蓄,换成几个银元,将独轮车把手的那地方掏空,把银元塞进去,藏好,就这样穿过土匪出没的黄龙山,回到家乡的。那独轮车上,则坐着我的小脚奶奶。

2002年1月

同类推荐
  • 潘朵拉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潘朵拉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求知探索系列丛书:潘朵拉之谜总集》分为潘朵拉的盒子、回到过去、金字塔坟墓说、三维游戏等。
  • 弟弟旺秀(中篇小说)

    弟弟旺秀(中篇小说)

    完玛央金,女,藏族,1962年出生,现供职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文联,《格桑花》主编。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甘肃作协会员。1982年起发表诗歌、散文作品,入选《她们的抒情诗》《中国当代女诗人诗选》《西部的抒情》《藏族当代诗人诗选》《甘肃的诗》《21世纪年度散文选》等,著有诗集《日影·星星》《完玛央金诗选》,散文集《触摸紫色的草穗》,多次获省级以上奖励。六十女有两个多月没见弟弟旺秀了。刚下早班回家,打开门锁,村里乡亲贡保踏脚后跟跟了进来。贡保带来弟弟旺秀回家了的消息。贡保还说旺秀病了,现在炕上躺着。
  • 鳖有洞天

    鳖有洞天

    怎样才能获得自由?“我”提出疑问。即将毕业,身处异乡,经历过两段与纯粹自由者的爱情后,“我”却发现自己与自由渐行渐远。一直以来都成长在别人的目光中,并在独木桥上努力奔跑,当“我”接触到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后,发现自己竟然失去了获得自由的能力。“我”游走于边界之上,在理想与规则中间苦闷地挣扎。穿插于梦境与现实,过去与现在,“我”被人引领着发现,原来这样的挣扎并非“我”一个人在经历。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人,“我”发现自己竟从未曾孤独过。这样的发现令“我”感动,也让“我”明白如何能够通向自由。我们不是敌人,而是只是一个阵队中向前迈步的人群。因此我们不需要让目光成为枷锁,我们不用畏惧,我们从不孤独。怎样才能获得自由?爱别人吧。什么是爱?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身上,就是“我”能想到最好的爱。
  • 全球华语小说大系·乡土与底层卷

    全球华语小说大系·乡土与底层卷

    这是对近年来底层写作和乡土叙述的一个总的巡览,也是对它们的一个全面的回顾。其中所选各位,既有一直从事底层写作并以此闻名的“专家”,也有成名已久偶涉底层的名家;既有后起新秀,也有文坛宿将;既有位居显要而念念不忘底层艰辛并能保持一个永远的赤子之心的,也有自底层脱颖而出并始终对自己的故土念兹在兹的;既有以自己的立场角度驰骋对底层的想象的,也有取自底层的视角同其中人物呼吸与共的。正因为这种色彩斑斓,故而就有了底层多样面貌的呈现,既有挣扎于苦难和血泪中的底层惨象,也有不为苦难所迫而能保持乐观和坚韧的底层群像,既有源自人性邪恶狡黠之底层,也有沉溺苦水中而能表现人性之光的底层。
  • 冰冷的血(推理罪工场)

    冰冷的血(推理罪工场)

    血液是最有力量的存在,它为人带来生存的氧气和营养,它是温热的!跳动的!富有生命力的!但是当有一天,它离开了人的身体,变得无比冰冷,也依旧能够带着人的怨气为它的主人沉冤昭雪!就算是《冰冷的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灼热的。灵感来源于静海一中《七仙女》案件,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也永远不要小看作恶的后果,也许恶人此时便在报应之中,只不过她不配知道真相而已。《虚伪两则》女人的虚伪不分年龄甚至连年龄本身都是虚伪的。《千树之约》谨以此文,献给我消失的故乡。
热门推荐
  • 帝业凰途(全集)

    帝业凰途(全集)

    《帝业凰途(套装共3册)》内容简介:本书原名《帝业缭绕》,“妾心”系列三部曲完结大作,姵璃再掀绝世虐恋狂潮!三年前,是他亲自送她去楚国和亲;三年后,又是他亲手灭了楚国,迎她重返故土……世事苦长,宿命之手翻云覆雨,唯有“情”之一字难舍难弃,能够予他救赎。当并立的四国被斩断一足,命运之手开始翻云覆雨,和亲公主,铁血诸侯,亡国太子均以新面目示人。庶子谋权,美人夺宫,王室秘辛的真相背后,故人安在?群雄逐鹿,四国争霸,弱肉强食的乱世面前,情归何处?聂云原臣,解四大家族纠葛起源。拨云见日,看大熙王朝开国传奇。
  • 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朗读者系列)

    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朗读者系列)

    本书是朗读者系列之一——《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收录了60多位中外作家的文章,泰戈尔、叶芝、林徽因、朱自清、圣埃克苏佩里……《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适合表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对孩子降临的喜悦、给孩子呈现世界的渴望、让孩子成为更好自己的期待、与孩子共度美好时光的遐想……《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一书除了收录著名作家的经典文字,对作者的主要人生经历和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也对文字所创作的背景进行分析,还给读者提供了不少朗读的建议,让读者更立体地了解文字的内容,更顺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 仙魔惊剑

    仙魔惊剑

    恰是一人穷少年,得寻妙人入道山,勤修万载铸三尺,笑傲红尘甘为凡。若有不平称天意,剑宁折断不宁弯,纵然你是天上仙,我有一剑破乾坤!
  • 祸国册

    祸国册

    生得娴静,名为安宁。人生目标是祸国殃民自小的偶像是妖妃妲己。奈何生于现代,只能祸害祸害学校里的小情侣。有人说她是绿茶婊?嗤,安宁笑了。那些个没颜值没身材没气质连自己喜欢的人都守不住的,也就只会把所有错误都归在她身上。纵然安宁一直也没和任何一个在一起,可她还是犯了众怒。安宁抛了个挑衅的媚眼你奈我何?几杯浓硫酸!即使被毁了容要了命,安宁依旧傲然笑着:“即使我没了容貌,即使我死了,你们喜欢的人也不会回到你们身边!”一朝红颜薄命断,再睁眼……什么?!秀女选秀要表演才艺?!对不起我只会钢琴芭蕾舞……哎诶诶诶……别别别公公有话好好说我我哎哎哎别赶我出去呐才艺可以学的嘛哎哎……QAQ
  • 栏旁采夕凭你萧萧

    栏旁采夕凭你萧萧

    因为穷,亲妈弃她,婆婆虐她!因为美,小三恨她,众男爱她!精心策划的一场大火,烧了她的信念,毁了她的容颜……小三换了脸,成了众人眼里的莫家三少奶奶萧采兮。可是,那个与她朝夕相处的丈夫却开始反感了这个与自己同枕而眠的“妻子”……真正的萧釆兮却带着一身伤痕,化为灰烬,成了大家眼里的“死人”……众人皆醉她独醒!惨死重生,换了一身皮囊,御姐归来,唯独灵魂依旧……
  • 五次离奇死亡

    五次离奇死亡

    “被害人为男性,年龄在19——22岁之间,中等身材,全身只有颈后靠下处有一道伤痕,为大号的斧子或砍刀造成,脊髓受损是死亡的直接原因。脊椎未被砍断,流血不多,衣服上没有血迹,身上有绳子捆绑过的痕迹。衣袋内有本人身份证,标明被害人名叫朱广思,就是那个新出道的作家。”听完这些,心理师放下茶杯,不紧不慢地问道:“那么根据你们对被害人社会关系的调查,谁有最大的杀人动机呢?”金警官顿了顿说:“我们已经调查过他的社会关系,他没有什么对他有杀害动机的仇人。”
  • 她的梨涡深深

    她的梨涡深深

    秦小公子乖张跋扈,偶然赢得一个小跟班。小跟班会学猫叫,炖肉汤,还会勾引男人帮他夺回心头的白月光。使唤久了,秦公子爱了。可小跟班的心里从来没有他。……经年后,A市盛传秦氏掌舵人和顾家千金喜结连理。礼堂门口,出现一个衣衫褴褛的行乞者。秦淮一颗心活了,抱着她喜极而泣,“林初一,这些年你死哪去了!”林初一笑了,干烈的唇张了张,始终发不出声音。她……成了哑巴。 【Emmmm……划重点,哑巴不是结局,她会好好哒!别看了简介就说虐,麻烦戳下第一章,看了正文再评价啊啊啊哎呦喂!】
  • 天朝风月之离歌

    天朝风月之离歌

    第一次见面,红绣艺惊满座。第一次牵手,月下花间漫游。第一次爱……也有意外……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小小骂道:真是麻烦,还要写这么多东西,我指头都出老茧了,哭啊~~~~~~~~)各位读者:从风雪之颠开始看!
  • 你是柠檬草味道

    你是柠檬草味道

    何音和江行止从小就是青梅竹马,她知道他在外人面前清贵且不苟言笑,她却知道他多么的闷骚幼稚;他知道她是别人眼里的学霸,在他眼中确实十足的笨蛋;说不清什么时候,他们岔开走向不同的路,经年之后再次重新交集又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 凤栖九天:爆宠特工皇妃

    凤栖九天:爆宠特工皇妃

    一代特工穿越成一个丞相府不起眼小庶女,陆尚雪知识渊博,在古代玩儿的风生水起。作为一个重生回来的王爷,皇渝耀表示,非卿不娶。当两者碰撞出了火花,王爷成功捕获了小庶女!陆尚雪十分疑惑“你什么时候看上我的?”皇渝耀“上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