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700000005

第5章 不要走入家庭教育的误区(2)

父母喜欢用命令的口吻和孩子说话,无论什么事孩子都没有发言权。他们的专制不仅表现在不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还会很粗暴地指责孩子,甚至会用棍棒惩罚孩子。每个人都有反抗心理,孩子也不例外,父母越专制孩子就会越反抗,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永远不会达到理想效果,只会让情况恶化。

其实,孩子有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做事方法,是孩子有主见、有创造力的表现,父母应该多加鼓励。如有些孩子好奇心特别重,总是想自己试一试,不试试怎么知道是错的呢?所以,父母应该大胆让他去探索尝试,只需在他犯错的时候,适当加以引导,让孩子的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因此,父母要转换教育方式,尝试着用商量的口吻或请求的语气和孩子说话,他可能会更愿意去做,完成的效果也会更好,尽量多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此外,父母还应该注意树立权威的方式方法,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树立威信。

误区8:不要对孩子异常的冷漠

由于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父母们为了给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大部分时间都是忙于工作、应酬、赚钱,好不容易回到家也已经筋疲力尽。于是,父母很少有精力去关心孩子,忽视了孩子最想要的是什么。

薛凯很想爸爸有机会能带自己去郊游,可爸爸总是很忙,好不容易有一天爸爸在家休息,他鼓起勇气跟爸爸提出了这个要求,原以为爸爸一定会同意,不料爸爸却生硬地答道:“我没空!”说完就继续盯着他的电脑了。

从此以后,薛凯再也不会主动和爸爸说话或提出要求了。

父母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更健康地成长,但为什么要用这种冷漠的方式,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今天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他有自己的烦恼和忧伤:当考试不理想的时候,希望有人安慰;当和同伴相处不愉快时,希望有人能听自己倾诉;当表现优秀时,希望有人赞赏……孩子的承受能力比较差,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长期压抑就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其实,孩子的要求很简单,他只希望有机会能和爸爸妈妈说说话,在迷茫的时候父母能够及时提供一些建议,受伤时能有一个温暖的拥抱……

每个父母都把孩子看成是珍宝,非常宠着孩子,尽全力满足孩子各方面的需求,可很多时候却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缺乏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这会给孩子一种“我的爸爸妈妈不爱我”的错觉。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首先,父母不要给孩子立太多的规矩、管得太严,让孩子有一定自由的空间。母可以利用休息、吃饭的时间和孩子聊天,尽量让孩子多说,从他的言语中去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这样孩子交流起来也会有共同语言。

其次,父母要对待孩子要有耐心,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也要跟孩子解释清楚;尽可能抽时间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参加集体活动,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最后,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父母不要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时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让他在快乐、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误区9:威胁、吓唬孩子是不妥的

“你居然敢不听我的话,看回家怎么收拾你!”“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经常可以听到父母这样孩子威胁孩子,但到最后,父母却不一定真的惩罚孩子。

若若已经吃了很多零食,但还跟妈妈吵着要吃。妈妈知道她怕疼,于是就吓唬她道:“你要是再吃,我就让医生叔叔过来给你打针!”

过了一会儿,她跑过来说:“刚刚我把那些零食吃完了,你也没让叔叔来给我打针啊!”

难道让孩子听话,父母就只有威胁、吓唬这一种方式吗?

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平时的娇惯,很多时候任性、动不动就发脾气。于是,有些父母想借助威胁、吓唬得到孩子妥协,但那只是暂时的,也许没过几分钟孩子的老毛病有犯。如果事后没有惩罚孩子,还会让孩子觉得父母说话不算数,以后父母的威胁就再也不管用了。既然威胁、吓唬不能彻底纠正孩子的问题,父母为什么还要用这种方法去教育孩子?

经常威胁、吓唬孩子会让孩子这也不敢做,那也不想做,因为他害怕做了以后会受到惩罚,长期下去很容易让孩子丧失信心,造成内心的恐惧而成为一个胆小怕事的人,阻碍孩子智商、情商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如果孩子害怕老师,他肯定不会认真听老师的课;如果小孩怕医生,他肯定不会跟医生合作;如果孩子怕父母,他肯定设法躲着父母,更谈不上友好地沟通交流……既然如此,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呢?

孩子都是很聪明的,如果父母只威胁、吓唬,不去执行,会让孩子质疑父母说话的有效性,甚至会故意试探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如果父母还只是口头说说,他以后就会更肆无忌惮。因此,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可以给一些必要的惩罚,但是要跟孩子解释被惩罚的原因,以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当然,父母也可以换种方式和孩子说话,耐心地向孩子解释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为什么要那样做,而不只是用“狼来了”“警察叔叔把你带走”“再哭就不要你了”等来威胁、吓唬孩子。

误区10:不要太过看重孩子的分数

分数一直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至今依然流行,当下父母之间谈论得最多的就是“你孩子考了多少分”,他们也似乎达成共识不允许孩子与成绩不好的同学交朋友。

分数的高低,已经成为父母和孩子最头疼的问题。

一个孩子拿着68分的试卷给爸爸看,爸爸仔细看完一遍后,说道:“题目这么难,如果是我还不一定能考这么多呢。其实你可以考得更好的,你看,这几个地方是因为什么原因丢分啊……”原本以为自己少不了一顿训斥,他满怀感激地看着爸爸,并暗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有些孩子平时很努力,但就是考不到高分,很多父母就很迷惑,难道我的孩子真的比别的孩子智力低下?

其实,智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方面,有些孩子可能记忆力比较好,有些孩子可能理解力比较好,有些孩子可能观察能力比较强,但在有些方面可能就相对比较弱。因此,父母要善于挖掘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扬长避短。

父母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考试成绩反映了孩子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但从客观因素来看,孩子的考试成绩还包括很多非智力因素,比如考试之前孩子的身体不舒服,跟家人、同伴闹别扭情绪低落,等等。

如果只要孩子没考好,父母就大声训斥,这样不仅找不到问题所在,还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就很可能导致孩子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败而一蹶不振。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呢?

首先,分数的高低并不是决定孩子是否能成才的关键,也不是评价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比如有些孩子刚开始学习还没掌握学习方法,或者粗心大意丢分……

其次,父母不用把孩子的考试分数作为炫耀的资本,更不能拿孩子跟别的孩子做横向的比较,而要综合全面看待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留心孩子的进步。

最后,如果要想父母不过分关注分数,就要用一颗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分数,改变对孩子考试分数的看法,经常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让自己和孩子彻底地从分数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努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误区11:不要用经济物质刺激孩子

希望子女成才是每个做父母的心愿,为了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很多父母从物质上来激励孩子“要是你考了第一,我就给你买……”

一位父亲对儿子说:“如果你能每科考第一,我就给你买一辆奔驰。”小男孩一听,非常心动,期末考试发挥得非常好,语文、英语、数学都考了全班第一。那位父亲也很高兴,果然履行自己的诺言,给孩子买了一辆上百万的奔驰,专门用来接送孩子上学。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的认可,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的给孩子一些物质奖励本无可厚非,但是现在父母给孩子的物质奖励一次比一次贵重,孩子的胃口也越来越大。

父母希望通过物质奖励来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激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只采用物质奖励,会让孩子只为了物质奖励而学习,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物质奖励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孩子从其他渠道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时,这种物质奖励就不再奏效。

此外,物质奖励还会有很多危害。过多的物质奖励不仅会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还会让孩子忘记自己的本分,盲目攀比,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使孩子陷在物欲的漩涡中不可自拔。

其实,孩子很容易满足,如果父母想要激励孩子努力学习、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并不是只有物质奖励这一个办法,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再加上一些奖惩措施,往往会有更好的效果。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科学地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呢?

首先,要有明确的认识:奖励只是促进孩子学习的一种方法,而不是用物质来诱惑孩子;物质奖励终有失效的一天,有时候父母的一句真诚的赞美甚至胜过一切物质奖励,所以父母不要把物质奖励作为唯一的手段;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付出更多的爱和精力,而不是想用金钱和物质简单、快速地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

同类推荐
  • 和孩子一起玩,是最好的陪伴

    和孩子一起玩,是最好的陪伴

    玩,才是最好的教育。——龙应台玩,能解放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唤醒孩子无穷的潜力,让孩子对世界保有感知美好的能力和不断探索的自信和勇气。通过和孩子玩这件小事,完成教育孩子这件大事。这本书传递出的育儿小秘诀:陪伴,是最好的教养方式陪伴的最终目的,不过是为了唤醒孩子自身的潜力。对父母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孩子取得怎样的成就,而是他深知所爱、勇于尝试、坚持思考,并能从中得到快乐。玩耍,是最好的教育捷径相比做学霸,更盼望孩子先懂得玩耍。因为那是活生生的世界,不仅是书本里的平面道理,也是他活色生香的未来。
  • 杰出男孩的好口才是练出来的

    杰出男孩的好口才是练出来的

    良好的口才是男孩将来建功立业的基础,为他成就事业奠定良机。如果一个连最基本的口语表达能力都欠缺的男孩要想在竞争残酷的社会中拥有一席之地,那将是十分艰难的。当今社会不仅仅需要的是知识型人才,更需要的是全面性人才。他不仅要涉猎很多知识,懂得人生道理,他更应有流利雄辩的口才,可以舌战群儒,侃侃而谈。只有敢于在大庭广众下发表自己意见的男孩,他才会在社会中赢得一次次难得的机遇,把握难得的机会,为自己的人生事业铺垫道路,为自己的人生辉煌创造奇迹。本书将教男孩们如果练出好口才!
  • 批判中国人的教子方法

    批判中国人的教子方法

    教子,是中国人永恒的话题,教子不当引发的种种问题,也是家长与社会必须面对的危机。从批判中见真知,才能让我们摆脱教子误区,守护孩子顺利成长。
  • 世界上最神奇的十大教育法

    世界上最神奇的十大教育法

    一个浓缩的家庭教育智慧读本,一本马上能用得上的家庭教育对策。优化你的教育方法=优化孩子的人生,重塑你的教育理念=重塑孩子的未来。本书提炼整理出世界上最著名、最有效的十大教育法。结合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并根据许多家长头脑中客观存在的误区提出相关建议,寻求解决之道。
  • 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

    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

    林汶奎编著的《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是对巴菲特这位著名股神的描写,看他是如何成功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投资哲学从生活的点滴渗入到孩子的思想中。《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对巴菲特的生活细节,学习理念、学习方法、人生等进行描写,深入到巴菲特对于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认知与态度,从而告诉儿女如何进行正确的投资。
热门推荐
  • 七个寂寞的日子

    七个寂寞的日子

    走过青春的泥泞,每个女孩都是天使,都能拥有自己的金色翅膀。当少女的“小天地”受到侵犯,她决心要阻止这一切,可是让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 无限武道传

    无限武道传

    江湖血、天下命、身中魂、肩上刀!萧沙意外来到一个陌生而熟悉的世界,熟悉的武功、不同的人物,还有更加神秘莫测的武神空间,一切都超出意料之外。未及准备,一切都已如历史巨轮滚滚前行,从此江湖、天下、无尽空间、传说四起!北冥神功的极致、长生决的终点、霹雳金光武学乱入……听过的、没听过的,纷纷化作切身体会的天下江湖!
  • 尸穸

    尸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两世溺爱倾城相守

    两世溺爱倾城相守

    她是他万千粉丝中渺小一员,只能渺小地不停仰望他。可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使她的灵魂穿越到了她的前世洛王府嫡女洛倾媛的身上。最可怕的是她醒来的时候前世的她正坐在花轿上准备嫁给当时的九皇子易谨昱。不禁感叹道:“这个穿越中怎么这么不是时候!”
  • 给企业注入军魂

    给企业注入军魂

    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都引入了军队的管理思想,在中国,联想、华为、万科等企业都由复员军人创建。本书就此讲述了如何用军魂塑造企业文化、将治军之道运用于企业管理、培养组织成员军人般的工作作风、如何解决企业面临的执行力等问题。
  • 无名子鬼医

    无名子鬼医

    江湖将倾路途远,侠客心肠终不忘。怎料人心不赋古,世事难存公道在。儿女情长不思量,卿卿又怎复卿卿。情藕断却丝不连,比翼双飞看客心。种下因来必有果,无名在世鬼医存。
  • 快穿系统之崩坏宿主有点方

    快穿系统之崩坏宿主有点方

    【新书首发,不喜勿喷】哈喽,这里是主角系统!编号000,有什么可以为你服务的吗?有不同方案可以供宿主选择使用……诶诶诶!宿主大大又崩坏啦!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宿主不崩坏吗?在线的,挺急的……(本书全属原创,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 谁让我心动(好看系列)

    谁让我心动(好看系列)

    叙事艺术的时尚化表达,是王钢作品最受儿童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王钢小说呈现了今天儿童生活的时尚性的一面,而且用很新鲜的、具有当下气息的语言准确地表现了校园生活和儿童内心。王钢的时尚化表达,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用幽默的场景和夸张而富有情感冲击力的语言来展现形象的特征。二是小说里每一个小角色的性格和语言都是很独立性的,作家给每一个孩子都画下了一幅喜剧化的脸谱。值得注意的是,王钢意识到了儿童生活时尚化的一面,将这种时尚化加以艺术的呈现,给予审美的观照,赋予爱的色彩。
  • 我的随录记

    我的随录记

    有一些小想法就记录它吧,用来记录生活,并为此坚持
  • 婚然天成

    婚然天成

    太好玩了,见过套路的男主,没见过套路成这样的男主,每一次见面,每一次约会,男主的行为都是标准的恋爱套路,他无时无刻不在表达出:“爱上我吧!嫁给我吧!快落入我的怀里吧!”这样明显的渴望。可令人心疼的是……他的每一次爱情套路,都成功的被女主闪避过去。我觉得这本书,活脱脱就是一场——“如何成功的避免成为总裁文的女主角”的故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