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8300000016

第16章 阅读掌习单

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

——茨威格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特别快,‘抓住一本书,就一个劲地赶着往下读,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他读了一本又一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效果很差:读过的书像过眼烟云,很快就忘记了,几乎没有留下一点印象。这使他十分苦恼,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后来,有一天,他遇到了当时的著名学者朱熹,就向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以后,给了一番忠告: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每次只读五十字,重复读上多遍,也比这样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的时候要用脑子想、用心记。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之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他的记性不好,而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读书的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草率地读书,既不能消化书中的内容,又不能有意识地进行记忆,他的记忆效果当然就不会好了。

以后,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劝告,每读完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些什么,有几个要点,并且留心把重要的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识的人。

带着问题去读书,鲁迅读书就总是爱向自己提出问题。他拿到一本书,先大体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给自己提出一大堆问题。书上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自己对这个题目又该怎样写?等等。鲁迅认为,带着问题去全面、仔细地读书,边读边问,边问边读,逐渐深入,就能更有效。

有明确的目的或任务。凭借意志努力记忆某种材料的方法,叫做有意记忆法。相反,没有明确的目的或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方法,称为无意记忆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记忆的效果明显优于无意记忆。

为了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必须进行有意记忆。

先给孩子一张“阅读学习单”,读一读上面的题目,告诉他,读完此书,先填写这一份学习单。以“阅读学习单”来让阅读的过程“意义化”。

为什么要看“阅读学习单”

焦点集中的阅读。一个有关“学习和记忆有意义文章”的研究指出,我们的记忆运作无法像电脑一样,很难将阅读得来的信息逐字记忆,而是用我们的方法去组织这些信息,使它变得有意义。

比如,他曾让受试者读一篇短文,然后让第一个读完的人,按他的记忆写下来,传给第二个人看,第二个人再把记忆写下来,传给第三个人看;依此类推,直到第十个人,所阅读的信息,已经和原文大相径庭了。

这说明了如果在阅读前,没有先告知“阅读的焦点”,阅读者会以自己感兴趣或易理解的部分作为重点来读,其结果很可能是读完之后,与原文所要传达的重点相差甚远。

有一次我访谈一位四年级学生,他告诉我看完《乞丐囝仔》后的感想是很爆笑。读过此书的人应该知道,这是本励志畅销书,主要大意是书写一位贫寒出身的人,突破现实环境的困顿,奋发向上的经历。然而,此位学生自由阅读后,却只记得书中描述困窘生活的一些匪夷所思的行径,所以觉得很好玩,与原书焦点可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无重点式的自由阅读,当然也有妙处,一般成人读者,一定也都享受过陶渊明那种“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的乐趣。不过,如果想在有限时间里,让孩子在阅读时,保有“努力追寻意义”的精神状态,不妨在阅读前,就设计一份“阅读学习单”,念给他听,让他知道在读此书时,要特别注意哪些部分,将来讨论时,也会有这方面较多的探讨。

也就是说,在阅读前,先了解阅读后的讨论焦点,以便在阅读时,特别注意相关内容。

教学的认知理论中,提到的“前导组体”,是指在学习之前,如果先呈现重要信息,可以使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用来组织及解释新来的信息,有助于学习迁移。

举个例子,我就读大学时,那些大部头的教科书,常在一个章节前,有个简短的“本章摘要”,还提纲契领地说明“在本章中,你将学到……”,带着这样的“先验知觉”,再进入庞大内容中,比较容易得出一些条理。

“阅读学习单一上的题目,提醒孩子在阅读时,应注意的一些方向。

比如:如果希望着重讨论书中的人物性格,就在“阅读学习单”上设计此类题目:“我最欣赏书中哪个人?”、“我觉得自己最像书中的谁?”、“书中哪个人最让我气愤?”、当孩子正式阅读时,他就会想到::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在看此书时,得注意到人物的描写。

“阅读学习单”设计要点

(1)使用语言须简要有趣,不要太课业化用语。

比如:别再使用“佳作摘录”这样的字句,会让孩子以为又是一项功课。如果问“本书最让我喷饭的一段对白”会比较生动活泼,对孩子也是“非制式用语”的良好示范。

(2)视年龄来设计比如:低幼的孩子可以替书中情节绘图,或说给爸妈听,或帮这本书评分(给几颗星);高年级可以多些评论性质的题目。

同类推荐
  • 决定女人一生的8种智慧

    决定女人一生的8种智慧

    描述的是美丽的容颜,漂亮的妆扮,婀娜的体态,让女人星光闪烁。但真正令一个女人闪耀的始终是她的思想、修养与学识。有智慧的女人才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 老狐狸经(历代经典文丛)

    老狐狸经(历代经典文丛)

    狐狸总给人“狡猾”之意,但是书中给狐狸的定义是具有智慧的。学学像狐狸一样的为官、做人。《老狐狸经》不是在教读者诈,而是为读者介绍了为官之道、做人之道、创业之道、说话之道,是在指导读者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存,不断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以寻找到发挥的舞台。
  • 借口心理学

    借口心理学

    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借口无处不在。不论任何时间、地点、场合,只要出现问题,我们往往会习惯性地寻找各种貌似合理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然而其实,没有一个借口是偶然的,所有借口的背后都隐藏着深层次的心理诱因。本书紧密联系实际,把心理学理论和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联系起来,帮助大众从心理学角度了解借口的诱因,并帮助我们克服这种不良习惯!借口,就像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既是制造失败的根源,也是攻克办事难关的一把利器,怎样为你所用,就看你的掌控能力!
  • 为什么有人能接住天上的馅饼,有人却掉进地上的陷阱

    为什么有人能接住天上的馅饼,有人却掉进地上的陷阱

    天上掉馅饼不是天方夜谭,事实上,天上掉馅饼的事每天每分每秒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机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可现实是,馅饼似乎只往某些人身上掉,抓住机遇的似乎总是极少数人;机遇似乎也喜欢回头客,幸运的人总是那么幸运,而有些人却终其一生都看不见天上掉馅饼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平凡且继续平凡着。
  • 卡耐基成功处世艺术

    卡耐基成功处世艺术

    戴尔·卡耐基的成功得益于他高超的处世艺术,他在自己的奋斗历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而有效的处世经验。卡耐基认为,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具体的,因而个性各异,与这些独特的个人交往必须倾注满腔的热忱和诚意,饰外修内,表现出坦荡和真诚的品性,对方才能相信自己,这是成功处世的基础。
热门推荐
  • 坏人!哪里逃

    坏人!哪里逃

    大神不是无敌的,禽兽却可以是无耻的。在无耻的禽兽面前,一切都是浮云!只可惜,在遭遇众多狗血故事之后,苏暮姑娘才终于了解:这货哪里是好若的,分明是粘手货!
  • 顾余生也顾你

    顾余生也顾你

    那一年,她和他相遇了,她对他一见钟情,带着羞涩送出那份情书,他将她抱在怀中,嘴里说着山盟海誓,后来他走了,她愿意等他,可他杳无音信,直到她看见他和别人成婚,她选择轻生,她说,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她会选择忘记他,永远不再记起他。。。
  • 杏花的伊妹儿

    杏花的伊妹儿

    王杏花去省里开劳模会,认识了一个有钱的大老板,跟人家过上了,不回来了。消息像一颗原子弹在林源镇炸响,冲击波迅速传递到离镇子二里地的靠山村。村里人聚集在村口老榆树下,探头探脑观望着老郑家的大瓦房议论纷纷。王杏花是村里乃至林源镇名气最大的女人。
  • 蝶音

    蝶音

    来自异界的精灵,带来了一个又一个谜团:焚烧希望的火焰;隐藏千年的密秘……我们的故事拉开了序幕……
  • 年代文兽世来的喵主子

    年代文兽世来的喵主子

    拂晓本是兽世珍贵的猫雌性,一朝来到了物质精神双贫困的年代,就在她握爪做好独自战斗的准备时,却发现她全家都在,她貌似只要躺赢就行了。作者容易心率失常,看不得虐文,所以这是团宠文,想看虐的请绕路……所有设定都是为剧情服务,有感觉不对的请点x,不接受驳论!女主在外是个软萌的小可爱,私下是只风风火火胆大包天的熊心猫。年代甜宠种田玄幻
  • 天请问经疏

    天请问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胡雪岩的24堂处世课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胡雪岩的24堂处世课

    胡雪岩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胡雪岩胆识过人,才智超群,有着独特的“生意经”,也有其高超的处世智慧,学习胡雪岩的24堂为人处世课,你不仅可以获得经商之道,还会明白做人的智慧,从而在生活中更为游刃有余。
  • 顾影帝和他家小姑娘

    顾影帝和他家小姑娘

    出道多年零绯闻的奥斯卡影帝顾译突然宣布息影。记者问原因,他笑着说,要照顾孩子他妈。记者:“!!!!!”
  • 灵气来临地球

    灵气来临地球

    灵气降临地球,天地突变,灵气对人类身体发生了改造,变得可以修炼,不少人获得了异能
  • 随手加个点

    随手加个点

    苏白开了一家网红奶茶店,这里有不捣乱的哈士奇、一身腱子肉的橘猫、全世界最好喝的奶茶、在桌子上跑来跑去去的仓鼠,以及门口一株看上去有些奇怪的植物。“苏白!赶紧发工资了!”“你们都是我点化出来的,还敢找我要工资?”“不干了!罢工罢工!没有我们,看谁还来这家黑店!”“对不起!我错了!给你一个苹果味的草莓吃吃。”“这还差不多。”苏白看着狼吞虎咽的动植物们,不禁长叹一声:我当初干嘛要给他们加个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