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97500000009

第9章 《纸上的年轮》序言

向峰先生散文集《纸上的年轮》付梓,嘱我题写数言,弁诸卷首。却之不恭,只好唯唯从命。

我想,作品是作者的“孩子”,里面连带着血肉,映射着灵魂,展现着作者的心灵轨迹,一应内在蕴涵,均可从作品中一览无余。至于它的创作风格、语言文字、篇章结构、形象意象,种种艺术特色,更应该充分相信读者的鉴赏能力,而无须作序者饶舌。我这里首先要说的是关于作者本身。中国古时素有“知人论世”、“文如其人”之说。被后世尊为“亚圣”的孟子讲得更为明确:“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对于这些先哲的明训,我是深以为然的。

向峰先生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又是国内著名的美学家。教师的职业着实令人艳羡。前面说过的那位“亚圣”有“君子有三乐”的说法:“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即良好的亲情环境),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即自身的品格修养、胸襟抱负),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社会责任与承担意识),三乐也”。这第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自然就非教师莫属了。

近日,我曾题赠给他一副条幅:“中岁追陪每恨迟,书丛文苑两心知;缘悭未得程门立,也傍群贤学拜师。”附言是:“私淑向峰先生垂二十年,春花秋月幸结深知,适值先生从教五十周年,以诗为贺。”“私淑”二字源出《孟子》:“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意思是说,我没有能够做孔子的门徒,我是私下学习的。我之于向峰先生,也即属于这种情况。

向峰先生不仅是著名的学者、教授,而且是出色的作家、诗人,他是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得者。如所周知,在一个人身上,学人和才人是不容易统一的,因为二者的要求不一样.。单以写诗而论,并非每个大学教授,包括那些一流的大学者,都能写得出一手好诗的。旧时代的县令,进士出身,当然都要懂得格律,也都能够作诗,但是不等于那个诗就好看。难得的是,向峰既有深湛的学术修养,又写得一手漂亮的、潇洒的、富有才情的旧体诗(新诗、散文,他亦能优为之)。且看那首吟咏丹东的七绝:“金风十月动江城,满树流丹满树情,水阔天长秋塞里,鹃花一梦枕流声。”丹东紧临鸭绿江,这里的虎山为明长城的终点,又以杜鹃花闻名于世,故诗中有“江城”、“秋塞”、“鹃花”等词语。他的诗章中还有这样一些清词丽句:“天涯此夜同秋梦,红叶情深向早霜。”“未能抛得凡尘去,流水高山不了缘。”“一识即作同心侣,流水十年梦绕牵。”不熟悉情况的人,乍看这些诗性葱茏、抒情味浓郁的诗句,会以为作者肯定是一位激情洋溢、倜傥风流的青年才子,而想不到竟然出自上了年纪的知名学者、大学教授之手。此其一。

其二,在立德方面,行足以践其言,德足以副其才。学人和才子,或者说学者与作家、诗人,同时还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品德修养,着实难能可贵。有些人富有才情,但流于夸夸其谈,徒逞舌辩,而“行不顾言”,言行相悖;还有一些才气纵横之士,往往放诞不羁,肆行无忌,还以“君子不矜细行”相标榜,自然更谈不到为世楷模、为人表率了。向峰先生在德才相孚、言行如一方面,是很标准、很到位的。

他在自己进德修业的同时,能够发扬一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即所谓“红烛高风”。一方面,他通过课堂教学,传道、授业、解惑,指导学生前进、攀升;另一方面,他对同辈或者后进的学者、文人,同侪、朋友,能够无私地倾全力以提携、支持、鼓励,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品格。他立身行事,不是着眼于世俗的金钱、权势、社会地位,而是以一己的学术资源为社会作奉献,甘当“人梯”,并把它奉为终生天职。

说到“德足以副其才”,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自用其才。苏东坡的《贾谊论》里有一句话:“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千古而还,很多有才华的人,由于不善于“自用”,最后无所作为,抱憾终天。所谓善于“自用”,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有一个十分清醒的、恰如其分的认识,能够准确地把握自己,设计自己。这样,才有可能坚定一个既定方向,使一己的才华得以充分发挥。

其三,向峰先生有一种可贵的定力。定力是人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根基,可惜许多人缺乏这种修养。鲁迅先生把它叫作自性,就是一个人有自己的一种独立不倚的品格。他总能坚守着一种信仰,坚持着一些宗旨,坚定着一种取向。这又表现在多个方面。

人既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社会文化的制成品。从这个意义来说,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我们这一代人可说是忧患余生。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且不说它浪费了多少宝贵时间,单讲充溢于其中的风险、挫折和坎坷,也使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尤其是不能不制约着人生鹄的的实现。正是在这样的“多事之秋”,向峰先生能够建德修业,治学成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想像,他所付出的努力,该是何等艰辛,何等巨大。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面对着权力的迷信和金钱、物质的诱惑,他能坚守一己的追求,坐得住冷板凳,潜心向学,毫不旁骛,靠的是什么?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定力。我们亲历、亲闻的,许多学者、才人,在名缰利索的羁绊中,心浮气躁,不甘寂寞,一味地在那里张扬、炒作自己。而他,“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种定力,表现为一种自信,一种痴情,一种向往。

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才能的人,绝不只是会写文章、会做学问、会教学生,还颇有筹谋、策划、组织能力,有很高的政治智慧。但是,他善于限制自己,着意于发挥“聚焦效应”,而不是东张西望,多所旁骛。人在成长过程中,懂得限制自己,是一种大智慧。可是,遗憾的是,许多有才华的人,不断地转移兴趣,见异思迁,今天弄弄这个,明天弄弄那个,似乎哪方面都能施展他的才华,但是,最后什么也没成气候,“样样通,样样松”。所以,歌德老人提出,要善于“断念”,学会割舍。其实,所谓“才情”,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爱好,一种兴趣,并不一定表明你在多个方面都能出色当行,都能获得成功。反过来,如果能够让才情“聚焦”,集中燃烧在一点上,通过一个突破口闯出来,最后很有可能在某个方面到达制高点。

定力,表现为一种人生智慧。一个思想者、大学者,他的智慧是别人代替不了的。黑格尔老人说过:“同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是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出这句格言所包含的内容的全部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读解向峰散文,更着眼于他的过人智慧。

向峰散文为“学者型散文”,它的鲜明特色是其深刻的哲思理趣和丰富的文化蕴涵。文学评论家许宁在分析他的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文化特色时指出,就内容来说,“表现为他对知识驾轻就熟的运用上,对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各方面知识的信手拈来上”;“表现为他把典故资料完全融于行文中,或做文章观点的论据,或借题发挥,得出新的价值判断和意义生发,达到启人心智的审美效果”;表现为“深邃的历史感”,以“现代意识、现代观念去反思历史和考察生活”,“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由穿梭,智慧表达,令读者体会到文化的沉厚与丰富”,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度的挖掘,让读者从他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审视中,领略他的新奇发现与睿智判断”。就表现手法来说,“在知性的内容里注入审美情趣,在叙述中灌以机智、幽默、博识,传达出深刻而耐人寻味的哲理感悟,表现出一种情畅辞达的高妙理趣之风”,“他融趣入理,化理为趣,在平和简洁的叙述中,理之趣隐隐现出,使人们不知不觉地品到理,尝到趣”。

而这一切,都端赖于作者渊博的学识与高超的识见,端赖于文学创作中养之有素的深度意识的追求。其实,深度意识原是人类心理层面的一种自在意识,并不是凭空外加的。渴望深刻,追求深度,不断探究其自身生存状态,属于人的本性范畴,是埋藏于灵魂底部的深层意识。现代人扬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力图从整体上把握世界和人生的意向。而人类要从整体上把握社会、人生以及自身命运,必然产生普遍性意蕴的哲理追求。应该说,任何时候,深度,深刻,都是判断文学艺术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对哲理意蕴的开掘,已经成了高层次的写作者的自觉追求。

当前,历史文化散文很多,但有相当一部分,作者缺乏足够的生命体验,只是一味地向读者灌输历史知识,却又缺乏新的发现、新的认知、新的视角,不能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有一些作者只是向书本中讨生活,主体意识不强,或者说灵魂不在场。这两种都导致了许多作品停留在复述历史的层面,缺乏应有的文学性。《纸上的年轮》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文中有“我”,随处可见作者灵魂的介入、主观的参与。文中的哲思理趣,作为一种思想元素,一种人生智慧、理性情感和思辨精神,自然而然地溶解在作品之中;都是作者面对一种生存境遇或情感体验,有所领悟,深受启发,产生对世界、对人生、对人性的新鲜的、透彻的、厚重的认知,而后进行艺术的开掘、提炼与升华,再通过感性的文学语言,加以形象、生动的展现;都是立足于现实土壤之上、关乎人生价值与生活哲理的探索;都是作者靠着生命激情的滋润、生命体验的支撑,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的展露,而并非机械地外在贴补或“注水式”的内部填充,并且避免了单调、划一的公共话语模式,所以,读来活泼有趣,情理交融。

在新的历史时期,诚然,整个社会都处在“喧哗与骚动”之中,人们心情浮躁不堪,读者自不必说,即使从作家角度看,肯于求深求异的怕也不是很多,“回到平面,取消深度”的说法,确实也颇有市场。但是,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仍然有大量读者并不满足于一般性的消遣、娱乐——这在各种媒体上已经得到餍足——他们还期待着通过阅读增长生命智慧,深入一步解悟人生、认识自我,饱享超越性感悟的快感。可是,理性的缺席,诗意的失落,哲学含蕴的稀薄,缺乏动人心魄的思想震撼,已成为文学创作特别是散文创作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缺陷。在这种情势下,《纸上的年轮》这类思想随笔、文化散文的面世,应该说是一个喜人的成果、重要的创获。

王充闾

2007年末于沈水之阳

同类推荐
  • 生死96小时:中国女记者利比亚突围记

    生死96小时:中国女记者利比亚突围记

    本书完整地记述了卡扎菲政权倒台前后一位中国女记者在利比亚的所见所闻,真实还原了西方刻板印象之外的阿拉伯人,还原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诉求和渴望,他们面对作者和其他外国记者时保有的朴实的善意和真挚的情感。作者作为中央电视台特派记者,和来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广播公司、路透社、今日俄罗斯等媒体的国际记者一同被卡扎菲政府军围困了五天四夜,一时成为国际新闻的焦点。这一段惊险的经历、一次又一次艰难的选择和人性考验促使作者从一个怀抱新闻梦想的姑娘迅速蜕变成一名真正的战地记者。
  • 山林

    山林

    胡冬林留下的一部文学绝唱。他深入长白山在原始森林里观察体验、走访调查,记下了50万字的森林笔记。他深情记录森林里的草木生灵,也揭露了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在遭受的侵扰和加速灭亡。本书是一场生命之旅的享受,也是一场挽救大自然的战斗。
  • 致我们不愿辜负的未来

    致我们不愿辜负的未来

    15个最暖心的励志故事,有关青春、有关责任、有关未来、有关梦想。千万网友力荐,在迷茫时必读的温暖文字!人生充满未知,每一个努力的人,都会得到未来对他最美的回赠!包括人气网络名篇《青春不怕岁月长》《未来太远,现下就是永远》《一起欣赏这世界全部的漂亮》。关于“暖读”:希望它是可以让你按自己的心情随拾随读的书;希望它是在你等车、排队、疲惫时陪伴你的朋友;希望它是在你开心或悲伤时想起的文字。“暖读”——献给所有时光中的私语者,献给有故事的人。
  • 在记忆里

    在记忆里

    本书是王宪东的诗歌集,收录了王宪东几年来创作的一系列诗歌。分为在记忆里、化剑为犁、前方没有站。
  • 虎爪案

    虎爪案

    虎,自古人称“兽中王”,威风凛凛,势不可挡。虎在生物科学中属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其头大而圆,二目灼灼有逼人之光,体长约1.4米至2米多,尾长1.1米左右,整体呈淡黄色或褐色,间有美丽的、闪光的黑色横纹。它的“横扫乾坤”的尾巴上,有奇特的环状花纹;背部的颜色较浓重,其唇、颌、腹侧和四肢内侧均呈白色。
热门推荐
  • 李嘉诚白手起家的八字箴言

    李嘉诚白手起家的八字箴言

    李嘉诚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商人之一,连续六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八年雄居港商首席。他作为香港巨商和财富化身,在创业之初完全是白手起家、以小搏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八字箴言是李嘉诚纵横商场几十年的心得,更是他做人与经商完美结合的深悟见解。八字箴言,字字渗透着李嘉诚经营谋略与文化的精华。
  • 我说谎给你听

    我说谎给你听

    "我像是一只风筝,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但绳的另一端,永远被一只叫做命运的线轮牵着。"
  • 幽闺记

    幽闺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黑粉”都是真爱

    “黑粉”都是真爱

    韩千喜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粉丝了!为追寻偶像崔少白的步伐,她放弃学业参加漫画比赛,却被偶像当场羞辱,一句“画出来的东西都是屎”,彻底粉转黑!从此,她致力于抹黑崔少白,并不断在网上制作他的各种表情包,还画条漫。几年后,已投身表演专业的韩千喜在一次试镜中,再一次与崔少白有了交集。是继续背地里黑,还是有骨气地当面黑?,这剧情发展得有点清奇啊……回过神时,某人瞪大了眼睛,脑袋当即一片空白!心脏跳动的速度快得像是要爆炸了……天哪……接、接吻了……和崔少白,接吻了……就在她以为自己会滑到地上时,导演终于喊了一声:“Cut!”某人直接给了她一个壁咚,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难道要来第二波吗?
  • 还源篇阐微

    还源篇阐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教练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教练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总称,是空军的主要技术装备。
  • 炫女人

    炫女人

    为什么总承认自己是弱者?为什么总说自己最终将受伤?曾有位男性文友这样跟我说:为什么上帝在造人的时候,没给女人太多的理性成分,她们的感性不但让男人们望女人兴叹,同时也酿成了太多的爱情悲剧!
  • 每个世界属下都在打脸

    每个世界属下都在打脸

    每次穿越都穿成男主的手下,辅佐男主权倾天下,不辅佐归辅佐,凭什么她最后要死得这么惨,这让她这个星际女暴龙怎么咽得下这口气,她就算要死也要让所有人都痛苦。
  • 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

    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

    严格忠实于原著;揭示原著思想精髓,解析古人千年智慧对现代职场、官场、商场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儒、法、道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心理学、厚黑学、说服术三者合一。
  • 抖落不掉的名字

    抖落不掉的名字

    我这人少有大志,还在很小的时候,读到古人的一句“庭不扫,何以扫天下?”感动得稀里哗啦,自此就和扫帚建立了深厚感情,多年来一直坚持不辍。起初我当工程师,人们就余工余工地叫我。老婆说,再厉害的专家,也得听领导吆喝,何况你还是二五眼工程师。自古华山一条路,那就是当官;你不当官,那就是没出息,老婆孩子也借不到你的阴凉。听老婆话,跟共产党走,喝散装白,抽蛤蟆头——这是我多年恭奉的圭臬。就用扫帚开道,一溜胡同扫进了机关大院。那天来了一位首长视察,看我顶着毒日头扫院子,扫得遗世忘我,就问这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