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000000026

第26章 门外文谈(2)

“我们”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孑遗,又是现代文化的创造者,确立和坚守自己的文化品格是人文知识分子的自救之途,也是价值实现之途。人文知识分子在对外界进行“人文关怀”之前,首先应该做的,是自我的“文化关怀”。

是健全的,甚至是卓绝的文化人格,最终成就了中国的人文知识分子。

所以,登上灭一阁楼梯,余秋雨不断问自己:你是哪一代的中国书生?

确立了自身的价值坐标,中国文人才真正上路了。

在余秋雨整合文明的“碎片”,艰苦地进行他的“文化苦旅”的同时,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和张炜等发出了“抵抗投降”,“重振人文精神”的呼喊。他们以激烈的话语方式,就理想、道德、灵魂、人格、崇高、纯洁、价值、坚持、心想、宗教、抵抗等人文精神的构成元素展开议论,把精神“围困”与精神“突围”的冲突上升到人文知识分子的生存层面。

“灵魂的救赎”成了韩少功们的话语主题,对“激情”、“血性”、“灵魂”的推崇,是他们灵魂救赎的题中之义,他们对人文环境中“政治功利主义”转向“经济功利主义”有深刻的反省--金钱也能生成一种专制主义,决不会比政治专制主义宽厚和温柔。这种专制主义可以轻而易举统治舆论和习俗,给不太贫困者强加贫困感,给不太迷财者强加发财欲,使一切有头脑的人放弃自己的思想去大街上起哄,使一切有尊严的人贱卖自己的人格去摧眉折腰,中国文人曾经在政治专制面前纷纷趴下,但愿今后能稳稳地站住。

(《无价之人》)韩少功们认为,在爆炸似的资汛增量中,要抵御工业技术对人的异化与奴役,就是要坚持精神的个性、原创性和真实性;人文知识分子要放弃对“道义”和“诗学”的任何怀疑,捍卫“道义”和“诗学”的纯洁,坚守心中的“道义”和“诗学”,坚守精神至上的价值观。这种捍卫,在张承志那里达到了极端化的姿态,他宣布“以笔为旗”,把“清洁精神”--道德理想主义,像宗教信仰般地,坚守到生命的终极。

韩少功们的散文,其文化意义在于:在20世纪末的文化转型期,面对“经济功利主义”的人文精神的挤压,以近乎宗教般的情绪做了激烈的抵抗,唤醒了人文知识分子对精神理想的坚守与捍卫,在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重构中具有重要意义。巴金的《随想录》代表着文学从“政治功利主义”的围困中突围;韩少功们的散文,则代表着文学从“经济功利主义”的围困中突围。

但是,韩少功们与余秋雨一样,只是解决了人文知识分子的自我救赎、自我立身和自我的精神关怀、人文关怀问题,对世道人心的现实关怀和人文关怀,他们还未顾及到,或者只是摆出了一种姿态,尚未全面展开。他们的“道德理想主义”,或“精神功利主义”,使他们的文化人格上缺少了必要的政治理性、社会理性和文化理性;他们的偏激与褊狭消减了对外关怀的能力,他们需要后继者承继他们的责任与使命。

进入20世纪90年代,相对宽松的政治文化环境,推出了一大批具有反思意义的散文著作。以邵燕祥、韦君宜为代表的一代老作家,以痛切的亲身经历写作了一大批有关那个特定历史年代的心血之作,包括《牛棚杂记》(季羡林)、《狱里狱外》(贾植芳)、《人生败笔》(邵燕样)、《走出混沌》(从维熙)、《大跃进亲历记》(李锐)、《一九五七年的夏天》(朱正)、《思痛录》(韦君宜)等。这批著作的问世把“反思文学”推向了极致,他们从“道义”和“良知”的根本层面对20世纪中非理性的社会文化做了义无反顾的剖析与“清算”。他们的反思比巴金严重是深刻,他们的“抵抗”比余秋雨、韩少功们来得彻底:他们从对客观的历史评判与反思,走向了深刻的精神内省。20世纪末的“反思”散文,通过写作主体对客观历史的“非功利审视”,完成了深刻的精神内省,对社会理性、经济理性和文化理性的建构发出了肺腑之音;并通过通透冷静的话语态势打破了思想禁区和文化壁垒,开辟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文化空间,建立了“人本位”的思想文化基础,为多元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创造了极其宝贵的条件。“反思”散文的大量出现,标志着中国的人文知识分子在20世纪末业已走向成熟,开始有了独立的文化人格。这便是“反思”散文的文化意义。

深刻的文化反思背后,是呼唤建立更科学、更理性的新的思想与文化。而“反思”散文虽然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深刻的内省意识,但终究带着旧体制的思想文化烙印,靠其本身还不能产生跨世纪的全新的思想与文化,这一历史使命便宿命地落在了以“新文人”为主的新的思想文化主体上。

“新文人”这一概念是祝勇首先提出的。因为“新文人”身上具有有别人传统文人的诸多质素,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大人文知识分子的认可。“新文人”主要是20世纪60年代出生,在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思想解放、世界文化空前活跃地碰撞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兼具了学人和作家气质的写作者,主要以撰写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随笔为他们的话语方式。他们大都受过系统教育,有深厚的先天学养,具有吸纳和承接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的能力。几代中国知识分子以血泪开辟的文化空间为他们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土壤,使他们不再为“立身”问题而惊魂不定,而有更多的精力审视和研究社会文化的态势与走向。

他们对20世纪末的中国社会有清醒的认识:“一元”社会在逐渐消解,多元的经济毕竟要带来多元的文化;所谓人文知识分子的“边缘化”,正是意味着文化从“权力话语”和“经济话语”中解放出来,摆脱依附,变成具有独立品格的话语体系。因此,文学回归于文学,人文知识分子获得了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他们的人文操作可以全然取决于心灵的取向,于是,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现实的关怀成为可能,人文知识分子的价值失落是不必要的。同时,多元的文化空间,是知识分子的“公共空间”,它不被任何一种文化力量所垄断,它是多种社会文化的集合体;那种“文化沙文主义”是违背文化理性的,是站不住脚的。社会文化正是在多元文化的互动中,共同构建的;不同文化之间需要的是相互的学术关怀与文化关怀,而不是文化霸权,更不是“精神功利主义”。

所以,以李书磊、伍立杨、王开林和彭程为代表的“新文人”散文写作群体进入20世纪末的话语空间,便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度的文化自觉,超乎功利的智者心境,广泛包容与吸纳的学人胸怀,关注社会与人心的赤子性情,构筑崭新的社会文明的责任关怀,生机勃勃地活跃在文坛,为20世纪末相对冷寂的文化空间注入新的激情。他们的散文,承载着鲁迅传统和胡适传统的双重投影,介乎现实关怀和人文(学术)关怀之间;既有生命的激情,又有学理上的沉着,既有独立独行的现实批判,又有固守知识分子的终极理想,传达出“金石般的心灵之声”。他们作品数量之多,文质之高,在文坛引起极大关注和震撼。用刘心武的话说,“新文人”的散文成就获得了文化人的“符号价值”。

所以,“新文人”散文的文化意义在于:它使五四文化运动以降构建的现实与文化双重关怀的散文精神终于得以回归;这种回归不是平面的回归,而是融入深刻的社会理性和文化理性之后的重构。它将以健全、独立、宽容和自觉的文化品格,成为跨世纪文化的话语主体。

回眸20地纪中国散文,笔者感到了苍凉与悲壮--20世纪中国的散文精神,就是20世纪的中周文化精神;因为每刮中国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关口,都是中国散文寻求到了立身和前行的路径;中国散文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光荣与梦想。

2.“新文人”论

正如刘心武先生所说,“新文人”是20世纪末一个值得重视的写作群体,是20世纪巾国文坛一群姗姗来迟的主角;其独特的写作视角、强劲的创作势头和丰厚的文学成果使其成为文坛最耀眼的一道风景,显示出极其独特的价值。但“新文人”的写作并未获得应有的地位,除了文学整体地退出社会的中心话语的原因之外,“新文人”创作的理论建树不足,或从未形成自觉的理论关怀,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一、“新文人”及“新文人现象”

“新文人”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祝勇提出来的。他主编了一套上下两大卷的《声音的重量--中国新文人随笔》(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让“新文人”集体亮相,并在序言中对“新文人”的概念给以初步界定:“所谓‘新文人’,是指在20世纪最后二十年中,中国思想解放、世界文化空前活跃地碰撞的大背景成长起来的一代兼具了学人和作家气质的写作者,主要以撰写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随笔为主。”他还说:“不同于那些在‘文革’前甚至1949年以前便开始文化学术生涯的老辈文人,他们大都是在80年代的开放氛围里完成学业,逐渐形成各自的思考方式,并在90年代的人文语境中成为不可回避的话语主体的。”他还指出,“新文人”是以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作家为主体,少数出牛于50年代中后期的随笔作家和少数出生于70年代的思想早熟者,因其写作气质的接近,亦可归人此类。

祝勇对“新文人”概念的界定,虽然是初步的,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以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作家为主体的新锐创作,近年来广泛活跃在各种思想文化及文学艺术报刊上,以新奇的视角、敏锐的观察、深刻的思考、犀利的语言、广博的学识、灵通的信息冲击着沉闷的文坛,其文字所表现出的独异的特质极其鲜明地区别于以往任何一类文章,令人瞠目与惊警。这在创作界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愈来愈引起文坛内外的关注与重视;所以,“新文人”概念的提出,便有了理论上的意义。

但祝勇的观点多少还带着一点感性色彩,还应进一步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进行学理上的概括。通过系统地研读“新文人”的作品,笔者得出这样的结论:

所谓“新文人”,他们首先是读书人,他们博览精思,立足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与文化;他们的读书不只是为了学问和自身的受用,而是更敏锐更深刻地认识和观照现世的社会与人心;他们既保留了一份安享于“时间深处”的读书人的纯粹,又保持着对书以外纷纭人事的清醒审视与独立独行品格。他们是人世者,在他们的笔端,既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深刻的批判精神,又体现出崇高的社会责任和迫切的建设意识。他们主要以撰写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的散文和随笔的形式,表达着对社会人与人心的文化关怀、思想关怀与现实关怀。他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者与作家,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是在20世纪最后二十年中国思想解放、世界文化空前活跃地碰撞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兼具了学人和作家气质,打着历史与文化双重烙印的,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跨世纪的思想者和写作者。

“新文人”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对此,祝勇和刘心武都有生动的论述。祝勇认为:“新文人”随笔介于现实关怀和学术关怀之间。有情感的冲动,发人未发之声,亦有学理上的沉着,独守着‘时间深处的孤灯’,专注于冷寂的书斋;有孤愤,亦有闲适。很像弘一法师绝笔所书的:‘悲欣交集’。‘新文人’身上承载着鲁迅传统和胡适传统的双重投影。在人格上具有现实关怀与学术关怀两重性。有趣的是,这批人能够将这两重性交融在一起。一方面,固守着知识分子的终极理想,肩负着思想启蒙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又努力地冲击着现实的困囿,传达出‘金石般的心灵之声’……(刘心武、祝勇《以笔为泉,以文润魂--关于“新文人现象”的对话》)。

同类推荐
  •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许多人不想重现汶川大地震的灾情,是因为人的生命在那一刻变得极端的脆弱与痛苦、无助与悲恸。但这是历史,这是客观。不记述这生命之苦,就不知道人类从动物世界走向衣冠楚楚、讲吃讲穿的文明历程的每一步痛苦与辉煌,这对人类更好地走向未来也是无益和有害的。
  • 姥爷

    姥爷

    本书是蒋雯丽的首部自传体随笔作品集,记录了她内心深处的童年故事。全书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作者与自己的姥爷相依为命的童年生活,从出生、成长到成熟,生命在亲情中传承,在温情中延续。文中弥漫着浓厚的怀旧情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其中对于亲情的描写极具感染力,动人心扉。
  • 西西弗神话

    西西弗神话

    《西西弗神话》是加缪的一部散文集,包括《反与正》、《婚礼集》、《西西弗神话》、《反抗者》。《西西弗神话》是加缪的代表作之一,文中收集了加缪对于荒诞哲理最深入、最透彻的考察与分析。《反与正》由五篇散文构成,记录了加缪对日常生活的敏锐观察、切身感受和哲理思考,内容多取材于作者自己的生活和家人。《婚礼集》由四篇文章组成,记录了作者在阿尔及利亚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中所体味到的生活乐趣。《反抗者》全面阐释加缪反抗思想的理论力作。在书中,加缪提出“我反抗故我在”的论断,其体现出来的精神和勇气,足以与《西西弗神话》前后辉映,足以为加缪“在荒诞中奋起反抗”的一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 不系领带的领导科学

    不系领带的领导科学

    作者过去长时间从事干部工作,对领导干部自身建设方面有一些心得体会。近三年,又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一系列讲话,很受教育和启发。作者思考了很多,最后决定把这些思考整理成书,使其稍稍系统一些。这本书主要是结合作者的工作经历来谈学习的体会和感悟,所以实践的色彩、经历的色彩、交流的色彩、谈心的色彩、漫散的色彩比较浓重,因为不够“规范”,作者便把它称为“不系领带”的领导科学。
  • 农耕年华

    农耕年华

    作者将自身对农耕文化的丰富积累,对农耕、农村、农业、农民的深厚感情灌注到这部散文作品之中,那些即将消失的农耕形式或已然消失的农耕形式,在每一篇短文中得以保留,踩水车、推乌头、沤制草塘泥、打连枷、消夏……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书中还大量介绍了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时节气、农家菜肴、农村行当,乡土气息十分浓厚。
热门推荐
  • 首席特工王妃

    首席特工王妃

    殷素,Z国第一特工组织的当家首席,手腕强悍,腹黑毒舌,人如其名,如一朵罂粟花一样,美丽却致命!十岁,曾祖母拉着她手:孩子,你这辈子可是皇后命格啊!将来必定尊贵无比,万民景仰!二十五岁,一次任务,一幅美女图,她特工界第一狂人‘罂粟’,华华丽丽的穿越了……★★★★★★★★★★★殷素东宸国丞相府庶出的小姐,空有绝世之姿,却胆小懦弱,无才无德,本是新帝指腹为婚的皇后,却因为一道退婚圣旨,当场昏迷,再次醒来,眼里光芒乍现!什么?竟穿越成了相府的懦弱小姐?爹不疼,姥姥不爱,姐姐欺压,妹妹陷害?一道退婚圣旨就将她变成全天下的笑话!靠之!!当她是软柿子不成?不在沉默中死去,就在低调中爆发!她堂堂特工‘罂粟’,人人闻风丧胆,可不会任人揉圆搓扁!只是,被皇帝退婚不久,居然有几个人优秀男人同时登门求亲,一时之间,她又成了人人争夺的香饽饽,这……是什么情况?惊艳重生,华丽蜕变,谁人知道,这具看似娇弱的身体里,已经换了一个曾数次出生入死,饱经世事磨砺的强悍灵魂!一个罂粟一样的腹黑女人,几个风姿绰约的绝世男子,他、他、他……谁会是她携手今生之人?
  • 奇异果

    奇异果

    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坐在后排的她正在戴眼镜,她从小个子就高,但是眼睛又一直近视得厉害。她早就听说了这位地理老师学识了得,很好奇地想看看是个怎么样的老师。走进来的男人居然梳着中分,林薇对于老师的第一印象一下子降到冰点。林薇心里觉得只有汉奸才会梳中分的。老师的个子也并不伟岸,灰不拉几的夹克衫套在一件黑格子衬衣上面。九月的天气还不算冷,有的男同学还穿着短袖呢,这可真是老土的老人家才会有的打扮吧,林薇失望极了。
  • 懂经济学的男人更成功

    懂经济学的男人更成功

    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的变化,对于男人来说,经济学已经是一门必修课。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经济学,本书以案例与论述相结合的形式,对我们身边的经济学现象进行解说和阐述,完全剔除经济学中枯燥的数学和函数,通过有趣易懂的故事和现象来讲述其中的经济学原理,以浅显易懂语言讲述,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掌握经济学常识。
  • 刀路独行

    刀路独行

    【单女主传统玄幻】‘六刀众’大首领唐星锋,先后结识了二刀卓彪、三刀古罹、四刀秦奎、五刀伍宝、六刀杨灿,六兄弟横闯天地,修炼刀之极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拨我心弦

    拨我心弦

    晓星以为自己的高中三年会如清水般无味的过去,直到遇到了那个会让她偷偷关注的人出现。让这年的冬天变得有那么点不同。
  • 权擎天下

    权擎天下

    这是一个有关于权谋的故事,希望你能喜欢。
  • 将行客

    将行客

    我的刀可裂天,可断地。刀之纵横唯我无敌!唯我生者,便不畏死,人定胜天!不为蝼蚁!
  • 蚌妃驾到:王爷水中捞

    蚌妃驾到:王爷水中捞

    瓷清竹落水穿越成了河蚌,不过好在老天有眼,这是一只即将成精的河蚌,那她就坐等成精好了。小场景:瓷清竹纵身一跃跳进了水里,某男过来:“你上来!”,瓷清竹:“我不”某男也跳进了水里:“那我捞你上来。”瓷清竹诡异一笑。某男看着手里抱着的硕大河蚌一脸黑线。
  • 哈佛情商课

    哈佛情商课

    《哈佛情商课》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哈佛教你受益一生的高情商培养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