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500000051

第51章 论语通检(9)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11·23//

必不得已而去/12·7//

必不得已而去/12·7//

必也/12·14//

草上之风必偃/12·19//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12·20//

在邦必达在家必达/12·20//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12·20//

必也/13·3//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13·3//

言之必可行也/13·3//

必世而后仁/13·12//

言必信行必果/13·20//

必也/13·21//

有德者必有言/14·5//

有言者不必有德/14·5//

仁者必有勇/14·5//

有勇者不必仁/14·5//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14·13//

何必高宗/14·42//

必先利其器/15·1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5·12//

必察焉/15·28//

必察焉/15·28//

必失之/15·33//

后世必为子孙忧/16·1//

而必为之辞/16·1//

何必公山氏之之也/17·4//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17·20//

三年不为乐乐必崩/17·20//

何必去父母之邦/18·2//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19·4//

小人之过也必文/19·8//

必也/19·17//

未足与议也/4·9//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16·2//

仁者其言也讱/12·3//

其言也讱/12·3//

言之得无讱乎/12·3//

天禄永终/20·1//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7·32//

则有司存/8·5//

先有司/13·2//

谓之有司/20·9//

司马牛

司马牛问仁/12·3//

司马牛问君子/12·4//

司马牛忧曰/12·5//

尼(见“仲尼”)

使民以时/1·4//

民德归厚矣/1·8//

民免而无耻/2·3//

何为则民服/2·19//

举直措诸枉则民服/2·19//

举枉措诸直则民不服/2·19//

使民敬忠以劝/2·20//

曰使民战栗/3·21//

其养民也惠/5·16//

其使民也义/5·16//

以临其民/6·2//

务民之义/6·22//

民鲜久矣/6·29//

如博施于民而能济众/6·30//

民无得而称焉/8·1//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8·3//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8·3//

民可使由之/8·10//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8·19//

有民人焉/11·23//

可使足民/11·24//

使民如承大祭/12·2//

使民信之/12·7//

民无信不立/12·7//

子欲善而民善矣/12·19//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13·3//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13·4//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13·4//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13·4//

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13·4//

善人教民七年/13·29//

以不教民战/13·30//

民到于今受其赐/14·18//

上好礼则民易使也/14·43//

斯三代之民所以直道而行也

/15·25//

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15·33//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15·35//

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16·12//

民到于今称之/16·12//

古者民有三疾/17·15//

逸民/18·8//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19·10//

民散久矣/19·19//

举逸民/20·6//

天下之民归心焉/20·6//

所重民食丧祭/20·7//

公则民悦/20·8//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20·9//

汝弗能救欤/3·6//

弗如也/5·9//

吾与汝俱弗如也/5·9//

亦可以弗畔矣夫/6·27//

士不可以不弘毅8·8//

人能弘道/15·29//

非道弘人/15·29//

执德不弘19·2//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1·5//

出/3·24//

子出/4·15//

古者言之不出/4·22//

谁能出不由户/6·17//

出/7·15//

出辞气/8·5//

河不出图/9·9//

出则事公卿/9·16//

出/10·4//

必表而出/10·6//

祭肉不出三日/10·9//

出三日不食之矣//

杖者出/10·13//

斯出矣/10·13//

三子者出/11·24//

出门如见大宾/12·2//

樊迟出/13·4//

南宫适出/14·6//

使者出/14·26//

君子思不出其位/14·28//

逊以出之/15·18//

师冕出/15·42//

虎兕出于柙/16·1//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16·2//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16·2//

自诸侯出/16·2//

自大夫出/16·2//

将命者出户/17·19//

宰我出/17·20//

小德出入可也/19·11//

出纳之吝/20·9//

箕子为之奴/18·1//

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4·6//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5·12//

吾亦欲无加诸人/5·12//

加我数年/7·17//

加朝服/10·20//

加之以师旅/11·24//

又何加焉/13·9//

又何加焉/13·9//

召门弟子曰/8·4//

君召使摈/10·3//

君命召/10·21//

召忽死之/14·17//

召/17·4//

夫召我者而岂徒哉/17·4//

佛肸召/17·6//

汝为周南召南矣乎/17·9//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17·9//

礼射不主皮/3·16//

亦足以发/2·9//

不悱不发/7·8//

发愤忘食/7·19//

吾其被发左衽矣/14·18//

圣乎/6·30//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7·35//

夫子圣者欤/9·6//

固天纵之将圣/9·6//

圣人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7·26//

畏圣人之言/16·8//

侮圣人之言/16·8//

其惟圣人乎/19·12//

我对曰毋违/2·5//

孔子对曰举直措诸枉/2·19//

对曰不能/3·6//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3·19//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3·21//

对曰吾斯之未能信/5·6//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5·9//

或对曰申枨/5·11//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6·3//

子路不对/7·19//

子路对曰有之/7·36//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11·6//

路率尔而对曰/11·24//

对曰方六七十/11·24//

对曰非曰能之/11·24//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僎/11·24//

有若对曰盍彻乎/12·9//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12·9//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12·11//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12·17//

孔子对曰苟子不欲/12·18//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12·19//

子张对曰在邦必闻/12·20//

使于四方不能专对/13·5//

对曰有政/13·14//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13·15//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13·15//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14·14//

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14·26//

孔子对曰非敢为佞也/14·34//

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

/15·1//

对曰然/15·3//

对曰未也/16·13//

对曰未也/16·13//

对曰未也/16·13//

子游对曰/17·3//

对曰未也/17·7//

对曰然/18·6//

对曰子夏曰/19·3//

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19·12//

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6·14//

桓公杀公子纠/14·17//

桓公杀公子纠/14·18//

冉子为其母请粟6·4//

(又见“父母”)

幼而不逊悌/14·45//

长幼之节不废/18·7//

六画六画

夫子至于是邦也/1·9//

邦有道不废/5·2//

邦无道免于刑戮/5·2//

至于他邦/5·19//

至一邦/5·19//

宁武子邦有道则智/5·21//

邦无道则愚/5·21//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8·14//

邦有道/8·14//

邦无道/8·14//

问人于他邦/10·15//

唯求则非邦也欤/11·24//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1·24//

唯赤则非邦也欤/11·24//

在邦无怨/12·2//

在邦必闻/12·20//

在邦必达/12·20//

在邦必闻/12·20//

善人为邦百年/13·11//

一言而兴邦/13·15//

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13·15//

一言而丧邦/13·15//

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13·15//

邦有道/14·1//

邦无道/14·1//

邦有道/14·4//

邦无道/14·4//

虽蛮貊之邦行矣/15·6//

邦有道如矢/15·7//

邦无道如矢/15·7//

邦有道则仕/15·7//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也/15·7//

居是邦也/15·10//

颜渊问为邦/15·11//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16·1//

邦人称之曰君夫人/16·14//

称诸异邦曰寡小君/16·14//

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16·14//

怀其宝而迷其邦/17·1//

何必去父母之邦/18·2//

邦君

邦君树塞门/3·22//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3·22//

邦君之妻/16·14//

邦家

恶利口之覆邦家者/17·17//

夫子之得邦家者/19·25//

齐之以刑/2·3//

君子怀刑/4·11//

免于刑戮/5·2//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13·3//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13·3//

智者动/6·23//

动容貌/8·5//

非礼勿动/12·1//

动之不以礼/15·33//

而谋动干戈于封内/16·1//

动之斯和/19·25//

子围于匡/9·5//

匡人其如予何/9·5//

子围于匡/11·21//

一匡天下/14·18//

凶服者式之/10·27//

式负版者/10·27//

亦可以即戎/13·29//

子之迂也/13·3//

譬如平地/9·18//

其次避地/14·39//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19·22//

朽木不可雕也/5·10//

未可与权/9·29//

废中权/18·8//

谨权量/20·5//

执圭鞠躬如也/10·5//

南容三复白圭/11·5//

吉月必朝服而朝/10·6//

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5·26//

可与共学/9·29//

老者安之/5·26//

窃比我于老彭/7·1//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19//

吾不如老农/13·4//

吾不如老圃/13·4//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14·12//

老而不死/14·45//

及其老也/16·7//

吾老矣/18·3//

君使臣/3·19//

臣事君/3·19//

君使臣以礼/3·19//

臣事君以忠/3·19//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8·20//

予有乱臣十人/8·20//

子路使门人为臣/9·12//

无臣而为有臣/9·12//

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9·12//

可谓具臣矣/11·22//

君君臣臣/12·11//

臣不臣/12·11//

为臣不易/13·15//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14·19//

是社稷之臣也/16·1//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陪臣执国命/16·2//

君臣之礼如之何其废之也/18·7//

其不改父之臣/19·18//

帝臣不蔽/20·2//

(又见“大臣”)

六十而耳顺/2·4//

洋洋乎盈耳哉/8·15//

前言戏之耳/17·3//

亚板干适楚/18·9//

再思可矣/5·20//

再拜而送之/10·15//

西

(见“公西华”、“子西”)

陈力就列/16·1//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8·7//

三军可夺帅也/9·25//

匹夫不可夺志也/9·25//

夺伯氏骈邑三百/14·10//

恶紫之夺朱也/17·17//

天厌之天厌之/6·28//

学而不厌/7·2//

抑为之不厌/7·35//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10·8//

人不厌其言/14·14//

人不厌其笑/14·14//

人不厌其取/14·14//

父在观其志/1·10//

禄在其中矣/2·18//

祭鬼如鬼在/3·12//

祭神如神在/3·12//

父母在/4·19//

虽在缧绁之中/5·1//

子在陈曰/5·22//

则吾必在汶上矣/6·9//

在陋巷/6·11//

子在齐闻韶/7·14//

乐亦在其中矣/7·16//

文不在兹乎/9·5//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9·11//

子在川上曰/9·17//

其在宗庙朝廷/10·1//

君在/10·2//

有父兄在/11·20//

子曰有父兄在/11·20//

子在回何敢死/11·21//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12·2//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12·5//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12·20//

在邦必达在家必达/12·20//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12·20//

直在其中矣/13·18//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4·27//

在陈绝粮/15·2//

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15·6//

耕也馁在其中矣/15·32//

学也禄在其中矣/15·32//

某在斯某在斯/15·42//

且在封域之中矣/16·1//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16·1//

而在萧墙之内也/16·1//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16·2//

戒之在色/16·7//

戒之在斗/16·7//

戒之在得/16·7//

仁在其中矣/19·6//

在人/19·22//

天之历数在尔躬/20·1//

简在帝心/20·2//

万方有罪在朕躬/20·2//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20·4//

有朋自远方来/1·1//

未之有也/1·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5//

与朋友交而有信/1·6//

有所不行/1·11//

就有道而正焉/1·13//

有耻且格/2·3//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4//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7//

有事弟子服其劳/2·8//

有酒/2·8//

施于有政/2·21//

夷狄之有君/3·5//

管氏有三归/3·22//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3·22//

管氏亦有反坫/3·22//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者乎/4·6//

盖有之矣/4·6//

于从政乎何有/4·13//

游必有方/4·19//

德不孤必有邻/4·25//

邦有道不废/5·2//

子路有闻/5·14//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5·16//

陈文子有马十乘/5·19//

宁武子邦有道则智/5·21//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5·28//

有颜回者好学/6·3//

于从政乎何有/6·8//

于从政乎何有/6·8//

于从政乎何有/6·8//

如有复我者/6·9//

伯牛有恶疾/6·10//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6·14//

不有祝鮀之佞/6·16//

而有宋朝之美/6·16//

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人焉/6·26//

何有于我哉/7·2//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7·9//

唯我与尔有是夫/7·10//

得见有恒者斯可矣/7·27//

亡而为有/7·27//

难乎有恒矣/7·27//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7·29//

苟有过人必知之/7·32//

则吾未之有得/7·34//

子曰有诸/7·36//

子路对曰有之/7·36//

曾子有疾/8·4//

曾子有疾/8·5//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8·5//

有若无/8·6//

天下有道则见/8·14//

邦有道/8·14//

舜禹有天下/8·18//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8·19//

焕乎其有文章/8·19//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8·20//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8·20//

有一妇人焉/8·20//

三分天下有其二/8·21//

吾有知乎哉/9·8//

有鄙夫来问于我/9·8//

如有所立/9·11//

无臣而为有臣/9·12//

有美玉于斯/9·13//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9·14//

何有于我哉/9·16//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9·21//

秀而不实者有矣夫/9·21//

夫何远之有/9·30//

足蹜蹜如有循/10·5//

享礼有容色/10·5//

斋必有明衣/10·7//

必有寝衣/10·6//

长一身有半/10·6//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10·28//

有颜回者好学/11·6//

有棺而无椁/11·7//

有恸乎/11·9//

言必有中/11·13//

有父兄在/11·20//

子曰有父兄在/11·20//

有民人焉/11·23//

有社稷焉/11·23//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11·24//

人皆有兄弟/12·5//

死生有命/12·5//

与人恭而有礼/12·5//

自古皆有死/12·7//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11//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12·19//

舜有天下/12·22//

汤有天下/12·22//

先有司/13·2//

有是哉/13·3//

始有/13·8//

少有/13·8//

富有/13·8//

苟有用我者/13·10//

三年有成/13·10//

如有王者/13·12//

于从政乎何有/13·13//

冉有退朝/13·14//

对曰有政/13·14//

如有政/13·14//

有诸/13·15//

有诸/13·15//

吾党有直躬者/13·18//

行己有耻/13·20//

狷者有所不为也/13·21//

南人有言曰/13·22//

邦有道/14·1//

邦有道/14·4//

有德者必有言/14·5//

有言者不必有德/14·5//

仁者必有勇/14·5//

有勇者不必仁/14·5//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14·6//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14·7//

未有小人而仁者也/14·7//

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14·38//

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14·41//

有心哉/14·41//

君子亦有穷乎/15·2//

邦有道如矢/15·7//

邦有道则仕/15·7//

有杀身以成仁/15·9//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5·12//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者乎

/15·24//

如有所誉者/15·25//

其有所试矣/15·25//

有教无类/15·39//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16·1//

周任有言曰/16·1//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16·1//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16·2//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16·2//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16·2//

侍于君子有三愆/16·6//

君子有三戒/16·7//

君子有三畏/16·8//

君子有九思/16·10//

齐景公有马千驷/16·12//

子亦有异闻乎/16·13//

敏则有功/17·5//

有是言也/17·6//

古者民有三疾/17·15//

鲜有仁/17·16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17·20//

不有博弈者乎/17·21//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17·22//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17·22//

君子有恶乎/17·23//

有恶/17·23//

赐也亦有恶也/17·23//

殷有三人焉/18·1//

天下有道/18·6//

周有八士/18·11//

焉能为有/19·2//

同类推荐
  • 三言二拍精编(第三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三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诗集传附录纂疏

    诗集传附录纂疏

    本书收录现存元代诗经类文献。在文献整理中,选择一个好的底本,旁搜现寻各种版本进行校勘、标点,同时撰写成各个著述的内容提要,对该著述作者、著作内容、特点及在《诗经》研究史上的地位,做全面的介绍。本套丛书是收录现存元代经部文献的大型丛书,有助于推进元代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以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等不同专门史的研究。
  • 韩非子

    韩非子

    先秦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子,秉持“以霸王之业教君”的宗旨,归纳整合出一套“凭势、用术、行法”的治国理念,中国第一个极权皇帝,欣赏他,自然也疑忌他;第一个全国的权相,畏忌他,害死他,但更贯彻、执行他的计策。汉以后历朝政治莫不阳儒阴法,于是韩非死了,而又还没有死。
  •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易经》被尊为“六经之首”,尊享着无比崇高的地位。而在道家经典中,《易经》也享有与其在儒家经典中相同的地位,被道家奉为“三玄之冠”。真正算得上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于《易经》,曾给出了这样的定位:“易道广大,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数,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可算是对《易经》全面而重要的评价,甚至无论从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上讲,都是世所罕见的,也从来没有一部著作能够产生它那样的重要影响。
  • 经学博采录

    经学博采录

    《经学博采录》记载和评述了乾嘉道咸间各经学家的生平及其学术成就,收罗甚博。此次整理本以《辛巳丛编》6卷本为底本,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的光绪八年《敬跻堂丛书》12卷本对校,并以广雅书局校抄本参校。
热门推荐
  • 我在仙界玩直播

    我在仙界玩直播

    悟空:小老弟,你这不行啊!来来来,给你三根救命猴毛,可不要丢了我的脸面。金道霖:多谢大圣打赏,下次一定要那妖怪好看。哮天犬:嘿嘿,小老弟,我家那小崽子就拜托了。金道霖满脸嫌弃:狗哥,不是我不帮你。害的我现在天天被养狗的小姐姐堵门要说法。哮天犬:嗯?这样吗?。诶,老弟这是二郎真君的九转玄功要不要了解一下。。。金道霖:嘿嘿,好说,以后你儿子就是我儿子,有什么事包在我身上哪吒:道哥,上次你那宝贝还有吗?再给我来俩。金道霖:擦,你还有脸和我要宝贝?上次的混天绫,你就给了半尺。哪吒:诶,哥,这次是风火轮哦!金道霖:嗯?这个吗。。。在这个灵气复的年代,金道霖意外加入了天庭直播间,从此畅游于众仙之间,修仙一时爽,一直修仙一直爽!我要走上仙路巅峰,成为那个屹立于仙路顶端的男人!
  • “水鬼”是这样打天下的

    “水鬼”是这样打天下的

    前两年,央视10频道连续播发将近一年的公益广告引起我们的注意:一位圆脸中年渔民对着镜头说:“生命是无价的,我能在海上救那么多人,感到很幸福。”字幕上写道:“郭文标,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小沙头村渔民。郭文标三十年如一日,守护着浙江东南温岭一带海域,不计报酬、不计得失、不顾个人安危,已在惊涛恶浪中救起了五百多条生命。”在温岭,渔民习惯称他为“标哥”,有事找“标哥”,好使;在那片海域,过往的船老大称他为“水鬼”,或在“水鬼”前加“平安”两字,即“平安水鬼”。不论谁在海上遇到麻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他的手机号码成为海上110。
  • 魔魇1末世之痕

    魔魇1末世之痕

    多年前,负责调查超自然事件的“孤烟计划”研究组在沙漠遭遇到非人为的组织性袭击,最终全军覆没、埋尸荒原。两年后,某陆地作战部队在沙漠盆地也遭遇到了超自然生物的袭击,同样命失黄沙。韩飞是普通中学高三学子,高考后被罗伊·韦伯斯特坑蒙拐骗进入了猎魔师培训学院(Devil-HunterTrainingCollege)。在这所学院里,他发现了人类科学无法解释的能力——神谕。学院里的每一个人都至少掌握一种神谕,但身为最强猎魔师之子的韩飞却难以掌握攻击型神谕,最终进修信息型神谕“视听”。不久,学院收到一份报告,内陆沙漠存在上古魔类,学院派出由卡洛·韦伯斯特、高桥浩、高桥樱子和韩飞组成的四人小组前往该沙漠进行魔类调查。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猎魔师都收到相同的报告,不约而同地前往沙漠进行猎魔任务,以提升自己的猎魔等级。后来众人遇到上古魔类的制造者,在沙漠中与饕餮搏杀。众人败北而逃后,猎魔学院的院长亲自上阵,解决了魔类制造者。但随即而来的是成群的上古四凶,猎魔师抵挡不住,魔兽东侵,生灵涂炭……
  • 游戏主播之我就是渣渣

    游戏主播之我就是渣渣

    主播技术太渣?不存在的,渣渣也能逆袭!
  • 快穿之小透明的记录簿

    快穿之小透明的记录簿

    为女主、女配、炮灰、路人甲乙丙丁完成愿望,重活一世。这是有偿服务。每一个想要改变的人都得付出代价。当然,这也是该记录人的漫漫赚钱路。有些世界会有CP,暂定无男主。佛系更新,理性看文。
  • 文明的记录:科技发明

    文明的记录:科技发明

    人类的文明总是在科学汇集的道路上前进,人类的生活总是在无数的发明中改变。有时候,很多发明的问世都源于一个一闪而过的奇思妙想,一次不经意的偶然失误,一次特立独行的大胆尝试……由此走进智慧之门,进入发明创造的趣味王国,使发明带来了“种豆得瓜”的科学效应。新技术的大量使用,使世界科学体系得到逐步完善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得到了发扬。本书精心编选了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讲述每一项发明的来龙去脉,描述发明者在创造过程中是如何经历无数次的探索与改进,弘扬他们艰苦耐劳与顽强执着的精神,开拓大家的视野,扩充知识,陶冶心灵,不断地提升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灵感,培养我们独具特色的创造力。
  • 点灯

    点灯

    余同友,男,1971年出生于皖南,供职于皖池州日报社。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第七届学员,安徽省签约作家。有中短篇小说若干散见于国内一些文学期刊。一没想到,仅仅隔了一年多时间,我又一次来到了瓦庄。从县城开出的农用班车,一路上吭哧吭哧,终于在天黑时分把我带到了镇子上。镇子上稀稀落落的几个店铺里,亮着半死不活的灯,两个小孩从街对面跑出来,喊着外乡人听不懂的方言,他们迅即穿过街头黯淡的灯光,钻进屋子里去,然后又嗖地一下跑出来,很有些像镇子上空此刻正飞翔着的蝙蝠。
  • 反派他就是个坑

    反派他就是个坑

    宁知摇穿越到书里变成了女配,为了在异世界好好生存,她决定抱紧反派男配的大腿。
  • 思想修养与大学生成才

    思想修养与大学生成才

    华长慧主编的《思想修养与大学生成才》是希望通过对中国历史、中国法律、中国国情、思想修养等领域的讨论,培养祖国情怀、批判精神、辩证思维、全球视野、学识素养、人格养成。
  • 女配也种田

    女配也种田

    运气一向平淡的刘佳宜居然穿越了!种田?发家?致富?好像都不容易……为了一日三餐勤勤恳恳的刘童鞋有一天突然发现……原来这里还有个标准种田文女主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