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2200000069

第69章 以佛心修慈善心——慈悲为怀,善哉善在(3)

萨波达国王说:“我曾发誓要救渡一切众生,更何况这只鸽子向我求救,我已经答应它了。人应当言而有信,我不能把这只鸽子交给你。”

苍鹰说:“大王!您说您要救渡一切众生,但我今天如吃不到这只鸽子,就会饿死,难道我不是众生之一吗?难道您就眼睁睁地看着我饿死,不闻不问吗?”

萨波达国王说:“既然这样,那么我再拿些肉给你,你就别吃这只可怜的鸽子了。”

苍鹰说:“那也行,但您拿来的必须是刚割下来的新鲜热肉,否则我无法吃,还是会饿死的。”

听苍鹰这么说,萨波达国王心中暗感为难。他曾想随便找点熟肉打发苍鹰了事,但没想到苍鹰只吃刚割的新鲜热肉。

萨波达王想:“到哪里去找刚割下的新鲜热肉呢?如果为此而宰杀其他动物,则我为了救一命,又害另一命,这样的事情不能做。”想来想去,他决定从自己身上割一块肉来喂苍鹰。

主意打定,便对苍鹰说:“既然你一定要吃刚割的热肉,那我就割一块肉给你吧!”

苍鹰见萨波达国王中了圈套,心中暗暗发笑,却一本正经地说:“大王!您能这样做,足见您道德高尚。不过,既然您要普度众生,就应当平等地对待一切,我虽然只是一只鸟,保证也不偏不倚。因此,只要您割下的肉,与刚才的那只鸽子一样重,那么,我就不再吃那只鸽子。”

萨波达国王说:“好吧!”便让侍者取来一具天平。

萨波达国王把鸽子放在天平的一端,然后忍着剧痛,手持利刃从自己左腿上,割下一块大致相等的肉,放在天平的另一端。

由于天帝释施了法,天平放鸽子的那一端,低低地向下沉去,而放肉的一端却高高地翘起。

萨波达国王见状,连忙又割下一块肉,但天平两端仍不平衡。一次又一次,一块肉连着一块肉,一会儿萨波达国王两条腿上的肉全割完了,鲜血淋漓,流了一地。然而,天平上放肉的那一端,仍高高地翘着。萨波达国王无奈,只得继续割下自己胸脯、手臂上的肉,一段时间后,萨波达国王身上可割的肉几乎要割完了,天平还是不平衡。萨波达国王急了,挣扎着使出全身仅有的一点力气,一下子扑到天平上,随即昏厥了过去。

这时,天地震动,天神们纷纷下凡,为萨波达国王的高尚行为而感动不已。

天帝释这时也恢复了原形,他唤醒萨波达国王,问道:“你做出这种一般人无法做到的善行到底是为了什么?是想当转轮圣王?还是想当天帝释?在这三界之中,究竟什么是你所追求的呢?”

萨波达国王用极其微弱而坚定的声音说:“对这三界中的一切,我一无所求,我只希望普度众生。”

天帝释又问:“今天你为了一只小鸽子割尽全身的肉,吃了这么的多苦,心里觉得后悔吗?”

萨波达国王说:“我一点也不后悔。”

天帝释这才明白,原来萨波达王不是要抢他的位子,但心中总有那么一点不放心,又追问:“你所说的全是真话吗?”

“当然全是真话。”

“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说的全是真话呢?”

萨波达国王挣扎着站起来指着天地发誓说:“天在上、地在下,如果我刚才说了一句谎话,请惩罚我!如果我说的全是真话,请让我的身体平复如故!”

说也奇怪,萨波达国王的话音刚落,全身突然长出了新肉,与没割过之前一模一样,甚至连个伤疤刀痕也没留下。

天地诸神看到这种情形,个个合掌赞叹萨波达国王的高尚品德,为他恢复健康而欢喜雀跃。

佛经中关于佛家子弟焚身、剜肉,以代众生受苦、救赎众生的记载不胜枚举,千百年来之所以这样大肆弘扬这些故事,并不是要误导人们焚身、剜肉,而是为了向世人昭示一种大慈大悲的宏愿和决心,表明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为了解救他人的痛苦,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一切。

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人与人之间无论在好恶、情欲、癖好和意愿方面,往往不尽相同。人类要群体而居,但人又私心很重,常愿己而不顾他,很多人际冲突便因此而产生。

“推己及人”,是处理人和人的关系,待人处事的最一般、最根本原则。

这一思想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两句话。一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句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两句话都见于《论语》,意思非常简单明白,几乎不需要作什么解释。自己所不希望要的,就不要加给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立足,就帮助别人也能立足;自己希望办事都能通达顺利,就也帮助别人通达顺利。概括起来讲就是推己及人,或者像民间讲的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就是说你为人处事心里要想到别人,不要只想到自己;要把别人看作与自己是一样的人,自己有什么要求别人也会有什么要求,自己不希望有的别人也会不希望有。这是一种平等待人,对人表示尊重,表示关心和帮助的态度。

先分享一个“此亦人子”的小故事: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妻子七十多岁了,每到天寒时都早早地起床,然后径直走进后院的厨房里,熟练地生火、烧水、煮粥。满满的一大锅粥要熬上很长时间才行,杨夫人静静地等着。过了一会儿,清甜的粥香顺着热气渐渐充满了厨房,飘到了院子里。院子的另一边,仆人们伴着这熟悉的香气陆陆续续地起床了,洗漱完毕后,到厨房接过杨夫人亲自给盛的满满一大碗热粥喝了起来,身心感到很温暖。

杨夫人的儿子杨东山看到母亲忙碌了一早晨,心疼地说:“天气这么冷,您又何苦这么操劳呢?”夫人语重心长地说:“他们虽是仆人,也是各自父母所牵挂的子女。现在天气这么冷,他们还要给我们家里做活。让他们喝些热粥,胸中有些热气,这样干起活来才不会伤身体。”

这个故事虽然小,但是体现了一个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推己及人。中国传统文化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在待人处事上要推己及人,像爱戴自己的长辈那样爱戴其他的老人,以爱护子女的心思去爱护别人的子女。这种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博爱万物的道德理念。其实这是一种无私的体现。

其实推己及人,这是人之为人的本分啊。如果每个人都是想到自己,在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一定会越来越冷漠,人人为近敌。即便是你最大限度的好像是保存了自己的利益,但是你发现你的心越来越缺乏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关怀,自己越来越封闭。相反的,如果每个人在生活的待人处事中能够想到别人,这样的社会一定充满了关怀和温馨。即便自己好像是损失了一份利益,但是你会发现自己却从每一个别人那里得到更多的回报。而说到现代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推己及人呢?有的人做生意的时候,那个心态简直就是想把别人钱包里的钱都赚进来一样,但是他有没有想到过别人的困苦,别人没有钱如何生活?在任何时候都能想到别人,这才是人啊。

推己及人是一切社会公德的基础。要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就要遵守社会公德。文明愈发展,社会公德就愈重要。而社会公德要得到遵守,最基本的就是要有推己及人的思想。大家都能替别人想一想,干一件事能想一想我这样做对别人会有什么影响,想一想别人是不是也有这种要求,想一想我这样做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很多问题就解决了。现在有一个新名词,叫换位思考。要求公交职工想一想假如我是乘客,商业职工想一想假如我是顾客等等;还有一个宣传词说“你也会老的”,其中也都是推己及人的意思。非典期间,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很怕别人不注意公共卫生传染到自己,就都自觉地注意从自己做起,遵守公共卫生习惯。所以说推己及人是社会公德的基础。

再推广开来讲,推己及人也可以并且应该成为全人类人们普遍遵行的社会生活准则。近一些年来,世界上有一批人提出一个问题,想寻求一种全球的普遍的伦理,寻求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伦理原则。为此开过一些国际会议,这些会议的成果之一就是大家达成一个一致的认识,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各种宗教各种民族各种文化都可以接受的,可以成为全人类普遍遵行的一个社会生活准则。

所以,推己及人这一点,道理简单,意义重大,但做起来又很不容易。在我们周围,以及我们自己生活中,就常见一些与推己及人相反的情形。一些事情,别人这样做自己很反感,觉得伤害了自己,自己却也那样去做。所以这道理是很简单的,做起来不简单。但我们正是要从最简单的道理、最简单的地方做起。

自利利他,自觉觉他

自立立他,自觉觉他,牺牲自我,普济众生,这才是大乘菩萨永不退失的行愿。经云:“自未得度,先度他人,菩萨发心。”

觉悟什么呢?就是佛的境界,也就是所谓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这个觉悟。借用孟子的话:“以先知觉后知。”就是先知先觉的人,教导后知后觉的人。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这个学说告诉我们,物种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作用,逐渐产生新的物种,实现生物的进化。自然界中处处可见生存竞争的例子,比如南极洲的企鹅在下水之前为了确定水中是否有海豹,往往相互往水中推拥,让同伴做替死鬼;森林中的猴王拥有成群的妻妾,却不允许其他公猴“染指”它的一个妃子。这些都是典型的利己行为。

然而,生存竞争只是一个方面,在动物界中还存在着互助互爱的利他行为。

在蜘蛛和螳螂的婚礼上存在着一种极端自私和极端利他的行为。雌蜘蛛和雌螳螂仅仅为了获得一顿美餐,在“新婚之夜”就残忍地将自己的“夫君”吃掉,而雄蜘蛛和雄螳螂明知道等待自己的是极端悲惨的命运,却依然“义无反顾”。或许这是它们期待已久的一次机会,因为它们遇到雌性的概率很小,错过了也许就终生不能交配。因此为了“新婚夫人”有更好的营养将自己的后代培养长大,这样的牺牲在它们看来也是值得的。

魑蝠是一种以吸食其他动物的血为生的蝙蝠,如果连续三夜吃不到血就会饿死。但是并非每只魑蝠每夜都能吸到血,然而没有吸到血的魑蝠并不会因此而饿死。但一只吸到血的魑蝠把血吐给另外一只正在挨饿的魑蝠,而两只魑蝠并不仅仅限于亲代与子代的关系。这种行为可与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爱相媲美,让人深为感动。

在鸟类中杜鹃可谓是“臭名远扬”。杜鹃自己不会筑巢,更不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哺育雏鸟。它们为后代所做的事情就是去寻找其他鸟类的巢以及养父母,即寄主。比如沼泽地里的芦营或者是森林里的大山雀。杜鹃利用它的卵与寄主的卵极其相似而将寄主蒙骗过去。而更令人感到可恨的是,刚出生的小杜鹃就大开杀戒,将自己的“义弟妹”——寄主的卵一个不剩地推出巢外,寄主似乎“既往不咎”,仍然将小杜鹃当作自己的孩子精心照料直到长大。在这个事件中芦笃和大山雀树立了利他的榜样。

在蚂蚁社群或者蜜蜂社群中,工蚁或工蜂辛勤地为蚁后或蜂后以及其他同伴服务而终日不辞辛苦,这些都是利他行为的典型例子。

动物都知道利他,那么我们人类呢?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类做事的意义本是客观存在的,有功利的意义,有道德的意义,有天地的意义。但是人们觉解的程度是不同的,觉解了,就处于觉悟状态;不觉解,就处于“无明状态”。人生的意义各不相同,人生的境界也就各不相同,由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最低的是自然境界。这种人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往上是功利境界。这种人觉解到功利的意义,也就是利己的意义。这种人心目中只有他自己,他做事,完全出于利己的动机。

再往上是道德境界。这种人心目中有社会整体,觉解到道德的意义,自觉地为社会的利益做事,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是贤人。

最高的是天地境界,也叫哲学境界。这种人心目中有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觉解到宇宙的利益,自觉地为宇宙的利益做事,这样,他就与宇宙同一,具有超道德价值,谓之圣人,达到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

前两种境界是自然的产物,后两种境界是精神的创造。哲学的任务就在于使人觉解,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成为贤人、圣人。

据此来分析老子的话:“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当然是最高的境界,也就是天地境界。我等凡人,虽不求做什么圣人,但也应达到“道德境界”,做一个贤人。

大自然的规律是利物而不害物。人生的意义在于利他而不在于利己。而且在利他中才能实现利己。自未得度,先度他人,最后方可自度。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评价:这个人很好,那个人很坏。其实,无论你眼里的好人还是坏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是利己的人。一谈到“利己”,很多人都会有种羞于启齿的感觉——尽管这只是从科学角度来描述的客观事实(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羞怯,是因为我们社会风尚是以“利他”为主题的。这是不是很奇怪啊?——一个由利己的个体组成的社会,却有着一个利他的社会风尚。

事实的确就是这样。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个利己者(这本身就是客观事实),为了实现你一己私利的最大化,你希望别人是怎样的呢?——别人最好都是利他的。因为这样,你作为别人眼里的“他人”,就可以从别人的“利他”行为中获得好处而不至于受到侵害。如果将每个个人的这种理性的思维结果加总起来,我们就不难得出一个“利他”的公共选择。挺有趣吧——从“利己”的种子里萌发并绽放出的竟是“利他”的花朵!

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

一个人,能够推己及人,由自己需要,想到别人大众也需要,我要吃别人也要吃,我要穿别人也要穿,我要发财别人也要发财,我要便宜别人也要便宜,人与人之间的目的都是相同。所以做一个家长,带领孩子、教育孩子,就不要忘记了,自己当孩子的时候是怎么样的,那就很容易懂孩子。可惜我们当了家长的时候,就忘记了自己当小孩子的时候。所以这个道理就是“以己出经”,这就是领导术。

静心在《庄子》讲记里讲道:

“肩吾”是古代一个神仙,有道之士,他在《逍遥游》《齐物论》里都出现过。他去看一个有名的骂孔子的“狂接舆”。狂接舆是楚国人,姓陆,也叫楚狂接舆。这个“狂”是外号,不一定是疯,是目空一切,不受拘束,什么人都不在话下的味道,同小说上的济颠和尚一样。在道家看来,楚狂接舆是神仙,是有道之士。狂接舆问:刚刚那些懂得阴阳八卦的人告诉你什么?肩吾说:他告诉我一个领导人,推己及人,那么定出来一个办法,直道而行,不要弯曲自己的心理,这样的领导人,天下哪一个人不会服从呢?自然都会受到感化。“以己出经”,拿自己推理别人,就是儒家讲的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经”是一个直道。“式义度人”,用一个大家都很实用的格式,划一个从人道轨道上的规范,来规范一般人。“义”就是义理,这个道理就是思想问题,所谓的仁义道德。“度人”不是佛家讲的度人的意思,“度”就是用一个规范来规范人家。

同类推荐
  • 世界佛教通史·第十二卷:斯里兰卡与东南亚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世界佛教通史·第十二卷:斯里兰卡与东南亚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第十二卷是对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佛教分国别阐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分设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学语言研究、历史考古研究、哲学宗教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社会学研究、国际问题研究七个系列,选收范围包括专著、研究报告集、学术资料、古籍整理、译著、工具书等。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身心的安住:广学

    身心的安住:广学

    本书分为佛教的理念、心的管理、如何日日增上等三卷,讲述佛学的普及性知识,如人间佛教与其他佛教的异同,宗教人的共识等,虽然编辑有条理和系统,但每篇文章依然保持短小精悍的风格,又结合社会、人生的种种问题谈身心的修养,可以寓佛教文化于励志中。
  • 儒家妙语话人生

    儒家妙语话人生

    用古人先贤修身、处事的理论与方法,来面对今天的现实生活,我们的人生则会奋进而从容。提升生活品质,让我们浮躁的心得到宁静,使空虚的日子变得更充实。《儒家妙语话人生》一书,以“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依据,阐述了儒家关于什么是人,如何做人,人应该怎样生活以及理想人格等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其睿智的人生的哲理,相信对每个人都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热门推荐
  • 梦红楼之痴心宠玉

    梦红楼之痴心宠玉

    神瑛卧病,偷梁换柱薛女如愿。到头来事事总成空。潇湘祭祀,险遭暗算巧遇良人。开始一段缠绵悱恻。一个是肩扛万里江山,身系千万苍生的太子爷。一个是向往天高云淡,纵情青山绿水的俏佳人。试看他们如何演绎红楼的生死大爱。新文出炉《红楼鸳梦玉舞蹁跹》推荐俺的完结文《红楼之还珠与溶》顽皮的水溶《红楼之霸乾坤》智慧的水溶好友文《幻黛之红楼情劫》晟世锦莲《情牵红楼绛珠魂》长河出品http《红楼之禛心锁玉》心随碧草《红楼之蝶玉雍祥》纳兰蝶儿《红楼之禛》《红楼之雍帝禛情》泪语忧潭《水掬黛心醉红楼》雨若菲彤《墨戏黛之笑红楼》雨若菲彤《红楼续梦之水黛情》竹梦鹤影《红楼之慈父》衣者
  • 霍先生的醋瓶子又打翻了

    霍先生的醋瓶子又打翻了

    凌潇潇经常觉得自己智商靠不住,只要遇见霍渊就经常掉线。被骗婚本来就憋屈。霍渊还特别爱吃醋。她前男友的也吃,她的亲哥也吃。他什么都吃,偏偏还不许她吃那朵白莲花的醋,叫她别闹。是可忍,孰不可忍。婚后第三年,她揭竿而起,翘着二郎腿,把离婚协议丢在霍渊的脸上,“霍总,强扭的瓜不甜。还是签了吧。”霍渊眯眼,吐了个烟圈,“甜不甜无所谓,只要解渴就行。”解渴?这是霍先生你喝醋的理由吗?
  • 主神征召游戏

    主神征召游戏

    无限流,荒岛求生、生化危机……秦歌再次醒来,惨白色的房间,医师,护士,美女总裁,城管···这是哪里?“欢迎来到主神空间,从你们被征召那一刻起,你们的生命就不属于自己,请努力攻略主题世界,捍卫主神的荣耀。”
  • 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妃是尘中不染尘,奈何情深遇良人

    妃是尘中不染尘,奈何情深遇良人

    紫魁降世则帝王归,得此人者得天下。她本是一医科女,不想一朝穿越成了世人争夺的紫魁星。时运不济,她是被人抛弃的唐家小姐,改名换姓,她成了流落在外的叶家嫡女。渣爹无情,白莲花陷害,娘亲惨死,这些她要血债血偿。破庙长大,干爹离去,她只身在外闯荡,阅尽世间爱恨情仇。赏花时节与那北郡王爷一见倾心,迷渊瘴受伤她幸得瑞兽赠丹,药圣阁试炼成为五位长老的关门弟子,闲逛黑市她赚得钵满盆满……然而好景不长,紫魁星身份暴露她成了众矢之的,偶遇叶家人她不知所措,众多复杂感情牵扯其中,最终还是在万家争夺后身死。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十里红妆凤冠霞帔,我许你一世繁华。原来,那个人从来没有变,自始至终都在等她……
  • 恶魔校草的独家溺爱

    恶魔校草的独家溺爱

    在与她吵架后韩慕宸与兄弟们来到酒吧里——“你快哄哄嫂子吧,到时她又玩失踪了!”兄弟们苦口婆心的劝着!韩慕宸立下豪言:“这次就是死!也要她先给我道歉!不能惯着她!”夜晚回家后——韩慕宸悄咪咪的来到温初夏的房间“宝宝,原谅我嘛~”韩慕宸向温初夏撒娇。“看着你在酒吧里豪言壮志的视频,我只想对你说真香!”
  • 清如半世风

    清如半世风

    6年前她爱他,他恋她;6年后她望着他,他念着她。6年流逝着时光,浓厚了情伤,而今你我是否还能回到最初的晨光。苏清如与秦世风这纠结半世的缘情终究蹉跎了岁月的流离哀伤。
  • hi甜蜜再恋

    hi甜蜜再恋

    当超级隐族嫡女苏安好在朋友圈po了一句——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之后天下第一美洛神:举报……秦大勺你家媳妇不爱你了,手动@怎么这么u秀路妙淼:实名支持……楼说的都是真的!系统自动@中……等到好不容易忙完工作的苏安好一转头就看到自家老公一脸委屈的看着自己,求亲亲求抱抱的表情太过强烈!坐等好戏的吃瓜群众,终于在凌晨时分收到官方回复别称自己的秦大勺:还没睡的都睡吧!众人狂晕……(作者是只会写宠文的木头……)
  • 世界第一第二第三都是我

    世界第一第二第三都是我

    重生回到2004年,董芳卓不是要证明他比别人了不起,而是要证明他失去的东西一定要亲手拿回来!(前几章节奏飞快,前期铺垫,大家有点耐心看哈,要搞劳工证!)
  • 给人生每日的心灵感悟

    给人生每日的心灵感悟

    本书将人生的哲理、感悟与生动的故事集于一体,从小文章里体会大智慧,从中我们可以读到智者的睿智、学者的思考、长者的经验。短小精悍的文章教我们用一种简单的思维化解生活中的问题,用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复杂的人生,此时你的人生会豁然开朗,生命的追求、人生的感悟就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