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43600000003

第3章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159]

——以英、法、美为代表

由于各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历史的承袭与变异中形成了不同的政体,从而使同为自由民主制度的西方国家,其具体的政治制度也是有很大差异的。但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在政治制度的历史生成、制度设计和制度变迁的过程中一般都遵循着人民主权、代议制、分权制衡、法治等基本原则,这样也使得基于不同历史政治文化基础上的西方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又有着很多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第一节 英国政治制度

英国是最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其政治制度对美、法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英国政体最大的特征,就是实现了君主制和民主制的虚实结合。有着长期的、深厚的契约政治传统的英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仅通过议会内阁制确立了现代代议制民主和代议制政府,又通过了“议行合一”和“两党制”保证了现代政府公共行政的效能。

一、从制度设置看英国的政治制度

英国实行的是议行合一的政体。我们要想了解英国的政治制度,就必须理解和把握英国是如何把民主制和君主制,两党制和议会制、内阁制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就在于虚实结合,有虚有实。英国政治制度的设置有自己的基本选择,虚是外壳,“旧瓶装新酒”,形象地说明了英国政治制度虚与实的关系。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尤其是法国,却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新瓶装旧酒”的情况。在英国,“虚”是旧的东西,新是实的东西。“虚与实”的结合是其根本的特征。现代英国连传统政府——枢密院都保留下来了。虽然目前政府的政令还以枢密院来颁行,但枢密院是形式上的东西,而内阁才是国家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英国政治制度中虚与实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在宪法方面,英国是一个无宪法却有宪政的国家。从形式上来看,英国是一个没有成文宪法的国家,它不象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要有一个单行宪法。在英国,大量的宪法惯例和判例构成了国家实质上的根本法,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规则、政治关系散见于其中。[160]正因为如此,约翰·密尔才提出了英国的政治制度“不是做成的,而是长成的”。密尔认为,“一个国家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从该国人民的特性和生活成长起来的一种有机的产物,是他们的习惯、本能和无意识的需要和愿望的产物,而决不是故意的目的的产物。”[161]这正是英国政治发展的特色。英国没有宪法,是虚的;但它却是一个真正实行宪政的国家。无宪法而有宪政的民主法治传统,使英国成为现代法治国家的典型。而有一些国家有宪法,但却无宪政,如前苏联、南京国民政府等。英国是一个以自由主义为政治文化底蕴的国家,政治精英进行国家的政治设计始终坚持自由优先的原则,实行宪政的目的在于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公民的个人自由。

第二,英国是一个保留君主的民主国家。在君主制问题上,英国保留了国王。英国虽然在形式上是君主制,但它却是一个“主权在民”、“君权民授”的虚位君主制。国王虽然是世袭的,但其世袭的继承权却必须得到人民的认可后才能合法有效,这是因为“构成一个社会或国家的人民才是那个国家中一切权力的源泉”[162]。在英国人民的心目中,国王是祟高的,受大家祟拜的,而且英王的继承权也是要受到法律制约的,如《王位继承法》等等。但国王也不是绝对虚无的,也有着其实的一面。但这种实的一面都表现在非实质的问题上,即主要指国王的尊严部分。国王在英国政治中享有最高的地位。从法律上讲,英国的最高行政权在国王,而实际上内阁首相集国家行政大权于一身。“英王是没有错误的”,因为她在政治上不负实际的责任,或者说她在政治上是“无为”的。英王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这对于维护现代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凝聚非常重要。英国国王享有至上的尊严,从形式上来讲议会也是国家的,凡是国家所有的,在形式上都是英国国王的,一切国家重大的礼仪活动都属于国王。但国王一切实际的权力又都是虚的,如在英王任命首相的问题上,她只能任命下议院多数党的领袖为首相进行组阁。对于议会通过的法律,国王只是形式上履行必要的程序。英王解散议会的权力和行为往往要根据内阁的要求。在英国,君主制之所以可以与民主制有机结合,就在于君主的权力是“虚”的,这也正是英国国王得以长期保留的根本原因。

从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来看,民主制与君主制并不存在着必然的矛盾。在君主制下也能实现民主。但在法国、中国等一些具有君主专制传统的国家,人们往往把君主制与民主制完全对立起来,认为必须彻底废除君主才能实现社会民主。实际上,君主制与共和制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君主制与民主制却没有根本的冲突。所以,英国的政体应是议会君主制度,是一种发达的民主制度。实际上,民主的实现形式,可以是君主制的,也可以是共和制的。对于君主制,不能简单的从人数来看,还要从产生的程序来看,从国家元首的实际权力来看。

第三,从议会来看,英国上、下院也有虚实之分。英国保留了虚位的上院。议会主要是立法和主权,从法律上和代议制民主原则上讲,立法权是高于行政权的。上院只有推迟法律生效的期限。而且上院对议会通过的财政方面的预算案连延期的权力都没有。上院议员往往是授予给贵族和国家的荣誉公民。但是上院享有名义上的最高司法权。这是因为法官必须要由专业人士组成。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些法官被授予了上议院的议员,而不是由贵族来审判。因而,司法权至上,对于上院来说也是虚的。贵族的概念也在变化,现在的终身贵族也不是世袭贵族了,而是为国家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人们所授予的。终身贵族的设立实际上是起着掺沙子的作用。

第四,从议会制和内阁制来看,有议会不等于是实行的议会制,有内阁不等于是内阁制。英国之所以叫议会制是因为议会产生了内阁,内阁要对议会负政治责任。内阁产生于议会,内阁成员多是议会议员,议会有权倒阁,推翻政府,这与实行“三权分立”的美国不同。英国的议会“parliament”,原意是演讲。英国议会下的内阁制是与其两党制相辅相成的。就选议员来看,美国的议员是代表选区的,其代表个人而非代表政党;英国不是选议员个人,而是在两党中择决。所以,英国的选举实际上是选党派和党的领袖。英国的议会是由忠于本党领袖的人员组成的,英国议会的决定很大程度上也是内阁的决定,也就是说是“议行合一”的。在党政关系、执政党与议会的关系、政府与议会关系等方面与转型中的中国体制有着一些相似之处。英国的议会是政府的议会,这与美国的国会有着本质的不同。在美国国会里面,是哪一个政党的议案并不重要,而在英国就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也是英国政府比较稳定的重要原因。在英国只要执政党自己内部不发生分裂的话,要想倒阁那是很困难的。但英国由于强大的反对党的存在,有着正式的影子内阁,这对执政党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反对党与在野党在中国是不允许合法存在的,这是因为历史与宪法赋予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两党制和多党制是实现分权与制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虽然英国是议行合一的政体,但由于两党制的存在与完善,能够起着很好的分权和制衡的作用。由于英国的议会可以倒阁,所以党员的纪律就必须严格,否则党内分裂就会导致内阁垮台,如撒切尔夫人内阁就是如此。日本的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就借鉴了英国的内阁制,但日本一党独大,反对党难以与之抗衡,这又与英国也不尽相同。[163]

那么英国虚实结合、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呢?这就需要我们去追溯英国的历史与文化,特别是英国政治史,通过研究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个问题就一目了然了。

二、从英国政治史看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约翰·西利爵士曾说过,“政治学若不以史学来开阔视野,便是粗俗的;史学若看不到它与实际政治的关系,便退化为纯粹的文学。”[164]研究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必须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这对于研究政治制度扎根于历史文化传统的英国来说更是如此。理清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形成、发展的线索要求做到以下二点:第一,要以一定的历史背景为参照物。政治制度适应历史发展的进程,但不能以社会历史的发展来代替政治制度史。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以重大的里程碑事件作为标志的,而政治制度史有着其自身的里程碑式的大事件。学习政治制度要有制度意识,即要明确国家机构、权力及其相互关系。第二,要依据制度史自身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来研究某种机构的建立、权力的转移、运行机制等等。制度与制度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各种具体的制度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支撑的。从英国来看,其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过程为:等级代表制度——专制君主制——立宪君主制。而英国的立宪君主制又经历了二元制君主制——议会君主制——首相民主制三个时期。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与该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同步性,但大抵要适应。

在英国议会君主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1215年贵族迫使国王签署的《大宪章》,确立了王权有限、法律至上的原则,实现了“国王在议会中”,并形成了很强的路径依赖。1688年英国通过不流血的“光荣革命”,实现了国王附属于议会,并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这就从法律和制度上为英国从绝对君主制走向议会君主制奠定了基础。从18世纪以来,英国又逐步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由国王任命下议院多数党领袖组阁等一系列的宪法惯例。19世纪末以来,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成熟中的两党制等因素使英国的议会君主制逐步具有了首相民主制的特点。

三、从政治文化看英国的政治制度

文化相对于政治与经济来说,更具有稳定性、持续性,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传统的积淀。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政治秩序的态度,是对政治变革及其方式或是政治发展模式的价值取向。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是分不开的。政治文化的功能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民族的成员很自然地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形成了自已的政治意识。政治文化往往是从儿童开始的。英国的政治文化,从政治制度上看,具有君主主义的传统。英国对君主制度有很强的认同度,英国人民至今还认为需要一个君主。人们目前对英王还很有感情。一方面,英国人重视王权,重视君主制下的政治秩序。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英国存在着君主主义的传统和宪政主义的传统。革命中形成的大宪政体现了不存在不受限制的权力,特别是经历了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后,英国人民体现了对君主主义和宪政主义都强烈的需要,他们既祟尚自由,又祟尚政治秩序。同时,君主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要靠国王的自我约束,国王不能为非。君主主义和宪政主义在英国成功的结合,是由于英国的发展道路是渐进的缓慢的变革。英国政治变革倾向于用妥协的、温和、礼貌的行为来解决冲突。

为什么英国人在政治发展中会有这种绅士风度呢?这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精神有关。这种风度在大宪章中已经充分体现。在打败了国王以后,又通过限制国王的权力再请回国王。英国在革命的进程中一直有着妥协的精神。中国的政治斗争一直都是你死我活的,成者王,败者寇,周期性的动荡对国家影响极坏,激进的革命把许多进步的文明也摧毁了。而英国则是共存共荣。著名的英国大宪章就是一种妥协。英国1640年暴力革命的结果让人们以反思,霍布斯从恢复秩序出发写了《利维坦》一书,他强调了绝对君权和政治秩序的重要性。所以,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采取了妥协的形式。著名世界史专家钱乘旦认为,渐进革命的传统还不能始于光荣革命,因为当时是借助外力,光荣革命后还是君主制度,还不是民主制。他认为,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渐进改革的模式是从1832年的改革开始的,1832年改革后,国家的权力才真正转移到议会手里。此后,改革在潜移默化中悄悄进行,国家和人民不再为激进革命和渐进变革而争论了,即是说渐进变革已经为国民所认同。也就是说,英国的模式是1832年改革后才最终确立下来的。英国的渐进变革是重内容,轻形式。重内容的变革,表现为“旧瓶装新酒”。英国议会从1215年到现在,形式虽没有什么不同,但内容已经有实质上的不同。英国追求内容的实质,而习惯于传统。中国特别强调形式上的革命,强调形式上与传统彻底决裂。为什么会有这种模式?这是由于英国革命发生特征的特殊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时候,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还很薄弱,还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没有实力打碎旧的制度;另一方面国王和贵族自己也比较弱,英国一直没有形成强大的君主专制的王权,这样双方都容易妥协,这在大宪章和1832年的改革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当1832年资产阶级越来越强大得时候,国王和贵族也逐渐适应了顺应历史的妥协精神。英国习惯于实践中的经验主义思维。洛克的《政府论》是光荣革命的产儿。英国排斥抽象的唯理主义和乌托邦思想,注重经验主义。所以,英国模式是君主主义和宪政主义的结合,也是发展中的渐进主义与妥协精神的融合。

第二节 美国的政治制度

美国是现代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典型国家。美国是一个真正在国家权力运行过程中严格实行“三权分立”的西方国家。基于三权分立基础上的总统制、联邦制和两党制构成了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美国与众不同的民主政治制度扎根于美国独特、深厚的,以自由主义为底蕴的移民文化的土壤之上。

一、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孟德斯鸠在论述罗马兴衰史时指出,“社会诞生的时候是共和国的首领在创设制度,此后便是由制度塑造共和国的首领了。”[165]这句话说明了三个层次的意思:其一,开国者个人的价值会影响国家长期的价值选择;开国者的价值,甚至其脾气、好恶等,对一个国家规范性的价值有着长期的影响。其二,共和国当中没有特权人物,一旦创造了某些制度,任何人都要遵守。最后,制度具有惯性,制度一旦确定下来以后,就具有了长期的稳定性。如果一个国家领导人随意违反制度,那制度就要衰亡了。美国之所以形成了现代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并形成了稳定性的制度运行的良性路径依赖,与美利坚合众国的开国领袖们的道德品质、政治素质和政治智慧有着非常重要的相关性。

如果我们从制度上客观地解读、分析,可以得出美国政治制度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美国制度的设计者有意强调了国家政治权力是多元的,不是以效率为目的,不能因效率来牺牲自由。分权制衡就是在自由与效率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三权分立是以保障自由为目标,但却带来了高效率。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保障了公民的自由,也实现了国家经济的高效率。分权与制衡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纠错机制。

第二,从维护自由出发,美国制度的设计不是以建设最好的政府为目标的,而是以防止最坏的政府,即以防范专制的政府为目标,从而防止了美国最大的失误。杰雯逊认为,“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因此,在权力问题上,不要再听相信人之类的话,而要使他受法的约束而不致为害。”[166]追求最好的政府,必然导致欲速则不达,结果只能导致最坏的政府。尼克松被弹劾,就在于他以权抗法,挑战了美国的宪法和司法。美国政府特别检察官就有权力代表政府控告美国总统。三权分立不是绝对的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有自已的一种自行纠错机制。任何一种权力的绝对扩大,都要受到另外两种权力的制衡。在三权分立的治国模式下,美国司法是独立的。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一旦被任命后,他不向总统,也不向国会负责,而代表国家和宪法,只对宪法和国家负责,并有具体的制度来保证司法独立。

第三,从分权体制来看,是横向分权和纵向分权的结合。美国人民对政府是一直不信任的。民主是有代价的。对于民主来说,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选举是防止最坏政府出现的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是政府权力的分权与制衡。其一是实行联邦制。美国是先独立后统一的。独立之初的美国邦联政府很虚弱。美国联邦制不是事先构造出来的,而是美国历史和实践的产物。中国是先有国家的中央权力,后有地方的派出权力。对于联邦制而言,联邦政府的权力是基于各州让渡和让渡多少的基础上的。

第四,联邦制的特点:(1)联邦高于州。虽然在联邦制下,联邦政府与州政府没有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但联邦宪法明文规定,联邦政府是高于州政府的。(2)联邦与邦联不一样。在单一制下,地方的权力是中央授予的。邦联,是邦的联合,中央的权力是各国授予的,是可以收回的。而按照1787年宪法,美国实行联邦制,是各国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力转让给中央,是不能收回的,各州是不可能退出的。当然,联邦制问题最终通过南北战争才得到了彻底解决。林肯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拯救了联邦,避免了联邦的分裂。前苏联的联邦共和国是可以退出的,这是前苏联瓦解的法律和制度的原因。(3)所有涉及国家主权的权力都属于联邦。(4)当联邦与州发生冲突的时候,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一方面,这是联邦制的特点,通过宪法来实行中央和地方的分权。有分歧就有了宪法和法律解决的途径,防止了双方的侵权。“合众国为一方当事人的诉讼”,即意味着共和国可以成为被告。(5)各州地位平等。美国联邦国家是开会开出来的。在开会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妥协,其中最重要的是各州一律平等,最终导致了参议院的出现。加拿大的联邦制,各州议员是不等的。后来,关于美国西部的法律规定,将来新的州加入,应该先让其自治,新加入的州与原先的州都是平等的,在参议院同样有2个席位。这对于美国联邦制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6)各州有自己不同的具体制度。大部分是两院制,也有一院制的。有强和弱的州长。

第五,总统制和三权分立是同一的。三权相互独立,总统不是也不能由国会来产生,而要独立于国会。美国总统制最实质的问题,就在于它是基于三权分立基础上。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不仅是相对独立的,也是相互合作的。有了相互的依赖,才有相互的制约。尼克松以行政权抗衡国会和最高法院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试图打破三权分立,连本党的议员也反对,故最后其不得不以主动辞职而告终。所以,总统制和三权分立也是统一的。

第六,三大部门都有自己的权力反击对方的权力。不是哪一个部门权力的扩大。从联邦和州来说,是整个国家权力的扩大,是整个联邦和地方政府权力的扩大。从联邦政府内部而言,总统、国会、联邦法院的权力都在扩大。由于世界和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美国总统的特殊性,故总统权力扩大的更大一些,但主要还是外交权力的扩大。

第七,两党制。三权分立也造成了总统的党和国会的多数党不一定一致。三权分立,也需要两党制和多党制来制衡。美国政党不存在影子内阁,党没有严格的纪律,政党领袖对党员没有制度和纪律的制约。与联邦制相适应,全党不存在与中央保持绝对一致的问题,在联邦政府执政的党不一定是在各州执政的党。在当代美国,两党制是美国总统和联邦政府选举的工具,是政府控制政党而不是执政党操纵政府。随着两党的选民对本党信任度和忠诚度的不断降低,以及美国现代信息手段的日益丰富和发达,作为政府上台执政工具的两党制在现代美国政治中日益凸显着政治危机,特别是受到利益集团的严峻挑战。

二、美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孟德斯鸠曾说过: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应该是非常适合该国人民的,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竟能适合另外一个国家的话,那是非常凑巧的事。[167]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虽然与西方其他国家的基本价值是差不多的,但美国的民主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任何一个国家的政体都不可能拿到别的国家去复制。美国民主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但二者不是同步的,二者有一个时间差。从总体来看,美国经济始终是一个市场经济。即使在前美国时代,北美殖民者们也没有把欧洲的封建经济移置到北美,即使奴隶也是契约奴,是有年限的。在美国不可能形成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奴隶很容易逃跑,也能生存。南方是种植园经济,也是面向世界的市场经济,是专业化的,是为市场生产的。美国在1787年确立的三权分立是有其经济基础的。宪法的制定者,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也把欧洲启蒙思想带进了,并努力付诸实践。制度的设计是以保障自由为目标。从人不是天使出发,设计了重重网络,以防止最坏的政府。而且,制宪会议制定的1787年宪法,也就是为了限制自己。他们愿意限制自己的精神,是十分可敬的。他们并没有因为这些宪法精神会限制他们将来的权力而否定西方自由民主精神。要从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的角度把政治制度看成一个整体,不同的制度和环节是相互制约、相互枝辅的。把美国的政治制度看成一个整体,美国民主制度的最终确立应是在1803年,不是1787年。这是因为,一整套政治制度的形成不是一纸宪法能够解决的,要有一个过程。自1803年迈迪逊案一一这个违宪审查法案,确立了宪法的权威,从根本上保障了美国的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机制。这样,今后的一切矛盾都依靠法律解决,美国便形成了法律至上,以法解决政治分歧的治国路径。

对政治制度而言,相关概念很重要。历史学的研究者们往往只注重事实,却忽视了概念的本身。所谓两党制就是要使两党可以轮流执政,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互相承认是合法的反对党。1800年,两个党还只是派别,到19世纪20-30年代,美国普选制度的发展,为美国两党制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由于南北经济的差异,两党不可能进行和平更迭。所以,美国的两党制在南北战争之前是不可能和平交替的。直到1884年,民主党上台,民主党随着南方改造的完成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两党互为反对党,可以和平交接才可称为两党制。

美国的政治制度是精心设计的。从美国宪法制定过程来看,制宪者作为思想家,的确有精心设计的一面。哪一个制度是最佳的?行政部门怎么设立?单一的、双头的,还是集体的呢?不能终身制,但要连任的。但这种精心设计不是没有政治经济发展背景的。二者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这种精心设计有两次,一次是独立宣言前后,以各州立法至上为设计中心;1781年后,是为稳定社会秩序和保障自由为核心的设计。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但也要避免出现一个坏的政府或专制的政府。美国1787年宪法就是要在自由和秩序之间寻求平衡。从制度上保障总统的权力,总统就不能由国会选出,但又要受国会的制约。

美国政治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也有着一种“妥协”精神。如国会里面的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形成。对于一时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搁置起来,如农奴制问题。

美国的宪法是一种刚柔相济的宪法。成文宪法一般都是刚性的,修改是非常严格的。从宪法的修改问题看,美国宪法是非常刚性的,此外,还要各州批准的问题。从美国宪法内容来看,内容是很简单的,仅仅规定了国家的国体和政体,非常简洁明了。宪法如果规定的很具体,便要随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断修改。中国宪法存在着很多非宪法的问题。宪法不能很烦琐。美国宪法的运行方式,可以通过宪法修正案和宪法的司法解释来解决一些宪法没有涉及的重要问题,所以又是刚中有柔的。

美国以三权分立为基本特征的总统制政体,是美国独具匠心的政治设计,它与美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迄今为止,美国模式还不能为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所复制。下面我们从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寻找原因。

三、美国的移民社会与政治文化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开篇伊始就发出了令人沉重的感概,“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168]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度,美国的政治与制度的设计都是以保障自由价值的实现为前提的。但是,民主社会是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对自由的追求也必须以有助于或至少是不防碍平等价值的实现为前提的。这是因为,人们天生喜欢平等,“他们希望在自由中享用平等,在不能如此的时候,他们也愿意在奴役中享用平等。”[169]美国民主的特征就在于,它包容了自由与平等这两种矛盾与冲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二者的和谐博弈与伙伴相依。美国式民主是以身份平等为重要前提的。在美国“身份平等的逐渐发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都在帮助它前进。”[170]基于自由平等价值的美国社会,其根源于美国移民文化和美国国土特征所孕育的一种特殊的身份平等,这种特有平等的价值。这种平等的价值与宗教、民情的结合形成了美国特有的开放文化:自由与平等的统一、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的统一、平等与民情的统一、平等与基督教的统一、平等与多元政治的统一等等。这种基于特殊平等的价值文化,导致了整个美国社会关系与欧洲大陆及其他国家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他国家(如中国和法国)虽然也有身份平等,但没有形成美国的政治制度。在法国等具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里,对平等的追求总是以牺牲个人自由为代价的。习惯于生活在专制社会的人们,却都梦想着获得不受制约的绝对自由。然而,在这些专制的国家里,如果没有绝对的权威,个人又是苍白无力。既需要权威(政府),又害怕权威(政府),既需要政府,却从不信任政府,这便逐步形成了有限权力和权威,而这种权力和权威的形成始终是自上而下的。与之相反,美国个体自由的实现却是走的一条自下而上的路径。

在美国,任何一种见解,任何一种习惯,任何一项法律……都不难从美国这个国家的起源当中找到解释。[171]而这个起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文化是基于一种包容性很强的移民文化。肯尼迪曾说过,“每一个移民都在新起点上生活,这就是美国的秘密。”移民需要有勇气、独立、探险和反叛的精神,这造就了该民族的移民性格。以英籍移民为代表的美国移民来到北美以后,“好像都命定要去发展自由,但不是他们祖国的贵族阶级的自由,而是世界历史上从未提供过完整样板的平民的和民主的自由。”[172]具有这种性格的人都聚积到了一起。移民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种精神和性格就深入到了美利坚民族精神里面。由移民文化造就的美国政治文化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个人主义和集团主义的结合。持续的移民活动不断地丰富了移民文化的内涵。这便造就了美国的个人主义,也催生了个人主义与集团主义的结合。个人主义与集团主义的结合,让移民们能够战胜自然和强盗,不断到新的地方开拓和发展。美国人的社会文往主要是通过教会和结社来进行的。结社是美国人社会交往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这便形成了集团主义。美国移民文化中的集团主义与集体主义不同:集团主义主要通过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的集合去赢得个人利益,集体主义则强调集体至上。

第二,多元主义与契约主义的结合。美国的移民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美利坚民族的构成是多元的,从而政治也是多元的。一方面,美国尊重这种多样性,意味着有这种宽容的精神,这是民主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美国多元的移民文化,不以吃掉对方为前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来源于宗教的宽容。因此,美国文化是多元文化凝聚的结果。美国最早的殖民地是从公司开始的,是一种契约经济和文化,美国具有这种契约文化或精神。契约精神是不能随意改变的,一旦成为这个国家的一员,就必须接受这种规则,融入这种精神。美国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的凝聚力首先在于承认多样性,同时也要向新的移民灌输美国的价值和文化,但不是美国具体的生活方式。美国多元主义与契约主义的平衡就在于,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区分是比较清楚的。在保障私域独立的前提下,公共领域的规则是十分清楚的,是一种有序的多元化。

第三,自由主义与法治主义的结合。政治学上的新旧自由和保守主义的概念是十分复杂的。文化上的自由主义与政治上的自由主义不同,文化上的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是基本相通的。在美国,这种自由主义与法治精神是相统一的。美国人民需要政府,但从不信任政府;不信任政府,却又极其祟尚法治(契约)。法治和契约是美国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契约精神很难想象有美国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美国是通过开会和契约来实现统一的,这与其他任何大国的形成都不一样。

美国盛行自由民主政治,而拉美盛行军人独裁政治。为什么同是移民国家,美国与拉美的政治却有着根本的不同呢?这与欧洲国家在两地殖民活动的先后有很大的关系。英国向美国移民是比较迟的,到了17世纪才开始。而拉美的殖民活动,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就开始了。西班牙、葡萄牙把欧洲封建思想和制度扩展到拉美;而英国向北美殖民的时候,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已经战胜了封建主义,他们完全是以资本主义的思想、方式、制度进行殖民活动的。因此,西斑牙、葡萄牙建立的是封建庄园,而北美建立的是资本主义工厂和资本主义性质的种植园。北美的劳动力主要是移民;而拉美的主要劳动力靠黑人和印第安人。第三,从宗教上看,拉美基本上是天主教的,他们是为天主教开拓殖民地的,其殖民地都是政教合一的。而北美主要是新教徒,新教(特别是清教)徒占主导。第四,与军队也有很大的关系。北美独立战争虽然也依靠军队,但独立以后,军队事实上已经解散了。美国是先独立后统一的。拉美独立后,便形成了一个军事独裁政治。

由于美国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上的一些偶然性,造就了美国与众不同的民主模式。因此,基于美国政治文化与行政生态的美国民主政治与治理模式,未必适用于世界上其他国家。

第三节 法国的政治制度

法国曾经是欧洲最专制的国家之一,其专制文化传统在法国政治发展与政治制度的变迁中形成了很强的路径依赖。法国经过多次政权跌宕起伏最终选择了半总统制政体与之有着密切的相关性。1958年之前的法国实行的是议会内阁制,议会是法国的政治中心,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其负责。而法国多党制的传统导致了议会倒阁现象的频繁发生,造成了法国政局长期不稳。根据1958年宪法,法国在戴高乐的主导下确立了共和国总统为国家政治中心的半总统制,并在现当代法国的政治与行政活动中发挥着无法取代的作用。

一、法国第五共和国的制度特征

法国二战后面临着两种选择,一个是在议会制度下对议会的限制和维护政府的稳定;一个就是从制度上把总统的权力确立下来,成为实位总统,让总统成为法国的仲裁者。法国政体的命名问题,实际上是如何理解法国的政体问题。对政体的区分,就是如何调整议会、政府和国家元首权力关系问题。就法国政体而言,法国的半总统制有着历史的渊源。半总统制早在第三、第四共和国已经部分存在了,但没有形成制度,故其影响也很小,还没有形成与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议会制并列的半总统制度。法国的半总统制就在于它兼有总统制和议会制的特征。总统制在于总统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总统不是由议会产生;在总统制下,国会、政府、法院是三权分立的,总统可以与非总统党的执政党合作共事。在议会制度下,总统是虚位的,国家的治理权力属于内阁,内阁总理要与执政党保持一致,否则就会出现倒阁。共和制分为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和二元共和制。而法国的半总统制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二元共和制。

具体而言,法国半总统制的特点主要有:第一,法国是有总统和总理的二元行政制度,总统有权任免总理,不受议会的干涉;总统主持内阁会议,制定国家政策,决定政府的施政纲领和总政策。总理领导政府的活动,来实施国家政策,总统一般不具体管理政府的活动。议会制和总统制在行政上都是一元的,而法国在行政上却是二元的。把法国政体称为半总统制不是介于二者之间的问题,而是两者都不是。第二,议会不选择总统,也无权选择总理,但议会的倒阁权却保留下来了,即总理必须就其总政策向议会说明,如果议会不信任,政府就要解散。从议会倒阁权和组阁权相分离来看,是具有二者的特征的。第三,总理要与总统保持一致,要体现总统的政治方向,但是总理也还要向议会负责,即法国存在总理及其领导下的内阁对总统和议会的双层负责制。法国总统权力很大,但责任很小。虽然政府与议会的官员是分离的,但政府官员还要向议会负责,即既要分离,又要混合。第四,总统的任期和议会的任期长期以来是不一致的。在议会制下,政府和议会的任期是基本一致,而法国在宪法上有意让总统任期和议会任期错开。由于法国政党意识形态化很强和纪律严明,就会出现“左右共治”的局面(1986年第一次)。“左右共治”实际上体现出了“半总统制和半议会制”,总统如果和议会多数派是一致的就更像总统制,而“左右共治”,就更接近了议会制。

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实行了半总统制,但与法国不尽相同,如俄罗斯、韩国、台湾等。法国总统是受限制的总统:法国总统要在宪法内活动;要间接向议会负责受议会的弹劾;对全体国民负责。此外,为防止个人专制破坏共和制,宪法规定,法国总统在行使非常权力的时候,不得解散国民议会。2000年,法国总统任期进行了改革,由七年改为五年,与议会的任期保持了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左右共治”的频繁出现。

二、法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制度的变迁与历史事件是有着明显关联的。历史事实和制度的设置很难完美结合。法国的政治发展,大抵可以划分三个时期:第一,从大革命到第三共和国的建立,这是从专制君主制到共和制的时期;第二,从1870年的第三共和国到1958年的第五共和国,这是由议会共和国到半总统制共和国的时期;第三,戴高乐主义下的第五共和国。在法国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政体经历了多次反复。第一次反复,从大革命到波旁王朝的复辟。当大革命兴起来了以后,群众革命情绪非常高涨,国王被处决,旧的秩序崩溃,整个社会陷入了无政府状态,任何一个阶层对此都是不满意的。在这种背景下,法国呼唤强人政治。在这个过程中,拿破仑由第一执政经终身执政的过渡,当上了皇帝;在政体演变的过程中,法国通过的是农民起义,英国主要是借助谈判和契约来解决议会和国王的对立与冲突。这样,法国革命是激进的,其结果会更激进。在经历革命—无政府状态—强人政治后,法国陷入了帝制与共和的更替,这种情况持续到了1870年以后。戴高乐曾总结说,第一共和国是在自己无法控制骚乱的过程中被毁灭的;第二共和国是在无法把秩序和革新的情绪结合起来;第三共和国在相对和平的时期还可以容忍;由于变动和不稳定,第四共和国不可避免地陷入危机。在1870-1958年的议会共和国时期,法国政府非常不稳定,造成政治与政策的不连续。戴高乐为改变法国第四共和国的弊端,没有像英国那样进行简单的修补,而是进行的大手术。第五共和国制度体现了法国集权民主政治的特点,总统作为国家的权力中心和仲裁者,是一种在共和体制下的集权民主制度,它体现了法国的集权传统。

法国在历史上几乎把所有的政体都试验过了。从历史起点看,法国在革命前已经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英国虽然在革命前也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在地方上是贵族自治的,有着自治的传统。这样,英国政体的确立是渐进的,而法国则是激进的。此外,两国的革命思想不同:英国革命时候没有成熟的理论,英国是先有革命实践,后有革命的理论,是经验主义的历史传统;而法国革命爆发时候,整个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已经十分成熟了,特别是卢梭等人的激进民主思想对民众革命行为影响很大。由于两个国家的理论准备基础不同,法国实行了浪漫式的唯理主义的方式,而英国是经验主义的传统。法国唯理主义政治和浪漫主义的激情结合起来了。从社会背景来看,英国革命是超常的。在当时,贵族的势力是非常强大的,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小,资产阶级必然与贵族相妥协,是修补型的。法国大革命时候,法国已经踏上了工业革命的门槛,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英国强大。但是,法国的专制势力也强大,并看不起人民的力量。这就造成了双方都不愿意妥协,最后走上了极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时候,英国还是处在中世纪的末期,革命的高潮还没有到来,与旧世界的摩擦不多;而法国革命爆发时候,已经处于革命的高潮,与整个旧世界的摩擦进一步加剧,与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剧烈的冲突。美国由于远离旧大陆,相对与旧世界摩擦较少。法国的政治进程,一再被外来的势力打断,特别是历史上德法两国的历史宿怨。法国历史就是在剧变中,在跳一步,退一步的过程中,实现政治的发展;而英国在不断修补的过程中,实现政治的发展。法国在走向共和的艰辛过程中,君主制与共和制反复更替,在经过无数次内阁更迭的剧痛后最终选择了半总统制,这无疑与法国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法国的政治革命进程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法国的政治文化

法国一度不断地发生疾风暴雨般的革命,“狂欢”、“激情”是法国政治运动的主要特点。法国政治制度的演变非常频繁,各种政体法国都尝试过。但法国最终采用了半总统制。

法国在历史上一度面临着同德国、意大利一样,因多党制而导致政权频繁更迭的问题,但最后只有法国采用了半总统制。从历史政治文化来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上法国人民是祟尚彻底革命与剧烈变革的。托克维尔说过,“在法国的历史和未来划了一个鸿沟”,试图彻底否定旧的形式,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问题。法国人民在装新酒的同时,把旧瓶子也要打碎,希望一劳永逸地解决旧政体的问题,不满足英式的“旧瓶装新酒”的政体模式。从法国哲学来看,法国有两个优势,即艺术和数学。艺术孕育了浪漫,数学则得益于理性,二者在法国都有优势。从哲学来看,法国是唯理主义,英国是经验主义。经验主义表现在英国人民对被经验所证实的传统的祟尚,洛克的思想就是对英国经验主义的总结。美国采用的是基于契约基础上的实证主义。法国则追求一种先验主义,这又集中表现为追求一种纯粹主义的原则,追求彻底性。而这种先验的纯粹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的时候,便产生了一种激进的、浪漫的革命激情。这种理性和浪漫的结合,是法国革命激进的原因。而且,法国在政治设计中有很多种唯理主义的方案。由于革命派理想的方案很多,每一派都追求自己方案的完美实现,争相走向前台,不与他派妥协,从而造成了国家与社会长期剧烈的动荡。如此以来,法国人民最终感到对革命失望,普遍感到今不如昔。于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历史的怀旧导致了法国对旧政体的回归,并逐步陷入了帝制与共和、革命与专制不断循环的怪圈。

法国的唯理主义让法国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这些思想的实现必然要寻找社会的实践,理性主义的社会理想和浪漫主义的政治激情便产生了大革命的文化。在“一劳永逸”、“穷尽一切”中,法国人又陷入了迷失。一方面,法国人都是天生的政治家,有着政治家的设想,但他们又不是真正的政治家,他们缺乏政治家的理性和冷静。理性和激情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人们都具有的,但是法国的理性和激情是完全走向极端的。就理性而言,法国人民企图穷尽一切;在激情方面,他们试图凭借激情打碎一切。最后又不得不请出一个权威来主宰一切,这便又产生了法国的另一种社会文化,即对“英雄的崇拜”。法国从路易十四开始,就一直是一个整齐划一的专制社会。一旦这种格局被打破了,社会就会陷入无政府状态,呼唤时代英雄的到来。拿破仑和戴高乐的出现,都是英雄主义的表现。法国的复辟分为制度的复辟和王朝的复辟。拿破仑帝国,是专制制度的复辟,不是王朝的复辟;而且新社会的制度也在帝国的专制中得到不问程度的确立和扩张。但是这些英雄人物往往把他们自己看作一个救世主或国王,当拿破仑到巴黎的时候,共和主义还是深入人心的,但法国人要求法国要有天才人物庇护的历史传统,最终为拿破仑称帝扫除了障碍。邱吉尔曾经说过,在戴高乐身上一直表现着傲慢和自负的法兰西性格。戴高乐虽然是共和主义的捍卫者,但他一直以救世主自居,有着国王般的傲慢,因而也反映了法兰西民族傲慢与自负的天性。

同类推荐
  • 党的好干部

    党的好干部

    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成为好干部,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共分十一卷,包括做官为政要讲究实实在在、赏罚分明才会天下安定、为官做事要讲究方法、严惩奸邪之人以正法制、处理政事要顾全大局等内容。
  • 抗争与合作(乡村治理中的传播模式)

    抗争与合作(乡村治理中的传播模式)

    《抗争与合作(乡村治理中的传播模式)》是在江都市政府委托的横向课题“改革和完善江都市面向三农的传播服务”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该课题2009年6月立项,课题研究目的是为进一步了解江都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经济、法律、健康、科技、公共文化、宗教等领域进行对农传播服务的历史及现状,通过调查江都市及有关乡镇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农传播的历史、现状及采取的各项措施,了解各部门在对农传播中成功的经验及仍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改善江都市政府及职能部门对农传播服务状况提供决策依据。
  • 特朗普家族“逃税门”(纽约时报特辑)(纽约时报特辑)

    特朗普家族“逃税门”(纽约时报特辑)(纽约时报特辑)

    唐纳德·特朗普以一个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的形象赢得了美国总统大选。他长期以来一直坚称,他的父亲、传奇的纽约建造商弗雷德·C·特朗普(pgsk.com)几乎没有给他提供任何经济帮助。但《纽约时报》的一项调查发现,特朗普总统在上世纪90年代采取了一些可疑的避税方案,包括一些完全属于欺诈的做法,从而大大增加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财富。
  • 忧患百姓忧患党:毛泽东关于党不变质思想探寻(修订版·大字本)(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忧患百姓忧患党:毛泽东关于党不变质思想探寻(修订版·大字本)(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本书从“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概念的提出、产生的根源、发展脉络与最终形成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对于读者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权的独特性和优越性等方面有着特殊意义,能够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加深对开国领袖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热门推荐
  • 枪针

    枪针

    我就是不死,我这样想,我还想笑出声来。但是我现在没力气抬头找人了,因为我的口又干了。幸好背后那人把我的头托了起来,这样我又能朝木篱笆那边看了。我终于看到,红色的小草从红色的木篱笆那边跑过来,看她的样子很朦胧,好像在哭。我高兴起来,即使一根铁针在我脑袋里像蚊子般四处叮咬,我也很高兴。我快乐地闭上眼睛,我要让这一刻永固。
  • 执剑灭神邪

    执剑灭神邪

    无法修炼内力的李浩为了复兴门派,为了在诸神竞赛中胜出开始了艰难修行的旅程,一路行侠仗义成就无敌的传说。
  • 九还七返龙虎金丹析理真诀

    九还七返龙虎金丹析理真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帝妖凰

    魔帝妖凰

    “花花,变成狐狸给我瞧瞧。”“主人,我叫华曳!”某狐狸黑着脸抗议道。“小乖,你的毛怎么又没了?”“主人,被你烧没了”某猫咪郁闷的翻了翻白眼。“小蚯蚓,你家主人呢?”“小主人,主人让我跟着你,我是蛇王,不是蚯蚓,我叫君貊”君貊无力地抗议道“寒,让你那只王八出来透透气吧。”“小主人,我是玄武,本体是龟蛇,不是王八,我叫玄清!”“寒,怎么都收了些蛇类,人家怕怕。”南宫婉儿一脸的后怕。众兽齐齐地抽了抽嘴角,他们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示不满了。“他们很乖的,如果你怕,我把他们炖着给你熬汤怎么样?”叶羽寒满眼的宠溺。君貊和玄清身子一哆嗦,可怜兮兮的看着南宫婉儿。主人不可怕,小主人才是恶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农民勇闯仙界

    农民勇闯仙界

    一个平凡农民青年因一次山体滑坡而穿越重生在一个未知的仙侠世界,竟然重操旧业开始耕作……
  • 羽卿轻语:以吾之名

    羽卿轻语:以吾之名

    她,西方古世纪的最强魔法师,被信任之人挖去心脏陷入沉睡,四十五年后意外醒来,发现自己竟然处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相府二小姐?海恩秀?请问这几个字怎么念?他,将军府嫡子,天生体弱,人人可欺,直至遇到她,她说“你是我的皇后。”他苦笑,他要怎么说他已然走上了不归路,他,根本就配不上她!一朝事情败露,她说“既然你喜欢,那我便成全你!”她把他扔到别的男人床上
  • 王光中传略

    王光中传略

    肖瑞崇是因为对王光中的尊重、崇敬和爱,到王光中家的。为了王光中,为了他们的友谊,为了他们的爱情,她不怕丢掉自己的所有,她可以面对一切的不解,甚至一切的委屈。初到王家,孩子们确实有些抵触情绪,在家人聚会时,甚至会出现十分尴尬的情景。王光中为此上火,但肖瑞崇以她的包容,以她的平静,淡化了这一切。她知道有王光中的理解、呵护,有王光中博大的胸怀,一切都会越来越好;她也知道孩子们对自己妈妈的感情,也相信他们迟早会理解自己。事实证明了这一点,肖瑞崇的行为证明了这一点。如今她和王光中结合已经进入第十个年头。
  • 从英雄学院开始的万界之旅

    从英雄学院开始的万界之旅

    来到《我的英雄学院》的世界,没有“个性”又想成为英雄,怎么办?在线等,挺急......不过好在我有八奇技!欧尔麦特:“马萨卡!星野少年,难道你的个性也是one·for·all?”星野晨宇:“欧叔nonono!它叫‘炁体源流’!”通天箓,风后奇门......经过一系列的魔改后,又会有何威力?一切皆从英雄学院开始,然后是JOJO、火影、漫威、海贼......
  • 缘来是霓

    缘来是霓

    大龄剩女魏梓墨,普通颜值普通工作,却对另一半一直按照心目中的理想找寻,眼看着芳华耗尽,想找个爱自己的人凑合一生。怎奈命运待她不薄,感情生活峰回路转,人生开挂模式开启……
  • 诡秘盒子

    诡秘盒子

    平行怪异的诡界,深渊永恒的地界,宇宙能量因何种原因动荡,多少的位界融合,隐藏在人类世界之下的它们,人类该如何应对?到底还有着怎样的秘密?这一切都从陆九睡着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