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500000062

第62章 论语通检(20)

有教无类/15·39//

不教而杀谓之虐/20·9//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8·22//

虽疏食菜羹瓜祭/10·11//

而在萧墙之内也/16·1//

黄衣狐裘/10·6//

就有道而正焉/1·13//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2·10//

焉得俭/3·22//

焉得智/4·1//

见贤思齐焉/4·17//

斯焉取斯/5·3//

子曰焉用佞/5·5//

焉用佞/5·5//

焉得刚/5·11//

有君子之道四焉/5·16//

未智焉得仁/5·19//

未智焉得仁/5·19//

或乞醯焉/5·24//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5·28//

其余则月至焉而已矣/6·7//

善为我辞焉/6·9//

汝得人焉尔乎/6·14//

井有人焉/6·26//

吾未尝无诲焉/7·7//

必得我师焉/7·22//

民无得而称焉/8·1//

贫且贱焉/8·14//

富且贵焉/8·14//

而不与焉/8·18//

民无能名焉/8·19//

有一妇人焉/8·20//

叩其两端而竭焉/9·8//

忽焉在后/9·11//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9·22//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9·22//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11·11//

未知生焉知死/11·11//

而资□焉/11·17//

有民人焉/11·23//

有社稷焉/11·23//

愿学焉/11·24//

愿为小相焉/11·24//

天下归仁焉/12·1//

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12·6//

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12·6//

子为政焉用杀/12·19//

毋自辱焉/12·23//

焉知贤才而举之/13·2//

焉用稼/13·4//

又何加焉/13·9//

又何加焉/13·9//

宗族称孝焉/13·20//

乡党称悌焉/13·20//

求备焉/13·25//

克伐怨欲不行焉/14·2//

忠焉能勿诲乎/14·8//

孔子与之坐而问焉/14·26//

我无能焉/14·30//

长而无述焉/14·45//

君子病无能焉/15·19//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15·20//

众好之必察焉/15·28//

众恶之必察焉/15·28//

则将焉用彼相矣/16·1//

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16·12//

割鸡焉用牛刀/17·3//

信则人任焉人/17·5//

焉能系而不食/17·6//

则小子何述焉/17·18//

四时行焉/17·18//

百物生焉/17·18//

年四十而见恶焉/17·25//

殷有三人焉/18·1//

焉往而不三黜/18·2//

使子路问津焉/18·6//

见其二子焉/18·7//

焉能为有/19·2//

焉能为亡/19·2//

必有可观者焉/19·4//

孰先传焉/19·12//

孰后倦焉/19·12//

焉可诬也/19·12//

天下之恶皆归焉/19·20//

如日月之食焉/19·21//

仲尼焉学/19·22//

莫不有文武之道焉/19·22//

夫子焉不学/19·22//

无得而逾焉/19·24//

天下之民归心焉/20·6//

又焉贪/20·9//

君娶于吴/7·32//

吾不复梦见周公/7·5//

吾岂匏瓜也哉/17·6//

与其奢也宁俭/3·4//

奢则不逊/7·37//

于斯为盛/8·20//

有盛馔/10·28//

厩焚/10·17//

与其易也宁戚/3·4//

小人长戚戚/7·38//

周有大赉/20·3//

风乎舞雩/11·24//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12·21//

举直措诸枉/2·19//

举枉措诸直/2·19//

举直措诸枉/12·22//

举直措诸枉/12·22//

则民无所措手足/13·3//

下如授/10·5//

授之以政/13·5//

见危授命/14·13//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18·5//

见不善如探汤/16·11//

据于德/7·6//

以友辅仁/12·24//

汝弗能救欤/3·6//

虚而为盈/7·27//

实若虚/8·6//

奚取于三家之堂/3·2//

摄齐升堂/10·4//

由也升堂矣/11·14//

堂堂乎张也/19·16//

而亦何常师之有/19·22//

父母唯其疾之忧/2·6//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3//

曾子曰唯/4·15//

唯恐又闻/5·14//

唯我与尔有是夫/7·10//

唯何甚/7·30//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7·35//

唯天为大/8·19//

唯尧则之/8·19//

唯谨尔/10·1//

唯求则非邦也欤/11·24//

唯赤则非邦也欤/11·24//

唯其言而莫予违也/13·15//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17·2//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17·24//

非帷裳必杀之/10·6//

质胜文则野/6·18//

野人也/11·1//

野哉由也/13·3//

崔子弑齐君/5·19//

犹吾大夫崔子也/5·19//

犹吾大夫崔子也/5·19//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16·1//

三年不为乐乐必崩/17·20//

子张问崇德辨惑/12·10//

崇德也/12·10//

敢问崇德修慝辨惑/12·21//

非崇德欤/12·21//

晨门曰/14·40//

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8·22//

麻冕/9·3//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

/9·10//

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

/10·26//

服周之冕/15·11//

师冕见/15·42//

师冕出/15·42//

不患人之不己知/1·15//

患己不知也/1·15//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3·24//

不患无位/4·14//

患所以立/4·14//

不患莫己知/4·14//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12·5//

季康子患盗/12·18//

不患人之不己知/14·32//

患己不能也/14·32//

不患贫而患不均/16·1//

不患寡而患不安/16·1//

患不得之/17·14//

患失之/17·14//

苟患失之/17·14//

仲叔圉治宾客/14·20//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17·2//

敏于事而慎于言/1·13//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4·24//

敏而好学/5·15//

敏以求之者也/7·20//

回虽不敏/12·1//

雍虽不敏/12·2//

恭宽信敏惠/17·5//

敏则有功/17·5//

敏则有功/20·8//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8·5//

犁牛之子骍且角/6·6//

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6·14//

草上之风必偃/12·19//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17·3//

偃之言是也/17·3//

切切偲偲怡怡如也/13·28//

朋友切切偲偲/13·28//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8·3//

悠悠者天下皆是也/18·6//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1·9//

焉得俭/3·22//

吾未尝不得见也/3·24//

宅不处仁焉得智/4·1//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4·5//

不以其道得(除)之不去也/4·5//

焉得刚/5·11//

可得而闻也/5·13//

不可得而闻也/5·13//

焉得仁/5·19//

焉得仁/5·19//

汝得人焉尔乎/6·14//

求仁而得仁/7·15//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7·26//

得见君子者斯可矣/7·26//

得见有恒者斯可矣/7·27//

则吾未之有得/7·34//

民无得而称焉/8·1//

不易得已/8·13//

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9·5//

且予纵不得大葬/9·12//

雅颂各得其所/9·15//

不得其酱不食/10·8//

予不得视犹子也/11·10//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1·12//

必得我师焉/7·22//

言之得无讱乎/12·3//

必不得已而去/12·7//

必不得已而去/12·7//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11//

先事后得/12·21//

不得中行而与之/13·21//

俱不得其死然/14·6//

虽得之/15·33//

见得思义/16·10//

问一得三/16·13//

宽则得众/17·5//

其未得之也/17·14//

既得之/17·14//

不得与之言/18·5//

见得思义/19·1//

如得其情/19·19//

不得其门而入/19·23//

得其门者或寡矣/19·23//

无得而逾焉/19·24//

夫子得邦家者/19·25//

宽则得众/20·8//

欲仁而得仁/20·9//

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11·16//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4//

吾不欲观之矣/3·10//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3·17//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4·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4·24//

枨也欲/5·11//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5·12//

吾亦欲无加诸人/5·12//

虽欲勿用/6·6//

己欲立而立人/6·30//

己欲达而达人/6·30//

我欲仁斯仁至矣/7·31//

欲罢不能/9·11//

虽欲从之/9·11//

子欲居九夷/9·14//

门人欲厚葬之/11·10//

己所不欲/12·2//

爱之欲其生/12·10//

恶之欲其死/12·10//

既欲其生/12·10//

又欲其死/12·10//

苟子不欲/12·18//

子欲善而民善矣/12·19//

毋欲速/13·17//

欲速则不达/13·17//

克伐怨欲不行焉/14·2//

公绰之不欲/14·13//

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14·26//

欲速成者也/14·46//

工欲善其事/15·10//

己所不欲/15·24//

夫子欲之/16·1//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16·1//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6·1//

阳货欲见孔子/17·1//

子欲往/17·4//

子欲往/17·6//

予欲无言/17·19//

孺悲欲见孔子/17·18//

欲与之言/18·5//

欲洁其身/18·7//

人虽欲自绝/19·24//

欲而不贪/20·9//

欲仁而得仁/20·9//

威而不猛/7·39//

威而不猛/20·9//

斯不亦威而不猛乎/20·9//

沽酒市脯不食/10·8//

馈孔子豚/17·1//

祭之以礼/2·5//

非其鬼而祭之/2·24//

祭鬼如鬼在/3·12//

祭神如神在/3·12//

祭如不祭/3·12//

祭于公/10·9//

祭肉不出三日/10·9//

虽疏食菜羹瓜祭/10·11//

君祭/10·19//

非祭肉虽车马不拜/10·24//

使民如承大祭/12·2//

祭思敬/19·1//

所重民食丧祭/20·7//

逸民/18·8//

夷逸/18·8//

夷逸/18·8//

举逸民/20·6//

宗族称孝焉/13·20//

孰不可忍也/3·1//

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3·15//

孰不知礼/3·22//

汝与回也孰愈/5·9//

孰谓微生高直/5·24//

弟子孰为好学/6·3//

孰不知礼/7·32//

弟子孰为好学/11·6//

师与商也孰贤/11·15//

孰能为之大/11·24//

君孰与不足/12·9//

君孰与足/12·9//

孰敢不正/12·17//

孰为夫子/18·7//

孰先传焉/19·12//

孰后倦焉/19·12//

孰谓微生高直/5·24//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9·11//

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

/14·42//

子曰何必高宗/14·42//

起予者商也/3·8//

师与商也孰贤/11·15//

商也不及/11·15//

商闻之矣/12·5//

子路率尔而对曰/11·24//

季康子患盗/12·18//

其犹穿窬之盗也欤/17·11//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17·22//

赐也何敢望回/5·9//

望之俨然/19·9//

俨然人望而畏之/20·9//

夫子之文章/5·13//

斐然成章/5·22//

焕乎其有文章/8·19//

端章甫/11·24//

回也其庶乎屡空/11·17//

庶矣哉/13·9//

既庶矣/13·9//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16·2//

麻冕/9·3//

与之庾/6·4//

中庸之为德也/6·29//

季康子问/2·20//

季康子问/6·8//

康子馈药/10·16//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11·6//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12·17//

季康子患盗/12·18//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12·19//

康子曰/14·20//

行不履阈/10·4//

焕乎其有文章/8·19//

敝之而无憾/5·26//

衣敝缊袍/9·26//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7·8//

鸟兽不可与同群/18·6//

盖有之矣/4·6//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7·29//

盖阙如也/13·3//

盖均无贫/16·1//

盖十世希不失矣/16·2//

清矣/5·19//

行中清/18·8//

颜渊季路侍/5·26//

颜渊曰愿无伐善/5·26//

子谓颜渊曰/7·10//

如临深渊/8·4//

颜渊喟然叹曰/9·11//

子谓颜渊/9·20//

德行颜渊闵子骞/11·2//

颜渊死/11·7//

颜渊死/11·8//

颜渊死/11·9//

颜渊死/11·10//

颜渊后/11·21//

颜渊第十二/12·//

颜渊问仁/12·1//

颜渊曰请问其目/12·1//

颜渊曰回虽不敏/12·1//

颜渊问为邦/15·11//

关雎乐而不淫/3·20//

郑声淫/15·11//

如临深渊/8·4//

深则厉/14·41//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13·4//

如得其情19·19//

惜乎/9·20//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12·8//

一则以惧/4·21//

临事而惧/7·11//

勇者不惧/9·28//

君子不忧不惧/12·4//

不忧不惧/12·4//

夫何忧何惧/12·4//

勇者不惧/14·30//

孝于惟孝/2·21//

惟酒无量/10·8//

其惟圣人乎/19·12//

过则勿惮改/9·24//

悾悾而不信/8·16//

可以寄百里之命/8·7//

宿[HT5”SS〗

弋不射宿/7·28//

祭于公不宿肉/10·9//

子路无宿诺/12·13//

子路宿于石门/14·40//

止子路宿/18·7//

恶果敢而窒者/17·23//

山梁雌雉/10·32//

为人谋而不忠乎/1·3//

好谋而成者也/7·11//

不谋其政/14·27//

小不忍乱大谋/15·27//

君子谋道不谋食/15·32//

道不同不相为谋/15·40//

而谋动干戈于封内/16·1//

裨谌草创之/14·9//

遂事不谏/3·21//

事父母几谏/4·18//

比干谏而死/18·1//

往者不可谏也/18·5//

信而后谏/19·10//

吾必谓之学矣/1·6//

可谓孝矣/1·10//

可谓好学也矣/1·13//

其斯之谓欤/1·14//

何谓也/2·5//

是谓能养/2·7//

或谓孔子曰/2·21//

孔子谓季氏/3·1//

子谓冉有曰/3·6//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3·6//

何谓也/3·8//

何谓也/3·13//

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3·15//

子谓韶尽美矣/3·25//

谓武尽美矣/3·25//

何谓也/4·15//

可谓孝矣/4·20//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5·1//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5·2//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5·3//

子谓子贡曰/5·9//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5·15//

是以谓之文也/5·15//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5·16//

孰谓微生高直/5·24//

子谓仲弓曰/6·6//

子谓子夏曰/6·13//

可谓智矣/6·22//

可谓仁矣/6·22//

可谓仁乎/6·30//

可谓仁之方也已/6·30//

子谓颜渊曰/7·10//

谓之吴孟子/7·32//

则可谓云尔已矣/7·35//

泰伯其可谓至德也矣/8·1//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矣/8·21//

谓门弟子曰/9·2//

子谓颜渊/9·20//

仲由冉求可谓大臣欤/11·22//

所谓大臣者/11·22//

可谓具臣矣/11·22//

斯谓之仁已乎/12·3//

斯谓之君子已乎/12·4//

可谓明也矣/12·6//

可谓远也矣/12·6//

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12·20//

尔所谓达矣/12·20//

何谓也/12·22//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13·8//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13·20//

可谓士矣/13·20//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13·28//

可谓士矣/13·28//

是谓弃之/13·30//

微生亩谓孔子曰/14·34//

何谓也/14·42//

是之谓过/15·30//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16·6//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16·6//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16·6//

其斯之谓欤/16·12//

谓孔子曰/17·1//

可谓仁乎/17·1//

可谓智乎/17·1//

子谓伯鱼曰/17·9//

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18·8//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18·8//

周公谓鲁公曰/18·10//

可谓好学也矣/19·5//

陈子禽谓子贡曰/19·25//

所谓立之斯立/19·25//

何谓五美/20·9//

何谓惠而不费/20·9//

何谓四恶/20·9//

不教而杀谓之虐/20·9//

不戒视成谓之暴/20·9//

慢令致期谓之贼/20·9//

谓之有司/20·9//

无所祷也/3·13//

子路请祷/7·36//

祷尔于上下神祇/7·36//

丘之祷久矣/7·36//

赐也何敢望回/5·9//

非敢后也/6·15//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7·35//

丧事不敢不勉/9·16//

不敢尝/10·16//

敢问死/11·11//

敢问/11·20//

回何敢死/11·21//

正孰敢不正/12·17//

敢问崇德修慝辨惑/12·21//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13·4//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13·4//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13·4//

敢问其次/13·20//

敢问其次/13·20//

不敢不告也/14·22//

不敢不告也/14·22//

非敢为佞也/14·34//

恶果敢而窒者/17·23//

敢用玄牡/20·2//

敢昭告于皇皇后帝/20·2//

有罪不敢赦/20·2//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20·9//

耻躬之不逮也/4·22//

政逮于大夫四世矣/16·3//

季随季騧/18·11//

举一隅而示之不以三隅反/7·8//

二三子以我为隐子乎/7·24//

吾无隐子尔/7·24//

无道则隐/8·14//

父为子隐/13·18//

子为父隐/13·18//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16·6//

隐居以求其志/16·11//

隐者也/18·7//

隐居放言/18·8//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14·12//

公绰之不欲/14·13//

相维辟公/3·2//

缁衣羔裘/10·6//

同类推荐
  • 扬州画舫录

    扬州画舫录

    《扬州画舫录》的许多版本会省去工段营造录这一章,本版本以原貌全部保留,是全本的权威珍藏本。《扬州画舫录》是李斗历时30年写就的扬州奇书,被尊为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的扬州百科全书。朱自清先生最推崇的明清笔记体奇书。朱自清说: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有念过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象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
  •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本草纲目》是成书于我国明代的一部杰出的药物学著作,也是一部集16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之大成的药典,对我国近代药物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极佳的声誉,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本书以权威的金陵古本为蓝本,本着取古人之要义、为现代人所实用的原则,删繁就简,精选精校,辑录精华,保留了至今常见常用的本草,及切实有效的复方,原汁原味再现天下药典之精华,指导今人认识本草。
  • 荀子(中华国学经典)

    荀子(中华国学经典)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此外,荀子还是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 先秦学术概论

    先秦学术概论

    本书为吕思勉先生之代表作,亦为我国论先秦学术之名著。全书既详叙各家学术之要旨,细探其发展之源流,亦深究诸派相互之错综关系,力辨其主要著作之真伪。尤为可贵之处在于,本书诸多探索性论述,均为后来之考古发现所确证。本书论证精当可靠,稳健之中又每有新见,是欲了解先秦学术者之必读且易读之书。
  •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朱依真是清中叶广西诗坛上的著名诗人,袁枚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及其声名卑微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人们对朱依真及其作品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着重对《九芝草堂诗存》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等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朱依真的生平、思想、交游及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对朱依真及其作品较全面的认识与掌握,正确评价朱依真的文学成就,弘扬广西地方文学遗产,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
热门推荐
  • 秘恋365天:首席太霸道

    秘恋365天:首席太霸道

    临近婚礼,渣男跟渣女竟然在滚床单,还害得她差点丢掉小命。他们夺走她爸妈留下的公司,让她净身出户,她发誓,绝对不会饶过他们。于是,她选择跟他合作。他说,唯一的条件是不可以爱上他。可后来的后来,他为什么要将她压倒……
  • 大秦四世

    大秦四世

    魂飞千年现亡秦,利剑轻吟定乾坤。秦末时代,赵高乱国,胡亥乱政,草莽起义,英雄辈出,本该崩乱的覆灭的大秦帝国却迎来了转机。我身上是秦人的血,这血炽热而又不屈,项羽刘邦也挡不住我。我乃大秦四世,凡乱我大秦者,唯以利剑斩之!
  • 别让拖延害了你

    别让拖延害了你

    本书详解拖延症基本类型和表现症状,在揭开拖延症真相面纱的同时,帮你揪出让人变成“拖拉斯基”的真凶。结合我们身边的生活案例和心理学研究成果,对困扰你的拖延症问题进行一次科学、全面的趣味剖析等内容。
  • 三国之毒士无双

    三国之毒士无双

    现代一凡人魂穿汉末之时,卧龙岗前闲坐对弈却赢得毒士之名,那便如此,看毒士扫平天下,混一乾坤,
  • 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

    欲知世界各地之真相,可取此书读之。马可·波罗,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旅世家。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尼古刺·波罗和叔叔玛窦·波罗,途经中东,历时蹬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著成《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记述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
  •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获第五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特等奖】这是一代人的故事。一个并不久远的年代,一群熟悉的“陌生人”。从一九九O年开始的故事,很多在今天看来显得粗鄙和幼稚,甚至有些可笑,但他们却是这个时代的“底色”。友情,爱情,亲情,财富,成功,奋斗……一个个普通的耳熟能详的词,在时间的维度上,却有不同的诠释。时代的浪潮打过来,被打倒并不奇怪,能成为弄潮儿的,总是那些被打倒还能站起来的。
  • 律往情深

    律往情深

    闵洋是方锐的初恋男友,因为信仰,他放弃前程,甘做人前贫穷落魄的小律师,却无怨无悔。闵洋的青梅竹马,电台女主播沈婉如是方锐的闺蜜,眼见当年曾梦想走上T台的女生迫于生计,一步步......却无能为力。他们之间,到底是门弟之差,还是命运的捉弄。多年前的一起案件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方锐为何将闵洋拒之门外......友情,爱情,事业和梦想,当青春散场,前路坎坷,执着的闵洋却从未退缩,一个痴情的律政精英,用爱和包容演绎着侠骨柔肠。人生很长,即便天崩地裂,你变得面目全非,我依然想同你并肩前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放手只因深爱过

    放手只因深爱过

    明明放手只为深爱,他却将她恨之入骨。
  • 遗落神体

    遗落神体

    大驯兽师,驾驭通灵魔兽,俾睨天下;大魔法师,施展奇幻魔力,掌控世界;神兽斗士、羽涅斗士、龙斗士,拥有强悍体魄,纵横环宇。遗落在这一方大陆的卡尔,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个无畏神魔的强者......
  • 幸福的底气

    幸福的底气

    有正式工作的季洁,家中无矿,但她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辞职当起了全职妈妈,她觉得这才是女人一辈子最美好、最幸福的职业,可是随着生活中鸡毛蒜皮、鸡零狗碎以及不断的意外、惊喜、惊吓等等事件的发生后,尤其是在经济物质保障出现危机的时刻......季洁才明白,人生的幸福终究是需要根基与底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