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8800000026

第26章 1954年(2)

这样的作者,要是他敢于批评,敢于正视现实,敢于说真话,而且肯去亲近并尊重民问作品,那他就能够从前人所遗下的材辩里面去选取那些属于人民的东西,选取人民凭自己的爱惜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因为这正是于他合用的有力的批评武器(而且作者自己既然是士大夫漉,他比农民和市人更熟悉更了解统治阶级里那些人物些。那么只要他深入现实,忠于现实,并且有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现的能力的话,就也可能在原有的民同作品的基瑚上再提高些。写得更深刻些,更尖锐些)。

就在这一点上,《西潜记》作者和人民——即令出发点彼此不同,即令跨过这一点再往前走的方向也彼此不同,但目前就在这一点上——彼此不约而同地会合了,不知不觉地联结起来了。老百姓觉得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

关于现实性和幻想、寓意等等

《西游记》里的那些神魔一孙悟空、猪八戒、托塔李天王、太白金星等等——都是现实中所不存在的幻想出来的脚色,甚至于很荒唐。但这只是外表。至于这些脚色的实质,他们的性格、思想、感情、活动等等,那的确是现实生活里所常见的那几号“人”。幻想的形式,现实的内容。而这里所说的现实性,比起前面所说(一般神魔故事自然而然“总会或多或少,或显或隐,或深或浅,或正确或歪曲地反映出某一时代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那些现实性来,却有更明确,更积极,更直接的现实意义。《西游记》里所写的,其实是那时的一些社会相,只不过采用了原来的神话材料,通过神话形式来表现的而已。

关于魔头们的形象。孙悟空是个猴子,猪八戒是个猪。我们知道,这用来表现这两个“人”的猴和猪的形象,并不是随便乱凑的;要是把孙悟空弄成一个呆头呆脑的猪身,而把猪八戒写成一个活蹦乱跳的猴子,就不适合。为什么用猴子形象来表现孙悟空这号人物就会适合呢?这是由于这号人物和猴子在某几点上有某种程度的相类似,容易使人发生联想之故。否则,人物性格和形象就不统一。

但要注意,这些相类似——只是在一定的某几点上,在一定的程度上。一超过这一定的限度,就成问题了。究竟人是人,猴子是猴子。超过一定的限度,人的内容和猴子的形象之间就会不对头。

要是到了这么一个关头——要顾到写“人”,就会写得不像个猴子;要顾到写得像个猴子,就会写得不成其为。人”,——作者该怎么办呢?

作者要写的如果是文学创作,而不是关于动物形态学的科学报告的话,鄢他就应当顾到写“人”。在这里,现实性和真实性的问题是在于“人”的内容,而不在于猴或猪的形象。

我们这里所说的“人”,当然不是指什么一般的抽象的“人”,而是指现实性的具体的人——他们是生活于一定的历史时期里的,有他们的阶级性和阶层性,而这阶级性和阶层性是通过他们的具体的个性来表现的。

还有关于所谓微言大旨的问题。

当然,像所谓“悟一子”、“悟元子”之流那样,把《西游记》看做一部深奥的谈禅讲道的书,是可笑的,可是我们姑且承认《西游记》是有所膏意的吧,“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等等,以及三藏讲的“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等等《中国小说史略》174面。假定如此,那么《西游记》是一种“借外言之”的“寓言”,意在此(心意)而言寄于彼(猿猪)。为什么可以意在此而言寄于彼呢?因为作者在这彼(猿猪)此(心意)之间,看到有某些方面在某种意义上有某种程度的相类似,——否则这寓言就会不知所云。

即使我们这样假定,但也要注意,这些相类似——也只是在一定的方面,在一定的意义上,在一定的程度上。一超过这一定的限度,矛盾就暴露出来了。这类寓言。它本身原就是两重性的:一边是比喻者或象征者,一边是被比喻者或被象征者。而这两者又各属于不同的范畴,超过一定的限度,这两者之间就会发生矛盾、冲突。

要是到了这么一个关头——要顾到阐明“三界唯心”的大道理,就不可能把孙悟空、猪八戒这些人物写得真实而具体;要顾到把这些人物写得真实而具体,就会把“三界唯心”的大道理撂到一边去——作者该怎么办呢?

这种寓言形式有这么大的限制性,要用来写一大部现实性的史诗,倚直是不可能的。作者所写的如果悬现实性的史诗,面不是关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哲学文字的话(这只要把孙悟空猪八戒拖来打一个比喻就行,不用多费笔墨去描写他们自己的生活),那他就得撂下他那套“大旨”,来曩全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人物。就是说,如果要把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人物写得真实雨具体,就决不能把他们死死地依附在那被比喻成被象征的东西(心意)上,而应当让这两个人物能够独立地存在。让他们像活人一样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性格、思想、感情、活动等等,有自己的发展。

《西游记》正是这么办的。不管作者原来的意图如何——是不是旨在“明心见性”,但照他所表现出来的看,却是活生生的人物,是生活。这样,就有了现实性。

只是在回目上用了些“心猿”、“本性”、“二心”等字样而已。有些回目——如“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第三十三回)。“群魔欺本性,一体拜真如”(第七十七回)等等——我疑心是各种各色(或释,或道,或理学)的“悟一子”、“悟元子”之流窜改的,想用圆目来点出“大旨”,而其实和内容不相干(光看圆目,决想不起是些什么内容)。

再看作者的写“群魔”——倒是个个都有来历,有下场,而其魔之所以为魔,也交代了那种种原因。那么这“种种魔”就不是由唐僧的“心”所生,也不是唐僧的“心”所能控制的了。即使三藏此心真正能够寂然不动,也还是有“群魔”要闹出事情来的。这“群魔”明明是客观的存在,是统治阶级的对立体。这么着,这部作品有了这样的现实性——这现实性就恰恰否定了“心生种种魔生”的说法。

《西游记》里还有这样的话头:

“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凡两见:第八回,第八十七回。

假如作者抽象地概念化地来处理这“天地”和“乾坤——它们虽然被作者拟人化,可并不是现实性的具体的人,而只是超出世间一切利害关系之外的公正无私的最高裁判者——那么,也许可能使读者相信这四句话,而乖乖地听命于天,小心在意地皈敬“正道”,不敢生什么“犯上”作乱的念头。

可是《西游记》作者不这样处理。他却把这“天地”“乾坤”的代表都写成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这些天界的神道们并不是什么超出世间一切利害关系的无私的裁判者,而是自己亲身参加到这利害斗争中的一个集团,——而且这个集团也不能算是“善”的代表。

孙悟空之所以败于玉帝他们之手,难道是由于孙悟空作了什么“恶”而得的报应么?我们说,一点也不是。作者笔底下的孙悟空:是一个现实性的具体的“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的恶魔化身),使我们了解他的性格、思想、感情、欲求、活动:我们不但不觉得他这是“恶”,而且还觉得他可爱。同情他,心向着他,他的失败,更不是什么“恶”不敌“善”,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力量不敌而已。

那么,那四句话写在这个地方——不论作者主观意图如何,但就这作品所表现的人物及其生活看来——那“善”、“恶”和“无私”等字样是应当带上引号的,因为它们恰恰成了一种讽刺。

那么,这很明白:正由于《西游记》里写出了人物,写出了他们的性格、思想、感情、欲求、活动。写出了神道们怎样个“正”法,魔头们怎么样个“邪”法,而孙悟空他们“弃邪归正”之后又有些什么矛盾(思想方面和行动方面)等等,——这样,才表现得出哪边的人可爱,哪边的人可憎,才表现得出人民的反正统情绪。

假如作者不去接触具体的人物和生活。不去接触现实。而只是概念化地来处理这个主题——神是正,魔是邪,而邪不敌正——这部作品就会成了地主统治阶级的惩恶劝善的滥调。

如果说,《西游记》在这方面是多多少少表现了些人民性,那么这人民性是通过现实性表现出来的。在这里。概念化和人民性是互不相容的。

§§§附录注:

①在我国古代的传记文学里。还没见过像《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样完整的大部头的作品。其中虽然有许多地方是佛教徒的渲染和幻想(有些地方是对某些自然现象的不了解而演为奇迹,有些墙方则是把这位玄奘法师神化了),但大致是真实的纪事,可以看出玄奘之为人。他的学习精神和工作精神等等,关于他在旅途中怎样克服困难——尤其是从西出国境到高昌县的一段,写得非常动人。从文体上,也可以看出初唐的作者怎样徘徊于骈、散之同。

②观世音大概是在民间最受欢迎的一个菩萨了。我小时候看见浙江的一些信佛的农村妇女,嘴里念的虽然是“南无阿弥陀佛”,有兴趣的可还是观音菩萨,一开口就谈不完,好像谈着自己的姐妹似的那样亲切。观音之受爱戴,总由来已久了。慧立的《玄奘传》(卷一)里就说到玄奘在万分困难之际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后来学会了《心经》之后,才觉得念《心经》更有力量些,而《心经》里的“观自在菩萨”其实就是“观世音”的另一译名。

观世啬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为什么这样受人欢迎?

《法华经》里描写了几个大乘佛教里的理想人物。观世音菩萨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看看鸠摩罗什译的《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是比较流行的一种译本)吧,这里写出了一位救苦救难的菩萨。能够救哪种人的苦难呢?——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刀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设复有人,若有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

这些苦难,都是社会的矛盾和斗争所引起的,而且是被压迫被迫害的人民才会遭受的苦难。

偈语里可写得更露骨:

“或遇王苦难,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这“观音力”简直是目无“王法”,和王者对抗了。而且他“于布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婆娑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至多只提到了商人的苦难(如为了觅宝而“人于大海”,或“赍持重宝,经过险路”,观世音菩萨可以保险),可是没有一个字提到帝王、贵州或地主们的苦难。

他不但救苦救难,能施无畏,而且——

“咒诅诸毒药,所欲加害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

那么,观世音菩萨简直是个复仇之神了。

不记得在什么书上看来的了,说是苏轼有一次在佛印那里看了这几句偈语,认为后面两句太厉害,想改为“念彼观音力,两边皆无事一。佛印首肯,云云。要是真正这么一改,观世音菩萨当然要温和得多(从一个打破枷锁的复仇的“麓无畏者”变而为一个和事老),可是在老百姓心目中就会要疏远得多了。

这样一个人物——解救苦难的力量的化身,大无畏的复仇力量的化身——而使老百姓感到亲切,那是不足怪的。

(比较一下《法华经》里另一个人物——叫做“棠不轻菩萨”——对一切损害和侮辱都甘心顺受,而且还恭恭敬敬地告诉对方:“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终当成佛”。[大意如此]这位菩萨在我们的民间就一点也吃不开。)

《法华经》里还写观世音菩萨有时“现妇女身而为说法”,民间传说里就渐渐使这“妇女身”固定下来,终于成了一个妇女。在《三教搜神大全》里就有了一个很完整的故事了。说她是一个国王的三公主,因为抗婚,父王要烧死她,要杀她,而她“色不变而志愈坚”。她被囚到冷宫里,大家苦劝,她不听,“反失语激父,父大怒”,立命斩讫,虽然写她的反抗是为了“欲了人间事”(要出家)。而且那结果是公式化的(照例是由于一些奇迹而得救),可是总写出了一个非常坚决顽强的反抗到底的女性——为民间所喜爱所歌颂的性格。

就这样,这几乎成了个传统:在民间作品里出现的观世音菩萨。总往往是正面人物,而且往往是妇女,就连《西游记》——对天界的哪一位佛神都讽刺揶揄,可是对观音就另外一种态度,把地写得可亲近,有的地方还写得很美。

(9)这部“存稿”里可找不出一点和《西游记》的创作直接有关系的消息。可是我们如果要研究研究这位作者,却可以从这里得到一些有用的资料,可以知道他的家世(见《先府君墓志铭》等篇),知道他还写过一部《禹鼎志》(也是小说之类,见《禹鼎志序》),又有些篇数表现了他对于当时社会世态的批评(《贺学博未斋陶师膺奖序》),他的美学见地(《序伎赠写真李山人》),以及他的丰富的想像和幻想(例如《金陵客窗对雪戏束牛柌曹》,《海鹤蟠桃篇》,《二郎搜山图歌》几首诗),——这令我们联想到《西游记》,虽然后者要生动多彩得多。

原载《人民文学》1954年2月号

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汤沛回忆:“一次吃饭时主席对我们说:‘你们这些学医学的,不能光看医学书籍,要多看些其他书籍。’并进一步教导我们:‘我们中国人要关心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一定要精读《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主席兴趣所至,在餐桌上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讲解这些书中的某些片断和情节以及它们的意义。周末的晚餐桌上成了他老人家考试我们的场所。当然这也是我们增长知识的场所。”

同类推荐
  • 湘行书简

    湘行书简

    这是“沈从文散文新编”之一,也是沈从文的一部关于湘西的书信集——1934年初,沈从文因母病还乡,行前,与夫人张兆和约定每天写信报告沿途见闻。这些信件及信中作者所绘插图,作者生前从未公开发表,直到1991年由儿子沈虎雏整理成册,取名“湘行书简”。版本依据作者儿子提供的《沈从文全集》。
  • 徐志摩诗选

    徐志摩诗选

    本书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诗歌精选集,收录了徐志摩诗歌的经典名作,包括《再别康桥》《偶然》《沙扬娜拉》等。在作品的选择上,既注重其思想艺术成就,也注重体式、题材、内容、风格的多样性。读者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文采、激情、睿智的徐志摩。
  • 垃圾筐电影院

    垃圾筐电影院

    我们在看着,我们在听着,我们在感受着;我们在嬉笑,我们在苦恼;偶尔也有想留在心间、难以替换的日子。也许都是什么事都没有的日子;可是,我们依然等待着。我们等待着有什么来临,或回忆年少时的光影趣事,或以独特方式解读通俗影片,或记录片场拍摄花絮。《垃圾筐电影院》,或许就是岩井俊二心中的电影理想国。
  • 大家小书:山水有清音: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要

    大家小书:山水有清音: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要

    本书是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的古代山水田园诗赏析文集,详细解读了从陶渊明开创田园诗起,至宋代苏轼止,共25位田园诗人的55首诗歌。
  • 无边的忧郁

    无边的忧郁

    本书收录有悠悠心会、体验自卑、圣陶老人在最后的日子里、文学呼唤崇高、红桥个体世界、大学一年级等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小说等作品。
热门推荐
  • 快穿剧情又崩了

    快穿剧情又崩了

    麻好好是一名扑街作者,因为扑街,所以任性,笔下虐文无数,本本be。于是天道好轮回,无良作者自有天收。系统:经鉴定,宿主笔下人物怨念值达到1000000点,特为宿主绑定“守护爱情”系统。请宿主努力打出happyending,完成剧情大和谐~麻好好:今日流的泪,都是写文时脑子进的水[微笑]。
  • 箫声乱芙蓉

    箫声乱芙蓉

    人在经历害怕、恐惧、绝望以后,要么变得畏畏缩缩,苟且偷生,要么变得冷酷无情,坚不可摧。女主一夜之间经历产绝人寰的场面,家人一夜之间惨死,她背负着谢家灭门惨案的复仇之路,肩负着保护弟弟的责任,且看她如何力挽狂澜,改变自己的人生。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人人都烦小乔麦

    人人都烦小乔麦

    这世界上,是有多少人,生来惹人厌,天天招人烦?乔麦,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但是没关系啊,我有系统哥哥罩哦~烦我的人辣么多,你们算老几?且看一届坑货如何玩转各个异世界,收获来自各路大佬的白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傲娇前妻太难追

    傲娇前妻太难追

    闺蜜的婚礼上,她被撒旦残忍撕碎,从此她与撒旦的命运纠缠在一起,她不得不嫁,而他不能不娶。他是林氏太子爷,拥有最显赫的家世,他冷漠,看似漫不经心却永远的运筹帷幄,俯瞰众生,娶她,不过是责任,是对家族的敷衍,婚礼前夕,他对她说:“我可以给你全世界,但是,除了我的心。”她笑靥如花,“沧海桑田,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愿意与我一起看细水长流。”也许,只是也许而已,漫漫岁月中,她从希望等到绝望。一次突如其来的意外,她退出了他的世界,那一刻,他幡然醒悟,原来,不知不觉中,她早已浸入了他的生命……【沐雪,我最大的幸是你爱过我,最大的不幸是你说不会再爱我,可是,我爱你,至死方休。----林西宸】【其实是部大宠小虐的文文,简介无能,直接戳文……】
  • 重生之华丽逆袭

    重生之华丽逆袭

    论如何优雅的踹开金主和潜规则。李歆泽重生到被潜规则的小明星身上,冷静地撇开金主后,一脸血的发现小明星没学历、没积蓄、没人脉……不是每个重生到明星身上的人都是影后,脱离娱乐圈后的励志成长,从一无所有到排除万难的华丽逆袭!
  • 皇后授受不亲(全本)

    皇后授受不亲(全本)

    一次穿越,将她带回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古国,女扮男装,混迹江湖一次偶然,他与她义结金兰,他以为她是男儿之身,却仍然梦牵魂绕她是皇后,倾国倾城,对皇上用情至深,却因为是太后指婚而孤苦伶仃他是皇帝,玉树临风,至高无上,却爱上自己的臣子——义结金兰的兄弟他是神秘的公子,整日遮面,却也是令后宫妃子嫉妒的谣言中的“皇帝的男宠”,为此,他甚至历尽人间冷暖他待人不假颜色,带领内廷侍卫,却在暗中对他青睐有加,甚至愿意自降品级随他一起边关就任新文:http://m.pgsk.com/a/119768/(bl小白)
  • 何故惹惊鸿

    何故惹惊鸿

    这日,街道满是人流,大家都想一睹碧华即将远行去和亲的郡主风采。只见穿着大红金丝婚服的人缓步走出,那只玉手,轻抚了下腰封云鹤。发鬓两侧各垂下绞成两股的珍珠珊瑚流苏和碧玉坠角,遮住了她的神情却挡不住她的芳华,这位佳人在众人的拥簇下走向婚车,忽得顿足回头望了眼皇宫的方向。她想,此刻,那边也该热闹得很。她为自己盖上喜帕,遮住满目冰冷与寒凉,头也不回踏上喜轿,她终究还是要离开这里。顷刻间,喜乐喧天,长龙般红色车队开始缓缓前行……
  • 因为如此所以当初

    因为如此所以当初

    这是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活,很多人都可能经历过的故事。保持初心的肖萧和自由洒脱的赵狄一起来到了大学,认识了刘风,任杰,雅丽,乔思恩……面对离别,背叛和爱而不得,肖萧和赵狄始终不离不弃,刘风也始终理解信任,同样的大学却有不一样的温暖,最终的他们总会有自己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