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4000000004

第4章 老一代女强人的两大典型(2)

聪明的贾母喜欢和年轻人呆在一起,却又有自知之明,不让自己成为小儿女们寻求欢乐的障碍。螃蟹宴中,因风大,王夫人让她不要久留,她想的却是小辈们:“我怕你们高兴,我走了,又怕扫了你们的兴。”芦雪庵诗会时,因天冷风大,没有邀请她参加,但她却自个儿来了,一到场就发表声明,反复强调说:“你们只管照旧玩乐吃喝”,“我也来凑个趣儿”,她要大家:“就如同我没来时一样才好,不然,我就走了!”她把自己视为她们当中的平常一员。为了创造欢乐的氛围,她甚至以自己幼时的隐私和生理缺陷说笑逗乐,莲舌生花,令人解颐,每遇贾政等老爷们在场妨碍孩子们身心自由时,她总是适时地把他们支开,然后对宝玉和姑娘们说:“你们乐一乐罢!”“让姑娘们乐一乐!”于是众儿女立刻欢跃起来,“如同开了锁的猴儿一般”。这开“锁”的人就是贾母。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有时她竟故意不让贾政们离开,而要他们也参与娱乐活动,甚至要贾政当众说笑话,说不好还要挨罚。贾政说笑话,这本身就是个大笑话,乐得小儿女们心里直痒痒。在和小辈相处中,贾母不但不倚老卖老,作威作福,而且在自己有失误时,不管和谁有关,她都能及时公开认错,并且切实纠正疏误。这种思想境界和过人智慧,有力地消解了古稀老母与青少年之间的代沟。(《贾母:中国文学史上之第一母仪》)

作为家中的老祖宗,小辈们都感到她是一位慈祥、和蔼、亲切、睿智故可以依靠、信赖的长辈,乐意和她在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和欢庆的节日。在她主持的贾府中,女孩子们的心理在愉快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尤其是在她的调教和培养下,元春、探春这两个孙女在德智美和气质风度上都发展得非常出众。

贾母在治家的领域中无疑得到了相当全面的成功,她是中国母亲持家风范的集大成者。

即使贾府败落了,在败落中仍依旧显示出贾母在持家领域中的成功。当贾府在抄家之后爆发了财政的总危机时,她说:“是我早知道了的。”找出其中的原因是:“那些事原是(他们)外头闹起来的。”“他们爷儿两个”干的勾当。人们都抱怨凤姐惹祸,的确凤姐固然罪责难逃,外面的坏事主要还是贾赦和贾珍弄出来的。因为她有预防在先的思想,所以她六十余年如一日,积蓄了许多金银和财产,到了众人一筹莫展之时,她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独力挑起重担,说:“只好我替你们打算罢了!”她将“做媳妇时到如今积攒的东西都拿出来”,做出令人信服的公正分配和安排,让全家人生活下去。作为持家能手,她清醒地牢记历史经验,正视现实教训,将“余资”的主要方向散给维持家庭日常开销的各房女性,以防爷们在劫后依旧挥霍。

史太君之所以能够瞻前顾后、处变不惊、指挥若定地治理覃府,是因为她看透人生穷通,深谙世故人情,富有人生智慧。

●老马识途,史太君的人生智慧

贾母作为老人,以为母亲和祖母,富有人所罕见的人生智慧。

一个有智慧的人,充满了爱心。爱心使人的心理健康,心情愉快。为他人付出爱心,自己的心中会充满了阳光,这是善良之辈得到的最好的回报。贾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的爱幼恤老,就是有爱心的表现。从爱幼来说,贾母对于她身边和外出遇到的每一个孩子,她都表现出热情的爱怜之心。对身边的丫头鸳鸯、晴雯、袭人之类的聪明美丽的少女是这样,甚至愚笨的傻大姐、刘姥姥的外孙板儿,等等,也是这样,她无不疼爱。她同情痛苦中的孩子,如见到秋纹身体瘦弱,便生爱怜之心:“可怜见的,生得单柔!”清虚观的小道士冲撞了女眷,遭到凤姐的打骂,贾母听说,忙道:“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那里见的这个势派。倘或唬着他,倒怪可怜见的,他老子娘岂不疼得慌?”说着,便叫贾珍去好生带了来。贾珍只得去拉了那孩子来。那孩子还一手拿着蜡剪,跪在地下乱战。贾母命贾珍拉起来,叫他别怕。问他几岁了。那孩子通说不出话来。贾母还说“可怜见的”,又向贾珍道:“珍哥儿,带他去罢。给他些钱买果子吃,别叫人难为了他。”贾珍答应,领他去了。她认真地作了一番具体的叮嘱、安排,要大家善待这个出家的孩子。对演戏、吹笛子的小艺人,真诚地赞赏她们的演艺,用语言和美食、钱财的赏赐鼓励和关爱她们,让她们幼小的心灵得到温暖。没有一颗博大的爱心,是绝不可能达到这一境界的。而施以爱心,也让贾母自己的心灵得到安宁和幸福。

爱幼和敬老,是爱心重要的两翼。有识见的《红楼梦》研究家充分注意和十分赞赏:贾母对李婶婶、族中老妯娌乃至张道士、王太医等老辈人,贾母均表现了尊老之情。由于贾母立下的规矩和她本人的表率作用,贾府子弟对乳母都非常尊敬和爱护。对刘姥姥,贾母更是一见如故,一声“老亲家”的招呼,就把她和刘姥姥一下子拉近了。一个是一品诰命夫人,贾府的老祖宗,一个是从乡下穷困农家来告穷的老农妇,其地位本是天悬地绝的,但贾母总是主动问长问短,诚心夸奖刘姥姥,同时,又诚心自嘲自贬,不矫不饰,恳切诚挚,使人如坐春风,感受到了人间之爱的温馨。

在旧时代,除了人间的敬老,人们还敬神拜佛,这是旧时各阶层都流行的,几乎无人不做的。贾母平时虽然不信神鬼邪说,不吃斋念佛,但她虔诚地信奉佛教。她对佛教的信仰,做得恰如其分。她接受佛教的教育,心里向善,待人善良,但她不搞形式主义的吃斋,因为她讲究生活的享受,吃斋要戒荤,就失去了口福。另外,常年吃素,对健康老人来说,营养会严重不足,贾母不吃斋,是她的正确选择。念佛,对一般人来说,枯燥乏味,讲究享乐的贾母也是没有兴趣的。贾母信佛,还表现为平时讲话时常常虔诚地念“阿弥陀佛”的佛号,还请人为她抄写佛经,作为功德;家里办丧事,也做佛事。除了佛教,道教的法事也做。但她为人洒脱,所以去清虚观打醮之类,也让平日出不得门槛的女孩们出去逛逛,贾母慈爱地对府中众位少女说:“长天老日的,在家里也是睡觉。”实际上这不仅是她口头上对大家说的,仅是消消夏而已。她每次都带着她们出去见见世面,让她们经历这种场面,以后作为大户人家的家庭主妇,碰到类似的需要,就有了经验。这是给她们提供学习的机会,而不单是带她们出去玩玩而已。信奉现代科学的当代人会认为这是迷信鬼神的宗教活动,在古代这却是严肃、正经、不可掉以轻心的大事。当然,由于当今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我们也要尊重人们的这类活动。

贾母教育后辈非常重视实践性的教育,这是生动的一个例子。

她还带领后辈一起经常看戏、听书、欣赏音乐和民间艺术。看戏都是昆剧名作,这便培养贾府众女眷高雅的欣赏趣味,极大地提高了她们的文化素质。贾母也善于欣赏民间文艺,可见她的文艺欣赏趣味纯正而又广泛。她也喜欢和后辈一起猜灯谜,讲笑话,家庭气氛活跃,情趣盎然。贾母又有很强的辨别能力,对于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荒谬作品给予抵制,并有很强的批评能力。有一次,女艺人来表演一段新书,讲的是残唐五代的故事,名叫做《凤求鸾》。贾母道:“这一个名字倒好,不知因什么起的,先大概说说缘故,若好再说。”女艺人道:“这书上乃说残唐之时,有一位乡绅,本是金陵人氏,名唤王忠,曾做过两朝宰辅。如今告老还家,膝下只有一位公子,名唤王熙凤。”众人听了,笑将起来。贾母笑道:“这重了我们凤丫头了。”故事讲的是这年王老爷打发了王公子上京赶考,那日遇见大雨,进到一个庄上避雨。谁知这庄上也有个乡绅,姓李,与王老爷是世交,便留下这公子住在书房里。这李乡绅膝下无儿,只有一位千金小姐。这小姐芳名叫作雏鸾,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贾母忙道:“怪道叫作《凤求鸾》。不用说,我猜着了,自然是这王熙凤要求这雏鸾小姐为妻。”女先儿笑道:“老祖宗原来听过这一回书。”众人都道:“老太太什么没听过!便没听过,也猜着了。”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敌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做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环服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环?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搭后语?”众人听了,都笑说:“老太太这一说,是谎都批出来了。”贾母笑道:“这有个缘故: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这几年我老了,他们姊妹们住的远,我偶然闷了,说几句听听,他们一来,就忙歇了。”贾母特地说明,自己老了,空闷时听听,作为消遣,如果女孩子在身边,就不听这样的故事。

作为一位信佛的老太太,她在贾府被抄家之后,为了消灾和预防以后发生新的灾难,她祷天求神(第一百零六回)。贾母感到大难从天而降,合府无一人分忧,作为一家之长,她已束手无策,只能求天保佑了:且说贾母见祖宗世职革去,现在子孙在监质审,邢夫人尤氏等日夜啼哭,凤姐病在垂危,虽有宝玉宝钗在侧,只可解劝,不能分忧,所以日夜不宁,思前想后,眼泪不干。一日傍晚,叫宝玉回去,自己挣扎坐起,叫鸳鸯等各处佛堂上香,又命自己院内焚起斗香,用拐拄着出到院中。琥珀知是老太太拜佛,铺下大红短毡拜垫。贾母上香跪下磕了好些头,念了一回佛,含泪祝告天地道:“皇天菩萨在上,我贾门史氏,虔诚祷告,求菩萨慈悲。我贾门数世以来,不敢行凶霸道。我帮夫助子,虽不能为善,亦不敢作恶。必是后辈儿孙骄侈暴佚,暴殄天物,以致合府抄检。现在儿孙监禁,自然凶多吉少,皆由我一人罪孽,不教儿孙,所以至此。我今即求皇天保佑:在监逢凶化吉,有病的早早安身。总有合家罪孽,情愿一人承当,只求饶恕儿孙。若皇天见怜,念我虔诚,早早赐我一死,宽免儿孙之罪。”默默说到此,不禁伤心,呜呜咽咽的哭泣起来。

她在祷词中自责:“我帮夫助子,虽不能为善,也不敢作恶,必是后辈儿孙骄奢淫逸,暴殄天物,以致合府抄检。”作为一个老人,又是女性,见闻只能局限于家中府内,她无法了解儿孙在外的具体作为,她以自己的人生智慧,分析出门庭败落的根源在于“后辈儿孙骄奢淫逸,暴殄天物”,这种作恶的行为,引来了抄家搜捕。作为老年女性,她不知儿孙在外的具体罪孽和劣迹,不知凤姐背着她作恶的具体罪孽,这是无可奈何的。可贵的是,她不是一味求神保佑,而是清醒地自我责备,公正地批评儿孙的罪责;出于母爱的牺牲精神,自己愿意独力承当“不教儿孙”,“皆由我一人”的“罪孽”,以自己早死作为赎罪,在这个基础上才恳求神佛保佑自己的家庭渡过难关。这是诚实和理智的。

而在平时,她具有更清醒的理智,不会随便受到“神怪”的惊吓。九十四回写怡红院枯了的几株海棠忽又开出好花来,众人都说“古怪”,唬得合府上下惊惊惶惶,怪论四起,但是贾母却力排众议,凭着她不信妖邪的基本观念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对春花冬开现象作了无师自通的符合生物科学的巧妙解释:“这花儿应在三月里开的,如今虽是十一月,因节气还迟,算是十月,应着阳春的天气,因为暖和,开花也是有的。”古代流行着花草树木都有灵性,与人有着心灵感应的说法,所以大家在诧异、兴奋之余,有的说这是兆喜,有的说这是兆忧。无知而俗气的贾赦竟然耸人听闻地夸大说这是“花妖”,平时出言谨慎的贾政竟也随声附和,贾母当即指责并阻止:“你们不许混说。”为了清除众人的恐惧,这位老祖母还大无畏地挺身而出,有福不享、有难独当:“若是好事,你们享去;若是不好,我一个人当去!”贾母有理有据、有胆有识地解释和担当此事,终于打掉了众人的恐惧,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地将海棠开花一事作为一则佳话,打发过去了。

贾母的婚姻观充分显示了她过人的见识。

贾母的婚姻观是通过为宝玉择媳之事表现的。贾母的择媳标准是女方的模样和性格,其他不论,不讲究对方的出身高低、富贵:“不管她家根基、富贵”,“就是那家子穷,也不过帮他几两银子就完了。”贾母反对封建社会中上层家族所推行的婚姻观:注重对方的家族状况,着重婚姻的政治影响和政治、经济的利益。贾母并不否定封建婚姻最重要的标准“门当户对”,这是因为结婚当事人双方有大致共同的语言、认识水平,否则难以沟通,互相看不惯,就难以共同生活了。鲁迅说焦大是不会爱林妹妹的,贾母也绝不会作出“焦大(如果焦大是年轻人的话)与林妹妹”相配这样的蠢事。

有时尽管门当户对,尽管对方有财有势,如孙绍祖,贾母反对迎春与他的联姻。另如有人说媒,说张老爷家“富贵双全”,但张家小姐性格儿不好,贾母当即断然否决了。(八十四回)

贾母自己作为一位优秀聪慧的女性,她见多识厂泛阅人极多,看到众多优秀女性要远远强于须眉男子,所以她没有“男尊女卑”的观念。她一切以具体个人的本身的角度出发,来评价人的价值。所以,贾母对优秀的男孩和女孩都疼爱有加。在她的子女中,她说得很清楚,她最疼爱的是女儿贾敏,而非儿子贾赦、贾政。她的两个孙女都十分优秀,她把孙女们都放在身边亲自教养,使她们有男子不可企及的优越之处。

贾府的“脂粉英雄队”的形成,显然是贾母的直接培养和支持的结果,是她的女性价值观的体现,而宝玉对女性的尊重和珍爱更是贾母熏陶、影响和支持的结果。

同类推荐
  • 生命之殿

    生命之殿

    但丁·罗塞蒂的十四行组诗《生命之殿》共有102首(含开篇),创作于1847年到1881年之间,在诗人临死前六月才最终定稿,代表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十四行诗艺术的成就,也是这个时期英国诗坛上的一部扛鼎之作。《生命之殿》充满了诗人关于时间、爱情和人生的感官印象,这一系列诗歌直接滋养了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的唯美主义和颓废派创作。
  • 火车上的威风

    火车上的威风

    《火车上的威风》是一部改编旧作《马裤先生》是独幕话剧,属于老舍作品全集之一。
  • 迎头经:瞿秋白作品精选

    迎头经:瞿秋白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真诚的文字记录了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对教授过自己的老师怀念与感恩,对曾经同学、朋友及共同度美好时光的回忆;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的看法并给予包容和理解;对他乡之游的所见所感等等,让我们看到了95后的独特思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拷问,从而了解他眼中世界的样子。如果你是一个90后的少年,你会从中间看到自己,如果你已不再年少,这些文字也会让你停下来,找回属于曾经的回忆。
  • 冰炭集

    冰炭集

    本书是饶宗颐“选堂诗词评注”丛书中的一种。 1968年,饶宗颐应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林大波的聘请,任该校中文系首任教授兼系主任。在新加坡教学之余,他游历了星洲、马六甲、槟城,搜求当地华文碑刻,成为对马来西亚材料研究的第一人。在新加坡期间,他创作诗词117首,认为虽然在那生活待遇很好,但心灵深处却渴望继续以中国文化为重,而心情如冰如炭“一热复一寒”,故将其诗集取名为《冰炭集》。
热门推荐
  • 灯下漫笔:鲁迅诗文选

    灯下漫笔:鲁迅诗文选

    本书所选的鲁迅散文稍稍远离了他耿直、犀利、斥责黑暗现实的主色调。它记录的是鲁迅对于人生的思考与反思。
  • 东堂词

    东堂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炮灰重生计划

    快穿之炮灰重生计划

    【1V1】阿媚是一位漫画家,但她当年考的是电影学院,可读的却是美院,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在考电影学院的时候,老师说她演戏没有灵魂,但画的树,还挺好看。但!!自从做了任务后,不是她吹,奥斯卡都配不上她了。————十一:“影后,你还记得我们的目标吗?来,跟我念一遍~”搞事!搞事!!搞事!!!翻盘!翻盘!!翻盘!!!阿媚咬着小手绢:“为什么有个男人一直跟着我,他是不是对我有意思?”(内心:激动!是个男神,重复一次,是个男神!over!)——本文又名《男神,约不约?》,《如果我能重活一次》,《向天再借五百年》
  • 迎娶反派系统

    迎娶反派系统

    某日——陆绮怀:“你看这姑娘,虽然是个反派,但是温柔可人,以后肯定是个贤妻良母!你喜欢不?”裴屿之摇头。又一日——陆绮怀:“你看这女人,虽然是个反派,但是精明能干,以后肯定是个贤妻良母!你喜欢不?”裴屿之摇头。再一日——陆绮怀:“你看这女的,虽然是个反派,但是……”裴屿之终于开口:“我不喜。”陆绮怀不耐烦:“那你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他默默看向了她。——系统文,1vs1,日更,欢迎评论收藏,么么哒!
  • 夫君别摸我爪

    夫君别摸我爪

    女主在妖族乃是数一数二的高手!与青梅竹马的男主惹出欢喜冤家系列搞笑的事情。日久生情,好不容易在一起的他们又经历一场波折而分离!转世的他们能否再相遇?若相遇了还会认识对方吗?这背后又有什么阴谋?
  • 重生之将门邪妃

    重生之将门邪妃

    若不是那牛鼻子老道一嘴胡言,她此生必定是被五个兄长护在手心、此生顺遂安乐!可惜——出身将门又得凤星降世之预言,注定她此生与安乐无缘。燕州云氏多战鬼,一夜间她双亲罹难、兄长被杀,家破人亡,而她——当初为爱义无反顾地追随萧暄而去,却落了一个病死异乡的下场!重世为人,她不再是前世那个为爱一叶障目的她,易钗而弁出入朝堂,翻云覆雨间,她兑现诺言:他日必将踏马而过,西北望,射匈奴!开始时不过是场权利的交易,他救她兄长,她助他夺嫡。到最后不知何时倾了君心,他与她并肩天下生死相约!宫廷之变,边境之乱,大漠之战,谁能力挽狂澜?黠慧少女,英雄男儿,携手天涯,看风起云落,谁主江山!
  • 我捡属性养你

    我捡属性养你

    苏小白一穿越就看到常威在打来福,简直不能再刺激。咳咳,跑错片场了,是两个少女在扭打,00后小三大战90后黄脸婆。到底是人性的泯灭,还是......“叮,拾取0.1属性点。”“papa,小夕饿了。”苏小白愣住,穿越就送金手指和女儿,福利堪比国产页游!(书友群:372363244)
  • 绝色锋芒之僵尸雪颜

    绝色锋芒之僵尸雪颜

    商雪颜,穿越到一个奇特的种族,本来只想做一个米虫的她,却不料,即将要面对更加严酷的角逐……
  • 借脸

    借脸

    上海小白领艾豆接到一个电话,邀请她去北京最大的娱乐传媒美虎公司面试。艾豆想借此摆脱平淡的生活。到了北京后才知道美虎认为她很像公司旗下红透中国的天后秦薇。而秦薇因吸毒,演出状态越来越差,美虎秘密送她出国戒毒,并暂时寻找一个替身来代替她出席一些活动。艾豆被选中,但必须整容成现在秦薇的模样。在丧失自己和名利诱惑之间,艾豆最终选择了后者。一年后,北京郊区惊现一具裸体女尸,死者的脸部及指纹都被人为破坏。法医鉴定其为瘾君子。这个吸毒女人是谁?是谋杀还是自杀后被人抛尸?警方组织专案组进行侦破,最终真相大白,结果令人惊讶……
  • 重逢未嫁时

    重逢未嫁时

    她和他本是心心相许,两情相悦,可是某一天他却突然人间蒸发了,她挖地三尺,仍然找不到他,他就这样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可是突然有一天,她却意外的“撞”上了他,发现他不单活的好好的,还有了“老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