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000000016

第16章 夜犬吠影(5)

韩春旭的《人类的童年》,是文学家以最生动的笔触所写的“人类学生命学”论文;是文学界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文学伟大而光荣的一个例证。文学的生命无处不在,关键是文学家是否自觉地担负了责任与使命。

《人类的童年》如果作家读不出它的意义,人类学家(生命学家)肯定会读出它的价值;如果后者亦疑惑不解,那么,不甘堕落的生命会读懂它。

“甲虫”会读得懂,因为它经受了变异的痛苦。

12.猪与佛性

去山西的路上,周晓枫问我,“你知道猪的‘三大理想’么?”我自然不知道,便向她请教。她笑而不答,在她随身带的小本子上飞快地写了几笔,递给我。上写:

圈栏全拆掉,天上掉饲料,屠夫死翘翘……我莞尔一笑,“这是人性,而不是猪性。”

她也莞尔一笑,说:“你一点也不懂幽默。”

我并不反驳,因为我知道,不懂幽默就是幽默;在别人超常思维的时候,你固执地坚持你的惯性思维,便产生了差异,幽默便小请自来了。

“三大理想”全是人的视角,是人的自由观、幸福观和生活观;它一切均以自我为中心,不含“责任感”、“使命感”的词根。体现着人的贪婪、任性、专制及人的好逸恶劳、一相情愿。

于是我说:“对于猪来说,所谓自由,真不如一泡新鲜的人粪。”

晓枫听之,笑得细眼更细,像新生儿,难以面对突如萁来的人世间的那第一缕阳光。嘴上却说:“你这个人很鄙俗。”

在我的家乡十渡,我曾对祝勇、彭程和晓枫讲过猪的事情--在京西,猪栏与人厕是建在一起的。当人人厕之时,猪会闻讯赶来,仰视着厕卜那或尖或圆、或黑或白的两瓣臀尖,一旦有物质产下来,猪便接而食之,是不做片刻思量的。猪幸福地享用着,像人的盛宴。这与猪性无关:是由饲养者的物质基础决定的。苦涩的树叶,干涩的谷糠,总比不得人粪来得鲜润和腴厚。

这合理的存在,却使晓枫做了一个颇不合情理的决定:“我以后再也不吃猪肉了。”

当时我想,猪一生随遇而安,庸福自享,无命运感,有一种与生即来的佛性,乃佛性天成;而人的佛性,是源于禁忌,比如得知猪食人粪之后而不吃猪肉。

晓枫是个独特的作家,她的一本《鸟群》,让我耽读不已,曾对友人说:“怀抱‘周晓枫’,夜不能寐。”

她的独特,就在于由绵密的比喻所凸显的修辞性。正如她自己在《锦鲤》一文中所说:“我一意孤行,已是积习难改。热爱修辞,嗜好优美的形容词和新奇的比喻……通过比喻,我洞窥造物主省力的设计原则,与万事万物之间奇妙而秘密的勾连。而今,我发现自己对应着一个喻体,那便是锦鲤。装点着一身斑驳的词语鳞片,使我区别于其他朴素的鱼……”于是,她出奇地计较文字的最小的计量单位:词。以致于在日常的对话中也是“词”话连珠,美不胜收。比如她介绍自己:“我是看上去很不正经,其实是假不正经;有人表现得很正经,其实是真不正经。”这就为她过于别致的表达方式,提供了堂而皇之的理由。听者便只能倾听,而不好反驳。所以,跟她谈话,往往是她已“汪洋恣肆”了,你还在“目瞪口呆”--在她面前,聪明人也变得很弱智了。

在太原,我和祝勇、周晓枫除了游览了晋祠、平遥古城等著名名胜以外,还去了一个不知名的小文物点--太山寺。这就给了我一次意外的发现--太山寺位于晋源镇西的风峪沟北向的山腰间,始建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原为道教庙宇,后改为佛寺。这出景观尚在开发之中,游人甚希。我等到后,见寺门紧锁,仅几个民工在开凿道路。周晓枫是一个很会跟生人打交道的人,她居然说动了一个老者,给我们开启了一处庙门的锁。庙门一开,使我们震惊不已:那里保存着未被“修缮”的唐代悬雕,是从未见到过的文物真迹。我们有福了!老人可能正患着重病,因为他在我们身边呻吟不止。

我被深深打动了,轻轻对晓枫说:“是不是给他一点钱?”“不可以,那是对老人的不尊重。”她制止了我。

我以为这事就这样了了,沉迷于对占物的欣赏。不经意间,见晓枫在主佛前轻轻跪下,虔减地拜了几拜,然后往古旧的“功德箱”里放了两张钞票。老者轻声问“您是居士?”晓枫一笑,不置可否。老者被感动了,给我们打开了所有庙门的锁。我也被深深打动了,但什么也没说。

我觉得,她的做法是与佛的境地相和谐的,无声最好。但我毕竟发现了她的另一面:作为一个生活在大都市的现代女性,竞有这么丰沛的佛性--如果佛足善的话,那么她的祭善,实为善际,即:善对所遇到的一切。

这一发现,使我顿然理解了她的写作--她虽然很重修辞,但不能就据此而说她是形式主义的作家。她是参透了现代人的“时尚化”本质,即:易于感受外化的东西,对于无法外化的事物很难予以接受。而事物的本质性因素往往是很难被外化的,这成了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的障碍。

周晓枫用文字,挑战了这种障碍--她用绵密的比喻将事物无法言说的部分层层“外化”,变成能被常人把握的形象。所以,她的文字具有一般作家所没有的“放大”功能。即:隐而显,微而著;从无形,到有形。这类似菩提树下的佛禅之道。

她太体贴她的读者了,她进行的是一种佛性的写作--由己心到人心,由己悟到他悟,由惠己到惠人。她是一个精神的“引渡者”。

所以,猪的佛性虽然天成,去过于“无心”,无心便无为,无为便无用。虽然不贪婪、任性、专制,但猪还是猪。

13.山村踩响的犬吠

刘利华是我的一位友人。他将诗集《黑月亮,白月亮》赠我,感到五内热络。读了他的抒情诗,尤其是爱情诗,不禁吃了一惊:我是一个山里人,他也是一个山里人,而且他比我还“山”,口音总是在“山音”与“京音”间打摆,却写出了那么“洋气”的诗,感到人主观的神游是束缚不住的,可以超越地域、时间和已有的生存状态。

他的爱情诗,写的不是在爱情中沉迷时的那种甜蜜的小感觉,而是对爱情的审视、剔滤,在人生况味这一层面上,冷静地“浸入”爱情。

夜晚,我走在没有灯光的路上;假如有一个女人;能同我一起走这段路;那我肯定会爱上她;这段路;就会像一支烟;越吸越短;很香甜;也提神儿。

(《走在没有灯光的路上》)

这是一种深厚的人生体验,只要你上了三十岁,就会体会到。那个女人,在男女小温情中是个女人,在人生的漫漫大途上,就是一个符号:任每一个旅人填进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命内容。还有他的“冬天里想一个人/如同/赤裸裸地立在雪地上/想一件棉衣”(《冬天里想一个人》)更是如此。以往的体验,思念是一种黄昏情绪,无奈、忧伤而美丽,作者却把它叠印在棉衣的意象上,如稻草一般,招摇在雪中的裸人的面前。棉衣之于裸人,是残酷的生存层面上的关系;那么,思念还是一种小忧伤么?

很少有人这么些爱情啊!

之于诗,我是个极主观的人,认为:读太斑斓太飘忽的诗没意思,读太直白太媚俗的诗又不如躺在床上想心思。这里起码有两层意思:其一,诗的意象不能飘忽不定,或过于纷繁。飘忽不定是过度的朦胧,是障眼法,它遮掩诗的苍白和空洞。它不让你体会明白,你拿它没办法,那么还是早一点走开为好。其二,诗不能缺少含蓄。

直白的诗句,正如过清的河流,无鱼摇尾,无意蕴涵泳,莫不如自己想人非非,自己制造出一点心跳的境界来。殊不知,不扰人的自娱,也是一种高品位啊。

断言之,前者是作者缺乏自信,没话找话;后者则是作者瞧不起别人。均是缺憾,让人叹息。

利华的诗,正是在这二者之间,作了恰切的把握,在写法上,既意象清明,又用语含蓄;既可读懂,又回味不尽。

“你的身影/碎成了离别时的笑声/播进我的心/落地生根/生成一株含笑的树/每片叶子都静默/等待着”(《树》)。这是写分离,但分手却并末一了百了,走了人的身影,在留住者心中长成了一棵树,生无法铲除的根。

人就是这样,简单又深刻。“树”的意象单纯清明,与人的心对应得准,使读的人认可。但这又是怎样的一棵树啊,谁也一下子说不清楚,诗便活了。还有一处,我久久注目,甚至想把那诗句后的余音用散文写出来。便是《少女》一诗的结句:“你踩响的犬吠/渐渐静下来。”这是极具张力的诗句。回溯:以前的十六行诗,无一处描绘少女出逃的氛围,而“踩晌的犬吠”却让人想到少女的出逃之于山村,是一件多么不可以承受的大事件啊。前瞻:犬吠虽“渐渐静下来”,但天边的夜色又把少女重重包裹起来,少女的命运便多么令人牵肠挂肚!我们希望,少女能在城市里找到一个好丈夫,这个丈夫是个被人遗弃过的大她十岁的一个市政工人。他每天只要下了班,便匆匆地回到家,狼吞虎咽地吃她作的饭,然后用满脸的胡子茬扎她,听她咯咯的欢笑。千万不要找一个比她小的小白脸,“乱”了她的青春之后,再将她抛弃,那么,她便只有走回头路。这是题外话,因为诗的作用,使我忍不住地说了出来。

利华的诗会唤起人们良知上的自觉。

他的爱情诗,又一个不能不淡的特点,便是自身的冷静。用诗评家张同吾的话说,便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没有直接地表现出“我”的爱情感受。这未必是缺点,表现出他的成熟与自持。但作为朋友,这是不町容忍的:对爱情的体味,对女人的感受,是朋友走近朋友的通幽捷径啊。

是山人的根性,使你摘不下人格的面具还是怕老婆?怕老婆的诗人,活得累啊!

14.纯粹精神的呼唤--读《谁为自己的生存方式负责》

在经历了一段沉寂之后,韩春旭以她特有的灵魂拷问的方式,向我们发出了一声振聋发聩的呼喊:谁为自己的生存方式负责?(《谁为自己的生存方式负责》,栽《当代》2000年第二期)韩春旭的这声呼唤显得异常残酷--在人们耽于世俗的美好和享乐的迷幻,自我感觉良好地迈向新世纪门槛的时候,却听到了这惟一的一声理性而真实的诘问:这一声诘问,让聪慧者先醒--我们已有的生活方式,并不曾给我们带来内心所需的真止的幸福。我们生活在虚妄和自欺之中。

于是,韩春旭发出的,便是一种世纪诰问,旨在让人们匆忙地向21世纪迈进的时候,在门槛前稍稍停顿一下,作一番理性的自审之后,找准落脚的方位。韩春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深情的人文关怀,是一种冲破女性固有的褊狭的自爱自怜之后的人间大爱。

韩春旭的人文关怀,是建立在她多年来一贯的理性思考之上的,这有她发表的一系列与精神大师对话的长篇思想随笔为证。她洞悉了人类思想进化与演变的生命流程,她从人类思想大师那里探寻并构筑了自己观照人类生活的理性坐标。

韩春旭对20世纪人类生活方式的论述,是准确而深刻的--准确得让人无法辩驳,深刻得令人悚然自惭。

人要活得自尊、自知,必须要有这种自惭;正如一个有羞耻心的人,做了错事会脸红一样。这种自惭,是一种反思的姿态,是健康人性的标志。而韩春旭关于“谁为自己的生存方式负责”的诘问,就在于要引起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状态进行反思。

就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来讲,通过反思,我们不难看出,在前半个世纪,压迫与专制,剥夺了人们实现“自我”的权利;“自我”的获得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理想,为之追求和奋斗了漫长的岁月,并付出了血与生命的代价。所以,权力话语对“自我”的剥夺,是外在的,强制性的;正由于剥夺的强制性,引起了人们本能的反抗,演绎出了人类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的一曲曲慷慨悲歌。因此,人们痛苦着,却也悲壮着,崇高着,幸福着。到了20世纪末,权力话语给予“自我”以相对宽松的机制保障,而物质话语却乘隙而入。物质主义迎合了人们的肉体欲望,在消费享乐中,人们的个性自觉慢慢被腐蚀了;人们不战而降,于不自觉之中,惭惭被“物化”了。所以,抵抗物质话语对“自我”的侵蚀较反抗权力话语对“自我”的压迫更难,这需要人们有高度的自制与自警。

那么,到了世纪的交替之处,谁为自己的生存方式负责,便是一个不言而喻的话题--人们自己要为自己的生存方式负责,21世纪,是人类自我拯救的世纪!

如何拯救?

韩春旭说--人类的肉体与人类的精神重新整合,将是新世纪的新人道主义的内容;人类必须牢牢地把握住灵与肉高度统一的原则,在肉体与精神的相互关系中寻求到一种平衡。为了达到这种平衡,在物质相对发达,亦即肉体的需要得以较为充足的满足之后,21世纪的人类,必须向精神化的生存方式倾斜。

她说,人活得什么都有,但却没有幸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是灵与肉的统一体--人只给了肉体的安享之所,却没有构建灵魂的栖息之地,灵魂无所附依,怎能不焦灼不安。而且,“人”的确立,人与人高贵与卑贱的划分,乃至富有和贫穷的实质意义,就在于精神世界的巨大差异,精神(灵魂)生活决定着并支配着人类高低贵贱的肉体。“自我”的实现,关键的不在于肉体的宴饮,而在于精神的自足。

解读韩春旭的文本,可以看出,她不是一个偏执的空洞的泛精神主义者,她主张建立一个不割裂灵与肉和谐关系的“精神生命体”。

在20世纪末,读到韩春旭的《谁为自己的生存方式负责》,焦躁滞浊的内心,不禁生出一份满足,一份清明,一份宁静,一份和谐,一份庄严,一份崇高和一份希望。我感到,韩春旭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家,而是一个人类精神的呵护者,一个精神使者和圣子。从她的文字里,我生出一种压抑不住的感动,汨汨地在周身的血管中欢快地流淌,不由得喊出了一个响脆的声音:

精神万岁!

15.南迁嘉木

进入20世纪90年代,尽管文坛的喧哗还是那么的嘹唳,但实际支撑着京城文坛,并给京城文坛带来光荣与梦想的,足“新文人”群体的随笔创作。这正如刘心武先生所说,“新文人”的写作,具有“符号价值”,或者说,具有“符号作用”。

符号作用,便是代表性作用。

而在这个“新文人”写作群体中,伍立杨是面旗帜,是个灵魂人物;对这个群体产生了深广的影响。

一以文字,一以为人。

伍立杨具有极强烈的“读书情结”,是个真正的读书人。他可以毫不做作地品藻出钱钟书、余光中、董桥与李敖的学问与文字的可圈点处,可见他学问的广博与深厚。

他在对中外文化传统的长久迷恋中,培养了自己勃郁的“文人情怀”。竹林七贤的放诞,谢灵运的山水情怀,太白的高标,东坡的旷达,李笠翁的情调,袁子才的性灵,济慈的夜莺般的快乐,契河犬的从容与洞彻……均在他心中激起了梦幻般的向往。文章之中的“诗酒精神”被他看成是“浮世的迷醉”,对文字的深情成为“骸骨的迷恋”;他把思想的专断视为“精神的阉割”……他“活在文字中”。

是文字给了他人性的滋润,是文字给了他灵性的自由,也是文字给了他人生的坐标--所以,文学是他的生命所在,他用文学的眼光看待世界。

因而,他创造了一种只属于他的,优异卓越的文体--新艺文随笔。

同类推荐
  • 阿里郎

    阿里郎

    四十年前,李廷赫和我是太原三中高中部的同学。他读高二,比我矮一年。因为文化革命,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熏学生们停课“造反”,我们混得很熟,成了好朋友。朋友情谊好到什么程度?李廷赫在许多场合讲,他一辈子吃过的最好的面,是张石山的刀切面;火炉子不旺,张石山“薪椽为炊”,能把筷子扔进炉膛。我对李廷赫的家世渐渐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开始,我知道了他是一个朝鲜族。同学之间开玩笑,叫他小朝鲜;有时候,也免不了说他是一根“高丽棒子”。直到现在,李廷赫酒后张狂,起而豪歌劲舞,我会调侃“这家伙的棒子气又来了”!
  • 屐痕处处

    屐痕处处

    《屐痕处处》中的十余篇游记写于1933—1934年。此间,郁达夫过着游山玩水的隐居生活,与政治几乎不沾边,“只想把包裹雨伞背起,到绝无人迹的地方去吐一口郁气”,写下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
  • 我读.4

    我读.4

    《我读4》万象包罗地收录了关于思考,关于生活,关于爱,关于家园的书籍,温暖而博大,细腻并客观。梁文道以他的独立思考和敏锐的眼光为我们选择各种好书,期待着与读者分享作者的精神世界。每个读者都能在这本小书里找到与自己的精神领地,也可以循着其中的线索和脉络,挑选最合宜的读本,完成这场愉悦而柔软的阅读之旅。在这过程中,我们的心灵会逐渐变得强大而丰盈,写作者和读者之间,也实现了某种连结。
  • 爱那么短,遗忘却那么长:玄机诗评

    爱那么短,遗忘却那么长:玄机诗评

    这是一本唐朝才女鱼玄机的词传。本书通过梳理鱼玄机的诗词,讲述她坎坷而又曲折的一生,旨在解析诗词之美的同时表达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她是十二三岁就写出“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的天才诗童,因真心错付,从此纵身情海,成为美艳风流的女道士。同样面对负心郎,她没有薛涛的豁达,也没有李季兰的逍遥和洒脱。她本该戴冠披帔,身份庄重,却是一副眼波流连,春情荡漾的姿态。因为,爱那么短,遗忘却那么长。要面对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一向任性的她无所适从,终究还是走向了毁灭。
  • 现代教育和古典文学:艾略特文集·论文

    现代教育和古典文学:艾略特文集·论文

    本书共收录了艾略特于1919年至1936年期间的20篇评论文章和演讲稿。同样致力于诗剧创作的艾略特在戏剧的黄金时代——伊丽莎白时代进行了仔细爬梳,将莎士比亚、马洛等剧作家置于笔下进行了缜密而谨慎的分析,同时在最后指出了现代教育的危机,并提出古典文学修养于现代教育的意义。
热门推荐
  • 策马倾天下

    策马倾天下

    江湖中人,风平浪静倒好!一旦起了惊涛骇浪,想上岸,怕就迟了!
  • 银面冒险者

    银面冒险者

    身为银牌冒险家的戈尔德是一个根本不会使用任何武技与魔法的废物,他唯一能够为之骄傲的只有来自原本世界的智慧。
  • 锦宫

    锦宫

    重活一世,她要做他心间上拔不下来的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成功人生必知的68个理财技巧(教你成功丛书15本)

    成功人生必知的68个理财技巧(教你成功丛书15本)

    作者根据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及对各金融大师们的研究,用简洁风趣的笔调概括了成功投资者行之有效的取胜策略。阐述了有关成长投资、价值投资、新兴市场、市场心理学、新投资思想、买卖时机掌握、专职策略及如何回避风险等许多新的理念。该书对投资者极具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对取胜技巧的分析会有助于每个投资者取得成功。
  • 快穿之浮华三千

    快穿之浮华三千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两个女人,一个是床前白月光,另一个是心头朱砂痣。”薛阿钗活了三千年,见识了太多的痴男怨女,她于黑夜自虚空中降下,化身为人,品尝着人间的悲欢离合。眼见之处,才是真的。
  • 背后的眼睛

    背后的眼睛

    事情发生以后,刘小水躺在看守所里反复地想着事情的前后经过。他现在有的是时间进行思考。他总是觉得吴大川的死与这事有着直接的关系。刘小水听到那一阵刺耳的警笛声时正坐在餐桌前喝最后一口牛奶,也就是说他的早餐正进行到最后阶段。当他听到那警笛由远而近一直到自己家的门前停下来时,他一时竟呆在那里不知所措,而嘴里的最后一口牛奶竟然忘记下咽,顺着他的那阔大的嘴角流下来,一直滴到他那件蓝色的圣雪绒羊毛衫上。他妻子秦芳看着他那个样子,有点吃惊地问:“小水,你怎么了?”这时脑海中一片空白的刘小水的意识里才有了颜色。
  • 杀手玩家

    杀手玩家

    如果肖途去做一套吃鸡教程!等等,肖途是谁?Don'tcareaboutthat!!!这个魔鬼不是重点!瞧瞧这支M416,真正的吃鸡之光!全球每天都会有两亿三千万玩家同时使用它!手感非常的Nice,后坐力非常的稳定,射速非常的匀速,伤害非常的客观~(击杀一人)Oh!Mygod!太舒服了吧~~~我滴个亲娘咧~而且搭配一件帅气的垂直握把的话这两样东西结合在一起,那鼠标根本都不用往下压了简直就是!!!跟着我左右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右慢动作重播~~~真的是好用到爆!而且同系列步枪里面,上手难度为最低,最适合小学生以及菜鸟玩家。接下来,重点来了哦,装逼之风,常伴吾身的最牛武器!!!【AKM】它拥有步枪里面最硬的后坐力,却也拥有步枪里面最高的伤害瞧瞧这枪身令人窒息的死亡棕色,尤其每一颗子弹都能带你望天的强烈手感~简直让人欲罢不能,必须要将鼠标压到裤裆里方能感受它的真谛。(击杀一人)我的妈呀!这伤害,也太舒服了吧。而且这把武器,是真正的男人之光!因为它,不需要握把!!!更重要的是,虽然刷新率超高,但是小学生和菜鸟根本不敢去捡。让身位高手的你,完美体验鹤立鸡群的感觉!总而言之,想装逼,就用它!!!
  • 遇饮红楼醉经年:红楼诗词的缱绻深情

    遇饮红楼醉经年:红楼诗词的缱绻深情

    《遇饮红楼醉经年(红楼诗词的缱绻深情)》简介: 红楼韵味,如同酒香,历经两百多年的光阴,两百多年日月交替,到如今,恰似一樽陈年佳酿,历经时间的发酵和涤荡,愈发酝得鲜亮醇美、既浓且清,引人遇饮难忘、回味悠长。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将自己的血肉,都研碎在蘸笔的墨砚里。呕心沥血,惨淡经营,方才酿出这既醇厚又清洌的奇酿美酒,以飨后人芸生各各悲喜。
  • 国学全知道

    国学全知道

    “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我们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输于任何一个民族。今天,随着国势的上升,我们自然要大力弘扬国学,向世界推介国学。成为文化大国才是真正的强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不了解国学。一个人如果对本民族的文化都知之甚少,语焉不详,那岂不汗颜?《国学全知道》这部书,内容极其广泛,伦理道德,礼仪民俗、经史子集,琴棋书画,无所不包,是一部提升国学修养、丰富知识储备的理想读本!
  • 揪心的腐败

    揪心的腐败

    根据全市初中会考的成绩,木林中学确定出了正式招收的200名高一新生,还依照户籍所在街道划出了一个“特招段”,这个部分就是成绩离上线还有一定距离,但学生又属于木林中学招生范围,通过努力可以进入木林中学的后备人选。肖明祥的女儿燕子就在这个特招段里。木林中学是全省有名的学校,每年总有十来个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人们都说,进入木林中学就是踏上了通往成功的红地毯。刘利辉和燕子急匆匆地跑回来,刚一敲开门,就气喘吁吁地嚷着说:“上了,上了,上了木林中学的特招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