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9100000001

第1章 关于工业立市

关于加快改造开发建设铁西步伐 迅速改变老城区面貌的几点建议

(2001年2月9日)

前不久,市国资委组织相关人员去铁西新区考察学习,沈阳铁西工业区近几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给所有考察学习人员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作为一个三十年前就熟悉铁西区的人都为之所发生的变化动容。沈阳铁西与银州铁西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计划经济时期同属于工业区,90年代中后期,90%的国有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大部分国有资产在闲置,职工下岗放假,使铁西成为工人“度假村”。2006年年初,我委为贯彻市委市政府打造铁西商贸区的指示精神,对银州铁西的国有企业做了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其结果是现仍有国企50户,正常生产企业5户,停产半停产企业45户。资产17.3亿元,负债26.2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51.4%。从沈阳回来后,对照沈阳铁西新区的先进做法,经过深刻反思,除李书记所说的思想不解放等原因之外,笔者认为银州区铁西改造开发慢还存在以下几点原因:

1、体制原因。坐落银州铁西的50户国有企业按隶属关系可分为市属、区属和县属。其中:市属42户,区属3户,县属5户。在市属的42户中归国资委管理22户,商业局管理7户,建委管理3户,交通局管理2户,供销社管理8户。如此多家所有造成资源极度分散,整合难度极大。沈阳铁西新区成立时,市里除沈化集团等几户大的企业集团仍留在市里管理外,其余全部交由铁西新区管理,人、财、物全部下放到区里。

2、思路原因。5年前,按照市委市政府构筑工业园区的要求,当时市经贸委提出了对铁西工业企业实施重组再造,腾笼换鸟,重建铁西工业区的建议,此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认可,随之而来产生了铁西工业园区开发改造办公室。实施过程中,由于老的国有企业债务包袱沉重,特别是职工的债务较大。沈阳新区成立时资产负债率才为90%,而银州铁西50户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达到151.4%,致使迁建成本、开发成本过高,个别企业的工业用地成本高达50—60万元/亩,而新的工业园区征地每亩才几万元。

3、政策原因。沈阳铁西新区成立之初,沈阳市就以沈政发(2002)13号文件给了铁西新区七项权力,特别是市级行政审批权、土地拍卖储备权、规划权和财政超收分层权,给铁西新区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活力和财力,土地的地价从2002年年初的1000元/m2,现涨到了4000—5000元/m2。

4、资金原因。从省去年底下放给铁岭的铁岭钢厂迁建开发就足以说明,要想解决银州铁西“退二进三”的问题,启动资金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每一户企业都欠职工一大笔债务,每个职工少则上万元,多则几万元,如果动迁企业之前不能妥善解决好所欠职工的敏感性债务,拆迁是难以进行的。铁岭钢厂已用完了省里补助的2000万元资金,才有现在的稳定局面。再加上解除依法查封,提前解除租赁合同补偿等等,没有一定数量的启动资金是很难腾出净地的,也就无法实现挂牌交易,促使土地升值。

5、平台原因。重庆市渝富公司的经验足以说明,想整合国有企业的不良债务、不良资产,没有一个载体是办不到的。目前地处银州铁西的国有企业有的债台高筑,有的是破产后等待重组,有的企业土地急需储备或置换。上述工作就需要有一个恰到好处的平台来完成,就像新区建设的财经公司一样,即起到融资提供改制成本的作用,也要亲自上阵操作解开国企债务链,参与迁建开发的全过程。

通过以上分析,就如何加快银州铁西改造开发步伐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1、明确机构,加强领导。沈阳铁西新区是2002年由老铁西区和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组建的一个新机构,它肩负着老区改造和新区经济开发的共同任务,同时也具备老工业区人才和新开发区土地级差优势,实际上是为铁西新区的腾飞添上了两个强有力的翅膀,加上市里抽调一些能力极强的干部担任新区的领导,才使得老铁西工业区有了今天的变化。我们也可以借鉴他们的做法,把银州铁西的开发改造任务交给银州区或开发区,将铁西的改造开发与新的工业园区同步进行,再抽调一些精兵强将,就像抓物流园区一样,用不了多久,铁西就会大变样。

2、归口管理,下放权限。把目前坐落在银州铁西的所有国有企业要统一归口到所确定的新的组织机构管理,实现归口管理,统一经营,逐步开发,批次推进。新明确的机构要做到有职有权,市里该下放的权限和该给的权力一定要像沈阳一样,做到不折不扣,诸如规划、土地、财政税收等。

3、调整思路,因企制宜。鉴于华南城落户新区的实际,市里要重新调整银州铁西的规划定位,将原来的商贸物流调整为商品住宅、商贸物流和工业企业共存,在统一规划,功能分区,逐步实施原则下,对沿汇工街两则的国有企业实行房地产开发,提高地价,增加收益,用于弥补改造资金不足和职工偿债。对现在经营形势较好,土地级差较高的国企,如华晨、选矿等可先行规划,待地价上升到一定时候,再实行“退二进三”。

4、利用平台,注入资金。两年前,为改造开发铁西,市财政资产经营公司和铁西园区办共同组建了一个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目前与我委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合署办公,现正在做长城公司和信达公公司17.4亿债权回购清收工作,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市里再注入一些启动资金,公司本身再包装项目做好融资工作,使其快速介入几户破产企业的重组,解开企业与职工和其他债权人以及租赁户的关系,早日使纸袋、橡胶等企业腾出净地实施土地招拍挂。另外,一定要明确铁西国有企业或其他一些企业的土地收益,必须用于铁西的改造开发和国有企业职工的偿债,以确保铁西开发改造建设和社会稳定两个目标的顺利实现。

加快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2001年8月发表于铁岭日报、2001年9月发表于辽宁经贸)

铁岭市是工业大省中的农业大市,工业基础薄弱,但中小企业量多面广,广泛分布于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诸多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如何认识我市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市经济中的优势,本文就此做些初步的探索。

一、关于概念的界定

企业是依法设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这是对企业的明确定义。那么,对中小企业如何定义?一般地讲,中小企业是指那些人数少、规模小、量多面广的众多的企业群体。在澳大利亚是以人数来界定,5人以上、500人以下的企业是中小企业。辽宁省目前的界定方法是除431户大中型企业之外都是中小企业。从企业数量上考察,中小企业占世界各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在我国占到99%以上,在辽宁省也是占到99%左右。我市的情况不一样,中小企业户数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9%,也就是说我市的大中型企业在数量上只占千分之一。这样考察起来,对我市中小企业的概念和范围应该这样界定:除特大型、大型和中型一档以外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换言之,中小企业,包括中二型企业和小型企业。

二、如何认识中小企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中小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据2000年年末统计,全市中小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2亿元,是全市工业企业总产值的70.6%。

第二,中小企业是我市财政和税收的重要支撑点。2000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税金76180万元,占全市税收的56.6%。县区企业中,只有三户是大中型企业,实现税金的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完成的,无疑也是县区财政和税收的支柱。

第三,中小企业在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创业成本低,市场应变能力强,船小好调头,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我市各类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已达47.4万人,其中安置下岗职工1.7万人,占全市安置下岗职工的77%。

第四,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农副产品加工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近年来,这三种类型的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全市已达20户。

第五,中小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生力军。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地区,农业发展必须调整结构,走产业化道路。农业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需要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这是一条经济规律。经济再发展,社会再进步,也离不开这条经济规律。

三、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地区,中小企业多半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发展农业服务创立的小农机、小农药、小水泥、小化肥等类型企业,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调整,目前多数企业已经转型,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缺少投资。企业人才的来源无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内部培养,一个是从外部吸纳。我市中小企业由于观念落后,经营不景气和资金短缺等原因,对外部吸纳缺乏引力,对内部又缺乏培养,这是一笔欠帐。当代经济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市中小企业的人才状况难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第二,研究开发资金严重不足。多数企业资金短缺,只能应付目前的生产经营,很少在研究开发上投入资金。目前一些大型企业都建立了技术中心或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建立了紧密型联系,而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自己的科研开发机构。

第三,产品的缺陷率高,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需求。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由于装备水平低,技术水平低,生产与大企业的同类产品相对的缺陷率较高,市场竞争能力差。

第四,改革创新意识和管理手段落后。很多中小企业还没有摆脱传统的管理方式,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不畅,缺乏市场调查和市场定位。只知己不知彼,固步自封,管理者既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技能,又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市场开拓意识和竞争意识,危机感、紧迫感不强。

第五,因受资金的限制,多数中小企业很少做广告宣传。一些大企业已经开始创立品牌效应,树立企业文化,形成了巨大的无形资产。而一些小企业不只是规模小,市场知名度也小,特别我们辽北地区很少在国家级大型宣传媒体上见到企业的产品广告。

四、加快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一,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全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无不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美国,参众两院均设有中小企业委员会委员,联邦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局,为小企业提供帮助和咨询,保护小企业利益。在日本,政府通过三条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一是由政府的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二是成立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保险和担保的机构;三是政府认购中小企业为充实自有资金而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市作为农业地区,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要发展工业,要实现工业化,进而提高城市化水平,更应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我市“十五”规划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中小企业就成了必由之路。姚辉市长在政府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总提出:“要进一步落实‘一律视小,开放搞活’的方针,实施扶持中小企业工程”,要实施这样一个工程就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协调动作,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转变政府职能,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强化对中小企业的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加快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组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创业指导、信息传递、技术咨询、企业诊断、辅导培训、人才引进和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第三,要为中小企业开辟融资渠道,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经建立,下步重点要完善其功能,吸纳政府、企业和民间多元投资,多渠道筹集担保基金,逐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第四,加大财税扶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介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创办中小企业的,应按国家规定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抓紧研究减轻工业企业增值小规模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办法。鼓励社会和民间投资,制定激励政策,引导民间资本重点投向高科技领域。

第五,引导各类中小企业围绕和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开发第三产业中新的领域和项目。重点发展社区服务经济,最大限度地吸纳下岗职工。引导各类中小企业参与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和市政工程项目的投资和经营。引导各类中小企业围绕农业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参与农业产业化进程。

第六,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保持中小企业整体活力。放宽中小企业经营领域和范围。允许和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参与公用事业、旅游、教育等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健全退出机制,推进中小企业依法破产。因经营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中小企业,可依法申请破产,国有中小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实施破产。

第七,创造条件,吸引人才,强化中小企业科技开发力量。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缓慢,整个工业基础薄弱,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人才匮乏。外地大中专毕业生很少来铁岭,铁岭考出去的大中专毕业生又不愿意回铁岭,这样循环下去,人才问题将成为制约铁岭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认识到这种潜忧,认识到这种紧迫,就要从现在开始,研究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像招商引资一样,制定比各地都优惠的政策,不拘一格,广招人才,通过人才招聘、技术承包、人才或技术入股、技术成果转让和咨询服务等灵活多样的用人方式,满足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为我市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铁岭立市目标 工业统领经济

(2002年11月发表于中国企业报)

实现工业立市是辽宁铁岭市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铁岭市素有“农业大市”之称,但多年来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主要原因是没有摆脱以农为主的思想、没有做好工业这篇文章。

铁岭市目前来说处在工业化的初期,工业基础和实力都较弱,但具有一些相对的比较优势。一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既有储量较大的自然资源,如:煤、硅灰石、陶土等,也有可供工业深加工需要的再生资源,如:玉米、肉牛、鸡、鹿、豁鹅等,还有国家鼓励废物利用的工业废弃物,如,煤矸石、粉煤灰等;二是较好的区位条件。沈哈高速公路、长大铁路穿城而过,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距铁岭市不到100公里,距省会城市仅50多公里;三是经过5年来招商引资和软环境建设,为发展工业创造了较好的环境和社会氛围;四是大面积的国企改革使多数国有工业企业在“三创新”上有了较大进步,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此必须在认真分析市情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一是项目规划要科学,增加地方资源深加工项目。铁岭市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大量的煤矸石、粉煤灰等,发挥这些优势,结合工业园区建设上一些农副产品深加工、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项目,使其加工升值,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流通企业项目,通过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网上营销等提高流通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流通效率、促进生产提高和效益增加。

二是工业园区要合理布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市在2020年以前,要建成4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市级工业园区,每个县(市)区要建成2个年产值超50亿元的工业园区,重点乡镇要建成1个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园区。

加快铁岭工业的快速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工业立市目标,关键是抓好落实。

为工业发展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目前,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政府仍然拥有较多的资源(人、财、物等),同时拥有规范市场和行业管制权力等等。铁岭市工业发展所缺的主要就是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如果政府能够将现有的有限资源投入到工业经济发展当中去,或放宽一些市准入政策并创造出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引导民间的资本参与工业发展,尤其需要采取得力措施把全国11万亿元和铁岭市177.6亿元的社会储蓄这块民间资本利用好,用于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并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那么全市工业经济改革和发展将会很快步入快车道。

同时全力推进技术创新等一系列实质性的推进工作必须落到实处,铁岭市原有工业多数是围绕农业而兴办的,所以企业的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全市工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极不合理,无法适应当前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江苏的昆山原本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快速发展,它所走的就是技术创新之路。首先它依托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园区,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占领科技制高点,带动全市工业发展,到2001年全市财政收入达到27亿元。我们也要学习昆山经验,一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要用高新技术改造原有的传统产业,比如机电行业就要向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同时进一步改善工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实现工业立市的目标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所谓的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又可以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内部环境一定的情况下,外部条件是十分关键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似乎与政府的关系不大,但其它三种环境确与工业企业息息相关。1998年以来铁岭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经济工作以招商引资为中心,招商引资以软环境建设为突破口”的工作指导思想,经过综合治理,铁岭市软环境建设工作有了很大进步,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发展,连续几年来铁岭市的规模以上工业每年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共同营造工业立市的良好环境,工业市的目标会早日实现。

构筑工业统领经济格局 早日实现工业立市目标

(2003年4月发表于铁岭日报)

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和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决定,从今年起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以15%的高速增长,到2005年实现人均900美元,到2010年实现2010美元,从2011年到2020年以12%的速度增长,2020年达到人均收入6000美元,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把铁岭建成资源加工制造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城、煤电之城、文化名城和生态园林城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途径是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牢牢树立工业立市思想,加速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现就如何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加速工业化战略,谈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是前提

无论是十九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还是八十年代以来广东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均是通过走工业化的道路,才步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我市素有“农业大市”之称,铁岭人也曾为此而荣耀并一直认为农业是铁岭的优势。但多年以来,形成了经济结构的失衡,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财政增长乏力的高产穷市。个别县(市)区的财政已难保刚性支出,实发工资水平一降再降,欠教职工的工资一拖再拖,主要原因都是没有摆脱以农为主的思想,没有做好工业这篇文章。目前就我市工业而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2年完成的GDP仅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2.05%,占全市GDP的23%。全市第二产业GDP占全市总量35.2%,而经济较发达的广东顺德市1999年工业就占全市GDP总值的70%。国际国内的实践已经证明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高度发达的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标志。省委书记闻世震在全省工业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工业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了必须把工业经济放在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中加以运筹,必须放到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去把握,必须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要求各市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特别是市长要把更多的信息和精力,用到抓好工业经济上。铁岭要实现小康社会必须实行全方位向工业倾斜导向政策,形成全党、全社会抓工业、抓项目、抓投入的强烈发展氛围,利用老优势,创造新优势,发挥党和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和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把土地、资金、技术、政策、环境、信息、人力、农副产品等都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资源,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基础

实现工业立市是我市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是一场大的战役,必须有一个周详的总体计划。我市目前来说处在工业化的初期,工业基础和实力都较弱。但是,认真分析我市的市情,我们还具有一些相对的比较优势。一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既有储量较大的自然资源,如煤、石灰石、硅灰石、陶土、山野菜等,也有可供工业深加工需要的再生资源,如玉米、大豆、肉牛、猪、鸡、羊、鹿、豁鹅、林蛙等,还有国家鼓励废物利用的工业废弃物,如煤矸石、粉煤灰等;二是较好的区位条件,沈哈高速公路、长大铁路穿城而过,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距我市不到100公里,距省会城市仅50多公里;三是经过五年来招商引资和软环境建设,为发展工业创造了较好的环境和社会氛围;四是大面积的国企改革使多数国有工业企业在“三创新”上有了较大的进步,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要正视我市存在的不利因素:一是工业基础薄弱、运行质量不高;二是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三是缺少工业发展资金,投入少,有牵动作用的大项目少,后劲不足;四是缺少发展工业经济的专业技术人才,工艺技术和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较低;五是工业经济发展的环境仍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等等。为此我们必须在认真分析市情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一)项目规划要科学

1、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的特点,对经济和社会的渗透力、带动力强,是二十一世纪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我市现有的工业门类,无论是能源、机电、建材、化工、轻纺和食品加工等均属于传统产业,如不走科技兴工之路,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就不能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超常规发展,所以要从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局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改造项目,为加工工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增加新技术项目。“十五”后三年乃至2020年,通过自主创新和产、学、研联合创新,特别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使我市工业企业的高新技术项目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有很大提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的著名品牌企业或企业集团。

3、增加地方资源深加工项目。我市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大量的煤矸石、粉煤灰等。依据市场经济规律,这些都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也称之为比较优势。我们必须发挥这些优势,结合工业园区建设,上一些农副产品深加工、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项目,使其加工升值,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4、围绕支柱产业和我省的“三二四”工业发展方针上项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辽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三二四”方针,即调整优化石化、钢铁、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优先发展电子、汽车及零部件两个先导产业,改造提升轻工、纺织、医药、建材四个传统产业。我市“九五”期间根据现有的工业实际情况确定能源、机电、建材和食品所占比重分别是28%、19%、6%、22%。以此看来工业立市仍然要依托四个行业,围绕全省工业结构调整方针抓项目,上水平、升档次,具体的工作思路是:巩固加强能源产业,调整优化机电行业,改造提升建材行业,大力发展食品加工行业,使现有的一些优势企业尽快的做强做大。如:陆平、北绿、大成、归燕、精工、华晨、开原纸业、开原水泥、铁光公司、龙海塑业、北辰钢等,同时使开原维科、开原化工、开原起重等一些企业做精做专,形成专门的配套企业群。

5、增加人力资源开发项目。当今世界,市场竞争的背后很大程度是人才的竞争。铁岭原本就缺少工业战线的人才,加之近年来科技人才的孔雀东南飞和老工程技术人员的退休,使得工业战线的科技人才出现了明显的青黄不接现象,根本无法支撑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为此要通过各种政策吸引人才,通过各种方式多渠道培养人才,采取选送学习和自己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培养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不断提高全市工业战线的职工队伍素质,为工业立市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6、加快建设流通企业项目。现代流通是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没有现代的大流通,就没有现代的大物流和大生产。一定要认真学习国际国内先进的流通理念、流通模式、流通业态和流通技术,提高流通的信息化水平,通过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网上营销等提高流通效率,促进生产提高和效益增加。

(二)工业园区要合理布局

工业园区建设的规划要坚持专业化分工、合理布局的原则。以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为依托,尽可能使各种资源优化配置,园区设置要符合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达到各具特色、功能齐全、牵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一是统一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市在2020年以前,要建成4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市级工业园区,每个县(市)区要建成2个年产值超50亿元的工业园区,重点乡镇要建成一个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园区。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一规划,不然可能会发生一哄而起、重复建设现象。为此,市经贸委要制定好市级工业园区规划,县(市)区经贸委要制定好县(市)区、重点乡镇的工业园区规划,力争在上半年通过专家论证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后再实施。

二是合理布局。各级工业园区在制定规划时,既要考虑在建工业园区的配套、完善、扩大规划,又要兼顾新建工业园区的专业分化程度,还要做到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比较优势,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关系,兼顾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乡镇级工业园区更要注意不能做“无米之炊”,工业园区建设要和小城镇建设改造同步规划,要符合全市和本县(市)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三是综合平衡,各具特色。就总体而言,我市具有很强的资源优势,但并不是每个乡镇都有资源优势。市和县(市)区在制定工业园区规划时,要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制定出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规划。如亮中桥要以酿酒、饮料、豆制品为中心,腰堡镇以发展建材产品为中心,开原老城和清河区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中心,镇西堡镇以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开发新型建材为中心等等。通过园区建设形成新的轻工城、纺织城、精细化工城、新型建材城等等。

四是力求功能齐全。制定工业园区规划要通盘考虑项目摆布,公用工程配套,科学地测算工业用水、用热、用电和物流量,要做好工业废水、废弃物的排放和综合利用规划,做到修路和上下水管网建设同步规划,生产、生活和物流统筹兼顾,经济活动和文化娱乐同时规划,在工业园区建成后,成为一个新兴的小城镇,以工业化来推动城镇化,使农村剩余的人力资源向工业转移。

三、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是关键

实现工业立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经过全党、全社会的艰苦努力。省委书记闻世震在全省的国企改革与发展会上强调指出:“改变我省工业经济发展被动的局面,决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不仅仅是主管工业的领导和经贸委部门同志的责任,而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任务;也绝非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工作,而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加快铁岭工业的快速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工业立市目标,关键是抓好落实。

一是为工业发展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目前,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政府仍然拥有较多的资源(人、财、物等),同时拥有规范市场和行业管理权力等等。我市工业发展所缺的主要就是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如果政府能够将现有的有限资源投入到工业经济发展当中去,或放宽一些市场准入政策并创造出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引导民间的资本参与工业发展,尤其需要采取得力措施,把全国11万亿元和我市177.6亿元的社会储蓄这块民间资本利用好,用于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那么全市工业经济改革和发展将会很快步入快车道。

二是全力推进技术创新。我市的原有工业多数是围绕农业而兴办的,而且办了工业为农业,所以企业的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全市工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极不合理,无法适应当前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江苏的昆山原本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发展如此之快,它所走的就是技术创新之路,首先它依托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园区,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企业,占领科技的制高点,带动全市工业的发展,到2001年全市财政收入达到27亿元,我们也要学习昆山的经验,一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要用高新技术改造原有的传统产业,比如机电行业就要向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三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铁岭的农业人才很多,但工业人才却较少,加之近些年来企业人才的外流及老工程技术人员的退休,使得现在的工业战线人才形成了一个断档期。人力资源是工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无工业人才也就无法实现工业立市。因此,要从现在开始抓好四个一批:一要充分利用好现存的一批工业人才;二要通过政策引进一批;三要培养开发一批;四要政府采取措施反聘已退休的一批。

四是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和工业对外招商引资力度。经过近五年的国企改革,我市国有企业的改革面达到91.1%,国有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61.3%下降到目前的35.7%,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已将我市经济定位于发展民营经济,所以在未来的几年里,一定要继续抓好国有企业的改革,通过国企改革吸纳工业发展资金,与此同时也要加大力度转换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机制,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大力开展工业对外招商引资活动,通过招商引资解决工业发展的资金、技术、项目和人才短缺的问题,同时促进国企改革和地方资源的深加工,尽快使我市的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

五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项目源建设步伐。工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的平台,国际和国内经验均已证明,它既可以节省资源,又能够相互促进发展,它好比是工业的“孵化器”,我们必须在科学规划的同时,层层建立工业园区建设目标责任制,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像铁岭县那样,对在工业园区建设上贡献突出的人员实行经济上重奖,提拔使用时破格重用;对无作为的领导者予以曝光、戒勉,直至调整,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按照统一规划,抓紧着手工业园区建设,通过老工业园区改造和新区的开发建成几个百亿元的工业园区。同时,还要通过筑巢引来好凤凰,所以要一边建设好园区,一边抓好项目,利用铁岭的丰富矿藏和农副产品,加长资源的产值链,促使其加工升值,实现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小城镇建设。

六是进一步改善工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实现工业立市的目标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所谓的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又可以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内部环境一定的情况下,外部条件是十分关键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似乎与政府的关系不大,但其他三种环境确与工业企业息息相关。199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经济工作以招商引资为中心,招商引资以软环境建设为突破口”的工作指导思想,经过综合治理,我市软环境建设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发展,连续几年来我市的规模以上工业每年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特别是2002年达到了21.6%,列全省增幅的第二位。本月13日市委召开经济杠杆和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强调各级领导要把环境建设当成当前各项工作的头等任务,摆上日程,认真去抓,只要我们认真按照要求去做,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去抓好环境建设,正确处理执法和放活的关系,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执行条条法规和促进地方发展的关系,共同营造工业立市的良好环境,那么,工业立市的目标就一定会早日实现。

认真落实闻书记讲话精神 努力在提高工业化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2003年9月发表于铁岭财会)

闻世震书记来铁岭视察时要求,我市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努力实现“三个新突破”,选准了铁岭加快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方向,也增强了我们经贸委做好工作的信心。今年上半年在工业战线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工业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54.5亿元,同比增长35%,增幅列全省第二位;地方工业再创新水平,实现产值31亿元,同比增长41.9%;完成利税总额4.86亿元,同比增长51.3%,其中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3.2倍,实现了经济和效益的同步增长。事实证明,工业是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强市富民的关键措施,对铁岭实现跨越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工业立市思想,认真研究工业振兴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努力实现提高工业化水平的新突破。总体目标是:到2005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39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190亿元,年均增长23%,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7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60亿元,年均增长16.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4亿元,年均增长15%,实现利润4亿元;年均增长15%。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做强做大一批骨干企业,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支柱

有一批骨干企业做支撑,工业的竟争力才能提高,工业的主导地位才能确立,工业统领经济的格局才能形成,工业立市的思想才能真正变成现实。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一厂一策、重点扶持”的原则,力争在3—5年内做强做大铁岭陆平等一批产值超10亿元;沈化开纸等一批产值超5亿元;铁岭选矿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骨干企业。要通过招商引资、改制重组,适时组建3—5个产值超20亿元的有牵动作用的企业集团。要通过做强做大,推进工业经济的结构调整,按照省“三、二、四”产业结构调整原则,结合市情,发挥优势,把能源、机械加工、轻型工业、新型建材和高新技术产业调整改造成产业支柱。

二、切实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构筑工业经济发展平台

工业园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动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是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实验区。因此,依托工业园区发展工业,是加速工业进程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提高城镇水平的有效途径。要切实强化项目兴业、园区兴工、工业兴市意识,真正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实施工业立市的重点,作为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的平台,作为发展市域、县域经济的突破口来抓。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兼顾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园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要统一规划,科学论证;发挥优势,合理布局;综合平衡,突出特色;健全功能,保障配套;落实政策,创造环境;抢抓机遇,超前动作,全力推进园区建设。按照到2020年建设100个工业园区的目标要求,2005年前要启动建设4个产值超百亿元的市级工业园区,14个年产值超50亿元的县级工业园区,20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乡镇级工业园区,入区企业实现产值70亿元以上。

三、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工业经济发展机制

企业要壮大,工业要发展,必须着力打破束缚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激发发展活力,创造发展动力。针对铁岭工业实际,按照“一主三化”的经济工作方针,把发展民营工业企业作为主要方向和重要经济增长点来抓。继续按照“一律视小,放开搞活”的原则,多渠道吸纳各类资本,通过改制重组一批、缩本免息清算一批、破产销号一批、打捆运作一批等形式促进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到2005年实现基本退出的目标。争取3年内使陆平公司、铁法煤业、北绿集团包装上市。大力开展项目招商,采以先破后股、先租后股,先分后股、先售后股等形式,努力盘活存量资产,到2005年,盘活存量资产16亿元以上,破产企业达到15户以上。要眼睛向外,攀大树、靠大船,实现借船出海,瞄准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加强合资合作,引导其积极参与我市国企改革。同时以我市的骨干企业和主导产品为依托,推进企业集团化发展,通过组建集团,增强企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不断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约束激励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

四、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动力

技术改造是加速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市的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与推进工业化的要求和任务很不适应。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加速技术改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技术改造要与企业改革、改组和加强管理相结合,以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工业整体素质,提高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围绕有利于我市资源利用、对工业发展有重大牵动作用的大项目,着眼于提高工业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着眼于培育带动能力强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着眼于以调整优化机械工业、巩固加强能源工业、改造提升建材工业、大力发展食品工业、择优扶持轻纺、化工工业,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用好、用活、用足国债项目贴息、采用国产设备抵免所得税和省发展辽西北地区的优惠政策,紧紧抓住目前我市经济加快发展的四大机遇,组织精兵强将,精心谋划、挖掘、包装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争取将我市35个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和省计划,同时要加大自身投入力度,在人财物上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要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联合,促进合作研发和成果的转化,尽快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五、努力抓好第一资源,加强工业经济发展保障

人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也是第一资源。工业经济能否发展上去,关键在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落后,缺乏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人才是重要原因。未来几年,如果人才缺乏的现状不改变,工业经济的振兴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要下大力气培养、引进、留住、用好各类人才。要坚持以自我开发为主,选送引进为辅的原则,切实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一要制定政策,健全激励机制。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利用的鼓励政策,达到促进人才资源开发、加快各类适用人才培养、增强吸引人才到铁岭施展才华的凝聚力;同时要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一步完善科技人员的课题招投标分配办法,允许企业用现有公有存量资产对技术人员奖励股份,鼓励科技人员以专利和专项技术入股,要在政治、生活、福利上给予其优厚待遇,达到靠政策和利益驱动招来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目的。二要加强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铁岭市工业技校为基地,以铁西各类技术学校师资力量为基础,建立我市工业实用性人才培养中心;采以企业岗位培训和选送到基地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对不同工种工人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能;同时切实加大对企业中青年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通过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为我市的工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六、大力开展项目招商,拓展工业经济发展空间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在发展工业经济的过程中,不但要立足于现实,更要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主动把我市经济融合到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大格局中去考虑。要始终坚持以项目招商为牵动,牢牢抓住国家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和省支持辽西北开发、国际产业转移、国内资本北移的历史机遇,以引进“大、高、外、加”项目为重点,突出韩国、日本、美国、西欧、新加坡、港澳台等重点国家和地区,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每年在域外举办3—5次专题招商会、项目展洽会和产权交易会,不仅要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技术,更要引进人才和先进适用的管理经验。从2003年起,全市经贸系统每年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要超亿元,完成超千万元生产加工项目不少于5个;第二产业每年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过20亿元,完成超亿元的生产加工项目不少于2个。要大力引进高精尖产品,提高全市工业产品水平,不断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加速工业经济向外向型转变。

由于工业立市思想的确立和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铁岭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重视工业、突出工业,铁岭工业发展的最佳机遇期已经到来。我们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国家、省政策的大力支持,有全市各单位、各部门的协同作战,有全市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奋斗,我市工业经济一定会实现迅速振兴,为全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实现工业强市的战略措施

(2004年8月发表于铁岭经济)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是市委、市政府落实党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结合铁岭工业的实际,我认为必须举全市之力打好五大战役抓好十项工作。

一是“做强做大企业,培育旗舰、打造航母”。企业兴衰决定工业强市战略的成败。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企业实际,制定“做强做大企业、培育行业旗舰、打造工业航母”的发展规划,对列入规划内的企业要在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扶持,环境上优化,工作上支持。企业要深刻认识市场竞争的法则,通过实施年产值超10亿元的行业旗舰和产值超20亿元的工业航母,使其成为强市富民的支柱。牵动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壮大地方财力。

二是“做精做专中小企业,培育专业配套企业”战役。首先,所有的中小企业都要整合本企业的优势,按照产业发展方向来选择。“企业定位”和“产品定位”,摒弃“小而全”的生产方式,走专业化分工协作道路,学习铁光公司“依靠科技进步、产学研联合研制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精品,创建铁光品牌、使企业快速成长”的经验,依靠自身能力加快自主研发或借助“外资’”、“外脑”来推进“树企业品牌、创产品名牌”工程,将资源优势和科技成果转化成代表铁岭形象的名优特新产品,进而推进下游产品和产业升级;其次,不具备生产定型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条件的中小企业要攀大树、靠大船。成为大企业的协作厂、配套厂,当好配角,实现“借船出海”、“借鸡生蛋”,打造一批产品档次高、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专业配套企业。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战役。围绕资源、品牌和企业的优势,坚持有进有退、择优扶强的原则,结合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做精做专中小企业,按照省政府对我市的产业定位,以发展机械、新型建材、轻纺、化工四大产业,建设能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两大基地为重点,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品,不断延伸资源精深加工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其中,机械行业要向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化工行业要围绕汽车配套和生物化工、精细化工方向调整;建材向节能、节约资源和综合利用的方向优化;轻纺行业要往资源深加工、最终产品和出口创汇方向提升。经过三五年的时间,改变我市能源工业占居半壁江山的局面。

四是“构筑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战役。按照“统一规划、科学论证、合理布局、功能完善、突出重点、各具特色”的原则,加快市县乡三级工业园区建设,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构筑平台,制造孵化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从铁岭实际出发,整合优势、集中资源、利用原有的工业基础,遵循企业相对集中和产业关联化、产品多元化的原则,制定出市县乡三级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方案,强化宏观调控,做好具体指导,切实做到没列入全市统一规划的园区不能上马;没经过市级科学论证的方案不能实施;没有效益的项目不能摆入各级工业园区;相互排斥的产业不能摆在同一个园区内,确保各级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有序、健康发展。

五是“树品牌、创名牌”战役。树品牌是为了增强企业的社会信誉,创名牌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采取有力措施为企业树品牌、创名牌提供全方位、全过程、高效率的服务,扫除障碍、铺平道路。企业要强化品牌、名牌意识,坚持自主开发和产学研联合开发并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和先进的市场营销办法,既要注重产品内在质量的精工细作,又要强化产品外在质量的科学包装,既要注重名牌产品的售后服务,又要强化名牌产品的形象策划和促销宣传,扩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占有率,通过树品牌,创名牌做强做大企业,最终达到名牌支撑城市,扩大城市知名度的目的。

通过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组织好五大战役,到2008年,全市工业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迅速膨胀。全市工业总产值力争完成74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09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51.4%,实现利税力争突破6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培育成陆平、万顺达、北绿、开原纸业、华晨、新新集团等六大行业旗舰,打造铁煤集团、橡胶集团、建材集团、阀门集团、肉食品加工集团等五大工业航母,做强做大年产值超5亿元企业5户,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5户,年产值超20亿元企业集团5户;四大产业、两大基地经过调整、建设,形成年产值300亿元以上的生产能力;初步建成2个市级、10个县级、38个乡级工业园区,使沈铁工业走廊和开清工业带初具规模;累计完成新产品开发700项以上,使新产品产值率达到8%以上,建设8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户省级专业技术中心,打造市级名牌30种以上,省级名牌20种以上,国家级名牌3种以上;累计完成技改投资规模150亿元以上,投入产出比达到1:1.3以上,规划实施61个重点技改项目,计划投资180亿元,投产达效后预计新增产值234亿元,新增利税63亿元。

围绕上述目标,在今后五年中要突出抓好十项工作。

(一)全力推进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铁岭工业企业发展、工业经济振兴的出路在改革。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二是采取有力措施,多渠道促进国有资本有序退出;三是突出抓好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四是适时组建企业集团,精心打造工业航母。

(二)发挥资源优势,推进技术创新工程。技术创新是确保工业强市战略有效实施的支撑点,是打好五大战役的重要基础。要依托资源、品牌和企业优势,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两个积极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省政府重点扶持辽西北地区发展、外资涌入和南资北移等多种机遇,按照国家、省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调整我市产业定位,突出抓好发展壮大机械行业,改造提升建材行业,择优发展化工行业,重组优化轻纺行业,加快能源基地和优质安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工业园区的载体作用和龙头企业的牵动作用,提高产业关联度和产品集中度,不断增强资源转化升值能力,延伸资源精深加工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全力抓好项目源建设;二是用好用足国家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步伐;四是设立工业结构调整资金,促进技术改造步伐加快。

(三)抓住永恒主题,切实加强企业管理。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无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都最为紧密。面对铁岭工业企业的实际,企业管理要着重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战略管理;二是完善信息管理;三是严格资产管理;四是夯实基础管理。

(四)精心组织工业生产,促进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和所有企业都要进一步强化效益意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一是强化宏观调控,精心组织工业生产;二是突出抓好制约工业生产的瓶颈问题;三是所有工业企业都要健全以效益为中心的生产经营目标责任制。

(五)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家是宝贵的社会财富,是我们实现工业强市战略目标的中坚力量。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为企业家服务,做企业家朋友的氛围。在提高企业家素质、建设职业企业家队伍方面突出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学习营口经验,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二是强化企业家的培训提高工作;三是健全激励机制。

(六)坚持扩大开放、全力抓好项目招商。扩大开放,项目招商是筹措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主渠道,一定要将其贯穿于工业强市战略实施的全过程。要围绕工业企业的资产、品牌和土地等优势,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做到集中招商以商品展洽会、项目说明会为主,项目招商以企业为主,选派精兵强将,组成专业招商小组,进行攻坚,辅以以商招商、以友招商,突出抓好项目的到位率和成活率。借助于“外援”、“外脑”、“外力”来激活存量,实现资产优化重组、保值增值。同时,放宽市场准入限制,鼓励域外民间资本投资于我市的各个竞争性领域,有计划、分步骤地建立起服务于企业的信用担保、资产评估和融投资体系。同时,市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境外工业招商,以韩国、日本、东南亚、西欧、北美和港、澳、台为重点,多方式与国外大公司进行高层次接触,力争搞成几个对我市国民经济牵动力大,辐射力强的工业项目,或者使我市现有的企业能够向国际上的大公司、大集团靠拢,做到与巨人同行,提高工业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加快全市工业向外向型转变。

(七)精心组织,加快各级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园区是实现工业强市战略的平台和孵化器,在工业园区建设上要坚持“统一规划、科学论证、合理布局、功能完善、突出重点、各具特色”的原则,实现三个结合: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现有的特色优势相结台;与推进入驻园区企业的技术改造、机制创新、产品升级相结合;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结合。通过园区建设,强化区域特色经济优势,增强产业关联度和集中度,确保各级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有序、健康发展。一是统一规划;二是合理布局;三是综合平衡,各具特色;四是完善园区功能。

(八)做强做大一批骨干企业。做强做大企业是牵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实现强市富民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要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加强指导、促其尽快做强做大。一是科学制定方案;二是实施分类指导;三是建立责任制。

(九)坚持专业化发展,做精做专中小企业。我市工业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坚持专业化发展,做精做专中小企业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坚持“专而精”的发展方向;二是发挥企业优势,树企业品牌;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在生产精品上下功夫;四是“攀大树、靠大船”,当好配角。

(十)改善工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各级政府要认真抓好工业强市的软硬环境建设,在具体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执法与放活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执行条条法规与促进地方发展的关系,共同营造抢抓机遇、跨越式发展的舆论环境;创造服务企业主体、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创造有利于项目招商、企业发展、全民创业的宽松的政策环境;创造诚实守信、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创造公平、公正、文明的法制环境;创造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人文环境等六大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吸引各类人才来铁岭投资创业,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进一步增强铁岭对外开放和工业招商的吸引力。

运用“四P”理念 抓好产品营销

(2004年8月19日发表于铁岭日报、9月10日发表于辽宁经贸)

今年以来,我市规模以上企业的产销率持续走低,1—7月份产销率仅为93.21%,比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7个百分点。众所周知,产销率标志着企业产品销售水平,如果太低会造成产品的积压和资金的占用,使企业的现金流量加大,目前部分企业资金紧张也与此不无关系。由此看来,企业研究市场、分析目标市场,合理确定企业产品的定位,认真抓好市场营销工作至关重要。结合自己多年在企业和机关工作的实践经验及对市场营销理论的学习体会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从企业自身的产品(product)入手,认真加以分析,认识产品属性和市场中的定位

产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定位,也为企业营销战略调整提供了决策依据。对产品分析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产品的品种规格的设计、质量、性能、商标、包装、服务、担保期限和回报时间。由于行业和企业的不同,分析的具体内容也要因企制宜。因为目前我市工业企业所生产和提供的均为有形的物品,或者说是属于产业用品类,这些产品中无非是材料和部件、整机、供应品及相配套的基本项目和服务,因此说分析出究竟哪种因素是影响销售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市场进一步的细分,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产品组合决策,性能差异化决策,调整企业自身的产品结构,进而适应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加快产品的周转和资金的使用率。

二、分析自身产品的价格(price)

因为价格是影响购买者是否购买的主要因素,在质量、性能、包装和服务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它就成为该种产品产销率高低的决定因素。首先,运用成本加成、目标和认识价值等定价法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合理定价,但是注意不能犯如下的错误:一是太注重成本;二是价格未能依据市场变化及时准确地加以调整;三是价格同其它营销组合因素分开考虑,而不是将它视为市场定位战略的内在因素。其次,适时调整价格。一个企业决不能制定一种单一的价格,而是要确定一个定价的结构,来反映地理需求与成本,细分市场需求,采购时间、订货数量等因素的差异。也就是说企业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消费水准,采用地理定价法制定不同的价格,同时也要兼顾消费者的偏好和运输距离的远近来考虑自身产品的价格。总之,在不同的企业中,可以根据顾客、产品、区域的差异来调整其基本价格,就是经常使用的差别定价法。通过合理的定价和价格适时调整,使企业的产供销更加平衡,现金流量更加充足。

三、采用不同的促销(promotion)手段,强化企业产品的销售

我市大部分企业目前仍然沿用传统的促销办法,即直销和推销,为了达成交易而与一个或多个潜在的买主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办法不但人力消耗大,而且营销成本高。现在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现代的通讯和交流手段方便、多样、快捷,体现在企业购销工作中的电子商务应用也相当普遍。辅之以在各种媒体上广告,举办产品交易会、展览会、演示会和说明会等促销手段的采用,为企业营销工作构筑了更多的平台。但我市的绝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走出传统的营销方针,还停留在制作宣传手册(产品说明书)视觉材料、标志图形、招牌和广告牌阶段,对省政府每年举办的商品展销与经贸洽谈会和市政府的对外招商说明会的参加也不踊跃,企业自身搞各类型的促销活动很少,企业对名人效应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没有很好地利用新一届市委提出的工业强市战略,这个战略的实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靠工业企业打造出更多、更好的品牌和名牌,有效地实施品牌、名牌战略必然会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切忌再走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老路。

四、选准产品销售的地方(place)

产品销售地是个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国家、地区、城市、农村,也包括民族、行业、企业或某一年龄段的具体人群。理论上称这个地方为目标市场。企业在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市场后,应突出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明确营销方式。要针对目标市场中同类产品的竞争程度来决定本企业在该目标市场的营销方式。独家经营的产品宜采取直销方式,通过媒体广告和现场演示来诱发消费群体的购买心理,再以优质的售后服务来满足消费群体的其他需求,促进市场的拓展;多家经营的产品以复合方式为宜,即直销与代理相结合,随机确定。二是明确主打产品。在搞准目标市场中本企业可以进入的主打产品之后,在产品质量、产品规格、产品性能的设计、制造上尽量满足这个细分以后市场的不同消费群体的各种需求,激发他们更多的购买欲望。三是明确销量目标。在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出目标市场的产品覆盖面,从而确定提供产品的数量;四是选择便捷的运输方式。使本企业的产品能够按照用户的要求方便、快捷、低成本地送达目标市场。五是提供优质服务。售后服务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产品的市场占有程度,只有用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优质售后服务来满足各种消费者的要求,才能使他们增加对企业、对产品的信任程度,同时,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

如果我市的企业都能从以上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定会在短期内收到成效,使我市规模以上企业的产销率赶上或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

抓好技术改造 促进工业发展

(2003年9月23日发表于铁岭日报、11日7日发表于人民日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振兴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上指出:“振兴老工业基地要切实加强企业技术改造,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环节。”我想结合我市工业发展的实际,就如何抓好技术改造,促进工业发展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全面理解技术改造的内涵

实践告诉我们,所谓技术改造是指企业在现在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现代科技开发成果,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生产技术面貌的有效措施,用先进适用技术代替落后技术,用先进的工艺装备代替落后的工艺装备,实现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总结技术改造的实践,我认为主要内容应包括:为改进产品品质、更新换代和开发新产品、应用新材料而进行的技术改造;为节约能源、原材料、降低制造成本、扩大再生产规模而进行的技术改造;为合理有效地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资源深加工、延长价值链而进行的技术改造;为保护环境,防止或消除污染而进行的技术改造等。

抓好技术改造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原则。通过新旧技术更替,实现企业技术进步是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本质要求,千万不能搞陈旧甚至落后技术的简单重复,确保更新产品、工艺装备的技术先进性和适用性。二是坚持统一规划,有利于全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的原则。凡是大的技术改造项目,都应该从属于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适应行业发展需要,服从行业发展规划,为减少和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发生,一方面,经济主管部门要做好规划,做好调控和指导工作,另一方面,技改项目的载体也要从全局出发,把有利于加快全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三是坚持以提高企业与社会效益为目标的原则。企业选择技术改造方案的首要标准是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政府主管部门评价、审批技术改造方案的首要标准是尽可能达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加,指导企业从发展社会生产力与企业生产力的结合上,有效地进行技术改造。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技术改造的内涵又有了新的延伸,不仅是采用“四P”改造传统企业,而且是全面反映了企业资本运营的过程和成果,也就是说应将技术改造理解为一种风险的投资活动。它同买股票、债券和企业的兼并重组具有同等的意义和作用,最终的目的均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并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二、为什么要进行技术改造

辽宁是一个工业省份,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原有的一些工业企业优势已被一些兄弟省、市所取代,或正在被取代,“辽老大”的位次正在后移。铁岭的工业企业更是如此,多年来缺少系统必要的技术改造,致使企业的装备陈旧、技术落后、质量低下、消耗上升,成本居高不下,产品更新换代缓慢,最后只能是失去了市场竞争能力,逐步从市场中退出。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企业不改造难生存,一个地区的企业不改造难发展。那么,从加快工业发展,实现工业化水平新突破的角度出发,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意义何在呢?我认为,首要的是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实际上是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比如同样生产一吨425#水泥,用窑径2.8m和2.2m的立窑成本是绝对不一样的,如果在管理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前者的效率将高于后者,而成本将低于后者,符合企业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原则。其次是满足消费群体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客观需要。由于消费者的需求不同,进而逼迫企业必须适时进行技术改造,不断改进产品性能和功能,走相关多元化、产品差异化的路子,使自己的产品做精做专,较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第三是实现成本领先和规模效益。现实经济已走出了商品短缺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要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最简单的手段是追求质量上乘、成本领先、以廉取胜,而通过技术改造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第四是有效地实现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当今世界的资源越来越短缺,而随着人口的增加,所需要的资源又越来越多。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选择技术改造无疑是一个既经济又实惠的途径。

三、我市的技术改造怎么搞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突出加强第二产业的工作思路指导下,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比例逐年上升,特别是今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极大地鼓舞了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到今年七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连续十九个月处于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从年初到现在增幅始终保持在30%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在此大好形势下,为加快实现工业立市目标,用好用足国家的优惠政策,抓好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业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围绕我市的农副产品、矿产资源优势搞技改。我市素有农业大市之称,农副产品加工的资源较为丰富,目前虽有一些加工企业,但从生产规模、加工工艺、产品档次、加工深度、资源利用程度均存在诸多的差距和不足,个别资源仍处于卖原料或产品粗加工阶段,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屈指可数。为使我市的这些资源优势尽快转化成产品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就必须研究论证和组织上马一批技术改造项目,使其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不断延长其价值链,实现资源转换升值。现在北绿的马铃薯和草莓的深加工项目就是这方面成功的首例。

二是围绕老企业优势搞技术改造,使其早日做强做大。这里所说的优势是指企业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我市企业中,无论是能源工业中的“二电一煤”、机械工业中的阀门、陆平、光学,还是建筑材料工业中的开原水泥、立新水泥,他们均有十几年或几十年的生产历史,在过去的生产中积累了许许多多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诀窍,如果这些企业在行业内进行技术改造,进而实现在同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张,各个方面均轻车熟路,可以节省好多的成本。目前上报国家的铁岭电厂“二期扩建工程”,清河电厂的“以大代小项目”,铁煤集团的6个扩产提质项目,陆平公司的高速公路运输车项目,铁岭光学的电子流量计项目,开原水泥有限公司的2000吨熟料项目等都是围绕老企业的优势推出的技术改造项目。如果说陆平公司舍弃老优势去搞电厂建设项目,让铁岭电厂去搞高速公路运输车项目,这都属于企业进入新行业或新领域,也叫做非相关的多元化,这样做不仅置二户企业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及技术、市场、人力资源、机械装备等方面的优势于不顾,而且会造成加大企业投资成本、增加投资风险的后果,事倍功半。

三是围绕做长产品的价值链搞技术改造。企业要分析自身产品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为降低现有产品的成本或提高现有产品的价值,可以运用前项一体化或后项一体化的规律,向该产品的上游和下游延伸,上游延伸,是寻求产品的原材料和配套件,下游延伸是实现产品深加工,达到加长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比如我市的糖醛产品就可以按后项一体化的原则,向糖醛、糖醛树脂等产品延伸。

四是围绕产品的差异化搞技术改造。现实的市场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消费者的偏好也各不相同,企业要抓住这一关键点,对市场进行细分,找到自己的目标市场,然后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定位,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实施改造,做到产品适销对路。比如一个生产食品的企业,就要在广泛的市场调查基础上,认真研究你的产品适合地区,哪些人群,哪些年龄段,不同年龄段的各自选择意向,即喜欢甜的、酸的、苦的、咸的还是辣的等等,然后通过技术改造来调整你的产品结构,生产出满足目标市场中各类消费者所需要的食品。

五是围绕产品的生命周期搞技术改造。我市一些老的工业企业失败的原因就是没有做到生产一代,贮备一代,研制开发一代,规划一代。产品如同生命一样也是有周期的,具体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当产品由成长期到成熟期时,也就是从明星产品变成现金牛产品时,就要考虑到下步的接续产品或替代产品,否则一旦转到衰落期,变成瘦狗产品时,产品将被市场淘汰,企业也就面临停产的威胁。所以一定要抓住产品生命周期变化规律,及时分析产品在市场中的处境,适时进行改造,减少企业的市场风险。

六是利用国家政策搞技术改造。国家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纳入到同西部大开发同等重要的位置,决定在安排国债项目和利用国债贴息项目上要予以倾斜,这是国家给予辽宁的特殊政策,将对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省委、省政府也将加大对辽西北发展的扶持力度,这都为我市企业的技术改造提供了良机,俗话说的好,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前三个月,我市组建项目源规划建设办公室之后,加大了工业可利用资源的技术改造项目的规划、论证工作,报省的31个技改项目中,经筛选已上报国家共计26个项目,总投资额度135亿元。今后,我们仍要与企业一道共同编制论证一批项目,为申报国债贴息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打基础。既然技术改造是属于风险的投资活动,我们一定要考虑使用资金的成本,就是说要研究国家的利息政策、财政政策和证券政策等,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一旦确定的项目要抓紧时间快上,绝不能搞马拉松式的项目,确保我们的投资机会成本最小,回报最大。同时对那些高科技产品也要遵循杠杆原理,做到敢于负债,实现高风险投入,高比率回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即要认真总结推广陆平、华晨、沈化开纸、北绿等企业通过抓好技术改造,进而促进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又要深刻吸取“大玉米”、“小玉米”等项目高投入、工期长、负产出的教训,把技术改造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认真抓好各个环境,达到投入小、产出快、回报率高的预期目的。作为项目载体的企业要科学、周密、细致、准确地做好技改前期工作,特别要编制好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项目实施方案,从项目负责落实到人,确保项目按期投产达效;经济主管部门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深入指导、提供服务,为企业抓好技术改造创造宽松环境,为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工业化水平新突破做出新的贡献。

做大工业是做强做大中心城市的根本

(2005年4月7日发表于铁岭日报)

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为加快铁岭经济结构的转型,加速铁岭的经济发展,要尽快做强做大中心城市,提高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下面就如何实现做强做大中心城市,从加快工业化进程方面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我市同大多数地区一样,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定要经过做强做大中心城市的阶段。一个有强大吸纳力和辐射力的中心城市一定要有强大的工业作为支撑,所以在做强做大中心城市的路径上,加快发展工业是正确的选择,这一点对我们这个农业大市、工业小市、财政穷市来说尤为重要。截止去年,我市第二产业占全市GDP的41.5%,比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6.2和11.8个百分点。正因为工业小,中心城市规模小,扩张速度很慢,不但很难解决大量城市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新生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无法为我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我市的3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三分之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的过程,城市的第三产业只能容纳其中的小部分,最大的吸纳力应该来自第二产业。正因为工业小,导致财政穷,因而无法支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公益设施及运行费用,使整体素质的低下进一步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一个地区初级阶段的我市应该在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大力扩张工业,通过比较充分的就业把大量农村人口吸纳进来,进而发挥城市对以工谋农的主导和地以持作用,使城乡得以协调发展。

在做强做大中心城市过程中,大力发展工业可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使城市竞争力基本要素得以提升。

城市要素一方面是基础要素,即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另一方面是高级要素,即完善的通信设施、掌握高技术的熟练的劳动力、科研设施、专利、商标和技术诀窍等。基础要素可以提供最初的竞争优势,而这种优势则通过对高级要素的投资得以加强和扩展。

发达的工业可以使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迅速发展。同时涌现出知名的企业和公司,这些企业和公司具备先进的组织结构和竞争办法,即企业和公司的管理观念或组织文化。这些要素是互为补充、互相作用的,从不同方面为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发挥作用,在中心城市做强做大过程中,成为人流、物流的平台,吸纳就业的载体,信息服务的中心,科研成果的集散地,优势产业的聚集地。

市委在去年年初就提出工业强市战略,这是做强做大城市的根本。从目前我市一、二、三产业29.7:41.5:28.8的比例看,我市尚属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全市GDP的30%。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工业强市和产业支撑城市的思想,按建设“二大基地”和“五大主导产业”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工业强市战略。

一是做强做大一批骨干优势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心城市的工业已基本形成了门类相对齐全的体系,形成了一批在市场中较有优势的骨干企业,比如辽宁陆平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辽宁能发伟业铁岭阀门有限责任公司、华晨铁岭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铁光公司、铁岭选矿药剂厂等等。经过几年来招商引资又形式成了新的一批骨干优势企业。要用好政府手中掌握的资源,向优势、骨干企业倾斜,培育行业旗舰,打造工业航母。

二是做精做专一批中小企业。我省是工业大省,产业门类齐全,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较多,为此,我们一定要找准相应的企业,寻找配套机会,选准配套产品,甘愿当好配角,并且要通过技术创新使自身的产品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转,时时刻刻围绕专、精、物、新做文章,使企业永远站在配套企业的排头,甚至能够通过自身产品来改变主厂家的产品性能、质量,提升品位和价位,实现供用双赢。市政府可以对那些为市内“旗舰”企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的企业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我市的小企业主动地寻找配套市场,促进辅助产业的蓬勃发展。

三是下力气抓好人力资源的开发。现如今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铁岭要做强做大中心城市自然资源并不短缺,缺的是人力资源,仅就工业而言原本就缺少人才,加之近些年科技人才的“孔雀东南飞”、老工程技术人员退休外流,使得工业战线的人才出现了明显的青黄不接现象,根本无法支撑工业强市战略。面对人才资源极度匮乏的状况,应该“走好两条路”。两条路是:外部吸引一条路,内部培养一条路。外部吸引,一靠政策,二靠环境。近些年我市招商引资之所以取得丰硕成果,主要是政策的吸引力和环境的感召力,工业强市中的招才引智应该提到与招商引资同等战略地位,从长远意义上说,招才引智比招商引资更重要,要定比招商引资更优惠的政策,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内部培养要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教育设施,同时采取与沈阳等地大专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加速对企业管理干部和科技干部的培训,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当前车、钳、铣、铆、电、焊等工种的熟练技术工人也在流失,直接操作的技术工人是最直接的生产力,再高精尖的技术和工艺都要靠他们去实现转化。应发挥职工技术学校的作用,改变招生方式和教学方式,由招初中毕业生向招社会青年转变,由校内教学向厂校联合办学转变。

四是进一步改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任何事物的出现、成长到最后的壮大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我市能否成长出拥有知名品牌的大企业,关键在环境。改变环境的第一点是造就企业家或创业者脱颖而出的环境。既要使他们在政治上有地位,也要在经济上有实惠,鼓励那些真正的做实功者在发展铁岭工业中施展才华。第二是创造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环境。即制定和出台一些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比如支持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政策,鼓励人才到企业发展的政策等等,让工业企业看到政府支持的实际步骤。第三是创造减少麻烦提供优质服务的环境,企业的发展涉及到政府的诸多部门,如果各部门都能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按照多浇水、施肥、帮忙,少限制、惩罚、添乱的原则使企业家能够专心致志地研究企业的发展,而不是被纷繁的社会事务所拖累,就会使企业的厂长(经理)能够一心一意谋企业的发展,聚精会神地抓企业的建设。第四是创造表扬实干者的舆论环境。要利用各种媒体或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工业企业战线的先进模范人物,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要在全市上下树立无功就是过、平庸即是非的思想,营造出一个比、学、赶、帮、超,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共同为全市工业振兴献计出力的良好氛围。

立足优势 走工业强市之路

(2005年6月)

构建富裕而美丽、和谐而温馨的社会,是每个公民的共同愿望。要提高构建能力,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经济要发展,工业必须走上快车道。所以,200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做大做强工业,努力提高工业化水平。

工业振兴是全市实现经济强市的必由之路。工业要振兴,就应将人力、技术、土地等各种资源积聚起来,朝着有助于工业发展的方向调配,举全市之力,大办工业。

目前,我市工业发展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外源型经济带动优势。要充分利用我市融入沈阳经济圈机遇和优越地理位置的优势,抓住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江浙民营资本大举北进的有利时机,多形式,多途径招商引资,特别要引进跨国企业来投资,以提高工业发展速度和质量,做强外源型经济。二是“内源”型经济可发展优势。积极利用国有、民营两大经济优势,做强“内源”型经济。我市国有企业虽然停产的多,但区位、土地和基础设施良好,因此,要立足于自力更生,充分发挥我市民营经济的资金拉动作用,促进股份制改造进程,使国有、民营经济双进双强。三是资源性经济可依靠优势。我市拥有丰富的煤炭、农副产品资源,各行各业要结合铁岭实际,以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构建具有铁岭特色比较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新型工业体系,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同时,我市为农业大市,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这又为发展劳动密集性产业提供了必备条件,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参与生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力。

要发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作用和现代工业的推动作用,以园区吸引项目,以项目支撑园区发展,突出园区产业特色,推动产业集聚和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培植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行业,推进铁岭橡胶园等产业基地建设,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围绕培育支柱产业,大力扶持培育一批以重点企业、名牌产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使之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带动和支撑的作用。

自去年底,我市已推介了16家铁岭名牌产品企业,发展铁岭工业必须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提高核心技术和重要应用技术的创新能力,使更多的商标、产品进入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品牌行列。要大力开发应用专利技术,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行业、企业和重点产品,重奖创立名牌产品企业,争创更多国家、省级品牌,充分发挥名牌效应,做强做大一批企业。

发展工业的措施将主要抓好四个重点,一是抓好一批骨干企业发展,主要是我市推介的名牌产品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纳税大户企业等。二是打造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使之起到龙头带动作用。三是抓好大项目建设,每年要确定一批大项目作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加强领导,落实跟踪,确保项目投产生效,增强发展后劲。四是抓好国企改革,大手笔、大气魄、大动作对国有企业进行规划,整合资源,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载体,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运用插位战略加速建设新铁岭大铁岭

(2006年4月18日发表于铁岭日报)

2005年12月22日,铁岭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市委四届十次全体会议开创性地提出了“六新”“五大”新铁岭、大铁岭目标。市委书记李文科在12月23日八十八次常委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把建设新铁岭、大铁岭的目标叫响,以此目标来鼓舞人心,来凝聚力量。市委在“十一五”起步之年提出这个口号,从商场上来讲,这是一种企业营销战略(插位战略)在提高城市品牌和竞争力上的具体应用。

所谓插位战略是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在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进而成为市场领导者而采取的一种营销战略,是在定位战略基础上扬长避短、针对强势竞争对手而采用的品牌营销新战略。旨在通过颠覆性的品牌营销,打破市场上原有的竞争秩序,突破后来者面临的营销困境,使后进品牌拓展大市场,快速超越竞争对手,寻求自身优势与消费者利益的价值最大化,创造更大的需求,最终成为市场的领导者。在当前,加速发展铁岭经济,加快建设新铁岭、大铁岭过程中,灵活适当地运用插位战略,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插位战略对推进铁岭发展的重大作用

在面对众多强势城市品牌凌驾在自己之上时,所有的铁岭人都希望“较大城市”能够超越强者、后来居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城市。但是,如今城市之间的竞争尤如企业品牌之间的竞争一样,不仅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催人奋进的长远发展规划,还要实施行之有效的具体战略。铁岭是一九八四年撤地变市的一个年轻城市,在全国的城市群当中,可以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城市,加之居于农业地区,建市以来全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初期的29.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60亿元,平均增长4.4%,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但经济总量占全省的百分比还不足3%,铁岭的现实情况仍然是经济总量小,工业化程度低,农业腿长、工业腿短,缺少像样的大中型企业和在国内国际知名的品牌,依然是农业大市,工业小市,财政穷市。三次产业不尽合理,农业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等等。在辽宁的工业省份当中,城市间的排名位置靠后,一直处在辽宁的“第三集团军”当中。虽然近些年来,由于赵本山的小品作用,把铁岭宣传为“较大城市”,使人们逐步对铁岭有了一些了解,但它的知名度与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大家熟知,蒙牛乳业从1999年到2005年以惊人的成长速度,荣登2005年“中国成长企业百强”榜首。在1999年当蒙牛乳业市场份额是零的时候,伊利乳业市场规模12亿元,三元称霸北京,光明领衔上海蒙牛乳业成立之初在全国排名仅为第1116位,此时蒙牛一无工厂,二无市场;有的是同质比的产品,有的是所剩无几的市场“牙缝”。此时蒙牛靠什么崛起?乞求同行的怜悯得到的只能是更多的轻慢,祈祷上天的恩赐,而上天遵循的是“马太效应”,也只会眷顾强者。经过再三的思考,蒙牛的决策者找到了摆脱宿命的营销新战略——插位。

在当前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每个城市都扬长避短、竞相发展,不断创造出深圳、上海、苏南、苏州、温州、临沂等经济快速发展模式。如果铁岭依然按原有的思维定式按部就班,墨守陈规,小富即安,就永远不会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也就只能是小品中所说的“较大城市”或依附于沈阳的小城市。在省内的14个城市中想早日冲出第三集团军的愿望也将遥遥无期,为此,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充分分析国内外形势和我市经济发展及资源情况的基础上,及时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建设新铁岭大铁岭的目标,这个战略决策是插位战略在铁岭经济发展、缩小差距、赶超先进市的具体应用,一经出台就得到了全市各界的拥护和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这是在科学分析市情后,对铁岭今后发展的重新定位,如将这个战略决策很好地付诸实施,将会起到企业快速发展,产品进一步做精、做专,全市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城市品位提升、整体竞争力增强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采用插位战略来实现铁岭的重新定位非常重要,历史将证明它在铁岭发展史上的深远影响。

二、在建设新铁岭大铁岭过程中如何运用好插位战略

插位战略具有适用范围广、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的特点。从我市市情出发,宜先推行或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加快微观主体的发展和政府服务水平的提高。

(一)空隙插位、错位发展

改革开发二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内市场已逐步发育成熟。辽宁的兄弟城市也都在竞相发展的基础上,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城市的产业结构各具特色,特别是以沈阳为主的中部七城市更为突出。沈阳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和汽车工业,鞍山、本溪的钢铁工业,抚顺和辽阳的石油化工和化纤业。而我们铁岭原来则是门类相对齐全、中小企业和配套行业居支柱产业不明显。但我们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在市场经济的初期,谁拥有资源,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所以下步一定要围绕上述两种资源,加快两大基地建设。同时,积极发展煤化工产业和优质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使其早日成为铁岭的支出产业。作为铁岭的多数中小企业要在科学准确地市场调研、分析论证基础上、看准市场空隙,核准本企业的补位能力,瞄准国际、国内、省内的一些大企业大集团,寻找一批他们不愿做或做不了且潜在市场较大的产品,为大企业和大集团配套,借助大企业、大集团的影响力来取得铁岭产品更多的市场份额,特别是沈阳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和汽车工业。与此同时要通过技术进步使代表铁岭形象的产品升级换代,做精做专、缺位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使产品永远立足配套业的潮头,引领和带动行业向前发展。

(二)捆绑插位、借势发展

2005年4月7日,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和铁岭7个城市正式签署了《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合作协议》,这标志“大沈阳”的战略开始启动实施,作为我们这样一个小市一定要紧紧抓住这样一个发展良机,实行捆绑插位,主动融合到“大沈阳”当中,使铁岭的城市品牌与“大沈阳”为伍,充分展示四张城市名片的特色,为挤进第一集团军夯实基础。首先从交通、通讯等方面接轨,然后打破以多年来的行政区域分割,建立统一的信息、人才、技术劳务市场,实现信息、人才、技术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同时,无论企业还是政府都要大打沈阳牌,通过沈阳牌实现与国内外其它城市之间交流和实质性的经济合作,实现城市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铁岭的企业要树立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观念和与强者为伍,主动地走出去攀大树、靠大船、借船出海,借鸡生蛋,借牌发财,通过“贴牌”使自身早日强大,成为铁岭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三、自主创新、加快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要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创新型社会。作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如何能够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实现超常规跨越性的发展,并在预期内超上或超过先进的地区,自主创新无疑是重要途径之一,实施插位战略,也需要以自主创新为基础。

一是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铁岭目前的产业门类较全,但企业生产的精品很少,特别是自主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更少,可以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很差,仅有四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的一个也没有。在建设新铁岭、大铁岭和项目的年活动中,要把尽快扭转我市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大陆货多,高精尖产品少的被动局面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企业要采取得力激励措施千方百计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借助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专利产品转化现实的生产力,实现我市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升位,产业链延深加长,靠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品去做大市场,靠市场拉动来做强企业,培育更多的旗舰和企业航母。

二是充分挖掘人力资源,为自主创新提供人才保障。自主创新成功与否关键在人,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自主创新结果的好坏。铁岭原本就缺少人才,加之近些年科技人才的外流和老工程技术人员的退休,使得可用于实施自主创新工程的各类人才出现了明显的青黄不接现象,根本无法满足这项庞大系统工程的实施需要。为此政府和企业都要通过各种政策吸引人才,舍得花钱通过各种方式多渠道培养人才,采取选送学习和自己培养结合的方式,加大培养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力度,不断提高企业干部职工队伍素质,为自主创新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面对人才资源极度匮乏的状况,我想要走好两条路,即,外部吸引一条路,内部培养一条路。外部吸引,一靠政策,二靠环境。近些年我市招商引资之所以取得丰硕成果,主要是政策和环境两个方面的吸引,应该把招商引智提到与招商引资同等战略地位,要制定比招商引资更优惠的政策,创造更宽松的环境招揽人才,同时要用好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以留住的人才再吸引众多的人才。内部培养主要是充分利用好我市现有的教育设施,同时与沈阳等地大专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加速对企业管理干部和科技干部的培训,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大家应该看到,直接操作的技术工人是最直接的生产力,再高精尖的技术和工艺都要靠他们去实现转化。同时,发挥职工技术学校的作用,改变招生方式和教学方式,打破城市界限和年龄限制,培养铁岭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经济适用性人才,逐步实现由校内教学向厂校联合办学转变。

三是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为自主创新营造优良的外部环境。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政府是自主创新的助推器,各级政府要在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上发挥好五个作用。首先,政策导向。要围绕沈铁工业走廊建设、项目年活动开展,各级工业园区建设等出台一些有利于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和激励措施,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政策环境;其次,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重点指导将会极大的激发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创造性,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包大项目的做法为全市各级领导做出表率。同时,还要请各级政府主管领导挂帅,成立推进领导小组,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组织保证。第三,形成合力。自主创新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单靠领导重视、企业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充分利用各自的分管职能,对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在政策上倾斜,工作上支持,服务上到位,共同为企业自主创新做出贡献。第三,资金扶持。企业的自主创新要花费很大的成本,各级政府都要拿出一块财政资金来支持这项工作,帮助企业化解自主创新的风险。第五,营造舆论氛围。各新闻单位要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宣传力度,开辟专栏解读自主创新有关政策、宣传自主创新知识和成功范例,诱发社会各界对自主创新的关注、支持、参与,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舆论氛围。

从企业做强做大联想到新城区建设

(2006年11月23日发表于铁岭日报)

10月14日,市国资委组织委机关、直属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股企业国有股东代表40多人参观考察了铁岭市新城区和铁岭市高新技术园区。在昔日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如今千百架吊车和推土机汇成的建设大军正分秒必争地创造着奇迹。一个个新厂房拔地而起;一幢幢高楼鳞次节比;一条条道路宽阔平坦,一盏盏路灯多姿亮丽。新城区和高新技术园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每一个参观者都耳目一新,眼前为之一亮,心中感慨万端,对实现新铁岭大铁岭宏伟目标信心倍增。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当中站稳脚根,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一个重要途经就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不断增加新产品、扩大规模,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才能使企业成为市场当中的长青树。

市委、市政府根据铁岭现状和今后经济发展的目标,提出在“十一五”乃至更长的时间,我市要实施“双轮”驱动的战略,即工业化和城市化二个轮子一起转,也就是沈铁工业走廊和新城区的建设同步进行,把沈铁工业走廊作为铁岭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新城区建设作为助推器。纵观国际国内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市场型经济国家,还是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东南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的发展经历,都足以证明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对孪生姊妹,经济的快速增长势必加快城市化进程。人口学家预测,今天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三分之二,届时,全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将达到500多个,特别是生存型经济和自然型经济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会快速向城市转移。

我市属于工业省份中的农业大市,农村地区占的比重较大,直接依靠自然资源来满足基本需求的人群较多,是地地道道的生存型经济地区。随着工业程度的提高,向城市集中的人将越来越多。如何能够满足这一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转移的需要,那就是要做强做大中心城市。

发展中的铁岭市是由一个小县城变化而来的地级城市,基于历史原因,无论从规模、功能和形象与地级市的差距都很大,距离现代化城市的标准的要求差的就更远了,过去有段顺口溜形象地描绘出了过去老铁岭市的城市面貌和管理现状,“水泥路八道弯,电线杆子在中间,楼不多全方块,倒骑驴比汽车快”。为此市委和市政政府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在进一步明确老城区定位、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和完善功能的同时,建设一个山水相依,功能齐备,适合人居的新城区,把铁岭中心城市做大,这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铁岭的实际,是推动铁岭经济跨越式发展、造福铁岭人民的超前战略举措。

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好比企业为了做强做大而推出的新产品一样。国际国内的一些大公司都是通过新产品的开发上市成功地实现了公司的快速成长,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诸如微软计算机软件,英特尔公司推出的芯片、戴尔公司推出的家用电脑、索尼公司的袖珍录音机和贝塔马克斯型录像机等均是成功的范例。

新产品成功地开发和上市有三步:首先是产品的科学合理构想。这种构想即要符合企业自身和市场需求的实际,同时也要独出新裁,创新思维无中生有。即可以采用差异化措施对老产品实施提档升级、改变性能等,也可以是老产品脱胎换骨的变化,让全新的产品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然后创造开发出新的消费需求,从而替代老产品,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凡河新区已由清华大学完成了规划设计,理念是以水为本、大做特做水的文章,就是要按李书记的要求:“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即要体现北方人的大气、豪气,使城市的各种建筑均围绕水来做,同时也要体现出南方人的精准、细腻和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按照这种理念建设出来的凡河新城区将会是高质量、新特点、高使用价值的城市化载体,无论是在辽宁,还是在东北都将是独一无二的,加之在建筑设计施工、道路铺设、城市绿化、亮化、美化等方面的精雕细刻,同时再把辽北的历史文化很好地融入到城市之中,定会成为北方的水城,沈阳人真正喜欢的后花园。现在新城区的雏型已经展示在世人面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它一定会成为铁岭城市建设发展的亮点和奇葩。

新产品开发上市第二步是有效的组织安排。它是指开发组织充分利用现在组织内部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加快新产品的开发进程,使其早日进入市场。此阶段是将一张图样或一个粗糙的模型付诸实施,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实体产品的过程,同时也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的阶段,具体地讲就是要有一支精干高效、真抓实干、善于专研的新产品研发队伍,同时要确保新产品研发的经费,使新产品研发时间缩短,早日进入新产品的功能测试和消费者测试阶段,进而投放市场,并缩短成为明星产品时间。以此来减少或降低研发的成本。同理就新城区而言也是要举全市之力,按规划设计的要求,组织一支得力的人员组成专业开发建设队伍,通过财政和市场化的筹融资渠道筹措新城区的开发建设资金,加快开发建设速度,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建设成本,使新城区建设成为超常规跨越式建设新铁岭大铁岭的典范和楷模。

新产品开发上市的第三步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战略;新产品问世的第一环节是找准目标市场,确定其规模、结构和行为,第二环节是明确产品的价格、分销策略,第三环节是描述产品的长期销量、利润目标以及不同的营销策略组合。新城区的定位是建成铁岭政治、文化的中心,在争取市、县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各种文化团体这块目标市场的同时,应利用它的新特奇、高质量等独一无二的特点把目标对准最有希望、最愿进入新城区的其它群体,那么这些群体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可能是在全国各地,也可能在沈阳的周边地区、铁岭老城区、沈铁工业走廊上的企业家或产业大军、铁岭农村转移出来的农民工等。目前从铁岭的实际出发,新城区的另一目标市场应瞄准铁岭周边中等收入阶层以下的群体和流动群体,因为新城区要打铁岭文化产业牌,使其成为小品艺术之乡、体育冠军之乡和红学文化之乡的主要载体,建成铁岭的“好莱坞”,以吸引流动人群,增加新城区的人气也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新城区的分销策略应是怎样的呢?首先让本地农民在当地住下来,这个问题我们已经通过农民新村完成了,然后应该是安排他们就地改行进入第三产业,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其次是针对这里的上班族,尽可能满足他们衣食住行的需要,用住得好、吃得香、玩得爽、行得便让他们尽快在这里住下来,并吸引更多的客户进入新城区,使新城区尽快活起来。再次是吸引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留下来,创新这里的人文资源,改变这里的人文环境。将区域内各种经济要素交织在一起,使商业、交通、住房、娱乐以及工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整体,从而实现新城区的自我造血功能。

同时要抓紧时间想尽办法做好新城区的对外宣传,主要是宣传那些与其它城市的不同之处,将优势的地方说足说透,特别是营造一种氛围,创造一种环境,使来过看过新城区的人都能赞不绝口,使新城区早日成为凝聚人气的桥头堡,汇集财气的聚宝盆,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关于银州铁西产业布局的构想

(2007年7月19日)

根据李书记6月25日批示精神,市国资委在认真分析铁西企业现状基础上,对银州铁西未来产业布局初步构想如下:

一、银州铁西的现状

铁西是我市市直工业的聚集区,曾集中了像铁阀等大中型国有工业商贸企业近20户,产业门类齐全,分别有化工、冶金、机电、建材的各类企业,产业工人最多时2.5万人左右,居住人口近6万。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大部分企业停产放假,仅靠原有的厂房和设备的出租,目前生产正常的企业只剩下能发伟业铁岭阀门公司、华晨橡塑制品公司、天实机械公司和选矿药剂厂等。已停产和半停产的企业均是资不抵债,债台高筑,职工债务得不到偿还。当年计划经济时期物资商业企业诸如金属公司、建化公司、建材公司、燃料公司、生产资料公司、棉麻公司等,现在仅有的是破旧的厂房、支离破碎的土地和堆积如山的债务。3年前,市委、市政府将铁西规划为工业园区,准备利用原来的工业资源实施腾龙换鸟,再创铁西工业辉煌。但因债务过大致使土地价格居高不下而夭折,后来将铁西的规划调整为商贸物流区,截止到如今,仅有大连美瑞准备开发建设的家居建材物流中心拟开工建设,其余的工业商业企业仍是江山依旧,土地丝毫没得到整合及开发利用,铁西的面貌没有太大的变化,已经严重拖了中心城区城市化的进程。

二、铁西开发建设规划定位

针对铁西工业和商贸企业的实际,铁西的下步开发建设应以三产为主,二产为辅,也就是以商住、商贸为主,工业企业为辅。

目前铁西的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商业企业用地就接近2平方公里,老城区规划的环城公路以内铁西近8平方公里,其中汇工街、兴工街、柴河灌渠横贯南北。针对铁西现状,可以将汇工街两侧为商住和商贸开发的起步区,现分布与两侧国有企业12户,其中西侧有铁光、华晨商业贮运公司、商业供销学校、精工、化工生产资料公司、天实机械、水泥纸袋,东侧有橡胶厂、钢厂、县、区燃料公司,占地近80平方米,如80%土地用于开发建设商住,可以达到近100万m2,能提供10万户商品房,可新增人口近3万多人,在短期内能够满足铁西的人口增长需要。随着城区人口的增加,可逐步将兴工街以西水田灌渠两侧继续纳入商住和商贸开发范围,充分发挥灌渠优势,美化、绿化灌渠,达到城在水中,人在绿中的目的。如果把环城路以内柴河灌渠两侧全部开发利用,还将有2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用在商住和商贸,又能增加居住200万m2,解决6万人的居住问题,加上原有铁西的老住户,可以使铁西的未来人口达到12—15万人。同时要精心打造铁西的汇工街,实现北连广裕街,南接南环路,逐步形成一条大道贯南北,四里长街大繁荣的局面。

另外,铁西的柴河灌渠是明显的优势。可以通过改造使其成为一条靓丽的观光水道,然后在充分发掘辽北丰富而独特的古代文明和少数民主生活方式等地缘、民俗、人文景观资源基础上,建设红学文化一条街,金、宋、明、清文化街,全面带动商住、旅游、餐饮服务行业的大发展,大力提升铁西人气,完善老城区的整体功能。

水泥纸袋以北,能发伟业以南大约3平方公里,可以规划一个现代的工业园区,即铁岭阀门工业园。铁岭阀门厂生产阀门已有70多年的历史,曾经是全国机械工业500强之一,是大口径低压阀门的生产基地,中国阀门行业协会的副理事长单位,具有齐全的生产设备,完备的检测手段,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雄厚的技术力量。应该以此为依托,建设一个高标准的,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尽快解决目前阀门生产厂家极度分散问题,通过整合使其充分发挥同业之间聚集效应和促进效应,同时将其做为铁西的产业支撑。

综上而述,银州铁西在大力发展三产,有效兼顾二产的同时,要成分考虑现在生产正常企业适时退出,实现退二进三的问题,绝不能急于求成,切记三产的发展是在二产发展的基础上,离开二产就谈不上三产。而且要挖掘铁西老工业区的特点和优势,在铁西三产开发中不能忘记,铁岭素有橡胶城和阀门城的美称,要在目前开发建设的家居建材物流中心基础上,筹划建设铁岭橡塑制品交易中心,通过这两个载体的建设,使铁岭传统的产业做强做大,使其产品遍及全国,逐步走向全世界。

三、影响铁西开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公众思想认识有差距,没有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虽然从2005年11月市委83次会议后,市委、市政府一直在讲铁西商贸区开发建设这件事,但由于规划没有出台,在社会并没有产生多大的震动,甚至在一些干部市民头脑中出现了铁西商贸区还搞吗?能搞成吗等一系列疑问。这些疑问对铁西商贸区国企改革、资产整合和开发建设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投资商心中没底不敢进入,企业职工对改革也产生了拖的心理,已经在铁西生产经营意欲发展的业主则持币观望。

2、企业沉重包袱和复杂债权债务关系使投资商望而却步。截止2006年年初,铁西现50户工商企业共拖欠各类债务26.23亿元,企业欠职工、银行、社保、财政、水、电、税及应付帐款等各种债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难以撕破的庞大的债务网。如有的企业所占面积适宜建设大的物流中心,客商也几次考察,但终因企业沉重的债务负担而告吹。

3、土地及有效资产被抵押、查封、保全,使改制难以进行。土地作为铁西国有企业的主要资产,有的企业90%以上已经抵押给银行;由于无力支付陈欠应付帐款,企业其他有效资产也被法院依法封存或保全。企业改制成本主要来源是变现资产,只有解封,资产变现才有可能实现,改制才能变成现实,但企业却无资金解封。

4、承租企业成为影响企业改制的难点。铁西国有停产企业的经营方式多以租赁厂房为主,但由于大多数企业在与外来企业签订租赁合同时,没有规定企业整体改制或出售时解除租赁管理的条款,如果现在进行整体改制或出售,据不完全统计,需额外支付企业搬迁补偿费用和合同违约金8000万元,加大了企业改革的成本和难度。

5、企业办社会成为影响改制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改制过程中,企业职工原有的住房移交房产部门管理和供水、供电、供暖与全市并网支付费用,离退休职工的取暖、医疗等费用需按国家规定一次性支付,再加上职工安置和伤残人员医疗等费用,都需要政府妥善解决。

6、国有集体体制交错,土地资源整合困难重重。铁西50户企业中,17户集体企业虽然不多,但有些集体企业土地与国有企业土地紧密相连,要整合土地资源,集体职工条件不满足,就难以进行。如果不能形成土地规模,商家也不会涉足。

四、具体措施

1、明确机构,加强领导。沈阳铁西新区是2002年由老铁西区和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组建的一个新机构,它肩负着老区改造和新区经济开发的共同任务,同时也具备老工业区人才和新开发区土地级差优势,实际上是为铁西新区的腾飞添上了两个强有力的翅膀,加上市里抽调一些能力极强的干部担任新区的领导,才使得老铁西工业区有了今天的变化。我们也可以借鉴他们的做法,把银州铁西的开发改造任务交给银州区或开发区,将铁西的改造开发与新的工业园区同步进行,再抽调一些精兵强将,就像抓物流园区一样,用不了多久,铁西就会大变样。

2、归口管理,下放权限。把目前坐落在银州铁西的所有国有企业要统一归口到所确定的新的组织机构管理,实现归口管理,统一经营,逐步开发,批次推进。新明确的机构要做到有职有权,市里该下放的权限和该给的权力一定要像沈阳一样,做到不折不扣,诸如规划、土地、财政税收等。

3、整合铁西土地资源,为铁西腾出发展空间。①集中管理,腾出净地。对化工厂等有土地使用权的壳企业采取一壳兼并多壳的方式集中管理,腾出净地资源;②清理企业用地,增加土地总量。对生产规模小,占地面积大的企业,要量体裁衣,收回富余的土地使用权;③“退二进三”,腾出招商空间。汇工街、兴工街两侧除华晨等暂时保留的企业外,其他如焦化、一建、电子设备、水泥纸袋、橡胶厂、铁岭钢厂等企业要先行“退二进三”,为铁西腾出招商引资发展空间。

4、银、法、企联合,集中回购债权,盘活企业资产。①统一打包回购金融债权。铁西现有141万平方米土地和14万平房屋大部分在银行等金融部门抵押,为收回土地证、房产证,政府出资部分垫付资金,积极与金融部门协商,统一打包回购企业金融债权;②破产、调解等多种形式收回查封资产。对被法院依法封存和未进入执行阶段的查封资产,主动与法院及债权人协商,采取破产、调解等多种方式解除债务关系,收回有效证件,盘活闲置资产,打开企业资产变现通道;③缓办、保全我市企业资产。对外地要求查封的我市资产,与法院协商,力争缓办、保全,确保企业改制和资产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5、社会职能,全面移交。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是实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理顺企业发展渠道的重要途径。在2005年完成了供暖分离基础上,2006年要创新思路,采取分离移交、共建共管、辅业改制、市场化改革等多种形式,加快解决企业房产、供水、供电的分离问题,为企业轻装上阵进行体制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6、一企一策,妥善处理租赁企业。①破产解除一批。租赁户多且适宜破产的企业,加快破产进度,解除一批租赁户;②适度赔偿一批。对1—2年内到期的租赁户,政府确定合适的补偿额度,促其及早退出;③动迁一批。对于愿意动迁的租赁企业,可凭借政府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到5个工业园区内继续生产;④兼容一批。对租期长且无法搬迁的企业就要在招商引资项目上做文章,以优惠政策吸引那些可以兼容这些租赁户暂时安身的域外客商来此发展经营。

7、利用平台,注入资金。两年前,为改造开发铁西,市财政资产经营公司和铁西园区办共同组建了一个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目前与我委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合署办公,现正在做长城公司和信达公公司17.4亿债权回购清收工作,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市里再注入一些启动资金,公司本身再包装项目做好融资工作,使其快速介入几户破产企业的重组,解开企业与职工和其他债权人以及租赁户的关系,早日使纸袋、橡胶等企业腾出净地实施土地招拍挂。另外,一定要明确铁西国有企业或其他一些企业的土地收益,必须用于铁西的改造开发和国有企业职工的偿债,以确保铁西开发改造建设和社会稳定两个目标的顺利实现。

抓好企业科技创新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2008年9月发表于铁岭日报)

调兵山从1982年建市以来,先后创办(兴办)过很多国有工业企业,但因为种种原因,特别是企业科技创新不到位,致使一批批企业很短时间内就走向了衰亡,截止1998年末,全市的市级国有工业企业已经不复存在。2004年以来,调兵山市认真贯彻落实铁岭市委“五大战略”,提出了实现“四个新突破”的发展思路(即: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新突破、工业强市工业化水平新突破、城市建设商贸旅游新突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突破),着重实施了“工业强市”战略。四年来,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实施筑巢引凤,共引进企业136户。2007年,实现地方工业总产值53亿元,地方工业增加值8.5亿元,利税2.1亿元。调兵山工业园区成为辽宁省委、省政府所确定的沈铁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为加快沈铁工业走廊建设步伐,增强走廊内企业的竞争力和长久生命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铁岭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开展“项目年”活动的基础上,提出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这完全符合铁岭经济发展和沈铁工业走廊企业实际。

目前,调兵山的工业企业按行业划分可以初分为煤炭采选深加工、煤矿机械及配件加工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三大产业,企业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仅有4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5%,低于铁岭市8.2个百分点,国内知名品牌还没有,省内知名品牌只有4个。大部分企业的加工工艺简单、设备陈旧、企业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低、利润水平低、发展速度缓慢,很难适应当前国际国内市场竞争需要。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好市“科技创新年”动员大会精神,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扎实有效地抓好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进企业做强做大势在必行。

一、企业科技创新的内涵

企业科技创新从广义上说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新产品研发;另一方面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推广。实施科技创新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一是领导要素。这是科技创新最重要的要素。企业领导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如果只注重眼前利益,片面追求当前利益最大化,不注重长远发展,不能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步,不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做文章,不在老产品性能改造、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下功夫,即使原来的产品市场前景再好,产品销量再大,也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长时间站稳脚跟,不可能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二是人才要素。这是科技创新最主要、最积极的要素,也是目前多数企业缺少或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要素。搞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利用好企业自身的技术人才,同时积极引入人才,也就是走“引智”、“借智”之路。要发挥企业内外两个方面技术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来搞产品的研发、工艺技术的改进和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推进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质量升级、工艺改进和节能降耗。三是资金要素。这是决定企业发展的瓶颈,更是企业实施科技创新的命脉。现在多数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明显,长时间没有开发出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主要原因就是资金投入不足,造成产品质量水平低,性能功能差,市场竞争乏力,市场占有率低。因此,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比率,合理安排科技创新投入资金,决定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决定着工业经济的崛起和振兴。四是政策环境要素。政府能否为企业提供支持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企业能否为技术人才发展提供好的平台是科技创新的又一重要要素。以前我们人才外流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策不够优惠,一些技术人才的产品专利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新产品得不到推广和应用,人生价值得不到体现,形成孔雀东南飞的局面。现在我们开展了“科技创新年”活动,设立了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为企业发展搭建了研发平台、培训平台和“引智”平台,出台一系列引导和鼓励企业及技术人才实施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情况正在改变。

二、企业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寻求发展空间,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尤其当前原材料、人力资源等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其次,科技创新是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需要。只有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科技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推进产品提档升级,才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实现产品适销对路、质量不断提高和更好满足用户需求。再次,科技创新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需要。城市竞争力体现在城市当中的企业上,企业竞争力体现在产品上,产品竞争力则由企业科技创新程度决定。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创造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进而提升城市的竞争力。第四,科技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化利用。实现这些目标,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进行科技创新。

三、如何抓好企业科技创新

要想把“科技创新年”活动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必须坚持走以企业为主,政府为辅之路。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主导作用,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一是深入研究市场。在深入研究市场、用户的前提下,确定科技创新项目,确定市场定位。脱离市场就会白费力气。二是注重“引智”。可以直接引进企业实用型人才,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三是抓好再培养,即继续教育工作。培养企业实用型人才,把有可塑性的、有发展前途的人才送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去再教育、再培养,借其“智力资本”不断提高。四是联合发展。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实施联盟,弥补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不足,解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研成果与市场的脱节,实现共赢。五是围绕产品差异化开展科技创新。差异化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战略,非常适合企业科技创新。六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家应将眼光盯在高端科技发展上,敢于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企业产品不断提档。七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提升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八是有科技创新长远规划。通过科技创新达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的发展要求,保证企业长远发展。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推动作用,支持、鼓励企业实施科技创新。一是政策鼓励。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非常优越,地方政府也要针对本地实际制定相应政策,如财政扶持政策、贴息等等,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二是舆论支持。通过新闻媒体,对企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平台建设。积极组织企业家出去学习,参加省内、国内大型科技新产品展览会、博览会等,提高其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发挥商会和各种行业协会的作用,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为企业提供交流经验、切磋做法的平台,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四是要创造环境。在打造软硬环境上下功夫,通过做好做优环境吸引资金、人才和技术,使企业能够在尽短时间内,通过科技创新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实力增强,效益提高。

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铁岭市委、市政府“科技创新年”活动精神,密切联系实际,扭住科技创新不放松,调兵山的工业化进程就必然会进一步加快,地方经济就必然会进一步迅猛发展,我们的总体目标必然会早日实现。

调兵山市中小企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

(2009年9月发表于人民日报、铁岭日报、铁岭政府决策参考)

调兵山市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应运而生的年轻城市,因煤而建、依煤而兴。建市27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内生产总值翻了8番,工业总产值达到160亿元,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工业经济初现端倪、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逐渐崛起、工业和商贸旅游业齐头并进发展”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座落在域内铁煤集团跃升为全国500强企业之一。但是工业经济的新生力量——中小企业却未能实现借船出海、借鸡生蛋,内引外联、借势发展,未能成为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近期,通过招商、参观、走访珠三角、长三角和山东半岛的中小企业,结合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就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与对策,谈几点个人的见解,希望能为我市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帮助。

一、发展中小企业的意义

中小企业是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总称,泛指人数少、规模小、量多面广的众多企业群体。我国将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下的企业称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是国民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增加财税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对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维护社会稳定起着有力的推动和保障作用;是体制机制改革和技术创新的微观载体和活力所在,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终实现奋斗目标起着主力军的作用。

二、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到2008年底,我市中小企业共计820户,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8.2%。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79.6亿元的29.8%,生产的商品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亿元的49.8%,上缴税金占全口径税收11.36亿元的8.93%。从近五年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看,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一)规模企业数量少,增长速度缓慢。2004年,我市规模企业户数为21户,5年来,增加了46户,年均增长26.1%,总数达到67户。

(二)从业人员数量逐步增加,但对于膨胀城市人口作用不明显。2004年,我市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为21220人,5年来,增加了13140人,年均增长10.2%,累计达到34360人。但5年来,我市城市人口增长了30136人,与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基本持平,可见,我市中小企业对于膨胀城市人口作用不明显,据测算不足30%。

(三)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但运行质量不高。虽然,近几年,我市加快了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实缴税金同步快速增长,年均分别增长32.9%、41.2%和31.5%,其中,工业增加值五年翻两番。但由于建市初期,党委、政府以服务铁煤集团为主,对地方工业经济的重视程度不高;由于我市中小企业多数是以个体和家庭为主体逐年发展起来的,是以民间集资和自我积累为特征的原生型、内源型经济,导致企业资本小、产值少、利润薄,致使我市工业经济始终未能走出整体运行质量不高的困境。通过调查了解,目前我市规模企业平均资产在2080万元左右,比铁岭市平均水平低2250万元(铁岭市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242户,总资产538亿元),在铁岭地区能排上名次的工业企业几乎没有。2008年铁岭市纳税百强企业中,调兵山共有10户企业上榜,但仅有4户为工业企业,其余6户均为房地产企业和煤炭经销企业。

(四)缺少规模较大的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除铁煤集团外,多年以来,我市一直未能真正培育出规模较大的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据调查,目前,我市中小企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20%、11.7%,分别比铁岭市低65.7个、40.1个百分点;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仅有凯斯特电缆、博大民兴、宏大肉禽、建贺无缝钢管4家。

三、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缓慢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客观上看,建市时间短,工业基础薄弱。调兵山是一座因煤而建、依煤而兴的城市,建市只有27年,而真正谋划发展地方工业、以地方工业挺起经济发展脊梁的时间就更短了。建市初期,我市地方工业的全部家底只有从铁法矿务局分离出来的“八厂一队”(“八厂”即第二机械厂、电线厂、畜电池厂、建材厂、被服厂、橡胶厂、制镜厂、鞋帽厂;“一队”即土建工程队)和一些镇办的小得不能再小的企业,地方工业固定资产加在一起不到1000万元。当时,市委、市政府的一切工作围绕铁煤来开展,政府主要职能就是“服务”二字,还没有把发展地方工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从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地方工业经济的发展。到1997年,市直属工业企业达到16家,总计有两个亿的固定资产,年创造产值仅有2000万元,实现的利税不到200万元。这就是调兵山工业的基础。

(二)主观上看,与江浙地区、山东半岛等地相比,对地方工业的重视、研究和支持还不够,没有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更适宜发展的外部环境。一是政策支持不够。2005年,市委、市政府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意见》,这对后来全市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宣传、贯彻落实不到位,对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关心的不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措施与办法不多。二是有关职能部门服务不够到位。据调查,我市2/3的中小企业对市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知之甚少,对各职能部门的收费项目和服务内容不太清楚。这客观地反映了各职能部门对企业的宣传不够、服务不够。多数职能部门对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碰到的困难,还存在“两多两少”的情况,即帮助解决的问题少,给予行政处罚的多;对企业的指导服务少,给予行政问责的多。这些均不利于中小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发展。三是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难以拥有稳定的市场和技术等信息来源渠道,容易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或不能及时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就需要一个好的社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相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态势,我市的金融、研发、营销、物流、咨询、培训和广告等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行业协会不发达,缺乏培养专用性人才的教育机构和培训体系。

(三)过于依赖铁煤,眼界狭窄、创业带头人能力水平低、技术创新能力弱、品牌意识不强。一是依附程度过高。我市中小企业中,几乎70%左右的企业都在围绕铁煤集团做配套。这些企业带头人对铁煤集团的需求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他们大多选择与铁煤集团需求相关的行业进行创业,诸如煤炭采选、煤炭机械加工等。这种发展模式对中小企业创业初期,具有创业容易、前期积累快、易于生存等优势,企业不必为生产何种产品、如何销售产品而担心,只要“大树”不倒,就能存活。这正验证了“靠着大树好乘凉”的道理。但在积累了“第一桶金”后,一些企业仍然靠为铁煤做配套去发展,必然导致产品单一,市场狭小,发展速度缓慢。随着市场的开放,竞争愈显激烈,各种供货商层出不穷,加之铁煤集团比价采购办法的实行,铁煤集团所需要的一种零部件往往有七、八家甚至更多的供应商,使一些配套企业失去了市场,出现了产品滞销,甚至停产倒闭。二是创新能力弱。受资金限制,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实力聘用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进行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没有能力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搞产学研一体化,更没有能力购买先进的生产设备对原始的加工设备进行改造,只能利用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进行一些简单的、低附加值的加工制作。经营粗放、工艺落后,对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缺少应有的重视和投入,RD费用不到销售收入的3‰。企业之间相互模仿、抄袭,有的产业出现了多家企业同织一朵“花”的现象。截止2008年末,我市技术研发中心达到铁岭市级水平的只有凯斯特电缆1家企业。三是管理水平低。我市中小企业起步晚,管理水平低下,多属于“家族式”企业。“家族式”的体制采用“家长式”的管理方式,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经营随意性较大,干好干坏完全凭管理者个人喜好,造成企业难以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导致人才缺失、员工生产积极性不强,企业裹足不前。恰恰员工更看中的是企业的前景和梦想、先进企业的文化、合理的薪酬制度、优秀的经营者和公开透明的考核机制,这正是“家族式”管理方式的缺陷所在,也是我市多数中小企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四是品牌意识差。市场知名度低、品牌意识差是我市中小企业的共性。目前,我市能够填补国内市场空白的只有自动化挡车器、逆止皮带机托辊、井下风幕、截齿、滚筒和锚杆等8种产品,获得省、市名牌和著名商标的也只有8个企业的9种系列产品。由于创立品牌、搞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精力,特别在中小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低下的情况下,我市中小企业多数在搞模仿、抄袭、贴牌或是直接购买专利,这种发展方式明显后劲不足,企业也永远无法成为市场的领跑者。此外,我市中小企业不注重产品的宣传和包装,广告费用几乎为零,没有自己的企业网站,甚至在《中国企业黄页名录》上都找不到企业的名称、产品,这与珠三角、长三角,甚至山东半岛、沈阳周边的企业都是无法比拟的。

四、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瓶颈和困难

(一)融资难。据调查,目前我市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结构大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自有资金,占资金结构的60%;第二部分是银行贷款,占25%;第三部分是民间借款,占10%;第四部分源于其他渠道,占5%。由此可见,多数中小企业是依靠自有资本来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不可否认,在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产品有市场、经营效益良好、信誉等级高的成熟型中小企业的正常信贷需求基本上能够得到满足。但由于我市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抵押资产少,中介机构的担保能力又弱,加上金融机构嫌贫爱富、锦上添花的做法和为防范金融风险对市场前景不好、经营效益一般、信誉等级不高的中小企业采取“慎贷”措施,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生产发展、技术进步、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二)技术人才短缺,管理人才匮乏。据调查,我市中小企业员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员工人数占员工总数的80%;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7.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2.5%。现有的人才状况根本满足不了企业生产的需求,更谈不上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需求。现实条件下,企业人才的来源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培养,二是外部吸纳。我市多数中小企业由于受观念、资金、信息等因素的限制,既缺少对现有人才进行培养的规划,又无能力聘请高素质的适用人才,造成了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素质不高、专业化水平普遍偏低的不利局面,多数企业家既当管理者,又当经营者;既当研发人员,又当销售人员,看似多能,实则是人员匮乏的突出表现。人才的匮乏造成了企业技术创新步子慢,产品多年一贯制,同时,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也相对落后,粗放的管理致使产品质量不高,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产业关联性差,相互促进作用不强。产业关联性是减少企业间不确定性、降低企业交易费用,实现规模经济和集群经济的必要条件。截止2008年末,我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67家,但却涉及了机械、冶金、化工、食品、服装和电器等多个产业,企业自身就很小,企业与企业之间、产品与产品之间几乎无任何关联,而且,在同类产业中,还存在内部产业链不完整、链条短,上下游企业和外围配套企业衔接不紧密;合作氛围不浓,竞争无序,资源共享和相互学习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企业间相互促进的作用非常有限。

五、发展对策

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具活力的增长因素,在发展经济、吸纳就业、增加税收、强县富民、繁荣市场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强则县域经济强,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机动灵活、善于应变,组织机构简单、工作效率较高,勇于创新、富于进取的优势,坚持把培育中小企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举措来抓,突出“小规模、大群体”,走“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专”、“小而优”的发展道路,形成抓大活小、以大带小、助小强大的局面,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通过市场选准产品方向。中小企业的生存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企业能否实现发展壮大要通过市场来检验。当前,市场对产品的选择主要包括产品性能、产品质量、产品包装、产品价格、产品知名度、产品美誉度、产品运输方式及产品销售方式、销售时间、销售地点和售后服务等。这里既包括客观需求,又包括主观感受。例如,我市威跃矿山生产的节能截齿、滚筒,产品质量均可以与美国的产品相媲美,价格却是其产品的一半左右,但销量却不大,被消费者认可程度不高,企业多年来一直处于低速的发展状态。企业既然已经选准了产品,就必须让广大消费者了解你的产品、相信并购买你的产品,也就是要通过市场营销,使你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成为现金牛产品,从而获取最大的利益。对那些无定型产品或产品已经老化无市场需求的企业,一定要通过市场的细分,找到自己的产品定位和服务定位;对已经老化而变成瘦狗的产品要实施有针对性的更新换代。市场经济情况下,产品没有常胜将军,企业要随时研究市场,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也就是过去常说的“吃一、看二、眼观三”,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明确发展战略。企业是一个组织,要想企业发展壮大,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战略,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和不竭动力。珠三角、长三角的中小企业之所以在短短的几年间就实现了做大做强,除了市场空间开阔、产品适销对路外,最主要的就是有一个科学的发展战略,并按照既定的战略坚持不懈的走下去。而我市的中小企业很少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只能说是一种人、财、物的聚集体,所以也就决定了企业难以做强做大。当前,我市中小企业应考虑运用以下四种战略:一是专精特(差异化)战略。“小”并不代表“弱”,“大”也不代表“强”,只有“专”才能“强”。中小企业应发挥其“小”的特长、专注于某一方面,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特,形成自己的特色,做成有竞争实力的企业。二是低成本战略。中小企业要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广告等领域内把成本降到最低限度,使成本或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并利用低价格的吸引力赢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或更高的利润。三是联盟战略。组建战略联盟能弥补单个企业战略资源的局限性,拓展企业可配置资源的范围,实现优势互补,产生更大的综合优势。四是跟随战略。可借鉴江浙等地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认真仔细地分析,选准同行业的领头羊,使自己紧跟其后,稳坐在同行业第二或第三的位置,这样既可以规避在市场中打头阵的风险,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三)加速产品更新换代。21世纪是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市场竞争和市场环境高速变化的时代,这些因素决定着企业产品必须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加快更新换代、提档升级步伐。否则,今天畅销的产品,明天可能就会滞销;今年受市场欢迎,明年可能就会被市场淘汰。由于更新换代步伐缓慢,企业被淘汰的例子很多,如我省的家电业,几乎全军覆没。因此,任何企业在任何时候对自己的产品都不能沾沾自喜,只有警惕危机才能避免危机,只有不断适应市场选择,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才能继续生存,发展壮大。伴随市场供给的不断增加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在更新换代过程中应重点抓好以下五点:一是要主动了解市场需求和市场变化,并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变化去研究开发新产品;二是在研究显现市场的同时,要注重研究潜在市场;三是要积极建立健全企业研发机构,提高科技型人才的比重,并依靠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来吸纳人才;四是要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力度,使其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逐年提高;五是要借助外脑,大力开展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走产学研之路。

(四)加快设备改造步伐。设备是企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备改造是产品更新换代的前提。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设备改造步伐直接决定产品更新换代的进程。就我市中小企业而言,多数生产设备还是创业初期的原始设备,有的机械加工类企业只有几台性能较低的数控机床,而珠三角、长三角,甚至山东半岛的机械加工类企业的生产设备造价都在百万元以上,多数数控机床是从德国、美国、日本和瑞士进口的,古语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如此精密的设备,生产出的产品精度能不高吗?质量能不好吗?设备差距带来的是产品的差距、生产力的差距、市场占有率的差距和经济效益的差距。为此,我市中小企业一定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这样做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确保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强化资金管理。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液。当前,中小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合理用好资金,抓好资金管理,具体说就是合理安排生产资金、产品研发资金、市场开拓和建设发展资金,使现金流达到最佳状态。盲目的上项目、搞建设是不可取的,必然导致资金过渡占用;片面的搞市场宣传和拓展,也必然会减少生产的投入,造成产品产量和质量的下降,顾此失彼。当前我市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难问题,要结合自身实际,深入研究聚财、生财和用财之道,采取行之有效的资金管理和控制措施,合理分配使用有限的资金,提高企业当前的经济效益,并为获得更长远的效益打好基础。

(六)注重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的灵魂,行业的旗帜,城市的名片。好的品牌就是高效益的象征,就意味着对市场、对投资者、对人才的吸引力。目前,我市还没有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与山东省县均拥有3.9个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相比差距较大。下一步,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引导企业依靠先进科学技术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引导企业做好产品宣传和包装,并采用积极地营销策略,开拓市场,推进品牌创建进程,力争在1—2年内培育1个中国名牌产品和1个中国驰名商标,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市中小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拉动县域经济发展。

(七)加快机制体制创新。体制机制的落后是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改变中小企业落后的机制体制,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企业间联合发展是我市下步工作的重点。一是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不是保证企业一定盈利的灵丹妙药,但却能对企业盈利起到保证和催化作用,我市的中小企业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在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上进行彻底的改革,效仿江浙企业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抓紧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谋求最佳营销策略,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和积累能力。二是促进企业联合发展。积极引导同一行业的中小企业以产业发展为重,联合起来,实施产业细化分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重点是大力发展矿山机械及配件加工制造产业集群,通过联合发展,减少企业营销成本,消除行业内部无序竞争、互相压价等现象,实现矿山机械及配件加工制造产业集群的快速做大做强。三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企业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一员”。

(八)提高企业家自身素质。企业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者和支撑者,是公司发展战略目标顺利实施的主载者,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成败。对此,企业家应该不断提高综合计划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协调人际关系能力。首先,企业家要强化个人训练,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摒弃不良的观念和作风。其次,要不断加强学习,拓宽眼界和思维,通过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手段,提高个人的水平和修养,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第三,要努力培养审时度势,随着市场变化迅速调整企业发展思路的经验与能力,及时做好“应变”准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四,要能够协调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提升沟通能力。

(九)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而管理重点是靠人。一要树立“人才兴企”的观念,高度重视在职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加强职工职业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岗位竞赛和劳动技能大比武等形式,充分调动职工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技术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注重吸引文化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到企业“安家落户”,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二要实行公开透明的考核,给予员工合理的薪酬,彻底鄙弃“家族式”管理模式干好干坏全凭管理者个人喜好的弊端,引导企业向长远发展。三要加强企业软实力建设,引导企业建立企业文化、重视现场管理,通过抓管理的实质细节,练好内功,构建企业文化软实力,让一些大企业、大集团在寻求合作发展的时候,看到我们的中小企业即便设备差一些、厂房简陋一些,但却是一个管理规范和谐、业务行为迅速有效的企业,在市场上还是有较强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

(十)营造优良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外因,营造优良的外部环境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要优化环境,强化服务。要尽快组织制订和完善《调兵山市中小企业发展规划》,鼓励中小企业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生产新产品,提供新服务。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各类中小企业发展行业协会,协助政府制定产业规划,为企业提供服务。要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建立银企沟通联席会议制度,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款。要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逐步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建立畅通的就业供给与需求信息发布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问题。二要构筑平台,突出特色。要重视工业园区建设,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变成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过程,变成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过程和发展新兴产业的过程,使园区基础设施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共享平台。三要加强引导,规范秩序。一方面,要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开办中小企业培训班,着力培养中小企业带头人坚定的意志、执着的信念、综合的素养和战略的眼光以及勇于探索、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建设一批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另一方面,要大力引导中小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组织开展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的联谊和交流活动,为中小企业改造传统产业提供舞台,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要拓宽渠道,增加投入。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在用好现有中小企业科技专项资金的同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如何加快产业集群建设

(2011年1月发表于铁岭日报)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作为一种盛行于世界各地的、行之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产业集群已经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了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当前,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区域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成为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可见,如何加快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调兵山市经济发展历史沿革

调兵山1982年建市,原名铁法市。建市初期,经济基础薄弱,地方工业的全部家底只有从铁法矿务局分离出来的“八厂一队”和一些镇办小企业,工业固定资产不到1000万元。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服务境内的省直企业——铁煤集团。1998年,市委、市政府基于对市情的深刻认识和分析,确定了一切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招商引资为中心的发展思路,由此,招商引资在我市开始起步,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总量的贡献也逐年增加,并逐渐占有主导地位。200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立市”的发展思路,坚持引用外资与启动内资并重,深化企业改革,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率先在铁岭市建设了工业园区,即调兵山城北工业园区,后来,又规划建设了城南开发区、煤化工和生物化工区,形成了“三区一带”产业新格局。几年来,成功引进中国大唐、中国国电、三峡新能源、江苏雨润等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建成了煤矸石发电、风力发电、雨润肉食品加工、留德润滑油生产等一批超亿元大项目,预计今年底,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00元,力争在全省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排名位次在2009年的基础上再次前移。

二、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建市28年来,调兵山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是一年一大步,一年一个新台阶。但是,与“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等发达地区的县(市)相比,我们在发展速度、经济总量、城市规模和产业集群建设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反思和对比,我们发现,“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等发达地区的县(市)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形成了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和相应的产业集群,打造出了一批名牌产品、品牌企业。我们要迎头赶上,必须借鉴它们的发展经验,把产业定位和产业集群建设牢牢地抓在手里,做到建园区、上企业、兴产业、壮集群,在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的格局中打造自己的特色,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点”和“坐标系”。

三、调兵山市产业集群的由来及发展状况

产业集群是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历史及时代背景相结合的产物。我市煤炭资源丰富,探明储量22.59亿吨,保有储量16.18亿吨,占辽宁省总储量的1/3以上,全国500强企业——铁法煤业集团坐落于境内,又有“辽宁新煤都”之称。历史上一段时间是依靠铁煤集团,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形成了靠出卖资源,维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局面。开展招商引资,特别是建设工业园区以后,逐步引进一些企业,使工业园区变成了产业门类齐全、各种企业集聚的工业集中区,但园区内部产业关联性极小,互补性几乎没有。2009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大力发展“一县一业”的要求,省发改委组成专家组对全省44个县(市)的“一县一业”发展思路进行“把脉”,经过认真分析调兵山的市情和产业发展情况,最终确定了调兵山的“一县一业”的主攻方向,即依托煤炭资源,拉长产业链条,一手抓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煤矸石发电、煤化工等循环经济产业;一手抓矿山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建设百亿元的矿山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两年来,我们围绕矿山机械制造这个主导产业,先后走访全国理事会的191家成员单位开展专项招商,成功举办调兵山市2009矿山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投资说明会,先后建成了鑫丰矿电、威跃矿山、卡斯特金属、中峰机械等一批矿山机械制造企业,还建成了一批为之配套的凯斯特电缆、上线电线电缆、民生智能仪表、高压胶管、矿用皮带等项目,推动了矿山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预计今年底,全市矿山机械制造及其配套企业可达80家,年产值可达70亿元。

四、加快发展产业集群的建议

古语有云:“郡县治,天下安。”发展县域经济意义十分重大。先进地区的发展事实已经证明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轮驱动”,并且工业化是前提,而产业集群是加快发展的助推器。当前,我市产业集群已初见端倪,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发挥出明显的带动作用。但是,仍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如:集群内企业较少,企业规模都不大,最大的铁煤机械制造公司年销售收入才达到5亿元;有牵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少,能够形成辐射带动作用的企业不足10户;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多为低端产品;整机产品少,配套产品多;企业研发能力弱,缺少高科技、有实践经验的科研人员,致使企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少,省级研发中心仅有3家。因此,集群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和升级,适应新形势下区域产业发展竞争的需要,关键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产业集群规划。制定和完善产业集群规划,合理确定产业集群布局,是产业集群长远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结合我市正在完善的《调兵山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10—2015)》和已经实施的《调兵山市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对产业集群提升工作进行整体谋划和科学规划,要积极开展产业集群规划研究,有效提供产业集群快速发展而需要的各种资源。要进一步完善《调兵山市矿山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发展重点,研究又好又快发展的途径和措施,为我市矿山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科学定位。

(二)切实加大专业招商力度。招商引资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更是壮大产业集群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一是要紧紧盯住全国矿山机械制造理事会的成员单位,采取跟踪式、滚动式招商方式,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随时掌握企业向外投资和扩张的动向,通过“四千”精神,引进更多的矿山机械制造企业到调兵山投资兴业。二是要鼓励园区已落户企业开展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及时把他们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借助外智和外脑来提升园区内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规模,力争早日实现引进矿山机械制造企业120家,实现产值100亿元的目标。三是要切实加强与落户集群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提倡以商招商,鼓励强强联合,实现互利双赢,使企业快速做大,努力达到招来一个引来一片的效果。

(三)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行业规划和集群规划指导下,针对我市矿山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现状,必须大力推进“347”工程(即着力打造和推出3户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4户税收1亿元以上企业,7户高新技术企业),把政府掌控的有限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更有效地促进配套企业发展,进而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分工更加合理,形成一种龙头带发展、龙尾促龙头的相互推进,共同发展的局面,使集群内部的产业关联度更加紧密,更加科学合理。

(四)不断提升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水平。拥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促使产业集群竞争力不断提升的重要因素。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着力抓好一批矿山机械制造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攻关项目,推动企业科技技术升级;要切实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快技术创新和改造步伐,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进一步扩大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市校合作,加快矿山机械制造研发中心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加快新产品研发和新成果转化,提升产业集群整体技术创新水平。加大具备创新能力企业的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制定引进高科技人才的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吸引人才。

(五)着力营造产业规模影响力。产业集群是由若干企业组成,企业由不同产品组成,产品需要用户和消费者有很好的认知度,也就是要有响当当的品牌。温州乐清的电器产品享誉全国,可以说是一个成型的产业集群,但是它也是靠几个知名电器品牌企业而扬名天下的,比如正泰、德力西等。调兵山的矿山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刚刚起步,具备影响力的品牌、国际国内驰名商标等几乎都是空白。但是作为指导产业集群发展的地方政府一定要以品牌建设为基础,塑造区域特色品牌为目标,鼓励争创国内外驰名品牌。通过各种服务方式,帮助产业集群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目前,我市的鑫丰矿电、威跃矿山、民生智能仪表、卡斯特金属、留德润滑油都拥有多项研发专利,有的企业甚至是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积极帮助和扶持企业申报专利和技术,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打造拳头产品,争创名牌产品,从而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铺平道路。

(六)切实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当今人才大致可分为管理型人才、高科技研发型人才和技术实用型人才,他们都是产业集群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一是着力加强各类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利用职业中专和辽北技师学院的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矿山机械制造产业知识培训,提高大中专毕业生和企业技术工人对矿山机械制造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同时,积极引导集群内企业树立“人才兴企”的观念,强化对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实用型人才的培训和培养,不断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二是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在内部培养的基础上,结合集群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用得上”的人才,并为人才提供优厚的工作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确保人才引得进,干得好,留得住。三是做好借“智”或引“智”工作。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坚持人才刚性流动与柔性流动相结合,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并重,鼓励以岗位聘任、项目合作、客座邀请、兼职、定期服务等多种灵活方式集聚和使用各种人才,达到“借脑”的效果。

(七)努力创优集群内外部环境。“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等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政府创造环境至关重要。一要创优发展平台。要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实现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实现对投资者的承诺。同时,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保险、担保、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为集群发展营造更加宽松、更加优质的服务。二要创优政策环境。着力制定和完善更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优惠政策,适度增设集群产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展示中心、营销中心等,促进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三要创优治安环境。不断巩固和扩大“国家平安建设先进市”创建成果,切实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投资者能够放心投资,安心创业。四要创优经营环境。要依法加强监管,保持集群内部的有序竞争,引导企业搞好分工协作,降低企业同构性,不断延长集群产业链条,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集群发展形成一个和谐的经营环境。五要创优居住环境。要进一步扩大“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提升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水平,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使调兵山成为沈阳、铁岭等周边城市的休闲度假中心,使投资者对调兵山的居住环境满意。

同类推荐
  • 阿弥陀佛么么哒

    阿弥陀佛么么哒

    善良是一种天性,善意是一种选择。2个不舍得读完的、暖心的、真实的江湖故事——或许会让你看到那些你永远无法去体会的生活,见识那些可能你永远都无法结交的人。他们很平常,很渺小,甚至奔走在社会底层,但他们很强大、很执着、很坚韧,有爱亦有恨,敢爱亦敢恨。他们不曾被生活模糊了面目、扫荡了梦想,无论现在、过去或者未来,他们都是尘世的特立独行者,努力寻找着处世和入世间的平衡。
  • 名家讲堂·吴小如讲杜诗

    名家讲堂·吴小如讲杜诗

    很多人喜欢杜诗,杜诗有其独有的风格,本书将为你讲述吴小如对于杜诗的理解。
  • 中国现代诗导读(1917-1937)

    中国现代诗导读(1917-1937)

    《中国现代诗导读(1917-1937)》收录了多篇诗人与解诗者的文学对话,可供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或对中国文学有兴趣爱好的读者阅读。中国现代诗,也叫“新诗”,是指发端于“五四”时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间的白话诗,即应用现代汉语的、自由抒发思想感情的、形式上不拘一格的诗歌。
  • 我们一起读过的劳伦斯

    我们一起读过的劳伦斯

    收在本书里的六十余篇随笔是翻译家黑马翻译多卷劳伦斯作品时的心情和思索记录,多是应网友要求回答问题启发后再形成文章,还有报刊访谈和讲座的文字记录稿等,既是记录过往,也是给喜欢劳伦斯作品的读者提供一本参考书,分享多年来黑马与读者互动的快乐。
  • 拉美西斯五部曲4:皇后之爱

    拉美西斯五部曲4:皇后之爱

    《皇后之爱》:在卡迭石之战取得胜利后,拉美西斯决定采取和谈策略,希望给埃及和赫梯两地带来和平繁荣。在拉美西斯的生命里,除了战争之外,还有他对大皇后的爱,法老决定送给妮菲塔莉一份最伟大的礼物——在阿布辛贝建造两座神庙,象征他们永恒的爱情。而此时摩西重回埃及,要求带领希伯来人出走,拉美西斯不想破坏昔日的友谊,但为了国家和人民,这场战争已无法避免。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解终

    解终

    走过这一生,算尽这一生,他可能真的是一个天才
  • 太古鲲鹏诀

    太古鲲鹏诀

    新书《我有一座神藏殿》已发,希望大家支持!沧海城少年杨逍得《太古鲲鹏诀》,崛起于逆境。踏天道,破苍穹,若鲲鹏之颠动沧溟,纵横太虚。剑指神霄,战遍诸天寰宇!
  • 海豚人

    海豚人

    宇宙中一颗离地球8光年的死星爆炸,其核聚变的强光摧毁了地球上的人类文明。除了在地层深处和海底工作的人以外,所有的人都死于强烈的核辐射和高能紫外线照射。陆地上的辐射太强了,几乎所有的动物都灭绝了,而海里的鱼类和哺乳类却很昌盛。于是覃想到了用基因技术改进人类。他们养育出了带脚蹼和鼻瓣膜的“海人”。但海人还是无法长期生活在海里。覃培育出了“海豚人”,但艇长无法接受,视其为异类。覃把艇长冷冻起来了。270年后,海人和海豚人遵照覃的遗嘱使艇长复活。看到海豚人的昌盛和海人的弱小,艇长十分不悦,他企图利用核潜艇和灾前留下的武器建立海人的权威……
  • 快穿:腹黑男神,玩命撩!

    快穿:腹黑男神,玩命撩!

    【本文1V1,苏炸甜齁文】“宿主,皇上说想给你生猴子!”“让他等着,拿号去后面排队。”“宿主,国民男神说为了你愿意下油锅!”“把他放油锅里炸一炸,撒点孜然再端上来。”“宿主,大事不妙,剑圣说你再不来他就抹脖横刀向天笑了!”“你让他抹,抹完记得叫他把地板擦干净。”苏向微被至亲背叛,临死之前,才知道真正爱她的人,竟然是楚星宸!抱着心爱之人跳进海里喂鲨鱼,苏向微以为自己死翘翘了,没想到意外绑定快穿系统。【想救活你的男神楚星宸吗?想复活归来、吊打害死你的渣男和渣妹吗?】苏向微不假思索:“想!”【很好,宿主,请开始接受男神的宠爱吧!】
  • 纵横天下之神女很猖狂

    纵横天下之神女很猖狂

    有人说,她是这世上最暖心的人;有人说,她是这世上最冷情的人;有人说,她是这世上最耀眼的人;有人说,她是这世上最腹黑的人;她,晴芜;总是一副淡淡的笑,温和从容;实际上她的腹黑无人能敌!小小的身板背负起世间的大义,但她总是能淡然面对一切!她,晴芜;本是这世间巅峰上的人儿;一朝被蛇咬,从此落神坛!魂体受损,忘却前世种种!幸运重生,唯有重新再来!背负大义,冷静从容如她!一波三折,定要命硬如石!她说,定将害她的那人千刀万锅!她说,想要取她性命?那么必死!她说,敢欺辱她的人?请你去死!她,对身边的至亲至爱的人,霸道如厮!她,对伤害她至亲至爱的人,冷血残酷!她,对身边的至亲至爱的人,倾尽所有!她,对那个宠她护她的爱人,一世温柔!这,就是晴芜!她说:晴芜,晴芜,乃无情是也;我愿此间无情,我亦无情。他说:吴樾箐,吴樾箐,你可知,吾...悦...晴...我悦你。
  • 职商:职场情商修炼术

    职商:职场情商修炼术

    要想获得成功和找到一份让你满意的职业,你要学会避免问题,而不是想着去解决问题。要充分了解自己选择的行业、公司和工作内容;针对自己的目标对环境与机会进行正确的估计;知道如何快速高效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以及帮助他人……职商高的人更擅长做这些事情。开始构建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和规划未来职业。实现职场心理年龄和职业技能双双成熟,变成一个分析问题一刀见血,处理人事游刃有余,遇到麻烦轻松平和的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云天望海深

    云天望海深

    【推荐新书《请照亮我的全世界》,比较贴近生活的新尝试,温暖治愈系,社会混子木雕师和五好学生调酒师的彼此救赎】 (本书1v1甜宠,欢迎入坑,绝不弃坑)女主女扮男装,扮猪吃老虎,高智商低情商,男主在小奶狗和小狼狗中间无缝切换,女主养成男主,各种宇帅与虐渣尽在其中。传言顾家家主顾令璟身娇体弱见不得人,有富贵命,却没富贵运,就一个活在台词里的病秧子。传言顾家七爷顾景深大权独揽狼子野心,实乃顾家之毒瘤,但也只能敢怒不敢言。传言云深阁主人景柒深居简出深不可测,却独独对一人倾尽了温柔,做那一个人的天使。三个天差地别性格迥异的身份,且看顾七爷如何玩出来奥斯卡小金人的高度。顾景深:云河,你说是顾家毁了云家,那我便毁了顾家,如此可能换你欢颜一世?换你我回去最初年华?云河:你救我,爱我,我最不愿就是伤害你,但世事变迁,我只愿你是景柒,可你为何偏偏姓顾……在世人眼中,临城顾家是金字塔的顶端,是金碧辉煌,是高高仰望。但在顾景深的眼里,顾家就是龙潭虎穴,是深不可探的牢笼,是跌进去就万劫不复的深渊。结局he。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