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800000019

第19章 内外铁三角推行新政(3)

在肃整朝仪之后,张居正又进一步拉出了一个确保皇权至高无上地位的命题,那就是所谓的“尊主权”的命题。这里的“主权”是指君主统辖之权力,提出这一“主权”的目的是“使人知尊君亲上之义”,张居正认为这才是当今之“急务”。与“尊主权”相应的是“一号令”。“一号令”的要旨是在“一”,各种方案和议论都由至高无上的君主作出裁决,由皇帝一人独断朝纲,以最高权威的论断消弭各种浮言旁议,加强统一执法的力度。所以,这“一号令”是由“尊主权”而来,“尊主权”要通过“一号令”来实现。这“一”和“尊”是强化皇权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尊主权”就是把尊君、集权和执法连为一体。按张居正的解释,这是为了做到“事权归一,法令易行”。所以,“尊主权”宣扬的不是一般的忠君观念,而是集权中央,用以伸张法纪。

当然,除了树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之外,对皇权的有效实行渠道——政治体制,张居正也提出了适时的改革措施。在政治体制的改革方面,张居正提出了“一方之本在抚按,天下之本在政府”的思想,把政府推到天下之本的重要位置,这是“尊主权”的实质性内容。尊君只尊一个皇帝,而尊政府却是突出一批最高官僚的群体,这与明初的尊君并不相同。这稍微有一点国家至上,君主立宪内阁负责的意思。

明朝开国皇帝太祖取消了宰相制,由皇帝直接统辖中央六部,又把大都督府一分为五,将政治、军事大权集于一身,尊君是尊一人。而张居正却是把君主一人拥有的权力改由内阁群体分担,他认为:“天下可以一人主之,不可以一人治之。”所以,“尊主权”不同于明初由君主一人治之,包含君臣共治的因素,其实际效能已超越尊君的传统意义。当然,其他人已经看出来了,他的这一举措已超出他遵守祖制的许诺,因而有人开始说他“擅权”、“专权”,但万历初年的执政环境又给他以辩解的理由。皇帝是个未成年的少年,皇帝的权力只能由内阁代为行使,这是由一批重臣组成的行政最高机构,不依靠内阁,又能如何?反对者也无可辩白。

张居正紧抓皇帝幼小,可以名正言顺地干政理朝的时机,用“尊主权”和“一号令”来提高政府诏令的威权,以此名义集权内阁,伸张法纪,改变了明初内阁不干预六部权力的旧体制,规定六部必须听命于内阁,各省抚按听命于六部,各省县令听命于各省抚按,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机构层层由内阁控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使改革得到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使集权与执法连为一体,这就是张居正提出“尊主权”的真正意图与实际效果。

“尊主权”是改革必需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很难设想在一个利益繁杂的大帝国能够推行改革并获得成功。事实上,历代王朝任何有影响的改革都从集权启动,集权离不开尊君,张居正也不例外。问题是这权力为谁而用,怎样使用。张居正起自寒微,论出身、资望,辅佐小皇帝是不易稳住阵脚的,新政又要触犯豪门权贵的利益,削减官员的特权,阻力极大。正是着眼于这一点,张居正大张旗鼓地树立改革权威性,把“尊主权”作为第一要务,使尊君、集权与执法连为一体。

在后代的史书中,不论是官修的《明史》,还是私人修史,都赞叹张居正执政魄力之大,不同凡响。但有号令,“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风,无所不披靡”。新政能有这样的威力和声势,以集权行使执法起了重要作用。

在完成了对皇权权威的确认——“正本清源”之后,张居正开始了“去污除杂”——节制权贵,伸张法纪。任何时代的空谈之风首先都是从一些权贵那里开始的,他们既脱离实际又接近权力,往往成为当时社会体系的污染源。

尊主权的要旨在于以法理政,也就是以伸张法纪为中心,整顿统治秩序。法就像水,皇权就像是源头泉眼。但是,这些权贵就像是在泉眼撒尿屙屎的动物一样,他们会肆无忌惮地污染水源,最终使得法纪不兴,社会秩序混乱。所以,在正本清源之后,去污除杂削弱权贵特权成为当务之急。张居正把不法权贵看成“权蝎”、“民蠧”,认为这些人是祸国殃民的大患,因而以“力杜悻门”作为“励精之始”,提出“锄强戳凶,剔奸厘弊”的主张。把改革的锋芒指向统治阶级内部的不法现象,从而触动王朝统治中最腐朽、最黑暗的社会势力,这是比从底层起家造反还要难的事情。造反者面对的是统治阶层的最末端,和自己的利益冲突较小,惩治自己的能力也有限,大家都是一群对一群。但是,从上层开始改革,很容易被孤立,是一对多的形势。这也是为何历代改革家最终身败名裂的原因,因为他们触及权贵的利益,而那些权贵掌握着评判历史的话语权。

不法权贵横行一方,鱼肉乡民,由来已久。太祖朱元璋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除了长子立为太子外,其他儿子都封为亲王,享有大量的领地和优厚的待遇,类似汉朝的分封制。各个亲王的封地称为藩国,又称藩王。每个藩王每年由朝廷供给禄米一两万石,有的多达五万石。清代史学家们评论如此厚禄奉养,使藩王们“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藩王不管政事和军事,避免了汉朝、晋朝末年藩王拥兵自重的祸乱,但却使宗室子弟不事功业,坐享其成,养了一大批庸碌无为、为非作歹的权贵。随着王室子孙的繁衍,宗室成员愈来愈多,形成庞大的家族。嘉靖八年(1529年)有亲王30人,郡王203人,宗室属籍的有8203人,至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已达3万余人,增加近4倍。早在三年前就有监察御史林润上报,京师每年的岁收赋粮400万石,各王府禄米就要852万石,即令全部供给王府,也不足一半。如此庞大的禄粮,官府已不胜负担。这些藩王侵占肥沃的田地,却从不纳粮;官府的赋税日益减少,却要供给日益增长的禄粮,官府库藏不足支出,有所拖欠,王府就出动家奴闹事。关中宗室韩王府一次出动数十人,包围衙门,索要禄粮,殴打地方官,这类事件屡见不鲜。晋王朱济熿擅自打开地方仓库,抢走粮食十万余石;宁王朱宸濠在与地方官的冲突中,无视皇朝法制,竟然杀掉都指挥使戴宣,驱逐布政使郑岳、御史范格等官员。他们对国家的命官尚且如此横暴,对百姓更是为所欲为,屡屡残害无辜。就以明太祖的直系子孙来说,新安王喜食人的脑髓,每到傍晚,便让人埋伏在门边,拦截过路人,杀而食之;晋恭王出游,纵马飞奔以击人取乐;代王朱桂已到花甲之年,竟然与儿子身穿短衣小帽游戏,在光天化日之下以锤斧杀人为乐,其孙子在父丧期间歌舞不息,有内使劝谏,却被动用私刑,用棉絮塞口,用石鼓压胸,活活闷死;谷王朱橞掠夺民田,侵吞公税,杀人无数;端王府私设挖眼、割舌、火烙等刑具,残害民众;伊厉王驰马斩人,血溅王衣,竟然将血衣作为收藏品陈列,其子掠人妻女四百多口,夺民房屋3000幢,大选民女700余人,留下面目姣好者90余人,或令其家人交纳赎金领回,或留在王府供其淫乐,玩厌了便抛入虎圈。其他诸如徽王“夺田宅子女”,伊王“淫虐不法”等罪行,真是罄竹难书。比这暴行更可怕的是司法的纵容,这些皇亲国戚都享有逃避刑法的特权,地方官不敢触犯王府,宁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执法中对诸王罪行曲意庇护,尽量减少罪责。除了谋反以外,不论如何残害百姓,掠人田宅,夺人妻女,仅仅革去俸禄的1/3或2/3,或削为庶人,就可了结,致使这一批劣迹斑斑的豪强权贵,长年来盘踞一方,为害百姓。恶势力盘根错节,谁也说不得,谁也不敢碰,有没有这个胆量将他们绳之以法,是能不能以法治国、取信天下的严峻考验。

还在隆庆年间,张居正就为对待自己旧时伙伴辽王朱宪□的横行暴敛而左右为难。小时候,张居正是在辽王府里和朱宪□一起长大的,两人虽然有一些过节,但毕竟从小在一起情同手足。况且这时,张居正要是惩治了他,更会让人觉得他忘恩负义公报私仇。但是,最终为了伸张法纪,杀一儆百树立威信,张居正毅然主持处决了辽王,废了辽王称呼,将辽王府的一切划归楚王管辖。

朱宪□仗着嘉靖皇帝封给他的“清微忠教真人”封号,权势炙人,为所欲为。他迷信符咒妖术,草菅人命,欲得人头,就到街上随意割下醉汉的首级,扬长而去。他的骄奢淫逸更是臭名远扬,有一首叫《头陀行》的歌谣,揭露了他与男宠的荒淫,患了性病梅毒,连鼻子都烂掉了,还以炙人为乐,是个十足的虐人狂。

朱宪□在江陵抢掠土地,奸淫妇女,无恶不作,民愤极大。清初户部郎中王士祯追忆他的曾祖在荆州府任推官时,目睹辽王纵容手下打死官吏,拒不交出肇事人的暴行,官府也无可奈何。

对这样一个恶贯满盈的恶霸,地方官不敢过问,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起初,张居正也无意深究,可是当民怨沸腾,不得不过问时,朝廷派出刑部侍郎洪朝选进行调查核实。这时,辽王府却树起白旗自称投降,一种哀怨的可怜样子,好像在申诉新皇帝在欺负他的长辈叔叔。张居正正好抓住这个机会,给他一个造反的罪名,辽王也算是不打自招,自己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在明朝藩王什么罪名都可以担当,就是造反的罪名他们担当不起,那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令众人唾弃的行为。张居正正好借这个借口免去了具体查办的麻烦。当时,一些反对派马上说张居正是在“谋产害友”,但也有人站出来给他说好话。著名学者沈德符说:“辽(王)之恶当废久矣。”认为辽王之废,不是张居正有意为之,本是早就该惩办的事。关于这一争论,事实上并不在于辽王该不该惩治,而是张居正能不能打消顾虑,果敢下手。他不避亲朋故旧,不计流言蜚语,迎难而上,秉公执法,这是不计个人得失的表现。在这里,辽王正好碰到风口浪尖,对他的处治就是理所当然了,况且张居正处治的贪官污吏权贵大族不只是辽王一家。

万历初年,最有权势的宦官冯保的侄儿冯邦宁在酒肆闹事,殴打平民犯了法,这是一件引人注目的事。因为张居正当上首辅,是得力于冯保的支持,秉公处理就有可能得罪冯保。这样一件为难之事却并未难倒张居正,他当机立断,把冯邦宁革职,杖责四十大板,待罪一年,并嘱告冯保严格家教。冯保论权力也是宦官中的顶级人物,且受到李太后的支持,权重一时的内臣竟甘愿受外臣首辅的节制。不仅如此,张居正还通过冯保对诸多宦官进行严格约束,冯保无不听命,以致引起一些宦官对冯保的不满,而这正是冯保能识大体之处。这也证明由张居正、李太后与冯保组成的铁三角,不仅能够抵御政治风浪,也能够自行消解内部可能出现的摩擦。

不仅如此,张居正还断然了结了多年不敢触及的积案。云南黔国公沐朝弼是开国功臣沐英的后裔,在云南作恶多端,嘉靖时被免官,因他的儿子沐昌柞继承爵位,这已属宽大处理。但是,沐朝弼不服,更加猖狂,扬言要杀地方官,并勾结番人为害乡里。在嘉靖、隆庆年间,都因为他是开国元勋的后裔,未能惩办。张居正断然将黔国公逮捕,本欲处以死刑,考虑到沐氏祖先三代的大功和云南土司的安定,免其死罪,罚其终身囚禁,并一再宣告:“所在强宗豪民,敢有挠法者,严治不贷。”

对于皇帝的至亲外公,张居正也严格按规矩办事,不搞特殊。李太后的父亲武清伯李伟要求朝廷供给他自造坟茔的银两,神宗下旨从厚发给。张居正认为,只能参照嘉靖给外公两万两的旧例,不能再加优惠,并以《请裁抑外戚疏》申述理由:“贵戚之家,不患不富,患不知节。富而循礼,富乃可久。越分之恩,非所以厚之也;逾涯之请,非所以自保也。”用大义相告,使皇帝有了可下的台阶,他外公也是心服口服。李太后也是深明大义之人,她默许和支持张居正对外戚的限制,遇有外戚违法,照罚不误。后来,神宗又要援引正德二年的先例,给国丈的兄弟封官。张居正查阅档案,发现该例已在嘉靖时取消,依此驳回。连皇帝的旨令,太后、皇后亲属的索恩求赏都被驳回,充分反映了张居正秉公执法的决心和勇气。

在严加规范贵戚权臣的贪赃枉法之后,张居正又进一步对整个官僚体制的特权进行改革。驿站,是古代中央王朝与地方和各省之间相互联络的关节点,是商旅行人的交通枢纽,它包含传送公文、通信、交通、运输和旅舍等一系列设施。各条驿路都以京师为中心向四方辐射,驿驿相连,水陆衔接,通向全国各地。由于各驿站都有一定的驿程和固定的位置,古人习惯以此计算路程,从而具有正方位、辨道里的作用。所以,驿站虽由官方设立,为官员服务,但在明代民众生活中亦有重要的作用。

驿站对地方影响最大的是由官员免费乘驿所带来的扰民、坑民、害民的流弊。驿站要供应来往官员的舟车驿马、住宿驿馆、伙食供应、迎送扛抬等差役,这些费用都按当地人纳粮的多少进行摊派。明代的差役名目很多,但法令上规定,应征者只出劳力,所需工具、原料由官府支付或另行折纳。例如,内府的工匠由官府供给柴米盐茶或付给钞贯,对灶丁则给一定的灶田以供自养。唯有驿站不循此法,官府对服役人,不仅不给任何生活补贴,还要求役夫自备马匹和物资。这对民众来说,就兼有力差和银差的双重负担。这负担是按纳税人纳粮的多少来分派的。马匹按明初的规定分上中下三等,纳粮100石者供上马一匹,80石者供中马一匹,60石者出下马一匹,与马匹有关的物资,如马夫、马鞍、马料等一概由供给人承担。这种规定似乎是多纳税的多出资,富户首当其冲。实际上,并不尽然。法令还规定可以由众户合为一夫役,这就为富户将负担转嫁到百姓身上提供了渠道。此负担之重,为害之烈,被人视为“最为民害”的重役。据《明会典》记载,由役夫自备的物资包括自己的口粮、旅费,牲口装备、草料和医药,车辆船只,铺盖雨具,日用杂物,还有乘驿人的伙食供给,不能携带的物资要折成银两。种种花销,费用甚大。据现代学者推算,每匹马一年所费银两在四五十两以上,高出田赋两三倍之多。

明初使用驿站本有严格的规定,非有军务和国家大事,不得发给勘合(印信)乘驿,这些章程到明后期已经名存实亡。兵部和各省抚按随意填发印信送人情,一张印信使用终身,或辗转相赠,循环使用。官府不仅视而不见,还不断扩大对官员的优惠。为满足各方官员的享受欲望和攀比之风,嘉靖时乘驿的条款增到五十一条,比洪武年间的十三条多出近三倍,并大大提高了接待的规格,这一切都强加到了供役者的身上。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 隋唐历史人物狄仁杰评传

    隋唐历史人物狄仁杰评传

    本书从思想、信仰、品格、心理、君臣关系、同僚关系等方面,对狄仁杰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全面客观地写出了狄仁杰曲折坎坷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 卑鄙的圣人:曹操1

    卑鄙的圣人:曹操1

    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中南海里的衣食住行

    中南海里的衣食住行

    本系列是反映我国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人的工作和生活故事的系列图书。本系列共分为家世渊源、乡情悠悠、衣食住行、情趣爱好、博览群书、战友情深、博大胸怀、肝胆相照八部。通过对老一代革命家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小细节和有趣的故事的描述,揭示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和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高尚革命品格。 本书着重反映了领袖们在生活当中一些平凡琐事,通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展现出一个个真实的老一代革命家形象。
  •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将为广大读者重现历史的风云际会,再现一个历史上真真切切、鲜活生动的刘邦。阐释帝王的是非功过,为读者呈现一幅壮美的传奇画卷。
热门推荐
  • 都市追凶

    都市追凶

    五年前的一桩疑案,让有晕血障碍的秋彦走上刑警这条路,青市多了一个让黑暗颤栗的神探,不过当他终于触及到疑案的真相时,忽然间,所有的对手都蜂拥而来,秋彦的处境也越来越危险……
  • 婚姻之殇

    婚姻之殇

    妻子彻夜不归为了什么?是为了工作和事业,还是另有其他?面对妻子的各种难以启齿的行为,他为什么选择坚守婚姻?这其中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作为心理咨询医生,面对风韵犹在的富婆以及青春美丽的少女,他会有怎样的举动?一切交织而往,室息感、罪恶感,他该何去何从?
  • 撩人如她

    撩人如她

    系统:我们的目标是兢兢业业完成女配任务!女配:只要哥哥长得好,一句在吗我就倒~系统:不!那是男主!住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九州沉浮录

    九州沉浮录

    一滴一滴的水总会汇聚成一个湖泊,一个乱世总会有英雄的集结争锋!九州大陆的鸿篇史诗.当古老的九州大陆陷入纷争,隐藏的黑暗力量蠢蠢欲动,世人呼唤着英雄.该来的战争,来了!!!
  • 墓邪

    墓邪

    正家三代到了正南这一代,不知等待在前方的,是吉,还是凶?
  • 祸水好难当】本妃一向很低调

    祸水好难当】本妃一向很低调

    穿越女猪个性爱装傻,喜低调,淡定加腹黑,一来就捞了一个集千万宠爱一身的公主来当,虽说是个小婴儿,但十八年后又会是条好汉。可人太得宠难免会招嫉妒,为了能让自己平平安安活到老,她深知明哲保身的道理,所以,她当起了胆小如鼠,殿门不迈出第二步的低调公主,但即使都低调成这样了,怎么还会有飞来横祸……这皇帝老爹自当为她好,给她寻了个王爷当驸马,妈妈咪呀,亲上加亲生出来的孩子畸形的几率很大的,她不要拉……还有,周围射来的嫉妒目光,是啥回事……
  • 凤凰斗:妻焰嚣张

    凤凰斗:妻焰嚣张

    一个大家族的千金,新婚之夜,与她圆房的人不是他的丈夫,于是几番逼迫之下竟失了心智,整日疯疯癫癫。一次无意的落水,香消玉殒,而夏初却意外的进入了她的身体,从此开始了她的古代之旅。明明是大少奶奶,住的却是后院的小破屋。相公双腿行动不便,还性格阴郁,现成的儿子每每来捣蛋,视她为仇敌。风流的小叔,光华四射的小姑,冷嘲热讽的婆婆,弟媳……一个庞大的家族,一个个不知底细的人,一件件不为人知的秘密向来懒惰的她,也无所谓,整日装疯卖傻,吃饱了睡,睡饱了吃,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少了电脑,少了一个消遣。可是有些人却看不惯她的平静,偏偏又要来惹她。她向来信奉“认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也不当病猫”的原则。于是松动了懒懒的骨头,为了自己的安宁而选择了争斗。
  • 随身空间之星际美容大师

    随身空间之星际美容大师

    肤白貌美大长腿的女老板,经历了当红小生的背叛后,意外穿越到了未来的时空,相对于上世家财万贯的她,这一世却变得一穷二白,父母身亡,家族败落……就连吃喝住行都成问题,这窘迫潦倒的局面,让她彻底化压力为动力,再加上空间这个金手指,贫穷贵公主,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的美容大师,一个,两个,三个……咦,怎么出现了这么多美男?眼睛都看花了,肿么破?
  • 试卷上的青春(南瓜屋故事)

    试卷上的青春(南瓜屋故事)

    这是一个在高考前后发生的爱情故事。我本是班里不起眼的学生,因为一次迟到和班花灵慧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在我立志要追求灵慧的时候,发现她患有一种怪病……主人公“我”和灵慧的爱情若即若离,朦朦胧胧,貌似总有一道屏障阻隔着他们。故事中摇曳着我和王峰的友谊小船,还有充斥着我不堪高考重压的失意。这是我一段失败的高考经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更是一个不灭的青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