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0500000025

第25章 仙踪(2)

据传武则天的侄子武攸绪就是尸解成仙的:“武攸绪,天后从子,年十四,潜于长安市中卖卜,一处不过五六日。因徙升中岳,遂隐居,服赤箭、伏苓。贵人王公所遗鹿裘、藤器,上积尘萝,弃而不用。晚年肌肉始尽,目有紫光,昼见星月,又能辨数里外语。安乐公主出降,上遣玺书召,令勉受国命,暂屈高标。至京,亲贵候谒,寒温之外,不交一言。封国公,及还山,敕学士赋诗送之。”

史上的武攸绪是唐朝着名隐士,少年时即好学道,身怀奇术,曾于长安摆摊为人占卜,每每灵验。找他算命的人趋之若骛。则天掌权,攸绪被封为王,但不为所动,最后隐居嵩山。武则天死,武承嗣、武三思等武姓亲属皆遭不测,唯武攸绪高蹈避祸,躲过劫难。在中岳隐居的日子,武攸绪除登山采药外,就是在石室里修炼形神。

唐中宗复位,李家皇帝对武姓诸人颇恨,但唯度对武攸绪尊敬有加;后及安乐公主出嫁,朝廷召他入朝参加婚礼,攸绪勉强从命。嵩山修炼多年的他,仙风道骨,须发皆白,身着宽大的道服,入安城时,人们都以为是仙人下凡。在长安,无论是面对皇帝,还是昔日的同事,除客气一下外,绝不废什么话,所谓“寒温之外,不交一言”。

在长安,武攸绪又被封为国公,不就而还嵩山,继续修炼。在晚年,其外形令人恐怖:“肌肉始尽,目有紫光,昼见星月”。人们在好几里地外说话,他都能听得见。最后,他尸解成仙而去。

上面提到的太阴炼形,就是促使达到尸解的手段。说白了,炼形就是一种养尸术,通过内在修炼,控制体内诸神,实现尸解成仙的目的。道家炼形法共有六类:太阳炼形、太阴炼形、金液炼形、玉液炼形、内视炼形、真定炼形。太阴炼形是其中之一。古时月亮别称太阴,又为女性代名词,在道家里,太阴炼形指根据女性特点进行修炼,“先炼形,而后炼神”,特点是“以血化气”,不同于太阳炼形的“炼精化气”。

通过太阴炼形,可保持尸骸面容不改,以及头发和指甲的照常生长。

道士周隐遥,自称是西汉初年着名隐士甪里先生之后,隐于镇江焦山,专门学太阴炼形之道,最后逝于崖窟中。死前,嘱其弟子:“检视我尸,勿令他物所犯。六年后,若再生,当以衣裳衣我。”六年后,打开崖窟,发现其尸润泽,须发如生。十六年后,其人又死,七年后再复生。如此三回,近八十岁,貌如三十。

李世民曾召见过此人,专门询问炼形之术,周有个很好的回答:“臣所修者,匹夫之志,功不及物,利唯一身。帝王修道,一言之利,万国蒙福。得道之效,速于人臣。区区所学,非九重万乘之所修也。”意思说的很明白了。

修太阴炼形术的,多在山川旷野,因为可吸收日月精华:“朱道士曾游青城山丈人观,至龙桥,见岩下有枯骨,背石平坐,按手膝上,状如钩锁,附苔络蔓,色白如雪。云祖父已尝见,不知年代,其或炼形濯魄之士乎?”

这具枯骨显然正在修炼形术。

再看一个更具体的故事:陕西岐州人于凝,生性爱酒,往来于邠州、泾原间。一次去访老友,在庄上住了十多日,每日都喝酒,人已昏昏然。这一天,童仆提醒于凝:该回家了。于宁叫童仆先行,自己又睡了会儿,才告别主人,踏上归途。

当时,正是孟夏时节,田野中麦色青润,于凝信马而行。走了一段路,酒劲还没全散的他,见前面有“嘉木美荫”,于是想休息一下。下马后,他藉草而坐,刚坐下,就发现所乘之马,不时往南张望,并打着响鼻,像看到什么可怕的景象,所谓“鼻息恐骇,若有睹焉”。

于凝慢慢转过头去:“百步外,有枯骨如雪,箕踞于荒冢之上,五体百骸,无有不具,眼鼻皆通明,背肋玲珑,枝节可数,凝即跨马稍前,枯骨乃开口吹嘘,槁叶轻尘,纷然自出。上有乌鸢纷飞……”

于凝借着酒劲,翻身上马,欲上前细看。就在快走近时,那枯骸突然张开嘴,朝他吹了口气,一时间,枯叶灰尘弥漫开来,天空中鸦枭纷飞。于凝竟又靠近了些。就在这时候,枯骸突然从坟墓上“竦然挺立”而起。再后来,那枯骸站起身,孤独地慢慢走去。

这是一个有惊无险的故事。

主人公目击的枯骸,已完全脱去皮肉。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正在修太阴炼形之术,只是不成想被于凝打搅了。

类似的故事在江西也发生过:“洪州樵人,入西山岩石之下。藤萝甚密,中有一女冠,姿色绝世,闭目端坐,衣帔皆如新。众观之不能测,或为整其冠髻,即应手腐坏。众惧散去。复寻之,不能得。”说的是,岩石藤萝间坐着一个女道士,闭着眼,貌色美,被樵夫看到,呼之不应,上前一摸,摸哪哪腐烂。按秘籍所载,太阴炼形时,皮肉也可腐去,但五脏保持不坏,所以女道士仍有可能正在炼此术。当然,也有另一个可能:她炼形失败了。

那么炼成功了之后场面什么样子?

《酉阳杂俎》:“上都务本坊,贞元中有一家,因打墙掘地,遇一石函,发之,见物如丝满函,飞出于外。惊视之次,忽有一人起于函,被白发,长丈余,振衣而起,出门失所在。其家亦无他。前记之中多言此事,盖道门太阴炼形,日将满,人必露之。”

既然为修炼,自然是有难度的,所以飞仙仍是幸运者的事情。

唐代宗永泰年间,有王生家住扬州孝感寺北,一个夏天的月圆之夜,王生喝多了,倒在床上,手垂床下。妻子担心他受风,刚想将王生的手拉上来,突然间,一只干枯的巨手从幽暗的地下钻出,攥住王生的胳膊,猛地往地里拉。

王生掉下床,在巨手拉拽下,身体竟陷入地里。

其妻与奴婢大恐,合力拽住王生的大腿。但最终,还是没能抵过那巨手之力,王生的最后一点衣带也消失在地缝里。

妻子召集全家人倾力挖掘,在二丈多深处,挖出枯骸一具,看样子已有数百年了。或许太阴炼形不成,而迁怒于床上的王生,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无论如何,倒霉的王生从人间蒸发了。

炼金术,炼银术

唐宪宗元和年间,江淮有一山人姓唐,平时好修道,曾遍游名山,自言会缩锡术。所谓缩锡术,也就是炼锡为银之术。可以想象,当时有很多人想跟他学这个本领。当然,都被他拒绝了。

这一天薄暮,唐山人行至楚州客栈,遇一青年自称卢生,说自己也懂些冶炼之术,二人聊得不错。卢生自言母亲那边也姓唐,遂喊唐山人为舅舅,言辞恳切。唐山人说他此行去南岳衡山访友,问卢生可否同行,后者说自己去阳羡亲戚家,其中一段可以搭伴。

转天早上,俩人踏上路途。

天高水长,前路杳渺。走了一天,又到太阳落山,见一废弃寺院,二人投宿其中。

入夜后,两个人坐在草堆里,聊至了半夜。这时候,卢生突然说:“我知舅舅善于缩锡术,可将土锡锻化为白银,不知道能不能把技巧告诉我一些?”

唐山人一愣,随即笑道:“我数十年钻研此道,哪可轻传?我们还是睡觉吧。”他当然奇怪于眼前的陌生人是怎么知道他的底细的。

卢生肯求不已。

唐山人想了想,说:“此艺不是三语两言可讲得清楚的,若真想学,到衡山后可相传。”

卢生顿时怒道:“舅舅!你今天晚上必须传授给我,其他莫废话!”

唐山人

自然也恼了:“我与你风马牛不相及,只是路途偶遇,以为你是个君子,才搭伴同行,没想到你是如此粗野之人!”

说罢,唐山人就想走。

卢生嘿嘿一笑:“你走得了么?”

唐山人有些惊恐,对方显然是有备而来的。

卢生说:“实不相瞒,我乃刺客。现在,我依旧叫你舅舅,但如果舅舅不识相,就有可能横尸在这里。”说着,从怀中摸出一把匕首,寒光闪烁,顺手拿起地上的一把丢弃的铁熨斗,削之如木。

荒野孤庙,四处无援,唐山人没办法,只好把炼银术的秘诀道于那卢生,后者默记后,笑道:“刚才一时冲动,没把您吓坏吧?”

唐山人又气又惧。

卢生又说:“我师父乃得道高人,令我十弟子下山寻找天下妄传炼金术和炼银术的人,得而杀之!现在看来,你不是个轻传该术的人,我也就放心了。我即将离去,不能跟你同去衡山了。”

说完,卢生出门,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故事中,唐山人当早就被卢生盯上了,所谓“偶逢”楚州客栈未必是真。

至于卢生的身份,他自称是某仙人之徒,师父派十弟子下山追杀传授炼金术、炼银术的人,但不可轻易相信,或是打得谎语,最后给自己个台阶下,也是说不准的,在《酉阳杂俎》中终成迷雾一团:“元和中,江淮中唐山人者,涉猎史传,好道,常游名山,自言善缩锡,颇有师之者,后于楚州逆旅遇一卢生,气相合。卢亦语及炉火,称唐族乃外氏,遂呼唐为舅,唐不能相舍,因邀同之南岳。卢亦言亲故在阳羡,将访之,今且贪舅山林之程也。中途止一兰若,夜半语笑方酣,卢曰:‘知舅善缩锡,可以梗概语之?’唐笑曰:‘某数十年重趼从师,只得此术,岂可轻道耶?’卢复祈之不已,唐辞以师授有时,可达岳中相传。卢因作色:‘舅今夕须传,勿等闲也。’唐责之:‘某与公风马牛耳,不意盱眙相遇。实慕君子,何至驺卒不若也。’卢攘臂瞋目,眄之良久曰:‘某刺客也。舅不得,将死于此。’因怀中探乌韦囊,出匕首,刃势如偃月,执火前熨斗削之如扎。唐恐惧,具述。卢乃笑语唐:‘几误杀舅。’此术十得五六,方谢曰:‘某师,仙也,令某等十人索天下妄传黄白术者杀之。至添金缩锡,传者亦死。某久得乘跷之道者。’因拱揖唐,忽失所在。唐自后遇道流,辄陈此事戒之。”

不管卢生的身份如何,至少都说明了一点:唐朝时,炼银术、炼金术虽流行,但仍是一种不宜公开的东西。

现在,就说说这种秘术。

在古代,炼金术和炼银术作为一门神秘学问而存在。所谓两术,就是通过化学方法把其他物质变为金银的手段。在唐朝,活跃着一大批从事炼金术和炼银术的人。在他们看来,无论是黄金,还是白银,都是有灵魂的,完全可以通过高深之术让它们的灵魂转移到其他物质上,进而让其他物质变成黄金和白银,故而这种手段又称为“黄白之术”。

最初的时候,“黄白之术”尤其是炼金术,属于方术中炼丹术的一种。

那些自认为通灵的方士希望通过提炼包括丹砂(硫化汞)、云母、玉、雄黄、赭石、松子、桂等矿物和植物在内的东西制造成丹药,达到使人永生的目的。东汉时,随着道教的崛起,出现了魏伯阳这样的理论大师。东晋时,又出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代宗师葛洪。不过,魏晋之后,炼金术和炼银术实际上从炼丹术中分离出来。在唐朝,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黄白之术”的人。

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个叫高五娘的洛阳美女精通炼银术。

据说,她先前嫁给一个世外高人,因此学会此术。后来高人不知去向,五娘则在家里开始了秘密炼银的生涯。她炼成银器后,偷偷出售,发了一大笔财。但最终被人告发。当时,负责此案的是河南少尹李齐。接案后,他随便问了几句,就将五娘释放。但随后,又秘密接见了五娘,叫她为自己炼银器……

五娘用什么为原料实施炼银术?

用水银。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就发现了水银这种化学元素。古人通常从丹砂里提炼水银。作为一种密度非常高的液态金属,水银含有剧毒;同时,又能起到防腐烂的作用,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帝王陵中。但在炼银术士看来,通过秘密的手段,水银可变白银。至于变成黄金,也有可能。据传,当时有洛阳人王常,旅行至终南山,遇异人传授炼金术。

王常问:“黄金成,水银死,真是这样吗?”

异人答:“不要怀疑。黄金出于山石,乃山石之精华。在变为黄金前,该精华达千年,即为水银。水银受太阴之气,故流荡而不凝定;微遇纯阳之气,则化黄金于倏忽间。要想变水银为黄金,须在山中锻炼。只要有纯阴之石为引子,那么水银转为黄金并不是难事。”

除了高五娘和王常外,唐开元年间,还有一叫辅神通的,也精通炼金术。他曾跟一得道之人学习,功成后,也能以水银炼金银。玄宗曾接见过他,每次辅神通“先以土锅煮水银,随帝所请,以少药投之,应手而变。”后来,皇帝也想亲自学学,但“安史之乱”爆发,已是自顾不暇了。

在这里,辅神通可能使用了《酉阳杂俎》中提到的一种奇树:“赤白柽,出凉州。大者为炭,复入以灰汁,可以煮铜为银。”

在古人眼里,炼金术和炼银术极为隐秘,多求之而不得,也就难免出现一些出人意料之事。比如下面这个故事,它奇幻而血腥,与修炼、黄金、暴力和邪恶有关。

故事发生在隋末唐初。当时,有道士在陕西太白山隐居炼丹,专习炼金术。山居岁月中,有个叫成弼的人,侍奉在他左右。两人相处了十多年。不过,道士一直没正式收成弼为徒,更没把炼金术传给他。后来,有一天,成弼家人故去,他将回家送葬。

这是一个转折。

道士说:“你跟我很长时间了,现家中有丧,我没什么赠与你,只给你金丹十粒,这不是普通的金丹,用一粒为引子,可使十斤赤铜变黄金,这些足够你办葬事用了。”接下来,道士告诉他如何用金丹点铜为金。不过,却没告诉他怎么烧炼金丹。

后面的事,一如道士所言,一百斤黄金重重地出现在成弼面前。

丧事办完后,成弼再也坐不住了,他已经有了些想法。一天傍晚,他回到太白山,求道士再给他来点金丹。

如我们想象的那样,被拒绝了。随后,成弼出乎想象地从肋下拔出尖刀。道士凝视着成弼:这是服侍他十多年的那个人吗?

成弼把尖刀横在道士脖子上,逼迫他献出所有金丹,并告知造丹的秘方。

依旧被拒绝。成弼狰狞一笑,砍断了道士的双手。但道士仍不肯说。于是成弼又残忍地剁掉道士的双脚。道士似乎没感到疼,仍旧神色不变,深深地凝视着成弼。后者颤栗了一下,挥刀砍掉道士的头。

搜身时,发现道士肘后有一个红色布囊,里面盛有很多金丹。

兴奋的成弼携带着金丹出了道观,此时已是后半夜。就在他潜行山中时,隐约听到身后有人说话:“你慢走……”

成弼大惊,暗夜深山,何人在此?

他猛一回头,竟发现那无头的道士正站在自己身后。不仅无头,且无手脚,也就是说,只有一个肉墩悬于半空,可以想象成弼恐惧的表情了。

无头道士说:“你在我身边十年有余,没想到会做出这样的事。你这样的人,得金丹,必为神灵所诛,最后的样子将会跟我现在一样。”话音落,即消失不见。难道是幻觉?瘫在地上的成弼想。

逃出太白山,成弼还家。随后的日子,又费尽气力,找了更多赤铜,用先前之法,使用炼金术,点铜为金。这黄金的成色,比一般的黄金更灿烂,他成为当地首富是可想而知的事。对其一夜暴富,有人觉得蹊跷,好事者秘密报官,成弼很快被捕了。审问中,他只好实话实说。官员觉得很神奇,虽也听说过炼金术,却不曾亲眼见过,于是又上报朝廷。

此时已到唐太宗贞观年间。太宗对炼金术很感兴趣,就召见了成弼,叫他用赤铜锻造黄金,还就竟真的成了,因为手里还有金丹。皇帝大喜,授成弼五品官,叫他专门负责造金之事。当时,天下赤铜源源不断地运往长安,成弼以金丹点铜为金,达到了数万斤。这种黄金由于成色纯重,被胡人称为“大唐金”。

关于“大唐金”,确实曾见于史书中。按段成式的说法:“官金中‘蝼顶金’最上,六两为一垛,有卧蝼蛄穴及水皋形,当中陷处名曰趾腹。又铤上凹处有紫色,名紫胆。开元中,有‘大唐金’,即官金也。”

再说成弼,没多久就把金丹用完了。见事情不妙,他想弃官逃走。

太宗说:“你走也可以,赤铜锻炼为黄金,需要金丹点化,那你就把制造金丹的办法告诉我。”

成弼说:“臣实在不知。”

太宗:“欺君?”

于是传令卫士,陈以刑罚。

成弼确实不知,只能解释,但越解释越乱,太宗下令叫卫士用刀断其双手。

同类推荐
  • 向阳孤儿院5

    向阳孤儿院5

    长篇小说《向阳孤儿院》取材于真实的孤儿院,由一个个鲜活而真实故事加工改编而成。小说以日记的形式书,,一天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及真实性,在情节设计上巧妙新颖,故事引人入胜。
  • 倾世

    倾世

    刑架下的民众高声欢呼,刑架上的人只遥遥望着那个不明的方向,直到她再也抬不起头,再也说不出话,轻轻阖上眼,她吐出最后一口叹息:“云晟……”他说,他会一直护着她的。可到最后,她也没等得来。
  • 青萍

    青萍

    为了厂里的业务,青萍经常很晚才回家。一个人走在凌水湾静静的夜街上,看天上的弦月,听河边的蛙声,心总会再次缠绵起来。不管吴德发有什么样的缺点,她还是感觉自己对他的感情越来越浓,越来越炙热了。不管她要和万庭福过下去的决心有多大,也大不过对吴德发的思念。看破看透那都是糊弄别人的话,是理智占上风时候的无奈和沧桑。有个女作家说过,男人的爱情是女人的鸦片,一旦染上,想戒掉也难。而女人对男人的爱,也是鸦片,一旦染上,想戒也没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青萍的命,也是这世上所有女人的命。吴德发会懂得万青萍的心吗?他是个被青萍的贞洁镇住的男人哦!
  • 划过秋天的声音

    划过秋天的声音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实相之壤

    实相之壤

    欧塞芭伸出柔软的枝蔓,插入土壤。土壤厚实,潮湿而又温暖。她将根尖探入土堆,品尝营养穿过茎干时的甘甜。她满足地哼唱着,用整片叶子把土一勺勺舀到大花瓣里,再把花瓣裹起来,以便这些土壤能够被分配到飞船各处。她的导师简德塞哼出送别曲和欢迎曲。沙沙沙的声音摩挲着欧塞芭顶端的树叶。她放好最后一小包土,站起身,根部稳稳迈过地上缠绕交错的藤蔓,步入光线昏暗的内室。一群萤火虫在简德塞的身边飞舞着。
热门推荐
  • 魏晋原来是这样

    魏晋原来是这样

    《历史中国》是有史以来最全的中国断代史,每卷从50个角度观照该段历史,用50篇专题文章,深度阐述历史知识、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并融合了当前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研究的成果,以夹叙夹议的方式,讲述远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每卷末附录该时间段的详细年谱,是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书式的通俗历史读物。《历史中国》是一部中国历史精品之作、“中国人都能看懂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
  • 情系毛泽东

    情系毛泽东

    本书精彩再现了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中政治思想及指导政策、长征途中的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最后日子的情况等。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古逸丛书书目

    古逸丛书书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再临末世,我,为你而生

    再临末世,我,为你而生

    作为一个傻子,她的人生一直是迷蒙的,知道遇见季长随,他给了她名,她得以冠上他的姓,然后,她便赔上她的一切去守护他。季长随是个活得毫无意义的人,潜移默化下,他长成了一个冷漠的人,于他而言,生,他便旁观一切,死,便是他无意义人生的解脱。1v1,双c。
  • 喋血诸天

    喋血诸天

    我已无路可退,时代的老男人向命运发起了最后的冲锋!背水一战,我黄鑫一个人就是一个军团!末路狂奔,这是我最后的呐喊!(原创无限流,独特的金手指,每一个世界都是原创)———致我最热爱的无限流
  • 小霸王难追妻

    小霸王难追妻

    听说,南海花城的二公子花千花要迎娶在江湖中籍籍无名的秋叶门朱掌门之女朱云云。先不说这个消息的来源,光这一说法,在江湖中就立时激起千层浪。南海花城这个名词,在大周国中,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仅仅是因为南海花城的老城主在江湖中颇具地位,人人敬崇。更亦是他们的生意在大周国南部地区几乎处于垄断地位,钱庄、酒楼、船运、盐业……金银财富如雪球般越滚越大,除了朝廷和楼氏世家,天下再无比……
  • 小琉球漫志

    小琉球漫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奸劫弑臣

    奸劫弑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