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86500000041

第41章 派兵去东山(上)

自大天朝建立以来,消灭鬼子最多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江浙横店,另一处是东山沂(yi,二声)南。

在东山沂南,有个村庄叫常山庄,那里是红色老区,至今仍然保持着当年的原生态,所以很多抗战片都喜欢来这里取景。

于是在横店这个“东方好莱坞”之外,天朝又多了常山庄这个“山村好莱坞”。

周瑾一行人到达常山庄的时候,都快中午了,坐了一宿火车,然后又转了几道车,才终于被三辆五菱宏光送到了目的地。

不要问为什么三辆车,就可以装下二十多个人,和他们的大包小包,这是一段周瑾不想回忆的旅程。

下车的时候,他的两条腿麻得都快没知觉了。

回头看着坑坑洼洼的山路,这才深刻地理解了“想要富、先修路”,这句口诀的真正含义。

“哎妈,你们可算是来了。”村头过来一个中年男人,裹着黄色军大衣。

做了下自我介绍,说是叫崔大国,是剧组的生活制片,“你们在剧组不管什么事,反正找我就得了。”

一口的大碴子味,一听就是大砍省人民。

崔大国领着众人进村,村口路边竖着块山形的石头,上面拿红漆写着几个大字:派兵去东山。

“这可是太祖手书咧。”崔大国介绍道。

周瑾点头,这样的句子,和这样的草书,必然是出自太祖之手。

众人无不肃立,真不愧是红色老区啊。

常山村地理位置挺偏僻的,也没什么资源,谈不上富裕,但也不能说穷,毕竟东山省经济,放在全国也是前几名的。

村子分成新村和老村两部分,村民们有的搬到了新村,盖起了砖瓦房,老村则维持着古朴的风貌,有一些老人还住在这里面。

周瑾问:“这村子不会抗战起,就这样没变过吧?”

崔大国在前面带路,头也不回,大声道:“这村子的历史可久远了,据说明朝就有了。”

周瑾暗暗咂舌,合着都几百年没变过了,这得偏僻成什么样?

村子里,黄色的土路铺着石块,房子是拿青砖和石头砌成的,墙皮是用泥巴糊的,已经脱落了不少,至于屋顶,有的盖着黑瓦片,有的就拿茅草铺着。

有的墙角还放着几个大缸,周瑾好奇地想看看里面放了啥,陈阳冷不丁道:“别看了,里面是酱菜。”

周瑾好奇地看他,“你怎么知道的?”

他来到这村子里,感觉特新鲜,一副没见过世面的城里人模样。

原本跟个猴子似的陈阳,这会倒是很淡定,他微微一笑道:“我家就和这差不多。”

周瑾不说话了。

要知道这可是抗战时期留下的老村,除了给剧组拍戏以外,基本没怎么动过。

一行人走着走着,周瑾突然又对旁边墙上的一行字起了兴趣。

那墙上拿白石灰,把中间部分刷成白色,然后用红漆歪歪扭扭写了几个大字,还是用繁体写的。

周瑾看了好几遍,才反应过来是从左到右念的,“此,村,鸡犬……不留?”

卧槽,他吓了一跳,跑过去问崔大国,“那墙上的字是后来写的,还是以前就有?”

崔大国道:“除了小鬼子,谁特么闲着在墙上写这么行字?”

周瑾想想也是,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叹口气。

就这么个条件,也不知道当年那些前辈们,是怎么熬下来的。

他突然有种预感,这次拍的电影,和以往在横店拍的那些神剧不一样了。

光是这村子里,不经意间透露出的小细节,都够人细琢磨的。

比如墙上那行红色的字,如果是那个年代就有的,真的会是用红漆写的吗?

“快走吧,这村子里七曲八拐的,是当年拿来迷惑小鬼子的,万一拉下了,我怕你走不出去。”

崔大国看周瑾脚步放慢,忍不住催促道。

“知道了。”周瑾不好意思地笑笑,闻言也不再分心,只是暗暗地想要把这些路给记下,可是没多久就晕了头。

他其实有一点路痴,分不清东西南北的那种。

也不知道是怎么走的,反正七拐八拐的,崔大国就说到地方了。

周瑾抬头一看,是栋挺大的房子,拿砖块垒成的,屋顶上是齐整的青瓦,外面还砌了石头墙,看着挺气派的。

崔大国道:“这里是村子中央,以前是村子里的祠堂,咱们先借住在这里。”

跟着崔大国来到房间,发现睡的是大通铺,底下烧着炕,男的一间屋,女的一间屋。

“条件简陋,大家凑合凑合吧,先把东西放下,咱们准备吃饭。”

周瑾估计主演和导演、制片们,应该有独立的房间,他们这些群演就凑合住吧。

陈阳手脚麻利,抢到了靠墙边的两个位置,“这底下是空的,架着柴火,咱们这头靠近火口,是最暖和的。”

周瑾没睡过炕,他还以为就大砍省才会睡炕呢,没想到这边农村也有。

把箱子、包什么的都放上去,先占了位子,然后周瑾转身出去,准备溜达溜达。

东山这边天气倒是不错,没下雨,有太阳,就是风刮得大了一点,村子里的古树,被刮得呼呼响,叶子都掉光了。

屋子前面是个小院,地面都是压实的黄土,后头则是山,满是石头,还有枯草。

一派肃杀的样子。

看来这个冬天不好过啊,周瑾在心里说。

之前在横店拍戏,虽然片场乱了点,可是住的地方倒还行,至少有卫浴,可是这地方?

反正周瑾转悠半天,是没找到厕所和洗澡间。

“那后生,看甚呢,过来吃饭!”

一个灰白胡子老头,站在门前冲周瑾喊,虽然身体瘦削单薄,可是中气十足。

“哎,来了。”周瑾连忙跟着过去。

整个剧组大概七八十人,这地方自然不能叫盒饭,所以剧组就把每天的伙食包给了当地的村民。

周瑾进了饭厅,好在地方大,坐了七八桌,一个系着围裙的高个子大嫂,端着盆大煎饼就过来了。

之后陆陆续续又端上了白菜、萝卜,辣酱、咸菜什么的,都是拿盆装,一桌一大盆,还冒着热气呢。

周瑾左右看看,觉得特新鲜,还是第一次见到吃饭拿盆的,在浙省还真没见过。

陈阳倒是很熟练,拿起一张煎饼,然后用筷子往上面夹菜,然后卷起来吃。

“哎,这就是东山人吃的煎饼卷大葱吗,大葱呢?”周瑾奇道。

上菜的大嫂闻言忙道:“大葱比较冲,俺怕你们吃不惯,你要的话俺给你拿去。”

周瑾连忙摆手,“不用不用。”

“猪头肉来了!”刚刚叫周瑾的那老爷子,端着个大脸盆就进来了,“咱们沂南,卷煎饼不用大葱,都是用猪头肉。”

周瑾赶紧上前一步给接了一下,死沉死沉的,老爷子甩着手,笑道:“好后生,有把子力气。”

“老朽年轻的时候,比你也不差了,来,尝尝看,要是想喝酒,俺们也有自家酿的酒。”

管胡这时候一掀门帘子,进来了,道:“老九爷,酒就不用了,俺们下午还要干活咧。”说的是东山方言。

之后黄博、颜妮、宋小峰等人也陆续进来,然后热热闹闹地开吃。

周瑾也尝了个鲜,拿张煎饼,卷着猪头肉,辣酱和咸菜,咬一口,满嘴流油,但是又不肥腻,还真不赖。

“怎么样,老朽这手猪头肉,还拿得出手吧。”老九爷咧着嘴笑道,“我这还是跟当年的八路军同志们学的呢。”

周瑾不禁肃然起敬,“老爷子高寿啊?”

“老朽空活八十有二咧。”

周瑾掐指一算,嗯,26年的,这一年出生的人都高寿。

老爷子微微一笑,周瑾一愣神的功夫,一秒钟悄然而逝。

同类推荐
  • 重生之大梦无痕

    重生之大梦无痕

    很多次梦中陈深都会回到那个夏天,蝉鸣,鸟叫,安静的教室,朴素的校服。理想,遗憾,如果能重来一回,陈深一定不会放弃。这是一个重活一次的人生故事,金钱,名望,爱情,亲情,一次次重新对话。若干年后,陈深说,我不是什么大人物,我只是多活了几年。
  • 俯仰顾盼

    俯仰顾盼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还你一针。人再犯我,斩草除根。防明枪、折暗箭、打七寸,学读心、识奸计、躲艳遇。职斗,亦是智斗。
  • 我左眼能看到属性

    我左眼能看到属性

    半亩方塘一鉴开,绿水青山至此还;鱼虾鳖蟹肥且美,鸡豕鹅鸭自在眠。世间鬼怪魑魅多,只眼看穿天地间;看穿未必要说穿,方得浮生日日闲…………(小苗刚破土,亟需大家的爱护,一个收藏一个推荐,感激不尽~~)
  • 烈风异元破

    烈风异元破

    一个精神病院逃出来的少年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那里有他想要的,也有他所厌恶的
  • 生为秦武

    生为秦武

    灵气复苏,妖兽来袭,在这个时代,人类与妖兽厮杀,与邪教斗争,种族生存之战,一触即发。秦冬,在一场火灾中重生,当种族生存危机来袭,他誓死捍卫,要做第一个冲锋陷阵的突破手。再活一世,不愿平凡一生,只愿万世太平。
热门推荐
  • 心泉流瀑

    心泉流瀑

    卢煦林江西九江修水人,1991年7月本科毕业于江西大学历史系。2004年1 2月研究生毕业于省委党校公共管理专业,经济师,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惨水县委办、县妇联、县创卫办,九江市委政研室、九江市委改革办工作,并在中央、省、市、县相关报刊上发表大量的政论文、调研文、散文等。
  • 我与超能地球的日常

    我与超能地球的日常

    (沙雕作者深夜改名,书名与封面不符,还请见谅。)一场人生的交易,一次等价的交换,一躺全新的人生,只存在于幻想的日常。
  • 修仙小蛊师

    修仙小蛊师

    霹雳之最,武圣之巅,狂傲之剑,生死之离……天下有法,因人各异,世间有则,万法皆堵。索小如蛊,乱绝无双,锁人如束,挣已难囚。
  • 王小波经典作品

    王小波经典作品

    王小波,一代著名作家。自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一日去世后,评论、纪念文章大量涌现,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台湾李敖说过,他是中国白话文第一把手,不知道看了王小波的文字还会不会这么说。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李银河如是说。
  • 请时间等等她

    请时间等等她

    【推荐迷糊君新书《摄政王家有个偷心贼》】《请时间等等她》: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傅瑶vs靳哲《从校服到婚纱》:如果说人类的平均寿命是六十岁,我们九岁时就认识了,那么我们生命的百分之八十五都是在一起的。——陆一帆vs苏沫《黎明前的黑夜》:无论黑夜怎么漫长,黎明总会到来。——江溪vs唐楠《霸总他结婚了》:对于世界,你是一个人,对于我,你却是整个世界。——顾霖vs邓夏《一世长安》:人这一辈子,遇到一个心动的人不容易,前世的回眸,换来今生的相守。——裴卓南vs虞欢《两袖清风明月》:两袖清风,唯有明月放心头。——花影vs白久九《待卿如初珍宝》: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苏禧妹《愿君心似我心》: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更盼来生与今生,永不悔比翼情。——君殊vs云杉《徒弟又黑化了》:他问她,愿不愿意和他在一起,一起去天涯海角,四海八荒,就他们两个人。——昊月vs无忧迷糊君的群:741925554【谨慎订阅,挖坑不负责:详情请见评论区置顶公告】
  • 闭路电视

    闭路电视

    殷部是一位办事计划性很强的人。在他担任部长的矿宣传部工作计划有条不紊,工作从来没有忙乱过。党委书记为此曾多次表扬过殷部。但是殷部不能不承认今天他的计划出现了错误。五天前,他便通知大家,今天下午要召开党支部会议,讨论熊凡同志的预备党员转正问题。可昨天晚上夫人突然提醒他,说今天是他的五十七岁寿辰,她和孩子们准备了很长时间要庆贺庆贺。殷部给儿子、女儿、孙子、外孙都过过生日,唯独没为自己过过生日。眨巴眼的功夫竟然已经活了五十七年,还没有做过寿。此次蒙夫人和孩子们留心,要热闹热闹,殷部当然不便谢绝。
  • 我的影帝生涯

    我的影帝生涯

    不疯魔不成活!2016年的夏天,他来了!
  •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在皇帝的默许和纵容下,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这些特务组织野蛮生长,再加上明朝时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特务机构最多、权势最大的时期。在旧式的政体之下,与被统治的人民相比,皇帝的地位非但不孤立,反而是永远处于危险的边缘,尊严的神圣宝座下,时刻酝酿着待爆发的火山。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们不得不想尽镇压的法子,公开的刑律、军校、法庭不够用,也不便用,他们还需要造成恐怖空气的特种组织、特种监狱和特种侦探,来监视每一个可疑的人。而在明代,执行这些特殊任务的特种组织就是锦衣卫和东西厂。作为明朝“特务政治”的代言人,长久以来,人们对这三个机构的历史、职能等认识都比较模糊,本书秉着对历史严谨公正的态度,以真实史料为基础,详细介绍这三大特务机构的发展演变情况,深入挖掘出明代锦衣卫和东西厂的恐怖政治表象下隐藏的真相,深刻揭示了明王朝存在的各种矛盾弊端及其由盛而衰的原因。
  • 我和儿子的睡前故事

    我和儿子的睡前故事

    记录每一个编给儿子听的睡前小故事,属于我和他的《一千零一夜》一篇一个小故事不定期更新
  • 诸佛心陀罗尼经

    诸佛心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