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2000000011

第11章 千古绝响(2)

铃,是缩小了的钟;钟,是放大了的铃。

从原始的次甬钟到早商的扁圆形铜铃,至殷商的编铙、西周中期三件一组的穆王编钟,发展到八件一组,历经春秋时期的九件、十三件一组,继而达到战国时期的大型编钟,历经了一千多年漫长的发展时期。

“钟鸣鼎食”,商周青铜器中的重器鼎与钟,除了它们的实用价值外,更多的是一种象征,祭祀天地与宗庙的礼器。鼎,由煮食的炊具发展为礼器,象征丰衣足食;钟,那清脆、悠扬的乐声弥漫人间,体现了社会的安宁与和平。炊烟袅袅,钟声悠扬,人民富足,歌舞升平,该是一种多么令人神往的美好境界啊!

慢慢地,作为众乐之首的编钟,就成了王公贵族显示权势与地位的一个标志,成为皇家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谁拥有的编钟枚数越多、规模越大,地位也就越加尊贵。

由此可见,中国简直就是一个“编钟之国”,从河南新郑、浙川、信阳,山西长治,陕西扶风,四川涪陵,一直到云南等地都有规模不等的编钟出土,已遭毁弃或深埋地底的更是不计其数。

这些出土的编钟中,九枚一组的已达不少,但像曾侯乙编钟达到六十五枚的,可谓群钟之首矣。

即使规模宏大的曾侯乙编钟,在当时的楚国而言,其规格也只称得上二级水平。商周以礼乐制度定名位、分等级,作为楚国之属的曾国制作的编钟,其规模、音域、水平当然不能超过宗主国。据《淮南子》所记,吴王阖闾伐楚,柏举之战,楚兵败绩,吴军进入郢都,“破九龙之钟”;又据《贾子》所载:“子胥入郢,毁十龙之钟”。这从已出土的楚惠王鎛钟的舞部、鼓部、篆带和枚面都有互相盘绕的龙形纹饰浮雕这一点,也证明“九龙之钟”与“十龙之钟”当为楚国规格最高的编钟。而曾侯乙编钟只有木质钟架横梁两端的青铜套上铸有浮雕龙纹,其规格自在“九龙之钟”、“十龙之钟”之下。也就是说,楚国王宫里曾出现过比曾侯乙编钟更加宏伟壮观、富丽堂皇的编钟。吴军当年毁掉的,便是这一最大的编钟系列了。也许,尚有幸存的“漏网”者埋于地底,说不定一个偶然的机会,就有一套规模最高的编钟重见天日、“破土而出”呢!

且不说那具有帝王之尊的“九龙之钟”与“十龙之钟”,即使已经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也就足够我们惊叹不已的了!

曾侯乙墓发掘后,鉴于当时的随县没有博物馆,无法保存这批国家文物,也没有相应的科技力量进行研究,便将编钟等出土文物运往武汉东湖之滨的湖北省博物馆内集中保存。此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一直动议为它营造一个新“家”。1990年,新编钟馆破土动工;1998年12月,编钟原件开始搬迁;1999年元月,新馆对外开放。编钟馆除有两层陈列厅外,还有一个九百平方米的演奏大厅。

我是在湖北省博物馆陈列大楼内见到的这批曾侯乙墓葬品。除编钟原件外,还有尊盘、尊缶、青铜车马器、青铜戈、戟、矛、殳、箭镞等大量的珍贵文物。当然,最令我看重的还是规模宏大的编钟。

编钟共计六十四件,其中钮钟十九件,甬钟四十五件,另有楚王赠送的鎛钟一件。其中最大的一件甬钟重达二百零三点六公斤,最小的重八点三公斤,总重量为二千五百多公斤。它们分三层三组悬挂在曲尺形钟架上,上层、中层适宜演奏高音,下层适合低音演奏。钟架全长十点七九米,高二点六七米,为铜木结构。它不仅容量大,而且稳定性强,抗压系数高,负重两千五百多公斤,历经两千四百多年站立不倒,可算古代力学的又一代表杰作。

编钟的成分与组合相当讲究,每一钟都能发出两个音符,铸造时必须严格根据“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等金属和谐原理熔造,才能奏出最美的乐音。六十多个钟,大小有别,重量不一,音高不等,“分工明确”。悬挂时,得分上中下三层排列,各就各位,有条不紊,如有一个错置,则整个编钟的结构就会混乱。六十五个钟,可有几千种排列方式,而最佳的组合只有一种——就是出土时的悬挂方式。

这套出土编钟,想必曾侯乙生前就多次享用过。根据死后仍按演奏方式悬挂在他的墓穴之中这一点,我们可以推想他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爱乐之人。当然,他的看重编钟,也有可能是将其视为王侯之尊的一种象征之物。不管怎样,他之喜爱音乐这一点,是怎么也不可否认的。湖北省博物馆中所藏,也正是按了他生前、死后的排列方式悬挂在陈列大厅。

站在规模宏大的曾侯乙编钟前,我实在难以想象,这就是我们古人曾经演奏过的一种大乐。

编钟的敲击工具是一根T字型木锤和圆木杠,木锤用于敲击上层纽钟及中层甬钟,木杠用来撞击下层大甬钟。

这时,我的眼前立时浮现出了一群乐人,他们手持木锤、木杠,缓缓地敲向编钟。“宫——”一声深沉、悠远、绵长的神秘之音从巨大的低音甬钟流溢而出,穿越了两千四百多年的漫长时光。“当——”又一叶编钟奏响了,乐人们挥舞木锤木杠,脚踏时而欢快激越、时而深沉蕴藉的节奏,闪跳腾挪,令人眼花缭乱地敲响、撞击着一叶叶编钟。清脆的高音、含蕴的中音、幽然如梦的低音相互和鸣,构成了一曲与天地同和的宏大交响……眼前的现实背景突然消失,幻成了楚国王宫,厅堂精美豪华,墙壁涂抹香料,装饰奇珍异宝;一片摇曳的红烛中,一群妖艳迷人的二八少女穿金戴银,轻舞长袖,款动细腰,踏着编钟之音翩翩起舞。乐人撞击得更加猛烈了,整个钟架仿佛都在摇晃,钟声更加纷繁、复杂、激越、宏伟,同时,杂以隆隆鼓声、当当磬声、泱泱琴声等多种伴和的音响。在这钟乐悠悠、歌声婉转、舞女款款、笑声琅琅之中,曾侯乙与他的大臣家人举杯共盏,饱尝美味佳肴,陶醉在一片其乐融融的人间天堂……他们当然希望这种生活亘古不变,永世长存,可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生死界限使得贵族、平民在此获得了同等的权利与公平。既然死亡必不可免,他们便一厢情愿地幻想能将生前的享乐带入死后的生活。于是,就有了我们今日所见到的完整无缺的曾侯乙编钟。

我国在两千四百多年以前,就已拥有曾侯乙编钟这样宏伟壮观的乐器,具有了相当丰富独特的音乐理论。如果依此继续向前发展,今日中国音乐之发达,当遥居世界领先地位。然而令我们丧气的是,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

即以乐器而言,中国民乐队中的绝大多数乐器并非中国本土所造,都属“外来户”。

比如中国乐队里的核心角色扬琴,本名叫做“德西马琴”,诞生于西亚的亚述与波斯。它先是被十字军带到欧洲,约在十八世纪的时候,再由欧洲人经过海路进入广东,然后传遍了中国大陆。因从西方而来,刚开始,大家都把它称为“洋琴”,时间一长,就改为扬琴了。

比如琵琶,我国也曾有过一种名叫“琵琶”的乐器,不过那是青铜做的,与现在的琵琶完全是两回事。它诞生于公元前105年,在唐朝就失传了。今天的琵琶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在那儿名叫琉特琴,由印度经西域古国龟兹传入中国,因它神似已经失传的琵琶,就把“琵琶”一名送给了琉特。在中国扎根的琉特不仅换了一个中国古乐器名,还以它的竹木为材料,繁衍出大阮、中阮、三弦、秦琴、月琴、柳琴等庞大的“琉特家族”。

再比如民间非常流行的唢呐,无论北方、南方的节庆日子及红白喜事,农民兄弟总是鼓足腮帮,灵巧地按动指头,吹出一片悠扬婉转的别致天空。在大多中国人眼里,可能从来就没有想到它会是一个“舶来品”。其实,你只要瞧那名字,就会联想到“咖啡”、“可可”、“坦克”等外来名词,想到“唢呐”也是一个音译的产物。唢呐源于伊朗,它的别名“祖尔奈”、“苏尔纳”也与阿拉伯语的译音相近。

还比如二胡,在我的生命中,对二胡一直怀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在家乡为农的艰难岁月里,锯开一段楠竹,蒙上一块蛇皮,插上一根木杆,以胶线为琴弓,在小镇文具店买来两根弦索,一把自制的二胡就这样诞生了。它曾陪我欢乐伴我忧愁随我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我的心里,一直以为它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国粹。不久前见到一份音乐资料,才知实际情况颇有出入。二胡诞生很晚,于1927年才问世。那一年,刘天华把江南的“南胡”带到北京进行了一番彻底的改造,加长琴身,扩大音域,加大把位,才变成了一种音量大、音域宽的民族乐器,它的经典作品《二泉映月》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才得以诞生。此后,广东才有了大胡和低胡。

……

若将以上一大批“主力军”从中国音乐世家中“清除”出场,那么,中国乐队的舞台就显得空空荡荡的了。毋庸讳言,在中国乐队中,乐器不是“外来产品”,就是近几十年的“新货”。

那么,中国的民族乐器都到哪儿去了呢?

大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失传了。

我国古代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八类,也叫“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按演奏方式,又可分为打击、吹奏、弹拨等三类。这些古代乐器,有的长期失传,如“滥竽充数”里面的“竽”,今天我们就无法见到,可当时,包括南郭先生在内的乐队可是一个拥有三百人的庞大乐队;如筑,我们只知它曾被高渐离当作武器砸向秦始皇,现在连它的形制、构造都弄不清楚了;再比如埙,据说吹出的音调特别苍凉、古朴、深厚,今天也难于见到;还比如笳、排箫、咎鼓等,也都流失不见了。而现存的一些远古乐器,因时代、社会的变更,它们的价值与地位也在不知不觉地退居陪衬的次要地位。

两千四百多年前,当巨大的编钟在中华大地神采飞扬之时,素以高度文明闻名的古希腊的代表乐器不过是一种牧羊人吹奏的双管“奥罗斯”;当一千二百多年前的盛唐音乐已拥有万人以上的“音声人”(即皇家乐署人员)和风格各异的“十部乐”时,欧洲音乐还处于蒙昧时代。然而,约在一千年前,欧洲的宗教音乐崛起了,古典和声出现了。特别是到了巴赫、亨德尔时代,欧洲音乐突飞猛进。

近一千年来,欧洲已走过了以旋律为主、旋律与和声并重、以和声为主等三个发展阶段。和声的地位日益显赫,音乐作品在和声的作用下构成了一座座精美的“立体建筑”。而中国的和声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旋律始终占据主要地位。中国传统音乐中,不论声乐、器乐,还是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器音乐、民歌音乐、古典乐曲,都以其旋律优美取胜。

我国音乐在战国时期以编钟为标志,就已步入成熟之期。而汉、唐两代,更是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两座巍然耸峙、令人仰视的高峰。此后,中国音乐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乐器失传,理论枯萎,规模缩小,统治者禁锢……一旦衰颓,大有覆水难收之势,一下子就滑入了历史的深谷低迷徘徊。似乎就在同一时期,而与中国截然相反的是,西方音乐却在一块滋润、肥沃的土壤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边是发展,一边是衰颓,时间一长,距离越拉越大,反差也就显得更为突出。西洋音乐伴随西方物质与文化对中华大地的猛烈冲击,便成为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只不过是时间迟早的事情罢了。

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不唯“文以载道”,即抽象的音乐,也蒙上了“教化”的阴影。据现有文字资料所记,西周时期的周公旦即为“制礼、作乐”的始作俑者。到了孔子手里,又将“礼”与“乐”的关系详加阐述,并以无数条文规定人们去遵守,以确立、稳定封建制度的等级秩序。

曾侯乙编钟,便是一件典型的“礼乐”代表作品。

同类推荐
  • 林徽因诗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诗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本书收录了林徽因文学作品中的散文、小说、诗歌和书信,真切地展示了她在文学、建筑、感情、家庭中的心路历程,反映了那一段历史。她的散文热情洋溢,意蕴悠长;她的诗曼妙飘逸,如浅吟低唱,有音乐美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 与共和国一起走来

    与共和国一起走来

    人间正道是沧桑,换了人间。过去了的历史,挥间即逝,不再回来;过去了的历史又刻骨铭心,呼之欲出,不能忘记。人民生死存亡,国家成败兴衰,莫此为大。面对百年沧海桑田,每一个人每每忆起不能忘却的那一年、那个人、那些事,都会历历在目,感慨万千。“既包含着大量赏心悦目的喜事,也有辛酸、泪水与困惑”,有道不完的苦辣酸甜。这是13亿中国人中间一个老年特别人群所涌起的与众不同的特别感受。
  • 笔尖的舞蹈:80后文学见证

    笔尖的舞蹈:80后文学见证

    10年前,80后作为新兴名词,在青少年坊间流传;10年后的今天,80后业已成为当前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要力量——他们将决定这个国家未来50年,或者更久远的命运。而80后作家和诗人,则是这个群体的灵魂。本书讲述了80后这代人心灵和思想的成长历程,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80后作家群用笔尖描绘的青春之舞。
  • 一报还一报

    一报还一报

    《一报还一报》通过两起奸淫罪的处理,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的戏剧冲突,向人们展示了奸淫罪的法律规定与社会的不协调。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剧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瑟罗》、《哈姆莱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 唧唧复唧唧

    唧唧复唧唧

    这是一本写俗世的书。写的是俗,所以许多地方不能当真。不能当真,不是说书里的故事和观点不真,而是说,每一个小世界,映照在众人眼里,总是千差万别。一人有如是的经历,在一时一地,生起如是的觉受和情绪,而他人未必领会。不久前,我喂流浪猫,被它咬了。有人说,千万别拿自己的生命去同情那些命更硬的动物了。我由此知道,与他不相契。怎么能因为要付出些代价,就放弃了所爱之事呢?岂有落得千般好处而不消忍受一点委屈的便宜事。世间一切俗气,终究因为不够勇敢。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邪帝盛宠妻:嗜血御兽魔妃

    邪帝盛宠妻:嗜血御兽魔妃

    21世纪的金牌杀手,再次睁开眼眸时,置身于一口封闭的破旧棺材里,没关系!——砸了!说她废物?天生废材?相貌丑陋?无妨!——杀了!昔日废材华丽变身,竟是炙手可热的鬼才!——醉了!执掌乾坤,翻手云雨,脚下没有路?邪肆一笑,引雷电,统御万兽,杀出一条路!“王爷,王妃砸了皇宫!”下人急忙禀告。“嗯。”他气定神闲。“王爷,王妃吃了邻国太子的萌宠!”“嗯。”“王爷,邻国太子说要掳王妃回去成亲!!!”下人满头大汗。某人抬眼,眼眸一眯,拍案而起,“抄家伙,灭了他祖宗十八代去!”
  • 九霄神域

    九霄神域

    神魂界,只属于众神的世界。寂灭轮回咒的使用,将叶风带到了神魂界,意外遇上不灭神尊残魂。从此,叶风走上了通往九霄神域的道路。
  • 青丝如白染

    青丝如白染

    如果,你的生命中,突然少了一个守护你七年的女孩,你,会不会难过,伤心,甚至…心痛?我记得,白化病折磨了我10年,而他,折磨了我7年。
  • 玉玲珑之全能王妃

    玉玲珑之全能王妃

    这一定是在拍古装戏,场面还蛮大的,应该是个大片。“哎,哎,等等,我不是演员,你找错认了,演少爷的那个不是我,你看,我连演出服都没有,还是不要浪费表情了,又没有摄像机!等正式开拍的时候你在演啊!要我陪练可是要收费的哦!”什么?嫁给他?嫁给一个比女人还漂亮的男人,那不是等于自杀吗?什么,你没病,装的?敢骗我!小样,你当我是垃圾筒,脑子里装的是废物啊?尊贵的王爷,请您收好!不知道这是什么?这是离婚协议书,我要休了你!签字画押,尽快,我赶时间!~~~~~~~~~~~~~~推荐好友的文:姐姐老婆好狂野箫明明
  • 青瞳之大容天下

    青瞳之大容天下

    这个男人,因为面容太清秀,每次带兵都会戴上面具;为了娶她,大战狼群,浑身上下伤痕交错;为了偷走她,不惜率兵奇袭她的国家;面对凶恶苍鹰,第一念头就是舍命护她周全……然而,互相伤害太重、错过了太多的两个人,牵手抑或放开,哪一个才是他们最好的结局呢?
  • 纯真告别

    纯真告别

    《纯真告别》是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上市仅6个月就销售600多万册,创下吉尼斯世界之最;总销3000万册,获评“20世纪全球三大畅销小说”;荣获美国亚马逊评选「人生必读的 100 本书」。安妮,一个独立的女孩,善良坚定,是爱情的虔信者。那个曝烈夏日闯入她生命的英国气质的男子身上,有她一生受困的真爱之谜。詹妮弗,拥有睥睨一切的美貌,却无法摆脱家庭的阴影。从青春懵懂的欧洲到生活安稳的美国,再到她功成名就的法国,她渴望完美的家庭和婚姻,却一生流离。尼丽,一个火焰一样的女孩,拥有璀璨的天赋和与娇小身形不相称的旺盛生命力。名利的焰火一次次绽放,她却坠入无尽循环的寂寞和空虚。
  • 灭世剑修

    灭世剑修

    身怀异宝,遭人觊觎,家破人亡的小小少年不得已踏上了剑修之路,还未报仇,仇家已经消失。前半生尝尽人间悲苦,却越挫越勇。脚踩天赋异禀的贵公子,手握妖刀,战尽败类。看夏羽如何成为剑道的王者。叱咤一方风云。
  • 倘若西南不遇

    倘若西南不遇

    爱情来临时,或许真的没有千万次幻想中的好,但不要拒绝,自然才是真的美。希望每个女孩儿,都可以如李乔西一般,遇见自己的江城南。
  • 终焉破坏龙

    终焉破坏龙

    我不做人了这个梗真的不能随便玩!就因为看而up主的视频,感叹了一句。就被终极怪物系统绑定了,这辈子再也没办法做人了。从此影视,二次元世界,多了一条终焉破坏龙。异兽流不变人,毁灭战斗,冷酷杀戮。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强大无比的破坏龙,终焉的毁灭者。到头来求的也不过是卑微的生存而已,被压迫的善良宅男蛰伏等待着反噬系统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