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700000002

第2章 独生子女的父母要先自省(2)

母亲对11岁的女儿说:“你不能总是埋头看书,该运动的时候也要运动,该玩耍的时候就去玩耍,劳逸结合才行啊!”

女儿叹气:“妈妈,我如果不这么努力的话,我一定会从前三名掉出来的。”

妈妈听后却摇了摇头:“你爱学习是好的,但也不要将成绩看得那么重要,你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绝对不是只会看书的小书呆子啊!”

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德才兼备、综合能力强……这些综合素质才是未来社会人才必须要具备的。因此,父母要多了解社会需求,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的成长。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要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美国《未来学家》杂志中有一篇文章向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说是要想成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需要具备以下7种技能:广泛的专业技能、丰富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未来社会中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综合素质强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要根据社会需求对孩子进行引导。因为孩子终归是要自己独立生存的,如果他能在社会上立足,他的生存也就不成问题。父母要根据当前社会的需求来对孩子加以引导,给他讲明白社会的需要,让孩子也要顺应时代与社会的潮流。

但是,父母也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尽管社会需要某些人才,时代也对这样的人才求贤若渴,但这并不代表孩子就必须要走这条路。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也有自己的思想,更有自己的意愿。父母不要擅自就替孩子下了结论,更不要强硬地要求孩子改变他的想法。孩子只有自己愿意去做了,他才有可能真正成功。

反省8:一定要有反省精神

反省,就是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懂得反省的人,是能尽快改正错误的人;懂得反省的人,是可以获得进步的人。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他每天都会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所作所为,生怕自己所做的事情会破坏了礼数。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反省精神,为人父母者也不例外。

很多人感叹:“为人父母不易!”很多父母经常会抱怨:“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他怎么总是改不了错?”“他就不能懂事一些吗?”“他就不会体谅下父母的辛苦吗?”……

父母凑在一起,谈论得最多的也是这类事情,甚至有的父母会就此去咨询专家,去寻找教育书籍,以求能找到教育良方。

父母确实为孩子操碎了心,确实为孩子辛苦奔波……但是,在这里说一句像是泼冷水的话:“父母这样的辛劳是不是有意义的呢?难道这一切就真的只是错在孩子吗?”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父母必须要懂得,教育并不是单方向地向孩子灌输,而是需要父母与孩子双方进行交流互动。父母的眼睛不能只盯着孩子,也要学会盯着自己。父母需要学会反省自己的思想、言谈、行为,这样才能根据现状及时作出调整。父母只有不断自我反省,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说到反省,很多父母认为就是承认自己的错误,其实没这么简单。

首先,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先要反省自己的教育。孩子的问题不单单是他自己的问题,父母的指导是不是出了差错?父母的认知是不是不够准确?父母的观念是不是没有跟上时代?当然,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能抛开孩子,转而去孤立地思考自身。要能结合孩子的特点,找到自己教育过程中的不适合孩子的地方,并及时与他进行沟通,亲子双方应该互相了解各自内心的想法,这样父母的教育才能“对症下药”。

其次,当父母自己出现问题的时候,更要有反省意识。犯错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难免的,有的父母教育孩子“犯了错误就要勇敢承认、改正”,但当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却并不肯去面对,缺乏自我反省的精神,这将不利于对孩子开展教育。

因此,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做错了事情,或者错怪了孩子,父母也要“敢于承认、改正”,这也是在给孩子做榜样。毕竟,家庭教育的成败,关键还是看父母。

反省9:教孩子理智讲理,而非“听话”

“听话!”这是很多父母最常说的两个字。

“你要做听话的孩子。”这也是很多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希望。

如此看来,“听话”既然这么为父母所推崇,那么孩子听话就是一件好事吗?事实证明,不是的。

冬冬上6年级之前,一直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但刚上6年级,他就不愿意上学了,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出来。父母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冬冬在5年级期末的时候和班上的同学发生了争执,双方差点动起手来。

后来,父母带冬冬去看心理医生,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冬冬才说了实话。原来自从他上了小学,一直活得很压抑,稍有不对父母就会打骂。所以为了做父母眼中听话的孩子,他渐渐失去了自我。而这种压抑感让他在与同学的争执中爆发了,他认为大家都不喜欢他,所以他才不愿意去上学。经过医生诊断,冬冬已经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

冬冬的故事恐怕是所有父母都不愿意见到的,听话的孩子最后的结果竟然变成了这样。但是,南京市小学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曾经对1643名学生进行调查,却发现这些学生的父母中竟有高达93%的人只希望孩子做“听话”的孩子。这令人惊讶的调查数字,同时也令人担忧,如果真的大部分孩子都变得听话,那这些孩子的未来该怎么办呢?还会出现多少个冬冬呢?

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是应该以培养他理智讲理为主的,而不只是单纯地让他听话。孩子应该是既听从父母的教导,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观念。而这就需要父母尽快转变自己的观念了。

首先,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每当孩子有不同想法的时候,有的父母可能并不会让他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孩子的想法也不一定就是不可行的。父母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对于他正确的思想,要予以肯定。父母最起码也要允许孩子表达,这样才不会压抑他的个性。

其次,多用正面例子来教导孩子。让孩子听话,父母也要能说出听话的理由。而且这个理由也要尽量能让孩子信服、接纳。所以,父母要多用正面的例子来教导孩子,让他从内心就对一些事情有一个正面的印象。而且这样的正面例子,也能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于孩子理智讲理也是大有用处的,他会知道用怎样的道理来维护自己的“理”。

反省10:孩子需要管教,更需要启发

许多父母习惯于管教孩子,什么是管教?就是在严格限制下进行的一种赏罚分明教育。由这个定义就能看出来,管教是一个“单向实施”的词,孩子只是管教的承受者,好坏的判定全在父母,孩子只要按照执行就好。

但实际上,如果父母能够启发孩子,调动起他的思想,让他自己去判断、决定,这样产生的教育效果恐怕要比单纯的管教好很多。

教育家陶行知当校长的时候,有天看见一名男生正在向其他同学扔泥巴,他过去制止了他,并让他在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来。放学后,男生来到办公室准备挨训。过了一会儿,陶行知才回到办公室,他一看见那名男生,就从兜里先掏出了一块糖给他,说:“我们约好的时间,可是我迟到了,这块糖是奖励你守时的。”男生刚接过糖,陶行知随即又掏出来一块,说:“这也是给你的。因为当时制止你的时候,你很配合。”男生更加疑惑了,他刚接过第二块糖,第三块糖又递到了他面前,陶行知说:“我调查了,因为那些同学欺负女生,所以你才向他们扔泥巴。你很有正义感,这也是你的奖励。”

男生见此,忽然感动了,一下子哭了起来,连声向陶行知承认错误。陶行知一看,满意地笑了,他又掏出了第四块糖,说:“你敢于承认错误,是个勇敢的孩子。我还是要奖励你的!”

陶行知没有严厉地管教,只是不断地启发这名男生。而男生接受了他的教诲,以后果然再也没有打过人。

但现在很多父母都是重管教而轻启发的,面对犯错的孩子,父母似乎更倾向于用一顿严厉的管教来让他服从。可如此的结果似乎都很差强人意,孩子的错误并不是管教一次就完了,他可能会一犯再犯。这时候,启发式教育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因此,父母对孩子要管教,但是如果能够多用些启发教育,似乎效果会更好一些。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

多用启发式的语言,让孩子自己去体会。比如,孩子考试失利了,面对一张错误百出的考试卷,父母可以先平复下自己的怒火,不用急着就去训斥孩子,无论他是粗心还是知识没学透,这些都需要父母引导他自己去发现。毕竟,自己发现的错误,纠正起来也更加容易些。

也不是要求父母只启发,该管教的时候也要管教。孩子并不都是只靠父母启发,他就能想到很多事情,就能顺着父母的启发做好的;孩子也不全是只要父母一启发,立刻就能明白该怎么做的,总是会有些问题还是需要父母有智慧的管教才行的。

反省11:引导孩子,而不是强加意志

一位父亲认为自己的女儿是个长跑人才,认为她一定能在2016年的奥运会上夺得奥运金牌。于是,父亲从女儿3岁起就开始进行魔鬼训练,每天要跑40000米以上,还有1000次袭击拳、400次跳高和800次踢腿。后来,2007年的暑假,父亲为孩子“举办”了一次 “8岁小神鹿迎奥运长跑”活动。

8岁的女儿要从海南三亚跑到北京天安门,其行程将近4000千米。父亲要求她每天凌晨出发,在车来车往的公路上,顶着酷暑跑9个半小时,睡眠时间只有7个小时。

然而对于这件事情,却有很多专家都有着相同的意见:在孩子年龄很小的时候就给予她超负荷的训练,是不利于她的身心发育和成长的。

仔细想一想,才8岁的孩子,就算有这样的想法,但她也绝对不可能就凭自己的意志去实施这样“庞大”的一个活动。可见,父亲的意志明显凌驾于孩子的意志之上。

抛开这个很极端的例子,看看寻常百姓家里,父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的事情也绝对不在少数。无论是择校选专业,还是兴趣爱好,或者是选择朋友,甚至今天该穿什么衣服都有父母以自己的喜好来为孩子决定好。

而孩子的表现呢?要么是不得不顺从了父母的意愿,不断的顺从让他最终丧失了自我作定的能力,他的依赖心理会非常强,没有主见;要么就是由于自己的意志一直被压抑着,内心隐藏着一个名为“叛逆”的不定时炸弹,在某些特定因素下,“炸弹”就会忽然爆炸,孩子的情绪一下子爆发,引发父母最不想见到的后果。

因此,父母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决策才是正确的做法。那么,父母要怎样做呢?

首先,克制住自己的“任性”。任性的父母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自己想要孩子做的,孩子就必须要做。这样的父母直接忽略了孩子的要求,忽略了孩子的意愿,这种“任性”的行为最终也可能会培养出一个同样“任性”的孩子。

其次,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意志,并向积极的方向引导他。有的父母说,孩子的意志有可能是异想天开。但反过来想一下,谁说父母的想法就全部都是实实在在的呢?因此,父母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多了解他的内心。如果孩子的意志是好的,那么父母就要给予支持,并鼓励他努力去实现;如果他的意志的确欠考虑,父母要让他能认识到他想法的不足之处,并能帮助他纠正。

反省12:向成功父母学经验,但不可照搬

看到别人的孩子成状元、拿奖状,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如此出人头地。因此,别人的成功经验就显得很“重要”。因为很多父母都会认为“既然别人的孩子是这样学成功的,那么我的孩子如果照此学习也应该可以成功”。

孙先生望子成龙,他无数次想象自己的儿子也如其他成功孩子那样,“平时考试总第一,最终考试成状元”。于是,他买来了大批的状元教育经验类书籍,一个一个地在自己儿子身上搞起了“试验”。结果,直接导致他那才上小学的儿子最后反而不会学习了,学习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得厉害。

许多父母信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他山之石”都能用来攻自己家的“玉”。别人的经验可以去学,但是父母也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去灵活应变。否则,百分百直接套用别人的经验,就好比是脚上穿了双不合适的鞋,可能会挤脚、磨脚,甚至有可能会出血泡。孩子不但没有得到良好的学习经验,反而还可能会偏离正常的学习轨道。

同类推荐
  • 上哈佛从娃娃抓起

    上哈佛从娃娃抓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但是,如何教育孩子却是世界性的难题。哈佛大学用它独特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理念,成功地回答了这一问题。上哈佛从娃娃抓起!让我们用哈佛教育的精髓去管理孩子,去成就孩子的未来!
  • 爱你,么么哒

    爱你,么么哒

    这是一本可爱的教子录。作者用幽默的语言,把日常生活中与爱人与孩子相处的故事呈现出来。文笔流畅、语言幽默,从文字中可以看到作者智慧的人生态度。本书的每一篇文章,精致中透着作者生活的智慧,多种情绪跃然纸上,作者通过文字向读者传递生活的美好。
  • 用故事优化孩子的性格

    用故事优化孩子的性格

    在孩子幼年的时候,播种下什么思想,就会收获什么命运,这样就是性格的优化的目的,这就是性格可以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神秘。性格是可以因为思想,因为行为、因为习惯,而成为动词的。特别是在孩子性格尚未成形的时候,给孩子播种下一种思想,或许你会问思想源自于哪里,什么样的思想才是一种好的思想呢?它可以让你实现——故事!本书在为家长们列举了10多种需要优化的性格外,还聚集了凝聚中西方文化精髓的近200个故事,结合编者自身故事的运用,让家长们从故事里给孩子播种思想,优化性格,收获命运。
  • 心教

    心教

    没有哪个父母不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大家希望用坚持正面管教的方法,让孩子在充满善意的环境中成长为一个快乐、自律、有责任感、学习和生活能力强的孩子,但美好的愿望却不一定能给孩子带来好的结果。在这本书里,李崇建老师构筑了“姿态”“语气”“感受”“渴望”“正向好奇”与“停顿”六个环环相扣的脉络,以清楚的步骤,深入浅出地说明专业咨询模式如何运用在孩子身上,唤起孩子的正向好奇、自我觉察、情绪转化,进而达到欣赏自己、爱上学习的效果,释放出孩子内在的生命力。这本书呈现了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和影响力,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帮助你有效地解决孩子的问题,同时也能获得自身的疗愈、成长,提高爱和教养的质量。
  • 父母,请这样开启孩子未来的财富之门

    父母,请这样开启孩子未来的财富之门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孩子从襁褓婴儿长成大孩子了,不在需要父母的监护,更减少了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无形中与父母之间有了隔阂,孩子将去开拓属于自己的心中所想和人际交际圈,在此,本店掌柜提示家长朋友,无论您是成功者或是创业中、无论您有多忙应酬多多,请您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多陪陪孩子,多了解孩子,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伴孩子走向成功。
热门推荐
  • √2整容术

    √2整容术

    火焰首先是从一个窗口喷吐出来的,随着一夜未停息的山风顺势腾跃而起。没多一会儿,其他窗口也冒出了火舌,瞬时连成一片,顷刻吞没了整个建筑。“着火了,着火了……”一阵上气不接下气的叫喊声,惊醒了天刚蒙蒙亮的山村。当人们从睡梦中跑出来时,“冰雪之家”旅店已在一片火海之中。“赶快……救火,救火……”村主任朝跑来的人们声嘶力竭拼命地呼喊道,“快,操家伙……端水,扬雪……”所有人在慌乱中就近找来工具,有的去接水,有的铲起地上的积雪撒向火中。“赶紧给县消防队和镇里打电话,叫他们快来救火!”村主任一边交代,一边奋力扑火。
  • 天赋好到爆

    天赋好到爆

    一次火急火燎的天赋测试,从此让世间多出了一位无敌的守护!无论炼丹,炼器,还是武技,一学就会。灵术,符文,信手沾来。国家危难,魔人入侵,生灵涂炭?不用怕,有他在,就足够了....(放心收藏,吐血完本!)
  • 楚夫人今天脸红了吗

    楚夫人今天脸红了吗

    他,南辰国永疆帝;他,华国楚家家主。一场车祸,他变成他,穿越时空,只为那一心尖人。―众人皆知,楚家夫人姜梦雪嫁于楚家家主楚尉俢三年,两人除却新婚夜那一次同房后再无一次见面。这便是大家族家的联姻,众人都以为这两人一生都会这样,谁曾想一场车祸后局面全部发生改变。楚尉修一睁眼便喊着楚夫人的名字,从此化身宠妻狂魔外加大醋缸,每天都在撒狗粮。―某天采访:“楚先生,大家都知道曾经您对这段婚姻非常不满意,怎么车祸醒来后就变身宠妻狂魔了?”某男淡笑“曾经眼瞎,经历过生死后幡然醒悟,知道要宠老婆了,毕竟我老婆那么美,被别人抢走就得不偿失了。”
  • 仙界游戏玩家

    仙界游戏玩家

    初来乍到的陈昊看着眼前的欧皇网咖发出灵魂拷问:我该怎样做,才能让这帮仙人守护阿拉德,在线等,挺急的!白驹过隙,剑仙破关而出,看着来势汹汹的兽潮反手一记拔刀斩,并说出了那句在仙界亘古流传的名言:天不生我李不绝,剑道万古长如夜!与此同时,还有一群身负洪门秘典,号称洪门最后一人的万千“熊孩子”,面对魔族大军居然毫无惧意,反手就是一记天隙流光,直杀的域外天魔丢盔弃甲!至此,陈昊脚踏星河战舰,看着九曜仙界,会心一笑道:看,这、就是八百万勇士打下的江山!少年,想要变强吗?那就充钱吧!
  • 画史:国画历史演变

    画史:国画历史演变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
  • 我的系统竟然想让我当和尚

    我的系统竟然想让我当和尚

    我是一个宅男,现在被系统拐去了异世界。这个世界有着很多的武功高手,一人打爆一个军队的大有人在。同时,似乎还有着鬼物和妖怪。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系统让我去当和尚,度化苍生。但是说好的天下无敌,装逼打脸开后宫的人生呢?“淡定啦,你可以不要想这些东西,你就会放下。我佛说。。。。。。。”“滚。”“哎,得咧。”
  • 没有的石榴花

    没有的石榴花

    说起来,李成刚和高晓婷还是校友呢,都是安亭师范学校毕业的,只不过由于年龄的关系,两人没有在校园里见面过。正因为是校友,所以那天第一次见面,李成刚就觉得高晓婷很亲切,就是那种好像在同一个地方一起待过的亲切。后来这种搔心窝的话高晓婷听多了,她心里叽咕,那你第一次见面时为啥没有对我讲这种话呢。心里是这么想,可她没有讲出来,只是嘴角露着开心的笑,这笑里有着鼓励的意思,鼓励李成刚继续讲下去,而李成刚也熟悉女人这种藏在笑中的鼓励。
  • 你不知道路往哪边拐(锐·小说系列第三辑)

    你不知道路往哪边拐(锐·小说系列第三辑)

    《你不知道路往哪边拐》收入深圳青年作家陈再见的《你不知道路往哪边拐》《鸟儿走在回巢的路上》《皮小姐》等六个中短篇小说。在此集中,作家书写他所熟悉的中国南方乡村社会,充满海蛎子气息的人情世俗,也写他观察到的城乡巨变,转型社会面临的现实和矛盾。他是隐藏在小说背后的社会观察者,是乡野顽童,是回不了县城的中年人,也是游历南北的女占卜师……他将乡村、城镇、城市三种生活场景打通,温和执着地表达他的所历所见所思。
  • 养肺就是养气

    养肺就是养气

    雾霾笼罩,原本吐故纳新的肺成了藏污纳垢之地。这时,免疫系统第一时间暴露在敌人面前,免疫力消耗很大,人极易生病。本书根据支修益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等权威机构工作30年的丰富经验,结合大量临床案例,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肺部健康基本知识,如9种常见肺病征兆、12类需养肺特殊人群,还详细介绍了国内最权威胸外科专家总结的15种食物养肺法、13种运动养肺法和10套常见肺病康复餐,内容丰富、实操性强,旨在让人日常轻松养肺、防治肺病。
  • 穿越之争战三国

    穿越之争战三国

    《被坑从皇帝开始》新书搞笑流,喜欢可收藏。什么鬼,你怎么可以有燕云十八骑、锦衣卫、神机营……你有没系统。对不起,朱元璋、刘秀等等,都没系统,那么他们的故事,说出你相信。穿越之迷,冥冥之中,无形大手搅动风云,气运加身,以少胜多,无意发现惊天大局,不甘沦为棋子,努力掀开迷雾,看穿越者李惠义如何从菜鸟,演变为一方诸侯,直至九五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