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2200000004

第4章 方便法门——直指人心,顿悟成佛(4)

明朝时,憨山德清和尚,因仰慕北京妙峰遍融禅师,便前去参访。遍融一双鹰隼一样锐利的眼睛直视德清。他虽然一言未发,但德清却感受到了凛冽的禅机,不由得浑身惊颤,大汗淋漓!

德清无法契入遍融的“默照禅”,便来参拜临济宗第28代祖师笑岩德宝。笑岩问他从何处来,他说南方。笑岩陡然亮出禅机:“还记得来时的路吗?”

“过后便忘了。”德清自以为回答得十分机警,笑岩祖师却一眼看出他尚在“路上”——璞玉未琢,尚无神采。他老人家一语双关说道:“你却是来处分明。”

与两位长者的机锋交换中,憨山德清深深感觉到了自己的肤浅,便到京东盘山,苦练禅功。在千峰绝顶的岩洞中,他得遇一位隐居30多年的老僧指点,禅定功夫突飞猛进。第二年,他应妙峰禅师之约,到河东(今山西)修订出版僧肇大师的佛学名著《肇论》。

原先,他曾经多次通读《肇论》,但对其宗旨不能融会贯通。这次修书,当他读到“梵志自幼出家,白首而归,邻人问:‘昔人犹在耶?’梵志答:‘吾似昔人,非昔人也!’”之时,触发了他的机缘,德清豁然醒悟: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它们并没有不变迁的本性!他口吟一偈:

死生昼夜,水流花谢;

今日方知,鼻孔向下。

第二天清晨,妙峰禅师一见面便道喜,问他有何收获?德清心中一惊:任何事情都瞒不过明眼人。他说:“昨天晚上,我看见黄河边有两头铁牛相斗,一同进入水中,至今无消息。”妙峰禅师哈哈大笑:“恭喜你有了住山的本钱。”

禅宗有言:“不破本参不住山,不到重关不闭关。”德清的开悟,仅仅是破了初关。因此,与他们同住的临济宗高僧法光禅师毫不客气地向他指出:一窍欠通畅。德清不服,反问:“和尚你通否?”法光禅师说:“30年来我一直拿龙捉虎,不料今天却被草丛里的一只兔子吓了一跳。”

憨山德情迎着禅机而上:“和尚你也不像擒龙伏虎之人。”

临济禅风,威猛如惊雷,迅疾似闪电。法光禅师未等他的话音落地,手中的禅杖早已砰然落下!幸好,德清年轻敏捷,一手接着禅杖,一手去捋法光禅师的胡须,笑着说:“虽说是野兔,也是蛤蟆!”

“希望你降龙伏虎,别捉死蛇。”说完,法光禅师大笑而去。

这笑声,不但听进了德清的耳朵里,更植根在了他的心灵深处。是啊,他自己最为清楚:万法本空,若不能生起妙用,犹如死水不藏活龙。

万历四年(公元1576),德清与妙峰再上五台山,在北台龙门的万山冰雪中闭关修禅。到春夏之交,冰雪消融,山涧之中犹如万马奔腾。尤其是打坐之时,溪水的冲击声,仿佛战场上剧烈拼杀的喧哗,惊扰得德清难以入静。妙峰禅师说:“境由心生,不从外来。是你的心没有静下来!”

于是,为了锻炼定力,德清就专意到山溪之上的独木桥去打坐。刚开始,溪水宛然,不绝于耳;渐渐地,只有意念灵动之时,潺潺流水才能入耳,念头不动,便听不到了。一天,他又在独木桥上坐禅,忽然忘身,万籁俱寂,什么声音都消失了。

从此,一切声响都不能扰乱他的身心了。

此后,妙峰禅师去各台游历,德清独自居住。一日,粥罢经行(散步),走着走着,他忽然感到风吹来时,自己的身体好像是空的,对风没有任何阻碍。于是,他的念头脱落,恍然入定。此时,他只觉得一片朗然,不见身心,惟山河大地影现其中,外境就是内心,内心就是外境,人与宇宙融为了一体,不知不觉里,一首偈子从心中流出:

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

翻身触破大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

憨山德清出定之后回到禅房,惊奇地发现他刚刚吃过粥、尚未洗刷的锅碗落上了厚厚的尘土。原来,进入禅定之后的他,虽感觉只是一瞬间,而实际上已经过了将近20天!

■感悟——

憨山德清苦行修禅,终于开悟,进入禅定境界!对于这一神奇的境界,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认为绝不可能。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每当你专注于某一事情时,我们常常会废寝忘食,甚至忘了时间,忘了自己,但也不过是偶尔而已。修禅入定要求更高,它要求日日如此,时时如此,久而久之,便忘却宇宙,忘却时空,忘却身心,真正到了“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的境界。因此,德清在禅定的一瞬间,一切皆忘,不曾想,已经过了近20天。

见性成佛

一个和尚问天台云居智禅师说:“见性成佛的意义是什么?”

智禅师回答说:“清净之性,本来湛然,无有动摇。不属有无、净秽、长短、取舍、体自如如。如是明见,乃名见性。性即佛,佛即性,故曰见性成佛。”

和尚问:“性既清净,不属有无,因何有见呢?”

智禅师回答说:“有见,但无所见。”

和尚问:“既无所见,怎能有见?”

智禅师回答说:“见处亦无。”

和尚问:“如是见时,是谁之见呢?”

智禅师回答说:“无有能见者。”

■感悟——

在禅宗看来,性、佛、自性、佛性,都是一个意思,即人的本性就是佛性,或者说佛就在我们的本性中。佛在我们的本性中,但你不能拿出来看到。所以说它是“有”,也是“无”。那我们怎么才能体会到这个佛性呢?

慧能说:“自性常清净,日月常明,只为云覆盖,上明皆现。世人性净,犹如清天,惠如日,智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能明。”慧能把自性(佛性)比作青天,智慧比作日月,妄念比作浮云。拨去妄念,佛性自现,我们就体验到了佛性,也就是“见性成佛”了。

老释迦

有一天,云门在僧众面前挥着棒子说:“这根棒子已化为龙,一口吞下了整个宇宙。请问山河大地从哪里来?”

又有一次,他突然问听众:“你们要认识祖师吗?”

他用棒指着他们说:“祖师在你们的头上跳。你们要认识祖师的眼睛吗?就在你们的脚下。”

“古人举起或放下拂尘是代表什么意思?”

一个和尚回答说:“在举起之前,放下之后,表示自性。”

这话赢得了云门的衷心赞美。

■感悟——

在云门的眼中,悟只是进入自性的一个途径。这个自性是超越了时空的,它不拘于任何地方,却又无处不在。

可惜不能送月光

良宽禅师除弘法外,平常就是居住在山脚下一间简陋的茅棚,生活过得非常简单。

有一天晚上,他从外面讲经回来,刚好撞上一个小偷正在光顾他的茅庐。小偷看到禅师回来了,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良宽和颜悦色地对两手空空的小偷说:“找不到可偷的东西吧?想来你这—趟是白跑了。这样吧,我身上的这件衣服你就拿去吧!”

小偷惶恐之下抓着衣服就跑。看着小偷在月光下的背影,良宽禅师无限感慨地说:“可惜我不能把这美丽的月光送给你!”

■感悟——

“美丽的月光”喻指人本来就具有的美好的自性、佛性,小偷的行为虽然可鄙,但他与所有其他人一样,也是有佛性的,不过是被妄念暂时遮住了而已。因此,良宽禅师并没有因为他是小偷而谴责他,相反,尽量帮助他,想帮他找回如月光般美丽的自性。

悟与不悟

有人问瑞州道虔禅师:“开悟的人和没开悟的人,大家都来请教禅师,请问禅师如何教化?”

禅师反问:“你说巨大的山岳还缺少一丁点儿的泥土吗?每个人本身都有着大智慧啊。”

那人又问:“既如此,为什么还有人三山五海地去参寻呢?”

禅师回答:“那是因为这些人被俗念、妄想迷失了本性,想要禅师指点迷津。”

那人又问:“还有没有心不发狂的清醒人呢?”

禅师肯定地说:“有!”

“什么人不会进入狂妄之境呢?”

禅师回答:“通过智慧可以知晓种种现象,始终不为外相所动的人永远不会陷入狂妄之境!”

■感悟——

每个人本身都有大智慧(佛性),但常常为欲望所遮蔽,好比乌云遮住太阳一样。这就需要有“高手”为其拨开欲望之乌云,显现佛性之光芒。乌云去,即为开悟,乌云不去,即为未悟。悟与不悟,就在这一“拨”之间。

大道至简

德山禅师20岁出家,受具足戒。他精研律藏,对性相诸经颇有研究,经常向僧人们宣讲《金刚经》,因此被称为“周金刚”。他主张渐进,强调只有积累知识,才能游刃自如。对于南宗的顿悟之说,德山心不服口也不服,于是携带《金刚经·青龙疏钞》,到南方与南宗的人理论。

到了龙潭,他走进崇信的法堂,便高声喊道:“久闻龙潭大名,一旦来到此地,潭又不见,龙又不到。”

端坐在法堂禅座上的崇信只是欠了一下身子,冷冷地说了一句:“可你已亲自到了龙潭。”德山竟然被这一句简单的回答定住在那里。

既然已经到了龙潭,身在龙潭之中,即熟视无睹,还找个什么呢?这样,德山还有什么话好说呢?于是,他便住了下来,开始参习。

有一天晚上,德山向龙潭禅师请教,站在龙潭禅师座前迟迟不肯离去,龙潭禅师说道:“夜已很深,你为何还不下去?”德山道过晚安,告辞回去,走到门口又回来,说道:“外面实在太黑,学生初到,不知方向。”

龙潭禅师就点燃了一枝蜡烛给他,正当德山伸手来接时,龙潭禅师就把蜡烛吹灭,外在的灯光熄了。德山忽然大悟,立刻跪下来,向龙潭禅师跪拜。

龙潭禅师问道:“你见到了什么?”德山禅师回答道:“从今以后,我对天下所有禅师的舌头,都不会再有所怀疑了。”

第二天,龙潭禅师升座,对众僧说:“你们中间有个汉子,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日后也将到孤峰顶上替我立道行法去!”

德山自知得到师父的心印,对于南禅从嫉恨到心服,他把带来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堆在法堂前面,举着火炬一把烧了。

■感悟——

禅宗一向反对文字语言,提倡简单的顿悟。设想一下,如果龙潭禅师苦口婆心地说服学识渊博的德山,结果恐怕很难预料。因此,龙潭不和他辩,只是用很简单的方式(燃灯、吹灯的刹那交替)使德山在明暗的变换中,见到了自性。蜡烛虽熄灭了,德山的心性之灯却通明地照耀起来。

顿悟后的德山就说:“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玄。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意思是,把所有的玄理都弄通了,也只不过像一根毫发放置在太虚世界那样渺小;把所有的微妙都穷尽了,也只是像一滴水汇入浩瀚的大川那样微不足道。不在明心见性上下功夫,先靠研习经典是无济于事的。

身外之物

有位中年人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非常沉重,生活压力太大,想要寻求解脱的方法,因此去向一位禅师求教。

禅师给了他一个篓子,要他背上,并指着前方一条坎坷的道路说:“每当你向前走一步,就弯下腰来捡一颗石子放到篓子里,然后看看会有什么感受。”

中年人就照着禅师的指示去做,他背上的篓子装满石头后,禅师问他这一路走来有什么感受。他回答说:“感到越走越沉重。”禅师于是说:“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背负着一个空篓子,我们每往前走一步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因此才会越走越累。”

中年人又问:“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人生的重负呢?”

禅师反问他说:“你是否愿意将名声、财富、家庭、地位拿出来舍弃呢?”那人答不出来。

禅师又说:“每个人的篓子里所装的,都是自己从这个世上寻求来的东西,你要想减轻负担,就必须甘愿舍弃这些身外之物。”

■感悟——

我们常常感叹:“活得好累!”为什么会累呢?

回头想想,当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赤条条一无负累,但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们背上的负担却是越来越沉。为什么?因为我们什么都想要!名声、财富、家庭、地位……通通要往自己的背篓里装!能不累吗?

其实,再想想,当我们要离开这个红尘时,这些“身外之物”是一样也不能带走的。因此,要想活得轻松,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背篓里的那些“身外之物”,一件一件拿出来扔掉,直到和我们当初来到世上时一样,空无所有。这也就是老子说的“为道日损”——要想得道,就必须“损”,即减少欲望,减少身外之物。

偷窃的技巧

有人问五祖法演禅是什么,法演告诉他禅好像学偷窃的技巧。

一个贼的儿子看见他父亲渐渐老了,心想如果他没有学个手艺,将来如何养家。所以他想一定要学习偷窃的技巧,便将他的意思告诉父亲,父亲表示同意。

一天晚上,这位父亲把儿子带到一个有钱人家,穿墙入室,打开柜子,叫儿子进去拿衣物。儿子才进入柜内,这位父亲便把柜门锁上,故意在厅上叩打,使全家惊觉,他自己悄悄从刚才进来的地方溜走。这家人立即起来,点火搜查,知道有贼光临,但已溜走了。

贼的儿子在柜中私自纳闷,不知道父亲为什么如此。正纳闷中,忽然心生一计,作老鼠咬东西的声音。这家人要女仆点灯开柜看看。柜一打开,窃贼儿子便纵身吹灭灯火,将女仆推倒,走出这家。这家人在后追赶他。他在路上发现一口井,便捡了一块大石头丢进井里,于是这家人便在井中搜寻贼迹。他便乘机回到家里。

他责怪父亲一个人逃走。

父亲却说:“儿子,不要埋怨,告诉我你怎么出来的?”当儿子告诉父亲这段经过时,父亲便说:“好了,你能做了。”

法演讲完后,沉默了少许,然后开示那信徒者:“像这个小偷一样,能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便是禅了。”

■感悟——

禅是什么?

不同的禅师会给你不同的回答。那有没有标准答案呢?

没有,不管你怎么回答,甚至不回答,都正确,或都不正确。

因为禅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又因为禅不可说,一说就不是禅了。

但不管怎么说,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因此,法演说“能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便是禅了”

认识你自己

古刹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积极主动地去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我新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请前辈支使和指教。”

方丈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你先认识熟悉一下寺里的众僧吧。”

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下边该干什么了?”

方丈微微一笑,说:“肯定还有遗漏,接着去了解,去认识吧。”

三天过后,小和尚再次来见老方丈,满有把握地说:“寺里的所有僧人我都认识了,我想做点事。”

方丈微微一笑,因势利导地说:“还有一人,你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

小和尚满腹狐疑地走出方丈的禅房,一个人一个人地询问着,一间屋一间屋地寻找着。在阳光里、在月光下,他一遍遍地琢磨、一遍遍地寻思着。

不知过了多少天,一头雾水的小和尚,在一口水井里忽然看到自己的身影,他顿悟了,赶忙跑去见老方丈。

■感悟——

人人都有一双眼睛。但我们的这双眼睛总是向外看,不会向内看。因此,在我们的眼里,看到的总是那些功名、富贵、金钱、美色等“身外之物”。于是,我们去追逐这些眼睛所看到的,并奋不顾“身”。佛教告诉我们,眼睛要学会向内看:眼观鼻,鼻观心。“观心”就是观照自己,观照自己的佛性,如果你始终在观照自己,那么你的心就不会为外在的色相所诱惑,因为你根本就不关心这些“身外之物”了。

写好一个“我”字

小和尚想跟老和尚学书法,老和尚说,从“我”字练起吧。并给小和尚提供了几个前辈和名家们的“我”字帖。

小和尚练了一个上午的“我”字之后,拣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个“我”字,拿去让师父指点。老和尚斜了一眼说:太潦草了,接着练。

小和尚接着练了一个星期,自己也记不清究竟练了多少个“我”字了。便又拣几个自己满意的字,拿去让师父看。老和尚随手翻了翻那几个字,一边背过身去一边轻声说:太漂浮了,接着练。

小和尚沉住气,接着练了半年,基本上能把前辈和名家们的几个“我”字临摹得惟妙惟肖了。便又拿去,请教师父。老和尚静静地看了一阵,拍拍小和尚的肩膀说:有长进,有出息,不过,还是接着练,因为你还没有掌握“我”的要领。

同类推荐
  • “去极端化”宣教读本

    “去极端化”宣教读本

    本书以简练的文字揭示了人类文明变化和进步的基本规律,指出变化和进步是宗教的基本特征,对宗教极端主义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着重介绍了新疆伊斯兰教演进的历史过程,批判分析了近年来新疆宗教极端势力制造恐怖活动的根源及对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及民族和谐造成的消极影响。本书有助于读者真切认识宗教极端势力的危害性,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目的,进而推进新疆快速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禅说正能量

    禅说正能量

    我们经常提正能量,什么是人生的正能量?延参法师开示我们,对生活不失望就是一种正能量。凡事都往开处想,无论经历怎样坎坷的生活,内心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始终用一颗温暖的心去面对人生。生活中多些包容、理解、豁达、坦荡、坚强、善良,这些都是生命的正能量。
  •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今天,当我们在经卷典籍中参禅问道,向佛陀提出种种要求,试图接近佛陀的慈悲恩泽时,其实我们已经离佛陀越来越远了。现在,就让我们用《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这本书脱下佛陀的金装外衣,让佛陀不再凌空飞翔于只有香烟缭绕的地方,让佛陀不再端坐于无人可及的莲花法座上,让佛陀不再安住于壁画、吟唱、礼拜和世人的景仰中。让佛陀的双脚重涉人间,和我们一起去哭、去笑、去失去、去得到、去释怀、去拥抱、去明心见性、去尽情尽兴……执心执意执着,华音流韶过。因缘聚散,光阴荏苒。我们是否,还在踽踽独行的路上步履蹒跚?静思静穆静坐,花雨曼荼罗。刹那清净,一世安宁。我们是否,还没看见自己心头的天澈地明?
  • 佛教与生活

    佛教与生活

    《佛教与生活》讲述佛教与生活、信仰、道德、修持、般若的关系,还涉及人的行为、身心、困惑、美化、人际、男女等方面问题,其宗旨就是把佛法应用到生活中。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热门推荐
  • 蒲公英的花

    蒲公英的花

    因为喜欢张依兰,袁萧然努力拼搏,改变自己困苦的处境,为的是能和她双宿双飞。一个假期的分离,他与她恍如隔世,是什么支撑他走进大学的校门,支撑他牵起她的手,把她暖暖地抱在怀中...... 因为爱上玲子,王坤与靠女人吃饭的父亲恩断义绝,是什么让他回头审视自我,让他坚强无畏地走下去,让他与她约定今生...... 在嫩江江畔,盛开着漫山遍野的蒲公英花,村里的孩子一辈又一辈吹着蒲公英的花长大,它的精神一代传着一代。他们是村里的孩子,正值青春年少,原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蓝天下,享受着温暖的亲情,暗暗张开双臂又迎接着美好的爱情,然而世事难料,残酷的现实却无情地将他们卷入一个又一个漩涡...... 梦想与现实的抉择,亲情与爱情的交涉,金钱与亲情的较量,他们该如何面对这一切?
  • 春在云坊

    春在云坊

    李永清的散文,显然跟他专修的哲学专业有关,在他的散文中充满了思辨的哲学意味。他在后记写道:“当生活的扇面和着季节的表情,推来一阵又一阵沁人心脾的空气或障目的云翳时,心底的浪花依然会随着或高或低的起伏,让思想的耕耘在喜怒哀乐中翻山越岭。”他在那些俗常的“喜怒哀乐”中寻找着生命的哲学意义。
  • 林深不见鲸

    林深不见鲸

    陆知鲸穿着简单的白色体恤,配以黑色白条纹的九分裤,一身清爽加以淡淡的神色,白白净净的,一派腼腆而又温润的样子,第一次出现在顾林深的生命里。当顾林深第一次看见陆知鲸时,她就在想:这又是谁的青春啊!应该会是另一个人光亮的存在吧!但是从未想过,会与他熟识,也不曾想过,在这深渊的黑暗里面,他成了自己弥足珍贵的光亮。
  • 超级全职生活玩家

    超级全职生活玩家

    大靖刚刚毕业,机缘巧合转入一个神奇的网游之中并且选择做一名生活玩家“恭喜玩家获得天赋:选定目标+1”“有什么用?”“采集目标+1”“攻击目标+1”“技能目标+1”“选择选项+1”……那我岂不是要牛逼坏了?
  • 老师是个神

    老师是个神

    曜月大陆修真界大能易宁意外穿到了现代一个凡人老师身上。修为全无的她为了找回自己的力量,决定入世体验人类的七情六欲。于是,翡光学院高二(十八)班的学生迎来了奇幻般校园生活之旅——修真界的修道者成为了他们的老师,妖界的妖王,Y国的吸血鬼成为了他们的同学。而高二(十八)班的学生们则狂热的表示——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然而让易宁想不到的是,在这个世界里,有一个人,孤独的等了她两千多年……
  • 沧溟剑仙

    沧溟剑仙

    执剑之人,承天之怒!一个人,一柄残剑,一段风雨的修行之路。
  • 无尽帝途

    无尽帝途

    万年前,神武大陆,轩辕大帝陨落,承传十二颗苍灵珠散落世间。万年后,帝珠现,大陆风起云涌,巅峰皇族,隐秘世家,超然圣地,鬼魔异族,无人逃脱出这血色漩涡。何人执棋?!何人为子?!阴谋、阳谋层出不穷,征伐,霸战时刻上演!看少年洛扬如何在这乱世间突破层层迷网,固本心,挥热血,交挚友,揽红颜,铸就一个属于自己的无尽帝途!无尽正版VIP群【帝军】83625721ps:入群请出示订阅截图。妹子众多,激情无限,欢迎加入无尽大家庭。
  • 穿越之冷月无声

    穿越之冷月无声

    这世间,最美不过情人重逢,最哀不过冷月无声。一句话简介,看看就好。
  • 压寨毒妃

    压寨毒妃

    一时穿越,她竟成了压寨夫人。“寨主,大事不好了,夫人学武,侧夫人全毁容了!”男子愣了愣,道:“让她疯吧。”“寨主,不好了,夫人玩火,后院都被烧了!”男子动了动眉,道:“随她闹吧。”“寨主,不好了,夫人落跑,带走了所以财物!”男子仰天长啸,道:“她休想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华山坠崖谜案

    华山坠崖谜案

    老警察郁林海内退后独自一人调查杨福齐失踪案。他和南京女孩水珊在华山发觉杨福齐是两年前跳崖自杀的著名小说家张桐。于是杨福齐和张桐的生与死,成了越发复杂的一个谜。郁林海追根溯源去北京寻找书商蔡琛,被黑社会绑架到内蒙古。自由撰稿人权文胜为写采访文章进行独立调查,在苏州亲眼目睹张桐生前的情人左梦菡中毒箭身亡。画家王安林对张桐夫人郭芸的性爱追求,致使他死于上海一家酒店房间。而杨福齐失踪案的水落石出,完全倚赖于破解杨福齐留在旅行箱里的一个备份U盘上的三类文件密码。水珊的父亲水钟柠教授气定神闲,一次次顺利解决密码问题。