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30100000001

第1章 坦然真切 发自肺腑的人生独白(译本序)

刘荣跃

人生是需要思考的。每个人无不对人生作这样那样的的思考。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变得更加成熟,生活才有可能日趋完美。而社会也是在人们不断的思考与探索中进步着,完善着。没有思考的生活一定是苍白无趣的。人是富有理智、充满灵性的高级动物,怎么会没有思考呢?所不同的,只是各自的思考方式、程度与结果等有别而已。我们每个人对于人生必然都有自己的认知与解读。不过,看看别人是如何思考的,尤其看看那些在这方面给世人留下优秀之作的人是如何思考的,的确不无益处。

《四季随笔》正是一部思考人生的书。我们从中不难读到许多颇有价值的东西,发现很多亮点——这也是我在翻译过程中所切身感受到的。自己翻译过的书也算不少了,能把这部作品译介给读者是我的莫大荣幸。这既由于作品本身所包含的价值,又因为笔者相信拙译存在的价值(后面对此将有所提及)。我的翻译是有选择性的,不是只要能出版的书都翻译。人生短暂,应该把宝贵的精力和时间用到刀刃上,用到自己喜爱的作品上。而本书,便是我所喜爱的作品之一,也是我的翻译体系和计划中的一个环节吧。

如前所说,这是一部思考人生的书。但作者的思考很特别,与很多人的都不同。而这也形成了本书的一个重要特色。像我们许多人一样,作者在他的人生途中艰难地工作过,拼搏过,挣扎过。他吃过无数的苦头,遇到过太多的挫折,经历过许多的世面。到了中年以后,他的经济条件忽然得到改善,使他得以过上悠然自在的日子,不用再为生计奔波、发愁。在这个时候他脱身于社会之外,独居一处,于一年的春、夏、秋、冬里,对人生作方方面面的思考。他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园,用旁观者的眼光来观察社会,观察自己所走过的一生。所以他观察、思考的角度是颇为特别的,不受生计、环境等因素影响。他因此非常超脱,非常洒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写出了这本“只为了满足自我”的书。由于只为了满足自我,让自己高兴,而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趣味——比如像作者以前写的小说那样――所以他便能无所顾忌地说出真心之话,发出肺腑之言了。此书的可贵正是在于它讲出了作者心中的真话,而不在于讲出了多少合理合情的事,尽管其中包含不少真知灼见。

我们都知道说真话不易,生活在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在说话表达意见时往往会顾忌这顾忌那。所以真话就显示出了它的珍贵。本作品正是一部讲真话的书。书中的某些观点看法不一定正确——其实世上任何人的观点看法都不可能完全正确——但全都是作者的肺腑之言,坦然而真切。作者写下这些话时,毫无顾忌,因为他只是为了满足自我。本书原名为《亨利·赖克罗夫特日记》,既然是日记,就很带有私人性。“纯真”恐怕是此书的最大特点,我们从中可以更加深入、真切、全面地看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多地了解到他所处的那个社会,以及社会中的人们的精神状态。

作者在回忆往事时,基调是灰暗的,悲愁的。这是因为作者不仅亲眼看到,自己也深深体验到,人们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必须付出多么巨大的艰辛!此种情况这位十九世纪的作家写得极为深刻,他再一次道出了一个确定无疑的真理。既然是真理,必然就具有永恒性——在读着这本书的同时,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看今天的社会,不同样如此吗?为了生存,每个人都必须有很大的付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生活难啊!”人们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真是一个可悲的、残酷的现实。人生一辈子,应该过得轻松快乐才是,但如果你的物质条件没有达到一定水准,你永远也轻松快乐不起来。要想真正过上幸福美满、潇洒自由的生活,确实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作者在他年轻时没有做到,整天不得不为生计奔波,吃尽了苦头。他对此充满感慨,在终于跳出了那个为生存而操劳的大漩涡后,还对那样的生活心有余悸,耿耿于怀。生存,生存,人为什么仅仅为了生存都如此艰难呢?这是本书留给我们的思考,或者说是笔者从中不断得到的思考。其实这个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或面临过的生存问题,绝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我面前,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太普遍、太重大了,谁也逃避不了它,谁都要面对它,谁都要过这一关。只有在你觉得不为生存发愁的时候,没有生存压力的时候,你才会真正过得轻松自在,从而也才会真正享受到这“美好的人生”!我们不无遗憾和同情地看到,世上有不少人一辈子都“不得不”为生存辛苦地操劳,否则生活就会出现问题。我们多么希望天底下的人都能过得轻松快乐啊!于是我理解了作者的悲观情绪,理解了他的愁闷与哀伤。无论如何,他的种种情绪与忧愁都是非常真实的,它们毫无掩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从中更多地看到一些积极的、有益的东西。作者不是要让我们看到生活令人可悲的一面,他只是在毫无掩饰地袒露自己的心扉,真切地表露自己的心迹,痛痛快快地把想说的真话向自己倾诉。他主观上并没有想到要告诉人们什么,只是我们可以从他这本内心的独白中,更多地看到人生,了解人生——这必然是有好处的。其实无论什么事,别人怎么说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自己有怎样的态度决定着自己有怎样的人生,不是吗?

阅读本书,我们还可以对英国的文化有更多的认识。作者经过多年的拼搏和挣扎后,冷静地对它作了各个方面的思考,涉及到生计,书籍,艺术,战争,英国人,英国的政体,贵族,人与宇宙万物,科技,农耕,关于生与死,食物,等等,真可谓包罗万象,堪称英国社会的小百科。作者的思考是自由的,无边无际的。我们仿佛随着他的思绪,深入到他所处的社会。我们仿佛从那样的社会中,又看到与自己这个社会的一些相似之处。于是我们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更多的解读。作者对有些问题看得深刻,比如科技的负面影响问题。他在书中指出:“我憎恨和害怕‘科学’,因为我深信在未来很久(如果不是永远),它将成为人类冷酷无情的敌人。我看见它将生活中的一切质朴与优雅和世上的一切美丽破坏。我看见它在文明的面具下恢复着野蛮。我看见它使人的头脑变得黑暗,内心变得冷酷。我看见它给一个时代带来了广泛巨大的冲突……。”乍一看这似乎很可怕,耸人听闻,但仔细想想,难道情况不是如此?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结果必定会相当严重。我们完全可以把作者的话看成是他向人们敲响的警钟。科学本来应该造福于人类,但无可否认在这个过程中它也带来了灾难。比如核武器的问题,已经日趋严重,甚至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还有克隆人的问题,也严峻地摆在世界的面前。正好前不久笔者在国家图书馆听了一场演讲,谈的就是科学给现代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使我对此有了更多的思考。如果我们不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过多地、超前地进行科技开发,必将造成不幸的后果,这是谁也不愿看到的。

作者一方面在悲愁中回忆过去,另一方面又热情地抒发着对自己眼下的生活的满足,使我们看到人生光彩的一面。人生本来就是多面性的,绝不是单调的。这时作者便从对大自然的抒发中,流露出他的喜悦之情来。他的文笔是很美的,让读者从中分享到他内心的快乐。这样的地方比比皆是。既然把本书分成四季来写,必然少不了对大自然的描写,对美丽景色的赞颂。这里我们不妨先对此“领略”一下吧,为随后的尽情欣赏作一铺垫:“在这个炎热的天气里,我有时喜欢于强烈的阳光中漫步。我们这个岛国的太阳从来就不热得无法忍受,它在盛夏的狂欢中有一种壮美,令人喜悦。但在街道上却是难受的;即便在那儿,凡是看见了阳光的人,天空的光彩也无不给各种普通的或丑陋的东西增添美丽。我记得曾在八月里有一个公假日,出于什么原因我全程步行穿过伦敦,意外地享受着一条条大街上荒无人迹的奇特景象,并随即为感受到某种美而惊讶——只见在街上那普通的狭长景色中,在暗淡的建筑中,有一种我从不曾知道的妩媚。那些深长清晰的影子,夏日里只有几天才能见到,它们本身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当落到没有人的大路上时更是如此……”那情景,不是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吗?

作者乔治·吉辛(1857-1903)是英国小说家、散文家。他曾在德国学习哲学。他的主要小说有《民众》、《新穷士街》和《在流放中诞生》。贫穷对于人的腐蚀作用常是吉辛小说的主题。他的散文名作即是这本《四季随笔》,叙述其醉心于书籍、自然景色与回忆往事的生活,通篇流露出对幽然恬静生活的赞美。吉辛穷困的一生,他对文学名著的爱好和追求,对大自然和恬静生活的向往,在书中均有充分反映。此书文笔优美,行文流畅,是英国文学中小品文珍品。

吉辛很看重他的这本书,认为这是自己最好的一部作品。他为此酝酿了近十年,写了两年多,并预料“在我其他无益的作品随着我无益的生命逝去时,这部作品多半还会留存。”评论家们也如此认为,说他的小说无法使他进入第一流作家的行列,但《四季随笔》却可以使他跻身于最好的作家当中。本书必将同《蒙田随笔》、《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和《见闻札记》等一样,长久地流传下去,原因已如上所说。不过,据笔者查到的不完全材料看,本书在国内的译介还不算多,不像有的名著已有很多译本。因此四川文艺出版社决定出版此书,是很有意义的,虽不能说填补了空白,至少也可以说在对吉辛的译介上弥补了不足。而笔者能成为该书的译者,自然也感到荣幸。

在翻译上,为了更加准确可靠,笔者在一些词句的理解上参考了李雯野前辈的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作为后译本,自然具有受惠于前译本的优势,这也是严肃认真的后译本有存在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对个别词句的理解从前译本中得到核实、确认或纠正外,书中涉及到的少数拉丁文和德文的翻译也采用了李译本的译文,这在注释中已说明。不过,除此之外,译文的行文方式与风格却完全是自己的,并且通过对比,笔者也看到拙译有自己的个性。个人觉得李译本总体译得比较直一些,难免有时理解起来比较吃力。举两个例子。原文一:“I have always wished to spend some part of the Sunday quiet with books.”李译:“我总愿将星期日的安静用一部分在有些书上。”拙译:“我总希望在星期天的部分宁静时光里与书相伴。”原文二:“Such powerful agencies of change have been at work during the last thirty years.”李译:“在过去三十年中,有力的变迁的媒介在活动着。”拙译:“近三十年来变革的力量一直起着强大的作用。”尤其是第二个例句,由于译得太直而造成理解困难。“agencies”除了指“媒介”外,还指“力量,作用”等。不难看出,这句话李译基本上是按照原文硬译过来的,而此种情况在李译本中带有普遍性。一方面拙译在某些地方的理解上和拉丁文、德文的翻译上受惠于李译,笔者为此表示感谢;另一方面我又看到李译较直的问题,为了加以探讨,在此略为提及。这不会是对前辈的不敬吧?实事求是地探讨学问,追求真理,这样的精神是应该提倡的。

尽管如此,拙译本中也必然存在某些错误和不足。人的知识水平毕竟有限。在本书中,有的涉及思想意识问题的词句本身在理解上就不那么容易,因而翻译起来自然难度要大一些。笔者虽尽了努力,但并非对所有地方都满意了。诚恳希望广大读者、专家同仁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不断完善。

2009年7月

于北京东燕郊

同类推荐
  • 我等不到了

    我等不到了

    写下来才发现,真实,比文学还文学。从古典,到荒诞,从平静,到高潮,应有尽有。但是,“真实”又是什么?我重复地陷入了从庄子到西方现代哲学家都描述过的苦恼之中。这个世界需要真实吗?如果需要,又需要到什么程度?对这些问题,我都不清楚。经过层层筛选,我能够肯定的真实只有一项:很多与我有关的人,都死去了。我很想与他们说活,不管他们能不能听到。于是就有了眼前这本书……直到今天,我还未曾使用电脑,这部书稿仍然是用笔一字一句写出来的。不知道今后还会有多少人保持这种书写方式,因此我十分珍惜地把这部书称为“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
  • 失约

    失约

    失约是人与之间的错过,而柳玫和沐阳的一次失约,却是命运般的错过。然而,这也许就是一种缘分吧,其实爱情不过是在对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但柳玫和沐阳的爱情故事绝非这么简单……
  • 童年论

    童年论

    近年来,学界对童年社会学研究的兴趣与日俱增,本书旨在介绍这一研究领域中的主要发展情况。在当代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建立了童年研究与社会学理论之间的联系,呈现了它的历史、政治和文化维度,并通过对童年的社会结构性特征及其日常生活背景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童年的社会建构特征。本书并不是根据家庭、学校和玩耍这样的传统类别,而是围绕空间、时间、文化、身体和工作这样的主体来组织内容的。通过这种方式,本书分析了近年来童年研究中新的研究方法的差异,以此为童年研究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 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一诗意的人生是如何起步的?《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向你绽放生命美丽与精彩的瞬间。无论是老船王把孩子带进赌场,还是在洗手间里的晚餐,或者陪他一起去罗马。因为盛装莅临过,尊严即使在卑微中也崇高,心智在颠簸中也能找到平衡。从此,蒙昧被文明开启曙色。这些故事是初始天空的一抹瑰丽。从而预示风和日丽的生命辉煌。
  • 自由之旅

    自由之旅

    本书是亚瑟·本森在人生旅途上的一部充满哲思的随笔,也是他深入探讨生活状态的作品,更是一部对欲望、追求、变化、追求成功和金钱过程中的反思治愈类心灵经典之作。本森文笔犀利、思想洞见强烈。冷眼看待和剖析我们平时认为正确而变得大众理念的一些行事习惯。重新以一种更加深入的反思精神来帮世人了解真正的精神渴求和自由是什么。告诉我们生活其实有很多面,一味地纠结于一种状态,很多时候会成为我们的思维局限,莫不如逃脱出来,透透气、换个角度来过生活。本森在论述生活之道中阐述:你对生活和生活的动机观察得越细致,你就越能体会到想象力是改变世界的动力,尤其是那种希望从束缚我们或限制我们的环境当中逃脱出来的想象力。
热门推荐
  • 毒方

    毒方

    爷爷被胡子绑架如花似玉是我两个姑姑的名字。关于她们的故事,还得从我爷马有才被江北胡子绑票那年讲起。那时候,我家住在哈尔滨傅家甸东边十余华里的一个小屯子,叫韩家洼子。我家是从山东那边逃荒来的,人称山东马家。那是一个夏天的夜里,我爷马有才到松花江边洗澡纳凉,因为贪图江边的凉爽舒适,一直呆到小半夜也不肯离开。就在他穿好衣裳准备回家时,突然有几只野鸭子从草丛中扑棱棱飞起。
  • 悍妃驾到:王爷请温柔

    悍妃驾到:王爷请温柔

    她厌恶鲜血、痛恨杀戮,无法逃离杀手组织宁愿去死。再世为人,竟又成为杀手。但这次她要活下去,更要与命运抗争。朝廷与组织勾结?既然她不得不去杀了个无辜的将军,那便顺便杀了恶贯满盈的厉王来恕罪。他是晋天国厉王赵子修,气势狠戾、手段毒辣,逆我者死。逍遥阁的杀手竟然来刺杀他?可笑!不过这倔强又刁钻聪颖的女子却引起他兴趣。她就如同一匹烈马,只有强者才能征服。这个强者,便是他!
  • 在人与妖共存的世界中生活下去

    在人与妖共存的世界中生活下去

    魔王降临,西方世界完全沦陷,毁灭的魔爪又伸向东方。经过无数的死亡和毁灭后,魔王被消灭,其破碎的身体化为七样宝物散落世间。事情发生在十多年后……
  • 尘土

    尘土

    李静、宋石男、东东枪等盛赞推荐!张立宪在《读库》1604中首篇推荐的作者,新浪好书榜2016年度十大好书、《中华读书报》2016年度文学类好书!许久未见的文字高手,来者不善,如“单刀入阵,寸铁杀人”,轻盈迅捷、利落优雅,又新鲜如洗、细致如丝。隐于市井的冷眼热肠,为盛世灯火里黑掉了的一小块、萎于尘土的一切招魂。一颗老灵魂,执着于记录凡常人事的风神与根系,笔下是萧红、萧军、端木蕻良们没有写到的东北故乡和故乡的人。这是贾行家(博客名“阿莱夫”)的第一本散文集,三十余篇,化作“人”“世”“游”。以哈尔滨等东北城市为背景,描画其祖辈、父母、亲友、邻居等各种人的运命,和这人世的污浊、美好、哀伤,记录下生命的无奈和庄严,卑微与贵重,为那些被剥夺被轻贱被凌辱被无视的人们、生活、城市招魂。无论尊卑贵贱,我们皆走在一段尘土中的路程,直到归于尘土。
  • 虫类觉醒

    虫类觉醒

    这里是虫类的世界,凡人之身融合虫类方能晋升生命层次,虫类千千万万,有堪称力量之源的螈虫,有提升自身的身虫,有直接战斗的斗虫·····
  • 真仙无觅

    真仙无觅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看主角一步一步走上无上大道。这是一本探索求仙的故事。
  • 台北人

    台北人

    白先勇的《台北人》,是一本深具复杂性的作品。此书由十四个短篇小说构成,写作技巧各篇不同,长短也相异,每篇都能独立存在,而称得上是一流的短篇小说。但这十四篇聚合在一起,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
  • 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吧

    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吧

    这是一个修仙的世界,名门正派!邪魔外道!御剑飞行转瞬万里,天材地宝层出不穷。来一场说来就来的充满刺激与澎湃的修仙吧!这位道友要修仙吗?来……从吃土开始!
  • 黄庭外景经

    黄庭外景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天营养百味:易学的家宴菜

    天天营养百味:易学的家宴菜

    逢年过节要准备一大桌菜时可让主妇们犯难了,那一桌子五花八门的菜式看似难学,但只要有方法,有指导,是能轻松拿下的。《易学的家宴菜》把握了家宴的特点,将繁琐的做法简化,但注重保留菜本身的特点,还注重将菜做得漂亮大气,让您能快速地学会做家宴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