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1100000001

第1章 生命中的问题与真理(1)

我们从哪里来?

观察人类的活动可以发现人类的起源。结论是:我们无始无终,我们一直存在。

人们对生死本身很疑惑,对生死前后的情况也很疑惑。

如果相信有一个出生的时间,那么从逻辑上说,必定有个还未“存在”的时间,以及必定要接受我们有个出生的时间,必定要接受有死亡的时间。有许多问题是关于“尚未存在时”的,比如“人们来到世上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现在存在”,“为什么过去不存在”。这些问题无法回答,因为我们一直都处于“存在”的状态中。我们的存在并不是一个新的创造。

按佛教的观点,存在无始无终,但这并不意味着存在是静止的,存在其实在不停变化,我们存在于不同的形态和意识之中。在这些变化中,有个连续存在的自我,这个自我持久存在永无终止。

我们通常只相信自己的经验,只相信亲眼所见的事物,并通过这些信息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另外一些观点则依赖于推理,但根本上仍来源于经验。这样,虽然我们心中同时存在着许多观点,但都仅限于经验。

例如,大豆和树的种子分别具有大豆和树的基因,我们即便没有看到这些种子生长,却也了解它们具有长成大豆和树的潜质。人的生命却是非常复杂而多样的,父精母血孕育了我们,但是我们所具有的潜质远远无法从过去的经验里得到。依靠过去经验的思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管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有多高,也不可能通过经验分析发现最初的自己。不过,这样也许是幸运的,因为如果发现了最初的自己,其结果将导致更多的混乱。

假设我们接受“出生”的现实,那就意味着我们有不存在的时候。如果有个“不存在”的存在,那存在是如何产生于不存在的?我们相信存在产生于不存在吗?

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假定有个“不存在”存在的时间,并且,“不存在”在某一刻必须转换为存在,而不是由存在本身引起存在。这样,“不存在’成为了存在,而存在本身就是存在,它们的关系如此矛盾。实际上,这个论点很难得到理解和支持。如果我们相信任何东西都有始有终的话,我们无法确定这些不存在的时间。再比如虚空,虚空本身没有方向,没有东南西北,虚空不可测量,不大不小。如果万物都有始有终的话,那虚空必定有开始,如果虚空有开始,必定有虚空的开始之前,而这是难以成立的。因此,虚空的本性就是无始无终的存在。认识了虚空的始终,我们就会明白自己的始终。简而言之,我们无法在时间的某一刻开始存在,因此只能是持续存在的。

我们必须问自己,为什么寻找众生和虚空的开始是如此重要?因为这种对始终的看法源于我们有限的大脑。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用大脑来了解生命现象,另一种人用心来了解生命现象。对于用大脑思考的人,任何事物总是有边界、有始有终的。而用心思考的人则认为事物的始终并不重要。

虽然当前的主流文化对大脑的感知很重视,仍有一些文化個腫内心,透过内心观察外部世界。

大脑是一个可以感知短暂经验的有思想的器官。但大脑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只能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和判定。由于大脑的能力有限,它认识的生活就有限。西藏有个说法,人的大脑无法掌握超过1x10的75次方〈1后面75个零)这么大的数字。在这个大数之外,可以说是无数了。不是这个数字无法胜数,而是我们的脑子无法理解1x10的75次方以上的数字。因此,我们如何能够理解生命现象?我们永远有疑问,而伴随这些疑问而来的是痛苦的经验。

我们常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原则,就像没有脊梁骨,就会倾倒。如果能依照原则生活,我们可以理解生活的真理。认识到真理,痛苦会减少。

我们的心或意识没有任何限制,它像虚空一样,无始无终。我们无法衡量心,因为它没有边界。光说心非常广大还不够,因为这仍意味着心是有边界的,而有始必然有终。但心如虚空,是无限的。

心是无限的,同时又是变化的。这种变化不需要强迫。顺其自然,会让我们感到快乐;强求改变,则使我们痛苦。

知道自己是什么很重要。“我”和“自我”是谁?他是如何存在的,是真实的吗?这些问题有许多答案,也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

什么是真相

这是个重要的问题,许多人被这个问题给问住了。有关真相的问题存在于个人、家庭和国家当中。当人们把对生活真相的认知建立在以大脑来认知的基础上时,就会认为生活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并且认为真相只有一个,这样的认知会导致许多问题。

每个人都把真相建立在自己的见解、经验和感觉基础上,每个人相信的真相也就各不相同。例如,我可能认为。某种食物很美味,而你则不以为然。我们往往认为只有一个真相,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此外,真相也不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可能只有1少的人认识到真相,另外997。的人却不同意其观点。如果我们只接受大多数人的看法,可能因此而导致对真相的误解。我们往往附和大众的观点,是因为找不到足够的理由去反对;所有发现真相的方法均巳失去,只得随大流。

如果有人告诉600年前的古人有关现代社会的技术进步和生活条件,古人肯定不相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一一如果不是全部一无法想象可以随时远距离通话的手机,或是满载着几百名乘客在世界各地飞行的飞机。如果我们生在那个时代,同样不会相信这样的事实。古人由于认识的局限而无法相信现代技术的创新。同理,由于认识的局限,我们也会犯和古人同样的错误。

真相不能依靠个人的经验和感性来构建。真相不能仅依赖一部分人的理论,真相超越世界的界限。

我们还要区别两种不同的逻辑理性一一真正的逻辑理性和暂时的逻辑理性。真正的理性不会因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基于真正理性的真相,放之四海皆为真相。有限的逻辑理性,仅基于某些人的个别经验,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是短暂的。

为了了解真相,我们必须依靠心的能力去分析,然而,我们个人的经验有限,导致无法了解宇宙的终极真相,例如,出示一个杯子给西藏人看,问那个杯子是大还是小,西藏人有可能回答说杯子是大的,因为她习惯用小杯;而同样的杯子出示给习惯用大杯子的美国人,他有可能回答这个杯子是小的。谁的回答正确?这两人都有使用杯子的经验,回答问题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并且都真诚地回答了问题,但由于答案仅是基于片面的经验,就不能作为杯子的真相。那么,我们如何判定这个杯子是大还是小呢?

如果我们只讲表面和通俗意义上的真相,真相就只是大脑观察外部世界的结果。如果想要了解世界的内在本质,就必须用心来发现。

在世俗层面,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建立在感官基础上。由于用感官来认识事物,则只能得到世俗的真相。比如每个人对美的定义就不尽相同,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说美的产生依赖于审美者。事物本身并没有与生俱来的美,形容词“美”只是大脑赋予的标签。基于此,我们没有必要争论某事是否是真相。

仅依靠大脑来寻求真相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困惑。因为依靠大脑的观察只会得出狭隘的结论。这种人相信有唯一的真相,但他们所谓的真相不是终极真相,而只是有限的真相。

有限真相基于个人的感知,终极真相则基于众生的共同感知。

以火为例,热是火的性质,这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普遍真相,这种普遍真相基于人类的经验。但是,是不是所有的生命都如此认为呢?这就不尽然了,这种经验仅是人类的经验,但也许有些众生是生活在火中的,离开火不能生存。可见,认为火是热和燃烧的仅是世俗真相。

世俗真相基于个人的经验、习惯和知识,而不完全依赖于客体本身。不同的人对客体的经验和认识不同,比如有人认为某人很美丽,并认为这种认识是真相;另一个则对此人印象不佳,他也认为这种认识是真相,但是,他们所认识的客体其实是相同的。

永远不能忘记,个人的经验不是终极真相。即使我们认为终极真相是集体的感知,我们也会遇到困难和增加痛苦。

可能有人认为,由于客体是真实的,因而客体本身会体现真相。火的例子说明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无法从客体中得到真相。更准确地说,是因为客体有功用,并对我们产生了影响。比如当我们接触火时,会被烫到,因此我们产生了火是热的、会烫人等等认识。由于火的功用作用于我们,我们就很容易认为对火的认识是真相,但是,这种认识不一定是终极真相。如果我们了解到对客体的认识不只源于外部,更多的是我们想法的反映,我们在生活中的困惑和障碍就会减少。

梦可以进一步证明这种观点。如果我们在梦中性交,虽然事实上并没有发生,但感知上却是真实的,在梦里经历了与实际相同的性交经验,甚至会有生理反应,如流出精液。然而,只是生理上的感觉不足以证明真相。梦中的人并不存在,虽然我们的感觉认为其存在。我们的感觉并不可靠。

必须认识到,我们无法基于自己的见闻和经验得到事物的真相。尽管如此,大多数人还是基于感觉和感知来判断。无知使我们无法了解事物的真相,无知导致了很多问题。

如果我们发现了真相,也无法画一条线说:这边是真相,那边不是。每个人基于自己的感知而得到不同的真相。一个客体具有多种真相,因而无法强迫别人接受我们所认识的真相。

如果有人执着于自己所认识的真相,不管是否确实是真相,他的执着会显示出来。比如我们都有看电影的经验,我们的情感会被自己看到的场景所触动。我们短暂地认为那是真实的,而执着于这种场景会带来贪恋或嗔怒等情绪。看电影的人,虽然感知到的是幻象,却会信以为真。而饰演角色的演员在看电影时,就不会有同样的担忧和执着,因为他们知道那些场景都是虚假的幻象。那些不受幻象影响的心,就不会坚持他们的见解是真相。我们因此可以认识到,一个客体可能会产生多种不同的感知、不同的感情和不同的真相。

当我们观察家庭和国家时,往往相信自己认识的真相是真实而唯一的。每个人都认为,“我的感觉是真实的,我认识的真相是正确的”。人们不了解针对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真相;许多人还会固执地认为其中的一种是错误的。基于这样的认识,问题就会产生。

许多人将自己当成是唯一的例子或证人,以证明自己掌握了唯一的真相。他们得出结论:他们观察、体验得来的结果是唯一的真相。然而,其他人也有类似的经验,不能说一个人的经验会比另一个人更具合法性。然而在现实中,真相似乎常常掌握在更有说服力的人手中。如果在夫妻关系中出现问题,强势的一方经常会获胜。这样的处理方式,巳经成为认识真相的障碍。

如果将夫妻间的争端提交法庭,法律的原则就是通过发现证据来判定哪方是正确的,法律不允许双方都是正确的,必须判定其中一方正确。法律相信真相是唯一的,如果法律规定某物是白,每个人都必须接受它是白,这就是法律的原则。而且,由于法律是由人制订的,法官是人,他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知来判案。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法律并不一定站在真相一边。

依靠法律来判定事实的确很困难。法律的原则是没有弹性的,但人对真相的认识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即使法律不断地修订,也无法赶上我们的想法的变化。

真相的发现还会受到人的能力、金钱或名声的干扰。例如,如果有一件产品有名人推荐,许多人会因此而购买它,认为该名人展示了该产品的真相。但名人不一定是好人或是诚实的人,该产品也未必像他所说的那样。

了解了“真相不止一个”的事实,我们就能够接受他人的不同观点,遇到的问题就会少得多。这样,我们既能认识到自己的真相,也能思考他人认识的真相。

在当今社会,要树立一种真相相当有挑战性。在终极层面,真相是没有限度的。没有限度意味着任何事都是可能的,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同时,也意味着也许没有事情有可能,也不会有事情发生。这个认识可以帮助我们将世俗真相和终极真相区分开。

什么是美?

我们当然都是美的。比如,当我们想象一朵花,是我们的美被花反映出来,还是我们反映了花的美?很显然,是我们的美被花反映出来了。

花对于每个人来说,不一定都是美的。美是我们创造的一个知见。我们认为一朵花是美的,于是给它贴上一个美的标签。如果美是从花自身发出的,那我们只有拥有花才可能体验到美。我们通常在心情愉悦或内心平静时,才体会到花的美;当我们不高兴时,看到花可能会引发潜在的悲伤或愤怒的情绪。因此,花的美不是来自于花本,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我们的成见。

美是什么?其实美不是花,美也不是人,美也不是房子,美就是你自己,你自己的内心。你用柔软的眼睛看它的时候,它是柔软;你用愤怒的眼睛看它的时候,它是愤怒。美就像镜中的脸,你的脸上是肮脏、污染的,那镜中的它也是一样。微笑的你,在镜中看到的也是微笑。

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假定在你面前有两张钞票,其中一张是假币,但从材质和外表上分辨不出来,当我指出其中的一张是真币,你的心就对这张真币产生了知见,而对另一张另眼相看。这种分别的感觉,不是来自于这两张钱币,因为它们的外表是一样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内心。美也是如此,它产生于观察者的内心。

一般来讲,观察事物有两种方法:注重内在品质和注重外表。认识人也是如此,也有外在的美和内心的美。当今社会注重外在的美,而忽视内心的美。这种观察的方法会造成深刻的问题,因为观察一朵花和观察一个人有很大的区别。然而,我们经常把一个人当成一个物体来观察。当我们看一个人的外表时,我们就评论说,“你很漂亮”,不久之后,就说“我爱你”。但是,人的美是内在的。如果无法看清人的内在美,只依靠外表来决定与谁约会的话,也许很快就会因为看法的改变而分手。

当人们将他人当成物体来观察时,得到的结果往往就是这样。事实上,我们真正喜欢的人一直都是美的。

同类推荐
  •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是《降伏其心》与《善用其心》的续集,也是我出关十年,开山创建东华寺的心得感悟和修学佛法二十余年的总结。出版此书旨在阐述自己的学佛观点,获得广大学佛者的指正。佛法浩如烟海,虽修学二十余年,仍难得法乳一滴。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心不降,是懦夫。降之不善用,为愚夫。事过执著,留恋不舍,乃凡夫。其心降伏,善用且无住,则圣人成矣。
  • 坚固其心·洗心禅(1)

    坚固其心·洗心禅(1)

    《贤宗法师演讲集》里的每一个主题,都是一轮明月,使人读后,拨云见日,如入慧海。大家可以从这套演讲集里摘取任何一轮明月,擎着她,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光明的世界。那个时候,我们大家也都会像贤宗法师一样,成为赠送明月的人!
  • 越空越满:善行是最好的开始

    越空越满:善行是最好的开始

    作者用简洁思辨的文字,给我们以启示,协助我们转化心性。指出生活中人们的痛苦烦恼的根源。通过开启心智,让困惑的自己获得自由,找回内心本来清净的自己。快乐不是一蹴而就,获得快乐自由需要降伏内心。通过重拾人伦道德,先做个善良的人,之后成办利他。放空自我,在帮助别人的同时重新发现自己的生命之光。慈善就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善意行为,慈善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是温暖快乐的源泉。
  • 三论宗浅说

    三论宗浅说

    本书是一本佛学三论宗方面的通俗读本,所涉知识内容较多,且易于理解,可方便普通大众对三论宗的认识。
热门推荐
  • 跳呀,别愣着不跳

    跳呀,别愣着不跳

    民工刘叔和工友打了赌,去向老板讨要欠发的工资。经过周密的研究策划,刘叔实施了他的苦肉计———跳楼自杀。他成功了,成了工友中的英雄。他又开始了另一次计划,成败在此一举……刘叔能够永远是英雄吗?和刘叔相遇是在一个晚霞灿烂的下午,那个下午真是一个美好的下午。北方的这座城市被绚丽的晚霞包裹着,所有的高楼都被晚霞镀上一层金,那轮柔软似蛋黄,随时都会融化的太阳,挂在城里最高的电视塔的半腰,看上去真像一只刚刚剥去蛋壳,盛在瓷盘里的汁液丰盈的蛋黄。城里的人看上去心情很好,他们都穿着夏季的服装,轻轻盈盈地走在大街上。
  • 法疆

    法疆

    耀天宫的后代赵天河,因修罗神晶被卷入神冥大战,为报杀父之仇与魔影殿展开战斗,保卫自己的大家乡——法疆。后爱人也被卷入这场纷争,且看赵天河如何在纷争中不断成长,成为绝世强者吧!
  • 《儒藏》春秋:汤一介传

    《儒藏》春秋:汤一介传

    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儒、道、释历来三分天下。但在中国的历史上,却只有《佛藏》和《道藏》,而没有《儒藏》。21世纪初,这一历史终于得以突破,而改写中国这一历史的带头人就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一代国学大师汤一介。
  • 专家诊治抑郁症

    专家诊治抑郁症

    一本从症状、诊断、治疗及康复方面讲述抑郁症的书。本书尽选常见病、多发病,聘请相关专家编写该病的来龙去脉、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凡病人或家属可能之疑问,悉数详尽解述。此书10余万字,包括数百条目,或以问诊方式,一问一答,十分明确;或分章节段落,一事一叙一目了然。
  • 现代中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卢嘉锡的故事

    现代中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卢嘉锡的故事

    《现代中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卢嘉锡的故事》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 谁会是下一个牛顿:最让人受启发的物理现象

    谁会是下一个牛顿:最让人受启发的物理现象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无处不在的力、怎样让溜冰鞋一直滑下去、苹果为什么不掉到天上去、人体重心揭秘、羽毛和铁块会同时落地吗、“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等。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追忆少年情

    追忆少年情

    故事讲得是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来自各地的农村,机缘巧合之下,相遇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因此相识相知,都是花样年华,爱情,友谊在合作和相助中自然而生,当然,也有敌视,对抗和伤害,他们干着高强度,低技能的工作,服务着城市,改变着城市,同时也被城市所改变。 他们中不乏优秀的人,有着让人羡慕的资本,比如年轻貌美,聪明伶俐等,但正是这样的人,却有着致命的缺点,他们有梦想,有对生活更高的要求,却没有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途径,他们见识浅薄而不自知,做事急功近利,几经碰壁之后,什么理想,志向都成浮云,只有经历了种种感情和利益交织的痛苦,在付出相应的代价之后,才渐渐明白,你想获得别人最起码的尊重,你最起码得自立,而要想获得别人更高的尊重,你只有自强。而只有谦虚的学习,努力的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才是走向成功的正确途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唯一的途径。
  • 专情首席,前任请稍息

    专情首席,前任请稍息

    http://pgsk.com/a/1228590/pgsk.com新文,新文,新文,重要事情说三遍~~~再次见到高韶青,是在十年以后,让许灿阳徐猝不及防。不是不认识他的,可是眼前的人,面相不改,却有了昔日不及的冷漠和高傲,面对此时身为潞城电视台炙手可热的女主播许灿阳,他仿佛不认识一般,经年的记忆早已擦去,让许灿阳在他的面前尴尬到想躲开。那一年,天高云淡,柳叶青青,高韶青骑着自行车,后面坐着许灿阳,以为一辈子最美的时光也不过如此,阳光从指间滑过。那一年,许灿阳大一,十七岁,高韶青研三,二十三岁。刚刚入校和即将离校。后来的后来,两个人分崩离析。再见,却是十年以后,“青宁”集团的三十六层,他的大办公室,冷气十足,让许灿阳瑟瑟发抖。有一种直觉,他回来,绝不是创立“青宁”那样简单,而是另有目的。可是已经过去了十年,为何他没有早来?又或许,一切都是许灿阳自作多情----他以为许灿阳忘记了,正如许灿阳也以为他忘记了一样,他们都不知道,那段记忆在他们的脑海中保存的完整而清晰,现实支离破破粹,能够温暖他们的也只有过去。再次相见,一幕幕新的画面即将展开-----
  • 柔福帝姬(全集)

    柔福帝姬(全集)

    匪我思存力荐作品,继《东宫》《鹤唳华亭》之后,又一经典古言大作。他是大宋皇帝,落樱花影里对她情根深种。她虽身处乱世,却依然美丽,长成了个妖魅一般的女子,有意无意地挑拨着他对她的暖昧感情……赵构,大宋皇帝,与柔福青梅竹马,情根深种;完颜宗隽,金太祖第八子,对柔福百般呵护。一边是敌人之子,一边是同父哥哥,身在乱世的她,又该如何自保,如何选择……宋靖康元年春,康王赵构在凤池边邂逅了柔福帝姬瑗瑗,个性沉静的赵构被活泼精灵的瑗瑗吸引。靖康年间,时局剧变,山河变色。亡国帝姬柔福流落金国,又复返而归。她依然美丽,但却长成了个妖魅一般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