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01200000005

第5章 我向邓小平写信求助

赵建文

人们有可能想到,在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倒台以后,会有一批“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对待的老干部、老学者向邓小平递交申诉求助信,希望能尽快解决问题,恢复工作,但恐怕不会有人能想到我这位支持聂元梓的“造反派”也向邓小平递交申诉信求助,问题同样很快得到解决,恢复工作,并且这件事情还是在1977年7月16日十届三中全会给邓小平恢复工作以前。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965年,我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当时聂元梓是系党总支书记,不过直到1966年10月初,我从没有同她主动说过一句话。之后,我先参加了支持聂元梓的“红教工兵团”总部的工作,在当时“中央首长们”讲话的煽动下,我们这一派在1967年1月初到高教部等单位进行夺权活动。这一年的2月,我又成了聂元梓的骨干战斗队即“除隐患战斗队”队长,专门调查校外反对我们这一派的大人物们的材料。用“文革”的语言来说,我当时是“保聂干将”。如果将来条件具备,我很想反思一下这段历史,从我个人的角度说说十年“文革”疯狂年代的疯狂事,说说在这个疯狂年代里的某些“中央首长们”是如何煽动、利用和“修理”学校“红卫兵运动”的。

1968年8月19日,“首都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北大,随后又进入其他院校。1969年3月24日,中南海的8341部队的宣传队来到北大。由此,学校的“造反派”即“红卫兵”开始发生两年来的第二次大分化,这是“红卫兵运动”的终结,它形成了一个紧跟宣传队的群体和一个同宣传队保持对立的群体,前一个群体中的少数人在“文革”中、后期走上了仕途之路。我是属于后者。这一年的8月13日,我被发配到江西鲤鱼洲五七干校劳动,还担任过5个月的班长、副排长。1970年2月,先让我揭发问题,后让我交代问题。3月初,宣传队成立专案组审查我的问题,先在哲学系连队,后又被长期隔离在物理系连队和校内仪器厂。4年之久的阶下囚生涯不仅使我对“文革”中被关起来的“黑帮们”所受的迫害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开始重新思索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和“文革”的性质与目的。当然,那时的认识同现在的认识相差十万八千里,但这个思考对我后来的行为与思想意识的变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974年10月底,我在校内经过4年6个月的关押、监管、劳改之后,终于迎来了8341部队宣传队孙××领导的专案组给我作的结论。内容有三条:一是利用“007号密令调查报告”反对周总理;二是调查康生的黑材料;三是整理陷害谢富治的黑材料。性质是严重政治错误。处分是留党察看两年。

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我真的是这样一个“三反分子”,宣传队给我的这个保留党籍的处理是够宽大的了。但是,它在主要之点上不符合事实,所以我自遭受审查直到有这个结论之后,用“文革”的话来说是时时刻刻都在窥测时机,准备翻案。我清楚地知道宣传队的迟群、谢静宜,以及如专案组负责人孙××这样的人,都是同中南海某个大人物相联系的,所以我只能十分小心地利用有限的机遇背着专案组向周总理发了3封求助信件,内容都是说我当时是如何托一位叫王还寿的老军人在什么地方把材料给总理的,该人同总理是什么关系,而现在我校有位来自中南海的叫孙××的人硬说我搞的材料是反对您的,请总理在百忙之中过问一下此事。不知是什么原因,我的信没有得到任何回音,也许周总理根本没有看到。老实说,我现在也弄不明白,当时宣传队的孙××这位有背景的人物根据我在康生和谢富治问题上所犯的错误就已经可以给我定罪了,而且我也无话可说,不知为什么他们非要用4年多的时间让我承认一条莫须有的罪名。

1974年11月初,哲学系教员支部开大会处理我的问题,这是我4年多来第一次参加支部会。在此之前有一位对立面派的老师偷着告诉我不要害怕,不要乱承认,后来他同另3位党员在会上公开表示了反对这样处理我。当然,在这个名为“大民主”实则无民主的“文革”年代里,“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处理决定还是会被通过的。专案组一位人士告诉我,我是属于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在此之后,仍不让我参加支部会,不让讲课,只让劳动,是在我多方争取并且是在有点权力的朋友们的斡旋下才让我到马列教研室资料室工作的。

1976年10月“四人帮”倒台。11月底,我突然萌发了向邓小平写申诉求助信的念头。朋友们并不赞成我的想法,他们的理由是:你是支持聂元梓的“造反派”,聂元梓不仅是点燃“文革”之火的大字报的第一位作者,而且还是给邓小平最早贴大字报的第一位作者。邓小平的长子是被你这一派关押并致残的,他自己还没有恢复工作,即使他想管也无权过问你的事情。但我的直觉告诉我必须给邓小平写封求助信,这种冲动在脑海里如不可遏制的洪水日夜奔腾。现在分析起来,我认为那时的冲动可能是受到了1976年四五天安门事件的影响。这一年4月3日夜9点钟,8341部队的一位副政委召开校内会议,说北大人不许到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谁去就给谁处分。我本来并不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经他这一说,我同一位朋友就决定非要去看看不可。本来只是想了解情况的,但到了那里立即受到了感染。面对广场上怀念周总理、拥护邓小平,反对中央“文革”的成千上万群众,我的心灵产生了从未有过的震撼。老实说,我当时只是对8341部队在北大宣传队的迟群、谢静宜、孙××等人不满,而对“四人帮”的罪行还没有什么认识,但我确实第一次朦胧地意识到了江青等人的言行已经引起群众性反感,“文革”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

1976年12月初的一天上午9点多钟,我要给邓小平写信的冲动变成了立即要采取的行动。我没有同任何人商量,在喝了2两白酒之后又抽了5支烟,到下午1点多钟就完成了向邓小平写的申诉求助信。它是一气呵成,全文有3000字,内容主要有三:第一,我在“文革”中从1966年10月到1968年10月确实紧跟聂元梓,犯有极严重的错误。这是我应该永远吸取的教训;第二,我不应该怀疑康生是“王、关、戚”(即王力、关锋、戚本禹)的后台,不应该组织人整理谢富治的黑材料;第三,我是热爱周总理的,我领导下搞的“007号密令调查报告”及其他材料既上报给了当时的“中央首长”们,同时我又专门通过与周总理有来往的老军人王还寿等其他人呈送给了周总理,可是来自中南海的孙××领导的专案组先说我的材料是反林彪的,后又说我的材料是反总理的。最后一句话是,请邓副总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过问一下我的事情(这时候邓还未恢复工作,康、谢二人虽死仍未被中央认可为坏人)。

信完稿后,按朋友告诉我的格式写好信封,当时我似乎既不饿又不累,拿着封好的信立即骑车到中南海南门把信交给门卫,接信人问我是什么人,我说我是一个公民,只是请你给我把信转给邓小平,他没有再说什么,就把信收了起来。在回来的路上我才感到饿和累,因为有7个小时未吃任何东西了。不知为什么,我当时不担心信会被扣押,只担心邓小平不会管这件事情。

1977年5月初,我所希望的事情终于开始发生了。我所在的马列主义教研室有两位同志向我询问情况,他们的问话显然不带有既定框架,只是在核对情况。当时北大来了一位新校长周林,有一次我到他的办公室找他谈我的问题,刚巧遇到一位原专案组的人,我主动出击,对他讲了一些不恭的话,并且动了手。这时,周校长进来,问清我是何人后,批评我是“造反派脾气”,我刚要申辩,他说:“你立即出去,你的问题会重新调查清楚的。”我只同周校长有过这一次不愉快的交谈,他可能早已忘记此事了,但他是我至今不能忘怀的一位领导,在他之前没有一个领导说对我的问题还需要“重新调查”。

1977年1月底的一天上午,单位党的书记找我,给我看了新党委的新结论。内容有三:其一,“除隐患战斗队”搞的材料不反对周总理;其二,有关反康生和谢富治的问题不能立案;其三,对赵建文的原结论予以推翻,材料予以销毁。书记问我对结论还有何意见,这正是我日夜盼望的结论,我还能提什么意见。书记让我在会上等宣布结论之后对自己在“文革”中的活动作一个自我检查,因为我在此时已经认识到了我在“文革”确实犯了错误,所以对在会上做检查这一点来说,是欣然接受的。10年“文革”,我是2年多的“造反派”生涯,4年多的被关押时光,2年多的挨处分日子。耗费近11年时间,到36岁才有了一个清楚干净的结论,真让人不堪回首!

在我知道这个新结论之前的一天,一位管人事档案的校内朋友告诉我:你给邓小平的信早已转到北大,上面写有这样一句话,即:我收到北大的一封信,我认为对任何人都应该实事求是。我虽然至今未看到这句话,但我从另一位友人那里得到过印证。我的直觉告诉我,是邓小平的话起了作用。要知道,当时邓小平还未恢复工作,从他那里有一个如此的说法实属不易。我是1977年3月恢复教师职业的,17年后又跻身于教授行列。回顾往事,我会永远记住小平同志说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这一名言的。

同类推荐
  • 帝国之河(人文与社会译丛)

    帝国之河(人文与社会译丛)

    《帝国之河》是一部讲述水与对水的征服的历史。作者力图通过两个途径来破解既有的美国西部神话:一是发现、分析自然,特别是自然中的水,在西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二是超越西部,在一个远为宏阔、久远的时空中理解西部的水与人类的关系,考察水与水控制的历史。这两个途径在流淌的水中“合入其流域的独圈”,映现出横亘于西部大大小小的水坝、沟渠上方的主题:通过技术与资本成就的对自然的主宰,与掌握技术与资本的人对其他人的控制相始终。本书自出版以来,即引起极大争议。赞誉者将之视为环境史与新西部史学的绝妙之作,批评者则往往认为其论点过激。然而无法否认,此书无论文字还是论述均属上乘,迄今为止仍是环境史、西部史以及其他美国史学者的必读书。
  • 武则天大全集(共6册)

    武则天大全集(共6册)

    《武则天大全集(共6册)》,完整6部曲套装。从三岁到八十二岁,面面俱到,丝丝入扣!唯一一部从武则天三岁写到八十二岁完整一生的长篇传记史诗。武则天的82年人生,每一天都走在生死边缘,而她赢得了每一次决斗。武则天82年的人生,前31年,她卷入权斗漩涡,为活命从宫女杀到了皇后的宝座;后51年,她掀起腥风血雨,用女皇的龙袍确保了自己的安全。武则天的82年人生,每一天都走在生死边缘,而她赢得了每一次决斗。
  • 白马掠三国

    白马掠三国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当三国撞上了玄幻,当历史发生偏移,后世之人,穿梭上千年。气动山河,智定乾坤,这是一个力量扩大无数,高配版的三国时代。纵横捭阖的白马义从,迸发出了,属于它的....璀璨光华,并一直延续,贯彻了整个三国!这一世,我高郅将与泽袍一同偕行向前,义之所至,生死相随!
  • 白色国王

    白色国王

    何处是战马?何处是骑士?盛宴何在?欢娱何在?哦,锃亮的酒杯!哦,骄傲的王侯!往昔如何消逝,似乎一切从未发生!
  • 神话三国

    神话三国

    这是一个充满热血的时代,横刀立马、驰骋疆场。这同样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名将如云、谋士如雨。最后、最后这绝对是一个可以颠覆你们想象的时代......
热门推荐
  • 春风十里不如回眸一笑

    春风十里不如回眸一笑

    如若不爱,又何必给希望,哪怕一腔热情,也终不能将你融化……
  • 超神学院之诸神圣剧

    超神学院之诸神圣剧

    一夜之间,银河之力,觉醒带来的是使命、战争和爱情一念之差,天使之王,回忆发现的是阴谋、背叛与分离不同主神,雄兵连队,虚空与现实,主生物位面和次生物位面,平行宇宙之间,一场场恩怨纠葛,一幕幕爱恨情仇,各种角色轮番登场,在这个广袤的世界当中,通过或被认可或不被认可的方式,留下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本书虽然为超神学院同人文,但会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创新,很多剧情可以在满足彦粉的同时涵盖悬疑、科幻、玄幻、都市等方面。作者写书的目的仅是为了给所有超神学院的粉丝交流,大家对我的支持是写书最大的动力。希望你们喜欢
  • 戴望舒文论集

    戴望舒文论集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魏尔伦的译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引起轰动,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出版。本书为作者的代表作。
  • 修仙废柴逆袭记

    修仙废柴逆袭记

    在修真底层默默挣扎的沈秋一朝重生到了几千年前,天材地宝,仙法秘籍,仙器灵丹,前人遗府,大好的机缘在等着她。前世被人否定,沈秋发誓,今世她要直登仙道,为仙为上!
  • 鬼眼娇妻:早安,总裁夫人

    鬼眼娇妻:早安,总裁夫人

    未婚夫和闺蜜设局,背叛夺爱,单筱柒已经够倒霉了,却遇上亲妈逼婚,反正她已心灰意冷,嫁谁都是一样……离婚在即,却一朝有孕……原来,从她隐瞒怀孕事实独自生下孩子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和他分扯的清……只是,他明明是个人见人惧的冷面总裁,怎么在她面前就变的吃人不眨眼还添油加醋的流氓?!“你……你干嘛?”“老婆,今晚我要跟你睡。”“不行,我今天很累。”“老婆,抱抱,这里有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团宠公主要小心点

    团宠公主要小心点

    甜文,相信我,不甜你打我,真的比简童还甜
  • 斗罗之万界师尊

    斗罗之万界师尊

    一代宅男萧羽,偶然得到诸天穿越系统。从而走上。。。。。一个无敌路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我的相亲对象都是奇珍异兽

    我的相亲对象都是奇珍异兽

    本书由18个关于相亲的脑洞故事组成,相亲的对象可谓千奇百怪:有猫、有鱼、有果蝇、有外星人、还有中草药……故事情节或搞笑、或荒诞、或离奇、或温情、或伤感。作者希望能够通过这18个有趣的故事,揭示现代社会的婚恋常态和都市男女的爱情观,同时告诉读者:在相亲的道路上,房子、车子、美貌、工作、家境、学历、丈母娘等一切条件都不重要,只有爱情和真心才是能够托付下半身和下半生的两件宝。
  • 青文日记

    青文日记

    就是普通人的日记,真正的日记,不是小说也不是剧本。没有惊喜,没有高端大气,就像一碗放了几天的白开水,无味,还有点难以下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