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8800000064

第64章 散文(1)

《朱自清散文集》

最好的散文范本。

作者:朱自清。

文体:散文。

成书年代:1928年。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在大学学习和中学任教时期开始了新诗创作。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任清华大学教授,开始创作散文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美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朱自清。

1932年回国,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兼任中国文学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12日患胃病辞世。

二作品档案。

1903年,朱自清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扬州是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名城,此地湖光山色,风物宜人,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培养了他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像力,这对他散文创作风格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显示出他散文创作方面的才华。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5年至清华大学中文系拉教,不久后任中文系主任。开始研究古典文学,在文学创作上也由诗歌转向散文。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散文有着深沉的艺术造诣。他的散文结构完整,布局和谐,在匀称中见奇特,在统一中求变化,精心修饰而不露雕琢的痕迹。不管是叙事、写景、议论,都侧重抒发自我的真实情感,从来不虚伪做作,创造了一种风景画和抒情诗相结合的艺术境界。

朱自清散文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抒情的,有写人叙事的,也有游记、特写、随笔等。先后结集的主要有《背影》、《你我》、《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有对个人生活遭遇诚挚的叙说,也有对自然景色着意的描绘。他坚持写主义的创作法则,十分注意对客观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小便宜入的体味。他认为只有具本而微,捕捉眼前有限的现象,剖析隐含其中的深远意义。

朱自清有不少写人的散文,感情真挚,能在平常的生活中洞见人物的性格,表现出善于捕捉红节的能力,这些文章十分感人,具有超越历史时代局限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样的篇章大多选自《踪迹》和《背影》两本集子。

《背影》的艺术成就很高,其清秀简洁、缜密严谨、委婉细腻的风格,吸引了广大的读者。著名散文家李广田《文艺书简》称它是“最好的散文范本”。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朱自清散文小品中的那些描写自然美的作品。这些山水名文中寄寓了他的人生态度,反映了他独特的人生和审美追求。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朱自清写议论性的杂文。这些杂文虽不像鲁迅式的犀利,但是作者从历史的叙述中寄寓批判的力量,或深入现实的本质抨击当权者的腐败、社会黑暗,都显示出其鲜明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立场。

三内容概要。

《背影》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

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25年写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不是吗,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

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

在这一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荷塘月色》中以惟妙惟肖的比喻描绘出月色下荷塘绰约的风姿,用“明珠”、“碧天的星星”来写荷花的美。

《桨声类影里的秦淮河》中写月下景色让人印象浑刻声色交融,这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面,包孕着作者低回的情意,令人一唱三叹,吟咏不已。他的这些描写自然美的作品,无疑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美学价值。

朱自清和夫人。

四主要人物形象。

我。

《荷塘月色》中的人物,是一位心情苦闷而不得解脱的形象。由于他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所以想起去一个安静的场所,想求得暂时的宁静。他悄悄地披上了一件大衫带上:门出去。通向河塘的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幽静、寂寞,作者甚至害怕阴森森的黑夜。这些描写,与作者当时不快乐的心境是一致的。在淡淡的月光下,他独自背着手踱着,把郁积在心里的烦恼委婉地泄露出来,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此时,此地,此景,他觉得“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觉得自己是一个自由:的人,这是对现实社会的谴责,同时也是抗争。独处的他处在这什么都可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环境里,心情也就逐渐平静下来,受用那无边的荷塘月色。其实,这里的“我”也就是作者自己。

父亲。

《背影》中的人物。他少年就出外谋生,做了许多大事。老来却失业了。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身体较胖。办完母亲的丧事,儿子回到北京念书,他也要到南京谋事,顺道送儿子上车。在车站上,又是照看行李。又是找座位,又是拖着肥胖的身子买桔子,体现了深沉的父爱。文章里,他给人最深刻:购印象是他的“背影”。这个只给人们看了背影的父亲,却在人们的心目中活了起来,人们:不仅能体会他,的心情,还能想像他的容貌,甚至完全了解了他,觉得他比一个面向读者的父亲,还要清晰、具体。

五精彩文段推荐。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节选自《背影》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风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节选自《荷塘月色》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节选自《匆匆》

船里便满载着怅惘了。直到利涉桥下,微微嘈杂的人声,才使我豁然一惊;那光景却又不同。右岸的河房里,都大开了窗户,里面亮着晃晃的电灯,电灯的光射到水上,蜿蜒曲折,闪闪不息,正如跳舞着的仙女的臂膊。我们的船已在她的臂膊里了;如睡在摇里一样,倦了的我们便又入梦了。那电灯下的人物,只觉像蚂蚁一船,更不去萦念。这是最后的梦;可惜是最短的梦!黑暗重复落在我们面前,我们看见傍岸的空船上一星两星的,枯燥无力又摇摇不定的灯光。

节选自《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六文学成就。

朱自清散文是“文如其人”的完美范例。他用笔作武器,抨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表达爱国知识分子的忧国情感,深刻揭露旧社会中下层人民的苦难,他的作品表现知识分子生活怀趣和情感世界的优秀作毛泽东赞扬朱自清“他和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的散文以情趣胜,无论是描绘世态万物,怀人记事,他都把一个“情”字注入其中,融情于景,以理蕴情。通过他的散文,读者可以清楚看到他的长处和不足,他的欢笑和眼泪在《背影》里,他是个爱父亲、同情父亲的境遇而又以为父亲有点“迂”的青年学生;在《儿女》里,他是个喜欢孩子,但又急躁而不善于教育孩子的父亲《在生命的价格七毛钱》里,我们看到因一个不知名小女孩被卖,引起作者的万千思绪:从她为什么被卖,想到她将来可能有种种可悲的下场,想到其他孩子可能有的危险……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也是独具格,庄重、幽默、委婉。富有形象美和音乐美。有些精彩的片断,生机盎然,情景交融,不仅音调和谐,节奏鲜明,而且易于成诵,给人以美的享受。他善于选用贴切的动词来描绘静态的景物,把那些显示景物关系的句子安排得生动活泼。如《绿》里,梅雨停用“踞”,苍鹰用“浮”,山用“拥”,云用“流”,绿意用“透”,等等,都凝练确切,富有表现力。而在《桨场灯影里的奏淮河》里描写大中桥外夜景时,用了“疏疏的”、“淡淡的”、“清清的”、“溥溥的”和“郁丛丛”、“阴森森”,以及“朦朦胧胧”、“富富丽丽”、“嘈嘈切切”等等形容词,这些叠字的形容词的精确运用,不仅使行文的气势变得舒缓、雍容,而且打破了白话不能写出“美文”的陈旧说法,为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七名家点评。

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闲谈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他这样的想头,不是我也有过吗?我只不过一闪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他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浓或淡,味道极正而且淳厚。

叶圣陶。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他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学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

《繁星·春水》

一部清新温婉的爱的赞歌。

作者:冰心。

文体:诗歌。

成书年代:1923年。

一作者介绍。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冰心是五四时期登上文坛的女作家,她以诗人的气质和散文家的优美文笔撰写问题小说,风靡整个文坛,被誉为继鲁迅之后,现代小说领域又一个出色的文体家。除小说外,冰心还创作诗歌与散文,都别具一格,颇具特色,尤其是散文,生命力超过了小说。冰心幼年受到大海和自然的熏陶,广泛接触了许多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这难得的经历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8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用白话文写成的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的文章,受到文化界的关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的妹妹》、《超人》、《国旗》、《鱼儿》、《一个不重要的兵丁》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中国新诗运动兴起,冰心又结集出版她的《繁星》和《春水》两本诗集,首倡自由体小诗这种形式,推动了新诗创作的发展。

1923年,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8月份赴美留学,就读于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修学时,写有《寄小读者》、《往事》、《山中杂记》等散文。1926年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这期间著有《三年》、《分》、《到青龙桥去》、《冬儿姑娘》等作品,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涵义。

抗战期间,冰心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以“男士”的笔名,写下了一组关于妇女问题的小说。1946年,冰心应邀到日本东京大学任教,1951年辞职归国。

冰心多次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并先后担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务。新中国解放后的作品有《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陶奇的暑期日记》、《再寄小读者》、《樱花赞》、《拾穗小札》、《小桔灯》、《晚晴集》和《三寄小读者》、《记事珠》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

冰心的散文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既融化了文言文凝炼简洁的优点,又发挥了白话文流利顺畅的特点,因而形成了轻灵隽丽、婉约典雅、凝炼流畅、和谐含蓄的“冰心体”的语言文字风格。

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享有盛誉的作家之一,冰心总是以一颗赤子之心向读者叙述着自己人生追求中的欢乐和哀伤。真切诚恳的态度,轻倩灵活的笔致,诗情画意般的氛围,给人一种温柔亲切的感觉。

1999年,冰心这位“世纪老人”,在北京逝世,走完了她光辉的一生。

二作品档案。

冰心作为五四时代的著名诗人,她的诗名是和《繁星》、《春水》连在一起的。《繁星》共由164首小诗组成,《春水》由182首小诗组成,主要发表于1922年的《晨报副刊》上,小诗均无单独标题,只按序号编排。1923年两组诗歌先后结集,分别由商务印书馆和新潮社出版。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冰心的小说和散文已经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众多的赞誉,人们已经注意到,这个文坛新秀具有诗人的天份。而她自己立意做诗,还是因为受到了《晨报副刊》的记者孙伏园的鼓励。他把冰心一篇饶有诗趣的杂感,分行放在诗栏里,使冰心受到极大鼓舞,决心打开自己心中文栏与诗栏的界线,专门做起了诗人,用诗的形式采探索人生。

同类推荐
  • 名人佳作:赠言赠诗篇

    名人佳作:赠言赠诗篇

    “只是在审美状态中,我们才觉得我们像是脱开了时间,我们的人性纯洁地、完整地表现了出来,仿佛它还没有由于外在力的影响而受到任何损害。”出自于本书。书中还有更多的名人佳作,等你来领略。
  • 历史的脸谱

    历史的脸谱

    本书为著名作家余秋雨撰写的随笔集,反映了作者对历史、文化、人生的深度思考。伪精英的主要姿态是反对巨俗、鄙视流行、抵拒沟通、抵拒传媒,而真精英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倒这一切界限,为民众承担责任。
  • 公共食堂

    公共食堂

    不管大工业和家务劳动社会化两个前提条件具备与否,让妇女们在农业集体劳动与家务劳动之间择一而事,是符合恩格斯二者选一之观点的。而1958年骤然兴起的大办公共食堂运动,不由分说地让妇女们摆脱日事三餐等家务劳动,不能不说是人类自家庭诞生以来的一个伟大奇迹。这一年,我经过一场糊里糊涂的考试,成了米山初中的首届学生。在一个周六下午,我经米山茶棚往北,顺新修的土公路回家,途经岔进下冯庄的大路口时,发现路边堆着一堆由老百姓家收缴回来的各式各样的铸铁炊具,像是让拉去当废铁卖的。据族弟安生最近回忆,当时他在南朱庄完小读书,也见该村的路两旁堆集有从各家收来的这些炊具。
  • 海外飞鸿

    海外飞鸿

    叙伦兄:今日偷得半日闲,给您写下这封信。周末通越洋电话,仍觉得有许多话没有说尽。远居在英伦是孤独的,每次拿话筒都不忍放下,但每每又都克制自己必须长话短说,否则到月底接电话公司帐单时又吓了一跳。我们这些穷留学生,确实还没有奢侈到可随心所欲用太平洋上空的国际通讯卫星来煲电话粥的地步。和朋友们通话,总给我一种愉快和温馨,我从内心真感激您和家乡的朋友们竟还那么惦记着我!说起来,我辞国远行三年了,何尝不也是无时不刻地思念着我的家乡,我的亲朋好友们,思恋着我们在一起欢聚时无拘无束的快乐时光。
  • 郁达夫书信集(套装共两册)

    郁达夫书信集(套装共两册)

    本书包括《茑萝行》《和孤独人生的零余者》共两册。《茑萝行》就像是郁达夫写给孙荃夫人的一封家信。与读其他小说不同的是,郁达夫的小说读起来就像似一个亲密的朋友在你耳边倾诉着他的愤恨和苦楚,让你对小说主人公的际遇感同身受。读《茑萝行》,我们很难把自己当作一个旁观者去倾听一段与自己毫无关系的故事,而是一开始就被“我”拉进了“我”的生活,随着“我”的情感的起伏而澎湃不已。《和孤独人生的零余者》收录了郁达夫的书信,向读者传达了郁达夫的散文中洋溢着的回肠荡气的诗的情调。本书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画面。
热门推荐
  • 顾少虐妻别太甜

    顾少虐妻别太甜

    新书走起:穿书后她成最富女配三年前,白绾绾父母惨遭陷害,婚姻崩塌,所有幸福都跟她无缘。下跪,祈求,无助,到头来却是深深的屈辱。三年后,神秘老公意外揭开身份。白绾绾一脸懵逼,拳头毫无预兆的砸了下去。男人晦暗不明的勾着唇,一把将她拥入怀中,“老婆,别来无恙!”
  • 情定落花香

    情定落花香

    你我他或许都曾是这故事的主人公,唯有阅尽沧桑才知生活的真谛!
  • 圣经狂龙决

    圣经狂龙决

    林远为了变强触犯族规,偷学林家绝学狂龙决,被自己的兄弟林志陷害,没想到却带着狂龙经重生到了一个叫儒者大路的地方,在这重文轻武的大陆,他能否开辟一条武道。让我们拭目以待!
  • 此生为你行行重行行

    此生为你行行重行行

    我之所以走啊走啊老是不停地走,就是为了不让生活生生分开你我!我负重前行,只为守护你岁月静好!
  • 喝好花草茶不生病

    喝好花草茶不生病

    现代社会,忙碌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自己无法排解的忧虑和压力,久而久之,就给身心造成了负担。于是赘肉、失眠、便秘、皮肤暗沉粗糙等问题不请自来,而如果我们求助于药物,又可能会给身体带来副作用和依赖性,那么具有保健调养功效的花草茶无疑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选择了。
  • 不死龙尊

    不死龙尊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万莫欺少年穷。强武败尽英雄汉,笑我疯狂又如何……特种兵王灵魂穿越,附体重生,唐家落魄子弟唐斩从此废材变天才,踏无敌武道,登不朽巅峰,谱写神的传奇!
  • 巨鳄

    巨鳄

    小渔村突遭食人鳄袭击,是不远上百海里的觅食还是绝命出逃,一位隐居在此的生物学家机跟几个各怀心思的人踏上地狱岛,食人鳄的重重包围,吸血虫的夺命威胁,还有更多未知的危险在等待着他们……
  • 至暗永恒

    至暗永恒

    林宁带着一支残兵进入三城之地,将掀起怎样的骇浪?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婚后危机

    婚后危机

    婚礼那天,新娘李丽失踪,我只好和她姐姐李艳举行婚礼。从此以后,我和李艳就被李丽怀疑。然而我却在婚后不久发现李丽不但跟初恋情人频繁联系,还跟学校领导走的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