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2500000055

第55章 两千年来的铭记:奥勒留的沉思(3)

奥勒留从哲学的角度,发人深省地,呼唤着那些浑浑噩噩、浪费光阴的人们。

是啊,有多少事都被我们推迟了,而且很久很久,我们没有及时地处理人生不同阶段地事务。我们得到的时间和做人、做事的机会也已经很多很多了,但我们并没有好好地利用它。

我们是不是有些醉生梦死,我们不是什么主宰,我们只是宇宙的一粒微尘,我们的生命只是历史长河一个水滴,流过去,就不会流回来。

即使我们抓住了机会,利用了时间,但如果我们不能用那圣洁的清泉荡涤我们的魂灵,我们也会痛失那宝贵的光阴,而只会形成一段新陈代谢的生理过程。

奥勒留用短短的几句话,为我们触发了探寻人生真谛的思绪,让我们省察自身、检视灵魂。

苏格拉底在这方面的言传身教也是非常发人深省:

几个学生曾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果林边。

“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作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候着他们。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苏格拉底问。

“老师,让我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其他学生也请求再选择一次。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这也正如古罗马的诗人维吉尔所说:“流逝的时间再也不会回头”。是啊,人生的确如此!

无需把握太多就能得到解脱

时时刻刻都要坚定地思考,就像一个罗马人:赋有完整而朴实的尊严,满怀友爱、自由和正义之情感,不遗余力地做事。

如果你将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都看作是人生最后的行为,如果你没有对理性施以冷漠和厌嫌,如果你没有由于虚伪、自私而滋生的不满之情,你就将使自己得到解脱。

如果你能够看到一个人无需把握太多的东西就能过一种宁静的生活,你就会像神的存在一样;因为对神灵来说,他们不会向得到解脱的人要求得更多。

——《沉思录》

烛下解读

奥勒留热情地赞颂罗马人,其实不但是古罗马人,任何时代、任一国度的人们,都应该“时时刻刻坚定地思考,保有完整而朴实的尊严,满怀友爱、自由和正义之情感,不遗余力地做事。”这是理性动物——人类的美德。

奥勒留还劝戒人们,要把每一天都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在每一个“最后一天”都要热情地拥抱理性、真诚地顺应自然、满足地看待人生,如此每个人都会得到宁静,得到精神的解脱,而不是永受俗念、恶念的束缚。一句话,若想得到神的接纳,满足地顺应自然,不必把握太多、不必劳神太多。

但我们知道,有的人因为“把每一天都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而胡作非为,因为人生只剩下最后一天了。有的人却因为“把每一天都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而小心翼翼、慎言慎行,因为人生也只剩下最后一天了。

正是因为只剩最后一天的人很快会“死”去,所以才要时刻小心自己的言行,而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都可以做。

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选择,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哲学。哲学会指引迷途的人,会使宁静而快乐的人得到解脱。

曾有人问过苏格拉底:“请告诉我,为什么我从未见过您蹙额皱眉,您的心情怎么总是这么平静而快乐呢?”苏格拉底答道:“我没有那种失去了它就使我感到遗憾的东西。”

苏格拉底正是一个得到解脱的人。

别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

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因为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

——《沉思录》

烛下解读

奥勒留诗一样的语句,像清风一样徐徐地吹拂着我们的心灵。

你的灵魂有没有错待自己?你的灵魂是不是不属于你自身?你的灵魂是不是别的灵魂的附庸?你的灵魂是不是失去了灵魂?

倘若你的灵魂成为了别的灵魂的附庸,那么它怎么能关照你自身呢?

因此我们都需要自己的灵魂,而不需要强加的灵魂,那是别人的灵魂!

做我们自己吧!让思想自由吧!因为灵魂是由思想来染色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盲从别人的思想。

不去注意别人的心里在想什么,这样的人不能说他是不幸福的。那些不注意自己内心活动的人,我们却可以肯定他必然是不幸的。

做一株安心草吧,听听它的故事,会让我们快乐地找到我们自己:

园丁清早到花园散步,他惊讶地发现所有的植物都枯萎了,探问之后才知道:橡树自怨没松树高大俊秀所以厌世,松树又恨自己不能像葡萄多结果子,也不想活了,所有的植物都因为恨己不如人而全无生机。

而在花园的某个角落,却有一株小小的心安草,开着灿烂的花朵。

园丁欣喜地问它何以如此?它说:“因为我知道从播种的那时起,我就是一株心安草。所以,我就快乐地做好我自己。”

坚守自己的思想,快乐地做好你自己,你就会拥有幸福的灵魂。

死亡是一种有目的的自然

任何事物都会稍纵即逝!在宇宙中是物体本身的消失,在时间中是对它们的记忆的消失。这就是所有可感觉事物的性质,那些伴有快乐的诱惑或骇人的痛苦的事物也是如此。

如果一个人观察死亡本身,可以把所有有关死亡的想像分解成各个部分,那么死亡就不过是自然的一种运转。

如果有人害怕自然的运转,那他只是尚未成年而没有体认到自然的规律。死亡不仅是自然的一种运转,也是一种有目的的自然。

——《沉思录》

烛下解读

正如马可·奥勒留所说:属于人的事物是多么短暂易逝啊!昨天是一点点水和粘液的东西,明天就将成为木乃伊或灰尘。既然我们的生命如此短暂和易逝,那么就请自然地通过这一小段时间吧:满意地结束你的旅行,就像一颗橄榄成熟时掉落一样,感激产生它的自然,感激它赖以生长的树木。

一个人就像苹果一样,少年夭亡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老年逝去则是成熟后的自然坠落。

曾经有人在与古希腊的智者阿那克萨哥拉讨论生老病死时,问他怎样去体会死亡的滋味,阿克萨哥拉回答说:就像从寒冷里体会酷热,从苦涩里体会甘甜,从黑暗里体会光明。我从生的滋味里,体会死亡的滋味。

从阿那克萨哥拉的回答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死亡是感官印象的中止,是欲望意念的截断,是思想活动的停息,是对肉体服务的结束。死亡并不可怕,就如同“生”一样只是一个自然的流程。

要以一种欢乐的心情看待死亡,死亡只是组成一切生物的元素的分解。因为死亡是合乎本性的产物,而合乎本性的东西,他们的性质都不是恶。

有学生问古罗马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爱比克特德,应该怎样才能根除烦恼,爱比克特德说:不要说我失去了,而要说交还了。我的儿子死了,我把他交还了;我的妻子死了,我就把她交还了。是借给你的那个人收回去了,你有什么难受的呢?在交给你的时候,你要像照看别人的东西一样照看它,如同一个旅行者在客栈中照看自己一样。

爱比克特德与奥勒留同是斯多葛学派的哲人,他们把死亡都视为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惟一能夺走生命的只是“现在”

如果一个人打算活三千年,活数万年,但他确应牢记: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正一点一点失去的生活。

长寿的人与短命的人失去的是同样的东西。因为,惟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生命的只是“现在”。

——《沉思录》

烛下解读

不要打扰你自己,思虑你未知的一生、牵挂可能降临的所有苦恼,这都是对你的一种搅扰。不妨在每个场合都问问自己,究竟有什么东西不可忍受、不能渡过呢?

要记住:将来和过去都不会使你痛苦,而只有现在会使你痛苦。

假若你因为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其实使你感到痛苦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

有两件事必须牢记在心:

第一,所有来自永恒的事物犹如形式,是循环往复的,一个人是在一百年还是在两千年或无限的时间里看到同样的事物,这对他都是一回事;

第二,生命最长者和濒临死亡者失去的是同样的东西。因为,惟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事物只是“现在”。最长和最短生命的区别其实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拥有“现在”的长短。

因此,一个人是打算活三千年,还是活数万年,都只是活在“现在”。过去已经过去,将来还未到来,不必为过去而悔恨,也不必为将来而烦忧。因为只有现在可以真正地位你创造幸福或不幸。

有的人既为过去的事情受苦,又为将来的事情着急。因为回忆会引起过去的痛楚,预见又会提前使人陷入恐慌。有没有人能够将不幸仅仅局限在当下呢?有没有人能够在当下体味幸福呢?

过去或将来带给你的快乐或痛苦,你也只能在“现在”体味。过去和将来都是一段一段的“现在”。

灵魂有时会摧残自身

人的灵魂有时的确会摧残自身。

自己脱离了本性,为一些事情烦恼,灵魂就会摧残承载灵魂的自身。

——《沉思录》

烛下解读

灵魂如果脱离了本性,失去了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己,它就会使承载灵魂的身躯四处游荡。因为,无处不在的灵魂和无所在的灵魂是一样的。

当灵魂被什么人排斥甚或怀着恶意攻击的时候,那些愤怒的人的灵魂就会摧残愤怒的人。

当灵魂在被快乐或痛苦压倒的时候,快乐的人或痛苦的人就要承受灵魂失控的苦果。

在灵魂扮演一个角色、言行不真诚的时候,“不真”将折磨这个灵魂。

当灵魂让自己的行动漫无目标、不加考虑和不辨真相地做事的时候,“盲动”的后果会使灵魂摧残执行的人。

因此,即便最小的事情也只有在参照一个目标时才能找到正确的标准,作为一个理性的动物,存在目的就是要遵循理性和法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灵魂会呵护自身。灵魂只要不脱离人的本性,它就不会摧残人们自身。

灵魂摧残它的主人,只是为了让它的主人尝到苦痛,只是为了让它的主人找到自己、回到自己,不背离做人的本性而已。

生命惟有听从哲学的指引

我们可以把生命看作是一场战争,看作是一个过客的旅居过程。生命之后,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既然如此,那么一个人靠什么指引自己的生命旅程呢?答案是惟有哲学。

生命如此的短暂和脆弱,而且只落得惟有听从哲学的指引。

因此我们一定要使心中的神不受摧残、不受伤害、免于痛苦和快乐,不做无目的的事情,而且毫不虚伪和欺瞒,不作他人生命的指挥,接受所有现实的存在,不管他们是什么,不管他们从哪里来,他们都是从他们自己所该来的地方来的,一切都是自然的,都是出于本性的。

——《沉思录》

烛下解读

从本质上说,哲学就是一条路,我们都在这条路上行走,但我们不曾注意、不了解它究竟是什么。

俄国作家契诃夫通过文学的形式在其小说《赌采》中论述了与哲学相关的问题:

有一个很富有的年老的银行经理曾与一位年轻的律师辩论。辩论的主题是无期徒刑人道些还是死刑来得更人道些。经理指出,死刑似乎显得更为人道,因为犯人不会因长期的囚禁而遭受没完没了的痛苦。而律师却认为,无期徒刑更人道些,因为生总比死好,活着就是幸福。

两人各执己见,争执不下,于是双方都同意运用打赌的方法来定输赢,以十五年为限。如果十五年过后,律师可以健康的活下来,那么他就算赢家,经理的财产届时便悉数归于律师;如果律师不能健康的活下来,那么经理就是赢家。

根据协定,年轻的律师被禁闭在一间全封闭的小屋内,没有任何自由,但可以演奏乐器,可以阅读书籍。

第一年,律师在很烦躁的心情中以演奏乐器打发时日。但仍然感到很是无聊,生活空虚,精神贫乏。没有自由的日子实在不容易打发。于是他选择了书籍作为自己的精神伴侣。开始无书不读,阅读范围很杂,上自天文,下至地理。阅读范围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种种领域。阅读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虽然身陷囹圄,心灵依然可以感受到无限的惬意和自由。

他意识到,真正的自由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人的躯体可以被外在的力量囚禁在有限的空间之内,但这却不妨碍人们依然享受精神的自由、思想的自由。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失,他的阅读范围在发生着巨大的质的变化,即他在最后的几年中所阅读的全是关于哲学和神学的书籍。至此,他已经充分地认识到,哲学和神学是可以把几乎所有的学科联系起来的学问。

只有在关于哲学和神学书籍的阅读和理解中,人才有可能达到最崇高的思想或精神境界,达到一种最为自由的境地。于是他的由于缺乏运动和营养的衰弱、瘦削、苍白的脸上逐渐地露出了安详、平和、悠然的神色,大有释迦牟尼当年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的神采。

他意识到,他打赌赢后应该得到的经理那份财产对于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他也意识到为了防止经理因财产的丧失而失去理智后做出越轨的行为,拯救经理的灵魂使他免于犯罪,对于他本人而言也是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于是,趁经理不注意的时候,他从窗口爬了出去,体面地结束了这场打赌。

正是有了哲学的指引,律师才会在“监狱”中安度十几年,而且还使自己达到了最崇高的精神境界,达到一种最为自由的境地。在“监狱”中它反倒安详、平和、悠然自得,悟透人生,战胜了生命的脆弱。

别让理智先于死亡而消失

这是一种羞愧:当你的身体机能还没有衰退时,你的灵魂、你的理智却先行衰退了。

火光闪耀着,不到它熄灭不会失去它的光亮。而在你心中的真理、正义和节制,却要在你死亡之前就熄灭吗?

——《沉思录》

烛下解读

我们的生命每日每时都在耗费,剩下的部分越来越少,这使我们感到生命有限、光阴无情,这使我们很明显地意识到人生在不停地缩短。

然而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虽然至关重要,但往往被遮蔽在表象的对生命短暂的嗟叹中。

可是即便一个人活得更久些,他还会有多大把握让他的理解力还能继续使他领悟事物呢?还能保持思考能力以便努力获得有关神和人的智慧呢?

一个人在消化、排泄、想像或别的类似能力衰退之前,就已经开始堕入老年性昏聩了,一些理性的能力已经整个地衰退了。

所以我们必须抓紧时间,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在一天天地接近死亡,而且是因为对事物的观照和理解力将先于死亡而消失,我们必须争取更多的时间来清醒地面对我们的生命,而不是让自己的游魂孤零零地飘荡。

同类推荐
  • 读博:成为你理想自己的蜕变之旅

    读博:成为你理想自己的蜕变之旅

    读博可能是人生中最艰难,回报却也最丰盛的一场旅程。书店中关于读博的书籍比比皆是,许多大学也提供了详细的信息。而市面上缺少的,正是一本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能帮助学生修完博士课程的书。本书中提到的心理素质,不仅造就了优秀的博士生,也是许多业内优秀的学术研究人员所必备的素质。你可能想要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读博?自己是否能完成博士学位?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生?如果你正在犹豫是否要开始,或者正在挣扎是否要放弃,这本书正是为你而写。
  • 为人处世小忠告

    为人处世小忠告

    觉时自悟,迷时听人。俗话说,听得别人一时劝,换来一生都平安。生活需要不断的感悟,人生需要接受他人的忠告,特别是在一个人困惑或者迷茫的时候。悟则进,不悟则退。但是,悟需要一定的知识、经历、时间和领悟。不是说悟就能够悟的,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能悟透人生。那么在一个人不能悟透人生的时候,尤其是一个人的感情陷入痛苦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时,更应该倾听一些智慧人士的忠告。
  • 人生要不甘寂寞

    人生要不甘寂寞

    本书内容包括:人生的奇迹在于永不放弃;抛开自卑才能活得更精彩;没有困境,只有心境等。
  • 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本书中多个饱含快乐、阳光的小故事,融趣味、悬念和哲理于一体,用睿智的语言告诉每一个渴望成功的孩子,保持快乐的心态才能找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帮助你走向人生的顶峰。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财商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财商课

    为什么有些人能获得巨大的财富与荣誉呢?为什么在创富的过程中有人赚有人赔呢?这正是“财商”在起着作用,财商正是改变人们财富命运的必要手段,而提高财商、拥有财富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本书通过对财商的分析与阐释为大家揭开财富密码。
热门推荐
  • 冷面宠妃

    冷面宠妃

    皇室九皇子,相府嫡二女,因政治原因完婚,冷若冰霜俏王妃,油嘴滑舌俊王爷,同一个屋檐下,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当一些至亲之人的悲剧被牵扯进来,那份刚刚萌芽的感情还能继续下去吗……
  • 怪兽:怪兽部落的见证(青少年科学探索营)

    怪兽:怪兽部落的见证(青少年科学探索营)

    本书介绍了兴风作浪的海蛇、海洋中的不明潜水怪、加那利群岛水域海怪、长白山天池怪兽、新疆喀纳斯湖怪、尼斯湖怪物的来历、阿拉斯加海湾海怪、福州左海湖水怪、青海湖出现精灵水怪、神农架长潭水怪泌阳铜山湖水怪等内容。
  • 仙武战帝

    仙武战帝

    【玄幻最新爽文,美女读者追更!】修武道,练气海,战九天十地,终成世界之极。诸天万界,唯我不败!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末世求生攻略

    末世求生攻略

    穿越平行空间,遭逢末世,安宁只想活下去,拼尽全力不择手段。像徐朗这种末世前的天之骄子,末世后的异能大佬不会明白蝼蚁小人物安宁为了活下去的努力,他眼里安宁坑蒙拐骗偷五毒俱全,还曾经在游戏里对自己骗财骗……安宁:打住!骗你装备这条我认,我是真没看上你的色!墨瞳却羡慕徐朗,因为安宁连骗都不肯骗他,直接把他推进了丧尸群。九死一生,涅槃归来,他要让她把他曾经的痛苦都尝千百遍!可他更恨自己,恨自己一面痛恨安宁,一面对她刻骨地求之不得。一面想将它碎尸万段,一面想狠狠地拥她入怀。安宁:你俩专心点杀丧尸打怪行不?我在你们的世界待不长,得多赚点积分回我的世界陪奶奶!一对一末日升级流苏爽小甜饼~
  • 不会沟通你就输定了

    不会沟通你就输定了

    从思维到行动,从有缘到相知,没有一个角落离得开沟通。本书运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和案例,有针对性地讲解了沟通中的实战技巧和方法。阅读本书,可以从日益增长的自信和热忱中,得到生活的力量,增进沟通能力,学会为人处世的技巧。掌握本书中的说话方法和技巧,你就能在社交活动中如鱼得水,受人瞩目;在职场中游刃有余,应付自如;在营销面前无往不利,妙语生花;在面试中,一语中的,挥洒自如;在辩论场上巧舌如簧,雄智多辩。无论是面对各式各样的人,还是亲临不同的场合,都能应对自如。
  • 美食的俘虏之怪胎

    美食的俘虏之怪胎

    穿越美食的俘虏,实现吃货的梦想,尝遍美食俘虏世界的美味,学习各种生活技能,从原本的五谷不分到厨师届的顶尖厨师,演绎无物不食以及无米之炊的神级料理人美食猎人的风采。因与世界未匹配,不得已重新锻炼前世的内家理论,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回归原来的家乡。
  • 宗主最大

    宗主最大

    我是宗主,我有系统,宗主最大,谁人不服?这是一个穿越者,努力经营宗门,招收弟子的故事
  • 造物主说

    造物主说

    造物主也不能无中生有,祂要先知道万物的构成。……穿越成骑士之子的邓恩,发现自己的家族经营着一家冒险者公会,但他还来不及享受生活,就走上了一条搜刮知识、招募从属的求索之路。——————书友群:788137367
  • 妇科玉尺

    妇科玉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