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22100000005

第5章 黄河古象

进入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黄河古象就豁现在眼前,卓然崛立,气势轩昂;倏忽又觉得它在昂首阔步,正行进在很遥远的征途上。让人震慑和感动之深的是挺拔硕大的骨骼,久经岁月风尘侵蚀砥砺,没有腐化,反而更加显得遒劲凛利,日光月华在上面镀了一层清冽锃亮的色泽,白里透着褐黄,细长纵横的纹路,斑驳的痕印,仿佛剔除了矫饰、浮华和一切表象的东西,留下了这“铮铮铁骨”的生命骸体。

它是1973年初春陇东黄土高原上发现而挖掘的。那里像造物主随意抛置的,凸起来的是黄土塬,凹下去的是黄土沟壑,它们相围或切割的是蜿蜒曲折的山川和河流。有个地方叫合水,大水小水汇合而得其名。黄河古象以化石骸从这里站起。当人们掘挖黄土发现时,它的确是端立其中的。它的骨架高四米多,长达八米许,最突出的象牙近三米。整体完整地保存,头骨、下颌、甚至连舌骨,脚趾中那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这在象化石的发现上是罕见的。也是我国第一次发现的黄河剑齿象化石。这是一本揭示黄河流域地质和生物发展变化奥秘的教科书。

应该首肯那些专家们的推论,黄河古象生活于200万年以前,那时黄土高原还没有形成。大西北草茂木壮,天气异常火热,大片栎树林里羚羊出没,偶尔见几只驼鸟,踽踽而行。黄河古象则是它们中的骄子,高高大大的,扑踏地挪动着步履,晃动长鼻,也许已经跋涉久了,终于眺见了一条河。领头的大象右蹄刚踏上水边椭圆形石头,石块突然滑动,它滑跌在泥泞之中,拼命挣扎,愈陷愈深。河岸上其他大象惊慌蹿动呼叫。这只老象长吼一声,随之便被泥泞埋没了。后来这里汇聚了一片汪洋大海,又过了许多年代,黄土开始沉积起来。

岁月沧桑,自然界的生灵在不懈地与命运抗衡,和苦难搏斗,在生死存亡的路上踏出了可歌可泣的足痕。夸父追日是美好的神话,黄河古象找水是写在黄土地上真实的故事。那深陷的眼眶镶嵌两轮上古的月亮,映含茂密的森林,宛若还翻滚着绿色的喧嚣。两根牙是尖长的船,从新生代昏黑的子夜划出;鼻子情切切的甩过来,扬一泓珠玑抛撒的黄河水。我们还想问声古象,何时头顶的太阳冷了,哪个早晨天地翻覆,树木叫影子埋没了,候鸟的翅膀在血滴中远去,而它沉静地面对死亡的飓风,以骨骼钉住泥土,它是恒开的花朵;黄河清了浊了高着低着——一管永生的音乐,它是凝固的音符。凝望这花朵,聆听这音乐,在黄土地上有这样的魂魄,不惜生命去寻找生命之源;有这样的骨骼,以凝聚生命精髓血脉而站立、扎根,跨越了时间的距离,临近了我们临近了今天的风和阳光,在死亡的墓志铭上写出生的启迪,生之时间是不朽的,生之水是不朽的,生之力量不朽的。

黄河古象,生之崇高的神,一步跨越了二百万年的岁月之路,以死开始另一种生涯的跋涉。它的每枝骨梢是翘出春天的枝头,滴着吼叫,滴着涛声,也滴着一则活脱脱的寻求黄河水的童话。

(发表于《中国校园文学》1997年11期选载于《1949-1999甘肃文学作品选萃·散文选》)

同类推荐
  • 大家小书:鲁迅作品细读

    大家小书:鲁迅作品细读

    钱老师的“鲁迅作品细读”前后写了二十年。这本书辑录了钱老师阅读鲁迅的小说五篇,散文五篇,散文诗六篇,杂文十八篇。钱老师说之所以如此痴迷鲁迅在于,“坚信鲁迅是中华民族具有原创性、源泉性的思想家、文学家,阅读鲁迅是民族精神基本建设和教育工程,而且鲁迅作品是要读一辈子,常读而常新的;坚信阅读鲁迅原著是走进鲁迅的唯一途径,而且要静下心来,一个字一个字地细细品味,来不得半点浮躁与虚假。”
  • 许辉散文典藏·生活的船

    许辉散文典藏·生活的船

    本书为许辉散文典藏丛书之一,收录了作家1986至2000年间200余篇散文。作家以其独特的智者目光及心灵独白的方式,对天地万物及人心人情从物质、精神到文化气息进行别具文学意味的描绘与复制,以展示其个人视野中的地域文明、纷繁的内心世界以及作家所追求的日常生活方式。
  • 蒋子龙文集6:赤橙黄绿青蓝紫

    蒋子龙文集6:赤橙黄绿青蓝紫

    这是《蒋子龙文集》中的中篇小说卷。该卷主要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在这一卷中,作者的写作手法变化较大,题材多种多样,如《开拓者》《弧光》《收审记》等。主人公也涉及到方方面面,有医生、有农民、有企业家、有犯人等,是对现代生活的大展示,更是对各种人性特征的揭示。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 许辉散文典藏·河西走廊的散步

    许辉散文典藏·河西走廊的散步

    本书为许辉散文典藏丛书之二,收录了作家2000至2010年间200余篇散文。作家以其“作家的眼光”“文化学者的视野”“地理学者的脚步”,凝聚成篇篇美文。其中有作者在农村参与小麦生产的亲历亲验,有作者夏天在麦田里“蹲守”的有趣描述,有作者在欧洲寻找小麦的足迹,有作者对麦作区人群的传神描写和塑造,有作者大江南北行走的感受和思考,有作者对淮河徒步、骑车、乘车、开车进行实地考察的见闻记录。
热门推荐
  • 风雪惊澜

    风雪惊澜

    一个是不受重视的闲散王爷,一个是无奈和亲的鱼目公主…风雨飘摇的乱世,是追求飞黄腾达?还是安稳求生?看雪原女子为你演绎不一样的皇家风雨。
  • 婚谋不轨:陈少的小娇妻

    婚谋不轨:陈少的小娇妻

    婚礼上,哥哥的新娘突然抖出惊天猛料,她怀孕了,可肚子里孩子的爸爸却是妹妹的新郎......
  • 我哪懂什么坚持,全靠死撑

    我哪懂什么坚持,全靠死撑

    我哪懂什么坚持,全靠死撑!这是我们强烈的生活感受,这感受中有执拗的过去,有热烈的今天,有摇摆的未来。我们对生活充满期待,而又总是伴随着小小的纠结、迷茫和挣扎。谁的生活没有呛鼻的酸辣?谁的生活少得了匆匆的笑与泪?生活给我们以最初的自觉,我们在生活里种下希望。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满收获的喜悦,可我们总得为明天留下点深刻,比如拼搏的汗水,以及挫折的痛。生活,并不是遥远的梦。在生活里坚持的人,一定是最美的。
  • 还珠格格第三部之天上人间(下)

    还珠格格第三部之天上人间(下)

    尔康展死沙场?紫薇决定殉情相随?!小燕子和紫薇婚后,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大而化之、状况不断的小燕子,能够当五阿哥的贤内助吗?乾隆南巡,又发生了什么事?夏盈盈和乾隆的忘年之爱,掀起了怎样的轩然大波?才华洋溢的知画,怎会进了皇宫,成为五阿哥的新娘?紫薇和尔康有了东儿,是不是就拥有了人生最大的幸福?幸福是什么?谁能抓住幸福,让它长长久久?箫剑和晴儿的苦恋,要面对怎样的风暴?清缅战争,永琪、尔康、箫剑都上了战场,付出怎样惨痛的代价?
  • 所谓你我平凡爱

    所谓你我平凡爱

    灰姑娘逆袭的结局,被默认了无数年,可是现实中,灰姑娘还是灰姑娘啊,她们的平凡爱情仍需要被尊重,她们虽平凡但仍不苟且的人生,也同样值得被歌颂,感谢平凡的我们每个人。所谓你我,所谓爱情
  • 盛世和安

    盛世和安

    大周一百零四年,朝政清廉,百业兴盛,军强马肥,万民朝贺,史称“和安之治”。
  • 布衣青云

    布衣青云

    唐玄宗励精图治,用勤奋和节俭开创开天盛世,国运昌隆,闾阎相望,桑麻蔽野,万邦来贺。然而盛世就如瓷器一样,精美而易碎。藩镇节度,安史之乱,土地兼并,胡人踏关。远去的不仅是‘天可汗’时代,也是一个巍巍帝国的背影。李白傲权贵、杜甫凌绝顶、岑参诗边塞,王维画山水、七绝圣手王昌龄、画圣吴道子……王忠嗣、李泌、李光弼、郭子仪、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李晟、颜真卿、安禄山、史思明、高力士、李林甫、杨国忠……数不尽的千古人物,竞风流。梦回千年,一个人与一个时代相遇。卑微弱小,他能否摇动大势?能否在这文人佩剑的最后时代,翻云覆雨,力挽狂澜?
  • 末日战舰系统

    末日战舰系统

    我叫孙尚香,出生在2130年。没错,我和三国时期孙夫人同名。我是一名空军支援军。不是伞兵哦!是火力支援军,就是开着飞机在空中火力支援。2153年,3月18日。我接到了进入部队以来第一个紧急命令。我不知道的是,因为这个命令…………我穿越了?没错,穿越了!我穿越到了200年后,世界末日!“这是……油轮?”“不对!我不是死了吗?我不是在攻打油轮吗?为什么我会出现在这上面?这上面的怪物呢!?”“不对!我记得那艘油轮很破旧!而这艘看起来很新!而且样式不一样”“滴!发现可寄宿生物。末日战舰系统开始安装!”“谁!?出来!”“滴!系统安装中……”“嘶……,好痛!我的头!”“滴!安装完成!”“你到底是谁!?”
  • 捍帝

    捍帝

    肩负国家使命的捍卫者,误入东汉末年,成为东归逃亡途中的献帝刘协。蓦然回首:汉祚势微,诸侯割据,黄巾余孽如蝗虫过境,尸骨成堆,饿殍遍野……大汉十三州,堂堂天子竟无立足之地?东归洛阳又如何?刚出狼窝,又入虎口!走投无路,刘协终于雄起了……兖州牧曹操率领虎豹骑风驰电掣赶到洛阳,却发现城内早已人去楼空,只见残破不堪的宫门墙壁上留下几行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汉室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洛阳宫》——刘协。…………
  • 村办厂

    村办厂

    刚开春,山里树上的杈杈桠桠还垂着些鲜亮的冰棍儿,乡里的吴干部就到天头岗村,落实村里奔小康的事。天头岗村连接乡里的唯一的一条道儿。是条蛇样绕着的机耕路,眼下却让冰冻封得严严实实。吴干部只好步行到天头岗,鼠牙样的冰冻被他的双脚踩得“嚓嚓”响,很有些听头。乡干部老吴是长期联系天头岗村的。在承包责任制前就蹲在这个村,一年三百六十天,有二百天吃住在天头岗,和村民打成一片。村里大小事,老吴都过问,就连村民家里猪发病了,老吴都亲自钻进猪窝帮助查病打针,搞得鼻子、眉毛分不清,一身都是猪粪粪,他都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