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97900000004

第4章 收拾雄心归淡泊

莎士比亚在喜剧《皆大欢喜》中,借杰奎斯之口说,世界是个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可以分为七个时期:最初是在保姆怀中啼哭、呕吐的婴儿,然后是满脸红光、背着书包、很不情愿地走进课堂的学童,然后是“像炉灶一样叹着气”、咏着恋歌的情人,然后是爱惜名誉、好勇斗狠的军人,第五个时期变为满嘴都是格言和老生常谈的法官,第六个时期成了鼻子上架着眼镜、腰边悬着钱袋、形体精瘦的龙钟老叟,最后一场是孩提时代的再现,全然的遗忘,没有牙齿,没有眼睛,没有一切。把整个人生描绘得形象、深刻,惟妙惟肖,十分耐人寻味。

但我觉得,如果从中国的文化传统背景出发,按照习惯说法,把人生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分别比喻为一年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倒是很贴切的。

阳春烟景,万物昭苏,充满了生机,饱绽着活力,颇像一个人的少年时代。但初春发育的幼芽,毕竟未曾饱经风雨,没有受过磨折,还不免有些娇嫩、稚拙。待到炎阳播火的夏日,滚滚鸣雷赶着一阵阵的疾雨,“绿遍郊原白满川”,正是谷物茁壮成长的时节,有如人生处于青壮之年。大时代的弓弦呼唤着年轻的臂力,风帆鼓满,豪气冲天。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人到中年正是如此。经验丰富,阅历深广,情怀由浪漫、激烈而至于深沉、阔大,处世由粗犷、焦灼变为成熟、稳健,像封存日久的佳酿、品味甘醇的水果一般。如果说,青年生活于未来,老年生活于过去,那么,中年则生活于现在,更加注重实际了。

在人的一生中,老年虽为收敛时期,是生命的黄昏,却也意义充盈,丰富多彩,像一年四季中的冬天一样。冬天是透明的,蓝天澄明高爽,白云浅淡悠闲,“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线月分明”。冬天可以使人透视宇宙万般,冬天使人清醒。由于它接受了春的绚烂、夏的蓬勃、秋的成熟,因此,冬天也是充实的。

与此相似,作为命运交响曲的第四乐章,老年包容了生命之旅中的欢欣和烦恼、期待与失望、颂赞与非议、慰藉和苍凉,领悟着哲学意义上的宁静与超然,称得上是人生的冠冕。在七色斑斓的黄昏丽色中,继续演奏着生命真实的凯歌。最后,生命火花闪灭,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一切都返回大地母亲的怀抱,消融于苍茫无尽之中。

在一年四季中,我最喜爱的是明艳的秋天。我爱它的丰盛、充实、成熟、圆满。林园漫步,处处光华耀眼,硕果盈枝,或丹红,或金黄,或绛紫,沐浴着艳美的秋阳,清香四溢,供人们恣意赏玩,尽情撷采。我爱秋天的清凉明澈,深沉淡泊,这远远胜过春天的喧嚣、浮躁,夏日的热烈、张狂。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首寓有深刻哲理的《秋词》: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他说,面对苍凉萧瑟的秋光,人们会觉得思想沉静,心境澄明,清爽入骨,精神振奋,而那千娇百媚、浓艳繁华的春色,却会挑动人沉酣迷乱,浮躁轻狂。秋天由炎炎夏日的繁华、激越转入宁静、安详,使人思想深邃,头脑清醒,有助于沉静地思考一些问题。比如,每当我面对白云、黄叶、雁阵、澄潭的无边秋色时,都联想到,人过中年也应该像秋天那样,“收拾雄心归淡泊”,“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淡泊,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审美文化。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大体上涵盖了平淡、冲淡、素淡和散淡等多方面的意蕴,反映出一个人内在的襟怀与外在的风貌,但集中地表现为一种人生境界,精神涵养。

“少年心事当拏云”。人在年轻时节,雄心勃勃,豪情四溢,充满了奇思、狂想,敢于藐视权威,勇于冲锋冒险,不主故常,不怕失败;在青年心目中,无事不可为,无事不能为。这是最为难能可贵的。当然,有时也会闯出一点“乱子”,撞下几处伤疤;由于虚荣心作怪,或者经验不足,有的也难免逞强、使气,显示、卖弄。

“春行秋令”,要求青年人都像老年人那样宁静与淡泊,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应该的。及至他们饱经世事的磨炼,“阅尽人间春色”,历遍世路艰辛,“淡装平步入中年”,那时,便会显得成熟与历练,不再担心失去或者错过什么,也不肯茫然地赶冲某种喧腾的热浪,便会觉得天高地阔,极目悠然。

这种宁静与淡泊,会使人们显示智慧的灵光、超拔的感悟,以“过来人”的清醒与冷静,对客观事物作静观默察,持超拔心态。平淡不是消沉,乃是修养已深,思想和见解均已成熟,返于纯粹自然,而无丝毫做作。因为是自然的表现,不能包装,也无法模拟。

如果拿文学来比拟,这种人生境界,有如陶渊明的诗文,看起来平淡质朴,却是无从学起;李太白、苏东坡的作品也是这样,纯粹自然,近于天籁,后人也有刻意模仿的,但总是学不到家。平淡是诗文中的一种很高的境界,苏东坡就有“寄至味于淡泊”的说法。

平淡不是气象萧索,不是淡而无味。苏东坡说:“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看来,平淡正是臻于成熟的表现。诗文如此,人生何独不然。

正是由于淡泊是一种人生境界,在人的心理素质上,首先要求能够看得开和放得下。看得开事物的发展规律,对于名利、权势等身外之物不可看得过重。庄子讲过,外物偶然到来,只是寄存于此,寄存的东西,来时不能阻挡,去时不能挽留。有些人在对身外之物的追逐中常常迷失了自我,这实在是一种缺憾。

而且,“万物都有待尽之日,岂有吾人可得长生不死之理。”(朱熹语)只要看开了“生命无常”这个自然法则,懂得一身是随着“大化”而存灭的,能在精神上超越死生的拘牵,那样,自然也就会放得下对于世间利害、得失和人事升沉、荣辱的执着,养成悠然的心境、达观的意识了。

曹聚仁先生在《浮过了生命海》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波斯王即位时,要他的臣下编一部完整的世界史。几年过后书编成了,是一部六千卷的煌煌巨著,可是国王已到了中年,由于国事忙碌,抽不出时间来看。于是,他要臣下把书缩短一些;及至缩编成功,国王已经年老了,连那缩本的世界史也没精力看了,他便要臣下把它再缩短一些。直到他垂死时,终于没有读成那部世界史,深以为憾。这时,一位年老的史学家赶到病床前,把这部长达六千卷的世界史缩减成一句很短的话,说给国王听:“他们生了,受了苦,死了。”

人类的历史画卷卷帙浩繁,纷纭万端,然而要以最简洁的话来概括,确也不过如此。

淡泊萧然的暮年心性是精神层面上的。本来,溪水无心地流淌着,不涉人情,无关世事,可是,原本积极入世的孔老夫子溪旁闲步,看在眼里,却蓦然兴起岁月迁流、“逝者如斯”的慨叹。秋风潇飒,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草木无情,有时飘零,而“方夜读书”的欧阳子,却为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凄然愀然。

在寒暑迭更、四季分明的北方住久了的人,乍到终年皆夏的南方往往不太习惯。我曾到过南亚一些国家,尽管那里不乏绿草红花、明楼翠阁的人间佳景,尤其是净洁如洗的澄空、葱茏蓊郁的雨林、通体透明的碧海,令人叹为观止;但是,由于一年四季都是溽暑炎蒸,节候的概念十分模糊,觉察不到一年四季的变化,置身其间,总有一种景物单调、时间凝滞、生活混沌的感觉。

人生犹如登山。年轻时节体力充盈,心高气盛,又满怀着好奇心,不知艰难险阻为何物,谈笑风生,奔突跳跃,攀上了一个又一个制高点。最后立足顶巅,凭栏四望,但见江天寥廓,大野苍茫,不禁快然自足,心神为之一爽。但是,“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特别是望中并没有想象中的奇观胜景,也解释不清楚攀登中那样风风火火、沸沸扬扬的心理基因,于是兴奋中又夹杂着几丝迷惘。

这种心态颇似中年过后情景。下山时的步履总是平缓、悠闲的,时时以一种“过来人”的淡泊情怀,扫视着那些也是风风火火、沸沸扬扬的登山热客,对他们的磅礴气概和热切心情,似乎领略了一些却又并不真正理解。

“暮年心事一枝筇”。在古人眼里,一根朝夕相伴的竹杖能够最鲜明地参透与映衬那老去的情怀。因此,又可以说,淡泊无求的心性也植根于生理的实际。此无他,存在决定意识也。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在这里,疲惫的双腿向稼轩先生提示着老之已至。而彻夜难眠、辗转反侧,则使随园老人深谙衰年的苦楚:“老去神昏夜不眠,更筹数尽五更天。”由少壮而老迈,由劲健而衰颓,“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陈代谢,生老病死,这原是铁一般的自然规律。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的朋友葛莱西安诺曾经发问:“谁在席终人散以后,还能保持初入座时那么强烈的食欲?哪一匹马在漫长的归途上能像起程时那么长驱疾驰?”这是不答而自明的。

而他的喟然叹惋,也是极富哲理性与真实感的:

一艘新下水的船只扬帆出港的当儿,多么像一个矫健的少年,给那轻狂的风儿爱抚拥抱。可是等到它回来的时候,船身已遭风日的侵蚀,船帆也变成了百结的破衲,它又多么像一个落魄的龙钟浪叟,被那轻狂的风儿肆意欺凌!

当然,对于这类一般性的自然规律,人们的认识、想法也并不一致。一首老年的述志诗,是这样写的:

路遥,正是测马力的时候。

自命老骥就不该伏枥。

问我的马力几何?

且附过耳来,

听我胸中的烈火,

听雪峰之下内燃着火山,

听低啸的内燃机运转不息!

看了着实令人五内升温,感发奋起。

是的,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人生,而不同的人完全可能让生命呈现出不同的相对长度。如何设法使生命永远成为一团烈火,一股清泉,燃烧着理想,流注着憧憬,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向着各种新的可能性敞开,永不封闭,永不凝滞,这确是一个富有意义而且引人深思的话题。

但是,生无所息,奋力拼搏,毕竟不能止于励志,而首先是一种实践,这就不能不受到体力与智力的制约。

古代的桓温看到他当年亲手种下的柳树,“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薛平贵“一马离了西凉界”,兴冲冲地回到阔别一十八载的武家坡,想不到发妻王三姐竟觌面不识,诧异地说:“儿夫那有五绺髯”?薛平贵及时地提醒她:你也是同样,“不是当年彩楼前”了。寒窑里找不到菱花镜,且到水缸上照容颜。不照还好,一照,王三姐哭了起来:“呀,老了!”

过去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今天,寿登耄耋,也属常事。所以,对于身体状况,许多人常常自我感觉良好,我就总是不愿意承认老之已至。年少时觉得四五十岁就很老了,及至自己到了这个年龄,又觉得六七十岁才算老迈;而到了六十岁,又觉得自己头脑依旧清楚,腰腿还算灵快,离衰老尚有一段路程。

这种不断地把老年起点向后推移的心理现象,表明了老当益壮的勃然之气,有积极的一面;但终竟不那么切合实际。专从顺生养性角度来看,也值得深长思之。人的年龄大了,不要说经受不起持续、紧张的劳累,连剧烈的心理矛盾也担承不了。卸去沉重的工作担子,保持平和、恬淡的心境,实现一种良好生命状态的恒常化,无疑有利于强身祛病,益寿延年。

这和所谓“老有所为”,并不相悖。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老树十围,亭亭如车盖,浓荫匝地,是柔枝幼干所代替不了的,但是,开花吐蕊,却非千年古木的事。

人到晚年,远离了工作岗位,并不等于无所事事,只能隔着窗子闲看飘飞的雪花,或者拄着拐杖漫踏阶前的黄叶,需要做而且能够做的事情很多很多。古人早就有“老马识途”、“乡有三老,万般皆好”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说法,表明了老年人无可代替的特殊作用。

而老有所为也应坚持量力行事。孔老夫子有一段关于“君子有三戒”的论述,末了说:“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人到年老了,气血已经衰弱,便要警戒自己,不要脱离实际,贪求无厌,莫知止足。

这里有一个分寸、尺度的问题,假如掌握失当,也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因此,古人要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宿将还山不论兵”。非不负责,有所避忌也。

闲翻今人文集,见到这样一首七绝: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总是夕阳无限好,管它近不近黄昏!

作者翻用了唐人杜甫和李商隐的两首名诗,既表述了中年过后的淡泊心性,又不现丝毫衰飒之气,可谓善作文章者。

(1998年)

同类推荐
  • 三万年前的星空

    三万年前的星空

    这是谷川俊太郎在晚年时写给生命、自我、孤独和宇宙的唯美诗篇。这些诗篇穿越了语言、时间与空间,语言简练纯粹,禅意而空灵,透出一种感性的东方智慧。乘载了深厚丰饶的意义,在文字的轻与意义的重之间,悠游穿梭。诗集中,前半部有几首几乎是可以对号入座的写实作品,尤其是《自我介绍》一诗,简直就是诗人真实的自我写照。个人经验建立在想象之上,现实与虚拟交织其中,亦真亦幻,既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又有回味不尽的缭绕诗情。后半部的许多作品则是想象力编织出的产物,尤其是十二首“少年”组诗,虽都是虚构与想象,但丝毫没有乏味枯燥、空洞的抽象性,阅读时不仅使读者产生似有非有的复杂感受,且能激发读者更多的想象。
  • 绛纱记

    绛纱记

    苏曼殊在近代文学史上因诗歌、翻译和缠绵的爱情小说等而建立了极高的文学声誉。作为一个出家人,本应“四大皆空”、“无欲无求”,但他却是“情比海深”,他中日混血的血统背景、“行云流水一孤僧”的佛门弟子身份、“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生活方式和“只是有情抛不了,袈裟赢得泪痕粗”的情感方式,着实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传奇。纵观苏曼殊的小说,多以悲剧收场,主人公在情劫中挣扎,最后以死亡或遁入空门的方式解脱。
  •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大约作于1596~1597年。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 李希凡文集(第四卷):现代文学评论集

    李希凡文集(第四卷):现代文学评论集

    本书稿为《李希凡文集》(七卷本)之一种,系李希凡先生关于现代文学的评论文章结集。几十年来李希凡先生一直活跃在文学评论与文艺理论研究界,在现代文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部分内容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但李希凡先生的解读与评论依然能唤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作者经历坎坷,选择用童话和诗歌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好的渴望和追求,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生活的希冀。这部小辑由两部童话及百余首诗歌组成。其中的《寻找幸福的小蜘蛛》是一部童话,讲述了一只孤苦伶仃的小蜘蛛,历尽千辛万苦寻找传说中快乐森林的故事。故事中,坚定、勇敢、智慧并富有爱心的更为深切的理解与感悟。在作者看来,小蜘蛛的种种愿望、每次面临苦难后表现的乐观及战胜困难的决心都是其发自肺腑的心声,也可以说是其自身在现实生活中战胜困难的另一种写照。
热门推荐
  • 图书馆杀人事件

    图书馆杀人事件

    这天傍晚方迟迟到学校图书馆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他身边还有几个也来图书馆写论文的同学,而这时小楼已经在图书馆门口等着了——这是栋哥特式的建筑,有着高高的尖顶和宽大的窗户,整个看上去宏伟肃穆却又线条简洁。小楼穿着一身米黄色的长裙站在那扇青色的拱门下面,宛如格林童话中的公主,她看着姗姗来迟的方迟迟,皱眉道:“怎么现在才来?都快七点半了,不说好七点的吗?“方迟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和他一起来的除了隔壁宿舍的刘斌和李松间,还有中文系的丁磊,这时丁磊发现了小楼身后还有个女孩,打了个招呼道:“叶紫烟,你也来了啊?”
  • 吻安,我的魔君大人

    吻安,我的魔君大人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她是九重天万人之上的神女,却对所谓神明嗤之以鼻,他是千年前天道镇压的魔君,却被某女磨成了妻奴。驭万兽,控紫雷,练神丹,杀伐天下,以解封魔君祸害神域为己任可还行?风云初动,当乱世遇上纨绔神女,当魔君撞上某戏精本精,又将摩擦出怎样的火花?“本小姐放你出来是为了祸害神界,不是给自己添堵!”“但你也是神界一员,不如嫁于本君,一起去你娘家玩玩可好?”
  • 金币至上

    金币至上

    这个世界是无情的,也是奇妙的,来到这里,为了活下去,铿米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个金币至上的侏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女配的媪玉空间

    重生女配的媪玉空间

    唐希曼,因执行任务穿越时空,竟来到千年以后的未来世界。她重生于一个同名同姓的女子身上,接替了她炮灰般的人生。原主唐希曼胆小懦弱,与林家大少爷从小指腹为婚。无奈林家大少爷忠情于她的好姐妹,为了摆脱她这个累赘,居然派人殴打她。原主死后,二十一世纪特工唐希曼接管了她的身体。这是未来世界,资源匮乏得利害,拥有种植空间的唐希曼又会发生什么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太极葛仙公传

    太极葛仙公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没事吧

    你没事吧

    《你没事吧》中包含了11部中短篇小说,作者选材角度多样,视角独特,立意鲜明。小说内容聚焦市、县两级基层干部,以一个个身处特殊境遇,在责任、欲望和感情中做出自己选择的鲜活人物来诠释作者对生活的理解与认知。
  • 凤逆天下之绝世王妃

    凤逆天下之绝世王妃

    她21世纪最强大的女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阴险腹黑是她的性格,她是长公主府的嫡女,却是人尽皆知的废物。由蠢材到天才的成长经历,使她懂得了爱;他冷魅无情,从不对任何人笑,唯独他初见她,只见她阴险狠毒,却对她一见钟情,从那次开始,他追她逃,他热情她冷漠,在无数次后,她开始接受他,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 皇妖传

    皇妖传

    皇妖楚姿,以一缕灵气从万里暗谷深处飘出,穿过这世间万物,直奔向皇宫而去。无意识的掠过万般风景,不断幻化成形。皇宫内血染金鸾,铁蹄生风哀声四起,大殿内一纸诏书落下。一个模样美艳的女子从门外飘了进来,周身似漂浮着一层雾气正落在龙椅旁,闭着双眼。“奉天承运……传位于安疆侯舟呈疆!”刹时一双泛着琉璃绿色的眼眸睁开了,雾气瞬间消散。她睁眼便见了那个打量着自己的白衣少年,他左右张望示意别说话,小心被别人看见了的模样有趣极了。楚姿飘向那人,原本应该去认识新皇的她触碰那个人的脸。“你叫何名?”“鹤…鹤申”“你在怕我?”“才…才不是!我自小便可看见妖,无非是你靠得太近!”楚姿讪笑,倒是个有趣的人,只可惜不是帝王。注定是不会再见了。鹤申x楚姿存粹写着玩,请勿带脑,可能会坑,可能很少。
  • 玩坏异世界

    玩坏异世界

    某一天,平头小老百姓胡千亿幸运地获得了这样一份永久无限期工作,月薪十万,朝九晚五,逢年过节有假期,年终有年终奖,同事还都是漂亮可爱的美少女……他由此以为可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女神上司是神之社会的毒瘤,专注拖欠员工工资一百年,是个要钱没有,要命更没有的抠门女神经。手下员工:一个是天天倒霉到天打雷劈的扫把星人。一个是一天不玩游戏就会死,痛击我友军的不良少女。作为上当受骗的地球类猿人,由此被坑的泪流满面的故事就此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