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3700000094

第94章 《大明劫》与本书

最初创造这本书,主要是受到了电影《大明劫》的影响。

在电影当中,孙传庭很是悲壮……事实上,我也不喜欢大明。在历朝历代当中,国人最喜欢汉唐,最不喜欢清朝,其次是明朝,再次才是宋朝。

明史也太厚了,很多时刻没有时间看。其实,最喜欢看得是史记,因为真实,后世的史书都是太假了!

到了后来,当年明月讲明史,才开始了解着大明。

那时,崇祯给人的印象就是勤政、刚烈、无能。勤政自然不必说了,每天办公不断;至于刚烈,比起阿斗的乐不思蜀,靖康之耻当中宋徽宗、宋钦宗的无能,还有咸亨皇帝的跑路,慈溪的跑路,崇祯上吊刚烈无比。

中华五千年历史当中,投降的君王很多,敢于自杀死国的很少,崇祯就是其中之一。

至于无能,比如大明劫当中,崇祯让孙传统出兵潼关,错误指挥,导致了孙传庭全军覆灭……当时,觉得崇祯很无能。可慢慢的明白了,崇祯在为某些人背锅。

正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古代交通不方便,根本无法遥控指挥,所谓崇祯逼迫孙传统出潼关交战,只是为了抹黑崇祯。真实原因是,孙传统粮草不济,军心涣散,不得不出战。

皇帝活着时,皇帝是没有错误的,有错误的是臣子;同样国家灭亡了,忠臣们没有错误,有错的是皇帝,有错的是奸臣,不然如何显示出大明该灭亡,清朝顺应天命。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一个国家快要灭亡了,就好似进入了癌症晚期,难以挽救了,这时再好的名医,再好的治疗,也是无用了,顶多是延寿而已,哪怕是穿越者出现有不行,除非有红警,有外星人基地,跨越了好几个科技层次。

同样的,大明到了崇祯时代,各种问题集体爆发,又是天灾人祸,哪怕是朱元璋重生也是无力挽救!

还有明史上说,辽东三杰,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是如何如何厉害,可事实上是吹出来的。还有卢象升、孙传统等,他们都是爱国将领,可军事水平却很有限。

他们只是传统的读书人,没有上过军校,过去也是文职为主,对于军事的了解,只是几本兵书而已,可赶鸭子上架,只能去当兵了。他们又是不幸的,没有曾国藩运气好。

曾国藩在与太平军交战初期,也是败仗不断,可是那时清朝家底厚,能给他不断交学费(就是不断打败仗),于是湘军慢慢成长,最后灭掉了太平军。

可他们很不幸,明朝那时忧患不断,崇祯没钱给他们交学费——败仗打的次数多了,只要不死,都会成为名将。

明朝内斗又是不断,导致了辽东地区换将不断,从来没有稳定的军事领导人。

此外,在战略上,筹建了锦宁防线也是大错误,想要靠建造马奇诺防线,抵挡住八旗军,结果清军五次入关劫掠,形同虚设,耗费钱粮无数,可战绩一般。

回顾着历史,王在晋的八里铺建城,保卫山海关较为靠谱,也较为省钱,比锦宁防线更为现实——可注定无法实现。

按照现代的观点,王在晋的策略,属于投降派,不论是在大明,还是在后世,都是被热血青年鄙视的。而那种轻易收复四百里辽西的虚名,足以让皇帝和文臣们欢喜,取得政治优势。

明朝有无数次击败清朝的机会,皆是失去了;同样的,南明有数次机会,击溃清军,划江而治,结果也是失败了。

同样的清朝入关后,也是多次犯下错误,甚至是致命错误,所幸运气好,渡过了劫数。

在关于明末的小说当中,主流就是种田,发展军工业,发展火器,发展步兵方阵,向江南征税等等……事实上,很多只是作者的想象,没有一丝可操作的可能。

在北方地区,在天启五年就是旱灾开始,到了崇祯时代,更是灾害不断,连续几年的大自然灾害……根本无法种田,种下庄稼,也多数没有收成。此外,土地兼并厉害,根本没有种田的可能。

至于发展火器,发展燧发枪,也是多余的。大明的失败,不是失败在火器不行,事实上明朝火器不比西方差,而是在纪律上不行。

至于向江南征税,也不可能!

想要征税,必须要扩大官员队伍,必须要皇权下乡,可在明朝时代,皇权不下乡,注定了无法无法实现。若是强行征税,只会是更乱,加重了贪污。

在世人眼中,明朝商税很轻,可事实上只能说正税很轻,苛捐杂税很重,商人负担其实很重。

历史小说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历史生活文,一类是历史权谋文,一类是历史幻想文。历史生活文,主要是披着历史的外皮,实际上写的是都市文;历史权谋文,主要是官斗为主;至于历史幻想文,主要是添加了系统,红警等等。

本书在写作初期,主要是历史权谋文,主要是想要写崇祯皇帝与文臣们的权斗。可写着写着,有些力不从心!

这本书计划很好,可事实上收藏很低,收藏265,属于扑街了,无法上架,注定了无法写长,这本书会继续写,可重心将放在新书上。

同类推荐
  • 西方历史的瞬间

    西方历史的瞬间

    《西方历史的瞬间》篇章以时代排序,在西方历史中选取一百二十个题目,为每一个题目写一篇文章。对于文化、社会方面的情况谈得比较详尽,有助于读者认识、了解西方世界。此外,《西方历史的瞬间》特别重视15、16世纪西方世界向外求发展时代的状况,并借此说明“世界为什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文字明白易懂,具有历史与文学的双重阅读乐趣。
  • 晋末凶兽

    晋末凶兽

    以铁蹄为矛;以资本为盾;以汉人的脊梁为魂;吞噬八荒六合;一头误闯的凶兽,在这片即将沉沦的大陆,会掀起怎样的风暴?
  • 隋末之草根崛起

    隋末之草根崛起

    大业六年,隋帝杨广以婴阳王高元不遵籓礼为由,决定征讨高句丽。由此,拉开了大隋的乱世序幕......
  • 狱中记

    狱中记

    余心清(1898—1966)是一位从民主革命时期就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的爱国民主战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做了许多有益于革命和人民的工作,后因策动国民党将领孙连仲起义,被捕入狱,坚贞不屈。书中真实感人地记述了余心清被捕前的政治活动以及被捕后在北平、南京两地的狱中经历。
  • 九州山河赋

    九州山河赋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热门推荐
  • 重生娇妻不好惹

    重生娇妻不好惹

    新书推荐《狂妃当道:妖孽邪王嗜骨柔情》她是世界第一等大家族的幺小姐,却在怀胎八月被丈夫养在外面的小三害死,再次睁眼,她竟然回到了四年前,未出嫁之前,面对重新来过的人生,她决定不再委屈自己。各种渣男贱女往上凑,她就各种虐,让他们知道自己她是不好惹的。可面对越挫越勇的前世丈夫,她眼中慢慢的出现了迷茫……
  • 魔针

    魔针

    上海滩石屏开诊所开泰栈蒙格尔寻衅话说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洋人在华夏古国横行霸道,胡作非为,自不必说。更有一伙披着宗教,科学家外衣的洋痞子,口里急着“和平、博爱”的“圣经”,暗地里却干着男盗女娼,抢掠民脂民膏的勾当。于是,便引出了许许多多炎黄子孙,血性男儿,巾帼奇才,谱写了一篇篇威武雄壮,可歌可垃的史诗。在下今日不说那飞檐走壁的江湖侠客,也不表那花前月下的才子佳人。
  • 我的林城二中

    我的林城二中

    我们说好了不会丢掉彼此,可最后,你我还是忘记了青春本来的样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功略女主这个渣

    功略女主这个渣

    结婚六年,风流在外的丈夫终是带着小三登堂入室逼她离婚,气得她流产昏厥。恨极!悔极!或许老天爷可怜她,给她新生,让她穿到男女绝对平等的夙渊王朝,奈何她人生看淡,只想逍遥度日,吃喝嫖赌样样沾,坐实了锦安镇小混混的名号,人人嫌恶又如何,世俗眼光于她无关痛痒。至于――母亲因病骤逝,外出经商的父亲至今未归。面临而来的是家徒四壁,还有个捡来的便宜弟弟要养?这有何难,有什么是钱搞不定的。生活才稍稍稳定,就碰上外族入侵,军营大肆征兵,每户必须出一口人?去就去呗,大不了一死。只是没想到她会惹得某个将军青眼,混了个军师当当,一不小心名声大震。呵呵,纯属意外。素未谋面的父亲突然出现,身世谜底彻底揭开,她母亲竟另有其人?莫名其妙成了皇女被迫卷入储位之争,又莫名其妙当上女帝。齐长和只想说,真是“戏剧”!好吧,在其位,谋其政,她就好好当个女帝,至于妨碍她千古留青者,统统都给她小心一点哟~
  • 叶先生,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叶先生,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一眼见你,万物不及。你是我唯一的唯一。——题记云城的天依旧很蓝,只是再也找……
  • 郑板桥:绝世风流

    郑板桥:绝世风流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研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井中宅王

    井中宅王

    宅男穿越异界,却成了井中之蛙。画地为牢没问题,但没有动漫游戏?这绝对不行!
  • 道士处口袋

    道士处口袋

    主要参考《口袋妖怪》《宠物小精灵》《特别篇》系列;其余参考日本方面书籍、影视、文化历史等。
  • 历史上的各个时代:兰克史学文选之一

    历史上的各个时代:兰克史学文选之一

    《历史上的各个时代》原为1854年兰克为巴伐利亚国王讲授历史的记录稿,在他逝世后的1888年正式发表。在总共19次讲座中,兰克概述了欧洲历史上各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在序言中,他对人类历史的进步概念做了反思,提出每个时代都是特殊的,有其独特的原则和效能。继而,按照编年顺序讲述了一系列的历史性事件及其看法:罗马帝国时期,东方与西方的联系是基督教得以传播并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先决条件:形成民族国家和教皇特权的中世纪;欧洲大国产生的18世纪;以及兰克本人所处的“革命时代”,即他所称的危机时代。最终,他认为,人类虽然有可能在物质方面取得进步,但却完全不可能在道德方面日臻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