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79200000038

第38章 前辈?

柳挥迷茫地睁开眼,扶着昏沉沉的头颅,躺在带露水的地上。

现在已是清晨,微弱的亮光带着冷冰冰的空濛渗入他的眼瞳,柳挥的记忆定格在了昨夜。

他记得那速度奇快的人形蜈蚣在扑向他的最后一刻,突然收了那恶心的大口。

毫无疑问,有人救了他。

他侧过头,右边还躺着一个,哦,是他的同伴,其微微起伏的胸口昭示着他一样还活着。

柳挥在朝左边侧过头。

他看见了一袭干净的白衣,在清冽的冷光中静静立着,堂堂正正,恍如神人。

柳挥的心神一阵恍惚,进而战栗。

“你醒了?”

许折问他。

柳挥点头,这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口干舌燥,似乎是哪儿受了重伤,只是没有知觉。

许折又问:“能动吗?”

躺在地上的柳挥晃晃脖子,道:“前辈,我能动。”

许折点头:“那我进屋吃饭了,你自行离去也好。”

柳挥一愣,然后尝试着起身,但失败了,于是他怀着希冀地摇摇头,同时声音沙哑地开口:“前辈,我不能动。”

许折又点点头,今晨天未亮时,他就出来探寻了一下,发现了这两人还活着,并且就躺在了他的院门前。

于是他早先就给二人断了一下脉,发现内息尚稳,如今状况只是受了过度惊吓,以及皮外伤导致。

这叫柳挥的还好一些,另一人肋骨断了几根,应是被那蜈蚣尾巴扫到了,不过对于蜀山弟子,断几根肋骨,不是什么大事,不出半月,便可痊愈。

“能活着,真是个奇迹,不知是谁救了他们。”

许折想道,无意识地抬头看了一下门侧老树的枝丫,枝繁叶茂,属长青植物。

许折沉吟一下,开口道:

“不能动啊,那你就在我家门前躺会,等你能动了,再离去。”

“……”

“前辈,是你救了我们?”

“我不是什么前辈,也并没有救你们。”许折摇头。

柳挥并不相信,暗自于心底琢磨:

此人衣冠楚楚、举止有大家风范,绝非寻常农人,且自己蜀山弟子的服装很容易看出,此地之人不可能认不出,然而此人似乎对自己这个修仙者并无敬畏,只能说明,其本身也是一个修仙者。

更不寻常地是,此人是这家宅院的主人,然而昨夜那只凶残的人形蜈蚣,就是从里面出来的,莫不是那人形蜈蚣知道眼前这人不好惹?

自己一睁眼就望见此人,看样子此人在等自己醒来已然有不少时候了。

柳挥知道,修行界,决不可以样貌断夺年齿,毕竟大多数老妖怪不仅喜欢化作自己年轻时的样子,还喜欢隐藏自己的修为。

带着这种想法,他看向许折的眼睛,他觉得他见了沧桑,于是他深吸一口气,激动地说道:

“前辈,昨夜一定是你救了我们!”

许折:“真不是的。”

“一定是!我已经看出前辈一定是个高人。”

许折有些无语,依旧说:“我没有救你们,年纪也未必大过你们。你们可以在我家门前躺着,直到能起身,便自行离去。”

说完,许折便回身关上了院门,现在已是清晨,那两人不会在出什么事了。

那柳挥还在外面喊着:“前辈!前辈!”

许折煮了些绿豆粥,吃过后,再将没吃完的喂兔子。

静静坐在床上,两只小短腿伸在被子里,美美一笑:“主人真好,还特地给静静做早饭。”

许折揪揪它的嘴巴,“快吃,吃完去工作。”

“好哒。”

……

……

“陈长老!”

“你们两个昨夜到哪儿去了!”中年模样的长老皱起眉,语气充满了不喜,“没望见召集令吗?此次所有下山弟子后半夜都在围杀一具尸妖,你二人跑哪儿去了?”

“弟子……弟子二人那时已被一条人形蜈蚣打晕了……”

长老不怒反笑:“你说什么?人形蜈蚣?”

“是的。”

长老走过来替他们检查了一下伤势,道:“你的意思是,人形蜈蚣将你们打伤,然后就索然无味地离开了?”

不等二人回话,陈姓长老大袖一甩:“你们两个满口胡言!你们知不知道,人形蜈蚣是什么东西?从我蜀山妖兽谱中随意找个妖兽名字就当借口了?”

话语如连珠:“你们知不道,昨夜捕获了一头筑基初期的尸妖,那么多子弟参加了战斗,伤者十数人,就你二人不在场,你知不知道,把我脸都丢尽了?”

“长老……我们说的是真的……”

“你以为凭你们的修为,能在那种蜈蚣的手底下活下来?哪怕最低级的,都不是你们能匹敌的。”

柳挥低下头:“其实,其实我们是被一位前辈救下来的……”

“还敢胡言!”

“算了,爹,你又不在场。”

“陈师姐好。”

“陈师姐好。”

二人见到陈云竹,像是见到了救星,急忙问好。

陈云竹知道他父亲最近心情一直不太好,到底还是因为许轻雪。

“云竹,你又来做什么?”

“爹,我今日去找许轻雪,发现他留下一封信,他说他打算下山一段时间。”

“什么!简直胡闹!”

陈长老沉思片刻,挥手对那二人道:“先去药房拿药,养好伤再来和我好好解释。”

陈长老离开后,陈云竹好奇地问:“柳挥,你说被一位前辈救下了,真的假的?我爹不在,你和我说真话。”

柳挥挠挠头,“师姐,这,应该是真的,不过那位前辈自己没承认,哦,不过,”他急忙摆手,“不过我从许多蛛丝马迹中,已经推测出的确那位高人救了我们,他不愿承认应该是怕我们打扰他吧……”

末了他又不确定地说道:“应该是的吧……”

陈云竹来了兴致:“从人形蜈蚣手下救了你们,这般修为,起码得是结丹境的高手吧,他长什么样子啊?”

“唔,一身很白的白衣,表面年纪不大,弱冠上下,面容清癯,举止有儒家风范,我离去时向周围人家打听了一下,那人是个教书先生。”

陈云竹听着描述,忽然就想起了前天傍晚夕阳下那道身影。

同类推荐
  • 无限轮回之仙极永生

    无限轮回之仙极永生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万族皆立。凡之极以力为尊,修之极,以法为始。仙之极,永生……
  • 重启鸿纪

    重启鸿纪

    这书没有科不科学,一切都是胡说八道,没有真香定律,没有相对论
  • 白莲前传

    白莲前传

    元朝时期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白莲教韩娇儿悲天悯人心怀慈悲,历尽诸多苦难,拯救万千黎民于水火。受尽世间七情六欲生离死别之痛,终于勘破红尘,逆天改命又顺应天道,斩杀无数妖魔鬼怪,渡过七灾八难之劫得以修成无上神功大法不死不灭。
  • 修真从杂草开始

    修真从杂草开始

    突然被砸死,又穿越到异世界,还重生在一棵杂草身上。系统傍身,功法直通大道,张平发觉,当一株草好像也没什么不好。
  • 千秋九洲赋

    千秋九洲赋

    楼外楼,山外山,望眼欲穿盼人还;诗中诗,念中念,寂夜挑灯此重看。我此生最浅显的念想,不过是看繁花满地,与君偕老。我们曾经一起牵过手,走过那片湛蓝的海洋,望着灼灼的桃花,回望彼此的笑容。可当你身披锦衣那一刻,手握神剑的那一刻,我就知道,哪怕我们相偕走过一世三生,哪怕我们的手仍然握在一起,我也再也无法像当初那样清纯的微笑,再也无法呼唤你的名字……
热门推荐
  • 海滨文集

    海滨文集

    《海滨文集》系崇明近代文化名人王春林生前作品集,集中收录其文章90余篇。多半反映其倡导新学,进步的思想意识,集中也保存了大量地方掌故。1928年汇辑历年文稿,由《崇民报》馆印行,此次由徐兵、唐圣勤、王妍点校整理,列入崇明历代文献丛书第六辑。
  • 见习神职法师

    见习神职法师

    “咚咚咚,请问是江先生吗?”
  • 逆爱危情

    逆爱危情

    一场阴谋,她成了他弟弟的老婆。她恨在自己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他选择了避而不见。他恨她背叛自己,嫁给了自己的亲弟弟。同一个屋檐下,彼此怨恨却又纠缠的心相互折磨着。可当都遍体鳞伤,她才发现……从一开始,就错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维数空间

    维数空间

    在无限延展的宇宙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正牌敌不过天降,当二者合一时,正牌主角苏灵从天而降,势不可挡。青鸟飞鱼如雷贯耳,从偏远的神州星域伊普西龙级文明星球E7891中出发,去往更加遥远的星海彼岸。这是苏灵从星辰大海而来,又前往星辰大海的传说。在璀璨星海间,无形的眼注视着一切,宣告真理与愚者的交易,爆裂的火光照亮了隐藏在黑暗的行者,冥冥之中命运被锁链捆绑,失去记忆的人留在狭窄的世界,诺亚计划开始了……
  • 接兵纪事

    接兵纪事

    上大学和当兵,曾经是人生的两大热门选择,即便是在就业机会多样的今天,当兵依然热度不减。然而,征兵的考官最看重应征者的什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如愿以偿穿上军装?应征者过关斩将被确定入伍之后,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甚至事故?面对形形色色的应征者和五花八门的人际关系,接兵的部队干部又怎样应对?——这篇题材新鲜、内容丰富、文笔生动的报告文学,将带你进入一个陌生的社会和人生领域……都说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基础在哪儿?在征兵。这就好比育苗先选种,接兵——选种,兵之最初。接兵,是说接新兵。
  • 忘川之冥王殿下你走开

    忘川之冥王殿下你走开

    这是一个发生在冥界忘川,终结于黄泉路上彼岸花的故事。后来她想,若是自己没有遇到他,那么也不会成为他唯一的软肋,让他堂堂冥界守护神沦为冥界叛徒,为天地所不容。兜兜转转,两人终究是彼此不可逃脱的‘宿命’轮回。……此文前期还算欢快,中后期较虐,喜欢甜虐交加的读者,适合食用。
  • 借指

    借指

    作为千禧年00:00:00出生的梅楠梓,老天爷给添了一份贺礼,赠送他一根“有借无还”小手指。“借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砸核桃。”“借吕布的方天画戟削苹果。”“借八戒的九齿钉耙梳中分。”“借猴哥的如意金箍棒剔剔牙。”“借蜘蛛精的蛛丝弹奏东风破。”“借三圣母的宝莲灯撸个串。”“借白素贞的小亵裤……做围脖!”
  • 不朽圣途

    不朽圣途

    虽无量圣人,寿元之多,万载不灭。然天地重开,纵有数之不尽的寿元,也终将化为那重演混沌中的尘埃。天地之道——众多,可有永世不灭之圣途!
  • 锦衣志

    锦衣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Dombey and Son(IV)董贝父子(英文版 下册)

    Dombey and Son(IV)董贝父子(英文版 下册)

    Dombey and Son by Charles Dickens, published in 1848. "Dickens started writing the book in Lausanne, Switzerland, before returning to England, via Paris, to complete it. The story follows a powerful man's callous neglect of his family triggers his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downfall, showcases the author's gift for vivid characterization and unfailingly realistic description. As Jonathan Lethem contends in his Introduction, Dickens's "genius … is at one with the genius of the form of the novel itself: Dickens willed into existence the most capacious and elastic and versatile kind of novel that could be, one big enough for his vast sentimental yearnings and for every impulse and fear and hesitation in him that countervailed those yearnings too. Never parsimonious and frequently contradictory, he always gives us everything he can, everything he's planned to give, and then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