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72900000001

第1章

来源:《天涯》2003年第03期

栏目:特别报道

1990年以来,上海逐渐开启了人才流动的阀门,对一些高级、专门、急需人才进入上海开放绿灯,对外来民工也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政策。1990年,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朱□基提出,上海要防止人才的近亲繁殖和地方化弊端,尽可能多地招收和安排外地籍的大学毕业生在上海工作。当年秋天,首批两千六百余名非上海籍大学生,进入上海有关单位工作。1994年,外地来沪民工成为上海合法打工族,上海发放了两万多张“务工许可证”。同年,浦东新区开始实行“蓝印户口”制度,一批外地来沪工作人员成为“新上海人”。“蓝印户口”制度,相当于国际通行的“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传统的户籍制度,是传统体制中最难突破的堡垒之一,它集中体现了计划分配、计划就业和职业终身制的弊端,限制了人员流动,妨碍人才优化组合。“蓝印户口”对传统体制是个重要的突破。到2000年底,上海共批准“蓝印户口”近三万人。1999年,上海取消了对外地大学生进沪数量的限制,大学毕业生只要找到接收单位,并符合上海市人才引进方向的,则基本可以留沪工作,办理上海正式户口。这一年,全国毕业的留在国内工作的研究生,有14.05万到上海工作,在各省市中名列第一。2000年,进入上海而非上海生源的高校毕业生有6.7万人。

2000年,上海人口1674万人,其中非上海籍的常住人口353万,占1/5。如果加上流动人口300万,那么新上海人的比例已占1/3以上。

(引自熊月之《上海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这儿发表的几篇上海新移民访谈录,是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2000级学生于2001年9月至2002年10月间对上海新移民群体所作的个案深度调查的记录报告的一部分。

在这些访谈记录中,学生们为新移民们勾勒出了些什么,相信每位读者会有自己的理解。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读了几十篇访谈后的几点感想。

城市性与新移民无论新移民来自农村还是其他城镇,他们来到上海,就是进入了一个城市,一个在中国规模最大、发展程度最引人注目的经济大城市,他们首先有一个如何进入并适应这个城市的问题。很久以来,“上海”在中国成了一个特殊的符号,关于它的特殊性所引起的议论本身,几乎就成了一个文化现象。但无论是对它的贬损还是褒扬,人们更多地罗列的却是它不同于一般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而不是作为一个近代的、现代的城市所具有的一般的基本特性——城市性。

所谓城市性(urbanism),在这儿主要指城市生活对居民行为的影响,也就是城市人的各种特性。美国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沃斯(Wirth)在他的《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性》中曾认为城市性主要是由城市中人口量大、密度高、社会异质性所派生出来的东西。这种特性在人类生态学意义上可能表现为社会—经济—文化属性不同的人之间在空间上的隔离,以及人们在不同的社会位置间的频繁流动。在社会组织意义上可能表现为家庭的社会意义的减少、亲族及近邻的结合的弱化、自发性团体的续出、身份性阶级制度的崩溃以及白领的增加等等。而在社会心理学意义上则可能表现为冷漠的态度、分裂的性格、主体性的丧失、相对的思想模式及宽容的态度,等等。

虽然沃斯等人关于城市性的说法曾遭到一些学者的质疑,但城市的两面性,即它的魅力和丑陋,却是近代以来一个世界共通的话题。美国哈佛大学从事都市设计与研究的马丁·梅尔森(Martin Mayerson)教授在《如何观察一个都市》一文中说:“自有史以来,不同的观察家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都市——有的视之为权威的地方,有的则视之为一个市场;有的视之为邪恶的地方,有的则视之为人类文化真正的基础;有的视之为价值和安定的瓦解者,有的则视之为人类精神和其他价值永存不朽的地方;有的视之为混乱的地方,有的则视之为有活力的地方;在当今世界工业国家里,有的人视都市为趋于没落的地方——交通的阻塞、财政的缺乏、人口及经济流向市郊;而别的人,包括我自己,则视之为永远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彭兴业《首都城市功能研究》P8)

城市本来是作为流动的人们共同生活的场所而成立的。在相互间互不相知的人们,互不相干地一起生活在城市里,陌生和冷漠是一种宿命。摆脱了传统共同体的“束缚”的人来到这里会找到他想要的“自由”,但同时他失去了“熟悉的社会”,他必须适应这个“陌生的社会”。在城市中他可以获得独处的机会,但他必须承受孤独与冷漠。城市里有现代文明创造的一切便利,但所有的设施和服务都通过金钱与人们发生关系,经济关系会使人们变得理性,也变得无情。在城市里,有生存的机会,有自律、理性,但也有生存的压力,而且人必须要学会独立、自助,一个人完全可能在这里梦想成真,却也可能走投无路……

理解了这些,我们就有了理解新移民们的上海体验的一个基本角度。

在这儿我想说的是,“上海”的事,其实首先是一个关于现代城市的问题,也就是说,所谓上海的区别于中国其他地方的特性——不妨说是“上海性”吧——首先基于的是它的城市性。如果说在中国,上述那些城市特性在什么地方有突出的体现,那首先就是在上海。在历史上,上海是中国近代城市的一个代表,在今天,它又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典型。无论上海被各种人描述成什么,上海的魅力、上海的丑陋,“上海性”首先源于它的城市性。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移民上海是一个进入城市社会、成为城市人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挑战的、自我改变的过程,也因此会是一个充满艰辛和痛苦的过程。对上海的向往和愤慨,对上海人的羡慕或鄙夷,对未来目标的憧憬和对自身状况的无奈等等,复杂地交织在人们的移民体验中。

在各种人的上海体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新移民原居住地的城市发展程度、他对城市生活的熟悉程度与他们今天的移民体验有着直接的关联,许多人、包括一些外国人及大陆以外的中国人,他们所以选择上海是因为它所具有的作为现代城市的特性,这儿的自由和便利,用他们的话说,这儿几乎有他们想要的一切。他们想在这儿结交各种不同的人、寻找新的体验……他们所不适应的,恰恰是那些与他们理想中的现代城市尚有距离的地方。与此相对照,来自内地的许多新移民,较多地为着上海的生存机会而来,但他们或多或少地为心中的乡愁所累,他们对于城市人的冷漠、自私尤其是“上海人”的“精明”持强烈的否定态度。当然,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努力地在上海寻找、发现“温暖的人情”,他们在试图理解城市人相互之间的若即若离,重新评价上海人的理性。

还可以看到,新移民的年龄与职历、学历与他们的移民体验、生活现状有着显著的关系。上海在吸收和排斥外来人员的过程中,其作为现代城市的社会结构正起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与血缘、业缘、地缘等相关的家族网络、社会网络历来在中国的社会流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也依然具有着种种功能(事实上这些网络构成了许多人实现流动的重要渠道,也是新移民们组织生活和沟通情绪的主要支持)。但这次的新移民深度调查让我明显地意识到,在上海,个人条件在新移民的社会流动、社会分层中具有的意义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意识、所认同。当然,关于这一点,具体的情况还需要有进一步的调查来证实。

制度限制与新移民城市性并不是决定新移民社会状况的唯一的因素。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社会,社会的、文化的种种因素都可能导致新移民社会状况的不同。而在目前中国,制度的限制首先构成了人们寻找社会位置、实现社会流动的一大障壁。今天的新移民们已经不再如1980年代那样被视作为非法的“盲流”了,但作为“外来人才”、“外来人口”或“民工”,他们与拥有本地户籍的居民是不同的。由于从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到就业、孩子上学等种种制度性限制,新移民中那些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进入企事业团体的人必须付出比本地同行更大的努力才能获得相同的机会,而那些从事简单体力劳动和从事杂业的人们(在工商企业、团体以外自行谋生的人们),生活在城市的边缘角落,很少改变自身状况的机会。

然而在新移民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制度不公,许多人并没有明确的意识或强烈的不满。那些生存艰辛的保姆、民工们,大多对政府允许他们来城市谋生的政策心存感激,他们主要以过去的生活和仍在乡村、内地城镇的人们的状况为参照。可以说,他们这样的观念意识其实正构成了制度、政策的合法性基础。

制度的限制还突出地体现在户口开放的门槛上。按照现在的政策法规,一定的学历和经济能力(投资或购房)是获得上海户口的必要条件,这样的移民政策并不是中国或上海才有的。但国内地方间的社会流动不同国际间的移民,这儿没有国门、海关的阻隔,更不用说城市的建设发展以及经济秩序、社会生活秩序的维持事实上已离不开大量的低学历、低收入者。在现有制度框架下,难免会存在这样的尴尬:这儿有数以百万计的从外地迁移而来的“非移民”、工作并生活在上海的“非上海人”、已经成为城市社会一部分的“非市民”。无论是从社会公正的角度去考虑,还是从维护社会整体结构功能的角度去考虑,这都是个亟待对应的问题。

另外,不少人都讲到了上海人对“外地人”的偏见和歧视,包括在上海处处受到优待的外国人也对上海将人“区别”对待的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上海人的歧视当然与早年租界中肤色分种人分等的中国人的屈辱记忆有关(被歧视与歧视人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也是会转换的)。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除了文化传统的延续性,它还可能是制度的产物、社会现实的反映。上海人在外地人、新移民面前的优越感其实是与制度不公直接相关的,上海在这一个多世纪中一直享受着国家城乡分治政策以及物质供应上种种特殊政策的好处,这些使“上海人”成了全国的特殊市民。在今天,有本地户口的居民与“外来人员”仍然享受着不同的制度待遇(当然这并不是上海的特殊情况),文化上的歧视依然有着制度性歧视的支撑。

我相信这些访谈报告,会给一般社会成员提供一个了解当今中国城市中“外来人员”的生活状况的不错的文本。

同类推荐
  • 听凶

    听凶

    林城发生连环恶性凶杀案,死者都是和五年前林城刑警学院被杀两名学生有关系。并且现场都留下了杀人录音过程。林城刑侦队队长罗文正找到了五年前通过现场声音帮助他们破案的林城刑警学院学生陆风,由此揭开了五年前的凶杀案的另一个真相。随着案件的进行,陆风的身世以及和背后犯罪组织的阴谋一一被揭开。面对身边的人一个一个遭遇谋杀,陆风的心智慢慢成熟,最后成为一名优秀警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天赋能力,帮助林城刑侦队以及省厅叶厅长破获各种疑难案件……
  • 如果悲伤没有眼泪

    如果悲伤没有眼泪

    “毕业在即,陈慕晴的男友成为远房亲戚的亿万财产继承人,她富太太的梦刚开头,男友立马跟初恋复合,干脆地甩了她。闺蜜叶茜给她介绍工作,她阴差阳错进了前男友的公司,还被上司莫名其妙地缠上了,人家表示这是报复她前男友抢走了自己的前程。——那你怎么不去报复他的现女友呢?她伤心、伤身又伤情,唯一的好事,就是一起长大的向斯晚,和自己的闺蜜叶茜开始交往。然而一夜之间,所有人都介意起陈慕晴和向斯晚的“好哥们”关系。叶茜问她:你真认为这世上存在单纯的男女友情吗?为了所有人,她和他决定就此生分。但突然袭来的阴谋,将他俩围困在一起,无法轻易逃脱……”
  • 麦芒的夏天

    麦芒的夏天

    上了车便觉得累,拉着扶手,思想也累。天热,人多,公车里挤得像沙丁鱼罐头,还弥漫着一种烂梨子的味道,让人难以隐忍。窗外,阳光下的街道刷刷地向后退去,没有别的选择,我闭上了眼睛。闭上眼,家乡便近了。近来,只要一闭上眼睛,家乡便会清晰地映现在脑海里。这是怎么了?没有答案。总觉得有一只手,一直在那儿扯呀扯的,许多旧事,也被一件件地扯了出来,更多的时候,我甚至能嗅到家乡那带着甜味的阳光。
  • 闪电窗(残本)

    闪电窗(残本)

    《闪电窗》,清代世情小说,酌玄亭主人著。本书仅存6回残本,原书回数不详。小说叙述福建漳州,举人林鹍化为人正直,与新举人邬云汉等三人不投缘。林进京会试,船停苏州,富户陆家失火,其家小姐匆忙中赤体逃入林船,为林救护。陆未婚夫沈天孙亦为举人,闻此退亲……
  • 斩鬼传(下)

    斩鬼传(下)

    作者借用长期流传在民间的钟馗捉鬼故事作为因由,加以发挥铺演,写成了一部寓言性的讽刺文学作品,在明清小说中独创一格,开辟了讽刺小说的新领域。《斩鬼传(下)》继续讲述钟馗克服重重困难斩除鬼怪,后来得到玉帝封赏的故事。本书汇集整理了历代关于钟馗的民间传说,并对中国其后的讽刺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孔先生,偏偏喜欢你

    孔先生,偏偏喜欢你

    第一次见他,为他洗脚,第二次见他,被逼下跪。大学辍学的她意外得到资助,工作的她莫名遭遇绑架,究竟是谁在操控着一切……她对他倾心,却发现原来只是他的报复计划,自己只是一个棋子……毅然离开后,他不淡定了……若干年后,让人闻风丧胆的大佬跪在搓衣板上,小心翼翼~~~
  • 凛凛北歌

    凛凛北歌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架空乱世,一段可歌可泣的民族史歌。但是这里没有穿越,没有系统,没有金手指,更没有一步成神。有的只是波谲云诡的庙堂沉浮,尔虞我诈的豪门倾轧,妙策神谋的惊天谋计和热血沸腾的铿锵战歌。小子陆容,天下万民皆以你为柱,五国兴亡凭你一念之间,你是要势成英雄,还是要枭雄逆势?
  • 水之道:水的无为自然哲学与处世立业之道

    水之道:水的无为自然哲学与处世立业之道

    水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儒家和道家都以此为基础发展自己的哲学体系。孔子在《论语》中倡导天地万物各行其道,顺其自然,要求统治者行帝王之道,以己德滋养民心。“无为”和“自然”是《老子》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要求圣人像水一样“无为”,人民归附如百川之归海。倡导人们像水一样,无为、永不自满、顺从避让、以柔克刚、无微不至。本书是第一本尝试以水的哲学,向人们传播如何以水之道,与人相处,开创事业,修炼心性,做一个水性十足的人!
  • 锦夏之年

    锦夏之年

    高中时期的一场邂逅,将两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又因为诸多的变故,他们互相消失在对方的生活中,直到命运让他们再次拴在一起……喜欢一个人很容易,一直喜欢一个人却很难,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我喜欢着你的同时,你也喜欢着我……
  • 邪魅宝宝火辣妈

    邪魅宝宝火辣妈

    李喵,酷爱音乐,痴迷DJ。她鄙视爱情,只因上一代父母的爱情在金钱的冲击下被瓦解得彻底。她刁蛮泼辣又叛逆嚣张。挑战世俗,不守礼仪规矩。她甘愿为一只流浪猫,去抓老鼠……她甘愿为一个流浪宝宝,顶上未婚妈妈的名号……肖凯,黑帮老大的继承人……他崇尚自由,鄙视爱情。身边美女如云,却无一人能爬上他的床畔……他风流潇洒,为自由甘愿放弃巨额财产。他情感专一,因为爱李喵,甘愿忍受她所有的恶作剧!!据说他老爸肖一的财产,如果可以参与排名,可能会角逐世界首富……色宝宝,金发碧眼,年纪虽小,却带着一副高贵的气质。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他只是李喵在街头捡来的流浪孩子。色宝宝喜欢辣妈妈的嚣张跋扈,在李喵和肖凯之间,兼任第三者,这不禁让肖凯又气又爱……****************苦情儿:《妖娆太子妃》雪落暄:《魁首猎爱》明千晓:《流氓皇后》胡妍:《娘子进错房》美娃:《混血小天使》夏草青青:《腹黑傻相公》倾城殇:《残酷总裁无心妻》《调皮宝宝迷糊妻》链接:《嚣张宝宝总裁妈》链接:***********************
  • 龙动九天

    龙动九天

    挥手间,山河破碎,闭眸时,星河逆转;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灭,沧海桑田。一代天骄,从微末中崛起,英雄血泪,美女柔情,谱写一世峥嵘。
  • 落叶飞花剑

    落叶飞花剑

    她经历变故,无依无靠,爱她的,误解她,她爱的,利用她,她为了报仇,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变得心狠手辣,残害无辜……看着她爱的,爱她的,一个个离她而去……,她就像落叶飞花,最后她能何去何从……
  • 当幸福来敲门(英文爱藏双语系列)

    当幸福来敲门(英文爱藏双语系列)

    幸福瞬间的确存在。每天,它们在我们身边徘徊,像银光闪闪的游鱼,等待我们去捕捉。即使你没有找到幸福,它们也会找上你。快乐似乎就是简单地做事,是一种能从最简单的事物中提炼出乐趣的能力。万事万物都绽放着美。漫步于田野或者树林,闲荡在夏日海边或山涧,细碎的困惑和忧虑都会烟消云散。
  •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

    本书以钱钟书和杨绛的相遇、相知、相守、相忆为主线,贯穿两人一生的创作与生活经历,重现一曲温情的岁月留声。钱钟书与杨绛,一个是清华才子,一个是南国佳人。他们的爱情,始于初见,终于死别。不折腾,不做作,不张扬。这一种相守,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入时光里。因为懂得,所以不离不弃。他们拥有最契合的灵魂,最温暖的坚守,纵使最后生离死别,却依然延续着那份珠联璧合的甜美爱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