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09900000002

第2章 小笔记(1)

1

那时候,离我住处不到五华里的地方,有一片湖,叫清莲。像个少女的名字。其实它的年岁已经很大了,现今八九十岁的老人,小时候就在湖里捞过鱼。清莲湖仿佛跟这片土地一样古老。

闲暇时候,我喜欢跟朋友们到湖边去。

湖面宽阔,微风吹过,肋条似的波纹向前伸展。湖岸,除了人和潜藏的小兽踏出的土路,四周都被齐人高的荒草淹没,我和朋友们把带来的报纸往草尖一铺,鱼跃而上,草便倒伏下去。草很柔软,垫在身下有种被抚摸的感觉。我们坐在上面聊天、喝酒、唱歌、弹吉他或吹口哨。当这些手段使尽,也没见远处马路上的女子过来跟我们搭讪,只好沮丧地躺下去望天。睡在大地上望天,再灰暗的天空也高远疏阔。草丛里密集的昆虫在我们近处活跃,像草的叶片,被风摇动得沙沙作响;但摇响昆虫的不是风,而是昆虫们自己的欢乐。

见此情景,一个朋友总是羡慕地叹息:“卑微的生命啊,你们哪里知道爱情的苦恼。”

可是,大地上本没有卑微的生命,就连昆虫,也比我们有资格谈论季节,谈论蓝天和星星。我们的心还在流浪,它们却早就有了自己的家园。家园就是这片湖。它们在湖边繁衍,在湖边诉说祖先的故事;祖先的故事就是它们自己的故事。

清莲湖在我们心里,哪里只是一片湖。

它是一部关于水、野草和昆虫的教科书,是一部绿的美术史。

若遇晴天丽日,我们还去湖里划船。一条无主的驳船卧在岸边,被繁密交错的藤蔓遮掩,不细心发现不了。几步深藏的石梯可以把我们引领到船边。长时间的风吹日晒,船帮已生满白斑,类同槁木。我们解了缆绳,坐上去,双橹一扳,船做一次深呼吸,就进入阔大的水域。船之于水,如鱼之于水,无水时如同死物,一旦进入水中,便摇尾鼓鳃,鲜活得让人感动。有时候我想,如果给这条无主的驳船写本传记,一定是本很滋润的书,也是很有历史感的书,如果写得好,兴许还会进入大人物们的传记之列。

某天傍晚,夕阳的金光照耀得湖面灿烂辉煌,我们荡舟湖心,突然有一条红尾巴鲤鱼蹦起来,恰好落进船舱,我将其捉住,小心翼翼地丢进湖里。可紧接着,更多的鱼蹦了起来,泼剌之声在湖面回荡,直至夕阳褪尽,它们才安静下来。

此后大半年,我和几个朋友奔忙于各自的事务,一直未去清莲湖,这个周末,终于得了闲暇,又相约前往。——可已经找不到那片湖了。湖被填了。豪华的预售中心和随处可见的重型机械,证明这里已被人类占据。这时候我们才明白,鱼们的那次集体跳跃,是在这片土地上的最后表演,是它们的绝唱。

几个人退了回来。说不上悲哀。

2

我心目中没有拟人化的神。大自然就是神。在歌德笔下,这个神不可捉摸:“她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在不同的人们眼里,又以无数不同的名目和称号隐藏着自己。”而在我看来,她没这么复杂,她就像亲人、朋友,像那些品性善良的陌生人。大自然的本质是接纳。接纳是不神秘的。比如这春雨、湿路、桃花、灰蒙的天空、清冷的气流、沉默的行人……本身就构成完整的生命。在我的日记中,不知道记录了多少个“第一场春雨”。春雨年年来,不是单调地重复,而是静默地成长。大自然一分钟也没有重复过,她总是在成长,只是人类无法估量她的伟力,因此,杜甫写的春雨,好像与今天的春雨并没有多少区别。人类到底是渺小的。福克纳认为,人类将长存于地球。但要做到这一步,不是没有条件。

曾经看一部有关恐龙的专题片,从恐龙的行为方式,我顿悟了这庞然大物必然灭绝的命运。对它们灭绝的因由,就我所知,至少有十余种说法,最典型的,是说一场大灾难后,它们的食物绝种了。最有趣的,是说恐龙特别喜欢放屁,在那古老的天空中,整天屁声隆隆,如雷霆万钧,偏偏从它们身体里释放出的气体,含一种对其自身致命的毒素,这样,恐龙就被自己的屁毒死了。我不是专家,不管人家怎么说,都只有相信的份。可是,看了那部专题片,我再也不相信科学家们的说法了。你只要看看它们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互相残杀、食肉裂骨的惨景,就一定会跟我得出同样的结论:恐龙自己杀死了自己。

恐龙曾是地球上的霸主,而今人类是地球上的霸主。

3

太阳并没有出,可它的光辉已照亮整个天空。太阳总是首先照亮天空,再把光芒洒到大地上。天空不亮,大地就享受不到温和的日光。从童年至今,我无数次观察日出,有时候,乡村的人们已荷锄上山,城里的人们已潮水般从街道上涌过,可大地依然一片阴冷,我们都以为太阳不会出来了,可抬头一望,一颗红球,早已静默地挂在东天……

古往今来,描写太阳的人不计其数,我特别喜欢这样两位:一是日本的德富芦花,二是美国的梭罗。德富芦花细心记录了日落需用的时间,得出太阳由衔山到全然沉入地表,需要三分钟的结论。只有真正热爱太阳的人,才这么在意于它的衰落和崛起。尤其让我感动的是梭罗,他说:“不仅要观察日出和黎明,如果可能,还要瞻仰大自然本身。多少个冬夏黎明,还在任何邻居为他们的事务奔波之前,我就出外干我的事了……我虽没有具体地助日出以一臂之力,可是不要怀疑,在日出之前出现是最重要的事了。”他没有用任何花哨的笔墨写日出的过程,可迄今为止,这是我看到的关于日出最动人的文字。他在太阳出来之前就去大地上干活,跟太阳一起经受“诞生”的阵痛。——这也是苇岸在他散文中指出过的。苇岸是我喜欢的作家。我们之所以喜欢一个作家,是因为在许多地方,自己能与那作家心灵相通。

4

昨夜下过贼雨,早上起来,路湿润润的,草尖上不见水珠,却能闻到雨的气息,甚至能嗅到深秋寒冷的薄荷味。地面早已被环卫工人清扫干净,湿润就不会成为行路人的麻烦,而是让人感到清爽、安全与宁静。广大的天空,在湛蓝的背景上,飘着几朵云。云的距离挨得很近,有的少女般明亮,有的沉稳得像个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有的老态龙钟,却是一副比谁都滋润的模样。这是一个和睦的家庭,一个灯光亮了、还没来得及退出舞台的演员群体。在这样的早晨,我的心情总是出奇的美好。我的脚踏在大地上,却总觉得正行走于天空。

一群鸟突然从我书房外飞过。这群鸟数目庞大,使阴暗的天宇胀满了生命。我站起来,想目送它们一程,它们却早已隐没于建筑群的背后。我已很久没看到过这么多鸟,我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它们将飞向何方。

5

“满天星斗”这样的词句,几乎要从汉语里消失了。我有个朋友,去了南极,又去了日本和法国,回国后就觉得呼吸不畅,身体不适,然后来一句:“国内空气太差了。”听上去似乎很矫情,其实是实情。比如我居住的省城,即便天气晴好,能见度也很低,星星也隐藏在九天之外,偶尔显现,也不过两颗三颗。省城大,车子多,污染严重,望不到星星尚可说,回到县城,照样如此。直至退回老家的山上,“满天星斗”才会从天空和汉语里复活。

东边的那颗星,亮得像灯盏,我用质量很差的手机也能把它拍下来。一颗同样晶亮的流星,闲适地在天上游串。星星是那样多,只要你愿意,就能望见一层一层的星星。每一层星星都是一层天界。它们是运动着的,但除了流星和彗星,我们看不见它们的运动;星星以固定的姿势,让人于无声处听惊雷。我很喜欢日本电影《记我的母亲》里的一句台词:听到溪水的声音,便是听到山的声音。我想,听到星星无声的声音,便是听到宇宙的声音。再次琢磨人类对宇宙的阐释: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穷尽全部想象,我也想不通这句话,若借助星星帮忙,或许好理解些:星星,又是星星,还是星星,层层叠叠的星星,永远都是星星。

——不过,与我小时候比,或者与二十年前比,星星还是少了许多,那时候的星星多得天上装不下,比春运时的火车还打挤。

6

艺术是对简单生活的回忆,时代在前进,前进的途中,抛弃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有的是垃圾,可还有一部分,曾经与我们朝夕相处,并深深触动过我们,温润过我们,艺术就是把这些东西唤醒,让人类永远不要忘记曾经拥有过的纯真。而那些能唤醒我们的,总是趋于简单的。而今的许多作家和艺术家,丧失了处理日常生活和日常情感的能力,更不能从一条逼仄的道路出发,走出高天厚土。这是他们生活得过于闹热的缘故。生活得越闹热,越复杂,就越没有生活;要保持精神生活的质量,就必须把日常生活限制起来。

这需要艺术家具有孤独的能力。

事实上,不仅是艺术家或者杰出的艺术家,就是平常百姓,偶尔也会幻想这样一种人生图景:一个人像狼一样独行旷野的图景。这是对孤独的呼唤。这证明,孤独其实是人的本性之一。但不知什么时候,它成了“能力”,成了人生的奢侈品。

7

鲁迅的小说,不屑于细小,而是经过思想的沉淀之后,塑造一种类型的美。显得瘦,却不干,不枯。这是更高的要求。——王安忆在《类型的美》中谈到这一点。王安忆认为,这是鲁迅没写长篇的根本原因。大江健三郎认为东方文学的代表在中国,特别是鲁迅,在那么小的篇幅里,表现那么深刻丰富的内涵,是相当了不起的本事。我觉得,鲁迅的这种本事,来源于他对世界的简化(比如塑造麻木民众的群像),更来源于他对黑暗的执迷,对骨头凝成的意志的执迷。与之相映照的,是吴贯中的艺术论,他说中国的人物,一旦进入寺庙,就一脸福相与慈祥,岳飞如此,关羽如此,就连“肺病型”的诸葛亮也如此。其实诸葛亮日夜操劳,食少事繁,可我们还是让他以一脸福相示人。阎立本的帝王画像,虽是珍贵文物,却不能说是艺术珍品,因为那些帝王都慈眉善目,不像西方,敢于实事求是地塑造帝王的凶刁肖像,尽管惹恼了帝王,却成了永世流芳的经典。还有耶稣,基督教信徒遍及世界,可他们敬奉的神,却是钉在十字架上裸着身体的人。

8

有些书,并不强烈地震撼你,却像楔子,慢慢地,扎扎实实地打入你。它是地基,只有当你领悟了,才能看见高入云端的壮丽。

最好的书,能引领读者回到自身,检阅自身。这个世界充满了声音,而不管多么巨大的声音,在声音之外也是寂静,绝大部分著作,包括一些具有杰出品质的著作,都还是在声音里行走,只有极少数的灵魂之书,才能把我们带到声音之外,体味寂静的博大与丰盈。

9

睡前万不可读莎士比亚,一读,就无法入眠,满脑子都是扎人的词句,且像剧中人物似的,随口就编出华丽的诗行。如此,醒来异常疲倦。尤其是今天中午,因昨晚读《爱的徒劳》,没睡好,今中午欲补,睡前续读一阵,结果更糟。

话虽如此,却丢不下,且终于读完了莎士比亚全集。

歌德说,一个创作者,每年只应读一部莎剧,否则其创作才能就会被压垮。又说:莎士比亚用银盘装金橘,我们通过努力,接过了他的银盘,却只能把土豆装进去。还说,莎士比亚从不考虑舞台,因为对于他那伟大自由的心灵来说,舞台太窄了,甚至整个世界都太窄了。

而我,始终没能从莎士比亚那里学到什么。

或许是我读得太快了,像歌德说的那样。

或许是他太高了,我够不着,就像够不着日月。

10

日本作家的作品,大都结构松散。可由于他们关注的是根本性问题,比如死亡和男女,因而一点也没有阅读上的疲惫感。这样的小说既与哲学接近,更与生活接近。不像某些小说因为太像小说而显得不够诚实。

但毕竟太过松散了。松散跟开放不一样。松散有时是另一种封闭。

我由这种封闭,去理解日本艺术为什么会有一种赴死的迷恋。为了瞬息的绽放,他们宁愿舍弃逻辑、谨严与完整。日本人赏樱花,是在它开得最满的时候,欣赏它离枝入泥的状态。明治维新时期,有个轰动一时的事件:某少女跳入瀑布自尽,并非厌世,也并非遭遇了什么越不过的打击,就是无法想象青春逝去后的自己。

可另一面,我相信日本人还有着别样的渴望。农人木村秋则历经千辛万苦种植不用农药不用化肥的苹果,苹果树已不惯于自行从大地吸取营养,也不惯于调动自身的生命能量与害虫做斗争,瘦弱憔悴,奄奄待毙。木村对苹果树说:你可以不开花,也可以不结果,但千万不要死去。木村感动了千千万万的日本人。都认为是木村的生态观和对理想的执着感动了他们,但在我看来,很可能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对待死亡的态度。

11

对一个作家而言,写出一部著作,能够洛阳纸贵,自然是值得骄傲的事情;能够被“文坛”捧着、供着,当然也是一种成功。然而,如果某位作家虽不被文坛看好,却在民间口口相传,就无疑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更加值得信赖。好作家自己心里有杆秤,否则他就没法坚持。同时读者心里也有杆秤。普通读者人微言轻,没法像评论家们那样写个书评什么的,但他们可以立口碑,让那些好作家不是盛在快餐拼盘里,而是活在他们心里。真正的好书,以及对自己艺术生命充满自信的作家,从来都不会强求评论。对他们的评论不依赖于媒体,而是播撒于心灵,读者不死,那些作家和他们写出的作品,就活着。

同类推荐
  • 里尔克抒情诗选

    里尔克抒情诗选

    《里尔克抒情诗选》是从著名德语诗人里尔克《图像集》、《永恒读物》、《新诗集》、《新诗集续编》等诗集中精选了百余首诗歌,并附有译者的三篇赏析。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
  • 北方的金合欢

    北方的金合欢

    我和拉乌尔·阿斯兰诺维奇·坎巴是于狩猎途中结识的。在塔梅什村外,一片四处生长着树莓丛、刺马甲子和金刚刺灌木的广阔海边旷地上,人们在猎鹌鹑。从远处传来稀稀拉拉的沉闷枪声,猎犬的吠叫声,能瞧见犬只在草丛中绕来绕去,以及跟在狗身后朝被击中的猎物奔去的猎人的身影。而就在此时,在这阵热情高涨的狩猎大战中,我看见了一位身形高大魁梧的落后者,懒散地沿着小径在踱步,枪被横过来扛在肩上,而两只大手好似一对象鼻,在步枪两侧垂挂下来。这是一位明显经受不住狩猎狂热的人。他似乎也注意到了我这么一位猎人。
  • 大地龙蛇

    大地龙蛇

    《大地龙蛇》在老舍的作品中几乎是唯一没有受到研究界认真关注的,但却是最能反映老舍文化思想的作品,其底蕴内藏大有开掘的可能和必要,本文从立意、构思、写作等方面,对它进行全面探究。这是一部“受命文学”,老舍借抗战检讨中国文化,抒发自己的文化理想。这是一部“理念化”而非“概念化”的作品,老舍收获了民族的“精神庄稼”至今仍富启示意义。剧中设置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有深意的。
  • 二〇一四的厦大:新概念花开十七朵

    二〇一四的厦大:新概念花开十七朵

    2014年,厦门大学录取了17名新概念获奖者,打破了全国16年来的记录。本书由萌芽杂志社唯一授权出版。书中由2014年被厦门大学录取的牟馨格、李培霖、陈钧妮、李荣琦、刘静怡、刘冠宇、黄颂格、何普普、杨雅茗、李嘉茵、段立文、高涵、周玲、赵蔓、谢金辉、胡子赫、钱佳欣等共17人特别撰文,叙述一个个怀着文学梦想的少男少女的学生生涯和其中的梦想和迷惘、欢快和惆怅,以及他们与美丽的厦门大学的缘分。
热门推荐
  • 奥特曼之璀蓝

    奥特曼之璀蓝

    古老宇宙遗留的光暗之下一道幽蓝色身影穿梭出不同的光之轨迹试图在迷途中寻找归家的方向主角:╰|??Д??|靓仔路过,快来康康!!!前期几章会有过度,主角篇幅较少,勿急。
  •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超品小农民

    超品小农民

    出了点小意外被开除的侦察兵王,无意间得到了残缺修真传承;自己本来就是种种田,炼炼丹,追求追求什么长生啊之类的,可是恶霸美女你们来干啥子?我的丹药可没多的……
  • 撩入指掌

    撩入指掌

    她被教授当出气筒,他火速赶来,身后是一群赔礼道歉的校领导;她被人绑架,他火速赶来,打趴了那群匪徒,温柔地呵护她。他跟他心爱的小妻子玩起了捉迷藏的小游戏,乐在其中。
  • 混沌大佬

    混沌大佬

    玄幻强者,拥有着毁天灭地的力量,扭动乾坤的神通。科幻强者,操作的星空巨舰同样威力盖世,规则武器,r弹,聚束核武器,反物质武器震慑八荒恒宇。玄幻和科幻两大宇宙通道大开。两大宇宙的超级战争。
  • 末日影诛

    末日影诛

    北荒兽人、森之精灵、西漠蛇人……这是一片魔法与斗气交织的绚烂大陆;战火连天、横征暴敛、种族倾轧……这同样是一个荒唐与扭曲的罪恶世界;地窟暴走、天之将倾、末日终至……当神的审判之日降临,阴影中的少年能否诛灭世界的终末?
  • 她在爷爷的世界里面谈到

    她在爷爷的世界里面谈到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本书讲述为了圆抗战老兵爷爷临终前的愿望,杨爱因根据爷爷的线索带着照片来到泉州,寻访爷爷的战友,在寻访中得知了80年前抗战时候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2015年律师高杨终于揭开了谜底后在西藏静心修禅。故事讲述爱情在任何时代都是伟大的。作品文字优美简练,情节曲折动人。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 改变性格改变一生

    改变性格改变一生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里,我们只有不断地调试、改变自己的性格,使之与社会群体相适应,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获得和谐健康的发展。性格孤僻的人,不妨变得活跃一点点,涌入欢快的人流,随跃动的节拍起舞。性格悲观的人,不妨变得乐观一点点,让窗外的阳光驱散心底的阴霾,性格暴躁的人,不妨变得沉静一点点,一杯清茶,一本好书,伴着书香体味人生的静谧……人只有不断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性格,才会发现自己身上的可塑性,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利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利

    本书是爱默生的经典散文集,收录了爱默生精道的散文名篇,如《自然》《美》《自然》《力量》《文化》《伟人》等,爱默生被称为“新英格兰的先知与探索者”。而更为可贵的是,他的思想与文章至今仍使人感到清新爽朗。本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文学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