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6200000047

第47章 博士下跪(1)

2005年8月18日,轰动北京的“中央美院博士下跪”引发的名誉侵权案,以原被告双方同时撤诉而终结。至此,这场被社会和美术界广泛关注的闹剧落下帷幕。2005年8月23日,记者电话采访双方当事人时,他们都表示,撤诉是了结这件名誉权案最佳的方式,毕竟,家丑不可外扬。

2004年12月,中央美院张博士给某网站负责人发出一封匿名举报信,举报该网站美术同盟主编吴先生利用发稿机会,向艺术家索取钱物或作品。2005年3月初,某网站经过调查证实没有匿名信所举报的事实。吴主编随即向有举报嫌疑的张博士求证,张博士承认了自己匿名举报的事实。由此引发了博士下跪、当众写下“悔过书”和网站炒作等事件。2005年4月4日,张博士向北京市通州区法院提起名誉权诉讼,要求吴主编赔偿2万元精神损失费。吴主编以张博士同样侵犯自己名誉权为由提出反诉。2005年5月19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上剑拔弩张。但8月18日,诉讼双方却悄然撤诉。那么,在张博士和吴主编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场名誉权官司是怎样引发的?他们为什么又在同一天悄然撤诉?

匿名举报,惹恼网站吴主编

2005年3月1日上午,担任某网站美术同盟栏目主编的吴先生,突然被顶头上司一个电话叫到领导办公室。上司给吴主编看了一封2004年年底接到的匿名“举报信”,举报信是以一个艺术爱好者的身份写的,直接寄给了吴主编所在单位的老总。信中称吴主编利用给艺术家在美术同盟发表作品的机会,以此作为交换条件向艺术家索要作品,家中存有索要来的作品100多幅,每幅价值人民币3万元。为了增强反映情况的可信度,信中还列举了一个艺术家的名字。这位艺术家是吴主编的朋友王画家。

吴主编当时惊出了一身冷汗,他知道这封信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且不说无从考据的“钱物”,单说这100多幅每幅价值3万元的作品,总计300万元的受贿物证,就足以让吴主编进监狱。

因为这封信是在2004年12月邮寄的,3个月来,吴主编所在单位已经对他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在这个时间内,如果他牵涉到信中所称事实的任何一条,如果单位的任何一个领导想借故整治他,吴主编将会在美术界身败名裂。

好在单位领导明确告诉吴主编,经过单位的内部考察,相信他人品没有问题,匿名信中所举报的内容不实。领导安慰吴主编,让他安心工作,不要受到外界的干扰。

吴主编做梦也想不到会受到这样的诬陷,冷静下来,他只能从信中提到的王画家那边着手寻找线索,想找到写信人是谁。3月1日下班之后,吴主编约见了王画家,并将匿名信涉及王画家的情况告诉了他,想从王画家那里找到一点线索。当时王画家回忆说,前不久,中央美院在读博士、同时也是画展策展人的张博士曾打电话问他,为什么送了吴主编一张作品而没有送给他。王画家说,人家结婚我送给他一幅画作纪念怎么了,你要的话你也来挑一张吧。

吴主编平时私人交往的朋友很少,能到他家的人更是掰着指头都能数过来的,而王画家提到的张博士几个月前曾来到自己家中,见到过自己家里挂着几幅朋友的画,还特意问过吴主编是谁的作品。因此,吴主编初步认定张博士有举报嫌疑。

一怒之下,当晚吴主编和王画家一起前往张博士家求证。在去张博士家的路上,吴主编从内心里非常不希望这封举报信会是张博士写的,尽管他们没有过密的交往,但是张博士比吴主编年龄大,学历高,所以互相见面都比较客气。

敲开张博士的家门之后,猛然见到吴主编和王画家,张博士表情有些不自然,这更使吴主编对张博士的怀疑加大了。吴主编说:“张博士,你跟我出去一下,我跟你说个事。”张博士虽然不愿意出来,但还是跟着吴主编他们下楼了。

他们出门来到小区门外一个小饭店里坐了下来。关于以下发生的情节,成为吴主编和张博士在法庭争论的焦点,但基本的情况是:在这个小饭馆里,张博士承认匿名信是他所写,并当场给吴主编下跪并写下了悔过书,之后还约定第二天上午10时张博士到某网站高层那里说明情况。但第二天张博士并没有到吴主编的单位说明情况,吴主编经过打电话联系还是没有见面。于是,盛怒之下的吴主编于3月2日晚上打电话向张博士的导师、中央美术学院潘院长反映这件事情,还向中央美术学院党委递交了反映这个事件的信件。然后,吴主编撰写了一封名为《美术界败类张博士之恶行状》的公开信,通过电子邮件发给美术界的朋友,在这封公开信的末尾,吴主编称,“把张博士的恶行通报给大家,并使他的卑劣人品大白于天下,其目的不仅仅是我要报复他平白诬陷在先、蛮横抵抗在后的嘴脸,更主要的是提醒大家注意在美术界每个人身边的这颗定时炸弹。”

这封公开信很快在网上传播开来,很多网站也进行了转贴,当然,张博士也看到了这篇文章,由此引发了一场轰动京城美术界名誉权之争。

博士下跪,当众写下悔过书

那么,2005年3月1日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吴主编在公开信中对这个过程作了如下描述:

离开张博士家后,我们在他(张博士)住的小区出门右手第一个小饭店里坐下来。和我去的那位艺术家(王画家)对他说:“上次我们那个事情之后,我警告你以后不要给我编排故事,你为什么把我牵扯进去?”他立即装出一副委屈的样子说,我上次给你打电话之后,真的没有说什么。这个艺术家(王画家)说:“那你为什么要在吴主编单位领导的诬告信中又要编排我?”在说这个话的一刹那,张博士的表情呆若木鸡,哑然无语,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我把桌子一拍,怒喝道:“你给我跪下!”我的本意也只是要他痛痛快快地承认就完了。但是,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道貌岸然的“著名”策划人、批评家、“海龟”学者、中央美院在读博士生的张博士会当着饭店服务员若干以及一众吃客共计十余人的面,当真跪倒在地下。说实话,我当时反倒瞠目结舌了。

我只好让他起来。我要求他把诬告我的事实经过当面写下来,他也表示同意。于是,我找饭店服务员要了一张饭店用来做菜单的废纸让他写了一份“悔过书”(他的悔过书也作为附件同时发送给了大家,在这个悔过书的右下角,有这个饭店的电话号码,以及该饭店老板的签名,诸位可以通过电话向那位老板求证,我在事发的现场有没有对张博士进行刑讯逼供,有没有对他施行暴力体罚)。

拿到这个悔过书之后,我对他说:“你愿不愿意这个东西让你的导师潘院长看见?愿不愿意让批评界的其他同人看见?”他说:“我求你了,千万别这样。”我说:“那好,我下面问你的话你必须要如实回答!”

以下是讯问经过(当时,饭店的老板还怕我们有暴力冲突,倒了三杯茶水给我们,以缓和一下气氛,张博士是边喝茶边回答我的话的,同时还故作轻松状):

“你是什么时候把这个诬告信寄到我们公司的?”

“去年年底。”

“你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有什么事实证据吗?”

“没有,那都是我编造的。”

“那我以前有没有做过什么伤害你的事情?”

“没有。”

“那你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你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我嫉妒你。”

“张博士啊,这就奇怪啦,你有房有车,而且是两处房产。我在北京混了这么多年,才混了一套房子,而且是分期付款。你凭什么嫉妒我啊?我有什么值得你嫉妒的啊?”

“你家里有几张艺术家的作品。”

“我×!张博士,你这样就太小人了吧!你知道是在什么情况下艺术家送我作品的吗?”

“我不知道。”

“那你的真敢写啊!而且诬陷我家里有一百幅作品,你去过我家,我家里有几幅作品你不知道啊?你现在就跟我去我家,我家里要是没有哪怕是十幅作品,老子今天就抠了你的狗眼!”--

关于这个情节的描述,张博士和吴主编有不同的说法,张博士在《关于吴主编来信的情况说明》中对此作出了详细的说明:

2004年12月中旬,我(张博士)陪美国的艺术评论家大卫去吴主编家采访他,终于有机会进入到他不轻易请人来的家。我非常惊讶地发现,他的家里有许多艺术家的作品,而且这些艺术家大多是在市场上和艺术界很活跃的,而且作品质量也很好。这让我忽然联想到许多艺术家和我抱怨过吴主编把持的网站成为自家的田地,多报道那些和他有“意思”的艺术家,以及和他有名分的展览活动,而另外的艺术活动和展览他很少甚至从来不报道。例如,红门画廊的的老板布朗先生和我抱怨过多次说,美术同盟从来不发我们的新闻稿,你和吴很熟,知道怎么回事吗?我说,不太清楚,布朗甚至要委托我向吴主编“意思意思”,我说我不想做这样的事情。想到这些我很生气!吴一方面拿着外企的不菲的薪水,一方面又利用手中掌握的网站的权力,收受艺术家的好处,获得不义之财之物。我们原来彼此素无恩怨,我为什么要投诉他,因为我看不惯这种不道德和不公正的做法,尽管有的朋友认为是业内的“潜规则”而予以默认。

当天回家之后,我决定写一封匿名的检举信给网站的负责人,大意是说吴主编在主持美术同盟网站的时候涉嫌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从维护网站的声誉出发,希望杜绝这类事情,将美术同盟恢复为原来的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而不是个人的地盘。吴主编也承认自己家中有艺术家的作品,而且是艺术家送给他的“结婚礼物”。我当然不知道是在什么情况下,艺术家才赠与他作品。但他自己承认收受了艺术家作品,而且是他在美术同盟工作以后。所以我没有捏造什么来诬告陷害他。话说回来,即使我真的诬告了他,他也有正当而合法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但为什么还有那封“悔过书”呢?为什么在书中我自己承认“诬陷”了他呢?这涉及更为严重的问题。3月1日,他气势汹汹地来到我家,要我摊牌,讲清楚为什么要“诬陷”他。并胁迫我到楼下的小餐馆。他一下要了几瓶啤酒,大口大口地喝着,并摔杯子砸瓶子,威胁说“老子今天跟你没完”,“你断了我下半生,我断了你后路”,“老子剁了你的手”,“我已经把老婆安排好了,我今天不想活着回去了”。一股疯狂的拼命报复的架势,极尽辱骂、侮辱、恐吓之能事。这在吴的信中略有提及,他用这样的手段胁迫我当众跪下,向他道歉,并写悔过书,并恶狠狠地威胁说“必须一次让我满意,否则老子剁了你的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被迫按他的要求写下“悔过书”。

同类推荐
  • 梁遇春作品集:泪与笑

    梁遇春作品集:泪与笑

    本书收录了梁遇春的传世散文集《泪与笑》与《春髎集》的全部内容,以及他的代表性的杂文。梁遇春的散文深得英国小品文的精髓,技巧感情神似18世纪英国散文大家查尔斯·兰姆,承袭一种悲剧式的幽默,又因扎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土壤,从中汲取养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 寻找生命的感动

    寻找生命的感动

    《寻找生命的感动》是著名散文家安谅先生近期推出的一部散文力作。他以极小的点切入,带人进入广阔的生命体验里,在这里,没有所谓的伟大,庄严,神圣,有的只是一些寻常细微甚至很可能被忽略的风景。尽管他的写作呈现出一种轻盈之美,它又不同一般的心灵鸡汤。在琐碎细小的事物背后,可以看到作者高度的文化自觉。禅意,学识,智慧,以及一种深切的悲悯意识都在这个集子里很好的呈现出来了。同时,我们又在里面看到了一种纠缠之美,生活可能就是这样一种纠缠。对个人经验的珍视,对无法来得及驻足的风景的告别,对世声灯影,浮华人间的复杂感受都糅杂在此书中。
  • 从外围接近鲁迅

    从外围接近鲁迅

    鲁迅“外围”,即与鲁迅“本体”(鲁迅的生平、创作、思想性格和精神特质等)研究相关的周边话题,如鲁迅的文化背景、鲁迅和同时代人、鲁迅的国内外影响等。这是走进鲁迅“本体”无法忽视的重要存在。本书选择与鲁迅本体关联的多个外围对象,采取散点投视的方式,依据可靠史实和第一手材料,从不同角度切入这些广泛而复杂的话题,展开平实细致的学理讨论和实证研究,多方印证鲁迅思想的影响力和鲁迅精神的恒久性,接近真实的鲁迅。
  • 一曲胡笳动中原:蔡文姬

    一曲胡笳动中原:蔡文姬

    本书是“倾城才女系列”中的一本,全书共分八章,按时间的维度记述了东汉末年的一代才女蔡文姬坎坷曲折的一生,她出身名门,屡遭大难,但是凭借绝世才华和坚强意志扼住了命运的喉咙,最终得以归汉,完成先父兴文治、续汉史的遗志。
  •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

    本书包括三部分:关于谈论国民之修养的散论(如美育与人生、科学之修养、义务与权力等)、中学修身教科书(上下篇)、华工学校讲义(德育三十篇、智育十篇)。这是蔡元培谈人生、谈道德、谈教育、谈修养的精华之作,对于弘扬传统德育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热门推荐
  • 恶之疾

    恶之疾

    归云州接连起了七八天的水雾,烟云霾霾令人心情难畅,黎斯自从离开了胡安小镇,总觉得仍就身处古潭村似真似幻的梦境里。脑海有时一片空白,有时泛起一张张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目睹面孔丝丝胀裂,在眼前湮灭得干干净净。吴闻瞅着黎斯日渐消沉,心里也着急,却想不出宽解的好法子。这一日来到了归云州同金州接壤的金犀县,刚在一家客栈落了脚,黎斯就寻不见了吴闻的影子。
  • 无限流主角的万界修行

    无限流主角的万界修行

    作者笔下的主角拥有了自己的人格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是一本小说引发的血案……
  • 都市传说之妖怪游戏

    都市传说之妖怪游戏

    养宠物是人类的游戏,养人类是妖怪的游戏,陈淼淼有些搞不懂,那养她的人玩的是什么游戏呢?
  • 秋风无语

    秋风无语

    本书汇集赵明晨、王家芬各类散文五十篇,分乡村记忆、青春回眸、亲情依依、山水游记、人物随笔、情系沃土等篇章,主要反映了时代变迁、青春记忆、诗意山水、哲理情思等紧扣时代脉搏的鲜明主题。
  • 迷失日本

    迷失日本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几万中国农村妇女远嫁日本乡村,生活好了,但普遍受到歧视,有的遭到了虐待、暴力,杀夫、自杀的事件也多次出现,在日本引起强烈的影响,这本书有几个故事就叙述的是这些事件。十一位赴日新娘的情感实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市井奇话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市井奇话

    精选于《三言二拍》中的爱情题材作品17篇,其内容大都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已有定评、已为广大读者喜欢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像《刘小官雌雄兄弟》《吴保安弃家赎友》等。
  • 每天聚积正能量

    每天聚积正能量

    创造力是一种活跃的积极的能量,它聚集在你的体内,一直在寻找彰显自己的通道。当你无法建立正确的目标并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力时,它就会悄悄离开你,它要去寻找那些能赋予它野心的灵魂,只有那样的灵魂才足以承载它。
  • 黑弈

    黑弈

    《经侦重案组之黑弈》的名字“黑弈”,也有一定的寓意,“弈”在古语中指围棋,同时“弈”既是名词也是动词,名词当棋局讲,动词更有对抗和下棋的含义。作者吕铮以“黑弈”为书名,表现了经侦民警与犯罪分子之间激烈的对弈斗争,也表现了侦办经济犯罪案件面临的重重谜团和陷阱。正如书中所说的:“该书透视经济犯罪案件黑幕,解析正义与邪恶的激烈对弈,追踪一条线索,破解一个谜局,是第一部揭露经济案件侦查办案生活的书籍。”让我们翻开《经侦经侦重案组》那充满神秘色彩的黑色封面,置身于干警林楠、探长赵光的办案故事中,体会那扣人心弦的智慧较量和平和诙谐的警察生活,随着作者吕铮的思路一步步地破获大案,抓获冷酷狡猾的犯罪分子。透视经济犯罪案件黑幕,解析正义与邪恶的激烈对弈,追踪一条线索,破解一个谜局,第一部揭露经济案件侦查办案生活的书籍。
  • 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加强道德建设,可以凝聚党心民心,是形成好的政风民风的关键。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既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