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5600000047

第47章 前两句展开自由联想,在“透明的葡萄”和“雪山幻想”(10)

琴声如诉,耳朵里空无一人。

根本不要去听, 肖邦是听不见的,

如果有人在听他就转身离去。

这已经不是肖邦的时代,

那个思乡的、怀旧的、英雄城堡的时代。

可以把肖邦弹奏得好像没有在弹。

轻点再轻点

不要让手指触到空气和泪水。

真正震撼我们灵魂的狂风暴雨

可以是

最弱的,最温柔的。

1988年于成都

[鉴赏]

欧阳江河(1956-),原名江河,生于四川。1975年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后到军队服役,1986年转业。已出版诗集《透过词语的玻璃》(1997),《谁去谁留》(1997)、文集《站在虚构这边)(2001)。

与欧阳江河大多数诗“玄学化”“迷宫式”特征相比,本诗表现的主题反而更为明朗和单一一些,也更好懂一些。它通过对肖邦乐曲的沉迷而表现了对某种至高至纯的精神追求的沉湎。诗风纯净、高贵、典雅,艺术手法繁复精妙,无论艺术手法还是传达的理想追求主题,都给人一种极为纯净的艺术精品感受。与作者在90年代的“中年写作”相比,对生命经验的反复咀嚼相比,本诗体现的则是另一种典型,是追求生命纯度与质量的充满激情与乌托邦企望的一次性付出、一次性生存。

“只听一支曲子”,诗一开头便以陌生化的效果展露出这个为了一个理想而“一次性付出、一次性生存”的激越主题。紧接着的“只为这支曲子保留耳朵”更进一步以激烈的、悖理的方式来突出这个主题:这个“理想”即意味着生命的全部、追求的全部。“一个肖邦对世界已经足够”言下之意正是“一个理想对世界已经足够”。

第一节以“一”的方式展开,而第二节则是以“多”的方式展开。对曲子“重新弹奏一遍”,“一遍一遍将它弹上一夜”,体现了对这个“理想、追求”的无限沉迷。这个以“多”的方式进行的正是“一”的主题,“然后终生不再去弹”正是对于理想的“惟一性”的忠贞。“死于一夜肖邦”既见乐曲的魅力之大,也见沉迷、陶醉之深,是“一”。而“然后慢慢地、用整整一生时间活过来”则是用“多”——一生的时间来体味这个理想,这个惟一的理想也是一生中获得拯救的希望。无论“一”与“多”,“死”与“活”,都是以悖反式命题来体现同一主题。

第三、四、五节一方面继续以“把肖邦弹得好像弹错了一样”、“把肖邦弹奏得好像没有肖邦”、“把肖邦弹奏得好像没有在弹”的新颖的悖离通常逻辑的方式来传达这种对于弹奏肖邦的微妙、至高境界,另一方面,是采用大量的视觉、听觉、触觉、乃至幻觉等多方面的通感方法,来表现对于乐曲的痴迷。“只弹弱音”、“根本不要去听”、“轻点再轻点”等同样是以悖反式命题辩证地来达到浓墨重彩的效果,而“真正震撼我们灵魂的狂风暴雨/可以是/最弱的,最温柔的”饱含哲理。即便单从对声音的精妙艺术表现上,也让人联想起《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等古典名篇的遗韵。

本诗在外在层面上是对肖邦音乐的沉迷,但在内在的超验层面上,则是对理想、精神追求主题的表现,二者巧妙地融合为一。

(白浩)

晚餐欧阳……………………………江河

只听一支曲子,

只为这支曲子保留耳朵。

一个肖邦对世界已经足够。

谁在这样的钢琴之夜徘徊?

可以把已经弹过的曲子重新弹奏一遍,

好像从来没有弹过。

可以一遍一遍将它弹上一夜,

然后终生不再去弹。

可以

死于一夜肖邦,

然后慢慢地、用整整一生的时间活过来。

可以把肖邦弹得好像弹错了一样。

可以只弹旋律中空心的和弦,

只弹经过句,像一次远行穿过月亮,

只弹弱音,夏天被忘掉的阳光,

或阳光中偶然被想起的一小块黑暗。

可以把柔板弹奏得像一片开阔地,

像一场大雪迟迟不肯落下。

可以死去多年但好像刚刚才走开。

可以

把肖邦弹奏得好像没有肖邦。

可以让一夜肖邦融化在撒旦的阳光下。

琴声如诉,耳朵里空无一人。

根本不要去听, 肖邦是听不见的,

如果有人在听他就转身离去。

这已经不是肖邦的时代,

那个思乡的、怀旧的、英雄城堡的时代。

可以把肖邦弹奏得好像没有在弹。

轻点再轻点

不要让手指触到空气和泪水。

真正震撼我们灵魂的狂风暴雨

可以是

最弱的,最温柔的。

1988年于成都

[鉴赏]

诗人在谈到这首诗时说:“死亡主题是复合性质的,死亡本身不是一下子就发生的。类似的感受我在《晚餐》这首短诗中也曾表达过:晚间新闻在深夜又重播了一遍。/其中有一则讣告:死者是第二次死去。反复死去,正如我们反复地活着,反复地爱。死实际上是生者的事,因此,反复死去是有可能的:这是没有死者的死亡,它把我们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亡灵。

欧阳江河的诗以“玄学化”、“迷宫式”的“修辞术”而著称,又是“知识分子写作”与“中年写作”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本诗中,这几个特点都有充分的体现。

欧阳江河诗对“晚餐”一词使用率颇高,《去雅典的鞋子》、《1991年夏天,谈话记录》、《关于市场经济的虚构笔记》等多首诗中均出现过。而与之相关的时间意象也多为“傍晚”(《傍晚穿过广场》)“晚上”。这透露出几层信息:它是某个“黄金”式时段与活动的结束,标志着黄昏与黑暗的临近,甚至是已经到来。本诗中便有与之相关的多个意象延伸。“白雪/从指尖上升到头顶”;苍老的心态可以感到一瞬间便白了头,生命进入“垂暮之年”,正是在这种“垂暮”心态下,诗作不断展开对“死亡”主题的体验。诗中多次出现与“死亡”相关的意象:“疏松的齿间”、“在食物的日蚀深处”、“晚间新闻”、“深夜”、“讣告”、“死者”、“死去”、“亡灵”等等。所以本诗可以说是对于生命经历和时间中的消亡(死亡)主题的不断咀嚼和体味。

与此主旨相关,作者使用了多种搅乱迷宫的“修辞术”,它包括通过对语词与逻辑、时间与空间等的切碎、搅拌,造成时态的混乱、人物的含混。诗一开始是晚餐的现在进行时,但接着“晚餐/一直持续到我的垂暮之年”似乎又将时间延伸到将来,成为一种将来进行时。接下来又交待“在昨夜”,那么,看来,前面的是回忆式的过去完成时或过去进行时了。但从后面详细的进餐、看晚间新闻、付账等等看又似乎是现在进行时。总之,这是一种在现在时与过去时甚至将来时之间不断的跳跃,来构成对真实时间的模糊而达致体验的超时间性,也就是诗人所说的“对正在进行的死亡的反复体验”。

再看人物,诗中进餐的人有几个?看来是一个——“我”,但“我要了双份/卷心菜,空心菜,生鱼片和香肠”,为什么是“双份”?诗尾又说“我已替亡灵付账”,那么,进餐的人是两个,另一个是“亡灵”。原来,“我”一直是在与一个在场的“亡灵”共进晚餐,换言之,整个“晚餐”过程也就是“我”一直在思考和体味“死亡”的过程。

诗中,“不会再有早晨了”三次重复出现,这也正是在这语言迷宫中带领作者,同时也带领读者走出来的线索,“死亡”主题和“死亡”情绪的展示。而死者之所以能“第二次死去”,那么也正是因为诗人对已经死去的、正在死去的、将要死去的等等死亡主题的反复体验所致。

既然是在反复体验,那么这个“死亡”主题和每次的体验过程本身也就有着难言的、含混的暖昧性,暖昧的体验对象、暧昧的主题,这正是与诗中造成暧昧的繁复手法相吻合的。

(白浩)

冬鸟……………………………文亦

冬雪前

一只远方的鸟

飞过昏暗无力的天空

北风吹来时候

流云漂泊

季节的足音

异样的沉重

好似大地即将沉没

静静地

在风雨的空隙中

那只鸟

飞过我的头顶

回首的探望

究竟是为什么

难道是忧心忡忡

不要流连

今夜的风雪

必将凶猛

何不快点赶路

严寒里

你飞过

一片无情的空间

飞过了我的伤口

洁白的羽毛

会被血染红

分别后

我会有

天真的哀愁

美丽的俯冲

融不化今日的冷落

你走了

一千多个酸楚的日子

只在沉默中度过

沦陷的风景

漫长的寂寞

心亦不愿去跳动

回想起

无数次的激越

竭尽了我的情感

夏天的热爱

写在了枫叶上

都已在

昨天失落

你今天

未寻找

困在冬季的我

一片真诚

我知道

麻木的感觉

依然如故

茫然的目光

只有跟着长风

在旷野上追踪

没有亲友

无所谓痛苦

只在漫漫的长夜

多了一个冰凉的梦

失去的一切

都被幻想围困着

褪去了海水的双眼

掠过了壮丽的落暮

我将面对风雨

历经坎坷

来年的阳光

爬进了梦的窗口

冬夜里的受难者

有一颗孤傲的心

有着疯狂的追求

你是一只海鸥

回大海去

不要在冬日里停留

不要被野蛮的风暴卷走

深情的问候

是那遥远的影子

当我抬头的时候

在日出的光芒中遨游

你应该骄傲

有一对美丽的翅膀

太阳下

才有美好的生活

不要垂怜什么

怜爱的价值

谁未曾想过

风来了

请您

不要停留

[鉴赏]

文亦(1961-?)辽宁人,当代抒情诗人,下过放做过工,做过记者,当过律师,现为职业撰稿人,有诗集《随风流萤》出版。

《冬鸟》是一首悲情诗,写于1990年冬,那年诗人陷入人生困境,从前的恋人出于同情来看望诗人,让诗人的感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第一节的前十五句,写情人的到来,后四句表明诗人的态度,用冬天来比喻自己的人生低谷,这算不上是什么新奇的比喻,而用鸟来喻情人,却也可见此时诗人的心态,情人在头上,自己份佛在深渊。第二节是诗人对恋人的评判,讲到了情人的有情与无情,无情在先有情在后,有情更让人痛苦。这一节的下半部分是对过去的一个短短的回忆,没有写具体事物,只写了诗人曾经燃烧过的激情,第三节是对第一节的反复抒情告诉情人无情才能无痛苦,从而为第四节诗人要“历经坎坷” “孤傲的心”“疯狂的追求”作铺垫。最后一节是诗人给过去的情人的探视的回荅,希望两人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诗人的人生并非情人所能拯救,诗人不愿拖累自己过去的情人,因为各人有各自己人生道路,肯定了过去俩人在一起时,那些,日子是美好的像是另外的一个世界,希望情人回到那个世界去,而自己面对的现实是残酷的无情的。

全诗是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冷静客观的态度刻画了诗人在面对人生的打击时的男人骨气,描写了昔日情人的善良与美丽,最后以“不要垂怜什么/怜爱的价值/谁来曾想过”,回绝了情人这份“怜爱”告诉她“风来了/请您/不要停留”这里的“您”不同于前文的“你”,表明了到此诗人态度的转变,看起来是尊称,事实上拉开俩人之间的距离。

人们常说诗歌创作的技巧,其实诗歌创作并没有什么技巧可言。激情与真挚的爱,才是诗的根本。生活给予诗人热烈的爱,给诗人无尽的痛苦。诗人才有创作的 激情,才有灵感。贫乏生活、苍白的日子,如果不能使一个人愤怒痛苦就不可能有诗。本篇从头到尾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只是将情人的到来激起的悲情慢慢地“压缩”在诗人心中。再冷静地“处理”这份感情,朴实真挚感人。

(刘莹)

梦归安宁……………………………文亦

漂泊也是一种慰藉

如少年心中一片静美的红云

河西河东不停迁徙的季节

埋葬了多少传递温暖的信息

流水清清不分先后

时光空空使彼此远离

一湾黄昏的晚霞

只身在深秋里沉醉

她的幻影里

浮现出黑釉闪闪的青丝

她的惆怅里

游来了孤独的乡村和我的大森林

我不愿终日去蹀躞

往事野火飞溅乐鼓喧天

也不愿抬起头

找寻往日相思如焚的缠绵

头顶还是那片天

浸蚀着泪光晶莹的新月

一转眼随风波动的月光又会

将我完全淹埋

我不想开口

因为这里没有语言

也不必醒酒

因为这里没有思念

密封的珍情寄托在

现代人不再传唱的歌曲

暗暗的心思牵在了

偏僻的——乡邮所铃声

一封不能投递的家书

还在永难忘

村外儿童的牧归调

上游飘来的稻谷香

乡景的土风

迷住了西上瑶池的云彩

她把晚虹挂在飞起的山崖上

她把静穆的笑容

倒映在釉彩的河面

小河弯弯的咏叹

旷野舞蹈的野花

都留下了她的幻象

她的香艳

她的期冀化作了一只船

驶进飘移轻盈的风港

那阳光缝制的帆

云海里无影无踪

仿佛她与回忆一起织成了星光

随之飘成了夜的流火

一去不回

我不敢张望

怕夜空里多出了一张陌生的脸

也不想动身离开

这个属上帝管辖的境界

夜还是那样深那样蓝

星还是那样亮那样闪

希望只剩下了不明的三角帆

航向云烟衬托的明月

回不去的心愿是

月夜在圣歌里回荡的故乡

永生不变的爱在

母亲收藏的摇篮

而今那份幸福

走过了每一个梦境

再也躺不下长大的我

只盼沿着弯弯的乡情

重温母爱的节奏和曲子

安置这颗铁打的心

相信总有一天银河的夜曲将揉碎满天星星

云霓的柔语会邀来天堂的福音

轻轻地

催我入眠

[鉴赏]

现代诗以“垮掉的一代”最著名,以北岛、舒婷、顾城为代表的“朦胧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崛起之后,诗似乎就在向“垮掉”奋斗,许多诗变得越来越深奥,晦涩,离读者似也是越来越远,他们有的以“非常思想”“非常哲学” “深重的历史使命感”疏远了读者,有的以“野兽派” “本能性”的渲泄,背叛了读者。诗的探索使作品与作品之间,以及同一作品的理解之间,差距越来越大,在很多诗获得了深刻的思想,神秘的主题之后,往往失去了传统的音韵美、韵律美、结构美,形式美。越来越不适合在公众场合朗颂,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造憾。那么诗究竟应该怎么写,诗应该向那个方向发展,似乎没有什么可借鉴。本篇所介绍的诗人的文亦,是现代诗探索中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把“很好”理解为折中似中庸似,与传统诗人不一样,又离传统不太远,以《梦归宁安》为例,这首诗与他的前一首诗相比,她没有明确的主题,有点像是后现代诗人的渲泄的一种情绪,只不过在这里,他不像后现代派或超现实主义者那样:完全背离了传统的审美的标准,在这里仍然有“优美”“完美”这些可参照的标准,可见他是不放弃“美”的标准,不以“丑恶” “荒诞”为美。作品虽然没有明确的主题,但我们似乎可以把作品理解为“多主题”。这首诗里应该很明确地反映了诗人“思乡”“回忆童年”以及“渴望幸福安宁”的思想,表现诗人在感情在人生旅途上的徘徊,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幻想和复杂的情感,诗句虽然不讲究对仗工整,但在一些句子仍然有对仗的影子,押韵虽然不整齐,但仔细读来仍有疏落的韵脚,在诗的内在律动上,仍然保诗着不整齐的,在不停起伏宕岩的旋律,正在因为如此。这首诗虽然不能朗朗上口,但仍是一首可以朗颂,适合朗颂的诗,只不过朗读的时候技巧性更强。对作品中流动的情绪把握得要更准确,所以这也符合,他所提倡的“诗在放弃了很多责任的时候,通过朗颂获得诗人的感受,体会诗人的感受,净化人们的情感,感受诗人的伟大胸襟,让现代人获得健康优美的心理,是写诗读最后的意义所在”。

从上面的引述中,读者不难看出,让读者获得宽广优美健康的心灵,是诗人创作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梦归安宁》我觉得是再简单不过了,因为诗人相信“诗歌只不过是现代的心灵体操”,读诗就是为了获得健康有美感的心灵,大家不妨就试一试,看是否真会受益吧。

(刘莹)

同类推荐
  • 地上·地下:穿越杭州地铁的时光

    地上·地下:穿越杭州地铁的时光

    《地上·地下:穿越杭州地铁的时光》由市作协副主席、杭报集团孙昌建创作,是一部反映杭州地铁建设工程的不算严肃的报告文学,由市文联、市作协主抓的一部重点作品,以“地下”、“地上”为视角,立体全面展示杭州地铁人和杭州人民的精神风貌。
  • 文学的意义

    文学的意义

    国民教育通识读本,汲取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借助22位中外学者与作家的深邃目光,透析文学经典!马尔克斯、帕慕克、米兰·昆德拉等大家原典呈现,王安忆、曹文轩、格非等专家深度解读!《文学的意义》是《国民教育通识读本》系列的文学卷,由知名教育学者、一线杰出教师扈永进精心选编,介绍并解读了22篇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名家名作。
  • 大忠祠

    大忠祠

    蓬莱人在中国历史上,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抵御外虏人侵,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从民族英雄戚继光到爱国将领于学忠,从同盟会登州起义到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独立富强,一代接一代的前仆后继,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 严歌苓小说的叙事伦理

    严歌苓小说的叙事伦理

    当代的海外华文作家当中,严歌苓算是比较活跃的一位。迄今,严歌苓的文学创作生涯已走过三十多年。在这期间,她笔耕不辍,奉献给读者大量的作品,在文学界,尤其是华文文学领域,已然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风格。因此,对严歌苓小说进行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实现对她本人的全面认识,而且也是丰富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成果的重要举措。通过梳理严歌苓的作品,可以发现,她的小说创作在题材选择和伦理表达上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和阶段性特征,与此同时,还体现出历时的整体上的变化。本书依循其创作历程,针对其作品的表现重心和特征,从政治伦理、文化伦理、两性伦理、生存伦理和人际伦理五种伦理关系出发,尝试对严歌苓小说的伦理表达进行历时性和整体性总结。
  • 不一样的天空

    不一样的天空

    《不一样的天空》共4辑文字,篇篇皆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些文字以意象纷繁的深度联想打破了游记散文的惯有格局,虽然作者并未避开那些身边的小情、小景、小事物,但不把眼光囿于狭小的个人天地,文字本身体现为一种精神延伸。作者随时感受着现实与自然的剑拔弩张,深情款款地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作者用心接近事物背后那些神奇而广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读者借助那些清丽的记录,完全可以感悟文字背后的精神重量。所有的一切共同指向一种我们久违的安如磐石的生活:平易、平等、本分、自重。
热门推荐
  • 东行释厄

    东行释厄

    同是西游,却似是而非。你可知道,倒叙西游,也是一个宏伟的故事?经天竺,过西疆,入中原,酬壮志。自西向东,送经东土大唐。一场轰轰烈烈的东行之旅,逆转西游之路,亦是逆转命运的开始。茫走人间路,堪破红尘劫。善恶谁能定,今朝向东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魔剑姬物语

    魔剑姬物语

    他,是罗西亚王国的第一王子,容貌英俊,文武全才,是一个十分完美的男子,但是,如今已经二十五岁的他,却迟迟没有娶妻生子,成为了一时的话题。她,是独居深山的孤女,拥有着娇小纤细的身材与令人一见倾心的美丽容颜,却是一个十足的剑痴,头脑脱线,外柔而内钢,任何喜好游猎女色的人,遇到她都必然会铩羽而归。轻松甜蜜的战斗与爱情故事,蠢萌可爱的萝莉剑姬与异界霸气腹黑王子的物语,还有那隐藏在幕后的神秘组织【玛达拉】,谜一样的敌人们……
  • 蓝海战略与资本运作

    蓝海战略与资本运作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凡人末世传

    凡人末世传

    末世还是末世,进化却是不一样的进化。遵循着基本的原则!平凡之中体现着不平凡的人生!本书是由于病毒的缘故,才进入的末世。本书中的病毒不是一个,是病毒一次又一次的爆发,让人类疲于应付。到最后末世病毒才出现的,人类才进入末世。其中的几次主要的病毒小钱也都在本书中出现,大概100多章,才会出现末世病毒,谢谢各位,请见谅!
  • 嘉莉妹妹

    嘉莉妹妹

    《嘉莉妹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的重要作品之一,是《珍妮姑娘》的姐妹篇。《嘉莉妹妹》描写了农村姑娘嘉莉来到大城市芝加哥寻找幸福,为摆脱贫困,出卖自己的贞操,先后与推销员和酒店经理同居,后又凭美貌与歌喉成为歌星的故事。作家以嘉莉为代表深刻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对贫苦人民压榨的残酷性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对小资产阶级分子的腐蚀性。
  • 重生小甜妻:长官宠上隐

    重生小甜妻:长官宠上隐

    前世,她错付了情深,辜负了那个对他一往情深的好男人。因种种缘由而背弃了好友和父母亲人,可是她的错,却千不该万,不该由他们承受这一切啊。她好后悔啊,她好恨啊。她悔的是没有真心,那个对她一往情深的好男人。她恨的是,自己伤心的父母和亲人朋友的心,没有看透了,对贱男狗女,却让他们利用她来伤害如.的家人,和爱人朋友们。既然这一世是老天让她重活,那么她便绝不会再放过那些伤害过她和她家人的人。她一定要让那对狗男女生不如死,身陷地狱之中。还有这一世,她也再不会负他一世深情,他们的未来一定会很好,他们会一直一直在一起,他们还会生很多很多的孩子。
  • 朕的金手指呢

    朕的金手指呢

    那年,他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穷小子,喜欢的姑娘不理他,父母嫌弃他,就连!就连路边的一只小狗,经过他的时候都要好好的‘招呼’他一下!不过,还是那年的时候,那一颗大大的金手指了,一切都变了不过?!谁能告诉他,这金手指咋还带罢工的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嗨!你是我的大爱

    嗨!你是我的大爱

    一些片段的记忆……妈妈!她亲我!韩少习捂着左面的脸蛋,瞪着水旺旺的眼睛边向妈妈告状,边向旁边的多多示威,他十分不喜欢这个突然出现的女孩,不明白爸爸妈妈怎么会把她带回家。小少哥哥,我喜欢你!多多一脸天真的表情无辜的看着韩少习,为什么小少哥哥会哭,被人亲是很幸福的事啊,多多就喜欢爸爸妈妈亲自己。我讨厌你!韩少习推开多多,跑了出去!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