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39700000007

第7章

南洲街又叫作宾馆街,顾名思义,这一条街上宾馆林立,以南洲宾馆为主的近十家宾馆,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把一条默默无闻的普通街道变成了名满天下的宾馆街。南洲街的这些宾馆都是有一定档次的,大都是三星级,少数几家尚在二星级的阶梯上努力,其中最高星级的是南洲宾馆,前不久定为四星级,这不仅为南洲宾馆自己争了气,也为这座古老的旧城增添了光彩。

宾馆林立,外宾出入频繁,各种各样的东西交流、中外贯通也就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

最引入注目的是南洲街上的个体工艺品店和一些袖珍型的小酒吧。

个体老板们大都做洋生意,他们常常是抱着赚一票是一票的想法,把老外们哄得团团转。

洋生意大都是夜里的生意,所以一入夜,南洲街整条街大放光明,是这座民风笃雅的小城的唯一的不夜街。

由于那些个体老板经营手段千奇百怪、丰富多彩,不法的,违法的,以及打擦边球的,打太极拳的,使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物价部门以及公安部门等等忙得不亦乐乎,但还是没有办法彻底堵住那些漏洞,以至后来许多人索性管南洲街叫作红灯街。

入夜,被新时代的风吹拂着的古城的百姓,偶尔也走进红灯街开开眼界,这时候红灯街给他们的感受是相当复杂的,他们可能既感受到一种勃发向上的生气,同时又觉得这地方给人一种群魔乱舞的恐怖。

当然不管是勃发向上还是群魔乱舞,南洲街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必然。

巴豆在南洲宾馆门前徘徊着,他好像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如果巴豆是要找章华,巴豆不必要在宾馆门前徘徊,如果巴豆不要找章华,巴豆也同样没有必要在这里徘徊。

南洲宾馆的门卫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穿着保安制服,十分的气派,又不失亲切随和,基本上显示出四星级宾馆、合资部门的特征。

门卫见巴豆在门口转了好几个来回,既不进门,又不离去,门卫问巴豆:“你是不是要找什么人?”

巴豆愣了一下,摇摇头,说:“不,不找人。”

门卫说:“不找人你在这里守着做什么?”

巴豆支吾了一下。

门卫朝巴豆看看,说:“你不是拉生意的吧,如果是的,你到马路对面去,这里不准拉的。”

巴豆说。“什么拉生意?”

门卫笑笑说:“我看你也不像,就是——”门卫做了个踏三轮车的姿势。

巴豆也笑笑。

门卫又说:“我看你也不像是顾客,也不像是——”门卫说了一半停下来。

巴豆说:“你看我这也不像那也不像,到底像什么呢?”

门卫说:“我吃不透,所以要问你。”

巴豆想了想说:“一个宾馆的工作人员,你是不是都能认识?”

门卫说:“基本上吧,我也做了三年了。”

巴豆说:“有一个叫章华的……”

门卫说:“章华,我们有两个章华,一个是章总章华,一个是广播员章华,巧得很,两个章华都是立早章,中华的华,你问的是哪一个?”

巴豆认定他说的章总章华就是章华,但是巴豆没有说出来,他只是说:“我也不大清楚,是有人托我打听的。”

门卫见巴豆吞吞吐吐,便提高了警惕,巴豆给他烟抽他也谢绝了。

巴豆又站了一会,不说话,门卫主动说:“你要不要找章华,可以先打电话进去问一问。”

巴豆连忙说:“不要,不要找。”

门卫的怀疑更大了,小伙子到底年轻,还比较嫩,什么都表现在脸上了,巴豆看出了他的怀疑,就走开了。

巴豆离开南洲宾馆的大门,心里空荡荡的,好像有点后悔,后悔刚才门卫说可以打电话进去,他放弃了一次机会,然而即使现在重新有了机会,巴豆会不会真的打电话进去找章华呢,巴豆不会的,巴豆到这里来,决不是来找章华的,他只是想到这地方来转一转。

这时候巴豆看到离南洲宾馆大门大约二、三十米的地方,围着一大堆人,吵吵嚷嚷,巴豆过去一看,只见有一辆三轮车,车上坐着两个外国人,看上去是一对中年夫妇,碧眼棕发。三轮车工人大约四十多岁,脸红脖子粗,正在向周围的人诉说,说他把两个老外从虎丘拉到这里,要五十块外汇,上车时说好了的,现在到了南洲,老外小气了,不肯给了,两个外国人听不懂中国话,但大体上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是用英语说:“NO,NO。”

围观的人七嘴八舌,有的帮老外说话,有的帮三轮车工人说话,意见不一。

有人说:“要人家五十外汇,是有点狮子大开口了。”

三轮车工人说:“外国人住旅馆,也都是双倍收钱的。”

别的人说:“这倒也是的,虎丘到这里也有好长的路,五十块不算多,再说反正老外有的是钱,赚他一票,也是应该。”

巴豆的英语基础是很好的,虽然长时间没有外语环境,但一般的会话、听讲能力还是有的,他知道两个外国人在骂三轮车工人“骗子”,于是上前用英语询问。

两个外国人一见有了说英语的人,立即来了劲,他们告诉巴豆,三轮车夫只拉了他们很短的一段路,要这么多钱,这是诈骗。

三轮车工人听了巴豆的翻译,抹了一把汗,说:“天地良心,我怎么能骗他们,我真的从虎丘拉过来的,不信你问问他们,刚才玩的地方有没有一座塔。”

巴豆问了,两个外国人说是有一座塔。

三轮车工人说:“你看他们买的虎丘泥人,不到虎丘,哪里有的卖。”

巴豆看三轮车工人一头的大汗,很诚实的样子,就把他的话跟外国人说了。

外国人确实是买了一大堆工艺品,其中有虎丘泥人,他们看看这些东西,一时说不出话来。

经过巴豆的来回传话,再三解释,外国人最后还是付了五十元外汇券,他们不再是怒气冲冲的样子,临进宾馆还向巴豆道谢。

人散了以后,巴豆正要走,背上被人拍了一下,他回头一看,是那个三轮车夫,朝巴豆笑笑,一边递过来一张外汇券,巴豆看是一张十元面额的。

三轮车夫把钱塞给巴豆,说:“朋友,拿着。”

巴豆缩了手,说:“什么?”

三轮车夫说:“你嫌少啊,可以了吧,你不过动动嘴的事情,我们到底是要花力气的。”

巴豆明白了,他说:“你没有从虎丘拉过来?”

三轮车工人笑着说:“当真呢,从虎丘拉过来,这几个小钱怎么能放他过门。”

巴豆有一点不解,说:“他们自己也承认看到了虎丘塔的。”

三轮车工人又笑:“塔呀,什么虎丘塔,他们看到的是北寺塔。”

巴豆说:“怪不得他们一再说你骗了他们。”

三轮车工人不再和巴豆多说什么,他见巴豆没有拿那十元的外汇券,想收起来,巴豆却说:“怎么,不给了。”

三轮车工人只好又把钱给巴豆,巴豆接过那张票子看看,他心里涌出一股酸涩的味道,当初巴豆被聘为南洲宾馆的临时翻译,他曾赚过不少钱,后来巴豆和威廉交往时,这样的钱更是大把大把地拿。

时过境迁,现在的巴豆,基本上是身无分文。

巴豆最终还是没有拿那十块钱的外汇券,巴豆为什么不拿,是巴豆的廉耻之心未泯,还是巴豆另有别的想法,现在还很难下结论。

三轮车工人把钱收起来,问巴豆:“朋友,哪条路子上的?”

巴豆笑笑,没有直接回答。

三轮车工人又说:“朋友,搭得够的,以后有什么麻烦,来找我好了,我就在这块地盘上。”

巴豆注意到他一边说话一边留心着南洲宾馆的大门,一看到那边有几个外宾出来,就不再同巴豆说话,连忙踏了车子迎过去。

巴豆站在远处,看他们比比画画,说了几句,外国人又拿出地图指指点点,弄了半天也不明白,但巴豆却不想再管闲事了,他站了一会,看那个三轮车工人最后还是成功了,外宾上了车,他踏起来,浑身是劲,意气风发的样子。

巴豆沿着这条街慢慢地走,街面上商店比肩而立,每一家店门口,几乎都有一二位妙龄女郎在招徕生意,她们大都浓妆艳抹,衣着时髦,在闪烁的灯光下,显得格外迷人。她们多半会说几句应酬性的外语,看到西方人,就说“哈罗”,看到日本人,就喊“伊那沙”(先生),有港台同胞,她们会用惟妙惟肖的广东话跟他们交谈。这样的女子是小老板们不可缺少的好帮手,所以许多小老板不惜以高薪聘用。

巴豆一路走过去,看到每一家宾馆门前不远处都停着三轮车,三轮车工人们盯着宾馆的大门,就像机警的猎人盯着猎物。

巴豆漫无目的地走了一会,就回家去了。

家里有客人,是找毕先生的,巴豆回去的时候,他们正在毕先生的东厢房里谈,巴豆进去看了一下,知道是请父亲看病的,他想应酬几句就出来,可是毕先生说:“你不要走,一起听听。”

巴豆就坐下了。

毕先生告诉巴豆,是市里的刘主任和他的夫人杨老太太,还有一位年轻的是他们的儿子,他自我介绍叫刘东成。

杨老太太面黄肌瘦,精神不振,巴豆坐下来就听她说:“你们不要瞒我,我知道了,你们瞒我也没有用的,我知道我是得了什么病——”

刘主任说:“你不要急么,现在就是在给你确诊呢,还没有确诊,你怎么知道是什么病。”

老太太说:“大医院都查过了,片子也拍出来,是有毛病,再查也没有意思了。”

刘东成说:“你这个人,不带你看病,你又说我们希望你早死,带你出来看病,你又说没有意思,你到底要怎么样。”

毕先生打圆场说:“不要急,不要急,大家都不要急,我现在看下来,情况是不错的。”

老太太说:“你怎么看的,你又没有拍片子,你怎么知道好不好。”

刘主任说:“毕先生是很有名气的。”

老太太说:“名气能治好我的病?”

刘东成说:“你这个人,叫你做胃镜你不肯做,现在叫你来看毕先生,你又啰啰嗦嗦,话多。”

老太太说:“我也没有几天了,你还不让我说几句。”

毕先生拿一张片子举起来,对着灯光,给大家看,一边指着片子上的阴影对大家说:“你们看,这个部位,这个地方,还大有可以推敲的余地。”

大家伸过头去看,看了就点头。

毕先生说:“我先开点西药,你吃着试试。”

老太太说:“我不吃西药,西药吃了多少,一点用也没有,我要吃中药试试。”

刘主任说:“这个你不好自己说什么就什么的,有病就要听医生的,再说毕先生是西医。”

老太太说:“我不管,反正我是不再吃西药了。”

刘东成有点急,说:“你怎么总是跟别人过不去。”

老太太又要说什么,毕先生连忙劝住她,说:“你放心,你要吃中药,我就给你开中药。”

老太太说:“你不是西医么,西医怎么可以开中药,你们不是串好了捉弄送我吧。”

毕先生笑笑说:“我们现在不是开了中西汇通门诊么,中西汇通,就是这样的,西医也可以开中药,中医也可以开西药。”

老太太说:“这算什么,寻开心啊,中医西医,各人管各人的事,怎么混到一起,这算什么,这样能开出什么好药来。”

毕先生说:“老太太说的也有道理,不过——”

老太太说:“不过什么,你们不要以为我什么也不懂,我跟你们说,我学医的时候——”

毕先生奇怪地问:“你也学过医?”

老太太枯黄的脸上有了一点色彩,她说:“我学医,是在枪林弹雨中学的,我是一边打仗一边学的医,我的师傅就死在我的手里。”

老太太这样说了,别人一时都没有话接上去,巴豆在一边听他们说了半天,现在他看这位老太太,可是没有一点点老革命的样子。

老太太谈兴上来了,说:“我们那时候给人治病,什么条件呵,简直是——”

刘东成打断她,说:“好了好了,你是来请医生看病的,不是来作报告的,你不要搞错了。”

老太太纠缠说:“我怎么会搞错,我救人命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刘东成说:“你有本事,为什么还要请别人看病,你自己看看就行了,把我们拖来拖去。”

老太太把手一拍,说:“这倒要说说清楚,到底是谁把谁拖来拖去,是我要来看什么医生,还是你们硬要我来的。”

半天没有说话的刘主任挡住儿子,叫他不要再跟老太太啰嗦,啰嗦下去没个完,刘东成说:“我没有跟她啰嗦,是她盯着我说话的。”

他这么一说,老太太又来劲了,说:“你们现在看不起我了是不是,我开一张方子你们看看,就不会看不起我了。”

老太太一边说一边向毕先生要了纸和笔,可是没有带老花镜,看不清楚,老太太说:“看不清,不写了,可是我懂的,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缺一不可,互相结合……”

毕先生和巴豆听老太太这么说,心里都有点吃惊,看起来老太太倒真是个内行,老太太见大家都不说话,她看看巴豆,巴豆说:“您是内行。”

老太太听巴豆说她是内行,高兴得笑起来,她回头对儿子说:“你看看人家毕先生家里的人,多有教养,这一位,比你也大不了几岁,哪像你,什么也不懂,只是一张嘴。”

大家听她这样说都笑了起来,老太太也笑了,她问毕先生巴豆在什么单位工作,本来大家都笑着,老太太这一问,毕先生脸上的笑意就没有了,支支吾吾没有说出来。

老太太偏要追着问,说:“看上去也是子承父业的,对不对?”

毕先生说:“是,是学医的。”

老太太兴趣很大,又问巴豆在哪个医院工作。

毕先生说:“原先是在第一人民医院内科的。”

老太太又拍一拍手,说:“好的,第一人民医院是最好的。”

巴豆说:“现在不在医院工作了。”

老太太听巴豆这样说,大概也看出一点苗头来了,她的气势不再那么高昂,换了口气问道:“是不是碰到什么事情了?”

毕先生和巴豆都没有回答,刘主任曾经听李医生说过毕先生儿子的事情,这时连忙和老太太耳语了几句,老太太听了,说:“哟,我还以为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呢,过去的事情过去了就拉倒,对不对,现在回来,不是很好么。”

毕先生和巴豆听了,觉得这位老太太思想倒是很开放的,一点也不保守,对巴豆这样进过宫的人,也没有另眼相看。

毕先生叹口气说:“好是好不起来了,现在也没有地方做事,只好在居委会办的小旅馆里打打杂。”

老太太看看巴豆,说:“那你的专业都要荒废了。”

毕先生抢着说:“就是呀,有什么办法呢,谁叫他自己不争气。”

刘主任和儿子看老太太不再提自己看病的事,反而关心起别人的事情来了,一心要把话题拉回到看病的事上来。

可是老太太却说:“你们不要多嘴,我的病我自己有数的,该看不该看,我自己知道。”

毕先生连忙说:“是的是的,你的药我马上给你开出来,其实我倒要劝劝你,还是做一做胃镜检查,放放心。”

老太太:“胃镜我是不做的,胃镜是死也不做的,你不要劝我,多少人劝过我——”她说着回头喊了刘主任一声,说:“喂,你在想什么心思,毕先生家的事,你想想办法么。”

刘主任皱了皱眉头,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现在下来了,说话没有用了。”

刘东成说:“我托他的事情还没有眉目呢,早知这样,我应该早一点办的。”

刘主任说:“你现在知道人情冷暖了。”

老太太说:“什么人情冷暖,说到哪里去,我问你,毕先生的事你帮不帮忙?”

刘主任苦着脸,不答应,也不回绝。

老太太说:“好的,你不帮忙,我来帮忙,你说人情冷暖,我倒不相信,毕先生,你放心。”

毕先生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连连点头。

刘主任说:“毕先生,她的病,还要烦你操心呢。”

毕先生说:“今天先不开方子,我再仔细想想,总要开出一帖好方子来。”

刘主任大概怕老太太再待下去要惹更多的麻烦,急急地把老太太劝走了。

刘主任一行人走后,毕先生跟巴豆说:“这位老太太,看上去是个热心肠的。”

巴豆不置可否。

毕先生自言自语道:“说起来都是很热心的,可是弄到后来就冷了,唉——”

巴豆说:“他们既然是做领导的,为什么不去大医院看病,要来找你。”

毕先生说:“听说老太太脾气很怪,就是不肯做胃镜检查,医院里说不做胃镜不能确诊,不好治疗,刘主任先是找了季风达医生,季医生又介绍了我。”

巴豆说:“你能确诊她不是恶性的。”

毕先生摇摇头:“我也没有把握,但当着她的面也只能这么说说了。”

巴豆说:“那以后是不是要你拿出治疗方案来?”

毕先生说:“先不说这些了,还是说说你自己,刚才根芳来找过你,你到哪里去了?”

巴豆说:“根芳找我,什么事,她说了没有?”

毕先生说:“说是明天沈美珍不去车站了,叫你一个人直接去。”

巴豆没有作声。

毕先生看看他,问:“你这样,也不是个长远之计呀,刚才那位老太太,你怎么不跟她说说,说不定就碰上好人了。”

巴豆笑笑:“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父子俩相对无言。

一会儿响起了敲门声,巴豆去开了门,他大吃一惊,是毕业站在门口,背着一只沉甸甸的书包,她身后,是小李,背着一个大包裹。

巴豆回过神来,说:“你们怎么——”

毕业回头看看母亲,小李朝女儿点点头,毕业说:“爸,我回来住了。”

毕业的话正好被闻声出来的毕先生听见了,他顿时老泪纵横,抱住毕业说:“乖孙女儿,你到底回来了。”

巴豆接过小李手里的大包裹,小李说:“时间不早了,我不进去了。”

巴豆说:“就这样走了——”

小李回过头去。

巴豆问她:“你们怎么过来的?”

小李说:“坐公共车来的。”

巴豆说:“我送送你。”

小李说:“不行,你送了我回来,可能赶不上末班车了。”

毕先生在一边说:“那怎么办,这么晚了,你一个人回去,叫人怎么放心。”

这时候毛小白癞子走过来说:“这有什么不好办的,我踏三轮车送你们,巴豆你和小李一起上车,送了小李再把你拖回来。”

毕先生说:“就麻烦毛师傅了。”

巴豆和小李上了毛小白癞子的车,毛小白癞子刚要踏起来,毕业却“哇”地一哭起来,小李心一酸,眼泪也流了下来。

小李重又下了车,搂起女儿亲了又亲,说:“毕业不哭,毕业不哭。”

可是越说不哭,母女俩哭得越是厉害。弄得大家鼻子都酸酸的。

毛小白癞子说:“不哭了不哭了,小毕业一起上车送妈妈。”

毛小白癞子这样一说,毕业果然不哭了,小李抱着她上了车,三个人挤在一辆车上,毕业的情绪马上好了起来,她坐在妈妈腿上,对毛小白癞子说:“好了,开车吧。”

毛小白癞子又踏起车子,很快就上了大街。

一路上巴豆很想和小李说说,看得出小李也有话跟巴豆说,可是有毕业在,又有毛小白癞子在,就不大好多说了,倒是毕业的话不少,一路上看见什么就说什么,在离小李现在的家还有一大段的地方,小李就叫毛小白癞子停了车,她对毕业说:“毕业,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要听话了。”

毕业没有再哭,点了点头。

小李说:“爸爸忙,爷爷老了,你要少找麻烦。”

毕业说:“我知道。”

小李又说:“妈妈会常常来看你的,你也可以常常去看妈妈,不过,你走出去,要跟大人说,千万不能自说自话出去。”

巴豆知道小李如果再往下说,母女俩又要伤心了,所以他说:“好了,毕业跟妈妈再见。”

毕业跟妈妈再见时,果然又是眼泪汪汪,巴豆对小李说:“你去吧。”

小李狠了狠心肠,转身走了。

巴豆看毕业的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但终于没有掉下来。

毛小白癞子踏起车子往回走,毕业突然说:“我不哭。”

巴豆和毛小白癞子都不敢看她。

车子上桥的时候毛小白癞子有点吃力,巴豆问要不要下车帮一帮,毛小白癞子说:“你想得出,这一点点坡都上不了,还叫什么毛小白癞子。”

毕业“扑哧”一笑。

毛小白癞子说:“小丫头,笑什么。”

毕业说:“笑你吹牛呀。”

毛小白癞子说:“你问问你爸爸,你爸爸穿开裆裤的时候,我就很有名气了。”

毕业开心地笑,她说:“你们三轮车,为什么没有女人踏的。”

毛小白癞子哈哈笑,说:“好,好,小毕业问了一个从来没有人问过的问题,我告诉你为什么女人不踏三轮车,是因为女人没有本事。”

毕业叫起来:“你瞎说你瞎说,你才没有本事呢,我长大了,就要踏三轮车给你看看。”

毛小白癞子突然有点感伤了,他长叹一声说:“等你长大了,哪里还有三轮车给你踏呵。”

毕业说:“怎么会。”

毛小白癞子说:“就是这样的,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了,所以我说小毕业,你有空就多坐我的车子,说不定不等你长大,三轮车就要进博物馆了。”

毕业回头问巴豆:“爸爸,他是不是骗我?”

巴豆说:“没有骗你。”

毕业听了,居然也像模像样地叹了口气。

有一辆三轮车从对面过来,毛小白癞子认识那个工人,老远就打招呼:“老三,出去啦。”

老三也远远地喊过来:“毛小白癞子,今天怎么做到这么晚,当心老卵子做窜裆啊。”

毛小白癞子“呸”了他一口,说:“你自己当心吧,弄到这时候出去做,当心脱了力。”

毕业听不懂他们说的什么,问巴豆,巴豆说:“他们在开玩笑。”

老三的车子走后,巴豆问毛小白癞子:“他怎么这么晚才出去,这时候还有什么生意。”

毛小白癞子说:“这你就外行了,好生意都是在夜里的,不说别的,光是在火车站,半夜里的生意就很好的,车钱都是开双倍以上的。”

巴豆说:“我在南洲街那边看到了夜里有好多车子。”

毛小白癞子出了一口长气,说:“那地方,就不要说了。”

夜已经深了,大街上没有什么行人,街路两边的人家也大都关了灯,这座小小的古老的城市,从来都是睡得很早的,但是,巴豆想,即使是在这样一座雅静悠闲的小城,总还是有不睡的地方和不睡的人。

同类推荐
  • 羊的月亮

    羊的月亮

    亲爱的侗浩:你好!你看,我就这么离你而去了,当你得到我的消息后,不要伤心。同时,希望你不要责备我。我是自愿离开你们的,我走得很轻松,这实在是一种解脱,我希望你能尊重我的选择。
  • 追忆似水年华:女逃亡者(第六卷)

    追忆似水年华:女逃亡者(第六卷)

    《追忆似水年华》以回忆的形式对往事作了回顾,有童年的回忆、家庭生活、初恋与失恋、历史事件的观察、以及对艺术的见解和对时空的认识等等。时间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作者凭着智慧和想象力,使时间变得具体、生动、完美。它就像一首由多种主题构成的交响乐,爱情、嫉妒、死亡、回忆、时光,时而交叉重叠在一起,时而又游离开来,然而在宏观上,整个作品浑然一体,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追忆似水年华》被公认为文学创作的一次新的尝试,开意识流小说之先河。
  • 悲惨世界(全集)(经典译林)

    悲惨世界(全集)(经典译林)

    让·瓦尔让因为偷了一片面包而要服十九年的劳役;芳汀为了抚养自己的私生女,竟然卖掉了自己的牙齿;窃尸贼反而成了死里逃生的将军的救命恩人。这是怎样的一个悲惨世界?雨果用充满激情的文笔,再现了那段从拿破仑战争到法国七月王朝的深重黑暗而又荡气回肠的年代,勾勒出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众生相。
  • 好大一块碑

    好大一块碑

    长到40多岁,东爷从没如此兴奋过。兴奋得就像碰一下就会立即在弥勒佛的笑声中摇晃半天的不倒翁。这是个忽冷忽热的季节,连风的冷暖都得你凭自己的心情去感受。你觉得冷,就是她在用针刺得你骨头都生生地疼痛;你觉得暖,就是她在用软软的舌头舔得你浑身发汗。东爷觉得自己就是被某个漂亮女孩笑眯眯地用舌头舔过自己的脸。这是被我们祖宗抱着一肚子五花八门的心思命名为“中秋”的那个早上。东爷按家人的吩咐去村头的商店买月饼。
  • 暧昧不起

    暧昧不起

    本书讲述了两个女人平凡而又传奇的人生际遇和情感体验。苏爱然与李杏,一个贤妻良母,一个极品辣女;一个被突如其来的丧夫之变推入绝望深渊,一个则被平淡的婚姻磨得没有脾气。两人性格不同,命运迥异,一个被生活折腾,一个被自己折腾;一个在命运的捉弄中处处碰壁,一个在婚外情中缠绵暧昧。动心很美,身动全毁。兜兜转转的人生,本以为是绝境,却不过是命运又一次地虚晃一招。爱的信念,最终让幸福来敲门。
热门推荐
  • 京城鹿少情迷申城律姬

    京城鹿少情迷申城律姬

    本不会有交集的两人,因一次他在去浦东国际机场的路上,透过车窗,偶然一次回眸,撞见了与朋友开怀大笑的她。时常回忆起她的笑靥,他想着是喜欢吧!无意中得到她闺蜜的帮助,京城鹿少开始了追爱之路。
  • 史纠

    史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记忆中的那个地方

    记忆中的那个地方

    《记忆中的那个地方》入选澳大利亚2007ACT写作与出版大奖。其探索的主题为,当被逼无奈时,善良的人们为了生存会做出何种举动。丹·坎贝尔深受往事困扰,随着岁月流逝,越来越陷入绝望。30年前在他11岁生日时,他亲眼目睹父亲被杀,并从一个发疯的陌生人手里救下了母亲。但每当他回忆起那可怕的一天,他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但又看不清楚,似乎在他记忆里失了焦。他每年生日时的抑郁和绝望已经伤及了现在的家庭,于是他决心带着母亲回到儿时的家,去正视他的回忆,并为往事划上句号。回到过去并非易事,而丹在那里发现的事情会让他的世界天翻地覆,因为一切人事物都与他的记忆相左,而当他的现在遇上过去,他的生命都将受到威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翻译的基本知识(修订版)

    翻译的基本知识(修订版)

    本书讲解翻译的基本知识,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论述,又有具体细微的实践指导,篇幅短小,深入浅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以来,在华语世界广为流传。全书凡十八章,前半部纵论古今,介绍翻译的历史、语言学基础、规则、标准,有如知识小品,即使不通外文者,读起来也会兴致盎然;后半部教授翻译的具体步骤,俯拾引用当时欧美优秀作家文句及中国古典作品为例,由简及深,纠偏取正。附录部分列举大量误译实例进行评述改译,可供读者研习实战技巧。读者可通由此书领略翻译的魅力,掌握翻译的基本知识,增进翻译的能力。
  • 安娜·卡列宁娜(下)

    安娜·卡列宁娜(下)

    《安娜·卡列宁娜》是俄罗斯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著名的作品之一,通过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的悲剧,以及列文对改革的思考和探索,描绘出19世纪末21世纪初俄罗斯从莫斯科到乡村的社会全景图,是一部经典百科全书式作品。故事通过中心人物安娜·卡列宁娜与其丈夫卡列宁、情夫伏伦斯基的关系,通过其哥哥奥勃隆斯基的关系,把安娜的生活圈子和另一个圈子联系起来,组成一个上百个人物的体系。作家利用这个庞大的体系所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动而深刻地写出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时期的社会面貌,提出了这个历史时期俄罗斯所存在的问题。
  • 深入险地

    深入险地

    你究竟是谁?“捕鱼计划”是什么?“地狱计划”又是什么?不一样的兄妹之情,不一样的父女之情,不一样的夫妻之情,不一样的父子之情,不一样的师徒之情,不一样的谍战故事等你来围观.......
  • 重生后我成了黑心莲

    重生后我成了黑心莲

    宫少:“我媳妇心地善良。”众人:那个拿着银针的不是宫夫人?宫少:“我媳妇软萌乖巧。”众人:软萌乖巧的人都是玩毒蛇毒蜘蛛长大的?宫少“我媳妇身娇体弱。”感情那个将他们揍的下不了床的宫夫人是假的?!众人猝……顾翩翩重生了,自此成了宫少的心肝宠。“房子是我的,钱是我的,而你……”顾翩翩看着某男,笑的张狂,“也是我的!”【年代、空间、腹黑心计、打脸虐渣、强势、甜!宠!苏!爽!!】
  • 抗战之铁血烽烟

    抗战之铁血烽烟

    日寇毁我家园,杀我同胞,无数热血青年前赴后继,无谓生死,投身抗战洪流。山河破碎之际,当血性未泯的华夏儿女终于明白,只有战争才能制止战争的时候,东方巨龙彻底从沉睡中苏醒!21世纪特种军迷张戈,意外穿越成白洋淀鬼不灵的小兵张嘎,开启了全新烽火人生。杀鬼子,守家园,铸就铁血传奇!
  • 皇家养生:中国历代皇室养生法揭秘

    皇家养生:中国历代皇室养生法揭秘

    皇家,拥有至高无上的特权,享尽人间万物的极品待遇;皇家,又是最贪生怕死,最注重养生,最追求长寿的群体;《皇家养生》,集几千年皇室养生精华于一身,博采历代名医养生理论之长,带你领略最顶尖、最权威的养生之道。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大量可直接借鉴的皇家养生法,大量不为人知的巧妙偏方。大量不为人道的皇家养生趣闻——武则天益母草洗面方、宋宫黄精药酒与丹参药酒、永乐公主“沙苑蒺藜”茶、清宫八仙长寿酒、慈禧太后“避瘟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