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6700000034

第34章 装甲车

张祥把家人送回格拉茨,准备呆几天就回海外州刚果上班了,毕竟总是翘班不咋好,要是大伯为此收拾他一番,那就划不来了啊。

但尼古拉·特斯拉很快找上门来,一起喝了一台酒、联络了联络感情,下来交流了一番汽油、柴油发动机等的工作原理和未来改进的大致方向、方法。

尼古拉·特斯拉现在忙,非常的忙。他现在和爱迪生成为了莫逆之交,关系好的不得了,经常在一起讨论各种科研的种种问题,两人有很多共同话语。

比如这次就和张祥说起什么交流电的问题,如何把电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去,产生更多的利益,方便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等。

更提出了什么变电装置的想法,让张祥大感佩服、一顿好夸啊,让特斯拉更有信心去完善他的想法了。

张祥也提醒他,电这玩意太危险,一定要注意安全,让他和爱迪生不能亲自去碰。毕竟交流电又被称为“死亡之电”,可开不得玩笑,对两大神人,奥匈帝国高层保贵着呢,可真损失不起。

同时无线电也是二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经常凑到一起探讨专研,更在格拉茨理工大学爱迪生实验室内专门弄了个课题,进行了无数次探讨、交流。

把张祥镇的不轻啊,不愧是历史两大神人啊,思路之开阔让人不得不佩服,只希望二人日后千万不要产生巨大矛盾,让奥匈帝国损失惨重啊。

张祥通过这些年的了解,发现尼古拉·特斯拉确实不是个善于理财的主,幸好这一生取了个贤惠的妻子,将家里各方面打点的清清爽爽,把尼古拉·特斯拉的各种收入都存入大公开的银行吃利息了。

夫妻俩没去考虑其他项目投资的问题,专心的搞着他们的本职工作。但存款是真不少,每年银行给的利息也是按行业最高标准,可谓不少,毕竟无论大公还是张祥都不会让这一家人吃亏的。

爱迪生更是科研和投资等几不误,当然也要更忙碌和奔波,赚的钱毫无疑问更多的多。事业也越搞越大,投资面越来越广,幸好他的主要精力仍放在科研上面。

爱迪生估计也同大公一样,对钱产生了免疫力,挣的多,花的和投资的也同样多,在奥匈帝国人气旺的不得了。

科研方面、赞助方面、足球方面、音乐、电影等等,就没消停过,幸好家底丰厚又能挣钱,换一个人真的会提心吊胆啊。

也不知道是因为历史其他人嫉妒爱迪生,将其适当的丑化了,还是因为生活、工作的环境不同,张祥认识的爱迪生是真的不抠唆啊,花的多但挣的更多,值得去抠唆那一点吗?

他的人缘现在可好的不得了啊,格拉茨的足球、音乐、电影等标志性产业方面,他就是背后的皇帝,又叫协会主席而且是终生的,大家都心悦诚服,喜欢让他代表和作为旗帜人物。

紧接着第二天上午,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技术总监波多尔斯基找了过来,他现在同时还是斯太尔重汽公司的技术总监,奥匈帝国皇家科学院副院长。

他来找张祥的目的,是请张祥帮他参考一下,他完善的专业装甲战车设计等,为此带来了一大堆的技术资料。

张祥对这玩意一向感兴趣啊,两人很快就对着图纸,详细的一点点聊的热火朝天起来,中午饭都只是在书房里随意的快速吃了点,继续探讨专研。

波多尔斯基这些年来,可谓春风得意,越来越有信心。这次奥匈帝国科研界的综合评定,虽没进前四,但毫无疑问前六的位置肯定有他一席。

后被皇帝陛下亲切召见,设宴款待,亲自授予了世袭男爵的爵位,成为奥匈帝国皇家科学院的两位副院长之一,主持部分部门的研究工作,正院长是大公阁下兼的,一般不管事的。

两人首先从轮式装甲车开始聊起,张祥对波多尔斯基设计的装甲车外形等那是一顿狠夸啊,考虑的确实非常全面,符合生存之道。

说起装甲车的历史,还得提到英国,1855年,英国J·科恩在蒸汽拖拉机的底盘上安装机枪和装甲,制成了一辆轮式装甲车,并获得专利权。

1899年,英国人西姆斯在四轮汽车上安装了装甲和一挺机枪。1900年,英国把装甲汽车投入到了正在南非进行的英布战争中。

但这个位面早已经乱的一塌糊涂了,现在的公认世界装甲车之父是奥匈帝国波多尔斯基男爵。毕竟从战场的实用性等方面,二者不存在比较性。

这款装甲车,前装甲采用中等倾斜角度的装甲,上装甲采用倾斜角60度的装甲。再加上采用高张力钢板、复合装甲,使得防护性能大大提高。挨一炮那肯定是个死,但普通机枪就拿他没法了啊。

张祥不知道,现在这个年代的钢材能达到的具体强度、韧度,但这款装甲车已经能代表未来了,30年不落后那都是保守的。

波多尔斯基男爵,将轮式装甲车主要定义为轮式装甲步兵车,毕竟他是没参加过真正战争的主,否则就不会这么保守了。

车体四周有轻型装甲防护,可使车内的士兵免受中小口径枪弹的伤害,车顶有一挺机枪提供火力支援,可乘载10-12名士兵,快速机动作战。

在轮式装甲步兵车方面,张祥已经很难挑剔什么了,只能用军事上的事来忽悠这个设计大能。比如一挺机枪提供火力支援是不是少了啊,能不能布置两挺。

轱辘跟普通汽车一样四个轮,虽轮胎加宽了,但是不是也不够保险啊,后面明显重太多呢,是不是后排的轱辘两侧各加一个轮胎,或加一排轱辘,变成六轮,这样就安全多了啊,也能保证承重啊。

既然是战车,车门就不应从两侧开门吧,两侧的装甲最好直接焊死,成为一个整体,提高安全系数,门最好开在后面,士兵下车就可保护战车的两翼和后部,前方反正有机枪重点盯着。

听的男爵大人点头不已,快速记下,表示回去多找几个有实战经验的一线军人进入研究室,要不真不知前线需要什么啊。

张祥也算一阵无语,这个年代的一线军人何曾考虑过如此高大上的玩意,你随便设计个质量稳定的战车,不要老坏,修理难度不要太大,他们就会当成宝贝,还提问题,找抽呢?

履带式装甲车计划分为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

张祥对波多尔斯基男爵团队开发的新式履带讲真话并不满意,无论其结构形式,还是现今的材料水平、加工能力等都太勉强了,使用的话,质量根本不合格,成本太高,并不具备实际使用价值。

但张祥可不能打击人家的积极性、主动性,要知道能走出这关键一步就非常非常的不容易了。

所以张祥惊讶的夸了波多尔斯基的思路一番后,委婉的从基础材料开始,评论履带式装甲车的实际使用价值,在战争中能起到的关键作用和相对弱点。

首先是,现有钢材的强度和韧度并不满足履带装甲车的基本需求,主要材料上就得加快研究、更新钢材的冶炼方法、工艺步伐。连专用装甲钢都没搞出来,能有什么前途啊。

然后是成本控制的问题,履带合格后,能民间使用的地方就多了,比如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空间可谓极其广阔,这时合理的成本就必需考虑了,否则就是失败的研究。

现在这个时代,大家用的都是平炉炼钢法,炼钢速度慢(转炉炼钢炼一炉钢约10min,而平炉则需7h),钢材的价格自然居高不下了。

历史上也是奥地利在1952年最先搞出纯氧顶吹转炉,解决了钢中氮和其他有害杂质的含量问题,使质量接近平炉钢,节约不少能源,转炉炼钢成为当代炼钢的主流。

随着大家对钢材性能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钢材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同时也为了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扩大品种,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转炉生产工艺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

铁水预处理、复吹转炉、炉外精炼、连铸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转炉炼钢模式。已由单纯用转炉冶炼发展为铁水预处理——复吹转炉吹炼——炉外精炼——连铸这一新的工艺流程。

所以如何让炼钢方法,从平炉炼钢法转回老式的转炉炼钢改进方法,并使得质量、效率等提升上去,从而降低成本费用,才是钢铁工业应该迈出的第一步。

波多尔斯基通过这些年与张祥的接触,对张祥的判断那是深信不疑的,何况好处都归他,他自然也格外重视了。表示回去就准备找一些死囚到某个小冶炼厂好好试验一番这些方法、理念。

如果可行,就在一些钢铁厂内悄悄的自己玩了,这种先进技术当然得全力保密了,否则不是跟自己的钱过不去吗?至于员工简单,除了可靠的技术人员外,全用死囚好了。

张祥也说了说他对履带装甲车的看法,认为履带应由主动轮驱动、围绕着主动轮、负重轮、诱导轮和托带轮的柔性链环。履带由履带板和履带销等组成,履带销将各履带板连接起来构成履带链环。

履带板的两端有孔,与主动轮啮合,中部有诱导齿,用来规正履带,并防止装甲车转向或侧倾行驶时履带脱落,在与地面接触的一面还得有加强防滑筋(简称花纹),以提高履带板的坚固性和履带与地面的附着力。

波多尔斯基越听思路越是开拓了起来,也认真的分析思考,有不明白的抓紧时间讨论、请教,两人越说越投缘,很快就步调基本一致起来,将履带式装甲车的未来发展技术规划了出来。

波多尔斯基最终接受了张祥的大多数观点,与张祥达成共识。认为履带装甲车的要点一是动力条件,二是地面条件,三是成本条件。

动力条件就是指发动机提供给装甲车通过地面所必须的力量,没有这个力量,主动轮就转不动。

地面条件则是指主动轮传给履带的力,必须由地面提供一个反作用力(也就是装甲车运动的牵引力)才能实现。

当牵引力和行驶阻力相等时,装甲车就作等速运动;当牵引力大于行驶阻力时,装甲车就加速行驶;当牵引力小于行驶阻力时,装甲车则减速行驶。

成本条件则是装甲车建造过程中投入材料、人工、机械的本金。如橡胶的价格高,除非必需使用的部位,其他地方就不使用了。

复杂配件要尽可能的让他简化,要方便通用、加工和维修,只要皮实、耐用则可,不需要考虑什么美观、精密。

为此成本问题成了二人达成共识的难点,直到张祥告诉波多尔斯基,履带式装甲车是奥匈帝国未来能否保证国家安全的支柱之一,所需要的数量往往是以万为单位的。

履带式装甲车的步兵战车,不能光只有机枪吧,我们是否需要考虑对一些车辆进行大幅度的改装呢?

比如有的得安一门大炮吧,好快速支援步兵的防守和突击,有的最好能封闭起来,不用担心中小口径火炮的威胁,作为全军突击的尖兵吧。

这么多种战车,如果都造价昂贵,那我们国家能配置的起吗?配件不统一,那维修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那不得累死啊,所以您这个帝国皇家科学院的副院长得想法子吧,以打赢未来战争为主啊。

想想庞大的俄国,能动员的士兵随便高达千万以上,奥匈帝国要想保证国土和人民安全,必需用战车海、大炮海、汽车海来应对,否则就等着当亡国奴吧。

而要想获得充足的战车海、大炮海、汽车海,就必需考虑成本和生产、使用的便捷、统一,要能一年内制造出至少5万辆的规模,用于更新和补充。

听的波多尔斯基差点傻了,也不再坚持什么所谓的精品了,认真开始思考张祥的观点。

接着张祥还不放心,又说到民用小汽车,说你这个汽车之父,怎么得也得想想办法,使得小汽车能进入到奥匈帝国每个家庭吧。但现在成本这么高,不是中产阶级很难买的起,这能行吗?

还有以后的农用机械、工程机械等,成本高了,人家用起来不划算,还怎么给人们减轻体力劳作,提高机械的普及,如何能显出您男爵大人的英明神武啊。

所以必需得简化、通用大多数配件,使得大家都能大规模生产,降低汽车、农用机械等的成本,保证皮实耐用、廉价的情况下,满足广大百姓家庭的需求吧。

张祥的歪理这才彻底的打动了波多尔斯基,使之成为全球“大规模装甲化”理论的奠基者、“战车之父”。更成为了奥匈帝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世界“农业、工程机械之父”。

但波多尔斯基还是提到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和斯太尔重汽公司的企业文化问题,比如和平时期他们只生产所谓的精品,战争时期再响应规模化生产。

并建议,低成本汽车和民用履带车辆的问题,最好能得到皇帝陛下和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从新选址办厂,远离边境地带,政府部门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等。

张祥再次对波多尔斯基的头脑点了一万个赞,大声叫好,并拉着波多尔斯基去见老爹,请老爹也帮忙劝说皇帝陛下一番,如果需要,帮着安排波多尔斯基面见皇帝,阐述自己的观点。

大公听了波多尔斯基的想法,也不由的激动啊。战车海、大炮海、汽车海,听上去就霸气啊,当然大力的支持了,称立马写信告诉皇帝陛下,让波多尔斯基做好被接见的准备。

张祥送走波多尔斯基后,也开始考虑一旦将要发生战争,奥匈帝国要提前准备好哪些东西呢?海外州要提前准备好哪些东西呢?别没准备好,被人民革命了就冤枉了啊。

要对付俄国,最起码在战车、大炮、飞机、卡车等领域上要有巨大的科技和数量优势吧。要对付美国,最起码在单艘战舰、飞机、雷达技术上具有较大优势吧。

法国、意大利、奥斯曼土耳其都不是奥匈帝国主要的敌人,或者说是无法带来什么威胁的敌人,有英国、德国的强大助力,对奥匈帝国来讲根本不具有威胁。

德国是最让张祥矛盾的:

第一、同根同源,奥匈帝国的第一大民族和皇室都是日耳曼人,与大多数德国人同种同文。

第二、卯足了劲也打不赢啊,能打平就阿弥陀佛了,德国的精锐陆军可比欧洲宪兵的人海战术还让张祥犯怵,更何况德国的各项技术水平可一点都不弱,今天你用了什么,过上两月人家就仿制出来了。

第三、能打赢也不能打啊,皇室要失去了强大的日耳曼人和日耳曼国家做后盾,内部危机四伏啊。更何况未来的红色苏联,那可是真正的庞然大物,德国是奥匈帝国抵御其的唯一可靠盟友。

人家红色老大哥,可是要把红旗插遍世界的,指望着和平谈判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德国必需要有强大的实力,否则靠奥匈帝国的小身板,扛不住啊。

所以不能彻底同德国敌对,更不能与德国人民敌对。否则日后有英国帮扶也没大用,把战场放自己的核心地盘来打仗,那张祥和奥匈帝国真不用混了。

明确了自己的未来对手是谁,那战舰、战车、大炮、卡车等所需要的大致数量就出来了。钢材或铁矿石就好储备了,否则以奥匈帝国本土缺铁矿石的现状是根本没法打大仗的。

橡胶、铜等有色金属,奥匈帝国本土同样缺少,橡胶虽没法长期储存,但其他的矿藏基本都可以啊。

奥匈帝国本土不缺的也就是木材、煤炭、钨矿、铝矿了,这些不用从外面引进。但电解铝的技术还根本没有成熟,需加大研究投入啊,否则靠木头飞机想对美国获得巨大技术领先优势太难了。

本土粮食问题是四国联盟的重大死穴,万一美国的潜艇海跑到欧洲,对四国来说就是灾难啊,所以对付潜艇的水听器、深水炸弹、雷达、水上飞机等必需提前研究,而本土粮食储备也得提前准备好。

幸好奥匈帝国的粮食供应问题,比其他三国相对来讲好的多。只要匈牙利大平原不遇到大灾年,粮食自给自足问题不大。

但也不能大意,谁知道到时那些不怕死的大贵族、大地主、资本家们,会干出点什么事呢?各种各样的囤积居奇那是肯定的啊。

所以保险起见,粮食储备还是得储存个两三年的。反正又不怕坏掉,大不了自个酿酒、养猪就是了。

至于提高农业产量的什么堆肥、沤肥技术还得大力推广;鸟粪、各种化肥的使用也得加大推广力度,从根本上提高单位粮食、蔬菜等的产量。

还有石油的战略储存,奥匈帝国虽也有油田,但都是中小油田,产出量还是有限,根本不能满足自用需求。

虽然守着欧洲产油大国罗马尼亚,但还是远远不够的,加上两国关系实在一般,罗马尼亚反而跟德国关系密切,民间更是与俄国关系较好。

熟知历史的张祥知道,罗马尼亚政府也是个不安分、不靠谱的主,不能指望。罗马尼亚的油田该投入投入,发展好了对于奥匈帝国怎么都是好事,不听话,出动一个军团就能快速将油田收归控制。

最后就是炸药的原材料,现在这个年代可没有廉价的化工合成炸药一说,主要还得从南美智利等国进口天然硝石等原材料,所以得提前布局,扫便宜货。

这样算下来,本土的战略储备物资那需要的就真的太多了,没个十年八年的别想准备充裕,当然除了粮食、部分炸药的原材料,其他的海外州都能廉价、缓慢提供。

话说回来,按现在的国际架势,大家没个几年的准备,大国之间也不敢轻易开打的,张祥只希望俄国这次坚持的时间能长点,多激发激发美国的军事潜能,否则英国政府不会始终给予高度重视的。

至于海外州就好多了,只需要多储存些粮油、大型机器、车床,面对周围邻国那是根本不虚。到时,反而是法国政府得提心吊胆,希望刚果军队别去进攻他的殖民地。

所以海外州的军工适当缓慢加强则可。比如最起码得有3-5处秘密的大型潜艇基地吧,既可满足作战的需要,也可运输一些本土急需的物资,如橡胶和铜。

需要整备一个中型的战舰停泊维修点吧,能保证两艘大型战舰的维修和更换炮管等工作。岸防观察点和重炮部队也得有啊,不能傻乎乎的被人家揍了后再弄啊。

一个中型的特种炼钢厂得有吧,好满足战时枪械加工、高标准机械配件加工、弹药生产。同时张祥也需要一个地方,战时将他设计的部分枪械、喀秋莎火箭发射架试生产出来,加强奥匈帝国的军工实力。

利比亚的一些隐蔽基地也得建设,跟海外州需要的防御措施差不多,只是潜艇更多的是运输一些高品质油料,和为刚果的潜艇运输提供后勤保障。

橡胶种植园的规模还得大幅度扩大,让更多的当地百姓跟着获益,回去得召集各个市长、区长谋划一番,其他中立地区和国家跟着粘粘光,也不是不行吗?银行方面也得给予帮扶。

特色养殖业、经济作物种植业的规模也得扩大,必需要有大量丰富的食品等,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吗?不能光指望南美各地的运输,万一美国玩狠的,那就抓虾了,得提前做好防范啊。

与大清帝国合作的西北棉花种植基地,也得再好好扩大一番了啊,整个欧洲都缺少棉花,除了英国有印度,奥匈帝国有大清西北的合作基地和海外州刚果,不需要考虑进口。

其他国家都不得不买美国的高价棉花,这玩意可是牵涉到广大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问题。

幸好下面人控制的一个法国黑社会,往美国走私了不少好东西(主要是美金、药品),这些年赚翻了,抽出些资金投入这些项目应该没问题。

实在不行,干脆就灭口不玩了,毕竟非常非常影响本人声誉不是,影响太坏了。张祥不由的惆怅起来,最终下定决心,抛弃掉自己的那些辛勤法国员工。

……………

他不知道,他这个决定多么及时啊,美国警察早就注意到这个走私集团了,费了天大的劲,打入眼线进去,眼看就能知道背后的主谋了,然后准备收网,人赃并获,结果人一下全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把美国警方办案人员郁闷的够呛,还以为是有政府高层、或警方内部高官参与,怕走漏消息提前灭口的呢。

同类推荐
  • 阎氏三国

    阎氏三国

    阎明一位有志青年,由于出国旅游,飞机发生事故,穿越三国时代,且看阎明笑改三国,身后虎将护卫,旁边妻妾成群,北击董卓袁绍,南讨刘表孙策,西抗张鲁刘障,东灭袁术曹操。刘备,呵呵,只会哭是没有用的!曹操,奸雄,你的人才我收了!孙策,快送孙尚香来和亲!
  • 湖广填四川

    湖广填四川

    肖平的《湖广填四川》是一部重说历史的典范之作。作者通过大量相关史料的勾连,以文学化的想象叙述,从屠蜀传说中剥离历史的虚实,重说一段三百余年的移民史。“构架不繁而文字清爽,为同类著作所未见,堪称翘楚。”(流沙河评)全书共分五章,主要从移民们入川的经历、创业的历程以及“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对巴蜀的深远影响入手,全景式地展现了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
  • 一寸河山一寸血4

    一寸河山一寸血4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4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历史。
  • 烽烟起兮战三国

    烽烟起兮战三国

    跨国公司总裁穿越至三国,开启他的争霸之路。戏志才、郭嘉、徐庶、庞统为他出谋划策;赵云、典韦、黄忠、太史慈为他保驾护航;曹操、袁绍、刘备、孙策对他无可奈何,鲜卑、东瀛、匈奴、高丽对他俯首称臣。治下吏制清明,万民富足,百姓交口称赞;麾下兵精将广,战无不胜,群雄纷纷退避。
  • 暴君刘璋

    暴君刘璋

    一恨世态炎凉,二恨人丧伦常。三恨江山污浊,四恨百姓离殇。五恨愚民短视,六恨道貌君子。七恨奸人当道,八恨胡虏喧嚣。………………………………………………………………三国暴君刘璋*************************************************************穿越武侠大陆,开局一个破高中学校。所有武侠人物粉墨登场,正道邪道魔道风云际会,看何时归如何以一校之长,登上武林之巅*************************************************************新书《打造完美女神从吃鸡开始》,作者名:谭道长,已经十万字,成绩还好,确定不太监。书友讨论群:193604165
热门推荐
  • 梦与泽

    梦与泽

    他和她曾经有一段情感,但是一些特殊原因没有让他们在一起。当他们再一次见面的时候又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呢?
  • 重生之还你一世恩宠

    重生之还你一世恩宠

    二十五岁的乔麦回到了十九岁,她对自己说,时间还剩很多,足够离开悲伤……二十五岁的顾风在乔麦离开后,才意识到,她真的离开了,世间再也没有这个人……
  •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农女田园之沅画空间

    农女田园之沅画空间

    因为山贼她们没有了家,因为蝗虫灾害,人们吃不裹腹个个骨瘦如柴……为了生存人们开始卖儿卖女,背井离乡寻找生机……而古沅画却在意外中魂穿,在悬崖下得到了一颗小珠子,当手掌上的血液浸泡到珠子,珠子却在血液中逐渐隐身,最后与她融为一体,这时,古沅画才明白这是上天送给她的金手指……
  • 南怀瑾讲述的99个人生道理

    南怀瑾讲述的99个人生道理

    本书系笔者悉心研读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庄子讲记》、《老子他说》、《孟子旁通》、《禅宗与道家》、《历史的经验》等著作后,采撷南先生文慧,意有所至,心有所悟,结合平素所想,雕琢文字,恣意成文南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仿佛一颗颗光华闪耀的珍珠,笔者以一己浅见为线将其串联,滴水藏慧,将南先生的智慧箴言一一记录,以期留住智慧的芬芳。
  • 海贼之因果笔记

    海贼之因果笔记

    em……一本海贼同人,不跟船,金手指不叼,以上!…………………
  • 长江镇尸人

    长江镇尸人

    自从失踪几年的爷爷,尸体顺着长江漂回来以后,我发现身边的一切都变得怪异起来。先是父亲逼着我和一双绣花鞋拜堂成亲;之后脖子上多出了很多吻痕;还有,我总觉得自己背了个小脚鬼媳妇!为了活命,我只能接下爷爷的班,平息那一件件发生在长江上的诡事。水猴子,凶太岁,扒皮鬼,镇江狮……隐藏在长江的东西数不胜数,职业艄公幺子为你口述,什么才叫做真正的恐惧!
  • 一生为你倾心

    一生为你倾心

    如果有一天,我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你还会记得我吗?乔米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这样在意一个人,哪怕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她想要的。“我想清楚了。”她说,“如果他能得到幸福,我也不介意这样啊!只是……”只是最后,已经不再是我陪伴你了。“如果要问我这辈子做过的最对的事是什么,我会回答,给他幸福,就是我做过的最对的事。”
  • 转战白山黑水的抗日英雄赵尚志

    转战白山黑水的抗日英雄赵尚志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很好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宜昭愿

    宜昭愿

    何日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家与国,兴与亡。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昭,明也。杭四姑娘出生的时候恰逢天生异象,世人都说朝廷如将倾大厦,危矣。血月出,妖孽现。你怎知现出来的是妖孽而非女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