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99700000008

第8章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8)

详细说来,是我发现自己有一个特点:被索取时不懂得拒绝,该索取时却说不出口,并且根本就不想索取。

这样一来,每多建立一个关系,对我而言,整体上意味着损失。那么,为了自我保护,我最好少建立一些关系。

也就是说,我大二之前那么多年的内向,其实是对我自己的保护,但我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仅仅认为内向是一个糟糕的东西,是一个必须改变的东西,于是我去追求外向。这个追求的确成功了,但我只是多掌握了一些社交技巧,并没有懂得如何在付出与索取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结果,朋友是多了许多倍,但付出也多了许多倍,这令我很累,于是我又恢复了老样子。

明白了这一点后,我再审视自己过去32年的人生,发现其实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许许多多人想与我接近,因为我一直是那种愿意聆听、陪伴并理解对方的人。但是,我自己总是缺乏与太多人交往的渴求,我总能有意无意地找到一些理由,让与许多人的联系逐渐淡下来,最终断掉。

譬如,大三那一年,我认识的那么多人,现在几乎都没有联系了。

对外向者,我们为什么甘愿付出?

内向是对内向者的保护。当我形成这个初步结论后,审视了一下身边认识的人,发现的确有许多内向者,看上去非常富有爱心,非常乐于助人,大家很乐意和他们交往。但他们却一直陷于孤独中。

我一个朋友说,她的爸爸为人非常友善,许多人喜欢他,但他却整天在家里待着不出门。她很焦虑,渴望他能多交往一些朋友,那样老年会更幸福。她威逼利诱,用尽了各种方法,爸爸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孤独。

相反,她的妈妈有些霸道,喜欢对人颐指气使,该索取的时候毫不犹豫,但她的朋友很多,每天都有许多活动。

如果说,内向是对她内向的爸爸的保护,那么,外向就是对她外向的妈妈的嘉奖。

我这个朋友也有点喜欢对人颐指气使,所以她和她妈妈一样,朋友也不少。听了我这番观点,我另一个朋友说,对她来说,的确如此,她有一个明确的意识:如果一个关系中,一旦她的付出多于收获,她就会结束这个关系,不过,这种事很少发生。

的确如此,她的朋友多得不得了,无论她去哪里,都会有朋友或同事接她送她好好招待她,并且大家多是真心喜欢她。

为什么,面对外向者,我们甘愿被索取?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也是内向者为什么会内向的答案,但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有点复杂。

只付出不索取,这是某些人变成内向者的一个常见原因,除此以外,内向的形成还有其他许多种可能。譬如,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就是一个极端内向者,他的第一个朋友是他的太太,而在认识太太前的二十多年时间中,他居然一个朋友都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罗杰斯说,这是因为他的父母自视太高,一直对他说,外面的那些孩子多是坏孩子,不要和他们搅到一起。

这句话藏着两个意思:你待在家中就是好孩子;你交朋友就是坏孩子。每个孩子都渴望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所以罗杰斯主动陷入了孤独。

追求“好”而远离“坏”,或者说,追求“善”而远离“恶”,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

关键问题在于,什么是“好”,什么又是“坏”。对于年轻的罗杰斯,孤独是好,不孤独是坏,但对于其他人,最初的关于“好”与“坏”的认识是怎么形成的呢?

爱内向的父母,自己变成外向者

在这个问题上,我赞同作为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客体关系理论的解释:所谓的好与坏,或善与恶,首先是在关系中产生并在关系中展现的。最简单的说法是,如果你某些时候被人接受,你就会感觉,这时候的你是好的;如果你某些时候不被人接受,你就会感觉,这时候的你是坏的。

为什么习惯索取的外向者受欢迎?这个解释可以回答。因为,外向者主动和你交往,而且看起来喜欢和你交往,这证明了你是“好”的。极其外向的人,极其有感染力,所谓的感染力,我想就是一个信息的传递——“我喜欢你们,所以你们是好的”。

所以,一个悖论是,越孤独的人,可能越喜欢那种习惯索取的外向者。越孤独,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越低,但外向者强有力地敲开了他的保护壳,这种强有力的努力,会让内向者感受到,他是有价值的,他是好的。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许多家庭有这样一个结构——父母中一个内向一个外向,而孩子则像父母中的某个人。这种像,未必是认同,甚至恰恰是相反,内向的孩子更爱外向的父母,外向的孩子更爱内向的父母。仿佛是,外向的父母越喜欢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越容易成为内向者;内向的父母越喜欢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越容易成为外向者。

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外向的父母会向孩子索取,孩子要保留这份爱,就会变成外向父母所需要的习惯付出的内向者;内向的父母会向孩子奉献,孩子要保留这份爱,就会变成内向父母所需要的习惯索取的外向者。

有人爱我,我就是好的;没人爱我,我就是坏的

我前面提到的那位把“收获多于付出”当成人际交往哲学的朋友,她的父亲非常内向。对于这样的父亲,要想和他交往——即要获得他的爱,索取应该胜于付出,甚至必须要强有力地索取,才能打开他厚厚的壳,从而和他建立深厚的关系。看起来,小时候是她主动在向爸爸索取,其实这是爸爸的渴望,他渴望有人能知道,他多么需要关系,多么需要走出孤独。

同理,一个很内向的朋友,她与妈妈的关系更紧密,妈妈习惯在生活上照料她的一切,但从情感上向她索取。这位妈妈极其外向,于是对女儿的情感索取也相当厉害。妈妈这么需要她,这种需要是她的自我价值感的一个重要来源,她为了延续这种自我价值感,于是发展成了一个情感上习惯付出的内向者。

外向者让我们觉得自己更有价值,于是我们更喜欢外向者。然而,为什么我们中的许多人是内向者呢?

这一点,从一个内向的成年人的现实关系中是很难找到答案的,这要回溯到他的童年去。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一个孩子3岁前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和妈妈的关系模式,决定了这个孩子的人格。这个孩子最初的关于“好”与“坏”的观念,就是从这个关系中发展出来的。套用我前面用过的句式,就是,如果妈妈某些时候对他好,这个孩子就会认为这些时候的自己是“好我”;如果妈妈某些时候对他不好,这个孩子就会认为那些时候的自己是“坏我”。

并且,如果妈妈对他好的时候居多,那么,这个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整体上是“好我”,至于那些“坏我”,他也能接受其存在。相反,假若妈妈对他不好的时候居多,那么,这个孩子的真实感觉就会很糟糕,他觉得自己“坏我”太多了,他不能接受这种感受,于是,他会使用一些自我保护方式,把“坏我”压抑到潜意识中去。最常用的方式是将“坏我”投射到别人的头上。

我认为,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与妈妈的关系固然重要,与父亲和其他重要亲人的关系也不能忽视。并且,这些关系都有类似作用,如果亲人在某些情况下给予了爱与认可,孩子就会觉得这些情况下的自己是“好我”;如果亲人在某些情况下拒绝了给予爱与认可,甚至主动伤害孩子,孩子就会觉得这些情况下的自己是“坏我”。

那么,假若在与亲人的关系中,一个孩子最初是通过奉献来获得亲人的爱与认可的,那么他就会认为,“奉献的我”是“好我”,并从此以后会一直追求对别人奉献。

同时,如果他在尝试索取时,亲人与他疏远了,甚至批评他惩罚他,那么他就会认为,“索取的我”是“坏我”,从此以后会不习惯索取,甚至彻底抵制索取,以此保证自己获得更多的爱与认可。

外向的索取者常藏着很深的内疚

譬如杨丽娟的父亲杨勤冀,他是一种极端的情感付出者,这可以在他和女儿的关系中看到。同时,他也是一个极端的拒绝索取者,当他去最好的朋友家做客时,他总是蹲在地下,不肯坐在座位上,并且从不肯喝朋友递来的哪怕一杯白开水。我推测,他和女儿的关系模式,其实也是他和妻子、他和母亲等重要女性的关系模式,即他主要付出,而她们主要索取。他这样做,是因为他在追求“好我”的感觉,他惧怕一旦索取,那就是“坏我”,而那意味着被惩罚,譬如在童年时得不到妈妈的爱。

当然,这只是内向者之所以内向的一个常见原因。内向的形成,还有许多种原因,例如罗杰斯,他的“好我”是待在家里,而“坏我”是和小伙伴们“搅在一起”。

我的“好我”是孤独,是奉献,而我不习惯索取,也是因为我潜意识深处将索取时的我视为“坏我”,这也有我自己特殊的原因。

任何一个关系中,都要保持付出与索取的平衡。所以,一个主要习惯付出的人,势必要和一个习惯索取的人在一起,关系才能平衡。反过来也一样,一个习惯索取的人,更倾向于和习惯付出的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并且,付出者一定会有情感上的价值感,而索取者一定会有内疚。于是,内向者容易清高,而外向者则容易成为被谴责的靶子。

这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一点。经常,当我和极其外向的人聊得深入之后,都会发现他们内心深处有一个非常封闭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封闭程度,和他们的外向程度成正比。

这个地方,封闭着什么呢?答案是,更深层次的“坏我”。

不必拒绝付出,但要学会索取

外向者首先是在家中形成的外向,他们学会了向父母某一方进行索取。但这种索取,其实也是在满足内向的父母的需求。内向的父母,尽管习惯孤独,但一样渴望关系,尤其渴望与所爱的孩子建立深度关系。既然他们习惯了付出,那么他们所爱的孩子只好学会索取,如此一来这个关系才能保持平衡。

然而,索取总会导致内疚,索取太多,内疚就会很重。不管一个关系多么亲密,索取都会导致内疚,如果这个内疚无法处理——即索取者无法给予付出方回报,那么也会让一个人形成“坏我”。

一般意义上的“坏我”,与关系的另一方是否给自己爱与认可有关,而这个意义上的“坏我”,更加本质一些。

也因为这个原因,其实人们更乐意付出,而并不乐意索取。假若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向我们索取,我们会更加乐意付出。因此,美国政客马修斯才在他著名的厚黑学著作《硬球》中说,一个优秀的政客必须学会索取,而且是理直气壮地索取。

假若我们想建立真正和谐的关系,我们就要学会在需要付出的时候给予丰沛的付出,在需要索取的时候进行坦然的索取。

假若你是一个只懂得付出的内向者,那你需要知道,你的确是委屈的,因为你的付出多于索取。但你也是在害人,因为你的付出,其实会给别人带来更深层次的伤害。

假若你是一个只懂得索取的外向者,那你需要知道,你的确是受欢迎的,的确有许多人需要你用索取敲开他们厚厚的盔甲。同时,你也需要去审视一下,你的内心深处是否有着一个无比隐秘的地方,那个地方,锁着深深的内疚。

有一次,我从香港出差回来,因为丢了手机的SIM卡,许多人找了我两天却一直找不到,于是,重新补办SIM卡后不久,无数信息从手机中涌出来,其中有好几件事情是找我帮忙。结果,在必须写周六心理专栏的最焦虑时刻,我为别人的事情忙了大半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

我梦见自己在锲而不舍地寻找有《三国志5》(一种电子游戏)的光盘,我找到了十几种曾玩过的电子游戏的光盘,但就是找不到《三国志5》,我很焦虑,并在焦虑中醒来。

醒来的那一刹那,联系到内向与外向、付出与索取的话题,我立即明白,和以前一样,我又想通过沉溺于电子游戏的方式,来逃避别人对我的索取了。

明白了这一点,我知道,《三国志5》的光盘并不需要找到,我不需要重新沉溺到电子游戏中以逃避付出,也不需要拒绝别人对我的索取,前天那些事,是必须要做的。我真正需要的,不是拒绝,而是索取。

这正是海灵格在他的著作《谁在我家》中所揭示的道理,付出与接受,是关系发展的两个要素,丰沛的付出和坦然的接受,会推动一个关系发展。我们既不能只付出,也不能只接受,否则,一个关系要么会陷入病态中,要么就会进行不下去。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东莞恒缘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何晓东在为他的公司做Logo时,专门研究了恒的繁体字——“恆”。

恒,最常用于“永恒”一词。但何晓东认为,恒的繁体字“恆”,从字形上看,左半侧是“心”,右半侧隐含的意思是“两个人的战争”。他认为,古人发明这个字,想说明的是“心中不停歇的争斗即为永恒”。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每个人的一生中,最核心的争斗即是善与恶,或好与坏的争斗。每个人势必是视自己一部分“我”为善、为好,而将另一部分“我”视为恶,视为坏。每个人都想行“善”,并以好人自居,即便那些最凶残的江洋大盗或连环杀手,也认为自己是好人。

最近,我看过美国一部讲述隐匿在美国监狱中的一个最可怕的地下组织——长老会的书,一个一度最凶残的成员后来开始忏悔,他说自己终于真正意识到,很可能他真的错了,他真的干了坏事,他应该为此承担责任,并反省自己。

制造美国俄克拉何马州政府爆炸案并导致一百多人死亡的麦克维称,他之所以制造这起爆炸案,是为了拯救美国。显然,他也是以好人自居的。

我相信他们是真诚的。

同类推荐
  • 达·芬奇及其童年的回忆

    达·芬奇及其童年的回忆

    《达·芬奇及其童年的回忆》是2006年1月1日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奥)弗洛伊德。本书是佛洛伊德有关达·芬奇童年记忆的心理史学经典著作,利用临床精神分析法对达·芬奇的自恋症、同性恋、恋母倾向、性启蒙与性冲动都作了手术刀般的剖析,都无例外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

    书中总结了管理、经济、投资、消费、人生、教育、事业、家庭、感情等方面经典的定律、法则和效应,交给我们一把又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点亮一盏又一盏指路的明灯。掌握这些定律,对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心理学与口才技巧.Ⅱ

    心理学与口才技巧.Ⅱ

    由张卉妍编撰的《心理学与口才技巧.Ⅱ》全面系统地揭示心理学在口才技巧中的运用,比如,怎样赞美别人而不显阿谀奉承;怎样拒绝别人而不和对方交恶;怎样说好难说的话,应对尴尬场面;怎样打动别人,让别人按你说的做;怎样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里;等等,指导读者把握好沉默的分寸,把握好说话时机、说话曲直、说话轻重和与人开玩笑的分寸,把握好调解纠纷时和激励他人时的说话分寸,懂得怎样问别人才会说、怎样说别人才会听。同时还向读者展示了同陌生人、同事、老板、客户、朋友、爱人、孩子、父母沟通的艺术,在求职面试、谈判演讲、尴尬时刻、宴会应酬、探望病人及应酬亲友时的说话艺术。
  • 与自己相处

    与自己相处

    《与自己相处》指出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压力的加大、网络科技的发达等因素,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交流沟通方式、交友方式等都在发生着巨变,人与人之间的感觉也越发疏离,于是很多人都产生了一种孤独感。事实上,“人生而孤独”。在孤独的人生旅程,人们往往寻找安慰,寄托渴望,将人生依附于他人,也因此迷失自我,深感空虚和痛苦。本书通过对家庭生活、职场,婚姻、人际关系等日常生活的多个维度进行心理解析,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处理孤独感,更好地与自己相处。
  • 快乐的密码

    快乐的密码

    人们都在追寻着幸福与快乐,为了获得幸福的生活,整天忙忙碌碌,努力去挣更多的钱、去买更大的房子,去买更好的车......然而当真正拥有了这些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仍然不快乐。我们为什么会不快乐?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热门推荐
  • 淘气公主明朝之旅

    淘气公主明朝之旅

    “喂,你干什么?大庭广众之下抓着一个女孩子的手,你好意思吗?”一个自21世纪穿越而来的仙女,他们第一次见面针锋相对。“小瑶,不要离开我……”他冷情冷心,却与她之间羁绊甚深。“原来是个女的。”他邪魅如斯,初次见面调戏与她。“只要夜影在我身边,我就什么都不怕了。”她如斯依赖着他,没有任何理由,本能地觉得在他身边很安心。当记忆的枷锁开启,她与他们的牵绊将走向何地,是无间地狱,抑或是涅槃重生?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爱有多深,恨就有多重。命运的齿轮顺时转动,逆转是否是种奢侈?
  • 重生大海蟒

    重生大海蟒

    海洋自古就被一层神秘的面纱所笼罩,即使是我们现在的科技也无法将其揭开。传说中的海洋巨怪,神秘的幽灵船,多如繁星神秘诡异的失踪事件。一切的一切都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和了解,跟我一起进入那神秘莫测的海洋深处吧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天武灵尊

    天武灵尊

    天武大陆,万千宗门大派,无数武者为追求武道至高境界不懈奋斗。萧葫,一个被下品宗门长老捡回来当药童的孤儿,突然有一天听说师傅只剩三年阳寿。为了保住师傅的性命,为了师姐不再被受人欺负,萧葫开始疯狂修行,争取一年之后的宗门大比中获得前三名,拿到紫灵丹帮助师父突破瓶颈。武道漫漫,我自昂首向前!神秘的小玉葫芦,造就了一个威震天武大陆的无上灵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开局一枚符咒

    开局一枚符咒

    蔚蓝星历3030年,划时代网游《无限》出世!“买下一个手环,给你一个世界!”“数万种职业,上亿种生灵!无数势力与npc,穷极一生也无法走尽的超巨型地图!”“玩家,只不过是这广袤沙漠里的一捧沙土。”而我们的主角,一个随机的欧皇使者,带着一枚兔符咒,在开服的第一天,成为了帝国的王子……
  • 回收地球

    回收地球

    每个人都想拥有系统。可当全世界人人都能拥有,世界就乱了套。无数的屌丝在逆袭之后,都成为了罪恶的统治者,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而江成要做的,就是依靠着自己的最低级系统,打败全世界的系统拥有者,让世界和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

    本书系统介绍了伊斯兰教的信仰、教派、教义、经典、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当代伊斯兰教的发展状况、各种宗教改革运动等。
  • 超能猎魔师

    超能猎魔师

    2272年,魔祸猖獗,地球沦陷,绝地反击的重担落在了青年异能者杨烽和他的同伴们肩上,杨烽很帅,术法也独领风骚,但就是这样一位人中翘楚,却也有无尽的苦恼,面对着诸多挑战和重重险关,他要如何排除万难,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且看一位超能猎魔师的养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