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8000000043

第43章 反“六路围攻”(7)

中央纵队掩护渡河部队之独立第一团于十二月十五日拂晓即对宣汉河北岸之插旗山、曾家山、新朗坡、张家寨、石鼓寨一带红军阵地进行猛烈射击,同时开始抢渡;正午前后,飞机临空助战,炮兵亦不断轰击红军工事。独立一团一部首先过河,沿河激战二小时启,即行占领曾家山,掩护七、八两旅强行渡过宣汉河北岸,向插旗山红军阵地猛犯。插旗山制高点约高一千公尺,雄踞江边,由东林河渡过的七旅全部向山上仰攻;红军凭地形险要与既设的坚固工事,以逸待劳,英勇反击,次晨更以一部扼守阵地,以主力向疲惫之来敌反攻。许旅、杨团背水为战,亦知只有前进才能幸免覆灭,故在该地与红军反复肉搏,虽死亡垒垒亦未敢稍退。从拂晓至薄暮,许旅伤亡一千四五百人,杨团伤亡二三百人,机枪营长胡泽江负重伤。最后只好坚守在斜面上与红军对抗。

由羊烈子渡河之李树藩旅刘团占领新朗坡,即依傍于曾家山杨团占领阵地之后,以待游团渡河。该旅于十七日晨续向大山坡、插旗山进犯,自晨至暮,战于大山坡、插旗山,周家桥、景家垭口一带,七、八旅及独立一团所有兵力都先后全部投入了战斗。红军亦迭次增援向来敌进击,双方兵力约达二万余人,反复冲锋,血战空前。战况紧急时,飞机多次飞临助战。红军继见敌军已全部渡河站稳阵地,十七日晚遂自行后撤。李树藩旅付出伤亡一千多人的代价,始得推进至鹅颈坝、插旗山、西二面坡高地。许绍宗旅占领新场、尖山子之线。官团于十七日晚占领宣汉城。

除了曾家山、插旗山外,红三十军主力八十八师与刘湘二十一军第四师范绍增部在达县城东南雷音铺地区也展开血战。

范绍增,四川省大竹县清河乡人,绰号“范哈儿”,“哈”在四川方言中是“傻”的意思。范绍增一生坎坷,自拉枪杆子在江湖闯荡,几经沉浮,后投靠刘湘,任第四师师长。这一次“围剿”红军,范绍增非常卖力。王陵基给范绍增的任务是渡过通江河,占领通江北岸红军阵地。

通江河南岸不远处有一处阔气的庭院,这是一家刘姓地主的豪宅。四周围墙高耸,绿树密布,庭院门口牌楼斗拱,大门内飞檐照壁,庭院里居然还有假山花园。这家地主很会选地方,宅子背后有一大山如同靠椅,宅子离河边不足十里,宅子前不远有一座数百米高的小山,山上有一土地庙,山顶上还有一座亭子。登上小山可以直接观察前沿,回到屋里可以优哉游哉。

范绍增个子不高,长得敦敦实实的,圆圆的脸蛋,两个眼睛溜圆。厚实的嘴唇上一个狮头鼻,笑起来圆眼眯成一条缝,活脱脱一副弥勒佛,凶起来圆睁的眼睛似要突出,满脸的横肉楞起,立马让人想起画上的门神。范绍增一眼看中这块地方:“格老子的,这个龟儿子硬是会享受啊,告诉他,老子要在这里打仗,哎,也要安逸安逸。”

他把手一挥,这里就成为他的前线指挥部。参谋们手忙脚乱地把地主客厅里的山水字画撤下来,挂上大幅作战地图,马弁们将地主的檀木太师椅抬到地图前,范绍增四仰八叉地躺在太师椅上,参谋长向他报告了王陵基的进攻部署和河对岸红军的部署。他不耐烦地挥挥手:“老子这次来,就是要让刘湘知道,老子的队伍是打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王灵官那个龟儿子喜欢咋呼,老子给他来实的。告诉弟兄们,打过河去,老子有赏,谁要是不卖力气给老子眼里插针,格老子的,莫怪老子不客气。”

16日清晨,宣汉以南的通江河南岸。敌二十一军第四师范绍增部集中五个团,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开始了连续强渡。

通江河北岸守军是红八十八师。八十八师师长兼政委汪烈山,湖北黄安七里坪刘家洼人,在鄂豫皖苏家埠战役时,汪烈山就已任红二十八团团长。这一战,打得敌人两个旅长缴枪投降,二十八团也打出了威风。除了和大多数红军指挥员同样具有勇猛顽强的作风外,汪烈山还具有观察细腻,处事细致周密的特点。在粉碎田颂尧“三路围攻”时,有一次汪烈山派通讯员出门送信,通讯员刚刚转身跑出去后,汪烈山突然又将通讯员追了回来。别人以为信件内容有问题,谁知汪烈山将双眼盯在通讯员的脚上。四川的冬天,天气寒冷,这个通讯员光着双脚,脚后跟一道道裂开的血口子如同小孩的嘴。汪烈山二话没说,脱下自己脚上的鞋给他:“穿上。”

这个小通讯员一下子就愣住了。他是不久前才从敌军中跑过来参加红军的,敌军中官兵的等级差别明显,欺负士兵、喝“兵血”是惯常之事。参加红军以来,官兵平等已经使他耳目一新,现在,师长脱鞋给自己一个小兵穿,他还是给吓住了。再说,红军官兵打赤脚、穿草鞋司空见惯。他手足无措,连连推辞。汪烈山如同母亲般拍拍他的背:“来,来,穿上,穿上。我坐在指挥部里,你要在外面跑,要是因为脚伤命令传达不到,那就要误大事了。”

小通讯员木呆呆地让汪烈山给自己穿上鞋,愣着半天没动。还是汪烈山对他说:“快去,执行任务。”小战士才醒过神来,他给汪烈山行了军礼,转身跑出指挥部,边跑边揩眼泪。

防守通江河北岸的是八十八师二六三团,为了抗击敌人对达县的进攻,上级抽调二六三团团长邵烈坤带一个营去防守达县城南大凤凰山阵地,河岸阵地由二六三团政委陈锡联带领二、三两个营防守。汪烈山不放心,专程来到二六三团阵地,和陈锡联一起直接指挥阻击。

16日凌晨,通江河面漆黑一片。通江河不宽,八十八师二、三营防守的这段河面也不宽,一百多米的距离,虽然天太黑看不清对面,但对面的动静都听得清。

15日,陈锡联奉命率部到河边担任阻击,部队赶到河边后立即赶修工事。部队忙碌了一天,晚上也没休息。

范绍增采取集中突破一点、然后逐步扩大战果的打法,在二六三团的阵地前用了五个团的兵力持续猛攻。

陈锡联,又名陈锡廉,乳名谱庆。1915年1月4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高桥区(今红安高桥镇)一个贫苦农家。1929年4月参加红军。因作战勇敢不怕死,被称为“小钢炮”。陈锡联回忆:

我们在宣汉以西的东宁河北岸沿河设防,工事还没有做好,敌人已经赶到河边。天还没亮,前沿就打响了。我站在河岸上观察对岸敌情,只见河面上黑影幢幢,人声嘈杂,原来是敌人正纷纷乘着木船、竹筏实行强渡。我军集中火力阻击,给敌人以很大杀伤,终于把强渡的敌人打回去。

清晨,河面上薄雾初散,敌炮开始对我沿河阵地猛轰。我发现敌人炮火打得最凶的一段阵地,正是我们工事最薄弱的地带。我放心不下,就急急冒着炮火赶了去。这时,敌人的炮弹正呼啸而来,河岸上打得乌烟瘴气,听声音,估计对岸至少有十五门迫击炮在向我阵地射击。

当我赶到的时候,远远就望见在烟腾腾的河岸上站立着一个人,我一下就认出是我们汪烈山师长……

……他只是出神地注视着对岸的敌情。突然一颗炮弹落在他近处,炸起的泥土溅了他一身,他拂拭几下,若无其事地说:

“看情形,敌人这次是‘来者不善’呀!”

通江河北岸一马平川,地形十分不利于防御。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下,部队临时构筑的工事很快被摧毁,两个营的兵力,阻击火力太弱,又没有防御纵深,敌军的炮火给部队造成很大损伤。尽管战士们竭力阻击,但当天下午,敌军强渡成功。

右纵队十二月十五日开始渡河攻击,利用浓雾凌晨偷渡,拂晓被红军发觉时,该部即以炽盛机、炮火力制压,当时该部兵力占绝对优势,至天明,廖旅饶团已渡过两营,红军利用近河之罗顶寨据点英勇抵抗,饶团往复冲犯,飞机亦飞临助战,午后三时,该部占领罗顶寨。叶团续渡过河,占领了夹溪桥街市及其附近地区,廖旅率其预备队廖团向复兴场、双龙场纵深楔入。范旅在正面亦已先后渡河占领文家梁与廖旅会攻县城。

突过河的敌军占领河岸滩头的阵地,陈锡联组织反冲锋,将立足未稳之敌赶下河去。战士们呐喊着冲进敌阵,与敌人拼死搏杀,正在胶着的时候,敌人的第二波、第三波部队陆续过河,过河的敌人立即投入战斗,二六三团被逼步步后退。到了中午,范绍增部已有四个团过河。如果再与敌人硬拼到底,两个营都会给敌人吃掉。汪烈山决定,部队撤退到既设阵地石鼓寨。

通江北岸不远,就是重重叠叠连绵起伏的大山。由于亿万年前的地质活动,这些大山沟壑纵横,怪石林立。因为匪祸频繁,当地百姓在一些地势险要的山上以石块垒砌成山寨作为藏身之处,石鼓寨就是这样一处地方。因为突起的巨大山石状若石鼓,故名石鼓寨。石鼓寨地形险要,扼守住进山道路,四周高出地面约二十余米,地势壁陡,易守难攻。

部队退守石鼓寨后,范绍增部追踪而来。敌人以五个团的兵力,将石鼓寨三面围住发起进攻。敌军数量远远超出二六三团,攻击一波接一波。二六三团据险而守,敌人即使冲到跟前,面临二十米的陡壁也徒呼奈何。敌人无奈,便以密集的炮火轰击山寨。

二六三团这次防御作战是边行军边打仗,战士们自身携带的粮弹数量有限,坚守一天后,部队伤亡很大,子弹也快打光了。汪烈山和陈锡联把部队的非战斗人员炊事员、饲养员、卫生员都组织起来。部队缺子弹,但山寨上不缺石头,大家搬运石头守寨。寨子居高临下,敌人仰攻到山寨前,不用开枪,只要用石头砸,就能打击敌人。川军也很鬼,他们马上就发现红军没有子弹了,他们扎起了长长的云梯,冲锋时,敢死队在机枪和炮火掩护下,抬起云梯冲到寨子前,企图爬云梯上来。

红四方面军的很多部队都是由农民起义军和游击队发展而来,由于武器缺乏,各个部队几乎都配有大刀长矛。以后,部队装备改善了,但适合阵地前拼杀的大刀长矛仍旧没有丢弃。二六三团的官兵几乎人人手持一支长矛,但他们的长矛与别人的不一样,他们的长矛都带有倒钩,犹如古代的“钩连枪”。敌军士兵冲到寨前架起云梯,一个接一个往上爬,战士们为节省子弹一枪不发,躲在石头后面,待最前面的敌人一露头,便一矛捅上去,然后顺手一带,无论死活,便可将其钩带上来,敌人身上的子弹手榴弹便为我所用。碰上身材高大一点的,或者尚未死拼命挣扎的敌兵,就几个人一起动手,连扯带拉拖上来。

这种战法令敌军非常恐怖,一架云梯上往往有四五名敌兵往上爬,后面的头顶住上面的脚,当最前面的敌军被刺中拖上去时,痛苦恐怖的叫声撕心裂肺,下面的敌军吓得魂飞胆丧,往往前面的被拖上去,下面的则吓得往下跳,二十多米的高度摔下来,落在石头上也伤胳膊断腿,爬也爬不动。红军战士们则用石头往下砸,顿时死伤一片。汪烈山和陈锡联也一人手持一杆长矛,和战士们一起作战。

敌军欺负红军缺少子弹,也不急于攻寨,公然将部队在距石鼓寨不远的地方列队,前面的部队进攻,后面的部队观阵,呐喊助威。但这反而起到了负作用,看到那些被刺中钩上去和从云梯上掉下来摔倒在石头上受伤的士兵,观看的敌军谁也不愿再爬云梯。五个团的敌军,竟然拿不足两个营的红军无可奈何。不得已,敌人换了种打法,专门用炮轰。山寨上全是石头,一炮炸响,弹片石头蹦起来,给部队造成很大损失。

战斗一直到傍晚,双方仍僵持不下。太阳偏西,敌人停下来抽大烟,满山坡都是躺着抽烟的敌军士兵。二六三团炊事员乘此机会给战士们送饭来,陈锡联、汪烈山与战士们一起吃饭,突然,敌人向寨子冷炮袭击,一枚炮弹落在汪烈山和陈锡联身边,汪烈山当场牺牲。陈锡联为此抱憾终生:“这件事使我以后每每想起来就悔恨莫及。如果早知道以后发生的事情,我当时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汪师长和我们一起吃饭的。它使我在以后的戎马生涯中永远记住一条血的教训:战场永远是残酷无情的,无论自己如何疲劳,一个军人的高度的警惕性是无论如何不能松懈的!”

汪烈山是这次战役中红军牺牲的最高级指挥员。汪烈山英勇善战,爱兵如子,深为部下所敬重。夜幕降临时,部队奉命转移。二六三团官兵们不愿把师长葬在敌占区,轮流抬着汪烈山的遗体,走过一百多里路,最后将汪烈山安葬在大巴山麓。

根据部署,红军东线部队已达到迟滞和大量杀伤敌人的目的,总部命令,17日,红军主力撤出宣汉城,18日撤出达县城。东线部队分别撤退至庙坝、井溪场、东升场、双河场、碑牌河至北山场一线。

同类推荐
  • 对自我的采访

    对自我的采访

    我采访过许多人,今晚,我要采访自己,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茫然了,访问者却找不到被访者。我在何处?我不知道,我开始寻找,我所能找到的我,其实只是一些自我的影子,一些回音,或者只是一些印痕而已。我的身体,灵魂,心灵都被严严实实的包裹着,别人无法进入,即使我自己也无法进入。我找不到我自己。一次,我走在街上,从一个熟人的身上忽然看到了我,我急忙前去辨认,原来只是一个虚幻。我到未来去寻找,在那片陌生的土地里,根本就没有我;而过去呢?过去已经不存在,刻在时间中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无法辩认。
  • 眼光

    眼光

    本书是本散文集,文中虽然很多写的是生活中的事,但作者有一双锐利的审美眼光,擅于将许多人眼里看似很普通、很平常的东西,从中发现美、提炼美,体现出智慧、善良、美、真、自由、希望和爱。每一篇散文如同一幅幅熟悉的画面跃然纸上,让人如临其境,供人品尝和回味。
  • 中国文学十五讲

    中国文学十五讲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是由北京大学发起,全国十多所重点大学和一些科研单位协作编写的一套大型多学科普及读物。全套书系计划出版100种,涵盖文、史、哲、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主要学科领域,第一、二批近50种将在2004年内出齐。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出任这套书系的编审委员会主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任执行主编,来自全国一大批各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主持各书的撰写。到目前为止,这是同类普及性读物和教材中学科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编撰阵容最强的丛书之一。本书系的定位是“通识”。是高品位的学科普及读物,能够满足社会上各类读者获取知识与提高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配合高校推进素质教育而设计的讲座类书系,可以作为大学本科生通识课(通选课)的教材和课外读物。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当今大学教育和社会公民教育的趋势。
  • 也看风景也读书

    也看风景也读书

    《也看风景也读书》是崔济哲先生的近期新散文集,收录散文41篇。全书洋洋36万字,内容涵盖地方风物人俗、古人古事感怀、佛说佛思佛史、历史伟人逸事,以及他国历史文化。在这本书中,有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严肃追寻,也有对独特且有趣的地方文化的展现;有当下的细枝末节,也有过往的风起云涌;有因风物之壮阔而诞生的美丽文字,也有因文字之厚重而更美胜一层的风景。这本书打开了大千世界的一条门缝儿,透过这道门缝儿,你看见的是崔先生与历史、社会、人生的对话。
  • 中国文脉

    中国文脉

    此书是继《文化苦旅》后,余秋雨教授至为重要的作品,也是当今中国当代文史领域的重要作品之一。余秋雨教授感叹当前“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称鹏。”,因此以这部重大的开创性著作来提醒和弥补。中国文脉,就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本书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引,从《诗经》讲起,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再到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与书同文对文学的影响,汉赋及“无韵离骚”《史记》,魏晋时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贤”等文人雅士的诗作文采,再到唐宋诗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一气呵成,使历史与现实相沟通,文理与形象相交融,为广大读者解读了中国文化的演化过程。
热门推荐
  • 土司三夫人传奇

    土司三夫人传奇

    大纲:大明朝主治天下伊始,下设土司以管边陲夷族。在大明边陲鄂西设土司,夷人自治。大明新设鄂西土司辖区忠路土司覃家土司城。一场土司内忧外患的故事,在鄂西边陲上演。内部:土司之位継承权争夺激烈!外部:对重庆的远征前途未卜。土司夫人大户人家田氏二姐妹生二子,一子练武,覃孝曌外征获胜,一子学文,覃孝甫内争获得继位权。经过一系列艰苦作绝的惊险的争夺。内:稳住世袭爵位及领地;外:征服重庆。廿田二夫人终于辅佐年幼的覃孝甫坐稳土司之位。同父异母的廿田二姐妹在一切平定后,又开始新的争夺,但最终在一个奇异的苗医后裔奇女子施夕瑶,也即土司三夫人的协调之下,二夫人最终冰释前嬚,好好发展民族边疆的故事。
  • 羽晴殇

    羽晴殇

    写在前面:在断空时代,在追求力量与处理感情的道路上,直到最后,活下来的人聚集在一起,看谁是最后的赢家!
  • 古国归墟之西域异闻

    古国归墟之西域异闻

    35年前,一个来自中科院的考古队深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去寻找在《史记·大宛列传》中曾提及的昙花一现的古国——大宛国。考古队在沙漠中遇到罕见的风暴,慌乱中被一个神秘的人影带到了一座古城之中。队员们在古城里碰到一连串诡异事件,几乎全部身亡,只有周队长被救起,却已精神失常。35年后,周队长的孙子收到一封爷爷的信,周领队早已不知所踪。循着信中的线索,他踏上了寻秘之路,曾经的西域之地竟然隐藏着这么多离奇的事情:沙漠的八卦鬼城,天山的瑶池圣境,昆仑山的死亡之谷……各种诡异的事物接踵而来。探险的过程充满了人性的挣扎,恐怖与可憎的面孔交织,惊悚的场景,支离破碎的线索……原来这一切都只是一场阴谋……
  • 田园喜嫁之娘子太难追

    田园喜嫁之娘子太难追

    【种田爽文,温馨甜宠,一对一,男女主双洁】姚瑶穿越了,变成了村里傻妞姚二丫。破屋烂床,穷苦无粮,但父慈母善,姐姐彪悍护短,弟妹呆萌纯良。一穷二白有何惧?有手有脚还有脑,财源自然滚滚来!极品亲戚一箩筐?姚瑶的原则是,小女子动口也动手!毒舌把人怼吐血,出手就打没商量!一手种田,一手经商,家人和美,小日子过得温馨惬意。刚及笄便有媒婆踏破门槛,姚瑶只一句“嫁人是不可能嫁人的,我要娶夫”给打发了干净。谁知第二天竟真有人主动上门求入赘……
  • 碳排放与全球变暖

    碳排放与全球变暖

    近年来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及其机制的争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方精云院士系统研究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全面评估了全球森林碳源汇及其变化;对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碳排放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测算。方院士将在本讲座中与大家分享他对气候变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共同梳理国内外研究动态。
  • 动物诗篇

    动物诗篇

    在江西,谷雨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诗歌生长的季节;是春雨催醒万物的季节,也是诗歌召唤诗人的季节。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时任江西省省长的邵式平同志的倡导下,谷雨诗会应运而生。诗人们相聚在谷雨时节,朗诵诗歌,探讨诗艺,诗歌与春天共生共荣,诗情与时代、与故乡同调同韵。春光如羽,春雨如丝,在江西生机蓬勃的大地上,诗歌如花,粲然开放。
  • 地理与世界霸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地理与世界霸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世纪地缘政治学经典著作,在欧洲大陆产生巨大影响,欧美高校地理学专业畅销教科书;地理条件与历史进程交织与互动的宏大视野,一部别有洞见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 茗笈

    茗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赋异病之最强异种

    天赋异病之最强异种

    江小慕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如此特殊过。某个地下血库暗中传播一种未知的神秘病毒,而在末世悄然降临的前夕,他却成为了唯一与病毒产生了异常结合的人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