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37700000001

第1章 曾经的家园,灵魂的家园

走向古村,我常常愕然:不知是风景把它的建筑自然化了,还是那些建筑把自然人格化了。

最初对古村的兴趣,源自好奇。

——我总想追问它对自然的那种充满敬畏的尊崇。村庄向自然索取一块领地,作为人类安居的寓所,其建筑的本意便表达出对自然的适当隔断。它用宅院,用山墙,用屋顶,用沟壕,与风雨雷电对抗,与蛇虫猛兽对抗,与一切可知或不可知的危害对抗。然而,人对自然唇齿相依的情感,决定了村庄集聚于大地,就和自然须臾不可脱离了。它用门、用窗迎迓着自然,用天井和院落呼吸着自然。村庄成为古村的历史,仿佛就是建筑和自然不断协调、相互授受契合、逐渐融为一体的过程。一些燕雀成了梁上檐下的熟客,一些藤蔓攀过了人家的墙头,一些草木更是纵情恣肆,在瓦沟里扎根,在砖缝间落户。即便雨水吧,一旦由天井泻入屋堂,就溶解成为人们“四水归堂”的祈愿,成为大自然的赐福。

是时间把古村造化为山水田园间不可或缺的景物,成为山水之精神,田园之魂魄。在辽阔的苍穹之下,它通过屋宇的水平铺开构成建筑群落,形成优美的天际线,仿佛舒展身体紧贴着大地,用全部的肌肤和血肉吸纳着天光地气。假如它成群结队地匍匐在田畈上,密密匝匝,如同成百上千只永远沉醉于孵化期的大鸟;而在逼仄的山坳之中,它依偎着团团绿荫,聚族而居,则似进入梦乡也在反刍生活的牛。

是的,在我眼里,它始终是有生命的。我指的并非由弥漫其间的炊烟、声音、气味和色彩,所传达的生命信息,而是说它的建筑本身就是活生生的存在,就是依存于自然的一种生命。它会在溪水中洗濯自己的倒影,借晨岚擦拭自己的羞笑;它会一直钻进山的深处、路的尽头,然后藏在某棵古樟的暗面,宁静生活的背面,警惕地打量着远道而来的不速之客。作为古村,它的恒久得益于自然的庇护,自然所拥有的一切都可以阻隔外界对它的入侵;而它的粉墙黛瓦或青砖灰瓦掩映在季节变幻的色彩中,构成了耐人寻味的动静关系,流动的岁月仿佛因此滞重而稳定,安详而深沉。走向古村,我常常愕然:不知是风景把它的建筑自然化了,还是那些建筑把自然人格化了。

——我总是惊羡它兼收并蓄各种艺术的风雅。我相信,仅仅依靠自然的庇护,是无法解释它延续数百乃至上千年历史的全部缘由的,它历尽沧桑,可以颓败,却不凋亡,一定有着坚硬或柔软的内在生命动力。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艺术珍藏,就是它内在生命绵延不绝、摇曳多姿的精神支撑之一。所以,通常一座古村就是一座民间艺术博物馆,一座民俗博物馆。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多少精神寄寓的村庄能够战胜自然的觊觎、岁月的风蚀、它自己对传统的怀疑、否定和颠覆,一直保存、看护着自己的历史风貌;反之,如果说,古村世世代代保留着先人的遗产,是出于共同的质朴的文化自觉,那也是不可思议的。

那么,为什么直到今天它仍能以琳琅满目的艺术珍藏令人流连其中呢?我更愿意到每栋老房子、每块砖石、每根梁柱中去探究其奥秘——我赞叹那种由建筑艺术的面、体形、体量、群体等等要素构成的形式美,赞叹记录着设计、技术和工艺水平,尤其充满艺术想象力的各个细部,比如繁复眩目的天花藻井、富丽堂皇的门楼门罩、精雕细刻的雀替斜撑,以及轻灵如翼的飞檐翘角等等;令我久久回味的,正是遍布其间的各种艺术,那些以木、石、砖为材料的雕刻,那些描绘在瓦檐下、门楣上的美术,那些题写在匾额、楹柱上的书法。通过那些图案和文字,探询民俗的生成、风尚的演变、生活的历史,要比考证建筑材料、设计风格直观得多。正是那些有时显得极其铺张、极尽风雅的作品,让我看到了强大的生机勃勃的民间理想,以祭祀的姿势,以炫耀的神采,以教化的口吻,作出贯通古今的表达。或者,只是平易的讲述、悦己的陈设吧,但是,浸润在其中的思想、观念、情感和情绪,也能以其润物无声的感染力唤醒一代代人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常常在恍然若梦的情境中油然而生。

为古村增辉的民间艺术,所表现的民间理想的主题之一,便是陈述人与自然依存且膜拜的关系。那些日月山水、花鸟虫鱼、祥禽瑞兽,原本就和人们骨子里亲近自然的感情息息相通,更何况这些形象早已注入了人的祈愿和心志,成为种种象征。即便是表现戏文故事与生活行状的那类人文图景,无论威武雄壮的、风流儒雅的,还是亲切平易的,一旦突凸地展现在与自然相呼应的古村建筑上,不也成了人对自然的一种宣告、一种对话吗?

那是一种持之以恒、滔滔不绝的对话。和平之中,不无敬畏;禁忌之余,充满感恩。

——我总会惊奇于不断发现古村的消息。这样的消息总让人恍然,好像古村不是活态的,而是从岁月深处发掘出来的废墟。谁都知道,它们的存在是无可置喙的事实,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已,我想之所以声称“发现”,也许是针对那些茫然于毫无个性、甚至也没有多少美感的建筑丛中的眼睛而言的。在这里,当然大可不必同一个动词较真。其实,我感激关于“发现”的消息,正是这些消息引领着我,去探究古村被时间和空间闭锁的秘密。

走进一座古村,我们应能领略到它始终鲜活的真相。生活在村巷里、河岸下潺潺流淌,从瓦缝里、枝叶间袅袅飘升,许多肃穆的墙上还留着动荡的记忆,许多重修的祠堂又点燃更多的香火。每个季节,只要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屋顶上、架子上、坪地上,以及溪边的码埠上,总是晾晒着各种粮食的种子、各种用来腌制的菜蔬和各种农具用具。在如此自然、凡俗的氛围中,我对晾晒于灿烂文化下的平和以至于黯然的表情,也就不敢大惊小怪了。但是,我不能不暗暗吃惊:呈现在眼前的粗粝的生活形态,竟有精致而丰富的民间艺术藏于其中;而对村庄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的人们,却是幸运的遗产继承者。当他们宽厚大度地任由客人在自己家中进进出出的时候,如果一定要从他们的眼神里找到区别于其他人群的特质的话,那么,最常见的内容竟也是茫然了,茫然于突然被惊扰的平静,茫然于回答探究的尴尬,茫然于高贵门第蜕变为寻常人家的一切和谐与不谐之处。我特别留意人们的表情,即使屋门洞开主人不在,我也要通过墙上的照片去端详一座古村的活态。我以为,人们的现实表情一定和建筑的表情、历史的表情,有着某种关联、某种约定,可惜我无从破解。倒是那些茫然的眼睛(包括为开发旅游资源而激动得茫然无措的眼睛),让我忽然觉得,与其说古村被岁月尘封着,不如说它是被它夜不闭户的主人们锁在茫然的眼睛里了。有意思的是,如今这种对自己的历史与文化的不自觉,居然以其漫不经心而保全了古村;偏偏,有许多刻意的保护,反倒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保护性破坏”。

我好奇地走马观花。尽管每次都是行色匆匆,却也感慨良多。幼时,我曾去过北方的两座城市,至今还记得那车马辚辚、风情别具的宽阔大街,那槐香满墙、低矮温馨的四合小院,而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再去时,它们就已经大步迈向了天下大同。至于如今,不提便罢。即使乡村的建筑,也千篇一律的潦草。人们寻找、探访古村的热情,就反映出了对现时生存空间的普遍的厌倦心态。前往古村,就是前往我们曾经的家园,前往我们曾经的生活,我们永远依恋的自然,世代仰慕的历史文化。

是的,我对古村的认识是矛盾的。一方面,我认为它是活态的,不只是在宗谱里、在包括建筑在内的民间艺术里延续,势必也在血脉中因袭;另一方面,我又把它指认为“曾经的家园”。这是因为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它的确有不少东西作古了,有物质性的,也有精神性的。尤其致命的是,有更多的东西被风化,在萎缩,在变异,深入其中并屏声敛息,就能感受到它萎缩的过程。面对那些雕梁画栋的老房子,在赞叹创作者的技艺时,我们难道不会为当时其从容的心境、优雅的气质,自叹弗如且忐忑不安?望着气宇轩昂的门楼,在品味匾额、楹联上的文字时,我们难道不会油然生出莫名的感伤?我知道,消亡也好,萎缩也好,未必能够轻率地归咎于某个年代、某种时势,也许这些状态恰恰就是由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事物的消亡和萎缩,一如它们的生成和发展。

我看见了一座古村令人震撼的生成。

在我任由思想反复进入的这个村庄里,随处可见不顾结构逻辑的非理性的组合。青石板和鹅卵石铺的路面干干净净,却表现出反叛与对抗的性格,或者刻意不与正门对称,或者一头宽一头窄,或者有房屋蛮横地斜插出来,把路挤瘪了压断了。房屋也放纵得可以。没有一栋完全规整的房屋,正如没有一条两边平行、始终宽窄如一的路。每栋房屋的四面墙,总会有一堵墙或一个角,莫名其妙地凹进凸出,改变平面或直角,以此破坏它的和谐,它的秩序。墙面的垂直线也多有不规矩的,无端地造出倾斜的部分,令人感到行将坍塌的强烈不安。不规则的门框,不对称的窗户。所有这些,分明存心要破坏中国建筑常取的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

听说,此地的民居不肯整齐划一,是因为人们心怀对命理运势的恐惧,精研易经八卦,希冀从中寻找变通之法,寻找富贵长久的秘诀。村中农户家比比皆是的描金画、鎏金的木雕、木刻,记录着此地人当年逐利四方财源广进的繁华岁月,也记录着人们纸醉金迷的留连和祈祝。建筑艺术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与文化整体的同构对应关系,是某一文化环境中群体心态的映射。因此,不难判断,这个村庄沉溺于穷极奢侈、祈望富贵长久的心态,便是在风水学说中找到了精神寄寓,从而表现为“歪门斜道”。村中建筑及家具上随处可见鎏金镂雕的八卦图案,完全印证了这一点。

但是,穿行在其间,感受着建筑艺术在这里经营的非常独特的精神氛围,我相信它的一石一木注定会有更为复杂的情绪意境,尽管它们沉默着;尽管,由于建筑艺术的表现性和所传达情感的抽象性,它所创造的情绪意境是朦胧的,深沉的。

这里曾生活着追求并炫耀荣华富贵的一群,它的建筑为什么在夸富逞奢的同时,表现得如此忧心忡忡、惶惑不安?为何紧张?为谁迷狂?被歪曲的房屋,是否象征着心态的畸形,暗示着某种岌岌可危的不测?房屋上那打破常规、别出心裁的局部改变,是否可看作一种挣扎和抗争?若是,它的整体难以彻底颠覆建筑的根本法则,如同大面积的无助的茫然,又使它渺小的抗争显得多么荒诞可笑。被荒诞感挟持的村巷,是否预兆着前路的凶险难卜?至于一头大一头小的路,很轻易就被人命名为“棺材路”,不知这原本就寓意着命运的逼仄,还是世事的无常?即使促狭或较为宽阔的门前,它所提供的空间为什么也那样不讲规矩方圆,用变化多端的几何图形大肆渲染紧张感?

面对这一切,如果仅仅感觉好奇,就显得迟钝甚至麻木了。它几乎把一个时代的社会心态,一群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他们的感受、情绪和内心深处的深刻矛盾,光怪陆离地裸裎在“歪门斜道”的建筑中。它的表情多么风流倜傥,又是多么俗媚轻狂,多么雍容富态,又是多么痛苦难言;它的语言是声色犬马、撒豆戏妓的调笑,是夜夜笙歌、醉生梦死的呓语,更是人生苦短、浮华如梦的真言。

那么浓重的哀伤,那么深刻的自省,弥漫在富贵荣华的记忆中,乃至将其浸泡、冲刷得斑斑驳驳,如此看来,祈望富贵长久的心态恐怕就不足以解释此地建筑个性的生成了。

当我得知此地人与欧阳修同宗时,欧阳氏族众多光耀千古的名字纷纷在心中涌出。我情不自禁地攀上古村的后山,去眺望远远近近的姓欧阳的村落,去统摄曾渗透于广阔民间的“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心理和以诗书传家的社会风尚,以及由此造就的璀璨的庐陵文化,去俯瞰这个也曾儒雅一时的古村的内部潜在。山上据说有数万之众的樟树林未能遮蔽我的视线。遥想当年,庐陵乃至整个江西的广域文化环境呈现在眼前,这时,我似乎体悟到了这个古村其时所承载的巨大的精神压力,似乎觉察到了即便在热烈追求俗世享受时,仍让它一直耿耿于怀的是什么。

它是不是困扰于来自重文轻商传统的深刻鄙视,以及自卑?在儒雅之风的重重包围下,它的靡丽之习是不是一种痛苦绝望的放纵?它的“歪门斜道”是不是面对文章世家的族谱所作的检讨,检讨时的自嘲?

也许,走在“歪门斜道”的迷宫里,我的感觉也不自持地顺势歪斜了。的确,我对建筑知之甚少,尤其对其如何受儒道佛各种宗教文化的影响,更是心虚得很。想来,各种文化对它的渗入,同样可以发生在别的村庄,并且可以复制得毫无二致或表现得大同小异。但是,各处选择、接纳的心态,肯定因社会背景、生活环境、生存状态等等差异而不同,它们都会成为各自所植根土壤的文化内涵的真切反映,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鲜明性格。因此,我们在欣赏每座古村时,都会得到不同况味,被不同的情感所感染,而它们所表现的朦胧的情感,肯定都能在已经逝去的历史生活中找到确凿的依据。

不过,当我把这个村庄的建筑当作艺术作品来欣赏时,史实好像变得并不重要了。建筑所营构的,岂止仅仅是一种情绪氛围!那动荡不安的村巷,不就是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么?那神秘变幻的房屋,不就是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和复杂微妙的心理写照么?它的叙述富有哲理富有力量,那是用砖木码出来的文字,尽管墙根处布满苔藓。翻开它,犹如打开一部充满命运感、沧桑感的长篇小说,令人眩目的生活图景扑面而来,耐人寻味的精神历程依稀可见。当我为之震撼时,想来,那一定是历史深处的某种浓烈的精神情绪已经贯通了漫长的岁月,抵达我的心灵之中,思想之中。

正是那次造访之后,我对古村的建筑艺术有了全新的理解,而且,那次经历鼓励了我理解古村的由眼入心、反心及物的审美主动。其后,我反复寻味自己到过的每个古村,感受着它们各自所营造的情绪氛围,渐渐明晰,在如今的建筑乃至生活中,那些已消亡和正在萎缩的是什么了。

——是鲜明的性格,是表达的欲望,是浸润于平凡生活中的文化精神。

写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房龙在《人类的艺术》中说的一段话。他说:中世纪的人,能够通过教堂、绘画,或是唱歌,来表达共同的感觉,“他们能够不加掩饰地来表现他们的感受,一点也不弄虚作假;而弄虚作假,成为现代生活的通病。”

是吗?

现在,我面对的是采风搜罗来的几座古村印制的折页。它们居然拉到了厂家的赞助,很单薄的古村介绍,已经弥漫着浓郁的现代商业气息。有些地方还成立了由村民、乡村组织与企业入股加盟的古村旅游开发公司。这种积极性无疑是可贵的,它本身就体现了珍视民间文化遗产的立场,客观上也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我隐隐地担心:那种突然被唤醒的保护意识,好像和古村通过建筑及艺术传于后人的荣耀感,并无多少血脉渊源,那么,它究竟能维系多久?那种带着广告目的、迎合猎奇心理的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演义,是否会遮蔽了我们对古村历史全面深入的体察?那种为了招徕游客、抽空了民俗内容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是否会成为上了岸的鱼,从此失去鲜活的存在?那种势不可挡的各自为战的开发利用,一旦被功利企图完全左右,是否会破坏古村在平静中业已形成的“生态平衡”?

当然,我们不能企望让古村一直闭锁在历史的深处、茫然的眼神深处。正因为如此,在这样的情势下,我们理当加以抢救和保护。作为文化人,我们所能做的,大约就是建造一座古村博物馆了。

——以文字为砖石、以图片为木料。

我以为这座博物馆可以“江西古村博物馆”命名。用“江西古村”的整体概念,囊括所有的折页、所有的影集,所有的自说自话和自行其是。化五彩斑斓于一炉,融纷繁多样为一体,当可与其它地方的民居建筑媲美,它的丰富性正是它的风格所在。这样,无论对于保护,还是对于开发,都是有益的。

其实,江西古村的概念,也是不容置疑的客观实在,它是和江西的地域文化特征一脉相承的。北人南迁和吴头楚尾的历史情境,孕育了兼容并蓄的江西文化,而江西文化海纳百川的多元特质,又决定了江西民间建筑的包容性。赣南的客家围屋相对于婺源民居,可谓风格迥异,它甚至比在历史变迁中融合了北方诸民族的中原文化,更多地体现了晋唐中原汉族文化的原貌;而婺源民居本是徽派民居的代表。虽然它们各自可归于不同的民间建筑风格体系,但同时它们又是绚丽多姿的江西古村中奇俏的一枝。江西古村不只是单纯缘自地理的概念,贯穿并维系各种建筑风格古村的,更在于它们与江西自然环境所达成的默契,以及足以将它们熔于一炉的江西山水间充溢着的人文精神。所以,江西古村尽管有着丰富的地方个性,以至我们很难从中择出一二指认为代表,但是,我们在对其进行艺术审美时,却可以比较轻易地道出它们一些共性的内在。

比如,它们的建筑充满了含蓄内敛与炫耀自恃的性格矛盾。含蓄内敛的性格,也许是自足自满的生活观念和儒家理学长期教化的精神积淀,是由地域的集体深层心理决定的。表现在建筑中,就是那仪态端庄的面,节制有度的体形、体量,就是与群体贴胸抵背、与环境天人合一的亲密关系,就是被高墙、窄巷和山水林木闭锁的恬静和深邃。当然,南方民居的建筑特点,是与南方的天气、地理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的。但是,它与人们性格和心理的吻合,决不会是一个意外。俯瞰大地,如果依然把村落喻作一群群大鸟,把成片成片的屋瓦喻作羽衣,那么,我们眼前尽是错落有致地拥挤着、匍匐着的灰,尽是一样的翅膀,同一种谦恭的姿势,尽管多有超拔于此中的企图,却也是旁顾左右的。被山墙夹峙的村巷、仰面朝天的天井,开在高处的透窗、堵在门口的照壁,更是委婉地言说着它们的性格特征。但是,斑驳沧桑的宅院里固有的丰富内在,又如春光泄露,无可遮掩地涌了出来,以至令那庄重深沉的青砖灰瓦、气宇轩昂的马头墙,都流露出隐忍不住、踌躇满志的精气神。它们内敛又张扬的性格矛盾,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入口处,它们对门面一致的重视和强调,使得大门的富丽堂皇与建筑整体的简朴沉静形成强烈的反差。

考究的门面正是宗族或门第的脸面。无论门楼、门罩,还是门廊,都集中了多种精美的雕饰和墨彩,或标榜功名,或宣扬志趣,或寓意吉祥。面对如此炫耀的门面,我常常感到,一定是炫耀的思想在指导着古村的一切生活和艺术。仅由某户人家的门面,我们也可窥见昔时人文鼎盛之一斑,它的用心着意,仿佛充满了告慰先祖的虔敬、昭示族人的得意。想来,在那攻读入仕蔚然成风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也承载着巨大的精神之累,以至得志者如沐春风般炫耀他们的得志,发愤者不甘人后地炫耀他们的发愤。古村无不刻骨铭心地记着各自与历史文化名人的渊源,当村人为我拭去残碑上的泥巴,以辨认那如雷贯耳的名字时,我恍然大悟:那些名字就是古村的精神门面。一座村庄的历史,可以连通一个甚至一批光耀千古的人物,这本身就赋予了江西古村无与伦比的文化纪念意义。遥想千百年,不知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精神文化环境孕育了一代代先贤,还是他们的思想、才情影响了各自故里的建筑艺术?

炫耀和张扬,无疑也是为了教化。于是,我感觉江西古村的儒雅是从骨子里沁出来,而不似我在别处看过的古村,那种富极一时而后装潢门面的附庸风雅。在江西,即便那些是因交通之利、工商之盛而发达的古村镇,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流坑董氏经历了五百年耕读、五百年农商的历史,至清代科举衰落,靠着发达起来的竹木贸易成为富商大贾,从以往的由学而仕演变成由商冒仕。尽管如此,它的建筑除考虑风水外还依据周礼的规定,方正划一、俨若棋盘的整体布局里,存储着蔚为壮观的文化气息;它的各式大门,多有雍容华贵的铺张,张扬的却是与前五百年息息相通的精神气韵,至于铁笔银钩的匾额楹联,更是温文尔雅,其中不乏喜形于色的夸耀和语重心长的规训。也许,正是因为有着这么丰富的精神负载,在许多古村里,峻拔的高墙,繁复的门楼,常常在让我品味其庄重典雅的风格时,也领略到几分凝沉而压抑。

江西古村建筑着力营造的儒雅风流的文化氛围,的确是为我们考察和感受历史而留存的精神纪念物。即便今天我们走在野草没膝或粪土泥泞的村巷里,仍能感受到崇文重教传统的濡染。深深吸一口为炊烟而蓝的气味,却依稀有书香扑鼻。吉安渼陂一处书斋庭院的照壁上,有一副对联曰:“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寥寥数字,把普遍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境界表达得淋漓尽致。人们对诗书仕宦的追求、对功名文章的标榜,不仅仅描绘为书画、张挂为匾额,不仅仅建造为书院文馆、彰表为牌坊楼阁,试图把以文载道的教训注入人们心里,甚至入木三分地镌刻或润物无声地融化在寻常人家的砖木之中,成为建筑的血肉,成为岁月的记忆。即便世事变幻、辉煌不再,兰桂齐芳的向往仍宣泄在建筑里,仿佛要浸润千秋万代。只可惜,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那么铭心刻骨的光荣和骄傲,终是流云散去。到得如今,若不是为旅游开发,村人可能还会在混沌的看护中听凭古村顾自颓败了去。不管怎样,此时,它勾起了我们对俊采星驰的浩翰时空的无穷想象。

我所记下的疏浅的感受,是远远不能概括江西古村的特点的。但是,这样一些认识让我相信,一种建筑风格的落成,便是人们的理想、观念、情感以及性格,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一次精神遇合。

兴国三僚村被称作客家堪舆文化的圣地,在一篇介绍文章里,我读到了这样的历史叙事:

世上每一位堪舆先生

都知道祖师“救贫仙人”

他生活在兵燹乱世

挟着皇宫窃出的禁书

找遍全国觅一方净土

……

走遍中国的千山万水

看到这天生的八卦

他们徘徊不忍离去

这是一个奇怪的地形

上天生它八卦的形状

活脱脱是风水罗盘……

这些文字描述的只是建筑为自然环境所接纳时落地生根的情形,但其中透露的人与自然、与环境精神契合的奇妙景象,却是耐人寻味的。恍如游魂发现了心灵的寓所,恍如身体回到了精神的家园。

如今,当我们“发现”古村、走进古村、去体验古村时,何尝不也是期待着一次次神奇动人的精神遇合呢?

我们曾经的家园,正是精神的家园。村巷的深度,恰如心灵的深度;砖木的结构,仿佛情感的结构。当我的文字走出它的祠堂,不知会不会在它迷宫般的格局里,迷失了方向。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要紧,迷失于其中,正好可以从容驻足,或者叫方家给领出来。

同类推荐
  • 普通读者

    普通读者

    《普通读者(I、II)》内容包括:帕斯顿一家和乔叟;不懂希腊文化;伊丽莎白时代的栈房;伊丽莎白时代剧本读后感;蒙田;纽卡斯尔公爵夫人;漫淡伊夫林;笛生;无名者的生活;简·奥斯丁;现代小说;《简·爱》与《呼啸山庄》;乔治·爱略特;俄国人的角度等等文学评论的经典名篇。
  • 名家经典散文选: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在荒原上寻觅的灵魂:朱自清诗文精选

    在荒原上寻觅的灵魂:朱自清诗文精选

    本书是朱自清作品诗文的精选集。全书分四个部分,收录的都是他的名篇。如《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朱自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笔致简约、亲切,读来有一种娓娓动人的风采。朱自清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 有你真好

    有你真好

    本书是一本个人散文集。作者以少年特有的敏锐视角,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感悟青春,感悟人生。既有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也有由日常生活引发的哲思,还有在阅读经典中获得的更为深入的思考。作者虽然年轻,但已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阅世眼光,文笔清新流畅,堪称后生可畏。
  •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我是这样看到、听到的。作者通过整理自己多年的记者采访稿,按照类别分出几部随笔集。这些文章有的以人物采访为主,有的以历史探究为主,有的以景物感怀为主,写出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
热门推荐
  • 携手相伴一世安宁

    携手相伴一世安宁

    她出生是集万千宠爱的公主,他是被自己父亲认定开创盛世之主。十六年前的一则预言,便已注定了两人相互交织的命运。
  • 我的绝美女神老婆

    我的绝美女神老婆

    身怀绝技的乡村少年方少阳,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 医学举要

    医学举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风的逆袭

    风的逆袭

    女主穿越时空来到了一片神奇的大陆,开始逆袭的旅程。
  • 快穿之玄幻复仇

    快穿之玄幻复仇

    风雪城副城主之子宁恒之被人害死,本以为人生就这样憋屈的过去了,谁想到,却被一个叫系统的宝贝,带入了新天地。
  • 曾经的画卷

    曾经的画卷

    在这样雨雪交加的日子里,如果没有什么紧要事,人们宁愿一整天足不出户。因此,县城的大街小巷倒也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一群以青春作伴与成熟相连的人,一些时刻追求真理如梦一般幻灭的人,他们告诉一颗颗年轻的心:每个人的记忆都是广阔浩瀚的星空隐藏着无数的隐秘与矜持。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
  • 触手可及的那一份温暖(连载三)

    触手可及的那一份温暖(连载三)

    三爷因为刀伤住了半个多月的医院,学校里面因为我们酒后打架,还给了处分。而对方那人后来怎么样了我们都没问,只不过人家医药费还是赔偿了几千块钱。看着那一叠人民币,我心里忽然有个奇怪的念头,假如把这些钱当面砸到田红脸上,不知道她会不会还是那么毫不在乎的拣起来呢?小贱第二次失恋了。好在这次他不敢再矫情了,估计也知道这事情已经太对不起兄弟,光顾着内疚,也就没功夫伤感了。后来我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田红会那么突然把我们给卖了。如果说为了钱,小贱的钱也不少啊。
  • 心理学玩的小技巧大全

    心理学玩的小技巧大全

    心理学的技巧是指利用心理学的相关原理、效应和方法等影响和诱导对方,以在与人博弈的过程中获得胜利的方法和手段。心理学是一门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学问。人生中的各种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掌握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许多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心理学的目的在于运用巧妙的策略,而不是分析。若想在人生的较量中成为赢家,实现或保护自身的最大利益,就不能不懂一些心理学的方法与技巧。
  • 蚍蜉(中篇小说)

    蚍蜉(中篇小说)

    小武练了十年的长跑这项运动在关键时刻救了他的命。那把西瓜刀裹挟着风声劈头砍来时,他下意识地歪了一下脑袋。他正庆幸保住了脑袋,第二刀落在他的肩上。他用手一摸,昏黄的路灯下,血呈黑色。小武转身就跑,惊恐的路人纷纷闪开,他像一个石头投入了水里,水花四溅,耳旁风声呼啸,身后的脚步声乱了节奏。小武跑过了三条街,终于甩掉了后面那个提刀追他的小贩。他像条夏天的狗,张着嘴,吐着舌头,累趴在了路边。肩上一阵剧痛,之前他以为是汗的东西,其实全是血。小武脱下衣服,缠住伤口,兜里的手机响了起来:“马上给老子滚回来”刘队在电话里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