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2400000030

第30章 曾经的辉煌:俄罗斯软实力剖析(1)

俄罗斯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国家,它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广大的疆域和横跨欧亚大陆的地缘优势,而且还具有较为深厚的软实力。作为它的前身,前苏联依靠自身强大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而成为与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的地缘环境、国家实力、政治结构和社会状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软实力也随之起伏跌宕。本章从竞争的角度研究软实力对前苏联及俄罗斯内政外交的影响。

一、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性

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构件。要研究俄罗斯的软实力,就必须先对这个民族的文化特性有所了解。俄罗斯是个优秀的富有创造性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悠久的历史积淀汇聚了来自南、东、西三个毗邻地区文化的影响,形成三种独特的结合部文化特性,即西方化与东方情结、不安全感与扩张性以及宗教虔诚与救世主义理念。

一、西方化与东方情结。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与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发生联系,受到双重文化的深刻影响。辽阔疆域是国际战略的物质载体,也是形成俄罗斯人独特的心理禀赋和政治文化之源。东西方文明在俄罗斯相互交融与相互碰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欧亚文明。

俄罗斯文明集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于一体,使专制与自由、暴力与人道、国家至上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盲从与极端个人主义处于经常不断的矛盾与冲撞之中。俄罗斯当代思想家利哈乔夫精辟地阐述了俄罗斯民族性格深处的特点:“既热爱自由,又专横跋扈;既笃信宗教,又不敬上帝;既大公无私,又爱财如命;既讲求实用主义,又不善处理问题;既妄自菲薄,又搞沙文主义;既对国家绝对忠顺,又多有反抗之举。”284在东西方文明互动的过程中,西方文明始终未能彻底战胜和压倒东方文明。面对西方文明,俄罗斯既接受,又拒斥。在羡慕、向往和效仿西方国家发达经济的同时,俄罗斯又对西方的价值观抱有仇视和拒斥的心理。这种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使得俄罗斯在处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时往往左右摇摆,反复不定,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积贫积弱、面临危难之时倒向西方,并积极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一旦势力强盛,或者西方价值观中某些深层次的东西冲击其根深蒂固的传统政治文化思想,就会离开西方,甚至试图征服西方。285正如俄罗斯著名哲学家尼·别尔嘉耶夫指出:“东方与西方两股世界历史之流在俄罗斯发生碰撞,俄罗斯处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之中。俄罗斯民族不是纯粹的欧洲民族,也不是纯粹的亚洲民族。俄罗斯是世界的完整部分,它将巨大的东西方两个世界结合在一起。在俄罗斯精神中,东方与西方两种因素永远在相互角力。”286

二、不安全感和扩张性。早期的俄罗斯地处东欧大平原,“被敌人包围”287,没有任何保障自身安全的天然屏障,就像没有护栏的婴儿车。正因为如此,它经常受到来自波兰、瑞典、德国、法国、土耳其和蒙古的入侵,饱受奴役之苦。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经历使俄罗斯民族自古就形成了本能的不安全感和对外部世界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随着俄国同经济上先进的西方进行接触,除上述不安全感之外,又加上对西方更能干,更强大,组织得更好的社会抱有畏惧心理”288。因此,消除这种固有的不安全感和畏惧心理,就成为俄罗斯历代统治者孜孜以求的战略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途径就是向外扩张,最大限度地扩大疆域,把“婴儿车”造得越大越好,最终成为令人生畏的强大帝国。为此,它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军队,用使俄罗斯亚洲化的方法战胜亚洲,用使俄罗斯欧洲化的方法战胜欧洲。289可见,俄罗斯国家的形成同安全问题密不可分,而对安全问题的解决又同领土的扩张紧密相连,领土扩张观念伴随着俄罗斯的成长而不断深化,最终在俄罗斯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当俄罗斯民族意识到海洋代表着财富与安全的时候,就开始表现出对出海口的强烈兴趣,用伊凡四世的话来说就是:“波罗的海海水的分量是值得用金子来衡量的。”从1558年立沃尼亚战争开始,夺取出海口便作为一种地缘理念成为俄罗斯民族不懈追求的目标。纵观历史,对外扩张、建立帝国、追求势力范围和帝国威望,一直贯穿于俄罗斯政治文化和对外交往的全过程。

三、宗教虔诚与救世主义理念。俄罗斯是一个具有宗教信仰传统的民族,宗教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正教对俄罗斯影响最大,其信徒也最多。这一宗教特征使得俄罗斯的大国战略具备深厚的精神基础,并对其传统文化的形成乃至国家道路的选择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公元988年到1917年,东正教一直是俄罗斯的国教,处于沙皇政权的控制之下,并为沙皇专制统治服务。它不仅是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的摇篮,也是艺术和音乐的宝库。事实上,东正教已融入俄罗斯的民族血液,铸成鲜明的民族性格特征(即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结),在发展民族身份认同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上,均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而生成巨大的软实力。正是依靠这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俄罗斯在抗法战争中,击败了席卷欧洲大陆的拿破仑大军,在卫国战争中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德国。

“救世使命”观念构成俄罗斯民族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只有东正教才是真正的基督教的体现者和捍卫者,只有俄罗斯民族的发展和强盛,才能使基督教复兴。这种“救世使命”意识,奠定了俄罗斯拯救世界、争做世界强国的心理基础。俄罗斯民族的发展与东正教的复兴互为因果,并促使俄罗斯民族具有强烈的大国情结和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俄罗斯传统思想的精髓所在。

因此,历史上俄国沙皇的对外侵略和扩张领土行为深受东正教“救世主义”使命感的影响。正是这种强烈的宗教意识支撑着俄罗斯不断地四面出击和扩张领土,同时寻求其所谓国家安全。俄罗斯崛起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地对外征服与扩张的历史,它通过各种兼并和扩张手段获取了其版图90%以上的领土,借助武力手段实现了斯拉夫人的政治统一。

二、 苏联时期的软实力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宣告苏维埃俄国的诞生,从此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意识形态中的统治地位,俄罗斯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奋斗,逐步完成了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的转变,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在此过程中,苏联的软实力由小变大,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概括起来,苏联的软实力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十月革命前,俄国是一个工业不甚发达的农业大国,在经济和技术上依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数据显示,1913年时俄国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为42.1%,农业产值占57%。工业产量占世界第5位,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落后约50-100年。整个俄国工业的现代化生产装备不及英国的1/4、德国的1/5、美国的1/10。290

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苏维埃俄国必须在短期内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才有可能在国际社会中立稳脚跟,才能捍卫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为此,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不久就提出要尽快恢复和发展工业,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最大限度地保证全国在一切重要的原料和工业品方面自给自足,减少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依赖。根据列宁的思想,苏俄首先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方针,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逐步改善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列宁逝世后,斯大林进一步加大了对重工业的投入,并将工业化视为苏联的中心任务。在他的领导下,苏联利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通过对有限财力物力的集中使用,保证了重点项目的建设,很快走上了工业化道路,用十几年的时间,跑完了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100年才走完的路。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列宁关于全俄电气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末期,苏联已拥有大量的新电站,其中容量达10万千瓦以上的电站就有13个。到卫国战争前夕,电站已占全国固定动力设备的73%,工作机器的电气化系数在1940年达到82%。

与此同时,苏联除继续开发原有的乌克兰煤炭与冶金基地外,还在东方建立了新的煤炭与冶金基地,为重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新的大型重工业企业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是机器制造业,其中包括1933年投入生产的乌拉尔机器制造厂、克拉马托尔斯克机器制造厂、汽车厂、拖拉机厂、飞机厂等等。

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第一个五年计划为51%,第二个五年计划为79%。工业总产量由1913年占欧洲的第4位和世界的第5位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跃居为欧洲的第一位和世界的第二位,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

苏联在20世纪20-30年代的高速发展,与当时正陷入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不少处于经济衰退国家的人们对于社会主义苏联的发展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印象,无形中提升了苏联的软实力。

二战结束时,苏联的国民经济遭到巨大破坏,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31850个工业企业、1710个城市、7万个村庄、600万以上建筑被战火毁坏,2500万人无家可归291。苏联遭受的直接物质损失按1940年价格计算约3500亿美元,占苏联财富的1╱3。正是在这样艰难的基础上,苏联首先开始执行以恢复经济为主要任务的第四个五年计划(1946~1950年),并取得巨大成功。假如将1938年的工业生产指数定为100,那么到1950年,苏联的工业指数为166%,美国为233%,日本为60%,英国为131%,法国为111%,西德为92%292。战后头5年的高速发展,使苏联牢牢确立了其作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的地位,不仅增强了硬实力,而且还提供了相当的软实力资源。

二、俄罗斯在卫国战争中强烈的爱国主义表现。1941年6月22日拂晓,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动用190个师、近5000架飞机和3410辆坦克,分兵三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国土从此成为世界反***战争的欧洲主战场。

在整个卫国战争中,苏联有超过2500万的军民在抗击**德国时牺牲,他们在东线的抵抗和坚持,让德军遭受了开战以来最为惨重的损失。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苏军经过40多天激战取得胜利,歼灭德军50多万,粉碎了希特勒发动的“闪击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欧洲其他战场反***军民的士气。在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德军队进行了激烈战斗,双方参战兵力达到200余万人。这次会战以德军失败而结束,德军损失150万人,从而迫使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御,斯大林格勒会战因此成了苏德战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性转折点。1944年,苏军对德军发动了10次歼灭性打击,解放了全部被占国土并进入东欧。1945年初,苏军调动150个师在1200公里的战线上提前发动攻势。1945年4月16日,苏军出动250万兵力,开始强攻柏林。经过浴血奋战,4月30日,苏联红军终于将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的屋顶。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当日午夜,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5月9日零时开始生效,战争正式结束。

苏联在二战中的牺牲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苏联在抗击***战争中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因此,在战后初期,苏联的影响力获得极大增强,在欧洲、亚洲等国家,特别是被解放地区的民众中的形象颇佳,被视为“英雄”和“解放者”。

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战后初期,欧洲和亚洲先后有12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对抗美国的“马歇尔计划”,防止东欧国家因面临国民经济面临崩溃困境而产生的离心倾向,苏联于1947年与有关国家缔结了一系列双边贸易协定,统称为《莫洛托夫计划》。通过这些协议,初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苏东贸易圈,奠定了进一步形成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基础。此后不久成立的“经互会”,更是将苏联与东欧国家的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巩固了苏联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在亚洲地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得到苏联的极大帮助。在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苏联承诺援助中国新建和改建141项重大工程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和技术援助,其中包括钢铁联合企业、有色冶金企业、煤矿、炼油厂、机器制造厂、汽车制造厂等。两国还签订了苏联给予中国5.2亿卢布的长期贷款协定和帮助中国新建15项企业和增加原来援建141项企业的设备。随着中苏经济合作的开展,两国贸易额增长迅猛,从1950年到1957年,两国贸易额从14亿卢布上升到54亿卢布,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增至50%以上。293

苏联对东欧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巩固了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政权,密切了苏联与这些国家的双边关系,提升了其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领导地位和国际威望,大大增强了国家软实力。

四、重视对外文化交流。1925年,苏联政府专门成立了管理对外文化事务、对外传播苏联文化的机构——苏联对外文化关系协会,负责签订文化协定,并监督协定的执行。1950年,苏联政府同中国政府签订的《苏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明确表达了两国文化交流的强烈意愿,苏联开始向中国输出文化。1955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决议,表示要在不同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国家之间建立广泛的文化关系。1956年,苏联与中国签订了政府间的文化合作协议。1958年,苏联与美国签订了第一个文化交流协议。经过多年的自我封闭后,“在政府的领导、监督和授意下”,294苏联开始对西方世界发动了文化攻势。1975年,苏联在赫尔辛基欧洲安全与合作最后文件上签字,同时与主要的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文化交流协议,加强和发展对西方的文化交流。

同类推荐
  • 天下大势

    天下大势

    这是一部颇具新意的政治讽刺小说。辛亥武昌首义,浪荡公子边义夫身不由已卷入革命洪流,因在混乱中三炮轰城,意外成了革命新贵。不料,官瘾尚未过足,即被政变推翻.边义夫无路可走,旋即发动二次革命,立志以革命的名义去做窃国大盗。于是,一支号称为人民不吃土而努力奋斗的“四民主义”的队伍横空出世,本来就形迹可疑的“革命”变成了一场国内鸦片战争。战争结束,边义夫成了一方诸侯,靠林立的枪杆子成了北京段祺瑞政府的政治贸易伙伴。
  • 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全面深化改革研究书系)

    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全面深化改革研究书系)

    国家和社会的治理现代化包括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社会体制的改革及社会治理现代化,比国家治理体系将更加广泛、复杂和艰难,因而需要更加渐进乃至反复的过程,加之经济体制改革在总体上已经成功及其揭开和积累的大量社会问题,使得这一过程具有更为强烈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社会改革及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乃是继经济改革之后中国改革走向全面深化的第二个主战场。
  • 坏民主

    坏民主

    本书作者薛涌,和林达一起被列为第三代把美国介绍给中国的学者。本书分为六个篇章,分别从政治、经济、新闻媒体、公民生活等几个方面,更加全面、立体化的阐释美国民主生活。
  • 国家软实力

    国家软实力

    软实力在国家发展和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软实力论》界定了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的概念、内涵,分析了三者的相互关系;归纳总结了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国际经验,分析了美国、俄罗斯等国家软实力建设的经验;论述了我国软实力建设的做法、问题,提升我国软实力的思路;提出了提升国家软实力要坚持的四大原则:国家利益战略、国家营销、国际责任、国民智商。
  • 马尔库塞乌托邦思想的现代性阐释

    马尔库塞乌托邦思想的现代性阐释

    在今天,现代性已然成为各种思想学说共享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主题。《马尔库塞乌托邦思想的现代性阐释》旨在现代性视域下对马尔库塞乌托邦思想提供一种新的诠释,同时试图透过马尔库塞乌托邦思想来探索走出现代性危机的出路。
热门推荐
  • 枯骨铸长生

    枯骨铸长生

    天路显灵界开,煌煌仙路难登天。少年于灵界中披荆斩棘终入无上圣境,却发现所谓仙路不过是一盘棋局,而那帷幕之后究竟是谁人在以苍生为棋子,以天地为棋盘?红尘中,少年持剑遥指苍穹:“若这天道不仁,我唯有三尺青锋向青天!”
  • 太上养生胎息气经

    太上养生胎息气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孽

    灵孽

    一个被封印了灵魂和记忆的男人,纠缠在这个人妖混杂的时代,好友杨伯的诡异死亡,女友菲儿的神秘失踪,家乡小镇的猫孽事件,再返学校之后接连遇到的诡异死亡事件,那个抱着洋娃娃讲鬼故事的小女孩,会哭的婴儿车,阴魂不散的尸钉,封印不了的地狱坟场……一个又一个的血脉暴涨,惊魂破心的经历,到底和这个男人有着怎样的关联?
  • 药凰医妃

    药凰医妃

    【文是坑】【待定整理】修改了书籍剧情,简介等过几天理好了改!
  • 他们都把我当神了

    他们都把我当神了

    石头+木头=石镐【石斧】穿越之路从石镐开始!我的石镐,毁天灭地。李讷:我只是想过上美好的小康生活。创造了一些小玩意,玩耍。然后不知道咋回事,他们就把我当成了神!至高神啊!
  • 血衍道

    血衍道

    荆棘崎岖中踏出一条新路,万古才情挥霍一空。迷茫中突如其来的希望,那是黑夜中必然的光亮?还是时间长河中的一处偶然?弹指间——天翻地覆回眸间——日月复苏曾经的古路已然沧桑,迷雾中的你我共行,一同追溯昔日的辉煌!
  • 追忆似水的未来

    追忆似水的未来

    《地平线未来丛书(第1辑):追忆似水的未来》围绕着国内外各个时代的科幻作品和科幻作家,谈科幻讲未来,与读者分享不同时期不同作家深刻的思想和非凡的想象力。
  • 诸天之神级穿越

    诸天之神级穿越

    穿越诸天,混迹万界,笑傲千古英雄,唯我世间称尊!
  • The Uncommercial Traveller(II) 走进狄更斯(英文版)
  • 刁蛮夫人俏郎君

    刁蛮夫人俏郎君

    先婚后爱,甜中带酸。一路淡然走来,以为迎接的是爱情,却没有料到新婚之夜就被抢走郎君。本想着这样的男人不要也罢,不过和离而已。然而事不从人愿,他竟然也有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