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87500000002

第2章 职业规划期:3年

这个阶段从任何时候开始都可以,但每个人都必须要经历这个阶段。我真的见过很多三十好几的人,你问他们到底想要做一份怎样的工作,他们很难说清楚。到最后,对工作的评判标准只能集中在工资上,工资高就去做,工资低就不考虑。往往这么去评价一份职业的人,很难拿到更高的工资。如果没有认真做过职业规划,那么你就永远都像是漂浮在海上,漂到哪儿算哪儿,哪儿有工资就去哪儿。而有职业规划的人,更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方向,知道自己的力气应该往什么地方使,在什么地方积累经验,然后慢慢地成为那个行业的精英或专家。

如果你高中就能有职业规划的意识,那么你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准备、去学习,你也会比同龄人更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无所事事。

如果你大学才有职业规划的意识,也没问题,起码在大四毕业那一年,你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可事实是,还有很多人直到进入职场之后,才开始有这样的意识。因为没有经历过职场规划和调整期,直接进入炼狱期,过快的节奏和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认为人生似乎就只能这样,无法再轻易改变。其实,职场规划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你能确定自己在哪个阶段,就能重上轨道,而不是慌乱无章、随波逐流。

所以,职场规划是最重要的一步。它能让你少走弯路、少撞南墙,比别人更有自信地站在起跑线上。当枪声响起,你会心无旁骛地朝你认定的方向奔跑。而那些没有规划的人,要么跑错了方向,要么只能跟着别人跑,全然不知道自己的终点。

那么接下来,我就从个人的角度聊聊我看到的职业规划期。

对很多人而言,大学毕业是进入社会还是继续读书,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考研还是工作,哪一个更适合我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好辛苦,各种信息和资讯疯狂爆炸,如果想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我们就必须了解所有的信息,可基本上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就常常被道听途说来的信息所影响。正因为我已经发现自己无法从芸芸众生的建议中找到真正的答案了,所以我只听自己的:我究竟想要做什么?

这个方法成功的关键点在于——不要欺骗自己。

比如,那时我考上湖南师范大学,在很多专业中选择了中文系。有人问我父母为什么我要选中文系,父母的回答是:中文系是万金油,什么工作都能做,比较好找工作。同学问我为什么要选中文系,我的答案是:因为湖南师范大学的中文系最吃香。高中老师问我为什么要选中文系,我的回答是:我觉得我的性格比较适合坐办公室,懂得察言观色和与人打交道。

以上种种答案,都是我为了让别人能够认为我选择中文系是理所当然的。现在看来确实如此,很多同学要选择中文系,无非也不过这几种理由。

但是,如果真的因为如此,导致大学的几年,为了让自己成为万金油,为着自己将来要坐办公室,为着自己有一张好文凭而奋斗,那就是从骨子里把欺骗别人的理由当成了自己的信念。

在我爸宴请一大群人祝贺我考上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前几天晚上,一个发小问我为什么要选中文系。我想了很久,很无奈地回答他:“那请你告诉我,就以我现在什么都很差,什么都做不好,没有任何耐性的情况来看,我还能选其他什么专业?”

我选择中文系只有一个原因:除了语文我还能勉强看一看,其他的专业我压根儿没任何兴趣。正因为我知道这是我唯一有可能会产生兴趣的专业,所以未来的四年里,我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对中文系产生兴趣,而不是因为中文系是万金油,不是为了拿文凭,不是为了找一个体面工作——我真的只是想让自己更舒服一些而已。

漫画家蔡志忠十五岁时(初中二年级),奇迹般地击败了另外二十九名应征大学毕业生,进入了光启社。编辑问他:“怎么那么笃定我们会要你这么个没文凭的人?”他说:“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有人适合做总统,有人适合扫地。如果适合扫地的人以做总统为人生目标,那只会一生痛苦不堪,受尽挫折。我知道自己能画,也喜欢画,所以我就适合做一个画漫画的。”

能够真切地认识自己,是件多么幸运的事。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对别人的各种解释是出于应付,欺骗自己就说不过去了。你理解并认同的那句话,就是你此生应当努力的方向,而不是你曾告诉别人的一句话。

所以,回过头,你究竟是想工作还是考研?

有的人考研是因为家庭条件好,不需要急着工作。

有的人考研是因为自己还没做好工作的准备,准备先在学校待个几年缓冲缓冲,好确定目标。

有的人考研是为了拿文凭,奔着某个硬指标的工作岗位而努力,比如公务员,或留校当老师。

有的人考研是因为本科毕业生工作难找,一毕业就失业,那还不如延迟毕业。

有的人考研是为了换个城市、换个学校、换个专业,为人生重设一个转折点。

有的人考研纯粹是因为对知识的热爱。

在以上众多答案中,哪一个是你的答案?

很多人选择考研,他们会说:“呃,因为其他人都要考研,所以我觉得我也要考。”于是,你就被挤上了那条叫作“考研”的船,朝着一个你不知道的方向前进。周围的人胸有成竹,人手一本《孙子兵法》,只有你,混了进去。上了船不知道船前进的方向,下了船又不知道自己该往哪儿走。

好,放弃考研,聊聊工作。

比如,销售这个岗位你了解吗?

销售,做到最后,要让你的客户一天看不到你,心里就不踏实,人会变得消瘦。鉴于市场上关于如何成为金牌销售员的书太多了,这里我只简单地说两句。销售都是卖产品的,你的客户要使用你的产品,使用次数越多、数量越多,你就是越好的销售员。可人家凭什么要用你的产品,而不是别家的?很多年前,我问过几个做销售的朋友,他们都很隐晦地说:“哎呀,我们自然有自己的路子。”听起来好像是什么私下的交易,而这样含糊的回答也让更多想从事销售的新人觉得“给回扣”可能是成为好销售员唯一的办法。

先暂时抛开违法不谈,退一万步讲,如果你的竞争对手能给更高的回扣,那为什么人家要用你的产品,而不是别家的?一些销售员想了想,梗着脖子回答:“那我还会给得更高!”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工程,需要用钢筋的使用了竹竿,需要用水泥的用了泡沫……行吧,这样的算销售吗?还能好好谈职业吗?

我见过一个刚毕业的传媒销售员,他对销售没有任何概念,对客户也没有任何概念,可是一年的时间,他就做到了全公司销售第一。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他说:“我给客户们的第一次提案,客户们对我都没什么好脸色。给我安排五分钟的见面时间,就已经很给面子了。所以,我必须在五分钟之内,让对方觉得和我这一次见面,不会是浪费时间的见面,起码得让客户觉得我这个人值得见第二次面。因为我见过太多的销售员上来就说‘我们有什么,你们缺什么,我们可以卖给你们什么,价格好说’。几句话就把谈话的格式给定了。所以,我一般上来就说:‘你们用的是什么产品,最近做了哪些活动。听说你们的竞争对手做了一些活动,我觉得挺好,但是我们刚好有一些好的节目方案,是竞争对手忽略的……’”

“放心吧,当你说到这儿的时候,你说的内容,就是他们一会儿打发了你之后,需要去开会的内容,但你居然提到这个部分了,他们觉得不如把会议室挪到这里,顺便听听你的建议。所以,我十次有七次的结果是,我的客户打电话让他的其他同事一起参加我的提案。当然,也有很多次我失败了,或者我所提供的传播方案最终不能和对方所匹配,但是客户对我都产生了一定的信任感。一旦他们有什么新的产品要进行推广的时候,都会主动给我打电话,希望听听我的方案。”

有人私下问他:“那么,你难道从来不提回扣的事情吗?”

这个新生代的销售员反问:“你会和你不熟的人谈回扣吗?一个陌生人上来突然对你说‘我要给你回扣’,你不会被吓到吗?”

“当然会。”

“所以,在销售员和客户彼此的信任感还不够深的时候,任何涉及灰色收入的事情都不能提。”

“那你到底会不会给回扣呢?”依然有人问。

依然在问回扣的这些人,我觉得他们一辈子都做不好销售,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听出这位年轻金牌销售员的言下之意,他们都认为做销售就是搞关系。

在这个时间就是金钱的社会里,谁愿意花时间和你搞关系?关系怎么搞?你以为你请人吃个饭,你们的关系就好了?真正有价值的人时间值钱多了,他不会花时间让你来浪费,来搞关系的。最好的方式是在他每天感兴趣的话题上和他找到共鸣。这里说的共鸣不是谈爱好,不是攀亲戚,那些教你们用各种旁敲侧击的方法取胜的销售技巧都是骗人的,你们要谈的是专业。当你真的能够帮助到他的工作时,他自然会对你产生信任感。一个本身不专业、喜欢搞歪门邪道的合作者,自然会让你走上歧途,这样的甲方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

我有一个朋友被某饮料客户连续拒绝了10次见面,最后他做了一个该饮料在校园推广的方案,长达88页,发到了客户的邮箱里。第11次,他获得了见面的机会。现在,该饮料的客户已经和他合作了5年,无论他跳槽到哪儿。他的感触是:要做一个好销售员,在搞关系之前,必须要用专业的态度让客户信任你,否则一切免谈。

说到这儿,你应该明白了。我们常常道听途说、本末倒置,以为那些听到的就是我们唯一能做的。殊不知,这些障碍都是那些聪明人拿来陷害后来者的道具罢了。

所以,无论是工作还是考研,似乎都很难,没有任何一条路是你选择了就能驾轻就熟的。想要继续读书,首先你要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想要工作,首先你要了解这份工作真正的需求。不要把别人的决定当作自己的选择,不然你就过了别人的生活,一生都难以找到自己。

我明年就毕业了,现在的工作很难找吗

对于成绩好的同学来说,考研很简单。对于准备好要工作的同学来说,找工作也不难。

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年年都在创历史新高,但大多数企业的工作岗位是固定的。上个星期,我问某个在播音主持系当老师的朋友:“你们的毕业生找工作的情况如何?”他一脸愁容,反问我:“那天,你的微博还写从小看着何老师的节目长大。那时我就在想,何老师已经立在那儿十几二十年了,也还将立在那儿十几二十年。即使他退下来,也只有一个岗位。我每年百来个学生,全国几万个学播音主持的学生怎么办?”把学生找不到工作归根到没有岗位似乎有点儿无理取闹,但这个市场确实又不需要太多的主持人,这么听起来似乎又有点儿道理。

这位朋友告诉我,他们班上有将近100个学生,70%的毕业生档案被打回原籍,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接收的单位。

“那不是还有30%的学生找到了匹配的工作吗?”我问。

“剩下30%的学生有的考研,有的进了传媒行业,也有的转行了。”

“转行?能做什么?做得好吗?”

跨专业找工作是很多毕业生的心理障碍,但有数据报告显示每年有超过四成的毕业生跨专业求职。自然,我对这个比较感兴趣。

说到这儿,朋友的心情好了点儿,说起他的一个毕业生。

这个女孩是学校活动的主持人,暑假时其他人都去电台、电视台实习,只有她选择去汽车4S店实习。当时,我朋友也觉得奇怪,不过觉得学主持的多看看各种行业也好,也许对未来的工作有帮助呢。隔三岔五,他也会打电话问问情况,毕竟一个女孩去4S店卖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刚开始的几天,她很困惑,在那样一个以销售业绩为导向的环境,每个销售员都为卖出更多的车而努力,谁都顾不上她。她去了三天,没人带她吃饭,没人告诉她规矩。即使给她分配了师父,师父也没空搭理她。即使这样,她那几天发的朋友圈也满是各种鼓励的正能量。看了几天后,她发现到店的顾客跟她没什么关系,她顶多倒倒水,带订车的顾客走走流程,然后就观察其他人在做什么。

慢慢地,她发现,大多数顾客不是主动上门的,而是电话预约好才来的,而电话预约的顾客都是在网上留言,或咨询过问题的。于是,她决定每天帮师父上网回答更多顾客的问题,尽可能回答得仔细、诚恳。等到顾客愿意留下自己的电话时,她就成功了一大半。给顾客打电话对于其他销售员来说,是件特别难的事,但对她来说却再简单不过了。她大二时就去电台做过主持人,也一直在学校广播站做主持,考市级广播台初试是第一名。一个这样的人给顾客打电话,基本上她联系的顾客都能确定看车的时间,甚至和她在电话里成了朋友。因为这个优势,她成为公司电话预约的保障。不到一个月,她和师父的销售成绩就成了门店第一。

“除此之外,4S店常常会做一些优惠活动,组织一些联谊活动。以前都是普通职工上去主持,现在自然而然就变成她主持,以至于在场的顾客更倾向于相信她。再加上她又好学努力,素质也不错,本来她只是那个汽车集团某个二线品牌汽车的销售员,现在被总部调去直接负责一线品牌汽车的销售了。我问她做销售员会不会觉得怪怪的,她说:‘我知道我能做什么,就有底气。我也知道未来我想做什么,就有方向。现在,这个职位不是我最想做的,但是我觉得这样做下去,就一定能做到那个位置。’我问她想做什么,她说想做一家4S店的店长。如果未来还有可能,做总经理也不是不可以。”朋友的话语中,都是对自己学生的褒奖。我戏谑地看着他,问:“所以,你觉得那么多学生找不到工作是因为岗位太少了吗?”

他立刻反应过来“掉进了坑里”,哈哈大笑起来。

从他那儿回来之后,我写了一条微博:“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人,只要愿意,一般都能找到工作。只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想来想去,往往都很难找到工作。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一般都能找到一份离理想不远的工作。一个人找不到自己,才显得找工作有点儿难。”这或许不是找不到工作的正确答案,但却是能给我一些启示的答案。

话说回来,找一份工作难吗?其实不难。各种快餐店的服务员、外卖员、快递员、手机软件维修人员,这些为生活提供便利的服务岗位,只要你愿意做、喜欢做,自然能养活自己,而且收入不错。但是,如果你想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除了要知道自己的特长、有拿得出手的专业,还得有一些“过人之处”。而所有的“过人之处”都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就像那位去4S店工作的女同学,标准的普通话是她的专业,现场主持活动是她的胆量,在电话里约顾客上门看车靠的是她在日常生活中锻炼的交流能力,能帮新顾客将汽车从头到尾每一个部分都讲解清楚是她的学习能力……我学这个专业就只能做这个专业的工作吗?真的不一定,如果我们能尽量多地、尽量早地挖掘出自己身上的优点,会发现原来很多工作自己都是能去“够一够”的。

非名校毕业的我,要如何逆袭

现在很多公司、单位对简历的要求都很严格,有些单位只招“985”或“211”毕业的学生,是不是对我们这些学校的同学很不公平?

在微博上收到一个提问:“同哥,或许您会觉得我问的问题很狭隘,但还是想听听您的意见。来自小县城的非名校毕业生该如何逆袭?创业潮太‘汹涌’且时间成本太高,进名企又需要高学历,考研刷学校是最好的途径吗?难道真的一步错就步步艰难吗?该怎么努力才能有立足之地?”

在回答这几个问题之前,我首先要从个人的角度纠正一下问题当中的几个误区。

首先,创业的人太多,于是你觉得竞争太激烈,觉得自己不适合创业。请问现在什么事情做的人很少、竞争不激烈,等着你去做?现在,任何事一旦有了苗头,大家都会去做,而且不辞辛苦。什么样的人才能发现机会?就是那些每天和人竞争、在竞争中寻找机会的人,绝对不是坐在那儿等着发现机会的人。

其次,你认为创业的时间成本太高。请问为什么有人能考上名校,有人考不上?是靠运气吗?恐怕很少有人真的能靠运气考上名校吧,绝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小学努力、初中努力、高中努力,在别人玩、放空、无聊、谈恋爱的时候努力,所以才能考上名校,他们的成本不高吗?相比之下,如果他们找工作更容易,或者获得机会更容易的话,最重要的原因不是社会的学历歧视,而是他们曾经付出了相比之下更多的努力(高考突然考砸的人不算啊,但如果是突然考砸的话,那么重新考肯定没问题)。

又次,考研到底是为了学习,还是为了文凭?这个值得商榷。我想分享我一个朋友的故事:90后,三线城市,高考650分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时是全国优秀毕业生,拿着简历去了世界级公关公司实习,然后到世界级数据调研公司工作。工作一年之后,他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决定去美国深造。回国后,进入某世界五百强做管培生,做了两年,现在重新调整定位在链家公关部。我觉得他实在是太折腾了,但是他觉得:既然知道自己不行,为什么不努力去多深造、学习一下呢?

我想说明的是,深造不是因为你现在走投无路了,只能去拿文凭,而是你想变得更好,必须找一个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地方。总之,抱着刷文凭的心态考研的人,我非常狭隘且愚昧地觉得:他们就算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应该也做不长久——因为他们并没有找到深造的本质原因。

再次,你说的:“难道一步错,就步步艰难吗?”如果你真能有勇气迈开第一步,你能在行为中反思并立刻纠正错误,即使第一步错了,你也不会步步艰难。可是,你的提问让人感觉:“反正我以前成绩不好,没考上好大学,现在我进社会了,难道就不能给我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吗?”说实话,真的不能,人生是一个累积经验值的过程,你的经验值不够就没有办法升级。大学之前没有吃够的苦、学够的经验,必须弥补回来,没有办法假装一切能重来的。

最后,说个题外话。

关于县城和城市的话题。简单来说,如果你觉得城市户口很重要,那你现在就努力争取拿到城市户口。这样,你的孩子就不需要那么辛苦,而不是抱怨自己的竞争者都是城市户口。哪怕他们没努力,他们的父母也曾经很努力或者很走运。人可以比能力,但千万别和其他人比运气,运气是没什么可比性的。省下抱怨的工夫,自己努力,造福后代吧。

如果一个人的问题从认知上就出了错,那么答案便不重要了。

为了表达清楚我的观点,我再说说逆袭。从大的范畴而言,我觉得逆袭适合于一类人群,就是愿意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学习、反省、努力、坚持、改进的人。“逆袭不按人群的层次分,按人性的本质分。”这句话在一部分没有目标的人看来,肯定觉得,又是一顿“鸡血”。但是,对于已经在努力改变的人来说,他们肯定知道意味着什么。

我的总结是:第一,县城非名校毕业生逆袭和城市名校毕业生逆袭是一回事,都需要付出一样的努力;第二,任何事都需要付出时间成本;第三,天上不会掉馅饼,你不比别人付出更多,就不可能得到更多——如果你想轻而易举就获得更多,那你就要承担违法的后果;第四,这个世界的获得与付出绝大多数是成正比的,没有捷径——对于极少数不成正比的人来说,那是他们运气好,比不了。

有时候,我们很难做成一件事,是因为我们的认知出了问题,还远远没有到谈能力的时候。

我有勇气和梦想,为什么没人给我一次机会

如果不想努力,又没有准备,只有勇气,那这也不是勇气,而是走投无路的破罐子破摔。

有一天,正在开电影《横冲直撞好莱坞》的策划会,我突然觉得特别缺人。以行业招聘更准确的话来说,我们并不缺人,而是缺好人。当然,在工作岗位上,“好”这个字并不是会说话、心肠好,而是能干事、废话少。

也就在觉得缺人的同时,我在微博上发了条招聘启事,大致意思是:我们很缺和我们一样的逗B青年,如果你逗B,而且很会新媒体营销,请用以前写过的原创微博(要求1),为《横冲直撞好莱坞》想一个微博文案(要求2),和你的简历发到我们的邮箱×××@××.com(要求3)。

第二天,我收到两千多封邮件。有一些邮件长篇大论说自己的人生,就是不直接回复我们的要求,所以我只能特别仔细地从头看到尾,最后发现压根儿就没有我们要的回复。有一些邮件发来的材料特别多,巨大的文件需要下载解压缩。还有一些根本就不符合基本要求,要么没有简历,要么没有原创微博,要么没有微博文案。

有的邮件写:没发过原创微博,也从来没接触过传媒专业的东西,只是想这是一个机会,试一下,万一成功了呢?

有的邮件写:我对你们的工作特别感兴趣,但是在发资料之前,我想多问一句,你们的待遇怎么样?

有的邮件写:对不起,我没有做微博文案的经验,但是请相信只要你给我一个机会,我就一定能完成你交给我的任务。

……

看到这样的邮件,我的内心是极其生气的。原因很简单,这些应聘者对自己都不满意,却天真地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掉下来一个馅饼。我把邮件的截图发到了家人群给表弟、表妹们看,以此告诉他们,如果他们找工作的话,请更认真地对待一下自己。

其中一个表弟看到截图后说:“我觉得挺棒的啊,虽然他没有写过原创的微博,但起码他敢给你发邮件应聘。光是这一点,就比大多数人勇敢。你为什么要批评他呢?”

为了让他知道自己的无知,我把给他们发的图片内容,配上一段文字发了一条微博:不要把这个世界当成彩票,所以没有万一。即使你想拥有万一,也得先付出价值两块钱能换张彩票的努力。

我想看看大家的态度,最后却证明了我的无知。

有条留言被赞了好几百次,态度和我表弟类似。最后一个回复说:“你难道就没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不为别的,就为这位朋友的勇气点赞!反正我是没有勇气发的!”说实话,看完这一条的时候,我愣了。一个人从来没为一份工作付出过努力,仅仅是想凭运气得到一份工作,这也能被称为“梦想”?我觉得这不是梦想,这是白日梦。至于勇气,我觉得很多事情光靠勇气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力,以及诚意。

当然,也有很多人不同意被赞最多的那条留言,这令我颇感安慰。表弟不失时机地给我发来一条消息:你看,我就说了吧。

当时,我的心情确实很糟糕,我并不想倚老卖老,但我真的很想对他说:“我付出了多少努力,做了多少准备,才能在大四毕业那一年考入湖南台进入传媒行业,我怎么能忍受连一条原创文字都没有写过的人,仅凭运气就妄想进入这个行业呢?这不是对我不公平,而是对这个行业的亵渎。”

当然,这些话我都没说,我写了另外一段话送给那些理解并想努力的同学,我说:既然有挺多人觉得这位同学有勇气、做得对,我就平静地接受。但是,借这件事我也想告诉另外一些同学,正因为这个世界上很多人能接受“不付出就能得到的万一”,所以只要你“真正努力过”,你就能立刻和别人不一样,就能超过那些相信“万一见鬼”的人。

所以,谢谢那些把机会留给我们的人,也谢谢那些时刻准备着放弃每一个机会的人。

每天都在看娱乐节目的我,为什么做不了传媒

现在,让我们具体来谈一下什么叫爱好,什么叫热情,什么叫专业。如何区分这三者,如何将这三者融合。

我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

我工作是被家里人逼的。

我工作就是想每天玩,老板还付费。

以上三个选项,如果让你选,你选哪一个?只要不傻,都会选三吧?但是,如果让你从中选择一个符合自己现在处境的选项,选三的人就少之又少了吧?

有同学问:“我超爱传媒的,我恨不得从生下来就从事传媒业。我现在每天都看各种娱乐新闻,看各种电影,我就想进入传媒这一行业。请问同哥,我该怎么做呢?能不能推荐相关的书?”

这位同学,你觉得我会信你吗?会信你超爱传媒?

如果你喜欢一个女同事,喜欢到茶饭不思、夜不能寐,而日益憔悴,那你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表白并追到她。你都这样了,你的大脑应该早就在你伤神时想过一万个可能性了吧。如果遇见她,怎么搭讪;如果遇不见她,怎样找个机会搭讪;看了她的微博,知道她喜欢吃牛蛙;看了她朋友的微博,知道她原来最喜欢唱梁静茹的《可惜不是你》;通过链接又进了她的博客,发现她最新的博文是上半年发表的,那是因为她受了一次情伤,男朋友劈腿把她甩了,她超级恨花心男;她曾经向往的爱情圣地是普罗旺斯;她时常会想念父母给她做的糖醋小排……

于是,你组织了一次少量同事的聚餐,当然少不了她。点餐时,问她是否喜欢吃牛蛙,因为你打算要一份水煮牛蛙。然后,餐间不经意说想吃糖醋排骨,因为你家人做得特别好吃,自己也会做。同时,借机说一下自己上一段感情失败的经历,也是被甩得“昏天暗地”,为何做一个老实人总是会受情伤,你觉得世界上总有一个人理解你的心情。吃完饭主动提出去K歌,然后点男生版的《可惜不是你》……好了,我不用再说下去了。如果这样你都获得不了这位女同事的关注,要么证明你根本入不了对方法眼,要么证明你演技太差,差到对方一眼就看出来你醉翁之意不在酒。

既然对自己喜欢的人能想出那么多方法,为什么对于你爱的行业,却连看一本什么书都不清楚,还要来问我?

什么叫爱传媒呢?

面试的时候,这是一道很常见的考题。很多同学的回答是:“《快乐大本营》、《康熙来了》我每期都看哦。”

你再问:“它们都好看在哪里?”

大多数回答是:“它们的主持人好好笑。”

“还有吗?”

“没有了。”

拜托,你不就是一个观众吗?你喜欢吃水煮鱼,你就来挑战做水煮鱼的大厨师,睡醒了吗?

当然,爱传媒的孩子会这么回答:“《康熙来了》里嘉宾说的每一个故事都很好笑。每一期节目里,每个嘉宾会有两三个故事保底。现场再挖,再爆料。主持人如果忘记的话,早期他们会写成提示板进行提示。”

爱传媒的孩子还会这么回答:“《康熙来了》有五个机位,一个游机,一个摇臂,三个固定机位,应该还有轨道……”

姑且不论答案是否正确,想做传媒的同学,与喜欢看电视节目的同学的回答是不一样的。前者会涉及电视节目制作的工序,后者仅仅是表达了一个观众的喜好。尽管你再三强烈地表达了你对电视节目的爱,我们也只能发一个“优秀五号超元气电视观众”的匾给你,然后say goodbye(说“再见”)。

如果你爱它,你对它的感觉当然就不会仅仅停留在表层。你会开始研究,开始分析。当你明白里面的规律之后,就会越来越明了。斗志告诉你,你也要做一个如此牛的节目才行。于是,你上班是节目,下班也是节目;坐公交车是节目,等地铁也是节目……节目,节目,节目……当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你的生活等同于节目时,恭喜你,你已经不自觉地将你的工作变成了你的生活。你感觉不到工作的压迫,是因为你征服它了。你不再为它所累,而是:你想它,它就出来;你不想,它就静静地趴着,也不让你焦虑。

真正的传媒人骨子里都流淌着创意,生活中信手拈来的创意便做成一档收视率奇高的节目。可是换成普通人,或者普通传媒人,谁有这个本事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陌生人,总是会猜测:他是谁?看他的打扮他是做什么的?他一个月能挣多少钱?于是,欧美有了一档节目叫《身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边走路边哼歌,永远都是记得曲调,忘记唱词。于是,欧美又有了一档节目叫《合唱小蜜蜂》,演变过来就是《我爱记歌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忘记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却又自诩越来越聪明。于是,节目组派一群小学生和你比小学试题。纵使你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资深律师,我们要看的就是你落荒而逃,然后当着全国电视观众的面说一句:我不如小学生。于是,有了一档节目叫《你比五年级小学生聪明吗》。

还有好多……

做电视难不难?仔细想想好像不难,再仔细想想其实挺难。

做传媒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但是,如果你真的爱它,你一定能想到,而且能异想天开。如果你真能把兴趣做成你的工作,你的人生起码成功了一半。

没背景没资源,怎样才能进入理想的行业

这是我看到的想进传媒行业的同学的努力,或许对有些人会有所触动。

在一两年之前,我在微博上注意到一个人,他常常会@我,然后附上他新拍的一段视频、一段文字或者自己制作的一些海报。我并没有时间看完他的作品,但一来二去,对他的微博名字倒是有了一些印象。

某天出差途中,又看到他@我,点进去看是一段小视频。我花了一分钟时间看完,觉得被触动了,然后把他之前发在微博上的作品看了看,记住了这个人的名字。我并不知道他未来的梦想是什么,但我觉得他挺敢想敢做的。有一天录制《职来职往》,我对主编说:“微博上有一个人,你们可以联系他一下,看看他是否有意愿来参加节目。”

后来,导演告诉我,他同意来参加节目录制,求职方向是节目编导。然后,我就在录制节目现场见到他了。他其貌不扬,戴着眼镜,瘦瘦小小的。很多老师问了他一些问题,他显得不是特别自信,老老实实地把自己的观点说了出来,唯一能留下印象的就是他很真诚。

后来,我问了他一个问题——当时我所在的娱乐节目组刚报上来的选题:一对明星结婚了,他们给节目组寄了一张明信片以及一盒四颗的巧克力。我问他:如何根据这个线索做一条新闻?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先去微博搜索关键词,看看还有谁收到了明信片和巧克力,然后看看是否有人收到的巧克力颗数不同。还可以把收到巧克力的这些人一一列出来,看看他们行业的分布、区域的分布,然后根据快递的电话找到快递小哥,问问他今天给多少人寄了同样的快递。不能只知道是全北京城的,至少要知道这个区域会有多少,巧克力是否一样。最后还要打电话给巧克力的品牌公司,问问这是不是他们赞助的。如果是赞助的,赞助了多少。如果没有赞助,就顺便恭喜他们,这免费给他们打了一个巨大的广告。”

说这些的时候,虽然他的语言并无吸引力,但逻辑清晰,感觉他全身心投入在这样一个策划案里。我爆灯选了他。求职成功后,他说了一段话,大概的意思是说:很多年前,他就想进这个行业,一直在努力靠近,今天他靠自己的能力靠近了,他知道自己可以,他会更努力的。

我们成为同事之后,他确实把很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在微信群里,任何同事发了自己的东西,他都会第一时间提自己的意见,也不管别人的感受如何。有同事会觉得他一个新人胆子也太大了。我有时开玩笑,问他怎么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他说:“把一个东西发到群里,就是要听意见的。如果没人给我提意见,我才会难过,因为表示没人在乎我。”一开始,他因为不近人情而屡遭同事非议。时间久了,同事对此似乎已经习惯了。再后来,他们也开始在群里提意见,理由是:大家都在说话,我不说,好像显得我特别没想法。他把公司配置的电脑退了,自己换了台大的苹果台式机,说是效率高、速度快。他每天很早来上班,很晚才下班,说是工作起来特别有干劲,反正他自己也没什么别的事,可以多做一些工作。

大概大半年之后,突然有同事对我说:“你知道吗,他一直住在公司旁边居民楼的地下室,特小一间,进去转身都难,里面什么都没有。他不回去是因为里面太吵,那个地方也就能睡觉。”说的时候,同事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我能明白她的意思,一个看起来干劲十足、各方面都要求甚高的人,大半年默默一个人住在地下室,即使对比我们北漂的头几年,也是太苦了。

有一次回他的母校宣讲电影,我问他:“你家庭条件也不差,为什么要住地下室?”他说:“想趁还能吃苦时赶紧吃点儿苦,以后不是没苦可吃了,而是怕自己吃不了苦了。”

年轻时没什么资本,哪有多少亏可吃?想好了就要全身心投入。我不知道他能在这一行走多远,但我喜欢他对事情的态度:简单,坚定,果断,不反复。如果每个年轻人都能如此,即使失败了,我想他们也不会有多少遗憾吧。

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最后,在各位进入职场之前,我们来探讨一下工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工作与生活似乎是两个格格不入的概念。

比如“校团委老师又找我们部门的碴儿”“公司周末非得开活动的总结会议”,这是我在校园宣讲会上听到的来自大学生以及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的部分抱怨。我长了一张无公害的脸,所以他们看不到我内心燃烧的熊熊火焰。

抱怨老被老师找碴儿的男孩二十出头,是学生会的部长。我问:“你说老师又找你们的碴儿,你抱怨的到底是老师总针对你们,还是因为你们总是有碴儿让自己很尴尬?”听完我的问题,男孩支支吾吾地回答不上来,硬着头皮说:“在学生会工作本来就已经是我业余时间的付出了,老师还老看我不顺眼,总是把精力花在让我难堪上,我每天都被整得很尴尬。你说她难道不是故意的吗?”很多人都是这样,一旦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出了问题,就无所谓事件本身的正确与否,全部转移到了人际交往的层面上来。

我说:“第一,你会尴尬,证明你确实被抓到了把柄。那为什么你总是能被抓到把柄呢?只能证明你总是会出‘问题’。第二,如果老师不找你的碴儿,你依然过得很快活,证明你还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第三,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自己特完美,但有一个人每天把时间花在你的身上,让你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连你都不在自己身上花时间,凭什么别人还要在你的身上花时间?老师欠你的?第四,不要认为你花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在学生会,你就达到要求了。在学生会的工作,可以看作是对自身素质的测试。如果你本身出了问题,要考虑的是如何改变自己,而不是想着如何阻止别人发现你的问题。也许至今你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问题,因为你根本没有把心思花在解决自身的问题上,只是在想老师为什么要让你难堪。”

男孩被说得很尴尬,但是我相信,这种尴尬纯粹是醒悟之后的尴尬。其实,很多问题都是类似的,如果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工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或许就不会那么排斥工作了。就拿活动总结会议来说,如果你认为这一份总结不仅仅是工作的总结,还有自己对于某个事物判断的总结,或许你就能很好地接受它了。

小王刚参加工作一年,完全没有办法接受公司加班。她认为公司加班就是在占用她的个人时间。我问她:“公司之所以急着开总结会,是因为出现了问题吗?”小王说是的,但是她又补充了一句:“反正周一就上班了,也能总结,为什么非得周六总结?”

“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我问。

“我们去机场接活动嘉宾,司机的时间、嘉宾改签机票之后的时间都没对接上,现场很混乱。”

“那你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这不是没有开总结会吗?我暂时还不清楚。”

看着她一张特别无所谓的脸,我有想冲上去把她打一顿的冲动。每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上都会体现出来。在工作中无法协调一系列的变动,难道在生活中就能协调了吗?缺乏的就是一种预警的意识:没有想到有人会自己改签,没有想到改签会产生的票务,没有想到通知安排调度的同事。一系列的“没有想到”不仅仅证明工作做得不好,还证明这个人在生活中就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

我把自己的想法表达之后,问小王:“如果你生活中把家人的聚会安排得一塌糊涂,你会第二天再说,还是马上跟所有亲戚把事说清楚?”

“当然会立刻解释清楚。”

“这与工作完全一样,你身上已经出现了问题,你不解决,还企图第二天再解决。这不能证明公司对你们太苛刻,只能证明你对自己压根儿没什么要求。”

“那你认为周末公司加班就是对的喽?”

“如果你能把工作中发生的所有问题都当成是自身的提升,你根本就不会先计较公司是否加班。只有当一份工作变得只是单纯的体力活时,你才要思考是否需要个人休息的时间。”

有人曾问:爱情与事业究竟哪个比较重要?我觉得好的爱情一定能包容事业。正如工作与生活没有冲突一样,所有反映在工作中的问题,都是关于这个人的成长问题。真正的工作不是让你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每个月的月薪,而是让你用犯过的错误去纠正你的人生。

同类推荐
  • 财商考验智慧(下)

    财商考验智慧(下)

    本套从书集当代多家的研究成果于一体,系统地阐述了各种要素对人生历程的影响,它通俗易懂、体例活泼,重点突出,内容丰富,风格清新,读者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享受与愉悦。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告诉我们:追求需要了解人生的轨迹,而成功则需要科学地认识自己。人生的成败,究竟是命运主宰的还是自己创造的。探讨与预测人生的发展,是一门学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生的未来是由现在的自我多种要素决定的。人生测试,目的是为了创造美好的人生未来。愿本丛书能给读者带来发现自己的快乐,带来明天的幸福人生。
  • 学会来事儿的艺术全集

    学会来事儿的艺术全集

    常人们说某某人“会来事儿”。大都是一种肯定性的评价。可以说,学会来事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门深谙人情世故的学问,是一门以精通实用社会学和心理学为前提的大学问。只有做到“会来事儿”,才会使自己少吃亏。少碰壁。少栽跟头。只有做到“会来事儿”,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在社会上常立不倒和百战不败的人才。
  • 一胜九败:日本新首富的人生哲学

    一胜九败:日本新首富的人生哲学

    当经济危机令众多公司大伤元气之时,优衣库凭借什么逆流而上,席卷全球而势不可挡?当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身价大缩水时,既非房地产巨头,也非金融大亨,而是身为“卖衣人”的柳井正为何竟能跃居日本富豪榜榜首?从一间小小的西装店铺,到奇迹般以2000多家店铺覆盖全球的服装销售巨头,柳井正的创业人生是怎样的一个传奇?被誉为继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之后的日本新经营之神的柳井正,他的商业韬略,应该为中国人所熟知。本书披露了优衣库多年来强势成长中的故事,提炼出柳井正睿智而朴素的商业哲学,为您真正解读柳井正“一胜九败”等经典思想。中国大陆首部解读柳井正之作,值得您拥有。
  • 生存的竞争(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

    生存的竞争(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

    有一个问题在这里必须要声明一下,我们所提到的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一体化有组织的社会最小单元。心理学家常常非常虔诚地同意这个理论上的声明,然后又平静地开始在实际的实验中忽视它。只有理解了它是实验上和理论上的现实,合理的实验和动机理论才会成为可能。
  • 打动人心的68个办事技巧(教你成功丛书)

    打动人心的68个办事技巧(教你成功丛书)

    人生在世,谁愿求人?人生在世,谁又能不有求于人?任何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就不可能不遇到求人办事的问题。想要更好地生存下去,想要在事业上谋求发展,怎能不好好学学办事之道!
热门推荐
  • 日落芷江

    日落芷江

    天空中,一架奇怪的飞机向西飞去,载着日本神秘的降使1945年8月,时令已进入初秋。在江南大地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农民冒着战火硝烟种植的禾菽已经成熟,即将开镰收割了。是啊,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要收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禾菽,全中国四万万同胞也要收获八年抗战用血肉换来的胜利果实了。8月21日,一轮红艳艳的秋阳普照江南大地。上午10时许,有一架特殊的飞机在汉口机场起飞,经过常德上空向西南方向飞去,飞行高度在3500米左右。这架飞机是用战斗机改装的非武装运输机——97式双引擎机,机身漆着绿白色花纹,机身及机翼上共漆日本国旗6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至尊皇后

    重生至尊皇后

    她胆小怯懦,处处忍让,讨好求全,却家破人亡,凄惨含恨而终,重生,她小心潜藏,步步为营,杀伐果断,求得真爱,终成人人敬畏的至尊皇后。对其前世之夫玉宸风,她温柔的笑着问,“秦王,我用三千杀手回你三千死士之礼,你觉得怎样?”“你果然是喜欢我,不然怎么会为了不相干的人,这样对我。”“自作多情!”而对身为帝王却身中奇毒,一直默默的守护她的玉宸轩,她傲然的说,“我的丈夫只能有我一人,是一生的承诺。”他疼她入骨,拥她入怀,“聘为妻,一人足以!”
  • 红猫

    红猫

    当她把整个房间清扫完毕,太阳已西斜,室内光线昏暗,需要开灯。沼手多佳子站在起居室中央环视四周,在面积有十二个榻榻米大小的西式房间里,每个角落都被吊灯照得幽幽地发出白光。品质上乘的长绒地毯、壁挂式火炉、距火炉不远也不近的地方孤零零停放着一把轮椅。那轮椅上已没有人,轮椅的扶手上挂着淡绿色的大铃铛,这是一只能够发出清脆声响的瓷制铃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佛说金色迦那钵底陀罗尼经

    佛说金色迦那钵底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归来之世界十强

    归来之世界十强

    他是世界十强集团的幕后老板,是龙,终要翱翔于九天之上。没错,看轻他的人太多了,他要从幕后转台前了!
  • The Complete Short Prose of Samuel Beckett, 1929-1

    The Complete Short Prose of Samuel Beckett, 1929-1

    Nobel Prize winner Samuel Beckett was one of the most profoundly original writers of the 20th century. He gave expression to the anguish and isolation of the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with a purity and minimalism that have altered the shape of world literature. A tremendously influential poet and dramatist, Beckett spoke of his prose fiction as the "important writing," the medium in which he distilled his ideas most powerfully.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his short prose is gathered in a definitive, complete volume by leading Beckett scholar S. E. Gontarski.
  • 乍暖春风遇桃花

    乍暖春风遇桃花

    做为一位公主却被逼无奈被赐婚给了镇北将军小儿子!于是她决定做一件人神共愤的大事-逃婚。初遇之时她正在沐浴,他从天而降。吃她豆腐?必须得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某阁主笑魇如花:“枫儿,功法练完了吗?”某枫:“我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 非常喜欢君

    非常喜欢君

    世家:兰陵凌氏,新郑坤氏,金陵银氏,河阳东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