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18800000004

第4章 道德的进化

吸吮传统道德的营养,观察传统道德进化的过程,总结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与弘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结合起来,从而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新道德。

弘扬·鉴别·结合

不可否认,对当今中国道德现状的判断已经成为国人最重要的文化思考之一。

焦虑者有之,乐观者亦有之;抨击者有之,赞扬者亦有之。众声喧嚣,激愤与盲目乐观同样无益于建设,唯有经过理性的思考与客观的分析方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必怕出现了多少道德失范事件,不必怕有多少愤怒的声音,可怕的是我们因此失去了改进的勇气,失去了道德的自信。

即使在70多年前中华民族处在最危险的时刻,鲁迅先生尚且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

今天的中国人,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眼看着国家蒸蒸日上,更加有理由直面现实,以乐观的姿态和理性的思考为道德的进步贡献有价值的观点。

于是,我们像鲁迅先生所倡导的,“自己去看地底下”。在《当今中国主流道德判断》(2012年9月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我们用了大量的篇幅反映普通民众对道德现状的感受,反映草根中蕴藏的无尽道德力量,并由此得出了“当今中国主流道德是向上的”这一判断。在这里,我们同样会拉起一个长长的历史坐标,找到一个深邃而坚固的轴心,回到传统,观照现实,吸吮传统道德对一个民族的滋养,观察道德繁衍进化的过程,总结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与弘扬时代精神主旋律结合起来,从而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新道德。

我们相信,只要怀着温情与敬意体察我们血液中的道德因子,知道了自己从何处来,就会看到:所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慨叹在无数个历史阶段反复上演,而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准却在这慨叹中不断向上。

我们会因此充满自信与前行的勇气。

所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慨叹在无数个历史阶段反复上演,而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准却在这慨叹中不断向上。

今天的中国人,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眼看着国家蒸蒸日上,更加有理由直面现实,以乐观的姿态和理性的思考为道德的进步贡献有价值的观点。

道德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形态

道德并非从来就有,所谓凌驾于一切民族和时代之上的永恒不变的道德是不存在的。道德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随之变化而变化,这是道德的本质,因此道德具有历史性。

历史在不断前进,道德的形态和观念也在不断演变。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之相适应,中华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了相应的道德形态,出现了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和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原始社会的道德,以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为基本原则,倡导共同劳动、平等互助,人们无条件地践行公共义务,推崇正直、诚实、勇敢等品格。但同时,氏族间的复仇杀戮、血亲之间的通婚以及人食人的风气则表现出这一时期道德形态的缺陷。

奴隶社会的道德,讲求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服从和人身依附,主流社会鄙视劳动和劳动者,并奉行男尊女卑、男主女从。这一时期,西周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周公姬旦创立了“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宗教政治伦理观。而春秋时代的孔子提出了以“仁”为中心的道德体系。

到了封建社会,道德被用来维护宗法等级关系,具有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的特征。封建制度以小农经济为基础,而小农经济需要宗法制度来维系,于是,宗法制度及其派生出来的伦理文化获得尊崇和弘扬,逐渐演化为以“三纲”“四维”“五常”“六纪”“三达德”“八德目”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道德修养理论。封建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就是忠君、孝亲。

鸦片战争后,西方思想逐渐传入古老的中国。以严复、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将资产阶级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天赋人权论等学说以及自由、平等、博爱等资产阶级的基本道德规范引进了中国。当时的中国属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对推动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道德局限性也表现得十分明显。

从上述四个历史时期的道德面貌中不难看出,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道德的结构和道德的内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恩格斯在反驳杜林的“道德永恒论”时曾这样说:“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变更得这样厉害,以致它们常常是互相矛盾的。”“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可见,道德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社会成员,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

蛮荒时代,人相食,不以为罪;奴隶社会,以人为货,是为平常;封建王朝,唯君至上,皆无异议……这些在各自历史时期被视作普遍规范的道德形态,今日看来,早已腐朽不堪,无法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人类道德发展中的各种类型,都是一定时代特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是由那个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状况所决定的,有其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不同历史阶段的道德规范是那个时代人们对自己的生存境遇、人际关系和人生意义进行反思的产物,当中包含着某些合理的认识和反映社会发展一般要求的积极成分。因此,卡尔·马克思说:“道德作为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

这些合理的认识和积极的成分应该受到重视,并使之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有创造性的宝贵的思想资源,而那些腐朽、落后的成分,则应当予以摒弃,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基本的态度和原则。

今天的中国社会,倡导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它的合理性与先进性不仅在于它是适应新的阶段——无产阶级革命要求的产物,也是对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进行批判继承的结果。一方面,它与历史上人类道德文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联系,另一方面,它又是对历史上已经过时的道德类型的超越和提升。

当今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面对新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既不能照搬传统道德所奉行的规范和理念,也不能机械地以传统道德作为衡量道德现象的唯一标准,而应当运用历史的、发展的、扬弃的眼光,根据现实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做出恰当的分析和判断,从而更加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开展。

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道德形态。当今中国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它既与传统道德具有深刻的历史联系,又是对传统道德的超越和提升。

卡尔·马克思说:“道德作为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

阶级性决定了传统道德的局限性

经常有人问,道德真的具有阶级性吗?有没有永恒的道德?

他们常常举例说,尊老爱幼,在任何社会都是通用的道德,难道这不能说明道德的永恒吗?

我们要说,道德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

为什么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呢?

因为道德本身是带有阶级性的。原始社会之后的历史就是一个存在着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历史。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由于社会地位不同,利益不同,其生产实践就会存在差别和对立,不同的阶级所形成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原则也就不同,这便使道德和道德教育带上了浓厚的阶级性和政治性色彩。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和道德教育总是要为特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超阶级的道德是从来没有的。

比如,大公无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但是不同阶级的大公无私的内涵各有不同。剥削阶级的大公无私体现在为巩固其阶级统治服务,而不是对谁都可以奉献、牺牲。劳动人民的大公无私则更多地体现了扶贫济困、舍己为人的人类美德。无产阶级把消灭阶级作为其阶级要求,因而大公无私成为其阶级属性。

在奴隶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奴隶主阶级的道德,体力劳动被看作是卑贱的事情,妇女是从属于男子的,那个时候,男子“一夫多妻”是很“道德”的,因为这些道德的布道是为奴隶主服务的。

在封建社会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忠君孝亲。《忠经》说:“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履,莫大于忠。”《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忠为谁忠?皇帝也。孝为谁孝?长亲也。把忠孝连带起来,是为了说明忠很重要,于是有了后来的“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的信条。

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主张,这既是他们的政治口号,也是他们的道德规范。这些打着全人类旗号的东西虽然看上去不错,但“自由”只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自由”,“平等”只是表面上劳动力价格的“平等”,“博爱”,资产阶级从来就不把普通劳动者包括在内。

相互对立的阶级没有完全一样的道德。

虽然阶级社会中的道德都是有阶级性的,但我们并不否认也存在着某些需要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道德戒条,这是由人类社会生活长久不变的内容决定的,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就是内涵之一。明朝人林翰曾在家书中写了一首《诫子弟》:“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由此产生了邻居互相让地的故事,与后来清朝宰相张英的“六尺巷传说”并称为佳话,成为谦让的代表。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遵守公共秩序,谦虚礼让,爱护儿童,尊敬长辈,讲究卫生,反对流氓、盗窃行为等。

社会的发展往往也与道德的“阵痛”相伴。一向以重道崇德而自豪的文明古国中国就是这样。从辛亥革命之前直到五四运动之后,许多敏锐的知识分子都感受到了这个转型的道德“阵痛”。从章太炎提出“俱分进化论”,感叹“知识愈进,权位愈申,则离道德愈远”,到鲁迅等人热烈讨论中国的“国民性”,勇敢地揭露道德上的丑恶,都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道德是不断发展的,但至今未超出阶级道德的范畴,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已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才会出现全人类的共同道德。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上如何取得共识?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道德体现在劳动和劳动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地位崇高的“劳动优先”“劳动光荣”上,体现在人民作为国家真正主人的“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上,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和谐发展”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代表着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提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其他价值体系不可比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对思想道德的要求,彰显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为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甘当“螺丝钉”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雷锋精神已经深入人心,渗透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体现在人们的行动中,成为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在今天,如果人们可以认同“利人利己”的价值判断,并且进一步选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排序,这更是一种崭新的境界。

《忠经》:“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履,莫大于忠。”

《孝经》:“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社会主义道德取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社会主义核心道德体现在劳动和劳动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地位崇高的“劳动优先”“劳动光荣”上,体现在人民作为国家真正主人的“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上,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和谐发展”上。

优秀传统道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流变,化育为中国人的基本人格精神,同时也建构了以克己奉公、仁爱兼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身自律、躬行实践为主体的道德体系,成就了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

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它的发展轨迹同时也是人们行为规范的传承过程。今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它们不仅是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基石,也是完善个人道德素质、涵养社会道德氛围的重要助力。

尽管道德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各个阶级、各种类型的道德在本质上存在着差异,但是,不同时代的道德规范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更不可能凭空创造出来。道德的传承性决定了后一时代的道德往往是从前一时代的道德演变而来的。

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说:“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

道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继承和吸收传统道德的精髓,并因应时代发展不断对其进行丰富,必将对构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体系和先进道德体系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事实上,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发展从未离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浸润。沿着历史的脉络回溯,从先秦时期孟子所倡导的“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到唐代杜甫吟咏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再到清代林则徐的凛然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是“为国利民”的高尚道德情操一直被历代仁人志士所共仰,它不仅标示着个人的道德诉求,也彰显了整个社会所向往的精神境界。

再以当下的视角审视,坚持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上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克己奉公思想依然是中国社会普遍倡导的道德制高点。无论是“飞天”的宇航员、拼搏的奥运健儿,还是身为社会普通一分子的最美司机、最美战士、最美护士……,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延续并不断发展着“义以为上”“先义后利”的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

尽管历史和当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空,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却始终绵延不息,如同一条精神生命线,串联起一部独特的道德传承史。

中华民族对道德的理解有着较为恒定的共识,比如:倡导人与人之间的相和,重视对人的尊重和关心,墨子曰“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倡导人格塑造,鼓励发挥人的能动性,《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倡导人文情怀和容纳万物的胸襟,孟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倡导修身自律、躬行实践,荀子认为“不知荣辱,则不能为人”。这些阐述与当今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的“和谐共处”“自爱自强”“助人为乐”“知荣明耻”具有一脉相承的历史关联。显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和传统道德的基本因子依然具有与时代相结合的持久的生命力。

当然,对于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借鉴,不是一个机械的过程,更不是一个全盘接收的过程。孔子将道德学习概括为“学”“问”“思”“辨”“行”五个阶段,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应当是全面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必然而且应当是对中国历史上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把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结合起来,创造出人类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已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以市场经济为背景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优秀传统道德,将极大地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对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荣辱观是中华传统伦理学中最基本的道德范畴,是道德精神、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的核心,是个人修身之根本、民族精神之精髓、以德治国之基础。古人将礼、义、廉、耻视作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则国乃灭亡。可见,确立正确的荣辱观,对社会的价值导向、文明程度,人民的精神状态、道德认知和道德境界,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和道德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仍要坚持把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作为道德评价的标准,继承优秀的道德文化遗产,传播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观念、新道德,从而使全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墨子曰:“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孟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荀子曰:“不知荣辱,则不能为人。”

《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河北丰宁信访干部马江说:“我从来不说这事儿我管不了,心里装着老百姓,再大的困难也不怕!在岗位上不干出点‘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成绩,咋能对得起自己呢?”

社会主义道德是对优秀传统道德的弘扬和发展

马克思曾说过:“任何民族、任何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因此,社会主义道德不是凭空出现的,从未割裂且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决定着社会主义道德不可能脱离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而生。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几千年来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影响着社会主义道德的构建。

社会主义道德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重点是诚实守信,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显而易见,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包含的内容,无不来源于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比如谈为人民服务的“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和“民为邦本”;比如讲集体主义的“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和“民齐者强”;比如说诚实守信的“一诺千金”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还有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和“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等。

正因为有了和合、仁爱的思想,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正因为有了修齐治平和自强不息的思想,才能树立普通大众的人生信仰;正因为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才能强化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正因为有了忠、信、孝、悌等美德,才能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优秀的传统道德无疑都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道德资源。

可见,社会主义道德传递的就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薪火”,它不但没有脱离传统道德,反而是对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扬,它的出现、发展和成熟正是因为吸取了优秀传统道德的丰富养料。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能脱离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只有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社会主义道德才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有蓬勃的生命力。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必然要求,我们理应传递好这一接力棒。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有助于丰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当然,传统道德的现代转换不可能脱离其历史基础,但又绝不是传统的简单回归,而是在现代道德文明基础上的再生。我们需要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重新认识和阐释中国传统道德的现实价值,努力寻求其现代转换的契机和条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激活传统道德中的优秀成分。

对于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社会主义中国而言,要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新风,打牢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基础,就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吸取其中的积极因素。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这是本质要求,也是正确选择,更是历史使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更为明确地提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古为今用”就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有批判、有选择、有目的的继承。“弃糟取精”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承。我们对传统道德的弘扬和发展,既要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还要将传统道德中的糟粕清除出去。

在弘扬和发展的路上,我们应该弘扬传统社会公德中的有益成分,如提倡自然之德,主张谦恭礼让,提倡尊老爱幼,强调诚实守信,提倡仁爱精神,强调厚德载物;弘扬传统职业道德中的有益成分,读书者当闭户发愤,务农者当用力南田,艺业者当居肆成工,商贾者当竭力经营;弘扬传统家庭道德中的有益成分,勤俭持家,孝敬父母,夫妻和睦,兄弟友爱;弘扬传统个人道德中的有益成分,如强调自强不息、持满戒盈、谦虚、慎独、勿自欺等。

战国末期爱国诗人屈原:“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医生林成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无论在工作还是学习中,我都会遵从内心,活在当下,活出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把人做好。”

社会主义道德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重点是诚实守信,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新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中,汲取了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并在继承中不断超越,在超越中不断创新,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带入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崭新阶段,为创建新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提供了思想和灵魂。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与其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承密切相关。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那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骨干。从这一意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彼此交融、相互涵养的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它包括了四个层次的主要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体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的文化之魂,它们既继承了传统文化,又超越了传统文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

首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思维方式、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以及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这些优秀的传统基因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有相近、相通之处,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可能性和合理性。同时,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也不断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元素转化并发展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观点与主张,持续充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使其始终保持着先进性与引领性。

第二,中华民族自古有“胸怀天下”的高远追求与坚定信念,无论是荀子的“成天下之大事”,还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华儿女所具有的为国为民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这一精华部分,并审时度势地提出: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三,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乃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君子所一致奉行的高尚品格;《周易·系辞下》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概括地说明了唯有改革创新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将上述两则源于古人的箴言进一步升华提炼,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当代中国的精神支柱与精神动力。

最后,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荣辱观念几乎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论语·学而》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意思是,诚信,有礼,自然就远离耻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批判地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荣辱观,并结合当下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道德原则和价值尺度。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依托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但又能够因应时代发展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意识、有选择地扬弃和升华,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意志和精神动力。

创建新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根本思想和灵魂。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秩序的根本,具有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信仰主体,深刻影响着当今中国社会道德风尚的养成,是建设新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唯一航标。

从“时代楷模”郭明义到“最美妈妈”吴菊萍,从“党的好干部”周恩义到“托举哥”周冲,他们是一面又一面镜子,反射出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面貌和道德细节。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正是以许许多多的道德细节为基础,而这些细节都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滋养下生长和茁壮起来的。

从本质上说,道德建设反映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现实要求,是社会价值在道德价值取向上的现实反映,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因此,建设道德体系必须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出发,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现实要求为依归。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建构了当下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新内涵,为新时期的道德体系建设做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及时回应,因此,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支撑下,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

《孟子》:“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论语》:“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转型期尤需做好对传统道德文化的扬弃

“历”是时间,“史”是事件,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博大精深,相习流传甚广,谁也割不断。

而上下五千年,社会在变革中不断前行,到现代社会,终于从少数人统治变成了人民当家作主。历史的变化极其深刻,而附着在经济基础之上的道德也在这些磨砺冲击中成为现代公民精神的血脉与细胞。

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就这样走到了“激流”之中,因为这是一个继承与抛弃再加上各种外来冲击力量的复杂体。不少专家认为,中国社会正在呈现“加速拐弯式”社会转型,物质文明提升的同时,道德文明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面临巨大挑战。理想信仰和世俗行为之间、理性和感性之间、生存发展和尊严保持之间,冲突很激烈。

越在冲突中,越要看到明晰的方向:核心价值的凝聚、共同理想的追求、崇高精神的培育、对真善美的强烈渴望,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热切呼唤。

沿历史长河传承下来的道德,谓之传统道德。

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根,但有时候也会成为一个民族的负担。事实上,我们在说“继承传统”之时,已包含着对传统的扬弃。

传统是一个民族智慧的历史积淀,形成传统的过程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能够至今为人们所尊崇的传统,就是其中的精华。比如,孔子两千多年前所倡导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今被刻成牌匾,悬挂在联合国的大厅里,作为全人类的行为准则。

道德是时代的产物,每一种道德观都以一定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即使是带有人类道德共性的传统美德,人们对它的认知程度也因时代的不同存在差异。

比如,我们讲艰苦朴素,这个美德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提倡的,但它如今的含义与过去有所不同:过去注重于物质上的节约,那是在物质生活非常困乏的年代,现在还要讲艰苦朴素,则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不能停留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水平上,更要体现为反对奢侈、浪费,而不是把消费拉到最底线,因为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人们“拉动内需”。

再如“孝敬父母”,古有“父为子纲”“父母在,不远游”之类的说教,古代“二十四孝”中甚至有很多“愚孝”的成分,现代社会不可照搬。如果你想寻找新的孝道,不妨看看最近的“新二十四孝”。对类似这样的传统道德,我们既不能一概排斥,也不能照搬古人的说教,而是在更新、改造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其成为反映时代要求的新道德。

社会转型期,今天继承传统道德,并非照搬原来的东西,而是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在批判中继承,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著名文化学者李汉秋教授就对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作了新的诠释:“仁”,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成为“以人为本”的精神资源;“义”,可以依归为人间正义,在市场经济中尤应大力提倡,以此来抑制见利忘义、赚昧心钱等道德沦丧之风;“礼”的主要作用是规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其最高境界是“和谐”;“智”,可从道德智慧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提倡创新;“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社会正常运行的道德基础。这就是新时代典型的“改造”精神。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道德规则、道德理念、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体系受到极大冲击,总体上对公众的影响力与约束力减弱,而社会主义道德规则、道德理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体系尚未全面形成,或尚未被人们普遍认可。也就是说,旧的被抛弃、被转化和被重新吸纳,而新的正在生长、发育和被接受。

社会转型包括道德转型,传统道德发生裂变,新旧道德激荡碰撞,道德失范现象不可避免。在转型期内,既有传统道德的裂变、消亡和新生,也有新兴道德的生长、发育和检验,二者融为一体需要一个过程。

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基本判断,当前我国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主流是好的,是向上的。当前我们整个社会对道德建设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要求是健康的,对一些不良道德现象是有力抵制的,人民群众的基本追求和对思想美德的总体判断都是健康向上的(具体论述见《当今中国主流道德判断》一书,2012年9月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但也必须看到转型期道德建设的艰巨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确立到现今,社会风气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局部,有人用“世风日下”来形容,这是因为我国出现了经济与社会的巨大转折,道德正处于破与立、承与建的关键时期。

“最美妈妈”“最美护士”“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有人想写一篇文章,考证一个个“最美”的称呼是谁的发明,起自何时,缘何成为当今社会高尚道德的代名词,何以如井喷般从四面八方涌现出来。但是,人们发现,无法考证。或许,我们可以解读为这是来自千千万万人心底的共鸣。美者扬之,丑者弃之。社会主义道德在“感动与疼痛交织,忧虑与希望并存,主流进步与问题突出同在”的复杂图景中愈来愈线条清晰、风骨凸显。

核心价值的凝聚、共同理想的追求、崇高精神的培育、对真善美的强烈渴望,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热切呼唤。

“仁义礼智信”的新诠释:“仁”,人文精神,以人为本;“义”,人间正义;“礼”,最高境界是“和谐”;“智”,提倡创新;“信”,做人的根本。

同类推荐
  • 解读美国:现实、媒介与省思

    解读美国:现实、媒介与省思

    本书以笔者自己访学美国期间的经历为基础,观察与思考当下美国的日常生活、宗教状况、种族问题、娱乐产业、社会治理及在美的华人状态等,多元的视角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生动立体的美国。书中既有生动的个案, 如美国真人秀节目、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华人的圈子文化等,又有与前辈学人观点比较之下的个性化思考,探讨了美国媒体在社会与政治参与中的角色,美国娱乐行业生态与背后的治理逻辑,海外华人的生存状态和文化适应问题等。
  • 聚焦中国改革

    聚焦中国改革

    本书立足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大背景,以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蓝本,重点阐述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的方针政策,为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决定》内涵、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 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8年3月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 西方文明东进战略与中国应对(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西方文明东进战略与中国应对(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本书结合西方文明向东方国家扩散的历史与现实,深刻揭示与剖析西方文明东进战略,全书从阶段、任务、手段、实质、影响等几个角度进行了全面分析,力求帮助读者对西方文明及其东进战略有一个清楚、深入、透彻的认识。同时,作者对于新形势下中国应如何积极应对西方文明的东进战略给予了创新性的中肯建议。
  • 记忆变迁

    记忆变迁

    本书内容以典型的事件、具体的人和故事生动地反映了普通群众在改革开放30年的切身感受,忠实地记录了改革年代的社会变迁、成就和人们的感悟。在内容编排上,“改革足迹”和“百姓生活”是以新疆为背景反映时代发展和生活变迁的纪实,“旧闻新看”是对各个不同时期国家和新疆本土发生的新闻进行选择性的回放,“流行语”汇集了特定时期和特定背景下产生的特殊文化符号。“大事记”是国家以及新疆本土的重要历史事件的简明回顾。
热门推荐
  • 家风微阅读

    家风微阅读

    以人民的名义传承和普及中华好家风,一则则小故事,文字简短却轻松、活泼,努力给读者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
  • 爸比,那只鬼又哭了

    爸比,那只鬼又哭了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无疑是王川这些年最真实的写照。四年前,大二暑假,女友回家,因遇山洪丧生。如今又是清明节气,王川遥祭相思,意外获得鬼情绪系统。……“哥,求求你饶了我吧,以后我再也不绣花了!”绣花鞋鬼颤颤巍巍,作为一个绣花鞋鬼,手都绣烂了,这事儿何处说理?“您……您别这样……人鬼殊途……姨~妈救我!”贞子浑身颤抖,挣扎着要爬回电视,人间太凶险,我要回阴间。“大侠,我错了!求求你给我来个痛快吧!”僵尸鬼匍匐在地,痛哭流涕,痛不欲生!……“爸比!”等等,这谁家小公主?粉雕玉琢……不对,这是个弃婴小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与凤行

    与凤行

    上古神殒,世间只余最后一个神君——行止。传言,这位行止神君数万年来独居天外天,无情无欲。仙魔大战中,他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此后更是杜门却扫,神踪难觅。数百年不过弹指间。身为魔界衔珠而生的女王爷,在她千岁诞辰之际,政治联姻的魔爪劈头盖脸地挠过来。逃婚路上,沈璃被打回凤凰原形,负伤坠落人间。重伤昏迷之际,凡间小贩将她当作肥鸡,拔光了全身的毛,关在笼中待售。沈璃醒来后被此情形气了个仰倒,却又无计可施。正蔫头耷脑之际,一个青衣白裳的清秀男子路过,若有所思地盯了她许久,随即笑道:“我要这只。”两人的命运被一场看似不经意的交易紧紧地扭结在了一起。
  • 海贼王之魔龙

    海贼王之魔龙

    原是普通人的他突然穿越到一个海军上校的身上,却误吃了送给天龙人的恶魔果实,不得不逃离海军。结果他却被路飞拉去当海贼,面对海军的追杀,又发现自己和革命家居然扯上关系,他和草帽团的命运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 饮鸩毒妃

    饮鸩毒妃

    【大婚】大婚当夜,遭人轻薄,那狂情男子却突然血染合欢榻。嫁衣不整、锦被凌乱,血色蜿蜒在榻,她的夫君眸色冰冷:“我从不稀罕失贞的女人。”她一身狼狈,傲然抬眸,浅笑冷艳,字字清晰:“我,也不稀罕把贞洁交给你这样的人!”【陌路】她被强人掳去,他却漠然处之,怀拥佳人离去。撕碎的罗衣飘落,她看着他的背影,笑的绝望。原来,他不认得她,她也不曾认得他。绝情吗,从来无情,何来绝情。【折臂】“不就是一只手,我还她就是。”看着他血红狂怒的眸,她冷笑,举臂。“不要--”那一声惊痛嘶吼,在决绝的断骨之声中淹没。青丝寸舞,骨断心折,路人之后,因谁痛彻。“你到哪里,我就让哪里夷为平地。”“你再向前一步,我便再杀一人!”“沁雪,回来。”城外厮杀,城头相对,相思如花,爱恨如血,为谁而绽。江沁雪,淡漠的外衣下,谁窥见那颗高傲的心,这一方璞玉,待谁为她精雕细琢,于乱世跌宕中绽尽绝代风华。——我就是我,不属于任何人,也不会输给任何人,我一直在等,等一个男子可以容我并肩而立,而不是,让我站在他的身后。秦世子宇文灏:——我一直以为我是秦北高原上的猎鹰,一辈子都可以无拘无束的翱翔下去,现在却不得不做那金丝笼里的囚鸟,陪他们丝竹笙箫、纸醉金迷,可是我发誓,有一天,我会亮出爪喙,摧毁这腐糜朽烂,夺回属于我的一切。漓太子萧琰:——世上最黑暗的地方是皇宫,皇宫里最黑暗的地方是东宫,我生于此间,是我摆脱不掉的宿命,若不能活着走出去,就会被人裂骨而食,化作一堆白骨浓血……我一直相信,我能够走出去,也想把你一起带出去,可是现在,你要走了,我还要继续留在这里……前朝帝裔楚风——以前,我觉得我什么都不缺,锦衣玉食,姣童美婢,可国破家亡之后才知道,所谓荣华不过过眼云烟,弹指一尘,什么都没有了,富贵不由己,生死不由己,所剩下的,唯有这颗心还是自己的。那一年,家毁人亡,她从相门嫡女沦为暖榻的宫奴,夜夜看不同的女子为他将身体旖旎绽放。掠夺之后,他攥住那如玉的下颔,笑的冷绝。--留你一条命,是为你纪家欠朕的,要由你来还。唇角勾笑,眸中爱已寂,泪已涸。那一夜,如水月华中,他亲手将她推入敌手,换来心爱的女子安然无恙。--这个女人,对朕已经没有用了。听着那字字绝情,心如锥,却仍淡笑如烟。信么,你会后悔今天的决定。那一日,崩塌的雪峰顶,一痕白衣无暇,与飘渺的雪共舞崖下。
  • 辟支佛因缘论

    辟支佛因缘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凤女归来

    重生之凤女归来

    前世一生尊荣,难得一人真心。父死弟欺,毁她姻缘,坏她名声,害她性命。她纵然躲不过一死,也要拉昏君当垫背!重生归来,处心积虑报前世之仇,人道弱女子若狠起来,可比铁血将军千军万马。她一双纤手,一副柔弱女儿身,一副狠辣无情心肠,终将大仇报!囚君弑母,妖后说她大逆不道,必遭天谴。公主冷漠:“你又非我生母,不过一个继母而已。”皇帝骂她蛇蝎心肠,他死也不会放过她,定要冤魂纠缠她生生世世。公主冷笑:“把你镇在佛寺之下,我看你还能不能超生。”◇◇◇片段一◇◇◇“将军不好了,太后宣公主进宫了。”将军淡定道:“有太皇太后在,公主无事!”“将军不好了,公主让人把八王妃打了。”将军淡定道:“大姑子打弟媳,那是家规,本将军管不了皇家家规。”“将军不好了,丞相请公主去了酒楼吃饭……”被丞相未婚妻撞上了。将军已如一阵风般离开,再也淡定不了。◇◇◇片段二◇◇◇公主问:“我当年痴呆之名在外,你为何不拒婚?”将军答:“师父说过,姻缘天定,不可躲!”公主一笑:“你师父乃我皇祖母故人,出家人亦会打诳语。”将军点头:“我知道!”公主叹道:“知道你还娶,傻子。”将军眸含柔情:“不娶当初的你,又如何得到而今的你?”公主嫣然一笑:“你倒是个聪明的,夫君!”将军淡笑不语,就算当初傻,遇上她也变聪明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战锤王座

    战锤王座

    终焉之时,混沌崛起,群魔狂舞。强大的人类帝国在腐朽中堕落,西方骑士王国巴托尼亚昔日荣光不再,群山王国闭关锁国,坐以待毙,精灵分裂,纷争不休。末日前夕,神选之子罗德降临于北方王国基斯里夫,抗击混沌入侵的最前线。然而,等待他的,将是无尽的黑暗……黑暗向,现实流。群号:421420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