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700000320

第320章 心黑手狠(五)

四月二十五,明朝终于把宫庭内的藏书书目送了过来,共有两万多部。万磊拿到书目之后,就派人与明使洽谈图书收购一事。与此同时,明朝也送来了四万两黄金作为押金,万磊也同意明朝派学员进北平工科学院进修,开始输出技术。

当然,这四万两黄金只是押金,在没有得到剩下的十万两黄金之前,万磊是不会把核心技术交出去的。而且这批进入工科学院进修的学员只能学到一些常识,是没有机会到厂房去实习操作的,就算是肄业了,也是眼高手低。

有了四万两黄金,北平行省原本紧张的财政又缓解了下来。这四万两黄金折银约二十万银元,十万银元用于补偿财政收支,剩下的十万银元中,有七万充为编修《华典》的经费,有三万归入精忠卫,用于特殊用途。

在和平友好的表面氛围中,四月匆匆而过,五月的江南,已经进入了雨季,阴雨连绵。浙江中部一个叫浦江的小县却迎来了一支锦衣卫,这支军队拿着圣旨直闯到县城附近的一个叫孝义厢的江南小村中。

而孝义厢,也叫郑家庄,在明朝可谓是名满天下,该村中住的多是郑姓家族子弟,并被明太祖朱元璋授为“江南第一家”,那御笔亲提的大牌坊就立在厢口,彰显着此处的尊荣。

而孝义厢之所以名扬天下,倍受皇帝推崇,是因为郑氏家族自宋代开始就住在这里,几百年没有迁移过,这对于立志建立一个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农社会的朱元璋来说,无疑就是模范村。

明朝,户口管理相当严格,因为朝廷的税收和徭役都要从百姓身上刮,没法不严格。首先,老百姓必须要有户帖,这就相当于户口本。户帖由知县盖了章以后,由老百姓自己保存,如果没有户贴,那就是流民,要被捉去充军的。

而官府还会把户贴抄录几份,集中装订成户籍,每里110户可以编为一册,图文并茂,每10年修订一回,也相当于人口普查一回。住在城内的,叫做某某坊,离城不远的叫做某某厢,乡下就是某某里。郑家村离城不远,所以叫孝义厢。

这些装订成册的户籍由各级政府保存,分别是中央政府的户部一册,布政司一册、府一册、县一册。而户籍一定,是不能自由更改和迁徙的。其实这种规矩并不难理解,因为户口和义务是相结合的,当然就不能允许居民随意搬家。

比如说服徭役,早在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就推行里甲制度。每110户编为一里,劳力多产粮多的前10户为里长,其他100户划分为10甲,每甲10人。每里每年要派出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还有其他9人,共11人去负担出工等责任。

一甲负责一年,十甲就是十年一轮,这叫做“排年”。如此一来,每年有九成百姓不必受惊扰,保证了农民正常的生产与生活。当然,鳏寡孤独,属于特殊困难家庭,负担不了徭役的,可免除徭役,但是必须记录,叫做“畸零”。

十年才轮到一回,有九年没轮到你,眼看第十年要轮到了,你拍拍屁股收拾东西,喊一声:“乡亲们,拜拜啦,我搬家到外地去了!”估计不用等地方官出面收拾你,街坊邻居的唾沫星子也能把你淹死了。

除此之外,户口还分为三等,民籍,军籍,匠籍;还有一类,没好意思写进来,就是乐户。民籍、军籍、匠籍,地位是平等的,但是不允许你来回变,因为民籍、军籍、匠籍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

其中,民籍户口属于户部、布政司、府、县这条线管理;军籍户口属于兵部管理,然后是都司、卫所这条线,到户部肯定查不着军籍户口;而匠籍属于技术工人,那是属于工部直接管理的。

而这个世界什么都可能缺,就是不缺牢骚。军籍的这样说:奶奶的,老子这可是高风险职业呀,一上战场那就是死人啊,老子死了还不算,儿子还得上,前扑后继,没个头啊。看人家农民,虽然干活累点,却是安全无比,羡慕中!

民籍的这样说:我们多累呀,一天到晚,风吹日晒雨淋,脸朝土背朝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不易啊,那像人家军户和匠户,平时悠哉悠哉,政府就给发粮食发工资,旱涝保收,羡慕中!

匠籍的也在羡慕别人:一年从春到冬,没个休息的时候,累死我了,看看人家民户多好,一到秋收以后,就放了大假,玩个小半年。即便农闲要出徭役,十年才轮到一回,羡慕中!

互相羡慕,各种牢骚,没办法,人总是喜欢拿自己不好的,去跟人家好的比。当然了,这也怪朱元璋太过理想化,把治国这件最难的事想得太简单了。用这种生硬的户籍政策,却引起流民四起,这也算是物极必反吧。

而作为明朝最理想化的样板村,孝义厢除了以呆板闻名于世之外,还有一个天下闻名的书院,位于东明山麓的东明精舍。

所谓的精舍,其实是儒士讲学之所,跟书院一样。而东明精舍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这里出了两位“帝师”。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宋濂。

作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早年生活在浦江,并于离孝义厢不远的青萝山筑室读书,后来在供郑氏子孙就读的东明精舍讲学长达二十四年,可谓是渊源深厚,也正是因为宋濂的关系,孝义厢这个小地方才有机会进入朱元璋的“龙目”。

除了宋濂之外,方孝孺也是在东明精舍学习生活过。早在洪武十年,方孝孺从宋濂学,并讲学于东明精舍。接连有两位当时大儒在此讲学,东明精舍身价备涨,江浙一带有名的才俊集中于此,砥砺学问。

东明精舍不只是学风浓郁,藏书也多。宋濂作为“帝师”,嗜书如命,他所居的东萝山房的书室中,就集有八万多卷书,很多还是孤本善本。后来宋濂因为受胡惟庸案牵连,全家被流放到四川,他的藏书也归东明精舍管理。

这一次锦衣卫登门,当然不是来参观学习的,而是来传旨的,朝廷有令,天下公私藏书,除了市面上常见的四书五经之外,其余的尽皆要解运金陵,胆敢抗旨不尊者,就地正法。

朝廷之所以下这样的命令,其实是在跟北平行省“抢书”。建文皇帝看不得万磊搞修书一举,所以先下令把全下间的藏书都收缴到中央,让万磊的大典修不成。同时,还可以将这些书居为奇货,跟北平行省讨价还价。

这不,这些锦衣卫手拿圣旨,直接就冲进了东明精舍,跟一群强盗没什么两样。在精舍中就读的生员们见了,都吓得直哆嗦,生怕这些锦衣卫是来捉人的。

“这里谁负责?”为首的锦衣卫是一个副千户,模样很年轻,二十岁左右,不过一脸骄横之气,全然不把精舍内的生员放在眼中。

“老夫在此主讲,不知各位军台有何差遣?”一个老头颤声答道,虽然他是“天下第一精舍”的主讲,不过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兵,连一二品高官都敢捉,更别说闯进这个小小的精舍了。

“这里你负责,那好,带我们去书室,把书室的书都搬空。”那副千户也不罗嗦。

“啊!”那老学究闻言一惊,忙问道:“请问大人,这是为何?”

在场的生员也是不解地看向那个副千户,有些在交头接耳,更有人低声反对。

那副千户却是冷眼扫了众生员一眼,厉声道:“圣上有旨,天下公私藏书皆要解运京师,谁敢私藏,一经查明,定严惩不贷。帝师方大人说了,这里有藏书十余万,所以我们第一个来这里搬,你们更要为天下做出一个表率。”

“这,这个,不知大人可有圣旨?”那老头更慌了,又忙问道。

“我等是奉圣上口谕前来办事,你罗嗦这么多干什么。”那副千户怒了,一把就把那老者推倒在地,而他身边的锦衣卫更是直接上前,直接按住了那老者。

“你,你们这是在……”旁边的生员见自己的老师被锦衣卫捉住了,情急之下也有几个人冲了出来,想要来救,不过只听到锵的一声,几把绣春刀出鞘,横在了他们的前面,吓得他们又倒退了几步。

“胆敢抗旨不遵者,杀无赦!”那副千户将手上的绣春刀扬了扬,一指一个吓得直哆嗦的生员,道:“你,带人去把所有书都装箱,搬出来。”

“啊……”那生员哆嗦起来,没敢动。

那副千户见状,手起刀落,照那老者的脖子上砍去,围观的生员们吓得脸都白了,闭了眼不敢看。而那老者,更是吓得股滚尿流,好在刀砍到脖子上之时,就停住了。

“再不去搬书,就杀了他。”那副千户一声怒喝,那些生员一惊,顿时就如老母鸡一般老实了。

同类推荐
  • 三国人物召唤系统

    三国人物召唤系统

    东汉末年,谋士如云,猛将如雨,看后世少年张云附身三国寒门小地主,随身带着人物召唤系统与曹操,刘备,袁绍等人斗智斗勇…
  • 史记精编

    史记精编

    《史记》告诉我们,中国是具有五千年辉煌文明的古国,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她不仅博大精深,而且神奇瑰丽,历久弥新。《史记》翔实、严谨而生动地记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记述了我们祖先在创造文明过程中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读《史记》,会使我们对中国已往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和伟大的祖先,怀有一种深深的温情与敬意。
  • 神州轶闻录系列朝野遗事

    神州轶闻录系列朝野遗事

    一盏明灯,一壶清茶,一篇篇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间的逸闻趣事茶余饭后的密闻旧谈,名流政客的杂文情事故事里的智慧,世事里的风云未提文化,却处处现文化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微末处见全面《神州轶闻录》中最不可或缺的掌故篇内容简介:溥仪的留洋梦为何破碎?陈赓如何数救蒋介石?中山装从何而来?谁是张作霖的“编外夫人”?周简段的《朝野遗事》记录了上两个世纪的宫闱密闻、政坛旧事、社会杂闻和名人情话。一百一十三则小故事,说不尽的神州轶闻。随意打开一页,便可在忙碌紧张的工作中获得片刻轻松,如驾一叶扁舟,在烟海中自由漂浮,也如一位游泳健将在水中任性畅游。编辑推荐:读红楼,读史记,是了解文化,亦能得文化;读轶闻趣事,是在文化之外看文化,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文化。在如今被愈发便捷的生活打散的时间里,一个个碎片化的故事,恰恰在繁琐细碎的生活里增添了趣味。《神州轶闻录》之《朝野遗事》记录的恰恰是最能通过碎片化阅读所得到的,细微却生动的故事信手拈来,博君一笑。
  •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一书,是作家冉云飞有关巴蜀历史研究的又一力作。书中主要以明末清初红苕入川为开端,试以时间为线索,将看似微渺的个体事件一以贯之,见微知著,倾力于揭示近代文明与蜀地之间的冲撞,并进一步以蜀地为缩影,反映中国的特殊历史境况。本书叙事虽平实,情感却激荡;虽力图掩饰内心之扼腕叹息,却时刻流露出作者历久弥深的乡情,以及对时代之“不得已”的种种挣扎。作者对故乡沦陷实质力透纸背的见地,异于文人单纯慨叹工业文明冷却农耕文明的质朴乡情,而更多着墨于地情国情,氤氲历史气息,落墨之处,尽显对家国历史的反思。
  • 岳飞传

    岳飞传

    《岳飞传》汇聚英雄群像,弘扬传统文化。孩子们之所以喜爱《岳飞传》,是因为它展现了一代抗金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还有岳飞那篇千古绝唱《满江红》,其中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热门推荐
  • 生活系洪荒

    生活系洪荒

    理想中的灵气复苏:天道复苏,道法再兴,凡人亦可成仙,再是洪荒回归,远古神话显现,东方三皇五帝称尊,西方圣灵显现天使降临,我辈亦要屠神灭魔!现实中的灵气复苏:三年淬体五年练气,要修仙,先考研。今年炼丹类研究生再次扩招,剑修类毕业生就业率达到有史以来最低。普通上班族陆尘埃的梦想就是考个研,然后学会炼丹,走上人生巅峰。炼化天道契约,天道契约抗性+1。炼化河蚌精,水灵根+1。炼化上古大妖,妖王威压+1。.......这就是普通上班族拥有了炼妖壶之后,在这个现代化洪荒的日常生活!(灵气复苏,洪荒,日常,伪无限,无敌流,美食)群:450761714
  • 叫我如何不爱他

    叫我如何不爱他

    林素一生只为爱情疯狂过一次,可只一次便撞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十年暗恋,三年婚姻,她以为就算时燕回是块石头也该被焐热了。却仍然抵不过初恋的一句我还爱你。小三登堂入室用尽手段,逼她流产让位,举报她的父亲收受贿赂,家破人亡。一夕之间,她从云端坠入地狱。本该一别两宽,再见他却将她抵在墙角:“素素,再给我一次机会好不好……”
  • 丑女翻身:大当家,跪下

    丑女翻身:大当家,跪下

    他是高高在上的夜鹰堡大当家,而她是被带回来的丑女,是他的下属,但缚青却控制不住地喜欢上了遥远的他。而这辈子在赫连呁面前,她永远都是莫如雪的替身,要她去模仿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缚青全都一一照做。可谁知道她心中感受?一个个阴谋诡计浮出水面,到头来她只是一个笑话。伤心离开却惹来赫连呁的追求,“你这辈子都只能是我的!”
  • 青春绽放在军营

    青春绽放在军营

    一个名叫凤凰的女孩,为了心中的英雄梦,毅然入伍参军,报效祖国。和平年代下紧张的部队生活历练出一群风华正茂、英姿飒爽女兵们,她们将美好的青春奉献给绿色的军营,那身潇洒的迷彩服是那么的迷人。故事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到21世纪初结束。
  • 名人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名人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瞬间之旅

    瞬间之旅

    楚红是个在新加坡工作了五年的上海女孩,她与在学校隔桌相对的男青年、经常孤身背包旅行的赛姆有说不完的话,然而对面三年,心心相印的两人却咫尺天涯,从未表达爱意,最终他们也无法改变各奔东西的结局。作者以欣赏和心痛的心情描绘楚红与赛姆的“精神之恋”,他们彼此欣赏却不肯进一步付出,始终没有肉体之爱却互相怀念,不是因为有外在阻力,只因他们渴望爱又害怕它的转瞬即逝。
  • 老师教你知识 我教你智慧

    老师教你知识 我教你智慧

    本书用短小精悍的篇幅,说解深刻隽永的道理,涉及了职场、家庭、亲情、友情、爱情等方面,待人接物的方法,为人处世的原则,进退取舍的依据,令人醍醐灌顶,回昧绵长,恍然大悟。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运作起来才能变成财富……这里有生存的技巧,也有生活的方式,而它们都是生命的智慧。
  • 若有星辰若有风

    若有星辰若有风

    他是帅气的集团继承者,万众瞩目的学院校草,亦是无数女生心目中的男神,却唯独赖上了苏九。苏九暗戳戳的摸出手机上微博求救:请问,被财大气粗帅气无比的大粗腿缠上了怎么办?“撩啊,怂什么?”“上了他,从此你就横着走。”“楼上的都是正解,博主你照做,保准你会回来感谢我。”后来,苏九撩了洛流川,某日,洛流川勾勾手指笑道:“该给我谢礼了。”苏九:what???嘤~好像哪里不对劲儿?苏九颜控手控,后来还有流川控。
  • 佛说转女身经

    佛说转女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心态好,一切都会好

    心态好,一切都会好

    我们社会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很多人勤奋努力地工作,人心变得淡漠,亲情也因此疏远,还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但是实际上,一个人吃的就是三餐,穿的衣服也就是一,睡觉也只是一个床……要是能够这样看的话,人其实不管多忙都能够活得自在、富足的。由此来看,要活得,最主要的是你的心态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