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6200000029

第29章 文学大师(7)

就这样,安徒生开始了自己全新的生活。白天,他在皇家剧院里游荡,在他身边出没的都是丹麦黄金时期最著名的演员。晚上,他则回到自己肮脏、简陋的小屋子里。那段时间,安徒生依然常常忍饥挨饿,用自己少得可怜的钱买些书看。

在接下去的3年时间里,安徒生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演艺生涯”迈进。然而,不幸的时刻终于还是来到了。17岁那年,开始变声的安徒生再也没有了“夜莺般”的嗓音,他笨拙的体形也不适合跳芭蕾。安徒生被告知:他在舞台上不会有任何前途。

既然无缘表演生涯,安徒生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其他才华上:他决心成为一位剧作家。安徒生的第二部剧本引起了皇家剧院财政主官乔纳森·柯林的注意,后者为他安排了一个由丹麦国王资助的奖学金。

安徒生被送到哥本哈根城外一所语法学校去上学。这所学校对安徒生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噩梦,同学都比安徒生小六七岁,而在基础教育上安徒生却远远落后于他们。安徒生的校长是一个喜欢讽刺、羞辱和恐吓学生的人,对喜爱幻想的安徒生尤其看不惯。校长禁止安徒生进行任何创造性的活动,他要让安徒生明白,卑微的出身注定他的地位永远都是低下的。

1826年,21岁的安徒生写下了名为《垂死的孩子》的诗。尽管这首诗后来成为19世纪最著名的诗歌之一,但安徒生的校长当时却把这首诗称为“垃圾”,并开始对安徒生进行更加狠毒的虐待。最后,一位老师对安徒生所受的虐待实在看不下去,径直告诉了乔纳森·柯林,柯林将安徒生接出了学校,在私人家庭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尽管柯林一家一直慷慨地帮助安徒生,但他们却提醒安徒生,他永远都不是他们中的一员。后来在安徒生心中,即使自己已经闻名全世界,他依然是那个“鞋匠的儿子”,那个“来自欧登塞、接受皇家剧院施舍的男孩”,和那个“把鼻子贴在有钱人家玻璃窗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

两年后,安徒生出版了第一部作品长篇幻想游记《阿尔格岛漫游记》,该著出版后,获得了业界的肯定。一向以严厉著称的评论家海堡认为作者具有“毋庸置疑的才华”。同年,安徒生又创作了轻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该剧写成后,同样获得了肯定——皇家剧院接受了该剧并进行了公演。当观众的喝彩声阵阵响起,静坐在剧场一角的安徒生忍不住泪流满面——曾几何时,正是在同一家剧院中,他曾受到无情的嘲笑和尖酸的讽刺,而今天,他成功了,他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如果说,游记《阿尔格岛漫游记》的出版、剧本《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的公演还只是一位文学青年的才华初试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创作,则全面显示了安徒生作为一位优秀作家的素质。

接下来的几年内,安徒生出版了诗集《幻想与速写》(1831)、《一年的十二个月》(1832),游记《旅行剪影》(1831),剧本《亚格涅特的水神》(1834),评论集《丹麦诗人杂评》(1832)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4)等一批作品。

其中尤其值得提到的是安徒生30岁那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这部作品出版后,先是在国外获得了很高的评价,继而在国内也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安徒生在其自传中不无自豪地说:“我第一次感到自己已获得了应有的承认……从德国传来了对我的作品的优点的第一次明确承认,或者更确切地说,也许是过高的评价……后来从瑞典也传播出对我的赞赏……在最近两年当中这部作品在英国受到同样热情的欢迎……在国外到处都响亮地称颂这部作品的优点……后来有一些英译本在北美出版了……接着在圣彼得堡出版了转译自瑞典文的俄译本,也译成波希米亚文本。这本书在荷兰也受到热烈的称颂……出版了莱布伦夫人的法译本,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更有英国评论者指出:“这本书在小说界的地位等于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德国作家沙米索则将其“排在《巴黎圣母院》《壁虎》等作品之上”。无疑,这是对安徒生小说艺术的充分肯定。小说创作为安徒生赢得了国际声誉。1843年出版的德文版《安徒生文集》,所收作品为小说、诗歌和剧本,并未将他的童话包括在内,这从一个方面也显示了安徒生小说创作等的水准和影响。

一个穷鞋匠的儿子,一跃成为了受人尊敬的作家,这在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里自然引起了某些上层人物的不满和妒忌。权贵们千方百计诋毁、打击安徒生,认为他根本不配当作家。为了避开这些噪音,同时也为了开拓自己的视野,安徒生选择了到国外去旅行。从此,旅行成了他一生的喜好,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安徒生对旅行的热爱,在他的同时代文人中是十分少见的。据说他一生出国旅行达29次之多,足迹遍及欧洲各国。他还曾南下土耳其,穿博斯普鲁斯海峡入黑海。在他去世的前两年,他还到丹麦南部作过旅行。他这样描述自己旅行的感受:“旅行之于我正是使人身心舒畅的沐浴,浴后我似乎会变得年轻些,强壮些。”

旅行是愉快的。旅行的愉快,反过来又触发了安徒生的写作灵感。且不说上面提到的那些直接以旅行为素材的游记作品,就是童话作品有不少也与旅行密不可分。在1862年的一篇创作谈中,安徒生曾披露说:《小意达的花》是在拜访诗人蒂勒、与他的小女儿伊达谈植物园里的花的时候产生的灵感;《铜猪》《牧人讲的结拜故事》和《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花》写于1840~1841年去希腊和君士坦丁堡旅行之后;《雪女王》的第一章写于德国德累斯顿附近的马克森;《小土克》是在前往奥尔登堡的旅途中写就;《影子》构思于去意大利那不勒斯旅行的途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于格罗斯滕堡,其时正前往南方的外国途中;《幸福的家庭》写于英国伦敦旅行途中;《差别》写于普雷斯特城附近的克里斯廷隆——“那里一道沟里长着一棵盛开的苹果树,这本身就是一幅春天的景象。那棵树一直在我的心中开得那么芬芳,我无法忘记它,就把它栽到一个童话里了。”显而易见,旅行对于安徒生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安徒生一直备受各种恐惧症的困扰。因为怕火,每到一处他都会随身携带一条绳子,以便可以迅速逃出旅馆。而且,他还一直认为自己会陷入昏迷,并且在活着的时候就被埋葬。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以至于他要求自己的朋友发誓,一定在确定他完全死亡之后才把他放进棺材里。当他在国外旅行时,每天晚上睡觉,他都会在身边放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我没死,我只不过是看上去好像死了。”

33岁那年,贫困的阴霾才彻底从安徒生的生活消失。那一年,丹麦国王授予了他终生津贴。

安徒生的爱情之路也相当坎坷,他总是很轻易地就陷入爱河,而他所倾心的女子却总是倾心于他人。他曾爱上自己朋友的妹妹,但后来她却嫁给了别人。之后,安徒生又毫无希望地迷恋上了瑞典歌剧天后詹尼·琳德,据说安徒生的《夜莺鸟》就是为她创作的,因为琳德曾被誉为“瑞典的夜莺鸟”。丹麦文学教授安妮说:“他1.88米的高个子和他突出的大鼻子,也许注定了他在爱情上不会是一个幸运者”。

但是,安徒生最终超越了这些。从鞋匠和洗衣妇的儿子,到享誉世界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生,把不可能变作了可能。父亲的鞋子在丹麦的奥登塞没有卖出去多少双,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却在全世界的印刷数量超过莎士比亚的作品,仅次于《圣经》。

安徒生,这来自丹麦王国最底层的人,在深渊中品尝到了黑暗芬芳,他像一切孤独无助的勇士一样,刹那间明白了“向死而生”的巨大秘密。赫拉克利特的残篇断篇中有这样的句子:“不死者有死,有死者不死;后者死则前者生,前者死则后者生。”

安徒生像一个一心朝圣的圣徒,把自己逼到了一条通往“各各地”的道路上。在这条道路上行走的有头戴荆冠的人子耶稣,有手执长矛与风车搏斗的堂·吉诃德,有卡夫卡笔下那自绝饮食、孤高幽闭的“饥饿艺术家”……

安徒生的童话写作中贯穿着这种“从不可能到可能”的线索,在现实中他也终生坚持着用幻想的方式来解决现实事物的习惯。他关注发现着事物的新奇之处,发现着现实生活的传奇色彩和童话品质。他这样回顾自己的一生:“我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童话。”安徒生,“从不可能到可能”,他用艰苦的劳动打破了幻想和现实之间的界限,他让我们反思我们是否充分享用了上帝赐与我们的自由与可能。

安徒生30岁那年,也就是1835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童话集。此后,安徒生的一生便紧紧地与童话联系在了一起。但是,在此之前,安徒生已是一位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游记和剧本的知名作家了。那时候他的小说在德国有着非常大的发行量。而且,在此之后,安徒生也并没有停止小说、游记和剧本等的创作。

安徒生多才多艺,文学创作之余、旅行途中,他经常以作画为乐。他创作过素描、漫画、布贴、纸贴、纸雕等作品,尤其钟爱剪纸艺术。

安徒生剪纸从不打草稿,拿起纸就信手剪了起来。一般来说,他先把纸对折,剪的都是左右对称的图形。但是他有时也有意地把纸错开叠,让他的作品有一种非对称感。有时他在中心部位留一小块位置,以便对作品做第二次加工。有时他连续叠纸两次,让剪纸围绕着一个圆形展开。

据记载,安徒生一生共创作了一千多幅剪纸作品。这样的数量,对于一位作家来说很有些不可思议。

安徒生喜欢一边给孩子们讲故事,一边剪纸,等到故事结束了,他的剪纸也剪好了。安徒生在他的自传里写道:“我的故事是从来不要人久等的。中国大花瓶上画的青龙,窗外飞过的麻雀,用旧的细软羊皮手套等等,都成了我的故事的主人公。有时候,我操起一把剪子,说时迟到时快,就把一张纸剪成了一个坐在布垫子上的老巫婆,她那鼻子尖上还坐着一个小人儿哩;或者剪成一个单腿独立而舞的姿势优美的芭蕾舞明星;或者剪成一只停在窝里的长腿鹳鸟。我小时候学会的这门手艺,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不用说,对每一张剪纸,我都能讲出一个故事来。”

1834年,安徒生在维也纳一位朋友索南莱特讷家做客,他在当日的日记中这样记载:“我教小女孩们叠纸,为她们剪了一个被绞死的人,最后我激动万分,乘车回家了。”1864年战争期间,安徒生为帮助丹麦在德国的战俘,特意创作了一幅大号的剪纸作品送到集市。他在剪纸上的赋诗中这样写道:“这一叶剪纸有点贵/它的价钱是半块银币/但这是一整段剪出的童话/你好心的人付得起。”

安徒生还喜欢把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通过图画传递给朋友。1841年5月29日安徒生在土耳其旅行途中给朋友写了一封信,在字迹潦草的文字下面,安徒生随手画了两个舞者。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有名的钢笔画《两个狂舞的托钵僧》。

与安徒生文学创作一样,安徒生的画作亦是有感而发。在一幅名为《丘比特》的素描作品中,安徒生没有让丘比特弯弓搭箭,而是让他玩起了杂耍——玩弄一颗颗已被爱情之箭射中的心。在一幅名为《头和像蝴蝶的生灵》的素描作品中,安徒生旁注道:“如果仔细观察花朵,就会发现每朵花里都有一个颤动的精灵,而看他们的翅膀和衣裳的样子,就知道他们所居住的花。”在一幅名为《由衷而发》的剪纸作品中,安徒生将小丑、天鹅、小精灵和芭蕾舞员这些自己最喜爱的童话主角巧妙地组合到了一起,让人看后叫绝。

安徒生为人称道的画作不少,比如布贴画《文艺复兴剧服》,拼贴画《戴面具的女孩》,纸雕《摇骑》,装饰画《圣诞树饰物》,剪纸《东方城堡》《偷心者》《棕榈树下的天使》《太阳脑袋》等等。

初看上去安徒生其他方面的才华和实践同他的童话没有多大的关系,但仔细想想,又并非如此。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童话,安徒生不会成为划时代的大师;但是如果没有诗歌、小说、游记、剧本,如果没有旅行,如果没有剪纸,安徒生的童话绝不会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童话。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徒生所以成为安徒生,是与他的童话,与他的诗歌、小说、游记、剧本,与他的旅行,与他的剪纸,连在一起、密不可分的。仅有童话的安徒生是不完整的安徒生。

生命里会有积雪的时刻,也有绿草如茵的时节;有欢笑的脸庞,也有哭泣的容颜;有幸运的项圈,也有残酷的魔掌……

——安徒生

我的人生一直都是一部美丽的童话——充满神奇的童话。我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一个道理,我将通过故事向世界讲述这个道理:总有一位仁慈的上帝会将一切朝最好的方向引领。

——安徒生

挪威民族戏剧之父易卜生

亨利奇·约翰·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1828—1906),他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认为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创始人。他不仅为挪威戏剧写下了最光辉的一页,同时给整个欧洲戏剧艺术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可以被看作是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

1828年3月20日,易卜生出生于挪威东南海岸斯基恩城的一个富裕木材商人家庭。他的父亲财运亨通,远近闻名,母亲的性格恬静温柔。幼年的易卜生生活在富豪的家庭中享受着家人的娇宠和别人的羡慕。可是不幸的是这样的光景并没长久,易卜生8岁那年,他的父亲破产了,全家人的地位也一落千丈,昔日门庭若市、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不见了,以往见面一向脱帽致意,寒暄、奉承的亲朋和邻里,也都板起了面孔,冷冰冰地、视若无睹地擦肩而过。世态的炎凉深深刺痛了易卜生幼小的心灵,这对他后来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阔老板到穷光蛋,这巨大的反差让易卜生全家难以忍受,他的父母索性偷偷地搬到一个偏僻的小农庄,过起了默默无闻的平民生活。

同类推荐
  •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不是生产力进步的论证,也不是对皇权专制的批评,历史研究是否还有一条其他的途径可走,廖峰编著的《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通过对顾鼎臣这个被现代视野遗忘的人物的研究,来说明,古典政治并非属于封建残余或迂腐文化,其重要作用或许已经超出了想象。本书的目的是以人物揭示历史变迁,涉及内容包括制度史、思想史、经济史、城防等各部分内容,因此,以顾鼎臣经历为线索,笔者又将重点放在搜集对其经历中所涉及各领域,如经筵、嘉靖初年的赋役改革,以及宗族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 父亲长长的一生

    父亲长长的一生

    本书是我国知名编辑出版家叶至善先生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叶圣陶一生事迹的传记,本书为读者写出了叶圣陶这位睿智而智慧的老人不平凡的一生与中国命运紧密相连的经历,把近一个世纪波澜起伏的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娓娓动听,特别是与叶圣陶相知相交的朱自清、郑振铎、茅盾、丰子恺、周作人、胡愈之、夏丏尊、俞平伯、冯雪峰、丁玲、老舍、巴金、冰心等20世纪中国文坛上的名人逸事生动有趣,让人看到一位大家的人生风采。
  • 体会《论语》

    体会《论语》

    今天这个时代,依然可用狄更斯《双城记》刚刚开始的几句话来描述:“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聪明的时代,这是最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时代,这是欺骗的时代……”
  • 变法强秦的政治家商鞅

    变法强秦的政治家商鞅

    本书介绍了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商鞅的生平,内容包括:少好刑名之学、怀才不遇、西行入秦、觐见秦孝公、舌战群儒、立木取信、大刀阔斧、酷刑维法等。
  • 张颔传

    张颔传

    张颔先生是我省考古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新中国考古事业上有重大贡献,其代表性成果为《侯马盟书》,即对1965年在侯马新田发现的春秋末期晋国赵、韩、魏诸国结盟文字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张颔先生在史学界、考古界、天文学界、书法界的多方面才华,被社会所广泛认可。《张颔传》由我省著名作家韩石山根据张颔先生的经历,采用采访体的形式撰写而成,是韩石山继《李健吾传》《徐志摩传》之后的又一部名人传记力作。
热门推荐
  • 盐味奶糖

    盐味奶糖

    “你刚才说什么?”“我说,做我女朋友吧。”枯燥无味的大学生活,因为有了你,变得阳光快乐。这辈子我都不要离开你。
  • 主宰规则的非人之人

    主宰规则的非人之人

    这个世界为什么不能有超能力?因为“上帝”设置了规则,这个世界应该按照他设置的规则运行。宇宙应该是无限的、能量应该是守恒的、人应该生老病死、物质应该互相转换……但“上帝”不是万能的,有一天他发现自己不能掌控一切的时候,他决定给予众生改变规则的能力,异能者便出现了。这些异能者的存在时间甚至超越了人类的存在时间,所以人类才会认为自己是被别人“创造”的,才会相信有诸如有女娲,上帝等造物主的存在,而这些在传说中无所不能的牛鬼蛇神,并不是不存在,而是创造了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存在方式。而这一切的平衡都会被刘晓打破,一个原本平凡的人,而真正的逆天改命就是从改变规则的开始,而站在宇宙顶点的人,就是要决定一切规则。
  • 我在异界当奴隶

    我在异界当奴隶

    被魔王召唤,被魔王抛弃,被人贩子拐卖,被大小姐当成奴隶,别人的穿越活色生香,罗嘉的穿越苦逼悲催。他发誓,早晚有一天要让这些娘们穿上爱心小围裙,一个个的替自己准备爱心早餐!
  • 烧烤少女修仙记

    烧烤少女修仙记

    这是一出关于吃烧烤穿越的双女主热血喜剧。七夕这天,梅长雪和青燕子相约去吃韩式烤肉,意外穿越到异世大阙国劫缘沙漠,遭人算计涅槃重生,成为七七命女,从此步步为营,登上人生巅峰。
  • 关于红衣主教皮瑞里的怪癖

    关于红衣主教皮瑞里的怪癖

    这部作品的主人公皮瑞里有着种种不可思议的怪癖,包括对唱诗班男童的疯狂爱恋,作品充满了机智的讽刺,被认为是菲尔班克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就像一幅抽象画,画里不少细节似乎是“画”错了位置而且常常带有明显的扭曲,如何解读则完全取决于读者自己的领悟。
  • 独步天下:逍遥女王爷

    独步天下:逍遥女王爷

    一朝穿越,成为一女尊国王爷。在这女尊,男尊共存的天下,何人才是她的良人。绝美的他,热情的他,温润的他,还是阴冷霸道的他。看她如何游走天下,如何推动一王朝的发展兴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银鸾

    银鸾

    世家恩怨,天之骄女步步惊心。嫡庶之争,玉殒香消凄凄红尘。幽幽凄鸣千古旷,哀哀香魂映红妆。楚楚玉颜空跌宕,款款青丝结凝霜。Ps:女强文,女主不圣母不小白不依附,厚黑霸道冷艳。
  • 蜀山剑侠新传

    蜀山剑侠新传

    本书叙述富家子弟孙同康拜师访友途中,遭盗党追杀,几遭不测,幸得异人解救,并喜得宝剑、宝镜、宝铲等物,勇斗妖人、妖僧,并与其他几家前世好友劫后重逢,在洞庭斗法中歼灭妖人,最后修成正果,得道成仙。其中贯穿孙同康与前世妻子、女仙孙毓桐的缠绵情事。该书语言简洁、华丽,情节生动、离奇,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讲述故事的超凡能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