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2600000008

第8章

一夜之间,陆操成了反动学术权威,被打成“右派”,从上海下放到南塘,随行的还有他的助教丁西琰。彭书记牢记当年毛部长的话,出于保护知识分子的初衷,不顾镇党委班子的反对,聘任陆操做南塘中学校长。可能出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考虑,又出人意料地把丁西琰安排到镇上的铁匠铺里打铁。

文质彬彬的丁西琰从来没打过铁,甚至没干过体力活,镇上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打铁是粗活,够他受的,可丁西琰并不忧虑。每天,他总是按时去铁匠铺,像去教室一样从容不迫。打铁的大锤抡起来的确要比拿笔艰难,但半个月下来,丁西琰就举重若轻了。最让人惊奇的是,不到三个月,丁西琰打出来的镰刀和锄头,质量竟超过了那个教他手艺的虬须汉子。从此,远近的农民都点名要他打的农具,说是又美观又耐用,以至于他的师父也心甘情愿地为他打下手。

北风呼呼吹过,农民拿着农具沿着蜿蜒曲折的路一早走进铁匠铺。丁西琰搭起炉灶,燃起炭火,拉起风箱,将烧红的铁块放在砧子上,抡起大锤,甩开臂膀,叮叮当当,空气里弥漫着烧红的铁锈味,这气味又随着热风,浸入一切开放的空间。长长的冬季,锄头、镢头、铁钎、镰刀,日出或日落的声音,对于这些农民,大锤小锤的声音都是天籁,都是比时间要重要得多的来年春暖河开。

陆操对学生竖起大拇指,说他既有魏晋名士嵇康的风采,又有唐代诗人陆龟蒙与劳动人民一起吃苦的精神。这说法出典在哪呢?由于南塘地势低洼,曾遭受洪涝灾害,陆龟蒙身扛畚箕,手执铁锸,带领百姓,抗洪救灾。他还参加田地劳动,耕耘锄草从不间断。为此,写下了不少的田园诗。

太湖石上攀缘着凌霄,绽放着一朵朵蜜蜡似的花儿。陆操洗完了澡,拿了部宋刻书,惬意地躺在竹榻上,全然忘记了自己的“右派”身份。身体干净,心里才会自在。青年时代的跋山涉水,人到中年的他,如今在园子里听风吹竹读古书,也是夙愿。能从古书里翻读出新意,就多了份欢喜。

宝珠跟着父亲去个园拜访。她的内心有一股强烈的好奇心,总觉得生活中好像缺了点什么,那时住在南塘的人都有一种住在乡下的感觉。她的焦虑和些许的失落还有另一个原因,她十分清楚自己生活在一个对文化艺术不怎么重视的地方——不论是画家还是作家,这就令他们绝望了。星期天,她常跟着父亲去苏州城里的旧书店闲逛,贪婪地购买那些褪色的、灰头土脸的卷角旧书,旧书店惨淡经营着,穷困潦倒的书商们毫无生气,他们在乐桥的街角,在文庙的院子外,在歙簌掉土的墙脚下随便摊开自己的家什,凌乱不堪。她耐心地翻看着。

一走进清幽典雅的个园,宝珠顿时感到一种高门大户的富足气派。父女俩被迎进书房,里面不仅装饰华丽,而且还有不少考究的物品。寒暄后,陆操笑着说,宝珠是稀客,陆伯伯画幅画送你吧。宝珠大方地说,谢谢。许文生看着女儿,笑了。夕光淡淡,在疏枝密叶间浮动,待画到了纸上,竹林又是另外一番青翠。

看得出神,一不小心,宝珠将桌上的一个笔筒碰落在地。只听“啪”的一声响,笔筒摔得四分五裂。许文生心里一阵紧张:这是陆操最喜欢的笔筒了。宝珠红着脸,怀着歉意向陆操赔不是。谁知,陆操一点不生气,若无其事地笑着说:“宝珠吓坏了吧?没关系。我也是刚知道,它只是一件普通的瓷器,欺骗了我这么长时间,我真恨不得扔掉它呢。”听了陆操的话,宝珠如释重负。

多年以后,宝珠才知道,那个笔筒是一件制作考究、年代久远的青花瓷真品,价值不菲。即使笔筒被摔碎了,陆操都舍不得扔掉它。

南塘中学是老校,几任校长都有名,其中最有名的是陆操。学生下午通常只上两节课,课后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美术教室、操场都开放,爱玩什么玩什么。校图书馆藏书不多,但是订的报纸期刊齐全,连时尚的《新华文摘》都有。那种气氛,放到如今追求升学率的学校,显然跟时代是脱节的。最近我在南塘中学的贴吧看到当年一个学生写的文章,说当时我们那个陆校长“早上,到了办公室,望着他办公室的奇花异草,陷入沉思;中午,在澄湖边小坐钓鱼;晚上,去澄太园小酌(南塘最好吃的饭馆)。觉得他像个民国教育家。”

陆操教历史、地理两门课。他上地理课,总是带着一张中国地图。先将各页拆开,讲一个省,就拿一张图,在黑板上画个“十”字形,绘出省份的边界线,说明其所在位置,然后在界内画出山脉河流湖泽,讲明自然地理后,再加注都市城镇及交通道路等。一次考试,他出了四道题,每题25分。彭一澜尤其喜欢有关吉林省长白山地势地理的第三题,洋洋洒洒写了很多,不料考试时间已过,他只答了一题。陆操阅卷时,在卷后加了很长的批语,写完一张,又写了一张。彭一澜破天荒只凭这一道题就得了75分。他拿着卷子给宝珠看,开心地笑了。

还有一次,陆操临时代课数学,正逢月考,他出的试卷,其中一题是:1-( )-( )-( )-( )……等于多少。宝珠苦思冥想了半天,忽然想到《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句子,就把答案写为“0……1”,陆操捋须大笑,赞赏宝珠聪明,学习懂得融会贯通。

个园曾有世袭乐班何家班,专为族中的喜庆宴会唱昆曲助兴。陆操自幼耳濡目染,笛、笙、箫、三弦、二胡、鼓、板等各种乐器,都有涉猎。箫不热闹,只有极少数人才配得上它的平静和美好。吹箫成为陆操生平一大乐事。

陆操讲课到得意处,也会忘形,或者一展歌喉唱段小曲,或者从怀里掏出几颗花生糖大嚼,让学生们捧腹大笑。有一天,他异想天开地说:“我今天教你们外国离骚。”原来是英国诗人弥尔顿的一首哀悼朋友落水而亡的抒情诗。

至今,宝珠每每说起陆操教书的性情往事,想到今天的功利,低声叹息。

晚上九点,街上的行人渐渐稀少了。

冷僻的街上,有一家南货店,是镇供销社所属的集体单位。宝岚高中毕业后,分配在店里工作。平时,生意冷清,早就关门,因为镇上的人一般不太买零食水果吃。最近这阶段,宝珠经过,发现南货店总是很晚才打烊。她觉得奇怪。这天,她因为去个园给陆操送东西,回来晚了。经过南货店,见店门口挂着一盏煤油灯,灯下摆着红色的苹果,白色的梨,黄色的香蕉,映着灯火发出绝妙的娇艳色彩。

水果当中,摆着一张木桌。桌上有茶具:一把宜兴紫砂壶,壶嘴有点残缺了,两只粗瓷的白杯子,都盛着嫩嫩的绿茶。

桌子这边,一个年轻姑娘坐在一张小竹椅上,低着头,做针线。她穿一件淡蓝碎花衬衣,头发有点乱,梳着一条长辫子;面孔手指,因为常做家务的缘故,有点粗糙。然而她的眉目很疏朗。她正是许宝岚。那边坐着丁西琰,穿着汗背心乘凉,露出风吹日晒的古铜色皮肤。他的容貌端正,时常用一杯茶润润嗓子。低着头,拿着一本诗集,屈原的楚辞《九歌》,在大声,抑扬顿挫地读给她听。

突然,两人同时抬起头,她的眼睛离开手里的针线,他的眼睛离开那本诗集,四只眼睛发出饱满、快乐的光,相视一笑,又同时低下头。

四周的空气变得神圣而甜美!

宝珠站在街角,眼里涌出热泪,她全身的血贲涨起来。她本来要经过南货店往前走。但是她没有勇气去撞破这一团神圣而甜美的空气。她仿佛看见天使展开神光,带着一群雪白的鸽子张开翅膀,在他们头上飞来飞去。

一会儿,宝岚站起身,她踮着脚,努力伸手从货架上取下一瓶瓶蒙尘的白酒,仔细地擦灰。她的长辫子随着窈窕的身姿不停摇摆。

这时,宝珠看见叔叔许益生悄然来到店门口,她有点紧张,生怕他惊扰了他们的宁静。还好,他只是看了丁西琰一眼,平静地说:“宝岚,打一斤黄酒。”

他的话音刚落,宝岚忽然凝伫在那里了。有那么一刻,宝珠感觉她似乎犹豫着不敢回身,像一幅画定在那里了。

高中时期的彭一澜依然不改其顽劣本性。课间,宝珠发现他在墙角偷偷抽烟,宝珠问你在抽烟?抽着玩。彭一澜回答。玩这个干什么!班干部的本能,使宝珠下意识地认为年轻人过早抽烟是落后颓废的表现。彭一澜虽没有说话,但也显出理亏的样子,烟圈慢慢地,带着点尴尬吐出来,好半天不抽第二口。

保圣寺里的几棵古银杏粗壮茂密,一到秋天满树金黄,果实累累。有一天,彭一澜禁不住爬上树去摇果实,被陆书鸿看见,叫他下来。年少气盛的彭一澜一口一个“老子怎么样。”陆书鸿温和地问他:“你知道老子是谁吗?”彭一澜眼睛一瞪:“老子就是我啊!”——后来他才从丁西琰口中知道,这个听他一口一个“老子”的人,居然是陆校长的儿子陆书鸿。他趁着大学放暑假,响应学校号召,首次回乡参加支农。彭书记安排彭一澜与陆书鸿一起去了镇郊的国营东风果园。柳晨有点不舍得小儿子。彭书记说年轻人就得要磨炼,人家陆教授的儿子还是从上海来的大学生呢,不照去?听丈夫这么一说,柳晨想想也对,不作声了。

有阶段,彭一澜的情绪全在炼钢。他在电影里,招贴画上,看过不少炼钢的工人。他哼着“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歌,设想自己能成为一个炼钢工人:戴一顶大八角鸭舌帽,帽舌下有一副蓝颜色的眼镜,穿着水龙布的工作服,——戴了很大很大的手套,拿着一个很长的后面有个大圈的铁家伙……炼钢的炉子,轰隆隆的熊熊的大火,灼烧着他的眼睛。但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很快就过去了。

没多久,彭一澜就对果园的各个角落熟悉了。他几乎知道所有果木品种的名字,而且准确地知道每一棵果树的位置。组长大老田给晚来几天的陆书鸿布置工作,一下子说不清那地方,彭一澜正好在旁边,就说:“小彭,你带他去!”彭一澜对陆书鸿眨眨眼,说,“我们走!”于是,在果园里,他轻快地弹跳出没于高高低低、深深浅浅的丛绿之中,惹得陆书鸿看了,眼睛里也不由漾出笑意。

彭一澜真把自己当成果园的主人了。他一回家就说他的果园,在街上遇到宝珠也说,连宝珠都知道,果园建成快五年了,有多少棵树,单葡萄就有三十多种,好多都是外国引进的。果园里有些什么人,她也都清清楚楚,大老田、二老刘、陈素花、吕小兰……还有个陆书鸿!他对果园熟悉的程度不亚于镇政府宣传干事殷金龙。彭书记还来果园看过彭一澜,以及他儿子常常叨念的陆书鸿。有一天,彭一澜特意拉上宝珠爬到佛塔顶上去,指给宝珠看:

“你看,你看!我们的果园多好看!一行一行的果树,一架一架的葡萄,整整齐齐,郁郁葱葱,那么大一片,就跟画报上的一样,电影上的一样!”

空气里到处可以闻到苜蓿花的香气,那是夏天少女般的气息,一片开着红花的苜蓿田,这里那里散布着星星点点雪白的雏菊;还可以听到黄莺的啼唤,燕子的啁啾。彭一澜原来在家里住。七月,果子大起来了,需要有两个人夜间守护。大老田照例开个会,征求大家的意见。彭一澜表示,他愿意搬来住。

一是夏天到秋天是果园最好的时节。五颜六色的果子,发出香气,闻着都醉人。二是,搬过来,他可以和陆书鸿在一起,工作学习都在一起。房间很小,隐隐有一股霉味。恰好能放下两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床板上已经铺了新收的干枯稻草,二老刘咕哝说刚换的,没有臭虫。他帮彭一澜把被单草席铺好,推开窗户说透透气。窗外有哗哗声,彭一澜探身出去,看见了一条河流,翡翠般的清波,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真美!”陆书鸿笑他:“你现在变得浪漫了!”

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他很佩服陆书鸿。拿了一张去年在照相馆照的相片,送给陆书鸿,在背面写上:“给敬爱的书鸿同志!”他佩服陆书鸿会玩会学,能看那么厚的,比一块城砖还厚的《果树栽培学各论》。佩服陆书鸿经常代表果园出去办事。采花粉呀,交换苗木呀……每逢陆书鸿从主任办公室拿了介绍信,背上挎包,从宿舍走到汽车站去,他在心里羡慕。“嗬!陆老师又出差了!”他佩服陆书鸿那么年轻,就对果树懂得那么多。修剪,嫁接,施肥,都能讲一套。有一次南塘中学的学生来参观,由他领着给他们讲解,讲得那些学生一愣一愣的,不停地拿笔记本记。领队的老师不禁问陆书鸿:“同志,你在农校学习过?”陆书鸿说:“我大学还没毕业,我是来果园向贫下中农学习的。”“他是陆校长的儿子。”彭一澜自豪地说。老师赞赏地点点头,“哦,怪不得。”

他对宝珠说,“我总算知道什么叫‘知识就是力量’了。陆书鸿毕竟是大学生,水平就是不一般。宝珠,你来果园吧。我介绍你们认识。”宝珠不屑地说,“我才不要呢。”“那算了。不过,陆书鸿真的有学问。”“这个资产阶级少爷有什么好?”“那是你没跟他近距离接触,对他有偏见。不瞒你说,一开始我也是斜眼看他的。现在呢,我都想拜他为师了。我理解我爸爸的用意了,他比我哥哥都行。”“你把他说得也太神了吧。”“宝珠,你别生气嘛。当然,他再好,也不会超过我们之间深厚的阶级感情。”“嗯。这还差不多。”

这天,彭一澜发烧生病在家,陆书鸿来看他。彭一澜惊喜之余,问你怎么会来看我?陆书鸿说因为我们是朋友。彭一澜紧紧握住他的手恳求:既然我们是朋友,陆老师,你能带我去个园看看拜宋楼吗?陆书鸿踌躇了片刻,点点头:好吧,等你病好了。我现在已经好了。彭一澜说完,欣喜若狂地拉着陆书鸿出门。

作为江南名园的个园,古树参天,浓荫蔽日。一条鹧鸪溪将园子一分为二,拜宋楼坐落在园北部,与园南部的瘗鹤堂隔溪而望,有小桥相通。

陆书鸿对着门房说道:“老齐,麻烦你帮我把客堂收拾一下。”

齐聋子应声出来,搓着手点头哈腰地说:“有客人么?我马上去。”说来,连陆书鸿都觉得奇怪,齐聋子的听力时好时坏的,有时听得见,有时又听不见。新中国成立前的某个元旦,陆书鸿第一次参加个园的祭书大典。拥挤的人群中伸出了一只手,伸向宾客的口袋,但很快就被另一双手钳住了。小偷急了,脸涨得通红,哑口无言。原来他翻墙刚一落地,齐聋子就察觉了。你说,他的听力不一般吧。高高的梧桐树上,盘缠在树杈上的鸟巢,常有三两只喜鹊喳喳地来来往往,问他,总说不知道。齐聋子从小在陆家长大,对个园的感情远远超过其他两个仆佣。

陆书鸿领着彭一澜走进宽敞阴暗的大厅,把落地长窗一扇扇打开;一片柔和的、金黄的午后阳光倾泄进来,照在清水方砖地上,照在红木大平头案和卷草纹方桌上,照在“瘗鹤堂”的牌匾和楠木庭柱上,照在两边对称的太师椅和茶几上。这一切都是匆匆一瞥,好像从观前街瞥见灯火辉煌的人民商场,一闪而过。

彭一澜也不说话,坐在高大轩敞的瘗鹤堂里,他有着拘谨和敬畏的表情。他的微笑里,既有几分羞涩,又有一些惶然。他抬头仰望,这个天堂般的厅堂,屋顶雕画着精美的白鹤图案,端庄高古,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想必在他之前有不少人也像他这样瞻仰过吧。他的手抚摸红木椅子的扶手时,有些颤抖。

齐聋子端来了一杯热气腾腾的绿茶,彭一澜接过,说了声“谢谢!”齐聋子摆摆手,“不客气!”齐聋子有五十多岁了,长得高大魁梧,粗一看他就是那种近乎木讷的本分老实人,再细看,发现他身上虽有些油腻邋遢,动作倒也干净利索。他是唯一的花匠,还要负责打扫卫生和看守庭院等等。

整个厅堂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保持着从前的风貌,和百多年前设计时一样;墙上富丽典雅的工笔花鸟和精工细雕的红木家具交相辉映,花几和盆景的陈设布置妥帖,还有轻轻摇晃的宫灯。令人眼花缭乱。尤其当中悬挂的《玉堂富贵图》,画中牡丹、玉兰、海棠布满全幅,白的清雅,粉的娇媚,红的浓艳,重重叠叠。

“哎呀,”彭一澜叫了一声。

“怎么了?”

“这些花真美,比果园的还要美!”

“这是爸爸送给妈妈的结婚礼物。”陆书鸿平静地说。

“还有这对子,东园载酒西园醉,南陌寻花北陌归。真好呵!”

“是么?”

“多么幸福的日子呵。”

“如果看好了,我们就走吧。”

彭一澜跟着陆书鸿一路走进北个园,心情很激动。这里他一点不陌生,与宝珠偷偷来过多次,但藏书楼一直是有人看管的,根本进不去。今天,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走近它了……陆书鸿一边走,一边耐心地为他作介绍。

藏书楼的创办者是我的祖父陆承乾。1904年他在南塘添置新地,花费巨资构筑这座私人藏书楼,四年后藏书楼落成。自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拜宋楼经过我祖父、父亲两代经营,收藏了约十万册图书,其中有不少的宋元善本和珍贵手稿,抄本、木刻、书版万块。

门楣上“拜宋楼”三个大字是陆承乾的楷书手笔,在夕光中熠熠生辉。所有的楼堂斋室都陈列着大理石屏风、书桌、茶几和香妃榻等红木家具,一派清式厅堂的风格。楼上是“瀚海楼”,楼下窗格都用“拜宋楼”篆字样作为装饰,走廊外的铸铁栏杆用“瀚海”两字作花饰,巧思匠心,分外别致。

拜宋楼珍藏宋版《史记》、《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部史书;两侧为“香草居”,存放古本诗词,主要是明清诗人合集,以及祖父、父亲所编的《清代诗萃》。楼上的“瀚海楼”,存放经部古籍。外间的“听雪阁”,存放珍本《四库全书》500册。里面的正厅“云中庐”,存放史部古籍。拜宋楼是一座回廊式的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东西,南北阔大纵深,分前后两进,共54间。建造考究的54间房屋都是藏书库房。每间库房,地板坚固,书架整齐,两面都装有铁皮、玻璃双层窗户。楼四周墙基约五、六尺高,都用花岗岩砌筑。呈“口”字形,为了便于晒书,两进房屋中间有一个大天井,平铺青砖,不生杂草。彭一澜站在大天井中四面张望,只见凡朝天井的库房安装的都是落地长窗,他知道窗多,有益通风采光。蓝天白云,偶尔有小鸟飞过,这就是阿庆说的藏了十万册书的拜宋楼呵!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这得花费多少心血才能保存至今?

大概看出了彭一澜心中的疑惑,陆书鸿又作了补充介绍。

拜宋楼藏书制度规定:“烟酒切忌登楼”、“代不分书,书不出楼”、还规定藏书楼门钥匙在特殊地点摆放,非经允许不得无故开锁,外姓人不得入阁,不得私自领亲友入阁,不得借书与外房他姓,女性不能入阁,这条被我母亲打破了。还制订了防火、防水、防虫、防鼠、防盗等各项措施。正因为如此,拜宋楼的藏书才得以保存到今天。“外姓人不得入阁”一条,使得拜宋楼的藏书不为外人所知,直到1924年我父亲的老师焦汉章才有幸成为外姓人登楼第一人。允许焦汉章登楼的正是我父亲。从此以后拜宋楼进入相对开放的时代,但只有一些真正的大学者才被允许登楼阅读。我父亲在拜宋楼几乎翻阅了全部藏书,把其中不为人熟悉的书籍编了书目,撰写了《拜宋楼藏书记》。

彭一澜心想,怪不得刚才陆书鸿犹豫了一会儿,原来藏书楼有这么多规矩呵!那他今天真是幸运。于是他由衷地说道,陆老师,谢谢你带我进来参观。不用谢,因为你是我在南塘镇上交的第一个朋友。真的吗?彭一澜问。嗯。得到陆书鸿的肯定回答,彭一澜很高兴。接着他又问,陆老师,抗战中拜宋楼有没有遭难?

南塘沦陷,日军纵火烧房,全镇一片废墟,藏书楼逃过浩劫,安然无恙。这是因为祖父深知日本人喜爱中国古籍但鄙薄残本,所以把部分藏书每部抽去一至二册,成为残缺不全的书,日军对残本不屑一顾。还有就是在抗战前,他已将部分珍贵书籍运送上海租界住宅中,妥善保存。他是一个智者。彭一澜赞许说。

拜宋楼的规模、设计、藏书量绝不是镇图书馆可以相比的,但有一天拜宋楼会像镇图书馆那样对外开放借阅吗?他小小的愿望,藏匿在这地久天长、永不言说的天地之间。陆书鸿看着热泪盈眶的彭一澜,眼睛又酸又甜,他显然也被感动了。那时,他不知道,有一天,这情景会成为最幻灭、最伤痛的青春记忆。

保和堂的生意兴隆,被同行艳羡。不说别的,就是一个学徒出身的药工也比人强,更何况这药工,除了略懂医道,手脚麻利,长得也好看。童莲娣绰号叫“小莲芯”。一是因为她长得娇小玲珑,秀气白嫩;二是因为她丈夫年纪比她大得多。她二十四五,丈夫已经快四十,瘦得皮包骨头,是个痨病鬼。他们家开着小旅社,也没多少事。客人来了,登店簿,收押金,开房门;客人走时,算房钱,退押金,收钥匙。他识字,能写会算,这些事都在行。泡茶、烧水、扫地、擦桌子替客人跑腿买东西,这些事有两三个伙计支应,他用不着管。春夏天长,他整天病歪歪坐在门边的一张椅子上!小莲芯从小母亲早逝,下面还有个弟弟,在轮船上做水手,好不容易要结婚了,她偷偷帮着张罗。怕一不小心被痨病鬼知道了,要打她,说她贴娘家。其实,痨病鬼从前是旅社的伙计,一开始装得老实、厚道,骗取了小莲芯父亲的信任,做了童家的“倒插门”女婿。岳父去世后,痨病鬼当了家,就找借口把小舅子赶去船上。为此,软弱的小莲芯不知哭了多少次。

潘明慧挺同情小莲芯的,常常关照丈夫不让伙计欺负她。尽管她的身世遭遇她都是听菊娥说的。菊娥除了喜欢绣花,还喜欢喝“姑嫂茶”。南塘一向有喝“姑嫂茶”的风俗。“姑嫂茶”的具体喝法,是各家隔天轮流做东,不会轮空。姑嫂们聚在一起喝茶,家长里短,说东道西,除此之外,她们都会讲上几个段子。“孟姜女哭倒长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还有“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喝茶的姑嫂们一点不随便,相反很讲究。她们沏茶的水用的是活水:井水、河水、天落水(雨水)。最好的是雪水。等洁白的雪融化了,再烧茶喝,这是真的讲究。不知谁提到了小莲芯。说她是可以陪宿的,还说过夜的钱和房钱一起结算,账单上写得明明白白:房钱多少,陪宿几次。菊娥啐了一口:“别瞎说!大家都是女人,你嘴上留留德吧。嫁了个痨病鬼,人家也怪可怜的!”

小莲芯有时出来走走,逛逛街。夏天的傍晚,她穿了一身剪裁合体的水绿绸衫裤,拿一柄白团扇,倚着红桥栏杆,看人捕鱼采藕。行人见了,不禁放慢脚步,仔细地看她几眼。他们在心里想:这样的女子,这样的命,深深为她惋惜。

当学徒,能不能干好,全看人机灵不机灵,有没有眼色。小莲芯不敢睡懒觉,每天天不亮就来店里做准备工作,听到瞎子老胡咳嗽,赶紧把师父洗脸的一套弄好,把牙膏挤好,还把茶泡好。师父高兴了,抓药的时候特意把她叫过去,让她留心观察长本事。无论炮制饮片,还是蒸、炒、炙、锻各种操作,她从不遗漏任何细节,脏活累活总冲在前面。有时候瞎子老胡故意考她:“小童,你去把啥啥药给我抓二两过来。”小莲芯就去抓,亏她平时有心,每次都准确无误。

当时,药店的门口支有刀具,小莲芯只要有空,就赶紧过去练习切药。因此练就了一身好刀工。临睡前她总要背两篇《汤头歌诀》,药店的先生总要懂一点医道。小户人家有病不求医,到药店来说明症状,先生们随口就说出:“吃一剂小柴胡汤吧”,“服三付霍香正气丸”,“涂一点七厘散”。小莲芯学了一年多生意了。初一、十五,她都要给神农爷烧香,这照例是她的事。神农爷虬髯披发,腰里围着一圈肥大的树叶,手里捏着一棵灵芝草,坐在一块石头上。小莲芯对他很熟,烧香的时候很虔敬。忙完一天的活,遇上停电,她会坐在油灯下歇一会儿。于是,古镇的夜色中就有了一些冗长的联想。她想着早逝的母亲,想着在船上的弟弟,想着她家房门背后一张贴了多年的麒麟送子的年画。这时,灯芯“扑扑”跳了几下。听说神农爷生下来就有个透明的“水晶肚”,五脏六腑都能看得见,还能看见吃进去的东西。那时候,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神农爷为此决心尝遍百草,把能吃的放在身体左边的袋子里,介绍给人吃,用作药用;不能吃的放在身体右边的袋子里,提醒人不可以吃。他真的长了这么个百毒不侵的肚子吗?小莲芯有些好奇,有些不信。但转念一想,怎么能怀疑神农爷呢。那非但不能保佑全家还要招报应的,“噗”地一声她吹灭了油灯,站起身,离开。

学徒期满后,小莲芯成了药店的药工。她做事一向手脚麻利,早晨一来,就忙活。扫地、擦桌椅、擦柜台。到处掸灰。开门后,她去后院露台上晒药。太阳出来时,把瞎子老胡切好的“饮片”、“跌”好的丸药,都放在匾筛里,到屋顶的露台上放好;傍晚时再收下来。她可以登高四望。看得见许多店铺和人家的房顶,都是黑黑的。看得见远处的绿树,绿树后面缓缓移动的船帆。看得见飞翔的鸽子,还可以看云,看晚霞。傍晚的晚霞变幻多彩,黄的、紫的、桔红的、深红的,镶着金边。雨后,甚至能看到彩虹,像一座桥架在天上。此刻的小莲芯,真是心旷神怡。其余的时候,就刻板枯燥了。碾药。两脚踏着木板,在一个船形的铁碾槽子里碾。如果碾的是胡椒,会不停地打喷嚏。煎药。讲究规矩。掌握好用水的量,不多也不少,通常一剂药煎两次,头煎、二煎。水没开前用武火(大火),水开后用文火(小火)煎煮,直至煎成。有部分药物还要根据药方先煎、后下、包煎或另煎。但是这些,从来也没使小莲芯发过怵。她一直觉得来保和堂是运气。这使她的生活有了盼头,使她觉得自己是个能干点事情的人了,不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媳妇了。宝珠放暑假的时候,常来药店。要么帮着小莲芯去露台晒药,晒完了作为奖赏,会吃到两颗大黑枣;要么缠着小莲芯看她现杀青梢蛇熬汤给她喝。因为她皮肤过敏,容易发风疹,全身又红又痒,而蛇有清凉解毒的功效。她喜欢跟着小莲芯,觉得她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心灵手巧,善解人意。

那天,小莲芯下班回家。傍晚的夕阳映照着河水,泛起点点碎金,门前的石桥上有几个女人,她们一个挨一个坐着,一边压低了声音说话,一边用眼梢瞟着她走过来。一进院门,痨病鬼上前一把揪住她的头发,用一根鸡毛掸子没头没脑的打她,打得小莲芯哇哇乱叫:“哎呀!哎呀!别打了!别打了!哎呀!哎呀!”谁也不能去劝,因为知道痨病鬼的脾气,越劝越打得凶。

她被马英虎睡了。马英虎要关掉小旅社。痨病鬼去求他,马英虎一脸横肉,笑嘻嘻地说,可以呵,让你老婆陪我睡一晚,我就答应你。痨病鬼说那不行。马英虎看着他,连声冷笑,没关系,那明天你等着旅社关门。痨病鬼咬咬牙答应了。

刚才马英虎的老婆叉着腰站在大门前指桑骂槐大骂了一通。镇上的人,或坐或站在树荫下,闲闲地看热闹。女人们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院子。等吃晚饭的男人们喊过来,要女人回家。喊急了不见回来,一块洗碗抹布对着女人扔了过去。

瞎子老胡住得离他家不远,看不过去了,跑过来一把夺过痨病鬼手里的鸡毛掸子,说了一句话:“她也是人生父母养的。”镇上人对他都是敬畏的,也在一旁帮腔,痨病鬼才住了手。

事后,瞎子老胡对徒弟说,“女人最怕在这事上栽跟头。你二十五了,虽然还没孩子,不能叫那只下山虎糟蹋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没有不透风的墙。你听到镇上人的闲言碎语了么?这种事……下回再怎么难,也不要这么委屈自己。你在保和堂,正是好时候。别把自己白白葬送了!”

小莲芯低着头不说话。

“你说话,说一句话呀!”

小莲芯含着泪说:“我知道了,师父。”

瞎子老胡直摇头。

春天的早晨,细风,柳絮懒懒地移,三五只小虫儿静静地飞。

正是南塘镇逢集,有一些卖青菜、莴苣、竹笋、金花菜的菜担,一些用绳子网在筐里的小鸡、小鸭,还有小猪。宝珠背着书包怀了很大兴趣,看绣花鞋面,看铁锅,看扫帚,看韮菜,看荠菜,看竹篮竹匾,看小鸡小鸭和小猪。

那些穿戴得花花绿绿的乡下姑娘,那些衣着崭新的壮实小伙,那些丰收之后面带笑容、腰里装着钱包的当家女人、主事男人,或三五成群,或两人成对,或担着嫩葱水灵的时鲜蔬菜,或提着满筐满篮的青皮鸭蛋、麻壳鸡蛋,或骑着辆黄鱼车,车上载着活蹦乱跳的鱼虾,或一阵风开着一辆拖拉机,上面搭坐一个嬉笑女子……人们从四乡的大路、小路上赶来,在南塘镇的街上占据一块地面,设摊摆担,云集贸易。那人流、人河,那嗡嗡的闹市声,响彻古镇……集市上最惹人注目的,除了米行、肉摊、点心铺,还有粉色的小猪苗“噢噢”叫着,嫩黄色的小鸭“呷呷”唤着,筐筐担担,排成队,任人们挑选议价。

宝珠艰难地在人流中穿行,很快出了一身汗。一抬头发现已到了保和堂门口,瞎子老胡说喊了你好几声呢!宝珠“噢、噢、噢……”地应了好几声。问她为什么连声回应,宝珠笑着说,你不是叫我好几声么,我都还给你呀!走进店堂,宝珠问我爸爸呢。在里面,今天一下子来了好多病人,都是附近的乡下人。小莲芯呢?在后院。歇会吧。瞎子老胡指指凳子。好呵。宝珠爽脆地回答。话音刚落,只见两个农民闹哄哄地抬着一头大肥猪,二话不说,把那头猪放到了柜台上,后面跟着屠夫王二,伙计们目瞪口呆。王二大声嚷嚷,让小莲芯滚出来,赔钱。瞎子老胡忙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个破鞋害人呐。前两天,我乡下表弟养的一头猪闹肚子,我就让他来店里买车前子,她却给了他一包马钱子。这下好了,猪吃了就死了。哪天的事?前天,就是星期一。瞎子老胡一听,头一下炸开了。这可不得了了,保和堂开店至今,从来没出过这么大的事。他偷偷对宝珠使了个眼色,然后硬着头皮与王二周旋,王师傅,消消火,大家乡里乡亲的,有事好商量嘛。王二气得够戗,拉直嗓门说:商量,你说的倒轻巧?没什么好商量的,让小莲芯滚出来!你也知道,乡下人养一头猪多不容易,日常的开销还指望着它呢……

宝珠跑到厨房,跑到后院,又跑到露台,总算找到了小莲芯,把事情这么一说,小莲芯当场就吓哭了,说那天我被马镇长叫去……上班时,我在想事,可能就把药拿错了。我真是该死。宝珠说阿姨,你现在赶紧从后门出去,先躲躲再说吧。前面有瞎子老胡和我爸爸挡着呢。谢谢你。可我走了,我师父和许主任……唉呀,别说这么多了,你快走吧。宝珠催她。小莲芯临走了,还一步三回头。

果然,等宝珠跑回店堂,瞎子老胡告诉她,许主任被两个民警“请”到了镇派出所,因为当事人童莲娣“潜逃”,作为药店负责人的他就得对此事负责。一听父亲被抓,宝珠也顾不上去上学了,赶紧跑回家。

潘明慧得知后,想了想,决定马上去找殷金龙。菊娥说,这事应该找马英虎呵,派出所归他管。潘明慧没吭声。小镇上的一龙一虎,相比之下,她觉得还是殷金龙比较和气,比较讲理,也比较好商量。马英虎可是只下山虎,凶得很。

潘明慧去镇政府找殷金龙,殷金龙吸了口烟,掸掸烟灰,慢吞吞地说,案情相当严重,性质是“坑害贫下中农”,极其恶劣。作为药店负责人,且不说包庇案犯,单是投毒事件就得彻查幕后指使人。现在许文生既然自己跳出来了,那么后果就由他负责。要么认罪,要么罚款,并要交代作案动机是出于阶级报复蓄意谋害还是……?潘明慧连忙说,殷干事,这事是药工不小心出的错。你应该了解文生,行医多年,不知救了多少人。他怎么可能指使一个药工做这种事?话不要说绝喽,那是从前。新中国成立后,他对政府是不满的,尤其公私合营……那你们也要拿出证据来!不能这么冤枉人的。殷金龙听得厌烦,把嘴里的香烟屁股掷到地上,狠踩一脚,说那么让派出所把人移交县公安局,不信查不出个水落石出。潘明慧听了,气得头嗡嗡直响,但她知道这事不花钱是解决不了了,就直截了当地问如果罚款,该罚多少?马镇长的意思,至少得罚二百元。潘明慧为难了,说拿不出来,他一个月才拿多少工资!殷金龙阴险地笑笑,他拿不出来,不是还有你这个白娘子嘛。你的百宝箱里随便拿件东西出来问题就解决了,什么夜明珠,祖母绿,白玉簪……潘明慧嘴上说,殷干事,土改时我的陪嫁不都上缴了么,哪还有什么百宝箱。心里想,原来你们两人是穿连裆裤专门冲着我家来的呀。你可以见他本人谈谈!殷干事,看在我们多年老街坊的份上,要不,你帮我跟马镇长通融通融?再说了,一头猪也不值二百元呵。我帮不了你!他甩下一句话,扬长而去。

在殷金龙的安排下,第二天潘明慧见到了许文生,她劝丈夫不要舍命不舍财,这个财是非破不可的。许文生问,家里还有钱?这些年,一大家子吃穿用度,镇里修路筑桥捐款,保和堂进药治病救人,把家底都淘光了。你的箱子里除了我们成亲时戴的一对龙凤戒,只剩了一颗夜明珠。潘明慧说,是呀!那你作主吧。反正你当家,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我从来没见过这样作威作福不讲理的共产党干部!不好好调查,张口就要钱。许文生说完再不吭声,潘明慧心里也酸酸的。

她连夜去找了殷金龙,递上一个绸包。殷金龙接过,揭开绸布是一层丝棉,丝棉里面一层棉纸,包着一颗龙眼大的夜明珠。圆形,淡黄白色,在黑夜中熠熠发光。一下子映出了殷金龙贪婪的眼光,他嘀咕了一句:没想到,天底下还真有这样的稀世宝物。潘明慧看着他没作声。他很快就恢复了常态,一本正经地说,东西我会尽快转交给马镇长的,但今晚这事我希望你能保密,不然,对谁都没好处。潘明慧点点头,说我知道了。

第二天,派出所把许文生放了出来。他脸色憔悴,神情落寞。潘明慧忍住心疼,劝说丈夫:算了,文生,是儿不死,是财不散。不就是一颗夜明珠么,看开一点。破财免灾,只当生了一场夹气伤寒。好在,你人安然无恙,这比什么都重要。许文生叹了口气:可那是将来留给宝珠作嫁妆的。唉,宝珠是个懂事的孩子,她不会怪我们的。

同类推荐
  • 真心红楼

    真心红楼

    千红本事千红苦,万艳需悼泪万觞。今辈或说知红楼,自心如心莫唐哭。作者在遍览前贤成果基础上细读文本,另辟蹊径,大胆设想,慎密精研,从哲学的高度、史学家的眼光来重构《红楼梦》的知识体系,提出了众多新的见解。
  • 王谢堂前的燕子:白先勇《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

    王谢堂前的燕子:白先勇《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

    经典的文学评论,伴随着经典的文学作品,总有阅读的必要。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作品,问世三十年来,关于它主题与艺术手法的研究评论文章不可胜数。一九七六年结集的《王谢堂前的燕子》,其作者欧阳子作为与白先勇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并共同赴美留学的同窗好友,有别人不易追赶的优势,由她来评论《台北人》,也是文坛的一道风景。欧阳子采用当时西方学术界影响至巨的“新批评”方法评论《台北人》,通过系统化的归纳,以“今昔之比”、“灵肉之争”与“生死之谜”等主题命意来讨论其含义和意象。三个主题互相关联,互相环抱,共同构成串联这十四个短篇小说的内层锁链。
  • 趣味罪行揭露(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罪行揭露(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这些作品集探案和趣味性于一体,汇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疑案、迷案、奇案、悬案、冤案等近百篇,其故事情节惊险曲折,探案英雄大智大勇。阅读这些侦破故事,不仅可以启迪智慧、增强思维、了解社会、增长知识,还可以学到自我保卫、推理破案的常识,防范日常生活的不测。
  • 中国西部博物馆论坛文集(2)

    中国西部博物馆论坛文集(2)

    本书收录的论文涉及: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博物馆管理与服务、博物馆陈列与展示、博物馆藏品鉴赏与研究、博物馆藏品征集与保护、文化遗产与保护等六个方面内容。
  • 灵魂的两面

    灵魂的两面

    肉身如灰尘微渺,灵魂却渴望飞升。在生活的嘲弄面前,诗人干净的眼睛瞥见了温柔的神秘,用语言搭建起通往诗心的桥梁,唱出细腻的感动。本书由树才诗歌选《这枯瘦肉身》及其译诗选《红色的饥饿》两部分组成:前者点化日常,一只蚂蚁一缕风皆可入诗;后者译介阿多尼斯、勒韦尔迪等多位诗人的优秀诗篇。树才试图通过写诗和译诗两种行动显现灵魂众多面孔中的两个。他满怀真挚与谦卑,在时间永恒的洪流里,依赖悟性之光,写下灵动而明澈、纯洁而温柔的诗篇;眼含泪水仰望天空与月亮,无限辽阔,无比虚静,唱不尽诗人的苦心。
热门推荐
  • 中国历史180讲

    中国历史180讲

    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本书以中国历史先后顺序为主线,详细介绍了近200个知识点,呈现给读者。本书脉络清晰,以朝代先后为序,选取这个时期有价值和意义的事件向读者一一叙述。本书条理清晰,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可读性,有助于人们了解历史。
  • 禅门章

    禅门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欠你一句我爱你

    欠你一句我爱你

    赵一枚是一个开路虎的IT业成功女孩。在别人眼里,她是与众不同、美貌与智慧兼具的工程师,却没有人知道,她骄傲的外表下,心头的累累伤痕。多舛的命运,使她注定要和异父异母的哥哥秦扬发生一段理不清的感情,他们相逢相爱在大学校园,却只如樱花盛开般灿烂而短暂,惨烈的分手,从此成为她至今无法释怀的初恋。她以为再也不会爱上一个人,直至遇见了潘明唯,那样一个笑容如春风般和煦的香港男人,温文儒雅,体贴备至,呵爱有加。她的心,终于一点一点地敞开。然而冥冥之手再一次拨转命运的轮盘。
  • 穿越之知足有幸

    穿越之知足有幸

    (作者泪点低,绝对无虐)一个现代女强人穿越重生成一个被人谋害的女婴,坠下悬崖……18年后,当一袭男装,如翩翩佳公子的她带着她的宠物再次踏出崖底,行走于世,游山玩水,无拘无束,随心所欲,逍遥自在。苏涵原想就这样“逍遥行走人世间,快活一世活神仙”的度过余生,却在无意中捡到一只受伤的“狐狸”。从此身边便多了一条小尾巴,没曾想有一天“狐狸”变成了大灰狼,还要……原子瑜:能与你在最好的年华相识,相伴一起游遍天下,我本已知足;未曾想能与你修成正果,喜结连理,真是在下三生有幸。啪――苏涵合上书籍淡然一笑:“如若我当日未应,你又待如何?”原子瑜闻言立马面色一沉,周身气势外放,神色冷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甜妻有空间

    重生甜妻有空间

    重生前柳若依发了她在这世上最后一个誓言“洪长风,柳茜依,我柳若依在此发誓,今生你们欺我,骗我,杀我,若有来生,我定不会相信你们的花言巧语,一定一定一定把你们加注在我身上的全部还给你们。”
  • 幸福背后的心理秘密

    幸福背后的心理秘密

    你不可不知的“幸福指数”——“幸福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他认为,不丹这样的小国不应该跟着别人走,不应只是单纯注重GDP的发展,而应该更全面地重视人们的幸福感。幸福比GDP更重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多年来,人均GDP仅700多美元的小国不丹,人民的生活总体来看算得上比较幸福。
  • 我不想做救世主

    我不想做救世主

    “请问,让您牺牲自我,拯救世界的动力是什么?”我没牺牲过...“请问,您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只想安静的做个宅男...“请问...”......只想做个宅男的莫祈,在变强的路上顺手拯救了几个世界的故事...1、末世危机,2、都市异能……(ps:作者在当时的纠结下选择了太监,诸君慎入,不过第一个世界还是完整的(???????))
  • 元宵节

    元宵节

    《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序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筘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元宵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存在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家家户户企盼团圆的重要节日。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除了要点起彩灯万盏。燃灯放焰,喜猜灯谜,还要全家团聚,若吃元宵,同庆佳节,共享其乐融融。
  • 于你痴情,至死方休

    于你痴情,至死方休

    沈林夕一直以为顾辰对自己是有感情的,就算是不孕,三年来他也从来没有跟自己提过离婚。可直到沈梦夕回来,她才明白,原来他对自己是有感情,只不过这感情不是爱,而是恨!一次次的折磨,让她身心俱损,一朝逃出魔抓,覆羽归来,顾辰、沈梦夕我要你们付出千倍万倍的代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