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5600000010

第10章

“悲哀”本无所谓颜色,诗人硬说“焰光的核心有青色的悲哀”,给悲哀涂上一种冷峻的色调;“梦幻”更无光彩,诗人硬说“梦幻的圆晕罩着金光的疲怠”,给梦幻涂上了神圣的光环。这些象征派诗常用的手法,在冯乃超手里,运用恰切,安排得当,给诗的传达与接受都带来了新颖的感情色彩。

(孙玉石)

红纱灯……………………………冯乃超

森严的黑暗的深奥的深奥的殿堂之中央

红纱的古灯微明地玲珑地点在午夜之心

苦恼的沉默呻吟在夜影的睡眠之中

我听得魑魅魍魉的跫声舞蹈在半空

乌云丛簇地丛簇地盖着蛋白色的月亮

白练的河流若伏在野边的裸体的尸僵

红纱的古灯缓缓地渐渐地放大了光晕

森严的黑暗的殿堂撒满了庄重的黄金

愁寂地静悄地黑衣的尼姑踱过了长廊

一步一声怎的悠久又怎的消灭无踪

我看见在森严的黑暗的殿堂的神龛

明灭地惝恍地一盏红纱的灯光颤动

[鉴赏]

冯乃超把这首诗歌命名为“红纱灯”,同时也作为整个诗集的名字,可以想见这首作品在诗人自己心目中的地位。这首诗的确相当典型地敞亮了象征主义诗歌中朦胧神秘的特色。

一幅神秘的图画:黑色作底,闪动着红色、金黄、蛋白等色彩,同时还有魑魅魍魉、裸体僵尸、殿堂的神龛、黑衣尼姑等等意象的穿插——“我看见”;

在这个画面中,寂静是另外一种基调:愁寂、静悄、沉默等等,但同时寂静中加入了一些似有非有的响声,让这种寂静显得更加幽深可怖:“苦恼的沉默呻吟在夜影的睡眠之中”,“魑魅魍魉的跫声舞蹈在半空”,“黑衣的尼姑踱过了长廊/一步一声怎的悠久又怎的消灭无踪”——“我听得”。

不管是看见,还是听见,都不是那么真切:虽然有那么多的意象和色彩,但这些色彩和意象并不能描画一幅鲜明的图画;虽然有各种声音,但这些声音并不能构成明确的话语意义。所以最终,“我看见”,其实看见的仅仅是一些色彩——准确地说色晕构成的一幅迷蒙的印象画。在这里事实上看不到传统绘画中那种清楚的笔触;同样,这里也听不到清晰的话语意义,而只是一些似是而非的神秘声音。

之所以如此,跟冯乃超学习过美术有关,更与他对象征主义诗歌艺术的学习和倾慕有关。在日本学习期间,冯乃超曾由学习哲学而改治美学与美术史。而这期间也正是冯乃超对象征主义感兴趣的时候,用他自己的说法是:“我年纪愈长,愈喜欢高蹈的东西。梅德林——象征主义——三木器风——加棱力教——北海道的修道院。未进大学以前,以至大学一二年,我大体的倾向是这样。”所以,孙玉石认为,“艺术趣味的深厚素养,使得法国象征派注重用色彩感的语言表现诗情的特点,更容易为他所接受。他的诗歌对色彩感的追求已经超出了一般的程度,而显出极为丰富浓重的特征。”而象征主义关注的就恰恰不是色彩,而是色晕。

由于这种色晕的关系,所以,读者大概很难具体地说出这首诗的意义所指,所能感觉到的,也仅仅只是一种朦胧而神秘、原始而悲哀的氛围。

(刘洪文)

现在……………………………冯乃超

我看得在幻影之中

苍白的微光颤动

一朵枯凋无力的蔷薇

深深吻着过去的残梦

我听得在微风之中

破琴的古调——琮琮

一条干涸无水的河床

紧紧抱着沉默的虚空

我嗅得在空谷之中

馥郁的兰香沉重

一个晶莹玉琢的美

人无端地飘到我底心胸

[鉴赏]

《红纱灯》是冯乃超的第一本诗集,写于1926年,出版于1928年,共43首,分为“哀唱集”、“幻窗”、“好像”、“死底摇篮曲”、“红纱灯”、“凋残的蔷薇”、“古瓶集”、“礼拜日”等八辑。这首《现在》出自其中的第三辑“好像”。

在押韵上面,采取每节的第一、二、四行押韵的方式,而且全篇押同一韵脚,说明诗人非常看重诗歌音乐的美感。从意象上看,枯凋无力的蔷薇、干涸无水的河床、晶莹玉琢的美人,一个接着一个呈现,最后揭示出情感氛围、心境的真实指向,或者说寻开始的暗示意蕴逐渐得以呈现。从结构手法上看,诗人采用了感官的各种方式:看——视觉、听——听觉、嗅——味觉。用词造语上面,这首诗也相当讲究:比如“苍白”、“枯凋”、“残梦”等等,一开始就暗示了某种病态的色彩,为后来的情感、心境奠定了基调。然后进一步加强这种印象,破“琴”——暗示着破裂的感“情”,“紧紧抱着”与接下来的“虚空”也是出人意料的搭配。兰香不用浓郁而用“沉重”也很奇特:暗示着心境的沉重。“无端”既是真的平白无故,也更是不由自主——它事实上从反面强调了这个美人、这种残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之深,伤害之重:“残梦”一直做到了“现在”(标题)。孙玉石说“作者在学习象征派诗歌表现方法的同时,也注意吸取中国传统的民族诗歌对仗、炼字和注重声韵优美的特点”,颇有道理。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强调的不是色彩,而是色晕,是色彩周围的过渡地带。这首诗没有很鲜明的色彩,但不能说它完全没有色彩。它有的正是那种色晕——闭上眼睛,想象中的恰是那种朦胧不清的几个画面,美丽但是忧伤,或者说美丽所以忧伤:幻影中苍白的微光里,一朵凋枯的蔷薇;微风里干枯而沉默的河床;兰香沉重的空谷里,一个冰清玉洁的美人——但最终是一个残梦,而且不必较真,“冯乃超的爱情诗已经与五四初期‘湖畔诗人’群所写的爱情诗不同,作者所写的并非全是真实的爱情,有许多诗表现作者对于一种象征美好和幸福的目标的追求。”

(孙玉石)与此同时,死亡和梦幻是许多象征派诗人乐于选用的主题,冯乃超也不例外。

(王毅)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

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走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鉴赏]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1922年开始诗歌创作。1926-1927和戴克崇(苏汶)编辑《璎珞》旬刊和《无轨列车》月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香港,任《星鸟日报》、《珠江日报》、《大众日报》副刊主编。日军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1949年3月北平,任华北大学第三院研究室研究员。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之一,诗作注重意境的创造和语言锤炼,讲究节奏和音乐性,追求一种朦胧的意象,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最受读者喜爱的诗人之一。

《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最初发表在1928年8月版的《小说月报》上,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收到这首诗以后说,这首诗的音节开了一新的纪元。整首诗的意境是凄清朦胧的。在迷茫细雨中的江南小镇的一条悠长的小巷里,“我”撑着油纸伞在徘徊,在等待“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梦般地出现了,神情“冷漠、凄清又惆怅”,也和我一样,在寂寞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她反投来太息般的一瞥,就飘然而去。

这是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意境。“雨巷”既是当时凄风苦雨的政治形势的写照,也是漫长曲折的人生道路的象征。诗人自己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彷徨的孤独者。“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苦闷寂寞时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然而这美好理想是很难出现的,“她”像梦一般地飘去,留下的只有迷茫和彷徨。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思想上极度苦闷的革命青年渴求新的希望,但又不断幻灭的痛苦心情。

在艺术上,叶圣陶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全诗首尾呼应,起结复见,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每节押韵两到三次,从头至尾没有换韵,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并在同一节诗中让同样的字更迭出现,从而形成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同时,诗人还吸取了古典诗词“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境,不失有一种古典的情韵。从诗的更深的象征性意蕴看,这首诗中的姑娘形象其实就是诗人的理想。他的仿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虽然她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太息与惆怅,莫不带有可望而不可及,执着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雨巷》中的姑娘形象有着悲剧的色彩,诗人的形象同样具有悲剧色彩。这和戴望舒喜欢法国诗人魏尔伦的作品有关,在多愁善感的气质上,他也接近魏尔伦,魏尔伦的《无意的歌集》表达了巴黎公社失败后不知所措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沮丧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其基调是诗人对于理想的破灭和他周围的肮脏生活的悲怜,戴望舒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从“五四”运动中激昂地飞腾起来的理想,同淹没于血泊之中的1925—1927年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他的诗虽然不是反抗和战斗的诗,但也不是屈辱和忍受的诗,这些都构成人诗作的背景。

全诗戴望舒把个人感情放在第一位,用象征暗示的手法,尽可能使这种感情隐蔽一些 ,朦胧一些,设法将真事隐去。其中虽然也有象征派诗歌的感觉的不可捉摸,内心状态的飘忽不定,形象的模糊朦胧等特点。但它不带有某些象征派的神秘意味 ,它叫人看得懂。有真挚的感情做骨子,有古典派的内容,很少架空的感情铺张而不虚伪,华美而有法度。我们推测这首诗,它的被隐藏在“ 想象”“中的”“真实”故事,可能是诗人的一段感情际遇,诗里大概多少还保留 了一些真事的影子和细节,这也可能是一首好诗应该具备的条件;读着这首诗使人感到回荡着一种深沉优美的旋律,细腻而传神地暗示了诗人低回而迷茫的心境。本诗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起是中国新诗史上最优美的好诗。

(黄跃文)

寻梦者……………………………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沈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鉴赏]

《寻梦者》是诗人内心的形象写照,也是一个群体精神与灵魂的深刻自白。它用美丽的象征意象唱出了美丽的寻梦者灵魂的歌。

“梦”是娇妍的花,梦中有无价的珍宝,美妙的理想激励着坚定的信仰者。寻梦者“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终于逢到大海的底里深藏着的“那金色的一枚”。这凝聚了“天上的云雨声”与“海上的风涛声”的金色的贝,它浓缩了人世的沧桑,又饱含了追求的艰辛。一程又一程的旅途艰辛跋涉,一年又一年的人生求索,终于看到“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然而,美好的夙愿实现之时,正是寻梦者人生已近衰老之日,美妙幻想的实现与生命的衰弱、心灵的疲惫相与俱来。人生的意义兴许只在寻梦的历程中,寻梦者的欢悦辛酸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具体而又富于象征性的呈现。

诗人采用象征的方法来传达他这一人生真谛的觉识。诗中的象征主体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寻梦者”群,能开出“娇妍的花”的美丽梦只是象征的中介物。全诗的象征喻体,则是那“金色的贝”吐出的“桃花的珠”,诗人找到了这个理想的象征物,在它身上寄寓了人生追求的一切美好东西。

全诗接受西方象征诗的影响,但在许多方面又接受传统诗歌意象的启迪。可以说,这首《寻梦者》是摆脱了西方象征诗影响的阴影的典型的现代东方象征诗。

(肖桂林)

断指……………………………戴望舒

在一口老旧的,满积着灰尘的书橱中,

我保存着一个浸在酒精瓶中的断指;

每当无聊地去翻寻古籍的时候,

它就含愁地向我诉说一个使我悲哀的记忆。

它是被截下来的,从我一个已牺牲了的朋友底手上,

它是惨白的,枯瘦的,和我的友人一样,

时常萦系着我的,而且是很分明的,

是他将这断指交给我的时候的情景:

“为我保存着这可笑又可怜的恋爱的纪念吧,望舒,

在零落的生涯中,它是只能增加我的不幸的了。”

他的话是舒缓的,沉着的,像一个叹息,

而他的眼中似乎是含着泪水,虽然微笑是在脸上。

关于他的“可怜又可笑的爱情”我是一些也不知道。

我知道的只是他是在一个工人家庭里被捕去的,

随后是酷刑吧,随后是惨苦的牢狱吧,

随后是死刑吧,那等待着我们大家的死刑吧。

关于他“可笑又可怜的爱情”我是一些也不知道。

他从未对我谈起过,即使在喝醉了酒时;

但是我猜想这一定是一段悲哀的故事,他隐藏着,

他想使它跟着截断的手指一同被遗忘了。

这断指上还染着油墨底痕迹,

是赤色的,是可爱的,光辉的赤色的,

它很灿烂地在这截断的手指上,

正如他责备别人底懦怯的目光在我们底心头一样。

这断指常带了轻微又黏着的悲哀给我,

但是它在我又是一件很有用的珍品,

每当为了一个件琐事而颓丧的时候,我会说:

“好,让我拿出那个玻璃瓶来吧。”

[鉴赏]

《断指》虽然写在《雨巷》后不久,但诗风已迥乎不同。它是诗人“诗是非音乐的”诗歌观念的初步尝试,首开诗歌“口语美”的先河。同《我的记忆》一样,是诗人诗歌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仍然是一首关于记忆的诗作,不过这里的记忆却需要由“一个断指”来诉说了。“断指”在诗中成为记忆的载体,又是诗人朋友生命的化身。这种写法有些像古代诗人的“托物言志”,只是所托之物已经大大不同。从“断指”这种蕴含着残缺之美的意象中可以感受到法国象征派诗风对诗人的影响。断指本是诗人的朋友“可笑又可怜的恋爱的纪念”。但是诗人在诗中却一再申说:“关于‘他可笑又可怜的爱情’我是一些也不知道。”那么诗人知道的又是什么呢?在说出了他的朋友在一个工人家庭里被捕去的事实后,诗人又用了异常平静的口气说:“随后是酷刑吧,随后是惨苦的牢狱吧,/随后是死刑吧,那等待着我们大家的死刑吧。”诗人写这首诗的1928年正是白色恐怖十分严重的时期,无数的热血青年被惨杀了。诗人的朋友也正是那无数青年中的一个。《断指》可以视为诗人写给这位朋友的一首挽歌。但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又远不是激励的、愤怒的,他将悲痛化成了哀愁。这种哀愁如一缕缕轻烟飘荡在诗的字里行间,也笼罩在每个读者的心头。

(肖桂林)

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同类推荐
  • 石评梅大全集(超值金版)

    石评梅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石评梅最脍炙人口的散文、诗歌、小说、游记、戏剧、书信等作品精选出来,集结成书。鉴于石评梅的散文和诗歌的成就最大,因此本书内容的重点侧重于对其散文、诗歌作品的遴选上。
  • 百里歌哭

    百里歌哭

    小时候我经常登上老家屋后那道迤逦的山岗,假如这是一个霞光明丽的早晨,或者阵雨初歇的傍晚,就会看见在仿佛水洗过的天空底下有一条波浪滔滔的大河,大河那边有蜿蜒的长堤、参差不齐的树木、隐隐约约的房舍和冉冉袅袅的炊烟。那就是百里洲。百里洲,一个像星星一样遥远和梦一般神秘的名字。我的老家叫拾宝山。打我记事起就听老人们说,百里洲富啊!别说种庄稼,就是随便插根树棍就能长出青枝绿叶!这样的富饶之地男人们是不用操心找媳妇的,只要你亮出百里洲的名头,马上就会有一大群姑娘跟在你身后,就像现在的老板或者款爷。
  •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复兴与建设以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以前相比都有长足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的有的学术观点与学术主张,也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文学学者的关注。
  • 不甘沉沦的汉子

    不甘沉沦的汉子

    《不甘沉沦的汉子》中《沉沦》、《茫茫夜》等小说颇具“自叙”色彩,以前所未有的大胆描写爱情、性压抑甚至性变态,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刻画人物的灵肉冲突,是民国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苦难命运写真。除了小说名篇,《不甘沉沦的汉子》还收录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等散文名篇,这些散文感伤而隽永,有荡气回肠之韵,堪称心灵之作。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实用文艺鉴赏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实用文艺鉴赏

    本书讲述了民间文学、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电视、建筑鉴赏方面的知识,其内容全面广泛、营养丰富、生动具体、趣味盎然。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创造者的无名幻想序承

    创造者的无名幻想序承

    Q:请问这是一本怎样的什么小说?A:这是一本讲述魔法少【大】年【叔】被动到主动的后宫向日常搞笑小说。Q:请问女主角有什么萌点?A:请自行发觉……对不起,放下板凳,有话好好说。有无口无表情的反差萌金发幼女,玉碎粉碎大喝彩①的巨乳龙,黑皮犬【?】耳的乖巧萝莉,以及抄袭阳炎②的内向四臂少女。=①指《游戏王》中海马濑人的一句话。②作者是半个阳炎厨。详见歌曲“白发赤目的角色怎么想都是抄袭了阳炎Project”。③扉页寄语中我添加的话用了《逆境无赖开司》的叙述风格。
  • 莎士比亚诗歌全编: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诗歌全编: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集》是莎士比亚最重要的诗集,从18世纪末以来,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引起了人们巨大的兴趣和种种争论。按照广泛流行的解释,这些十四行诗从第1首到第126首,是写给或讲到一位美貌的贵族男青年的;从第127首到第152首,是写给或讲到一位黑肤女郎的;最后两首及中间个别几首,与故事无关。这部诗集乍一看来,会给人一种单调的感觉,莎士比亚翻来覆去地重复着相同的主题——时间、友谊或爱情、艺术(诗)。但是,仔细吟味后,你就会发觉,它们绝不是千篇一律的东西。
  • 细节决定成败全集

    细节决定成败全集

    忽视细节就是在自挖墙脚:你的大厦,尽管耸入云天,尽管金碧辉煌,如果细节不修,那么终有一天会轰然倒地,破败不堪;重视细节则是自培根基:你的小楼,尽管茅檐低小,尽管蓬荜简陋,如果必做于细,那就总有一日会尺高于仞,雄伟壮丽。
  • 重生变成自己的姐姐

    重生变成自己的姐姐

    一觉醒来,我完了!我居然变成了一个女人?!!还是原来自己的姐姐!!怎么办?凉拌!看哥如何用一男儿魂,女儿身站到人生巅峰。“姐!小心肝!小心肝!”“没事,小宝贝儿。哎呦我去!”“都说了小心肝了”
  • 我见过银河,独独爱你

    我见过银河,独独爱你

    一场轰动全城的“霸道追爱”。超会撩摄影师跨国重追他的“傲慢”小姐,上演高调示爱版“女友再爱我一次”。我叫江景川,是个喜欢用镜头来记录灵感的人,而某天,我遇见了那个专属于我的灵感。我见过无数女人,唯独没有像她那样耀眼的,刚拍完的芬兰北极光都不及她身上的光芒。她一个眼神我便知道,万物皆可输,但她不能。然而,情侣间的争吵不请自来。她跑了,从此杳无音信。我说过“从今以后,我来做你的灵感”,也说过“所有遇见,不如遇见你”,唯独还差一句“我很爱你”,想说与她听。过去种种,不可抛舍,再见面,皆为命运。“亦然,银河璀璨,万千星辉,都不及你。”
  • 爆笑追妻:娘子逃跑一百次

    爆笑追妻:娘子逃跑一百次

    (田园生活、战场厮杀、宫廷内斗,女主角玩转古王朝)好不容易和男神约会一次,莫名的赶上了穿越,没有狠毒的嫡姐庶妹后娘,只有极品帅哥接踵而至,按说应该过得无比滋润才对。可是谁能告诉她:传说中的英雄救美让她给赶上了,为什么她的英雄不怜香惜玉?明明前主给自己留下了花不完的钞票,还没捂热就进了别人的腰包,难道只能乞讨?好不容易遇见酷似男神的公子,许诺带她游山玩水、吃遍天下时,一头醒来却成了腹黑少爷的丫鬟!荣嫣然仰天长叹:此穿越岂一个“衰”字了得!全文完,欢迎支持新文《天后,BOSS来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沙弥律仪要略增注

    沙弥律仪要略增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吸毒人群成瘾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以江苏为例

    吸毒人群成瘾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以江苏为例

    吸毒成瘾问题是当今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它不仅严重影响个人生活,同时也威胁着整个社会的和谐。本书以吸毒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吸毒人群吸毒成瘾的社会成因。作者运用个案访谈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沿着扎根理论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吸毒人群生活世界的描述,深入挖掘吸毒人群走上吸毒道路、成瘾及难以再社会化的深层社会根源,并试图寻找他们回归社会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